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训大全集-表达能力——语言的力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英国的绅士男孩

    赫伯一直以为英国人讲究的绅士派头,无非就是贵族气,加上些给女士脱大衣,凡事“女士先行”之类,其他的嘛,恐怕什么事也是不会做的了。可这次在伦敦,意外地认识了一个出生在英国的12岁男孩理查德,他改变了赫伯的一些看法。

    理查德的样子很普通,端正的、白净的脸庞,黑赤的自然卷头发,健康的身体。当他穿起校服系上领带,礼貌地对赫伯说“早上好!”或者说“晚安!”的时候,竟然已经看得出一些未来绅士的派头。

    不过他真正引起赫伯注意的却是在厨房!赫伯是个晚睡晚起的人,一天早上赫伯起得比平时稍早,七点钟左右吧。他发现厨房里有动静便过去看,发现竟然是小男孩正在那儿做早餐。他熟练地烤着面包,同时在煎咸肉,然后又煎了一个鸡蛋。看到赫伯他很有礼貌地问:“叔叔,你吃吗?”赫伯说:“现在不吃,谢谢你,你自己快吃吧。”他便为自己倒了杯牛奶,边吃早餐边和赫伯聊起天来。赫伯以为早上是妈妈叫醒了他,他却说,早上起床是自己的事,妈妈下班很晚,睡觉也很晚,如果还要让妈妈叫他,妈妈睡觉的时间就不够了。他头一天晚上会自己准备好闹钟和第二天穿的校服,这些事妈妈也不用管。

    说着,他又为自己做好三明治,带上苹果、薯片、饮料,说这是自己带到学校去的午餐(在英国,小学一年级到九年级的孩子中午不能回家吃饭)。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他和赫伯告别自己上学去了。赫伯突然发现,他的这一番谈话就有一些说不清的绅士味。

    理查德下午三点半放学回来,他做完、吃完了下午茶,便写起了作业,作业不多,半个小时便做完了。在英国,晚饭吃得较晚,一般都是八点九点了。晚饭前是他的娱乐时间,看电视、弹吉他。晚饭后,他自己洗澡,9点20分他向母亲亲热地道别,睡觉去了。

    真是个省事的孩子!后来有一天赫伯身体不舒服,他竟然把午餐和下午茶端到赫伯的面前。啊!他竟然还能照顾大人!他的母亲告诉赫伯,在英国就是这样,从4岁上小学起(学前班),学校就会教给你,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那是穿衣服、洗漱等。从六年级开始,学校两周上一次食品制作课,七年级后还会另教男学生做木工(英国人买了房子之后大部分人喜欢自己装修),教女孩学绣花——能学这些,家长都很支持。母亲爱孩子,可绝不溺爱他。家长和学校都认为会做事、会自己照料自己,这是必须从小培养的品格。

    赫伯很感叹,即使现在的英国,“绅士味”也不仅仅是礼貌,而“绅士味”的基础却被认为是动手能力,是从小的自理能力,是不打扰他人和为别人着想的思考能力。

    这种所谓的绅士行为,是我们对英国人的一贯印象,好像那里出生的人没有任何原因的,就特别讲文明懂礼貌!原来这些好习惯是从小就养成的。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就不能这样呢?是什么造成这样的不同呢?是否值得我们深思一番?

    取水

    六月,佛陀一行走在路上,天气十分炎热。大家都觉得口渴难耐,佛陀看看头上的太阳,对弟子罗汉说,前边有一条小河,你去取些水来,大家就在这里等待,暂时都不要走了。

    弟子罗汉提着装水的皮囊来到了小河边,由于天气炎热,一条小河已经被蒸发得成了一条小溪。而路人都来这里取水,车马还从小溪中穿梭而过,溪水被弄得十分污浊。

    罗汉无奈,只好提着皮囊回到佛陀的身边,告诉大家那水已经很脏,无法将它取回来解渴做饭。建议佛陀带领大家继续前行,去找另一条河水。

    佛陀看看头上的太阳,再看看疲惫不堪的众人,对罗汉说,你还去那里取些水来吧,上午我们就走到这里,吃了饭我们再赶行程。

    罗汉心想,再去也是浪费时间,但佛陀已经下了指令,他只好提着皮囊再次来到溪边。溪水依然污浊不堪,上面还漂着一些枯枝烂叶,还是无法食用。这一次,罗汉不敢空手回去,便从小溪里取了半袋泥水回来。佛陀看了污浊的泥水,对罗汉说,我不是不信任你,你没有必要取半袋泥水回来给我看,而是应该等在那里,等事情自己变化。

