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与饮水词-《饮水词》经典词赏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纳兰有词作三百余首,集中收录在《饮水词》中——名从“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五灯会元》里道明禅师答庐行者语中来,颇有炎凉之意。按说,纳兰的父亲明珠权倾朝野,他也是康熙的宠信近侍,可为什么他的词作中多呈愁肠、泪眼、伤心、憔悴之语?什么原因使他一直浸淫于浓重的伤感情怀中?哪怕只是一首描写初恋情态的《如梦令》。

    (一)情恨离别

    王国维《人间词话》言纳兰容若“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虽大家之言,亦不可盲目轻信,所言虚实,读罢便知。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忆江南》

    此为《饮水词》开篇之作。《忆江南》为初学填词者必习词牌,方家一观便知功力深浅。此一篇写冬季黄昏飞雪,一人于堂前凭风独立。“昏鸦尽”一句语简意明,渲染全篇气氛。古人写飞鸟,多是杜宇、乌鸦。国人谓鸦为不详之鸟,但以鸦入境者颇多佳句,点睛之笔,如“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枯藤老树昏鸦”等。成容若气势陡出,开篇即以“鸦”入境。昏鸦已逝,词人临风而立,是等候?是沉思?无言以对。天寒飞雪,如柳絮飞舞台阁旁。“梅”者报春之花,梅花开,自距春天不远,意寓心中生起一丝希望。“胆瓶”二字与下面“心字”皆暗指,心字成灰并非指心字檀香成灰,而指内心世界的黯黯神伤。容若的此类小令,不经雕饰,全无绮丽言语,韵味凄苦悲凉,久读伤人心深矣!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灯。情在不能胜。

    《忆江南》

    此首较之第一首逊色,并无多少可称道之处。只“有发末全僧”尚属好句,然可从此二首词中便可初窥容若词风。容若所做《忆江南》小令中,做隽秀清爽之语者少,偶一有之。如:

    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故物陵前唯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忆江南》

    此词为容若扈从皇帝至江南情绪较好时所做。江南秀色,维扬佳丽,南朝风物,愉悦人心。金陵城阙尚是“山围故国周遭在”,而“铜驼”“石马”典故暗含朝代兴亡,指出江山易主,旧日王城已是“潮打空城寂寞回”。全篇暗中凭吊兴衰,稍具刘梦得之余味。

    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醪。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

    《忆王孙》

    此篇悲凉顽艳,无一句不惹人愁。萧萧一夜西风,芭蕉虽未凋尽,却也满目疮痍。“倦眼”点明已是深夜,秋夜里词人说自己仍抵得住孤独。言虽如此,也只由浊酒将心情打发,“强”字道破此中真意。难道就如此沉沦下去?悲愤之时读屈子《离骚》,以酒浇胸中之块垒,以诗抒心中之抱负。写至此,此首抒发悲愤之意已出,若俗手必出一狂语收尾,然成容若岂同凡人。“愁似湘江日夜潮”,《离骚》既出,能不忆屈子投身湘江(汨罗为湘江支流),理想抱负无处施展,前途无路,心潮澎湃,如湘江日夜奔流。“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如此情怀,如此情景,真真愁煞人也!

    (二)“冷”的意味

    纳兰以爱情词胜,在他许多佳句名作中,“冷”的意味也自始贯连,非是仅见。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梦江南》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蝶恋花》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只有一首《画堂春》,与纳兰一贯的词风不同,情感最为激烈: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容若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玉堂春》

    可只从他化骆宾王“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之意反其道而用,便也能感受到激情背后丝丝的“冷”。纳兰词中这一“冷”的意蕴非是无由,更不是什么“为赋新词强说愁”——“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又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王国维《人间词话》)。这与他个人色彩浓厚的悲剧心灵密不可分,悲剧是有价值的事物在两种力量的冲突下毁灭和失败。纳兰的悲剧心灵来源于残酷的现实压抑和心中美好愿望的冲突,以及最终的绝望。浸润于浓重的悲剧意识中的玲珑心灵,使得“哀感顽艳”之篇不绝如缕。而如要体察纳兰的真实内心,一首《咏笼莺》或有几分帮助: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这首诗以笼中的黄莺自喻,哀怜身世。黄莺栖息于翠幕中,无法自由歌唱、翱翔在春风里,反不如燕子能自在安居,上得了云天,远征万里。

