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未来等着你-别误导孩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文/朱国勇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还是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

    ——英国萧伯纳

    这是一个晴朗的秋日上午,阳光温暖,天空湛蓝。我面带微笑,脚步轻盈,跨进了三(1)班教室。迎接我的是一张张洋溢着生命活力的灿烂笑脸。

    这是一节口语交际课:爸妈不在家时,我们要怎样有礼貌地招待客人。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口语交际。请听题,假如就你一个人在家做作业,这时传来了敲门声,你该怎么做?”我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教学内容之后,同学们开始自由练习。先是列好提纲,然后同桌交流,再分组讨论……一切都按照我的预计热烈且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看着同学们劲头十足的样子,我颇为得意,从教多年,我已能驾轻就熟地掌控学生与教学节奏。

    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陈述,全班二十四名同学分为四组,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第一组的王洋说:“我先把门关牢,绝不会开门,然后打110报警,要准确的报出我家的具体位置,让警察叔叔把他抓走。”

    呵呵,这小家伙,当成智斗歹徒了。他的回答,让我有点意外。我笑了笑,让他坐下。

    第二组顾越接着说:“我先用桌子把我家的门顶住,然后打电话让爸爸妈妈快回来救我;同时打电话给楼下的雯雯,让她千万不要开门。”

    第三组的周泓宇抢着说:“老师,他们说得不对,出现了这种情况,应该最先给小区的保安打电话,因为保安来得最快,而警察叔叔来得慢。”

    第四组发言的是小胖子吴海:“对,要先给小区的保安打电话,然后我就拿着爸爸准备的高压电棍,躲在门后,要是坏人闯进来了,我就把他电倒。”说着,小胖还一扬头,好像是在为自己的英勇行为感到得意。

    听着同学们的发言,我一愣一愣的,一点也笑不出来。要知道,这节课我本来是想教育孩子们怎样有礼貌地独自接待客人。上成这样,我始料不及。

    我耐着性子,想把孩子们引到我原来的教学思路上来:“刚才几位同学回答得对吗?”

    “对。”

    “谁说得最好。”

    “吴海。”

    “有不同的答案吗?”

    “没有。”孩子们的回答整齐而洪亮。

    引导不成功,我只好挑明了说:“我只是说有人敲门,没说他是坏人呀,你们怎么都把他当成坏人啦?为什么敲门的不能是来串门的邻居阿姨呢?为什么不能是来找你玩耍的小伙伴呢?”

    孩子们一脸迷惑地看着我。

    这时小胖胖吴海高高地举起手说:“不用你说,老师,我知道那一定是坏人,我妈妈都教育我好多次了。”其它同学的声音也纷纷响起:“我奶奶就是这么说的。”“嗯,我姥姥也常说。”

    无语,久久地无语。我不知道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社会出了问题。到底是什么让这些才八九岁大的的孩子一听说有人敲门,第一反应就想到有坏人呢?本该天真烂漫,无忧而又无虑的孩子,潜意识中,竟然对周围的陌生世界成天充满戒备。我更不知道这些在警惕中长大的孩子,将来怎样去理解“四海之内皆兄弟”“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些充满博爱与温情的句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