生活就像一本故事书-人际关系是生活中最大的财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向刻薄的人学习宽容

    有一名自认学富五车的学者搭船过江,船来到河中,为了夸耀自己学识渊博,他便问船夫说:“船夫啊,你懂文学吗?”

    船夫摇摇头表示不懂,学者不屑地说:“不懂文学,那你就等于失去了一半的生命。”

    过了一会儿,学者又嘲讽船夫:“那么,你懂哲学吗?”

    船夫又摇摇头,学者惋惜地说:“不懂哲学,那你就又失去了另一半的生命了。”

    船行到河中,学者又问:“既然你不懂文学,也不懂哲学,请问历史、生物、美学……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船夫耸了耸肩说:“我一样也不知道。”

    学者听了摆出相当鄙夷的表情,夸张地说:“我真为你的无知感到难过。什么都不懂,那你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说时迟那时快,突然,一个大浪打上来,小船一不小心就被浪花打翻了,船夫和学者双双落入水中。学者吓得面无血色,不停地挣扎着,船夫问:“你懂游泳吗?”

    学者摇摇头,船夫接着说:“那你就失去了你全部的生命了。”

    求生活的解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越是有人责备我,我就越坚强;越是面对刻薄的人,我就越懂得宽容。”

    学者与船夫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各有志,各人头顶一片天,因此,为人处世不要太过刻薄。因为你的鱼翅说不定会是别人的毒药,怎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所有人?一个人更没有资格仗着自己的学识,去评断别人的生存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可悲的不是活在狭窄的天地,而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一味以自己的眼光看待别人。因此,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就是懂得向刻薄的人学习宽容。

    多个朋友多条路

    有只狐狸惊慌失措地跑进一个村落,喘得上气不接下气,四肢发软,好不狼狈。

    一只枝头上的鹦鹉看了,便问道:“狐狸先生,您这是怎么了啊?”狐狸一脸惊慌,气喘吁吁地说:“后……后面有一大群猎犬在追我!”

    鹦鹉听了心急地大叫:“哎呀!那你赶快到村口那位薛大婶家里躲一躲吧。她人最好,一定会收留你的。”狐狸一听:“薛大婶?不行,前两天我偷了她鸡舍的鸡,她不会收留我的。”

    鹦鹉想了想,又说:“没关系,石樵夫的家离这里也不远,你赶快跑到他那儿躲起来呀!”狐狸却说:“石樵夫?也不行,几天前我趁他上山砍柴时,偷吃了他女儿养的金丝雀,他们一家正痛恨我呢!”

    鹦鹉又说:“那么,你去投靠庄大夫吧,他是这村里唯一的医生,非常有爱心,一定不忍心看你被抓的。”狐狸尴尬地说:“那个庄大夫吗?上次我到他家里,把他存的肉片吃得一干二净,还把他院子里种的郁金香给踩烂了!我没脸去找他。”

    鹦鹉无奈地问:“难道这个村里就没有你可以依赖的朋友了吗?”狐狸回答:“本来是有,可我平时全得罪他们了啊!”

    鹦鹉摇摇头,说:“唉,那么我也救不了你了。”最后,这只平日里干尽坏事的狐狸,被猎犬给抓住了。

    求生活的解

    没有人一生可以永远一帆风顺,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永远高枕无忧。就像故事中的狐狸,平日再风光、再得意,有一天也可能面临种种失败与危机。当你失败时,你有朋友可以扶你一把吗?你身旁的人是向你热心地伸出援助之手还是冷漠地袖手旁观呢?

    为了改善人际关系,请你记住下面的事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敌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这是因为世上没有绝对完善的人。

    最后的两个苹果

    有一天,两位情同兄弟的朋友在大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面临死亡。这时,一位老人出现了:“我的孩子,前面一棵树上有两个苹果,吃下大的那个,就能抗拒死亡,走出沙漠,小的那个,只能令你苟延残喘,最终还会极痛苦地死去。”

    两个朋友向前走了一段路,果然发现了一棵树,也发现了树上的两个苹果。可是,他们谁也不愿去碰那个会给人带来生命之光的苹果。

    夜深了,两个好朋友深情地凝望着对方,他们都相信,这是他们的最后一晚。

    当太阳从沙漠的一端再次升起的时候,其中一个朋友醒了过来,他发现,另一位不在了,而树上只剩下了一个干巴巴的小苹果。他失望了,不是因为死亡,而是因为朋友的背叛。他悲愤地吃下了这个苹果,继续向前方走去。

