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大事记-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619年(唐武德二年)

    五月,凉州将安修仁与兄安兴贵执李轨降唐,河西平。析敦煌置寿昌县。(《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七、《新唐书·地理志》)

    620年(武德三年)

    是年置瓜州,领敦煌县。

    十二月,瓜州刺史贺拔行威执骠骑将军达奚暠,举兵反。(《旧唐书·地理志》、《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八)

    622年(武德五年)

    五月,瓜州土豪王斡斩贺拔行威以降,瓜州平。改瓜州为西沙州,领敦煌县。分常乐县置瓜州,仍立总管府,管西、沙、肃等三州。(《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

    623年(武德六年)

    四月。杨恭仁为吏部尚书兼中书令、检校凉州诸军事。

    六月,瓜州总管贺若怀广按部至沙州,值州人张护、李通反,怀广以数百人保子城;凉州总管杨恭仁遣兵救之,败绩。

    七月,张护、李通杀贺若怀广,立沙州别驾窦伏明为主,进逼瓜州;长史赵孝伦击却之。

    九月,窦伏明以沙州降。(《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627年(贞观元年)

    二月,唐太宗命并省州县,因山川形便,分为十道。凉、甘、瓜、沙等十六州属陇右道。(《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

    628年(贞观二年)

    九月,玄奘西行,求法至凉州,停月余,为道俗开讲《涅盘》、《摄论》及《般若经》。凉州都督李大亮禁阻西行,遂至瓜州。刺史独孤达供事殷厚,经月余,州吏李昌等协助出玉门关,经敦煌西。(《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

    冬十一月,东突厥侵河西。(《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

    630年(贞观四年)

    大破突厥,执颉利可汗,自是西北诸番咸请上太宗尊号为“天可汗。”

    七月,诏以凉州都督李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九月,伊吾城主入朝,举所属七城来降,因以其地置西伊州。

    十二月,高昌王麴文泰入朝。(《旧唐书·太宗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

    632年(贞观六年)

    七月,焉耆王突骑支遗使人贡,请复开碛路以便往来。由是高昌恨之,遣兵袭焉耆。

    十一月,契苾酋长何力帅部落六千余家诣沙州降,诏处之于甘、凉之间。改西伊州为伊州。(《旧唐书·地理志》、《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四)

    633年(贞观七年)

    改西沙州为沙州。(《旧唐书·地理志》)

    637年(贞观十一年)

    敕道先佛后。(《集古今佛道论衡》)

    七月,复沙州凉武昭王墓近墓户二十以守卫。(《新唐书·太宗纪》)

    640年(贞观十四年)

    沙州刺史刘德敏率州兵侯君集军西征。

    八月,高昌平,唐以其地为西州、以可汗浮图城为庭州,各置属县。

    九月,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州。(《唐会要》卷七十三、《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五)

    642年(贞观十六年)

    莫高窟今第220窟建成。(《供养人题记》)

    643年(贞观十七年)

    遣朝散大夫卫尉寺丞李义表、副使前融州黄水县令王玄策使西域。自此王玄策等至天竺凡三度,携回佛像图本。阎立本奉诏画凌阁功臣图。(《佛祖统纪》卷三十九、《法苑珠林》卷五十五、《旧唐书·太宗纪》、《历代名画记》卷九)

    644年(贞观十八年)

    玄奘携经论、舍利佛像等归国。太宗令敦煌官司于流沙迎接。玄奘经阳关抵敦煌。次年正月至长安。(《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五)

    648年(贞观二十二年)

    沙州刺史苏海政率兵随阿史那社尔伐龟兹。十二月,龟兹平。西域震骇。(《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

    650年(永徽元年)

    废沙州寿昌县。(《新唐书·地理志》)

    666年(乾封元年)

    沙州灵图寺建。(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

    667年(乾封元年)

    沙州灵图寺建。(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

    667年(乾封二年)

    复置寿昌县。(《寿昌县地境》)

    669年(总章二年)

