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心理学-转换思维——开启正能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应该是一个善于捕捉生活中小灵感的人,因为那些小灵感会点燃他对生活的热情,使他对生活充满信心。也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命运是上天早就安排好的一场旅行,那么在这场既定的旅行中,我想他们很少会有风波,也不需要爆发太多的正能量,波澜不惊地走完全程就行了。

    抛开“标准答案” 开启正能量

    前不久,看到一篇报道说,幼儿园的一名女老师问孩子们:“雪融化了是什么?”班里很多同学都喊“是水”,只有一个小男生大声地说:“雪融化了是春天。”结果可想而知,这位老师批评了这个小男孩,并且严厉地指出,标准答案应该是,雪融化了就是水。

    从我们上学开始,标准答案似乎就如影随形,就连写篇文章的读后感,老师都会要求尽量和范文(即所谓的标准答案)相一致。说标准答案摧毁了我们的教育,未免有些夸张,但标准答案确确实实带给了我们的教育带来了许多问题,这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什么是标准答案呢?传统意义上认为,标准答案是最合理、最合乎问题的解决方案。其实,对于很多问题来说,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关注点不同,每个人提出的解决方案和给出的最终答案也会不尽相同,要想让答案完全一致,似乎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当然,数学严密的推理是除外的)。

    尤其是面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可能会有好多种,这时所谓的标准答案在这里是派不上用场的,它只会限制了我们的思维,束缚我们的想象。

    开启我们身上的正能量,非常重要的一步便是:抛开所谓的标准答案。只有抛开标准答案,我们的视野才不会局限在一个解决方案上,我们会想到与这个问题有关的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然后挑选其中对我们最有益同时风险又最小的方案。一个这样思考问题的人才能真正开启自己身上的正能量,朝成功更近一步。否则,他将是一个故步自封、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在一个偏远的小乡村,有一个无比虔诚的神甫,他对创造自然界又关爱人们的上帝深信不疑。有一次,这个村子连续下了好几天的大雨,很不幸,洪水开始淹没整个村子。

    神甫的教堂也被冲毁了。神甫呆呆地站在教堂门口,这时水已经淹到了他的膝盖,一个救生员驾着小艇过来了,对神甫说:“神甫,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甫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甫的胸口了,神甫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继续等待他的上帝。

    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甫说:“神甫,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神甫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又过了一会儿,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甫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飞机缓缓地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神甫,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见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甫还是意志坚定地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同在的!!”

    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甫终于被淹死了……神甫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后,他很生气地质问上帝:“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恭恭敬敬地伺候你,可为什么当灾难到来时,你却不肯救我!”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救生员来救你,你不接受;第二次,我又派一名警察去救你,你还是不接受;第三次,我再派一架直升飞机来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呢?”

    看完这个虔诚又固执的神甫的故事,我们在笑他的固执和愚昧的同时,也会想为什么明明神甫可以保全一条生命,结果却丢掉了?没错!就是因为他固执地相信自己的标准答案——上帝!他以为上帝看到他的处境会亲自来救他,殊不知是上帝派了其他人(即标准答案的变式)来救他,如若他懂得上帝(即标准答案)不止一个,那么他可能就会幸运地保全他的性命。

    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太多的障碍,大多是由于过度的固执与愚昧无知所造成。很多人偏执地只相信自己的标准答案,而当别人伸出援助之手时,往往视而不见,结果就造成了很多的悲剧。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条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理,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地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谁知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会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尽管鲨鱼不缺少猎物,但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去尝尝那些热带鱼的美味。

    所以,鲨鱼每天仍是不断地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都弄得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这样持续了好些日子,每当玻璃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就换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注意了,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会固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找回了在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象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鲨鱼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有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

    其实,这条凶残的鲨鱼又何尝不是一条固守“标准答案”的懦弱鲨鱼呢?当他被之前的透明玻璃弄得伤痕累累时,他就已经固执地相信了一个标准答案,即凭自己的能力永远无法穿过透明玻璃。结果,哪怕到最后,当实验人员拿掉透明玻璃时,鲨鱼连尝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了,只能静静地待在他的领地里了。

