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
1931年日军大举进攻中国,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军侵占山海关,进攻热河,华北危在旦夕。王若飞在狱中听到这个消息,给当时任绥远省主席的傅作义写了上面的信。他身陷敌手,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时刻关心祖国和人民的生死安危。信中详细提出了对日作战的策略,并希望傅作义设法给自己以实际参加抗日战争的机会。"让我的血洒在这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中"、"我不是贪生怕死,言不顾行的人"。体现了王若飞在政治上对这场民族战争的远见卓识和挽救民族危难的博大胸怀。
王若飞简介
王若飞(1896-1946),原名荫生,又名大伦,号继仁,字若飞。贵州省安顺县人。1915年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同年秋天随舅父黄齐生东渡日本考察教育。1918年考取留日自费生。受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回到上海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19年10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同赵世炎、周恩来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被选为执行委员,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之一。1923年1月,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回国,任中共豫陕区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是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组织领导人之一。1928年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31年回国,在内蒙古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包头、五原等地从事革命工作。同年10月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逮捕,关押在绥远监狱,后转入太原监狱。在狱中正气凛然,坚贞不屈。抗战前夕,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到达延安。历任陕甘宁边区党委宣传部长、八路军总部联络部长、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八路军副参谋长、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央党务研究室主任等职。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45年8月,作为中共代表之一,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946年1月参加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由于国民党推翻政协决议,4月8日王若飞等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遇难,时年50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