    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是清初康熙朝的宰相。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都察院御史、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太子太师,一路青云扶摇直上,可谓“朝夕纶扉,以身系天下之大望”(《清史稿·本传》)。纳兰的一生,都处于明珠势力不断上升的时期,生长在裘马轻肥、钟鸣鼎食之家的纳兰于康熙十一年间中顺天乡试举人,由于寒疾告殿,四年后中进士,授三等侍卫,后晋升为一等侍卫。纳兰熟读经史,文武兼备,少年得志,在旁人看来,他直属于“天子用嘉”,可对他而言,侍卫这个职位就像囚着黄莺的笼子般,本想“一腔热血吞鲸矶”,可是却只能“鲛螭长捧御书闲”。偏偏又恨他不是一个没有抱负的人。

    纳兰初入仕途时正遇上三藩之乱,他欲请命上战场杀敌,但君、父均不允许,当他看到“穷荒苦焚掠,野哭声啾啾,墟落断炊烟,津梁绝行舟”时,油然产生了一个宏愿,在《金缕曲》中他是这样写的:“竟须将,银河亲挽,普天一洗。”这是何等的豪放!堪与苏东坡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较高下。

    然而这种豪气却始终没有兑现在亲历亲为的实践中。纳兰只有把这一气吞山河的胸怀消磨在仕途官场上,偶露峥嵘,便只在出塞之作,“夜深千帐灯”“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几处,纵换得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奇观”的赞誉,也难抒心中积郁的块垒。

    严绳孙在《通志堂遗稿序》中说纳兰“惴惴有临履之忧”,以他当时的身份地位,尚且如此,足见那是如何的“日暮风沙恶”了。

    纳兰所处的时代,是那个社会的繁华之花即将凋零前的最后盛大绽放,虽是烈火烹油,但终不免面临“开到荼蘼花事了”的局面。明珠“是一个善于弄权的官僚,他结党营私,卖官鬻爵,贪婪无比”(张草纫《纳兰词笺注·前言》),起初依附索额图起家,一旦羽翼丰满,便培植势力,与索朋党倾轧。康熙是一个高明的帝王,他对臣子的控制可谓如鱼得水,对朝廷上的党争既控制,又依赖双方互相制约,在局面上制造着均势。因此,明珠势力上升,不仅没有给儿子带来便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纳兰的发展。纳兰于康熙二十一年奔赴索龙进行侦察,竟就是他九年侍卫生涯中,唯一的一件独立进行的实际工作,可任务圆满完成后,他又被束之高阁了。这样,他怎能不怅然地吟出“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

    诗人最是敏感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纳兰个人政治上难抒抱负,又加上善感的心灵,由时代所造的、仿佛就是命运般的悲剧性阴影密布生活诸多方面。他有一首《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潇潇,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不曾到谢桥。晏几道有词“昨夜梦魂无捡拘,又逐扬花过谢桥”,纳兰将小山词化为己用。在一个风雨萧萧的夜晚,他被无端的愁绪缠绕着,坐立不安,灯花已经剪尽,一宵也即将过去,可是纳兰却不知自己因何而寂寞,因何而空虚。这不仅是他个人思想上的苦闷,一整个时代的阴影就是他心中无法排遣的忧郁,笼去了他头顶灿烂的阳光。

    纳兰根本不知出路在何方。他想在佛道中寻求解脱,他自号楞伽山人,他希望自己能“曾染戒香俗念”(《浪淘沙》)。他许多词中,出现了佛家典故。但像他这样的贵胄子弟,真的能剃了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吗?他纵然也做过“罨画清溪上,蓑笠扁舟一只。人不识,且笑煮鲈鱼,趁着莼丝碧”的出世梦,但除了在诗词中,他还有什么途径能过上这种美好恬静的生活呢?