    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失败一次次地将我们打趴下时,我们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们会给自己设定一个标准答案,即我们并不适合干这个或者那个。随之,我们会用这个完美的借口来说服我们自己,给我们的失败找到顺理成章的理由。

    我们就像那条池子里的鲨鱼,自己限制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很多时候,我们都败给了自己的标准答案。当你认为自己山穷水尽时,不妨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下,或许会找到更好的答案。

    在很多的现代人看来,大学生毕业就应该顺理成章地找工作,等工作稳定了就要买房,然后娶妻生子。这应该是传统的标准答案了。可生活真的只有这一种标准答案吗?

    事实上,就每个人而言,生活的轨迹是变化万千的。跟你一起长大的人,未必一起上了学;跟你一起上了学的人,未必一出校门就找到了好工作;跟你一起找到了好工作的人,未必就会买房;跟你一起买了房的人,未必紧接着就会结婚……跟你的标准答案不一样的人,你不能说他就没有任何成就,他就不幸福!

    我们的教育和生活不能仅仅只有标准答案,当全国上下遵循一条思维路径时,我们就要想,这样的人生是否还有意义?因为你的现在和将来,你完全可以在另一个人身上找到。

    抛开所谓的标准答案,不让我们的思维在标准答案中僵化和腐朽。你觉得呢?

    珍惜自己的每一个小灵感

    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可见,除了我们的努力之外,灵感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对我们的成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开启我们的正能量,还有一个关键的步骤便是:珍惜我们自己的每一个小灵感。其实,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很多貌似无关紧要的灵感,我们常常会把与自己当下干的活无关的灵感给忽略掉。而极少一部分人会抓住这难得的灵感,通过自己不屈不挠的努力,最终变成一个科学家或者发明家。

    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应该是一个善于捕捉生活中小灵感的人,因为那些小灵感会点燃他对生活的热情,使他对生活充满信心。也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命运是上天早就安排好的一场旅行,那么在这场既定的旅行中,我想他们很少会有风波,也不需要爆发太多的正能量,波澜不惊地走完全程就行了。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程中,我们还是希望可以收获意外的风景的。这段风景可能是你无法预料的一场遭遇,也可能是一个充满欣喜的机遇。因为有它们一路相随,我们的旅程不再单一和无聊,而是多了奇迹和喜悦。面对突如其来的遭遇和难得的一次机遇,你是设法留住它呢,还是任由它从你的身边溜走?

    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天下最悲哀的一句话就是,我当时真应该那么做却没有那么做。”所以,他就不放过自己任何一个想法和灵感,勇于去实践自己的构想,通过他的不懈努力,最终使自己成为了一个比阿尔卑斯山脉更伟岸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有人说:“如果我早几年就好好学习,现在找工作就不至于这么辛苦了!”或“如果我当初就听父母的话,现在肯定不会是这个样子!”可无论我们再如何追悔当初自己没有抓住机遇,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

    一个好想法胎死腹中,一次好机遇擦身而过,真的会叫人叹息不已,耿耿于怀。可是,又能怪谁呢?那些曾经在关键时刻浪费机遇的人,只能迎来后悔与遗憾。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我们想得太多,考虑得太周全,所以才让我们的行动变得畏首畏尾,也使我们丧失了抓住灵感最需要的性格正能量——果断。

    从前,有一个农民,他的老婆贤惠温柔,孩子懂事听话,一家人过着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可是不幸降临了,他们的村子发了一场洪水,老婆和孩子都被洪水冲走了,打渔回来的丈夫吓傻了,面对自己落水的妻儿,他想都没想就跳进洪水,结果仅仅救出了他的妻子。

    这下,人们都对这个农民议论纷纷了。有的人说农民做得很正确,就应该救妻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孩子还可以再生;有的人却指责农民心肠太硬,孩子那么乖巧,应该先救孩子,媳妇以后还可以娶,乖巧的孩子却回不来了。