    是年五月,移高丽户三万八千二百入,内地莱、营二州,般次发遣,量配于江、淮以南及山南、并州、凉州以西诸州空闲处安置。(《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一、《旧唐书·高宗记》)

    673年(咸亨四年)

    沙州刺史李祖隆奉敕置鱼泉驿。(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

    675年(上元二年)

    莫高窟今第386窟兴建,绘制壁画。

    立石城镇,划属敦煌,命粟特首领康拂躭延(康艳典)为镇将。此事即为石城置镇之始。继此前后,又播仙镇,亦属敦煌。(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

    678年(仪凤三年)

    闰十月敕:敦煌西去道路,由稍竿道移就第五道莫贺延碛置。(P.2005)

    679年(调露元年)

    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等联合吐蕃侵逼安西,命裴行俭检校安西都护,肃州刺史王方翼副之,伴送波斯王子泥洹师回国,经莫贺延碛路,遇大风沙,至西州卒破阿史那都支,筑碎叶城。(《资治

    681年(永隆二年)

    授薛仁贵为瓜州长史,击突厥。时西边不静,瓜州路绝。(《旧唐书·高宗纪、《薛仁贵传》)

    683年(弘道元年)

    腊月,沙州崇教寺僧徒为高宗李治行道。

    十二月丁巳,李治殁,中宗显即位,政事咸决于武则天。(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三)

    敕:由瓜州往沙州驿道,移就山北置,废其头、悬泉、鱼泉、无穷、空谷、黄谷等驿。(P.2005)

    689年(载初元年)

    李无亏任沙州刺史兼豆卢军使。(《李无亏墓志》)

    四月,朝廷风俗使在敦煌采风。(P.2005)

    690年(永昌二年)

    九月,武则天以唐为周,改元天授。(《资治通鉴》卷二百零四)

    691年(武周天授二年)

    李无亏在州东北一百七十里堰苦水溉田,又以瓜沙驿路山险迂曲,奏请移北置,新置清泉、甘草、阶亭等驿。(P.2005)

    十二月,石城镇将地舍拨(康拂躭延弟)上状沙州刺使李无亏,云:“蒲昌海水,旧来浊黑混杂,自从八月已来,水清明彻(澈)底,其水五色。”(P.2005“蒲昌海五色”条)此为蒲昌海水文变化重要资料。

    692年(如意元年)

    修造敦煌西千佛洞今第七窟。

    四月三日,敕:敦煌西去道路移就稍竿道行。(P.2005)

    九月。改元长寿。

    十月,武威军总管王孝杰破吐蕃,复安西四镇。(《旧唐书·则天皇后纪》)

    694年(延载元年)

    狡虏(吐蕃)数万,来犯城池。刺史李无亏奋不顾身,虽斩将搴旗,然通中刮骨,其伤遂深而亡。武则天颁旨褒扬。(《沙洲刺史李无亏墓志》)

    695年(延载二年)

    正月十四敕:为沙州遭贼,运转极难,稍竿道停,改于第五道来往。又奉本年二月廿七日敕:第五道总置十驿,拟供客使等食,付王孝杰并瓜州,沙州审吏检问,令瓜州捉三驿,沙州捉四驿。刺史陈玄琏奏请于城东北六十里置横涧驿。(P.2005)

    禅师灵隐共居士阴祖等在莫高窟造大像,高一百四十尺(即今九十六窟)。(《莫高窟记》)

    698年(圣历元年)

    莫高窟今第一二三窟建成。四月,以娄师德为陇右诸军大使,检校河西营田事。(《新唐书·则天皇后纪》)

    李克让于莫高窟修造佛龛并立碑。(《大周李君修佛龛碑》)

    699年(圣历二年)

    本年以前,沙州已建豆卢军,驻有豆卢军经略使。本年居于山南墨离川之吐谷浑部向豆卢军请求投唐。

    本年敦煌县进行全县田亩勘检,总计十一乡四百四十七顷二十一亩种麦,八顷八十七亩种豆。(《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七册阿斯塔那225号墓文书)

    张思艺造莫高窟今第335窟北壁维摩诘经变。(《资治通鉴》卷二百零六)

