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格言-四季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天地革(变化)而四时成。

    〔中〕《周易·革》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中〕《论语·阳货》

    秋早寒,则冬必暖;春雨多,则夏必旱。

    〔中〕萧绎:《金楼子·立言》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中〕周兴嗣:《千字文》

    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

    〔中〕卢照邻:《释疾文·悲夫》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中〕欧阳修:《醉翁亭记》

    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

    〔中〕普济:《五灯会元》

    春天把它的篮子里的无穷无尽的大量金银筛在树林里。

    〔法〕雨果:《海上劳工》

    光明的盟友是苏生的春天。

    〔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春天是人们计划与设想的季节。

    〔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人身上是冷飕飕的,心里却感到美滋滋的,也在茁长出新的希望的幼草。春天的大地实在太舒适了。

    〔苏〕高尔基:《我的大学》

    春天就是圣母……

    〔苏〕高尔基:《马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

    迷人的春天慷慨地散布着芳香的气息,带来了生活的欢乐和幸福。

    〔印度〕普列姆·昌德:《戈丹》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中〕《乐府古辞·长歌行》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中〕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中〕晏殊:《浣溪沙》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中〕王令:《送春》

    春色著人如酒。

    〔中〕秦观:《如梦令》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中〕朱熹:《春日》

    误向花间问春色,不知春在未开时。

    〔中〕李东阳:《先春亭》

    春到人间万物鲜。

    〔中〕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中〕卢道悦:《迎春》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中〕朱自清:《春》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温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中〕虞舜:《南风歌》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中〕秦观:《三月晦日偶成》

    向之温然者,俄而为今日之夏;今之懊然者,又且为后日之秋。

    〔中〕王炎:《夏日郊行赋》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中〕陆游:《初夏绝句》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

    〔中〕戴复古:《大热》

    夏天是人类生活中,最雄伟壮烈的一个阶段。

    〔中〕庐隐:《夏的颂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中〕刘禹锡:《秋词》

    大热去酷吏,清风来故人。

    〔中〕杜牧:《早秋》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中〕杜牧:《早秋客舍》

    一叶落知天下秋。

    〔中〕唐庚:《文录》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

    〔中〕陈亮:《三部乐·七月二十六日寿王道甫》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中〕张炎:《清平乐》

    秋声无深浅,深浅在人心。

    〔中〕顾樵:《秋夜柬顾茂伦》

    四海变秋气,一室难为春。

    〔中〕龚自珍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中,是不合适的。

    〔中〕郁达夫:《故都的秋》

    冬季把天上的水和人的心都变成了冰。

    〔法〕雨果:《悲惨世界》

    冬雪消融了,……它休养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正饱含着新鲜的汁液,满怀着再一次做母亲的渴望。

    〔俄〕库普林:《阿列霞》

    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中〕左丘明:《左传·文公七年》

    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

    〔中〕韩非:《韩非子·解老》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中〕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冬的寒冷愈甚,就是冬的命运快要告终,“春”已在叩门。

    〔中〕茅盾:《冬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