    面对众人的纷纷指责,农民只说了一句话:“我当时什么也没有想,就看谁离我近,我就先去救谁。当时妻子在我身边,我就先抓起妻子往岸边游,等我回去再救孩子时,孩子已经不见了踪影。”

    可见,这是一个多聪明的农民,

    面对转瞬即逝的机会,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如果这个农民像众人指责的那样,在救人之前,反复考虑是先救妻子还是先救孩子,那恐怕妻儿早被洪水吞没了,一个也活不成。

    人生就是如此,机会从来不会等着你,而是靠你自己去抓住的,等这个溜走了,下一个可能迟迟不会到来。若你在机会面前过多地权衡,患得患失,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一无所得。现在你该知道,为什么“果断”会是成功者重要的基因了吧?

    因为果断这种正能量品格来自于对自己身份和责任的确认,从中体现出的坚定,则来自于内心的力量。所以,没有足够的正能量,一个人很难做出果断的决定。而一个能够果断决策的人,养成迅速决断的习惯以后,便能产生一种强大的自信,必然会拥有更多的正能量,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要想拥有这种正能量,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为了自己想要的而必须放弃什么。

    所以,尽管灵感往往总是意外地突然来临,又会像电光火石一样稍纵即逝,但那些善于把握机遇、充满果断正能量的人总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判断,这个灵感是好是坏?这个灵感能否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就?然后决定是否去实践这个灵感。

    对我们一般人来说,想要开发这种正能量,就需要在平日刻意练习,我们在决定某一件事情之前,应该对各方面的情况有所了解,应该运用全部的常识和理智慎重地思考,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去想问题。但是一旦做好了心理准备,就要果断决定,一经决定,就不要轻易反悔。而一旦发现好的机会,就必须抓紧时间,马上采取行动,不要把太多的时间花费在瞻前顾后上。

    虽然自古都有“三思而后行”的箴言,但当下的很多人却在三思之后不行了,做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考虑的问题多了,反而对问题产生了恐惧,没有当初的那份决心和信心了,这时小灵感和想法会悄然流逝,有时即使没有流逝,也早就被我们给搁置了。

    每个人生来都很平凡和普通,最终决定他们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就要看他们自己怎样去抓住机遇和灵感了。善于抓住机遇和灵感的人一定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他不放过任何一次可能让自己成功的机会,这种人面对生活做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而另一种人则恰好相反,他们只是无谓地等待罢了!

    我们这一生,是由一个又一个选择决定的。你可以选择果断高效、珍视灵感和机遇,也可以选择错失良机、得过且过。你的所有选择,都来自于你对于自我的认知,所以一定要先问问自己,看清自己对未来人生的期许。

    珍惜自己的每一个小灵感,把它当成你人生中的一次机遇,紧紧地抓住,不要让它从你的身边溜走。每抓住一次,你就会离自己的目标近一步,也会让自己的正能量多一点!

    那么,如何才能抓住我们的小灵感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希望对激发和保存你的小灵感有所帮助,也希望这些小灵感的出现,可以激发和开启你更多的正能量。

    首先,要坚持不断探索,积极思考问题。柴可夫斯基曾经说过,灵感是一位客人,他不爱拜访懒惰者。所以说,灵感并不是我们一时心血来潮、灵机一动的产物,而是经过我们长期不断地探索,当我们被沉思完全占有时,它才会出现。

    其次,要劳逸结合,不要过度沉迷于工作,而把自己弄得身心俱疲。浮力定律是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忽然发现的,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在病床上想到的。我们不一定要让自己老是待在固定的环境中,可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听一首放松的音乐,或者独自漫步于林荫小路上,丢开一切思绪,拥抱一下大自然。

    再次,善于和别人讨论研究。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曾经说过,如果把某个复杂的问题搁置几天而不去理它,当你重新捡起来再考虑时,你会发现,它变得无比的容易。所以,当你的思维遇到障碍时,不妨暂时丢下这个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一番。也许别人不同角度的思考方式,会让你捕捉到新的灵感。