    纳兰有机会得近天颜,身侍金阶,但无法一展身手建功立业。在他仕宦生涯中只有两类活动,要不是殿前宿卫,就是随驾出巡。无论哪种活动,他都是一个陪同而已。他和汉族文人顾贞观、朱彝尊、陈维崧等往来,也有曾营救吴兆骞并发付他的后事的义举,在当时的满汉关系中,书写了难得的友谊之篇章。可对于这些比他大上二十多岁的潦倒文人们来说,有多少人能理解他一片赤子真诚的背后,不是在发泄心中的郁闷,有几人真正了解他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下的寂寞?他也说:“冷冷长夜,谁是知音者?”他死后顾贞观在祭文中以无比痛惜的口气说:“吾哥所欲试之才,百无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无一酹;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纳兰有一首《忆王孙》:

    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情付浊漻。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

    生命的一大部分完全迷失在苦闷中。只有在爱情中寻找更显难得的真诚。事实上,无论顾贞观的“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还是陈其年的“哀感顽艳”,这些评论大多针对的是纳兰的爱情词而发的。纳兰性德一生的情爱生活始终不谐,发妻卢氏是两广尚书的女儿,这桩婚姻显然颇有政治意味,他们过了几年美好生活,卢氏便夭亡了,此后续娶宫氏。曾和江南才女沈宛有段恋情,又遭“满汉禁婚”棒打鸳鸯。

    清人笔记记载:“纳兰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宿因。会遭国丧,喇嘛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喇嘛,披袈裟,居然入宫,果得一见彼姝,而宫禁森严,竟如汉武帝重见李夫人故事,始终无由通一词,怅然而去。”(蒋瑞藻《小说考证》引《海沤闲话》)学者中同意这个说法的不在少数。苏雪林在《清代男女两大词人恋史之研究》中,开枝散蔓,指出这个女子是纳兰的“中表或姨表姐妹”,证据是纳兰的《昭君怨》和《柳絮》两词。可以想见,如果前面《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这样的初恋情词如真有本事可寻的话,自初恋始,纳兰的情感历程就一直交织着“玫瑰色和灰色”(黄天骥先生在《纳兰性德和他的词》中这样来形容概括)。

    纵然那个初恋很有点“小说家言”的意味,是真是假无法判断,发妻的早逝无疑使这个多情的男子鬓染零星了。他与卢氏几年短暂的婚姻让他深陷迷情。无论春风夏月,花开花谢,卢氏梨花般的身影总是时刻跃出脑海、映入眼帘,挥之不去。

    纳兰也有描写爱情欢乐的篇章,如《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浣溪沙·旋拂轻容写洛神》《眼儿媚·重见星娥碧海查》等,但他成就最大、最使人荡气回肠、伤情动感的要数他的悼亡之作,如前所举的《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临江仙·寒柳》等。《临江仙·寒柳》这篇在张秉戊先生的注本中,虽编在“咏物”篇中,但早有毛泽东“悼亡”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点明了意旨。又如《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确实催人泪下:

    此恨何以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开篇五个字,便给人一种绵绵无尽的愁思。在凄凉的思绪笼罩下,还有恼人的细雨,点滴在这暮春时节——既是葬花时分,也是他的爱妻香消玉殒之时。纳兰不愿意承认妻子死了,他希望妻子只是睡了,睡了三年。孤独的词人希望妻子“是梦久应醒矣”,转眼间尘世的污浊和无聊又袭人而来,不禁意气寂灭,反觉即便妻子真的醒来,也“不及夜台尘土隔”。上阕实写了亡妻忌日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纳兰他伤感身世遭遇的感慨。下阕笔触极为细腻,刻画了一个饮尽别后泪的痴情人儿。爱人虽逝,可是“望庐思其人,入室想其历”,由生想到死,由今世念及来生,“终宵转侧”,难以入眠,只有期盼来生两人重结知己。

    情或可通生死,所以在重阳前三日夜,可怜的词人终于梦见了爱妻“素妆淡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这几句见于《沁园春》的序言。未读其诗,见序已经怅然。两人梦中相见,妻子叮咛丈夫的话太多了,沉浸在与爱妻相逢的悲喜交加中的纳兰无心多记,足见他思念的苦。他也只有在回忆中获取一些安慰,想想当日与妻子“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观日斜”,这在当时看来再寻常不过的生活片段,被沁心彻骨的记忆一丝丝地抽出,怎不教人“不敢卒读”?