    703年(长安三年)

    朝廷派括逃御史至敦煌,在全县开展清查户口,搜括逃户活动。(《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七册阿斯塔那225号墓文书,日本大谷文书2835a号)

    710年(景云元年)

    置河西节度、支度、营田等使,领凉、甘、肃、伊、瓜、沙、西七州,治凉州。(《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

    711年(景云二年)

    分陇右道为河西道。(《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

    714年(开元二年)

    九月,正议大夫杜楚臣为沙州刺史兼豆卢军使。(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

    715年(开元三年)

    沙州刺史张嵩赴任敦煌。(P.3721《瓜沙两郡大事记》)

    716年(开元四年)

    六月。敦煌县令赵智本到任。

    九月,令敦煌世族张仁会等修葺墨池,立张芝庙及像。(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

    717年(开元五年)

    七月。瓜州晋昌人、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大破吐蕃于九曲。(《册府元龟·帝王部》)

    721年(开元九年)

    十月,瓜州常乐人王君代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判凉州都督。(《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二)

    沙州僧处谚与乡人马思忠等造南大像,高一百二十尺。(P.3720《莫高窟记》、P.3721《瓜沙两郡大事记》)

    723年(开元十一年)

    九月,吐谷浑帅众诣沙州求内附。河西节度使张敬忠抚纳之。(《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二)

    727年(开元十五年)

    九月,吐蕃大将悉诺逻恭及独龙莽布支攻陷瓜州,执刺史田元献及王君之父寿,进攻玉门军,莽布支别攻常乐县,县令贾师顺帅众据守;吐蕃悉兵会攻之,不能克,乃毁瓜州城引去。回纥部护输杀王君于甘州南,奔吐蕃。河、陇震骇。以朔方节度使萧嵩为河西节度等副大使,判凉州事,人心浸安。嵩奏以建康军使张守珪为瓜州刺史。吐蕃猝至,守珪纵兵击退之,乃修复城市,收合流散,皆复旧业。朝庭嘉其功,以瓜州为都督府,以守珪为都督。(《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

    728年(开元十六年)

    七月,吐蕃悉末郎侵瓜州,都督张守珪击走之。(《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三)

    729年(开元十七年)

    三月,瓜州刺史、墨离军使张守琏、沙州刺史贾师顺领伊沙等州兵击吐蕃大同军,大破之。(《册府元龟》卷九百八十六)

    737年(开元二十五年)

    据沙州司仓牒,本年敦煌县纳丁租者有七百二十二丁,寿昌县有十七丁。(《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第一卷138-140页)

    738年(开元二十六年)

    三月,吐蕃侵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击破之。

    六月,以河西、陇右、剑南节度使分道经略吐蕃,毁所立赤岭碑。省寿昌县,改为寿昌乡。(《资治通鉴》二百十四)

    740年(开元二十八年)

    六月,以盖嘉运为河西、陇右节度使,使之经略吐蕃。

    十一月,金城公主殁。

    742年(天宝元年)

    是时,置十节度使,经略使以备边。河西节度为断隔吐蕃、突厥,统赤水、大斗、建康、宁寇、玉门、墨离、豆卢、新泉八军,张掖、交城、白亭三守捉,屯凉、肃、瓜、沙、会五州之境,治凉州,兵七万三千人,改州为郡,置太守,改沙州为敦煌郡、瓜州为晋昌郡。(《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旧唐书·职官志》)

    749年(天宝八载)

    莫高窟今第一八五窟建成。(《莫高窟供养人题记》)

    750年(天宝九载)

    此年敦煌十三乡(洪池、玉关、效谷、洪润、悬泉、龙勒、神沙、慈惠、从化、敦煌、莫高、平康、寿昌)农民应纳种子粟一万二千二百八十五硕九斗三升。(P.2803背《天宝九载敦煌郡仓纳粟牒》)

    752年(天宝十一载)