    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他看见了倒在地下的朋友,朋友已经停止呼吸了,可是他的手上紧紧握着一个更小的苹果。

    求生活的解

    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理解、原谅、信任,但想一想你又是怎样对待别人的呢?信任是一汪清泉,当你捧起它的时候,你才能喝到甘甜的泉水;一旦你放弃它,它就无论如何也无法为你解渴了。

    给足别人面子

    有一次,洛阳某人因与郭靖结怨而心烦,多次央求地方上的有名望的人士出来调停,对方就是不给面子。后来他找到郭靖门下,请他来化解这段恩怨。

    郭靖接受了这个请求,亲自上门拜访委托人的对手,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好不容易使这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靖此时不负人所托,完成这一化解恩怨的任务,可以走人了。可郭靖还有高人一着的棋,有更高超的处理方法。

    一切讲清楚后,他对那人说:“这个事,听说过去有许多当地有名望的人调解过,但因不能得到双方的共同认可而没能达成协议。这次我很幸运,你也很给我面子,让我了结这件事。我在感谢你的同时,也为自己担心,我毕竟是外乡人,在本地人出面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由我这个外地人来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丢面子。”他进一步说:“这件事请你再帮我一次,从表面上要做到让人以为我出面也解决不了问题。等我明天离开此地,本地几位绅士、侠客还会上门,你把面子给他们,算做他们完成此美举吧,拜托了。”

    求生活的解

    人都是爱面子的,你给他面子就是给他一份厚礼。有朝一日你求他办事,他自然要“给回面子”,即使他感到为难或感到不是很愿意。人们总是尽其全力来保持颜面,为了面子问题,可以做出常理之外的事。有句歌词是,“若是某些记忆使你痛苦,何不轻易地去遗忘它”。但是谈何容易!在知道人们是如何地注重面子之后,还必须尽量避免在公众的场合内使你的对手难堪,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他人颜面的事。只要你有心,只要你处处留意给人面子,你将会获得更大的面子。

    患难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有两个伙伴一起翻山越岭,到处游玩。他们相互间一天比一天更了解,越来越要好,两人就约定:同生死,共患难,绝不互相离弃。

    事隔不久,他们在一条偏僻的小道上遇到一只大熊。在这危急关头,一个伙伴飞快地跑向路旁的一棵小树,爬了上去。树很小,另一个伙伴不敢再冒险爬上去了。他一看,再无其他出路,只好马上躺倒在地,屏住气,一动也不动,装着好像死人一般。这只饿慌了的大熊朝他俯下身子,用爪子把他翻过来转过去,又舔舔他的脸,看看他到底还有没有气。由于恐惧,这个伙伴早就吓得麻木了,全身的血液似乎都已凝结,以致真的变得冰冷、僵硬,如同死人。最后,这只熊只好从他身边走开了,因为熊是不吃死人的。

    直到这只熊走远后,树上的伙伴才爬下来。他问这位装死的朋友:“请告诉我,你躺在地上时,熊伏在你耳朵边讲了些什么?”“它给了我一些有益的忠告。”这个伙伴回答说,“它给我的忠告是,我应时时提防那些不忠实的朋友,哪怕只发现他有一点不可靠的地方,也应该尽快地离开他。”说完,他毅然离开了他的伙伴。

    求生活的解

    患难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平时的相互吹捧只是朋友交往中的表面现象,到了关键时候能够给予你帮助和坦诚地指出你错误的朋友才最值得深交。

    责人不如责己

    在一个深山老林里,有两座相距不远的寺庙。甲庙的和尚经常吵架,人人剑拔弩张,生活痛苦;乙庙的和尚一团和气,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快乐。

    甲庙的住持看到乙庙的和尚们天天和睦相处,相安无事,心里非常羡慕,但又不知其中的奥妙所在。于是,有一天他特地来到乙庙,向一位小和尚讨教秘方。

    住持问:“你们有什么好方法使庙里一直保持和谐愉快的气氛呢?”