    纳兰在人生最后一段时日里,感情生活再次遭受打击。他和沈宛由顾贞观搭桥牵线,彼此情投意合,过了一段“欹角枕,掩红窗”的甜蜜生活,但好景不长,因满汉之别,他们不得不分手。按张草纫先生的笺注,纳兰于康熙二十三年十月随康熙巡视无锡,返京后与沈宛相见,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去世,当中只有短短几月,可见与沈宛的分手应是他撒手人寰的一个重要原因。

    纳兰一生非常短暂,只有三十一个春秋,他有诗说“予生未三十,忧愁过其半。心事如落花,春风已吹断”,在他的爱情词中触目皆是伤痛,一股激情还在燃烧的同时就已经将燃尽后“冷”的遗迹展露无遗,只以他爱情生活中的不完美、不得和谐来解释,则“不见舆薪”。纳兰一切创作中,汹涌着一股悲剧的潜流,只能说,他独特的悲剧式人生是他创造的唯一源泉。纳兰受生活的限制,作品题材比较狭窄,也很难说有多高的思想境界,他只得一个“真”字,把个人的情感和经历,写得真切感人,同时又少了那种矜才使气、堆砌辞藻的习气,以独特的白描手法,令一个“悲”字淋漓尽致。在他人生的晚期,写有一首《采桑子》: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下阕首句是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只是在纳兰处,十一年来入世生涯不过零丁一梦,还有什么惘然呢?若还未曾大彻大悟,也该知道梦终有醒时了吧。

    所以说,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不管是悼亡还是怀人,无不浸透了他辛酸的泪,他怀念的、悼亡的不仅是他的恋人、他的妻子,也是他梦中和幻想中美好无争的桃花源,是他忧郁的流逝的青春的写照,是他冲不破的藩篱,割不断的羁绊,是他对遮盖在蓝天的乌云的喟叹,也是他对不可抗拒的命运的叹息和对自己一生荣华富贵却无力实现梦想的悔恨。纳兰性德的爱情词是他伤感无奈一生的结晶,是他唯一的宣泄处。在那个要为“三不朽”奋斗终生的社会里,自谓“我是人间惆怅客”的纳兰性德,爱情词是他最后一道抵御世俗的脆弱防线。

    (三)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始见《花间集》韦庄词。有不同体格,俱为双调。但《太和正音谱》谓:《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故本首是为此体,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余则皆押仄声韵。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唐元稹有《古决绝词》三首等。这里的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来抒发“闺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汪刻本于词题“拟古决绝词”后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论,则这“闺怨”便是一种假托了,这怨情的背后,似乎有着更深层的痛楚,无非借闺怨作隐约的表达罢了。故有人认为此篇是别有隐情,无非是借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那负心的锦衣郎的。

    (四)《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一路上的风景,也有了峰回路转的意思。一程又一程,就像一个赶路的行者坐在马上,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的感叹。如果说山一程,水一程写的是身后走过的路,那么身向榆关写的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查资料得知榆关乃是山海关,“那畔行”三字是通俗化语言,犹如“那厮”“那处”,人在什么时候会脱口说出俗语,很显然是在放松和高兴的时候。这一句,表明作者的心情是颇有些激动的,甚至有些豪迈的情趣。

    夜深千帐灯,写出了皇上远行时的壮观。想象一下那幅场景吧,风雪中,蓝得发黑的夜空下,一个个帐篷里透出暖色调的黄色油灯,在群山里,一路绵延过去。那是多么壮观的景象!不过为什么不是万帐灯呢?我认为“万”字更能体现诗人豪迈、直抒胸意的特点。而“千”字用在这里,既有壮观的意思,又不夸张,也表明作者是个谨慎、内向的人。