    最后,养成随身带小本子的习惯。当你想到新的主意时,就立马拿笔把它记下来,不然等你再回想时,灵感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英国著名女作家艾丽·勃朗特年轻时,除了写作之外,作为妻子和母亲,她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所以她经常是随身带着纸和笔,一有空隙,她就赶紧把她脑子里的想法写下来。这种习惯让她的写作受益无穷。

    打破思维定式

    如果给你看两张照片,一张是一个英俊文雅的白人,戴着金丝眼镜,眼睛炯炯有神,面部还带着微笑;另一张是一个邋遢丑陋的黑人,一脸凝重,皱着眉头。然后问你,这两个人中有一个是全国的通缉犯,请你指出是谁?我想你大概不会犹豫吧!

    是的,我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那张照片上的黑人,可事实是这样吗?我们却无从知晓。为什么我们会有如此的反应呢?这就是我们头脑中的思维定式在起作用了。

    由于我们先前学的知识经验和我们固有的行为习惯,逐渐地会使我们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这种思维会在我们后来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中,形成“思维定式”——即应用固有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使自己摆脱不了条条框框的束缚,没有新的方法。

    打破思维定式,对我们开启正能量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我们的思维被固有的答案束缚住,那么我们就无法掌握新的东西,也不能做出合理的新判断。只有冲破固有的思维,我们的大脑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进而使我们自身充满更多的正能量。

    清朝时,有一个穷秀才,虽然很穷,却很有志气,从不向权贵低头。有一天,他正在街道上边走边看书,一不小心就撞上了迎面走来的一个阔少爷。

    他连连向阔少爷道歉,阔少爷依旧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硬要这个秀才从阔少爷的裤裆下钻过去。秀才想,堂堂七尺男儿,怎么能干这样的事情,他死活不同意。后来,阔少爷手下的人给阔少爷出了一个主意——玩抓阄。阔少爷说,我会在两张纸上分别写上“钻”和“不钻”,然后揉成一团放到桌子上。如果你抓到不钻,那么今天的事情就这样算了;如果你抓到了钻,那么你就只能钻本少爷的裤裆了,怎么样?

    穷秀才低头想了一会儿说:“好吧!我答应你!”为了公平起见,穷秀才还特意请了周围很多的老百姓给他作证。等人围得很多的时候,穷秀才就把手伸到桌子上去抓了一个纸团,说时迟那时快,穷秀才看都没看,就把纸团吞到了腹中。在众人疑惑不解之时,穷秀才对着阔少爷说:“既然那一张已经作废了,现在就只能看另一张纸条了,如果是钻,那么就说明我抽到了不钻,你就要履行你刚才说过的话;如果是不钻,那么说明我抽到的是钻,我二话不说,会立刻从你的裤裆底下钻过去。”

    说完,他就一直盯着阔少爷,阔少爷眼看自己煞费苦心弄的计谋被这个穷小子拆穿了,周围又有这么多老百姓,不好食言。他气得脸色煞白,狠狠踢了手下一脚,走开了。

    这下,老百姓算是明白为什么刚才这个穷秀才要吞掉那张纸条了,纷纷为他的聪明才智鼓起了掌。

    上面的秀才就是一个能够打破思维定式的人,如果他按照常规的想法来思考问题,抱着百分之五十的侥幸来抓阄的话,那么他正好是中了阔公子的计,因为不管抓哪一张,他都会必输无疑。不但要忍受阔公子带给他的人格侮辱,而且他自己可能也会因此而无法苟活于世,草草结束自己的性命。但就是他打破思维定式的做法,不但挽回了他的性命,也保住了他的尊严。

    那些缺少创新思维的人往往是那些不愿去改变的人。他们总是保持某种习惯,习惯使他们的思维模式固化,以至于在面对新的处境时,他们还是会套用已熟练掌握的、不假思索的反应行为和适应行为。这样就变成,不是思想来指导行为,而是行为来决定思想了。