    小和尚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因为我们经常做错事。”

    正当甲庙住持感到疑惑不解之时,忽见一和尚匆匆从外面回来,走进大厅时不慎摔了一跤。这时,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跑过来,一边扶他一边道歉:“真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把地拖得太湿,让你摔着了。”

    站在大门口的和尚见状也跟着跑过来说:“不,都是我的错,没有提醒你大厅里正在拖地,该小心点。”

    摔跤的和尚没有半句怨言,只是自责地说:“不,不,是我的错,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

    甲庙住持看了这精彩的一幕,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乙庙和尚和睦相处的奥妙所在。

    求生活的解

    自责既是对他人的道歉,也是对自己心灵的解脱,它既可以化暴戾为祥和,也会使人真心相对。逃避责任只会引起人与人之间无谓的争吵,隔阂的加深。

    人多未必力量大

    在一片森林里,有两个好朋友,狮子和熊,它们常常在一起打猎。这一天,它们又一次出发,去寻找猎物。走了好半天,目光敏锐的狮子一下子发现山坡上有只小鹿,狮子正要扑上去,熊一把拉住它说:“别急,鹿跑得快,我们只有前后夹击才能抓住它。”狮子听了,觉得有道理,它们就分头行动了。

    鹿正津津有味地啃着青草,忽然听到背后有响声。它回头一看:啊呀,不得了!一只狮子轻手轻脚向它扑过来了!鹿吓得撒腿就跑,狮子在后面紧追不舍,无奈鹿跑得太快,狮子追不上。这时熊从旁边窜出来,挡住鹿的去路。它挥着蒲扇大的巴掌,一下子就把鹿打昏了过去。狮子随后赶到,它问道:“熊老弟,猎物该怎么分呢?”熊回答说:“狮子大哥,那可不能含糊,谁的功劳大,谁就分得多。”狮子说:“我的功劳大,鹿是我先发现的。”熊也不甘示弱:“发现有什么用,要不是我最后把他打昏,你能抓到吗?”狮子很不服气地说:“如果我不把鹿赶到你这里,你也抓不到啊!”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个不休,谁也不让谁,都认为自己的功劳大,说着说着居然打了起来。

    被打昏的鹿渐渐醒了过来,看到狮子和熊打得不可开交,赶紧爬起来,一溜烟逃走了。当熊和狮子打得精疲力竭回头一看,鹿早已不见了。

    熊和狮子你看我,我看你,后悔地直叹气。

    求生活的解

    生命中有许多重要的事情和时刻,往往需要与别人互相信任地团结合作,才有可能渡过困境,享受丰硕的成果。但合作之前最重要的是选择正确的合作人选。

    谁都有所不能

    有一只骆驼离开主人,独自漫步在偏僻的小道上。长长的缰绳拖在地下,它却漫不经心地只管自己溜达着。这时,正好来了一只老鼠,它咬住缰绳的一头,牵着这只大骆驼就走。老鼠得意地想:“嘿,瞧我的力气多大啊!我能拉走一头大骆驼呢!”

    一会儿,它们来到河边。大河拦住了去路,老鼠只好停了下来。

    这时,骆驼开口了:“喂!请你继续往前走啊!”

    “不行啊!”老鼠回答说,“水太深了。”

    “那好吧,”骆驼说道,“让我来试试看,水应该不会没过膝盖吧!”

    骆驼到了河中心便站住了,它回头叫道:“你瞧,我没说错吧,水不过齐膝盖深呢。好啦,尽管放心下来吧!”“是的。”老鼠答道,“不过,正如你所看到的,你的膝盖和我的膝盖之间可有一点小小的差别啊。劳驾,请你渡我过河去吧!”

    “好,你总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了。”骆驼说,“你很傲慢,夜郎自大。要是你能保证今后谦虚一点,那我才肯渡你过河。”

    老鼠不好意思地笑着答应了,就这样,它俩一起平平安安地到了对岸。

    求生活的解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人都有自己所不能做到的。谦虚的人通常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与强者联合共渡难关,彼此在关爱中享受生命的快乐。

    帮助无心,回报有意

    维克多从父亲的手中接过了一家零售店,这是一家古老的零售店,很早以前就存在而且已出名了。维克多希望它在自己的手中能够发展得更加壮大。

    一天晚上,维克多在店里收拾,第二天他将和妻子一起去度假。他准备早早地关上店门,以便做好准备。突然,他看到店门外站着一个年轻人,面黄肌瘦、衣服褴褛、双眼深陷,典型的一个流浪汉。