    风一更,雪一更。“一更”是指时间,和上面的一程所指的路程,对仗工整。风雪夜,作者失眠了,于是数着更数,感慨万千,又开始思乡了。不是故园无此声,而是在故园有亲人,有天伦之乐,让自己没有机会观察这风雪,在温暖的家里也不会觉得寒冷。而此时此地,远离家乡,才分外地感觉到了于风雪夜异乡旅客的情怀。

    总的来说,写得很传神动情,可是壮观处体现不出作者的大气魄。可能和他宦官家庭出身,父亲谨慎为官的教育有关。

    (五)《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小令首句点明了相遇的地点。纳兰生于深庭豪门,辘轳金井本是极常见的事物,但从词句一开始,这一再寻常不过的井台在他心里就不一般了。“正是”二字,托出了分量。纳兰在其他作品中也常使用“辘轳金井”这一意象,如“淅沥暗风飘金井,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忆江南》),“绿荫帘外梧桐影,玉虎牵金井”(《虞美人》)。玉虎,辘轳也。

    “满砌落花红冷”既渲染了辘轳金井之地的浪漫环境,又点明了相遇的时节。金井周围的石阶上层层落红铺砌,使人不忍践踏,而满地的落英又不可遏止地勾起了词人善感的心绪。常人以落红喻无情物,红色本是暖色调,“落红”便反其意而用之,既是他自己寂寞阑珊的心情写照,也是词中所描写的恋爱的最终必然的结局的象征吧。最美最动人的事物旋即就如落花飘堕,不可挽留地消逝,余韵袅袅杳杳。

    在这阑珊的暮春时节,两人突然相逢,“蓦地”是何等的惊奇,是何等的出人意表,故而这种情是突发的,不可预料的,也不可阻拦的。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前提下,一见钟情所带来的冲击无法想象。可是,恋人的心是最不可捉摸的,“心事眼波难定”,惊鸿一瞥的美好情感转而制造了更多的内心纷扰,所以,“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这一直转而下的心理变化,正是刹那间的欣喜浸入了绵绵不尽的忧愁和疑惑中——对方的心思无法琢磨,未来的不可测又添上了一份恐慌,于是,深宵的青灯旁、孤枕畔,又多了一个辗转反侧的不眠人儿。

    纳兰这首初恋情词极为精巧雅致,细细读来如观仕女图般,字虽简练,情却绵密,可与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一比。另有一首《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尽教残福折书生。手挼裙带那时情。”写的也是初恋情态。少女默默无语,纤手轻捻裙带,潜藏心底的深情却已一泄无遗。只是结果如何呢?“别后心期和梦杳,年来憔悴与愁并。夕阳依旧小窗明。”短暂的幸福感后,其相思苦恋的痛苦忧伤就更突出了。

    这首《如梦令》最令人咀嚼思索的,莫如那个“冷”字。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情境修饰语词,而是在创作中词人心绪最真实贴切的写照。那首《浣溪沙》中虽没有这样的字眼出现,但是细品意味,那一种冷澹凄清的内蕴也绝非难以体会得到的。

    (六)《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这首词是作者悼亡词中的代表作。性德妻卢氏18岁于归,伉俪情深,惜三载而逝。“抗情尘表,则视若浮云;抚操闺中,则志存流水。于其殁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纳兰性德悼亡词有四十首之多,皆血泪交溢,语痴入骨。此词尤称绝唱。

    词从空阶滴雨,仲夏葬花写来,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台幽远,音讯不通,以至来生难期,感情层层递进,最后万念俱灰。此生已矣,来世为期?全词虚实相间,实景与虚拟,所见与所思,糅合为一,历历往事与冥冥玄想密合无间,而联系这一切的,是痛觉“人间无味”的“知己”夫妇的真挚情怀,严迪昌点评:纳兰性德虚年32岁就去世,他赋悼亡之年是24岁,作这阕《金缕曲》是三年祭,再过五年他自己也“埋忧地下”。卢氏卒后,他实际上是“续弦”了的,但“他生知己”之愿,“人间无味”之感,几乎紧攫了他最后十年左右的心脉。