    朝议大夫使持节都督晋昌郡诸军事守晋昌郡太守兼墨离军使乐庭壤与夫人王氏于莫高窟南大像窟甬道画全家像供养。(《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130窟)

    753年(天宝十二载)

    八月,以哥舒翰兼河西节度使。是时中国强盛,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林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资治通鉴》卷二百十六)

    758年(乾元元年)

    改郡为州,复敦煌郡为沙州,晋昌郡为瓜州,改太守为刺史。(《旧唐书·地理志》)

    763年(广德元年)

    九月初,沙门昙于沙州龙兴寺写《大乘起信论略述》。

    765年(永泰元年)

    遣使巡抚河西及置凉、甘、肃、瓜、沙等州长史。(《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四)

    766年(永泰二年、大历元年)

    五月,沙州升都督府。河西节度使杨休明徙镇沙州。吐蕃陷甘州、肃州。(《唐会要》卷七十、《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四、《元和郡县志》卷四十)

    776年(大历十一年)

    莫高窟今第一四八窟建成。立《大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S.6203)

    777年(大历十二年)

    初,吐蕃攻沙州,刺史周鼎为唐固守,吐蕃赞普徙帐南山,使尚绮心儿续围攻沙州。刺史周鼎请救于回鹘,逾年不至,议荧城郭引众东奔。兵马使阎朝杀周鼎,自代,继续坚守。

    780年(建中元年)

    法师智广正月三十日在沙州灵图寺传戒授徒。(S.2851《菩萨十无尽戒》题记)

    782年(建中三年)

    五月。故伊西北庭节度使杨休明、故河西节度使周鼎、故西州刺史李琇璋、故瓜州刺史张铣等归葬长安。(《旧唐书·德宗纪》)

    783年(建中四年)

    正月,唐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吐蕃尚结赞盟于清水。

    四月,吐蕃从沙州遣返没蕃将士僧尼等八百人。(《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唐会要》卷九十七)

    786年(贞元二年)

    阎朝自领沙州事后,守城八年,出绫募麦抗蕃。又二年,粮械皆竭,以“毋徙他境”为条件而降。自始城陷,抗蕃凡十一年。沙州陷后,四镇犹存,节度使李元忠、郭昕帅将士闭境拒守十余年,至是遣使间道赴阙。赞普以尚绮心儿代守沙州。吐蕃置瓜州大节度使。(《新唐书·吐蕃传》、《唐会要》卷九十七)

    八月,吐蕃尚结赞大举侵泾、陇、邠、宁。

    十一月,得盐、夏等州。黑衣大食东侵,吐蕃军西征。(《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二、《唐会要》卷一百)

    788年(贞元四年)

    吐蕃于本年对敦煌进行了户口清查登记。(S.2729《辰年三月五日论悉诺罗接漠勘牌子历》)

    790年(贞元六年)

    吐蕃攻北庭,节度使杨袭古奔西州,为回鹘大相颉干迦斯所杀,安西阻绝,西州犹为唐守。(《旧唐书·德宗记》)

    791年(贞元七年)

    吐蕃管辖沙州后,敦煌人众多次起义,是年,驿户汜国忠等六人,持械攻入州城杀吐蕃节儿,后被诱擒,失败。汉族高僧摩诃衍参与监审后,解往瓜州。(S.1438背;吐蕃沙州守使书仪)

    792年(贞元八年)

    汉僧摩诃衍奉赞普诏赴逻些(今拉萨)说禅。(P.3918《佛说金刚坛广大清净陀罗尼经》卷末题记、S.2672)

    810年(元和五年)

    右军卫十将使孔周在敦煌郡南三里孟授渠建浮图一所,又于莫高窟图画功德二辅,于州西灵图寺施写《涅盘经》一部。(P.4638《右军卫十将使孔公浮图功德铭并序》)

    821年(长庆元年)

    是年,沙州释门都僧统画功德像并撰记。(《新唐书·吐蕃传》、S.1686)

    833年(太和七年)