    维克多是个热心肠的人。他走了出去,对那个年轻人说道:“小伙子,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年轻人略带腼腆地问道:“这里是维克多零售店吗?”他说话时带着浓重的墨西哥味。

    “是的。”

    年轻人更加腼腆了,低着头,小声地说道:“我是从墨西哥来找工作的,可是整整两个月了,我仍然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我父亲年轻时也来过美国,他告诉我他在你的店里买过东西,喏,就是这顶帽子。”

    维克多看见小伙子的头上果然戴着一顶十分破旧的帽子,那个被污渍弄得模模糊糊的V字形符号正是他店的标记。

    “我现在没有钱回家了,也好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我想……”年轻人继续说道。

    维克多知道了眼前站着的人只不过是多年前一个顾客的儿子。但是,他觉得应该帮助这个小伙子。于是,他把小伙子请进了店内,好好地让他饱餐了一顿,他们成了朋友,他还给了小伙子一笔路费,让他回国。

    过了几十年,维克多的零售店生意越来越兴旺,在美国开了许多家分店,于是他决定向海外扩展,可是由于他海外没有根基,要想从头发展也是很困难的。为此,他一直犹豫不决。正在这时,他突然收到一封从墨西哥来的陌生人的信,原来正是多年前他曾经帮助过的那位流浪青年。

    此时,那位当年的小伙子已成了墨西哥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他在信中邀请维克多来墨西哥发展,与他共创事业。这对于维克多来说真是喜出望外。有了这位总经理的帮助,维克多很快在墨西哥建立起他的连锁店,并迅速发展起来。

    求生活的解

    认识的人愈多,发现贵人的机遇就愈多。无论如何,你都不要忽略你身边的人,给他以真诚,给他以帮助。多一个朋友也就多一份信任,多一份机遇,多一条道路。你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在求索事业的艰辛历程中,才不显得孤独,才不显得孤立无助。那些轻视友谊、自私自利的人都是很难获得朋友的,特别是想获得诚挚忠心的朋友更是难于上青天的。

    个性是个相对数

    雨后,一只小刺猬从洞里出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它感到很舒服,伸了个懒腰,快活地蓬开自己身上的刺针,然后满山坡地乱跑。

    经过鲜花时,它身上的刺针划破了花瓣,鲜花骂它没教养,小刺猬气哼哼地走了;遇到可爱的小松鼠,它过去和小松鼠打招呼,可刺针刺痛了小松鼠,小松鼠喊它害人精,不理它了;看到了田间劳动的农民伯伯,它过去想跟老伯伯问个好,于是它滚到老伯伯的脚上,刺针扎破了老伯伯的脚,伤口很快流了血,气得老伯伯拿着棍子满山追赶它……

    垂头丧气的小刺猬逃回洞里,问妈妈为什么鲜花、松鼠、农民伯伯都不喜欢它。刺猬妈妈看它很伤心的模样儿,什么都明白了。刺猬妈妈什么也不说,伸出它身上粗长粗长的刺针往小刺猬身上一靠,小刺猬立即嚎着跳开了。刺猬妈妈教导小刺猬:倒下你的刺针,你才能靠近别人,否则别人不会让你靠近。

    求生活的解

    生活中与人交往时,我们要注意倒下自己的刺针,不只是为了让别人靠近你,很多时候更是方便你去靠近别人。个性是个相对数,不如让我们互相倒刺,相安而处。

    相持相携

    一个人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来到一幢二层楼的屋子。进到第一层楼时,发现一张长长的大桌子,桌旁都坐着人,而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吃得到,因为大家的手臂受到魔法师诅咒,全都变成直的,手肘不能弯曲,而桌上的美食,夹不到口中,所以个个愁苦满面。但是他听到楼上却充满了欢愉的笑声,他好奇地上楼一看,同样的也有一群人,手肘也是不能弯曲,但是大家却吃得兴高采烈。原来每个人的手臂虽然不能伸直,但是因为对面的人彼此协助,互相帮助夹菜喂食,结果大家吃得很尽兴。

    求生活的解

    没有一个人可以不依靠别人而独立生活,这本是一个需要互相扶持的社会。先主动伸出友谊的手,你会发现原来四周有这么多的朋友。在生命的道路上我们更需要和其他的肢体互相扶持,一同成长。