    其实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能力的人,就必须冲破自己的思维定式。思维定式在一定时期对我们应对某些情景和问题是有所帮助的,它为我们省下了不少思考的时间,然而,在现在这个需要创新的时代,面对瞬息万变的环境,固有模式和思维定式却成了我们发展的障碍。

    美国的一个心理学家米勒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从大街上随机招募了20个志愿者,这20个志愿者将帮他完成一个系绳的实验。实验开始时,米勒从天花板上悬下两根绳子,两根绳子之间的距离超过人两个手臂的总长,如果你用一只手抓住一根绳子,那么另一只手无论如何也抓不到另外一根。在这种情况下,米勒要求一个人把两根绳子系在一起。不过,他在离绳子不远的地方放了一个滑轮,意思是人们可以借助这个滑轮来完成系绳的任务。

    很快20个人全部结束了他们的实验,但很遗憾,没有一个人完成这个任务。当米勒问这20个人看到绳子旁边的滑轮没有,他们都说看到了,但他们却没有想到它和系绳子有什么关系,他们只是认为滑轮是为了省力和提起重物的。

    米勒的这个实验,现在想起来很简单,其实只要系绳子的人将滑轮系到一根绳子的末端,用力使它荡起来,然后去抓住另一根绳子的末端,待滑轮荡到他面前时抓住它,就能把两根绳子系到一起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不知道是当时那20个人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了,还是由于做实验导致他们紧张了,没有发挥出自己原有的水平,总之,没有一个人完成这样简单的任务。我们不禁会反思:固定思维到底限制了我们多少能力的发挥!

    那限制我们的,是问题情境吗?还是我们自己?其实真正限制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也许正是你的思维把自己逼上了走投无路的绝境,打破那种思维定式,重新考虑你的整个处境,也许你会发现,摆在你面前的道路不仅仅只有一条。

    如果把蜜蜂和苍蝇同时放进一个玻璃瓶里,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子的底对着窗户,你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吗?过不久,你就会发现苍蝇早已经穿过瓶子的另一端逃逸,而蜜蜂在挣扎了若干次之后,终因力竭而倒毙或者饿死。

    同样是会飞的昆虫,为什么会有如此截然相反的命运?原因要归结于他们的“思维”方式。蜜蜂是在太阳底下活动的昆虫,所以它持有的是一种光亮处的思维方式,当面对着朝向窗子的光亮瓶底时,它想当然地为自己设计了离开的路径,并且不断去重复这种合乎逻辑的行为。最终,因为它的思维定式,它没能走出这个瓶子。而苍蝇就不一样了,它们是毫无逻辑,对光亮丝毫没有定式的昆虫,它们在哪都是凭自己的感觉四下乱飞,但正是靠着它们的感觉,没有遵循某一定式,所以才能平安逃离瓶子。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不也正像蜜蜂和苍蝇吗?有的人一辈子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固守着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来过活,却最终没能安享晚年,抱着极大的不幸和对往事的深深忏悔离开了人世。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身上总是充满着打破思维定式的正能量,他们能根据环境的改变来不停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被思维定式所束缚,能努力实践自己的新颖想法,最终让自己过得有滋有味,其乐无穷。

    那么,你呢?你希望成为一个打破思维定式的人吗?

    文章的最后,请你仔细看下面列出的东西,你能想到几种用途?看看你的思维限制了你多少潜能的发挥?

    1.锤子的作用。

    2.钉子的作用。

    3.白纸的作用。

    创意是伟大的正能量

    开启正能量离不开创意的力量。毫无疑问,世界的进步是靠创意来推动的。科学家因为有了创意,才能研制出种种的产品;艺术家因为有了创意,才能表达出种种诗意的感悟。

    那么,什么才是创意呢?所谓的创意,就是对已知事物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或对未知的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探索性、创造性思考。

    那么,创意很难吗?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有创意。但创意也很难,一个智商很高的博士,可能会没有任何创意。