    八月,吐蕃大德三藏法师法成于沙州永康寺集《大乘四法经论》及《瑜珈师地论》、《广释开决记》一卷。

    十月,法成在沙州永康寺译成《六门陀罗尼经》与《六门陀罗尼经论广释》。(P.2794、P.2404)

    834年(太和八年)

    吐蕃尚书令赐大瑟瑟告身,尚绮律心儿在沙州建圣光寺。莫高窟今第365窟建成。窟主为大蕃沙州释门教授和尚洪。(P.t.1070)

    839年(开成四年)

    莫高窟今第二三一窟建成。窟为大蕃敦煌处士阴嘉政所建。龛内塑释迦牟尼像并声闻、菩萨、神等共七躯,帐门两侧画文殊、普贤。南壁画西方净土、法华、天请问、报恩等经变各一铺。北壁画药师净土、华严、弥勒、维摩诘等经变各一铺。门外画护法善神。(P.4638《大蕃故敦煌郡莫高窟阴处士公修功德记》)

    848年(大中二年)

    张议潮率众起兵,赶走吐蕃统治者,收复沙州、瓜州、遂摄州事。(《新唐书·吐蕃传》)并遣押衙高进达等,驰表函赴长安。(《张淮深德政碑》)

    850年(大中四年)

    沙州遣僧悟真往京,六月二十二日至灵州。张议潮收复伊州。(《大宋僧史略》卷下、S.367《沙州伊州地志》)

    851年(大中五年)

    张议潮、安景曼、部落使阎英达、张议谭等多批遣使入朝。是年春,以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

    五月,敕授沙门洪为京城内外临坛供奉大德兼释门河西都僧统摄沙州僧政法律三学教主并赐紫衣,弟子悟真为京城临坛大德沙州释门义学都法师并赐紫衣。

    十月,张议潮遣兄议谭将瓜、沙、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十一州图籍入朝。

    十一月,于沙州置归义军,以议潮为节度使兼河西十一州观察使。此际,敕沙州专使押衙吴安正等二十九人各授官职;敕授敦煌管内释门都监察僧正兼州学博士僧慧苑为京城临坛大德。(《旧唐书·宣宗纪》、《樊川文集》卷二十、《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九、《洪告身敕牒碑》)

    853年(大中七年)

    张淮深任沙州刺史。(P.2931《张淮深墓志铭》)

    856年(大中十年)

    四月二十二日,以悟真为沙州释门都僧录。张议潮击败伊州城内纳职县回鹘。(P.3720、P.2962《张议潮变文》)

    857年(大中十一年)

    去年遣王端章为册立回鹘使,至雪山南畔,国信被叛乱所夺,不至而返。押衙陈元弘逃至沙州。议潮发兵讨叛乱回鹘。(《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九、P.2926《张议潮变文》)

    六月二十二日吐蕃沙门法成在沙州开元寺讲说《瑜伽师地论》。(《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九、P.2962《张议潮变文》、S.5309)

    861年(咸通二年)

    张议潮收复凉州。(S.6342《张议潮进表》)张氏于莫高窟开建今一五六窟。

    862年(咸通三年)

    河西都僧统洪卒,翟法荣继任,悟真为副僧统,翟法荣兴建莫高窟今第85窟。(P.3720、P.4640《翟家碑》)

    863年(咸通四年)

    三月,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奏自将蕃、汉兵七千攻克凉州。表奏达朝廷。(《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

    865年(咸通六年)

    张议潮遣西凉府僧法信进沙门乘恩所撰《百法论疏抄》。诏两街详定以行世,赐法信紫衣充本道大德。莫高窟今第一五六窟建成。(《大宋僧史略》卷下)

    866年(咸通七年)

    二月,张议潮奏北庭回鹘仆固俊克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城。

    七月,张议潮进甘峻山青骰鹰四联、延庆节马二匹、吐蕃女子二人。(《旧唐书·懿宗记》、《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

    867年(咸通八年)

    二月,张议潮入朝,诏授(检校)司徒、右神武统军、南阳郡开国公,赐第及田,命族子淮深为归义留后。(《新唐书·吐蕃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