    电话与朋友

    一个寂寞的人看了一个电话的广告:有了电话,朋友就来!于是,他装了一部电话,希望朋友能跟着来。白天他卖力地工作,回家之后就整晚歇斯底里地盯着电话,心想,上班时我可错过了不少电话。他仍然寂寞,开始为可能漏接的电话而抓狂!一天他从信箱里抓出录音机的广告:有了录音机,朋友不“漏接”!录音机装了一个星期后,他就把它退了,空空的录音机,使房间更加寂寞。

    求生活的解

    不是有了电话就有了朋友,同样的不是有了金钱就有了朋友,存着一颗真诚和主动热忱的心,才最重要。当你主动地付出关怀与热情,主动帮助别人时,你周遭的人便会因为你的付出而更加感谢你,同时你也会拥有更多交心的朋友。

    视网膜效应

    记得四年前我刚留学回来时,首先想到的是要买一部车。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估后,我决定买一部绿色的中型轿车。当时我的印象是一般人的车都是白色或黑色的,所以自己要选一个独特的,这才能显出个人的品位。正在我为自己买了一部与众不同的车子而沾沾自喜时,却突然发现,不论是在高速路上,还是在小巷子里,甚至是我住的大楼的停车场中,都有许多与我车子同型同色的轿车。

    我开始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大家突然之间都开始买墨绿色的车?我把自己这种突然发现和周围同事分享。有一位女同事正好怀孕,听我讲完后就抢着说:“我倒是没有看到很多墨绿的轿车,不过我发现,现在孕妇很多。上星期,我去逛百货大楼,短短两小时就看到六个孕妇。”而她说的这种现象,我和其他同事却都没有发现,心想,她这一发现大概是凑巧吧!

    后来有一次听演讲,才了解到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视网膜效应”。简单地说,就是当我们自己拥有了一件东西或一项特征时,就会更加注意别人是否跟我们一样具备这种特征。

    求生活的解

    卡耐基先生很久前就提出一个论点,即每个人的特质中有80%是长处,而20%左右是我们的缺点。当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而不知发觉优点时,“视网膜效应”就会使这个人发现他身边也有许多人拥有类似的缺点,进而使他的人际关系无法得到改善,生活也不会快乐。

    一个人要人缘好、要受人欢迎,一定要有欣赏自己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因为在“视网膜效应”的作用下,一个看到自己优点的人,才有能力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能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他人,往往是人际关系良好的必备条件。

    贪小便宜吃大苦头

    两只小熊捕完鱼回家,半路上碰见了鹈鹕。

    “小鹈鹕,你看,我们捕到了这么多的鱼!到我们家来做客,吃午饭吧。午餐丰富极了!”

    鹈鹕说:“我一定去。”

    随后鹈鹕就来了,在饭桌旁坐下。

    “别客气,小鹈鹕!你随便吃!”两只小熊招待着客人,“有很多鱼,我们吃不完!”

    但是鱼很快就都没了,鱼全跑到鹈鹕的嘴里去了。

    小熊们舔着嘴巴。

    “真香啊!我们好像还得再吃点,你还再来点吗?”一只小熊问鹈鹕。

    “行!”鹈鹕张开了自己的大嘴,就在这时一条鱼从他嘴里蹦了出来。

    “都这样了还要再吃呀!”小熊们嘲笑地说,“这不正好就是一条鱼嘛!”

    不知为什么小熊从此再也没邀请过鹈鹕去吃饭。而鹈鹕呢,直到现在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求生活的解

    没有人能拒绝和别人打交道,所以没有人能在不照顾别人的情况下达成自己的目的。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根据你的表现来选择如何回敬你。既要活出自我,也要为别人着想。处心积虑占别人小便宜的人,总会招致大家的唾弃。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大家也会越来越喜欢他。

    为别人喝彩

    在动物王国的体育大赛上,狗熊获得了摔跤冠军,猴子获得了攀登冠军,小鹿获得了跳远冠军。在大象与野猪的赛跑比赛中,大象跑到中途便败下阵来,但却毫无怨言地为跑到终点的野猪鼓掌致意。比赛结束,大象获得了最佳荣誉奖。

    狮子说:“当大家都在为自己家族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时,唯有大象不忘为别人喝彩。”

    求生活的解

    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就要懂得先去理解和欣赏别人。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风度,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

    如此请客

    这天,狐狸请仙鹤吃饭,可他却很吝啬,端出一只平底的小盘子,盘子里盛了一点儿肉汤,他还连声说:“仙鹤大姐,别客气,请吃吧,吃吧!”仙鹤一看,非常生气,因为她的嘴巴又尖又长,盘子里的肉汤一点也没喝到。可狐狸呢,张开他那又阔又大的嘴巴,呼噜呼噜没几下,就把汤喝光了,还假惺惺地问仙鹤:“您吃饱了吧?我烧的汤,不知合不合您口味?”