    英国剑桥大学的迪·博诺教授曾经说过:“一个人很聪明或者智商很高,只是说明他有创造的潜力,但并不说明他很会思考。智力和思考的关系,就好比一辆汽车同司机驾驶技术的关系,你可能有一辆很好的汽车,但如果驾驶技术不好,同样不能把车开好。相反,你尽管开的是一辆旧车,然而驾驶技术高超,照样能把车开好。很显然,智商高和会思考之间是画不上等号的。”

    当你在忙碌工作的同时,动动你那生锈的大脑,挖掘出你潜在的思维能量,找出曾经旺盛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才是生命的激情和活力,那才是创意最为重要的元素。

    有两个小孩从小就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有一天,他们准备去野外玩,因为要走一天,所以他们从家里偷了一些奶制品和水果。那时,还没有保存食物的方法,他们只能看着自己吃剩的食物在阳光下坏掉,一点办法也没有。

    后来,等他们都长大上学了,他们依然在一起。有一天,他们沿着冰封的湖畔散步,其中一个叫图德的孩子对着冰封的河面看了一会儿,然后对另一个孩子说:“你还记得咱们从家里偷东西出来吃的事吗?”另一个孩子说:“当然记得,只可惜后来吃剩的东西都坏掉了!”图德说:“看见那些冰了吗?我们可以把这些冰收集起来,运到炎热的地方去销售。”另一个孩子嘲笑他说:“别傻了,等冰运到,早就化成水了吧!”可图德的目光依然盯着湖面上的冰。

    1806年,21岁的图德依然没有放弃他运冰的梦想,再次找他的伙伴商量这件事情,他的好伙伴也依旧劝他别异想天开。后来,在别人的资助下,图德花费1万美元将130吨冰用船运往酷热的马提尼克岛。在1858年时,他的冰已经远销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时图德已经成为世界冰王和亿万富翁。

    图德的做法给科学家们很多启发,若干年后,终于有了冰箱的问世。当年那个不去异想天开的朋友,却依然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那个图德的朋友。因为很多人都有种从众的心理,我们不想特立独行,我们只是简单地效仿周围人的做法就好了。在这种观点的驱使下,我们的思维变得懒惰和懈怠,与此同时不但没有开启我们的正能量,相应的负能量却开始滋长。

    要想有创造力和这种思维的正能量,我们就必须培养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力,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即使这个观点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和肯定,也不要轻易地否定自己。

    其实,创意在很多时候并不难,一个好的创意,只需要一点点与众不同,一点点异想天开,一点点勇气而已!

    每个人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千差万别。不一定要追求和别人一样,做一头特立独行的猪,也许比做一只流水线上的鸡要有乐趣得多。

    犹太巨富威尔逊在筹备他的旅馆的时候,就决定把自己的旅馆建成第一流的旅馆。他总结了当时旅馆业发展的情况,最终决定要让他的旅馆变得与众不同,他在房间里装上了空调,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家有空调的旅馆。

    后来,威尔逊又在旅馆装上了电视,建了游泳池等等,因为他发现,外出旅游的一家人在饱览了沿途的风光后,回到旅馆看到电视上的精彩节目,会使他们的乐趣增加数倍。为了使孩子玩得更加高兴,他加上了游泳池,甚至还为旅客的小狗设计了小窝……所有这些,在当时的旅馆行业都是前所未有的。

    光线明亮的房间、空气流通和温馨舒适的环境让旅客充满了亲切的感觉。于是,哪怕价钱再贵,当别人的旅馆都冷冷清清之时,威尔逊的旅馆却总是挤得满满当当。

    威尔逊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的创意思维。从资源的稀缺性角度来讲,越稀有的东西才越有价值,所以我们要不断锻炼我们的思维和创意,这样才能不断地靠点子制胜。也许,威尔逊的思维只是和别人存在一点点细微的区别,但是,产生的结果却有着惊人的差别。

    本来,每个人天生都有思维的正能量,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才出现了差异。你是想湮没于众人之中,还是想鹤立鸡群地吸引众人眼球,这取决于你的努力程度。这种努力,更多要靠思维的正能量,因为它比勤奋更难得,更有力量。