    罗汉说,如果我们去寻找另一处水源,大概就不是这种情况。

    佛陀说,不,这不符合天下人做事的道理。也许另一条河水也是这样,那你又该怎么办呢?现在你再回去,还是到那条河里去取水,这才是最近、最方便的办法,也是我们做事的一贯道理。

    罗汉很是犯难,又不能不回去,不禁道:大师让我再去取水,是否有什么办法使那溪水变得清澈纯净?我将按照大师的指点去做。

    佛陀说:你什么也不要做,只要等在那里就行,否则你将会使溪水变得更为混浊,如果所有人都不进入那条水域,溪水早就有了变化。现在你要做的是只需要等在那里,等它自己变化就行。

    罗汉第三次返回溪边,这时流动的溪水已经带走了枯叶,水里的泥沙也渐渐沉淀了下去。只一会儿工夫,整条小溪便变得清澈明亮,一尘不染,纯净之至了。面对这样的情景,罗汉先是惊讶,接着就笑了起来,快乐地取回水来。

    佛陀说,今天我还没有向大家讲法开示,罗汉三次取水,就算是我今天向大家的开示吧。

    佛陀说,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也就是说,根本没有什么事物是恒常不变的。只要你看透了这一点,你就会懂得耐心地等待,什么变化都有可能发生。所以,作为人,我们没有必要让烦恼长久地停留在我们的内心。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往往也都是这样,我们为烦恼所苦,自己的烦恼总是围绕在我们身边挥之不去,有的人就会怨天尤人,认为自己这么烦恼一定是因为身外的麻烦,其实,烦恼都是因为你自己在扰动,而并非烦恼本身不走。

    善辩的力量

    布勒特是一伙犯罪集团的首领,1671年,他和另外4个人竟然抢走了英国国王的皇冠。但是他们刚冲出皇宫,就被戒备森严的皇家卫队逮住了。

    国王查理二世接到报告后,心想:是什么样的罪犯居然抢到我的头上来了。于是就对此很感兴趣,决定亲自审理此案。他们的审讯对话堪称是英国历史上最有趣味性的。查理二世依照布勒特的罪行一项项审讯下来。

    他问道:“你是个无名之辈,怎么竟诱杀了艾默尔,换来了上校和男爵的头衔。”

    “我一无所有,只有性命一条,因而十分珍惜,当然把我的命换给出价最高的人。”

    “那你怎么又两次图谋刺杀奥蒙德公爵?”

    “我如果刺杀成功了,说明公爵很不称职,连自己的生命也保护不了,怎能保护英国人民?这样就可让陛下有机会将这个高位让给称职的人;我如果刺杀不成功,说明了公爵很称职,陛下也可放心了。也就是说,我的行刺只是想看看他是否配得上您赐给他的那个高位呀!”

    “那你怎么胆敢抢劫镇国之宝、国王的皇冠?”

    “这次抢劫我没有成功,这说明我们的举动实属狂妄。不过,我也想以我的行动来提醒陛下有必要来关心一下你的老部下。”

    “可是,你并不是我的什么老部下呀。”

    “陛下,现在天下太平,英国统一,我们每一个英国人都是你的臣民,也就是说都是您的部下。尽管我落到今天的下场,也是应当获得陛下关心的。”

    布勒特的辩词纯属强词夺理,但查理二世听来很感兴趣,于是他接着问:“你看应该怎样处置你?”

    布勒特说:“按法律说,应该处我死刑,但按人情来说,还是宽恕我好。因为我和我的同伙们死了,我们至少每人有两个亲属吧,那么也就是说,至少有10个人要为我们落泪。陛下,从您的立场来看,多10个人赞美您,总比多10个人落泪好吧?”

