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与陶行知是同乡,陶的教育主张和教育理想,冯一直很为赞同。1927年3月,陶创办晓庄师范时,冯玉祥曾给予大力支持,慷慨捐赠3000元给晓庄办学。晓庄学校创办后,冯多次到晓庄参观访问。由于冯蒋一度不和,冯对晓庄的关心以及与陶的友谊,曾引起蒋介石的疑惧,晓庄师范最终被封闭,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当时国民党首都卫戍司令部在封闭晓庄师范的布告中所说之“勾引反动军阀”,以及通缉令中所说之“陶行知勾结叛逆”云云,皆指冯而言。
晓庄师范创办后,燕子矶、迈皋桥一带土匪猖獗,常出入农村,打家劫舍,搞得鸡犬不宁,百姓惶惶不可终日。1928年的一天,陶行知在燕子矶小学邀集一些乡村教师和地方开明士绅商讨兴办教育之事,忽然有人提出,镇上接到土匪恐吓信一封,要借3000元,随带香烟10条、花露水10瓶,三日之内务必送到,否则便如何如何。大家一听,都十分恐慌。陶先生鼓励大家,不要怕,要联合起来对付土匪。
会后,陶行知进城与冯玉祥谈起此事,提到农民自卫缺乏武器的问题。冯当下表示,枪械子弹由他负责筹集。陶大为振奋,回晓庄后即串联组织联村自卫团,冯不仅送来了枪械弹药,而且派了教官来帮助进行军事训练。
忽一日,陶行知在校园内捡到一封土匪给他的恐吓信,要他交300元,一文不能少,如期不交,将杀得晓庄鸡犬不留。陶十分镇静,加紧了对联村自卫团的军事训练,并在晓庄一带设防加岗,昼夜巡逻。此外,陶还与冯玉祥商定,在土匪限定的日期里,由冯派兵来协助,其中有两个是神枪手。结果土匪不敢蠢动,而且从此晓庄一带安定多了。
1929年初夏的一个上午,天气晴朗,冯玉祥来到晓庄师范参观。他穿着一身普通旧军装,头戴一顶草帽,步行而来,后面跟着两个护兵。乍一看,三个人竟分不出谁是士兵,谁是主帅。
晓庄农人听说有位大人物(当时冯是国民党政府的军政部长)要来,许多人都赶来看热闹。他们见到这位“大人物”这样俭朴,都非常惊讶。由于天气闷热,冯用草帽挥动不止,有位老太太出于崇敬爱护之心,把自己遮太阳的芭蕉扇送到冯面前,对他说:“用芭蕉扇吧!”只见冯很和善地接过扇子说:“谢谢你的好意!我其实有草帽,可以抵扇子用,这芭蕉扇还是你自己用吧!”这位老太太过后逢人便说“大人物”实在是个很有礼貌的好人!
一会儿,晓庄师范学校校长陶行知宣布开会,请大家坐好。陶请这位“大人物”上台坐,却不称他为将军或部长之类的台衔,只称冯玉祥先生,冯却谦虚地说:“这里很好!”就在台口一排凳子一角坐下。陶说了几句欢迎的话以后,请冯上台讲话。冯身材魁梧、气宇轩昂,声音洪亮,的确有大人物的气概,他讲道:“这老百姓太苦了!别人打仗,害得老百姓逃难受苦,弄得大家有田不能种,生活困难,这都怪我们政府,不能把国家大事理好,让老百姓过舒服日子。听说此地还有土匪来扰害你们,写来恐吓信,除要钱而外,还要香烟、花露水。农村哪里来的花露水?真是欺人太甚!”又说:“对付土匪就是要胆大。只要胆大,就能把皇帝拉下马,而今不是没有皇帝了么?是被胆大的人拉下来的。有人问我,‘对付土匪,究竟用什么办法?’我告诉大家,办法很简单,只要大家能联合起来,准备和他们干。土匪虽然有枪,我们也有叉子扁担,保证他们不敢来。他们说是要杀得你们鸡犬不留,那都是吓人的话,不要怕!”
冯讲毕,在前面的广场上视察了联村自卫团的阵容,他还表演了实地打枪的方法,讲解了利用地形与敌人作战的办法。
1928年,冯拿出2000元给陶,委托他在晓庄造几间房子。陶请建筑工程师朱葆初设计,房子式样和晓庄学校的校舍基本相同,都是草房大墙,共四五间,内有会议室、办公室、书房、卧室、厨房,离陶住的地方只有300公尺左右,这便是“冯村”。
有一段时间,冯偕夫人李德全每周六总要来冯村过周末。晚上他经常跟陶促膝长谈,对陶的事业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冯一到冯村,就换上粗布衣服,农人打扮,到农舍中去看看父老,问寒问暖,亲密无间。他说这是受陶的影响。
蒋介石听说冯玉祥与陶行知关系密切,而且晓庄有武装组织,十分疑惧。1929年8月的一天,蒋介石带着宋美龄到晓庄“参观”。蒋绕着晓庄学校察看后,在一座挂有“联村自卫团”招牌的土堡垒前,指挥随从进去查看,详细了解了里面的武器弹药。蒋介石知道这都是冯玉祥提供的,心里特别恼火。后来转到一座山坡下,听到有一处叫“冯村”,立即追问:“冯村是什么意思?”陪同者回答:“那草房是冯玉祥花钱建的,故叫冯村。”蒋介石“哼”了一声,便走了。这座“冯村”居然也成了晓庄师范的“罪证”,被查封了。
晓庄师范被封闭后,冯玉祥一直忿忿不平。他仍然关心着晓庄,经常到冯村去度周末。
1932年,余儿岗办起了儿童自动学校,当时陶行知在上海,写信来热情支持,并常带钱来。冯玉祥也经常到学校看望小朋友,鼓励他们办好学校,莫辜负陶先生的期望。
有一次,他在学校看见不少小学生头上生癞子,便问学生:“你们吃什么水?”孩子们答:“吃塘水。”塘水很不清洁,农家又缺乏消毒用具,这就难免会影响农人健康。他当场拉来学校校长胡同炳,捐款320元,要胡同炳组织人打一口井。井很快打成了,有五丈深,解决了农民的吃水问题,冯先生并为井题了字:“请别临渴掘井。”至今井还在,农人亲切地称它为“冯井”,以纪念冯玉祥。
还有一次,冯玉祥到小学参观时,碰到一名校董——老农唐凤荣,冯有感于他对陶行知教育事业的热情支持,特别写了一副对联赠送给他,对联曰:“要收复咱们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当时正是1933年,日本侵占了东三省,这副对联表达了将军的雄心壮志,给人们以极大的鼓舞。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