    不要以为别人都走的路才是你最好的选择,换一条适合自己的,你或许会发现更容易到达终点。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就一定要先克服自己的从众心理,开启思维创意的正能量,敢于去尝试别人都没有走过的路。因为,未来就属于那些思维创新的人。

    1952年,日本的东芝电器公司面临破产,因为他们前后积压了大量的电风扇卖不出去,七万多名职工面临失业的危险。为了给公司打开销路,他们不但费尽心机地想了不少办法,而且自己也跑出去挨家挨户地进行推销,可依然进展不大。

    有一天,一个不起眼的小职员跑到董事长的办公室,向他建议说可以先改变风扇的颜色看看。因为在当时,全世界的电风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风扇自然也不例外。

    这个小职员的建议引起了董事长的重视,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他们立马把黑色的电风扇改成了浅蓝色的风扇,结果刚一推出,就大受顾客的欢迎,市场上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个月之内就卖出了几十万台。

    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全世界,电风扇再也不是单一的黑色面孔了。

    现在我们想想,只是稍微地改动了一下颜色,大量滞销的电扇,竟然就在几个月内销售了几十万台。这一小小的改变,效益竟会如此巨大,而提出它的人,既没有丰富的商业经验,也没有渊博的科技知识,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职员,只因他比我们多一点点创意思维,带来的差别却是如此巨大。

    在如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主动权永远掌握在那些拥有创意思维的人手中,主动向前走一步,就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机会。

    有人会说,我想不出什么点子呀!因为我能想到的,别人早就想出来了,怎么办?真是这样吗?如果是,那就说明你创意思维的能量太低,需要赶紧补充。

    创意,不但需要积极去开启自己的正能量,而且需要一颗年轻的心,就如同最擅长“标新立异”的世界名表——Swatch的领袖所言,“我这个60岁的身体里面,装着一颗6岁的心,因此我可以带领着Swatch在腕表的行业里不断地创新”。

    如果你仔细观察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或许你就会拥有无限有创意的想法,创意总是那么充满魔力,能化腐朽为神奇。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永不枯竭的能量,只要你没有停止想象,它就会永远在你身边。

    让想象力永葆生机

    一天,有一只黑蜘蛛想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一张很大的网。可两檐之间的距离有一丈多宽,线根本无法拉过去,而且蜘蛛也不会飞?正在蜘蛛不知所措时,它看到了空空的地面,忽然一个主意出现在它的脑海中:何不借助地面来试试呢?

    就这样,这只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不到一上午时间,一张结实而稳固的大网就被建成了。

    在上面的故事中,这只黑蜘蛛就是应用了自己的想象力,开启了自己的正能量,从而完成了它建网的心愿。假如说它面对一丈多宽的距离,心灰意冷,知难而退了,没有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借助地面,我想它也就得不到那张结实而稳固的大网了。

    这只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沉默而具有想象力的昆虫,它的网织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张开,仿佛得到神助。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而又善于创造的智者。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能把网结在空中。奇迹是执着、善于想象的人创造的。

    那么想象力是什么呢?它对我们开启正能量又有什么作用呢?究竟怎样才能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呢?

    想象力是指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说当你听到衣服这个名词时,你的脑中会浮现出各种衣服的样子。有关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里,决定一个人成功的主要因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尼尔·戈尔曼认为,对一个人成功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占20%,情商占80%。情商包括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因素,这些因素在人的创造活动中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想象力的培养要从孩子抓起,据2009年教育进展评估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球21个接受调查的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在人们对这一个个数字哀叹的同时,我们不禁也会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造成这样的结果,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到底是什么束缚了我们和孩子的思想?