    查理二世听到这样的奇谈怪论忍不住笑了,又问:“你觉得你是勇士还是懦夫?”

    “我在干犯罪的事时,我觉得我是个勇士;但成为陛下的阶下囚后,我觉得我只是个可怜的懦夫了。因为能擒获自诩为勇士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与陛下相比,我当然只是个无足轻重的懦夫而已。”

    查理二世很欣赏布勒特的辩才,不仅赦免了布勒特的死刑,居然还发给他一笔不小的养老金。

    这就是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所能获得的好处,这并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我们未必要学会这样的巧舌如簧,瞒天过海,但是如果适当锻炼我们的口才,确实会让我们在社会上站得更稳。

    英国女王的夫婿

    根据英国皇室的传统,当英国女王的丈夫,要有相当不容易的本领。首先他不能干涉国事影响女王,而且也必须遵守女王的命令,并且永远置身于幕后。这样难的角色,伊丽莎白二世的夫婿菲利普,就表现得相当称职。菲利普先生风度翩翩,仪表堂堂,头脑也相当聪明而有趣,他是一位具有军人般威严的希腊王室后代。

    他跟随在伊丽莎白女王身旁,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随和,因此赢得英国人民的掌声与尊重。

    皇室的传统是这样的,菲利普先生必须永远站在女王后面两步,而且从1947年与伊丽莎白女王结婚以来,经过整整半世纪,菲利普先生总是中规中矩站在女王后面两步之外。

    1947年,有一次他们到美国去访问,顺道去参观一处展览,有位好奇的女士走向前去问菲利普先生说:“菲利普先生,听说您跟女王走在一起,总是会落后两步,真的是这样子吗?”

    菲利普先生幽默回答说:“是啊!你说的没错,我认为这样很好,不知你有没有看见?由于我老是落后两步,所以昨天我们坐在一起看球赛时,就特别亲热了起来。”

    还有一次,菲利普先生在一场学术讨论会上,有个人故意把他的博士太太拉到前面,说:“她比我能干,是一家之主。”

    菲利普先生听了之后,很幽默地自我解嘲说:“真的呀,我们家也有相同的问题啊。”

    轻松地化解一次尴尬的场面,显现出菲利普先生宽宏大量与机智幽默。

    这样的机智幽默,还表现在另一个小故事中,有一次,他与未登基的伊丽莎白公主到加拿大访问,加拿大派遣一艘军舰前往迎接。舰上官兵决定以王室之礼款待他们夫妇两人,典礼进行到喝下午茶时,一名年轻的军官端着蛋糕敲门进入房间,立正敬礼之后,由于过于紧张,一不小心就将蛋糕全弄到地上。这名军官吓得面无血色,不知该如何是好,一旁的菲利普先生立刻弯下腰去捡起半个蛋糕,且幽默地微笑着说:“我已经捡起另一半了,你的另一半在那里。”他替手足无措的军官解决了问题,也解决了大家的尴尬。

    池田大作说过:“教养不是轻易地从别处买来贴到身上的东西,而是你从本人的生命中渗透出来的光彩夺目的情操。”菲利普先生无疑是一位极具修养的绅士,他谦和的态度、机敏的口才、翩翩的风度无不令人折服。而这也更值得我们学习,学习这种机敏的口才与豁达的心态,很多时候,可以使我们避免不必要的尴尬,或者就算是中了别人的设计陷害,也能为自己挽回面子。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再好的口才,也必须要以诚实为根本。如果一个人不诚实,那良好的口才只能成为邪恶的帮凶。

    优雅谈吐印象好

    好的外表不如好的身材,好的身材不如好的谈吐,谈吐是最能直接反映出一个人是博学多识还是孤陋寡闻的个人特质,也可以很快地暴露主人接受过良好教育还是浅薄无知。而杰出人士往往能够在社交中侃侃而谈,用词高雅恰当,言之有物,对问题见解深刻,反应敏捷,应答自如,能够简洁、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表现出其不同凡响的气质和风度。