    莫高窟今第八十五窟建成。莫高窟今第一九二窟建成,龛内塑阿弥陀佛一铺七事,北壁画药师变、天请问经变各一铺,南壁画阿弥陀经变、弥勒变各一铺,西壁龛外两侧画文殊、普贤各一躯并侍从,东壁门西侧画不空捐索、如意轮各一躯,窟顶画四方佛并贤劫六十六躯,又于门外造窟檐一间。(《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P.4638《翟家碑》)

    869年(咸通十年)

    八月,河西都僧统翟法荣卒。十二月二十五日悟真充任河西都僧统。(P.3720)

    870年(咸通十一年)

    莫高窟今第12窟建成。(S.530、P.4640《索法律窟铭》)

    871年(咸通十二年)

    凉州收复后,唐朝以道路甚远,馈运难给,欲废弃之。张议潮进表力陈凉州不可弃,朝廷始派兵戍守。莫高窟今第一。七窟建成。(S.6342《张议潮进表》)

    872年(咸通十三年)

    八月,张议潮卒。张淮深代领归义军事。(《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二、P.2762《张淮深修功德记》)

    876年(乾符三年)

    西州回鹘攻占归义军属下之伊州。(P.5007)

    887年(光启三年)

    张淮深遣宋闰盈等六十余人至凤翔向朝廷请旌节。(S.1153《沙州进奏院上本使状》)

    888年(文德元年)

    朝庭命左散骑常侍李众甫、供奉官李全伟等到沙州,授张淮深为归义军节度使,并加授张淮深检校兵部尚书。莫高窟今第九十四窟建成。(P.3451《张淮深变文》、P.2762《张淮深德政碑》)

    890年(大顺元年)

    张淮深夫妇及六子遇害。张淮鼎自任节度使。(P.2913《张淮深墓志铭》等)

    二月十八日将仕郎左神武军长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绯鱼袋张延锷写心经并绘四大天王、六神将为一册。张淮深夫妇及六子遇害。(P.2913《张淮深墓志铭》)

    892年(景福元年)

    张淮鼎卒,索勋为节度使。莫高窟今第九窟建成。(《大唐索公纪德碑》)

    893年(景福二年)

    李明振妻率诸子剿除索勋,立张承奉为归义军节度使,李弘愿为节度副使,李弘定为瓜州刺史,李弘益为敦煌司马,李弘谏为甘州刺史。(见第148窟《唐宗子陇西李氏再修功德记》)

    894年(乾宁元年)

    朝使康克殉、齐珙等至沙州,宣授朝命,以张承奉权知节度,李弘愿为沙州刺史兼节度使,李弘定为瓜州刺史墨离年使。(李正宇《索勋、张承奉更迭之际史事考》)

    莫高窟今第148窟重修。一(见第148窟《唐宗子陇西李氏再修功德记》)

    895年(乾宁二年)

    三月十四日,河西都僧统悟真卒。(P.2856《乾宁二年三月营葬都僧统榜》)

    896年(乾宁三年)

    沙州龙兴寺上座马德胜在莫高窟北大像南兴建佛窟。(S.2113《乾宁三年唐沙州龙兴上座沙门俗姓马氏香号德胜宕泉并双修功德记》)

    900年(光化三年)

    八月,制前归义军节度副使张承奉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兼沙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归义节度瓜沙伊西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P.4640《破用纸布历》)

    十二月,悬泉长史聋乞达等随唐镇使巡礼榆林窟。(《旧唐书·昭宗记》、《榆林窟供养人题记》)

    901年(光化四年)

    唐朝廷使至沙州,颁赐诏命,朔方、于阗、璨微等使至敦煌。(P.4640背、4359背)

    906年(天佑三年)

    张承奉自立为白衣天子,号西汉金山国,据瓜、沙、肃、鄯、伊、兰、岷、廓八州之地。金山国拒甘州回鹘入侵。(李正宇《金山国与敦煌国建国的几个问题》)

    907年(后梁开平元年)

    莫高窟今第468窟前室续建。(《旧五代史·梁书·太祖本纪》)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