    词人在《采桑子·塞上咏雪花》词中有“不是人间富贵花”之句,这一令人惊悚的心音,可说是不自在、不安宁的灵魂的集中发露。卢氏这位帏内红粉知己的逝去,加深着他对“人间”的厌弃和逆反感。三年祭的悼亡心曲的重心正落在“料也觉、人间无味”上。说“也觉”,是指亡妻认同自己的感受有共识,这绝对是“知己”之感,从而益坚缘结“他生”的心愿。纳兰的苦心驱笔,思路从“梦”与“醒”的对应点的转化切入。

    这首词的下片开头,词人期望能了解卢氏亡故以后的情况。这当然是以人死后精神不死,还有一个幽冥的阴间世界为前提的。此亦时代局限使然,也未尝不是词人的精诚所致,自然无可厚非。“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依?”“重泉”,即黄泉,九泉,俗称阴间。双鱼,指书信。古乐府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诗,后世故以双鲤鱼指书信。倘能与九泉之下的亡妻通信,一定得问问她,这几年生活是苦是乐,他和谁人伴,此乃由生前之恩爱联想所及。

    词人在另两首题为《沁园春》的悼亡词中也说:“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又曰:“最忆相看,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由生前恩爱,而关心爱人死后的生活,钟爱之情,可谓深入骨髓。词人终夜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欲以重理湘琴消遣,又不忍听这琴声,因为这是亡妻的遗物,睹物思人,只会起到“举杯消愁”“抽刀断水”的作用,而于事无补。

    词人不仅把卢氏当做亲人,也当成挚友,在封建婚姻制度下,这是极为难得的。词人有欲“结个他生知己”的愿望,仍怕不能实现:“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词人甚至担心两人依旧薄命,来生的夫妻仍不能长久。缘悭,指缘份少;剩月零风,好景不长之意。读词至此,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新婚三年,便生死睽隔,已足以使人痛断肝肠,而期望来生也不可得,这个现实不是太残酷了吗?在封建制度下,婚姻不以爱情为基础,故很少有美满的,难得一两对恩爱夫妻,也往往被天灾人祸所拆散。许多痴情男女,只得以死殉情,以期能鬼魂相依。词人期望来生再结知己,已是进了一步。但又自知无望,故结尾“清泪尽,纸灰起”二句,格外凄绝。

    (七)《临江仙·永平道中》

    独客单衾谁念我,晓来凉雨飕飕。缄书欲寄又还休,个侬憔悴,禁得更添愁。曾记年年三月病,而今病向深秋。卢龙风景白人头。药炉烟里,支枕听河流。

    这一阕《临江仙》作于永平道中,永平是指清代的永平府,其故境在今河北省东北部陡河以东,长城以南的地区,是出关通辽东的必经之路(山海关一带),由此可知容若作此词时是初登征程后不久。

    用词体咏边塞风情,宋元以后并不多见,因为职务关系,纳兰容若多赴塞外,眼界之开阔是一般文弱书生比不了的。其写边塞词,因为他个性的原因,词境绝少乐观明亮,词意也黯沉。《清词史》严迪昌云:“几乎是孤臣孽子的情绪。”

    读这首词的时候,似乎还能看见容若靠在那里,支起枕头,侧耳听着隐隐的水声而担忧憔悴,如若收到这生病的家书必定会愁上添愁,身体娇弱的伊人,又怎么禁受得住呢?

    这么多年以后,他脸上沧桑更浓,不再是那个动辄一声弹指泪如丝的少年公子了。甚至没有皱眉,他只是神色悠悠地靠在那里一风物稀疏,景色萧条,令人陡增伤感。

    多年以后,玉人已逝。而他,情感几经开谢,姿态已收敛成熟;只是靠在那里,非常安静;成为在药炉烟里,支枕听河流的静默男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