    深思这个问题的同时,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美国内华达州有一个叫路易斯的3岁小男孩。有一天,他从幼儿园跑回家,告诉妈妈说,他已经认识了礼品盒上的“open”的第一个字母“O”了。他的妈妈听到后,很吃惊,赶紧问他是怎么认识的。

    路易斯告诉妈妈,是幼儿园的老师教给他的,这位妈妈立即一纸诉状就把这家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路易斯的想象力,因为在她的儿子没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类似于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他认识了26个字母以后,路易斯便失去了这种想象的能力。

    路易斯的妈妈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结果负责,赔偿路易斯精神损失费1000万美元。路易斯妈妈的要求看似很不合理,但最后的结果却出人意料:路易斯的妈妈胜诉了。

    以上虽然是一个扼杀想象力的很极端的例子,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家竟会如此重视发展孩子的想象力。这个事实是不是该让我们深思,在开发正能量的同时,我们是否应首先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只有想象力才会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正能量。

    经过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以下的四条建议将会在你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时,起到长远的作用。

    第一,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积累孩子的表象。想象是在孩子大量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积累起来的。别人说“苹果”,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一个“苹果”的具体形象,这个形象就是表象。正是依靠表象的积累,孩子的想象才逐渐发展起来。

    我们要帮助孩子积累的生活经验正是帮助孩子在头脑中建立表象的过程,孩子的表象积累得越多,就越容易将相关的表象联系起来,这也就是想象发展的过程。在学前阶段,我们鼓励父母经常带孩子走向大自然,与社会接触,目的就是让孩子有机会丰富生活经验,在头脑中留下更多的表象,为想象的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给孩子提供适合的环境,激发孩子想象的欲望。除了带孩子外出,在家中也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孩子想象力的发展。给孩子合适的图书,和孩子一起分享故事中描述的情景,一起想象情节的变化,鼓励孩子想一想结局怎样,都是帮助孩子发展想象的好办法。读故事书时,改变一下读的方法,读一读,停一停,想一想,给孩子一个吸收和连接已有经验的时间。

    此外,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也是鼓励孩子想象的大好时机。女孩子爱玩的“过家家”,男孩子爱玩的搭积木,都是孩子想象力发展的机会。不只是提供玩具,还要和孩子一起玩,在游戏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想象,“你今天准备给小娃娃做什么饭呀?我们上次去动物园,你还记得吗?我们给大象搭一个家吧?”

    第三,给孩子轻松的氛围,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象。孩子将想的说出来也是一个完善想象的过程,它不但是将生活经验梳理的过程,也是将经验在头脑中组织、整理后表达的过程。我们不但要鼓励孩子大胆地想,还要鼓励孩子大胆地说。

    孩子把想的当成真的说出来时,我们不能简单地一句“瞎说”就将孩子打发掉,而是应该仔细地问问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想的,还是真的,帮助孩子分清哪些是想象,哪些是真实?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地鼓励他:“你想想为什么?”“你想会是什么样呢?”

    第四,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引导孩子合理地幻想。幻想是想象的一个更高的层次,是一种合理的想象,在学前期和小学初期,孩子的幻想就是从远离现实的幻想到接近现实的幻想发展的过程。如孩子喜欢“奥运会”吉祥物,就进而幻想,开奥运会的时候,我怎样与奥运会吉祥物见面?这就是一个合理的想象,也就是幻想的过程。

    还可以引导孩子想象一下未来的交通会是什么样?未来的环境会是什么样?以后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合理的幻想正是创造的开始,也是想象的一个最高境界。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一些行为同样会扼杀想象力的:

    1.过分追求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中国是一个应试教育的国家,很多孩子都被培养成了答卷的高手,每个人都会尽可能地使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一模一样,但正是这种单向的思维扼杀了我们的想象力。

    2.家长总是替自己的孩子做事。现在每个家庭几乎都是一个孩子,“4-2-1”的格局使孩子享受到了众人的爱和关心,有的父母为了爱孩子,甚至包揽孩子的一切。这样其实也是在养成孩子的思维惰性,扼杀了其想象力。

    3.教育者制止孩子与众不同。曾经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一个孩子在图画本上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结果被老师和家长纠正过来,因为“太阳应该是红的”。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养成随大流和从众的心理。

    4.过早开发孩子的智力。当下,很多家长都强调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向孩子灌输大量的现成知识,结果孩子背了好多日常生活问题的答案,似乎不管你问什么,他都已经知道了。从而,使他失去了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兴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