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大事记-编者的话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敦煌是座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就已建郡。“史实证明,河西四郡的开拓特别是敦煌郡的建立,为丝绸之路的畅通和佛教的东传准备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和文化基础”。(史苇湘)

    敦煌郡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是边郡,因此,这里是古代军事上的战略基地。西汉王朝“列四郡,据西关”、延修长城、徙民实边,是为了便于联络西域,瓦解匈奴对西域的统治。到东汉,又“置西域副校尉,居敦煌”,敦煌太守实际在兼管着西域的很多事务。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重镇。丝绸之路的畅通,各国商队、商人的不断往来,带来了这里经济的繁荣昌盛,使这里成了“华戎所交,一都会也”。敦煌又是一个长期保持安定的封建农业区,唐朝以敦煌为中心的归义军节度使,历经唐、五代、北宋,直到西夏。

    内地移民时,许多豪门世族,像索、阴、张、李等到了敦煌。他们在此繁衍生息,对汉文化的传承和莫高窟的修建起了重大作用。忠爱仁义、孝悌传家,耕读为本、行善积德是敦煌人2000多年的生活道德原则。在莫高窟,仅阴家就开有285、217、231、138等窟。

    敦煌是汉族聚居地区最先浸染佛教的地方。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物质生活,留住了许多过往僧人。着名翻译家竺法护、昙无谶都曾长期滞留敦煌。敦煌这块沃土滋养了莫高窟,于是它越建越大,洞窟达到千余之多。现有的492个洞窟,仅是原来的一部分。还有藏经洞的五万件珍贵文物,都是丰富灿烂的敦煌文化的见证。

    敦煌文化产生了敦煌学。过去有人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现在敦煌学早已回归它的故里。敦煌研究院和全国各地的许多敦煌学研究机构已经走在了世界敦煌研究的前列。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是敦煌的精神财富,也是敦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学术交流又大大提高了敦煌旅游的文化品位,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敦煌的大事真是多。

    有敦煌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重大影响,我编写了这本《敦煌大事记》,这也是我对家乡的回报。希望本书能有益于读者,更希望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在编写过程中,得到过李正宇先生、陈国灿先生、郑炳林先生、李并成先生的补充订正,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2007年12月于敦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