    仙鹤对狐狸笑笑:“谢谢您的午餐,明天请到我们家吃饭吧!”狐狸正等着这句话呢,连忙说:“好的,明天中午我一定去,一定去。”

    狐狸一心想在仙鹤家多吃点儿,这天晚饭没吃,第二天早饭也没吃,饿着肚皮,早早来到仙鹤家等着吃午饭了。狐狸一进仙鹤家的门就闻到一股香味儿。他仔细嗅了嗅:“嗯,准是在烧鲜鱼!”心里不由暗暗高兴。狐狸坐到饭桌前,不一会儿,仙鹤端出一只长颈瓶子放到狐狸面前,指着瓶子里的鱼和鲜汤说:“狐狸先生,请吃吧,别客气!”狐狸望着那么一点大的瓶口,他那阔嘴巴怎么也伸不进去。闻着香味,肚子饿得咕咕叫,馋得直流口水。狐狸什么也吃不到,只能看着仙鹤把又尖又长的嘴巴伸进瓶子里,把鱼吃了,汤喝光,还挺客气地劝狐狸:“别客气,吃吧,放开吃吧!”

    狐狸耷拉着脑袋,饿着肚皮回家了。

    求生活的解

    朋友之间的真诚和信赖都是相互的,你对别人敞开心扉,别人也会信赖你。没有谁会愿意活在欺骗与虚假中,大方些,坦诚些,真诚面对他人,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分享,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在一个小村庄里,由于过去曾发生过几件不愉快的事,导致村民之间相处得很不融洽,家家户户只管自扫门前雪,别说互相帮助了,见了面连声招呼也不打,而且还时常为一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闹得整个村落鸡犬不宁。

    村长很想改善目前的窘境,不希望这股相敬如“冰”的风气继续蔓延下去,于是找来了一个外地人帮忙。

    这个外地人自称是技艺精湛的魔术师,并昭告乡里说:“我有一颗神奇的魔法石,只要用这颗石头炒出来的菜,就会是天底下最美味的一道菜,口说无凭,我可以当场试验给你们看!”

    村里的人听说了这件神奇的事,开始议论纷纷,有人搬来了家里的大锅,有人搬来了家里的大炉子,有人自愿提供柴火,也有人自动自发地生火,全村的人都围着村子中央的空地,静心等待魔术师的精彩表演。

    魔术师煞有介事地在锅里放了油,把青菜放入锅中,和魔法石一同翻炒了一下,然后带着遗憾的神情对大家说:“这么一点点哪里够这么多人吃?如果可以再多炒一点菜,那么大家就都可以吃得到了。”

    话刚落音,有人便飞快地从家里拿了青菜出来。魔术师把青菜放入锅中翻炒,试吃了一口,然后兴奋地说:“真是太美味了!如果可以再加一点盐,或是一点肉丝,那就更好吃了。”

    大伙儿听了口水直流,盐、肉和其他的调味品也很快如流水般地送到了魔术师的手上。

    没多久,魔术师的锅里已经装满了佳肴。

    这盘菜刚端上桌,就被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吃得盘底朝天,村民们发现,这果真是天底下最好吃的一道菜!

    求生活的解

    聪明的你,一定已经看穿了魔术师的秘密。

    其实,真正发挥作用的,不是这颗魔法石,而是村民们不计前嫌,愿意互相帮助的态度。你出一点盐,我出一点肉,大家团结合作,所炒出来的菜当然是天底下最美味的。

    浮生若梦,世事无常,这一刻你我围炉同欢,也许下一刻就要各奔东西,计较的多不意味着你就能得到更多,相反,若能敞开心胸,珍惜与人相处的每一刻,你就会明白,天底下最美味的佳肴不一定是山珍海味,而是人情的滋味。

    善因结善果

    多年前,有两个贫穷的孩子考进大学,为了赚取生活费与学费,他们两人都开始半工半读。

    有一次,他们想到一个赚钱的方法:找一位着名的钢琴家,提出代办个人音乐会的企划,希望从中赚得更多的生活费。

    他们找到的这位钢琴大师是伊格纳·帕德鲁斯基。帕德鲁斯基的经纪人便与两位年轻人洽谈,并提出大师的表演酬劳是2000美元。

    虽然这笔钱对这位钢琴大师来说,是一个相当合理的演出价码,但是,对这两位年轻人来说却无疑是个大数目,如果他们收入不到2000美元,肯定就要亏本了。

    最后,两个信心满怀的年轻人答应了,并立刻开始拼命工作,直到音乐会圆满结束。

    但整理账目之后,发现只赚了1600美元。

    第二天,两个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钢琴大师的家。他们把1600美元全部给了帕德鲁斯基,还附了一张400美元的欠条,承诺很快便会把400美元还清。

    然而,帕德鲁斯基挥手说:“不必了,孩子们。”

    只见他把400美元的欠条撕碎,接着把1600美元递给他们,并笑着说:“从这笔钱里扣除你们的生活费和学费吧!再从剩下的钱里拿出10%作为你们的酬劳,其余的才归我。”

    两个孩子感动地看着钢琴大师。

    经过多年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帕德鲁斯基当上了波兰的总理,经过战争冲击,国内成千上万的饥民挣扎在死亡线上,身为总理的他,为了解决基本民生,四处奔波。

    于是,帕德鲁斯基找到美国食品与救济署的署长赫伯特·胡佛,恳请他伸出援手。

    赫伯特·胡佛接到消息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不久,上万吨食品运送到波兰,让波兰饥民渡过了一场劫难。

    于是,帕德鲁斯基总理为了感谢赫伯特·胡佛,与他相约在巴黎见面,以亲自表达谢意。

    见面时,赫伯特·胡佛说:“不用谢谢我,我还要谢谢您呢!帕德鲁斯基总理,有件事您也许早就忘了,不过我却忘不了啊!还记得有一年,你帮助过两位穷大学生吗?其中一个受惠者,就是我。”

    求生活的解

    行善而不求回报的人,反而经常能够得到意料之外的回馈,这是因果循环的自然定律。

    一个有着善良心地的人,面对人生中的艰苦与喜乐,都会以平常心加以面对。他们与人相处时更以和乐、互助为原则,凡事肯付出而不期望回报,人们自然会以他们待人的方式与其互动。

    于是,接收恩惠的人,因为这份真诚与无所求而随时等着回报的机会。而回报的最佳时机,也往往是助人者最困难的时候,一切是如此自然,奇迹也是在最自然、最非常的时刻发生。

    没有人不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没有人会渴望彼此争斗;我们应以行善为终极目标,让必须群居的你我,在彼此携手合作的互动中,享受充满意外之喜的人生。

    生活的弹性

    阿文在选择朋友上,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他最不屑与那些虚伪做作、口是心非的人交往,他总想找一个特别坦率、耿直的人做朋友。

    有一次,他参加一个旅行团,团里有一个人为人坦荡、性格豪爽、说到做到,这正是阿文心目中可以结交的朋友类型。但是,几天相处下来,阿文不但不觉得和他在一起很开心,反而却觉得和他相处得很不愉快。

    原因就是这位仁兄太过于坦荡了,什么话都说得出口,想什么说什么,有什么说什么,从来没有商量妥协的余地,而且他说话办事不看场合,直言不讳,常常让人下不了台、十分难堪。

    渐渐地,人人都对他敬而远之。

    阿文刚开始还觉得很困惑,他心想:我们不是一直要求别人真诚坦率吗?为什么大家会对他的言行举止感到反感呢?

    后来,阿文终于明白了,真诚坦率是指一个人内在的本质,而不是行为上的“真诚坦率”。

    从此之后,阿文对朋友的选择标准也就慢慢改变,不再那么“严苛”了。

    求生活的解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太清了是养不活鱼的,同样,对人过于苛求就不会有朋友。人们只能对其敬而远之。大凡事物都有一个度,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住这个度——让其不温不火才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