    著名左翼女作家丁玲在回忆与鲁迅先生谈话时说:“鲁迅先生谈吐深刻、严密、有力而又生动活泼,句句吸引住我们。渐渐谈下去,愈来愈强烈地发射出真挚的热情,又有一种严峻的强大的威力,从消瘦的脸上透射出来。使人听得入迷,产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很多人不善言谈,不爱说话,性格内向,往往都是因为怕说错话。说话不当固然会伤人,但是否保持“沉默是金”的信条,永远信奉“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要做一个成功者,要获得他人和上级的重视和赏识,沉默寡言绝非是成功之道。

    作为一个想成功的人,要想脱颖而出,超越他人,你就必须具备高超的说话技巧。当年苏秦游六国,说服各国国君联合;诸葛亮先是在隆中茅屋里侃侃而谈天下三分之势,说得刘备大为心折,后又舌战群儒、说服吴国国君孙权主战;至于当今的推销员,更是凭着说话的技巧,说动千万个顾客。国外的研究者调查了数千名事业获得成功的人,试图找出他们的共同之处,结果发现,这些人都懂得巧妙地使用言语。这些人的一条舌头甚至比得上一个军队。

    在交谈时还应该注意的是语言组织方面,交谈的总要求是:文明、礼貌、准确。语言是组织交谈的载体,交谈者对它应当高度重视,精心斟酌,这是不言而喻的。

    青少年朋友是处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可能人的一生就在此刻定型。青少年朋友作为有文化、有知识、有教养的现代人,在交谈中,一定要使用文明优雅的语言。有人为了显示自己为人粗犷,出言必粗。把爹妈叫“老头儿”、“老太太”,把女孩子叫“小妞”,把名人叫“大腕”,把吃饭叫“撮一顿”。讲这种粗话,是很失身份的,也是对待他人的不尊重,不尊重他人其实也就是不尊重你自己。像这样抖脏话,即口带脏字,讲起话来骂骂咧咧,出口成“脏”,讲脏话的人,其实并不会被人认为是个性,而只会当成素质低下,没受过良好教育的体现,这样不仅是不文明的,而自我贬低,十分低级无聊。讲黑话的人,往往自以为见过世面,可以吓唬人,实际难以与他人进行真正的沟通和交流。气话,即说话时闹意气,泄私愤,图报复,大发牢骚,指桑骂槐。在交谈中说气话,不仅无助于沟通,而且还容易伤害人、得罪人。

    青少年朋友一定要注意的是。在日常交谈中多使用礼貌用语,是博得他人好感与体谅的最为简单易行的做法。所谓礼貌用语,简称礼貌语,是指约定俗成的表示谦虚恭敬的专门用语。在社交中,尤其有必要对“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样五句十字礼貌语经常加以运用,要在每一句话里都带上它们,让它们成为我们语言的一部分,并且多多益善。优雅的谈吐可以在生活中培养,而且有以下几点技巧,可供我们参考:

    首先,在我们说话时应该态度从容,双目注视对方,表示出诚挚的神情。随时注意对方的反应,这是说话“有效”的关键所在。发现对方很感兴趣的样子,你就继续深入;发现对方怀疑的样子,你就要对你刚才说的话稍加解释,不要只顾往下说;发现对方神情不悦的样子,你就该设法结束或者换一个话题;发现对方要插话或问话的样子,就要停顿让对方发表意见,这才称得上“交流”。

    其次,假设在我们谈话时不管对方的反应,只是自己一味滔滔不绝,这样你就是在说给自己听了,犯了谈话的大忌。听众最关心的是与自己有关的事,所以我们不能只谈自己的主张。一再说“我”,会让对方觉得自己的存在和主张被忽略了,因而在心中形成一道鸿沟。即使你说得再天花乱坠,他也只是漫不经心。对方既然是和你同样的人,当然也有谈论自己的欲望。

    如果你非常希望表现你的出色,就不要只专注于谈论自己,而要把会话的方向转向对方关心的问题,这样对方可能给予你更高的评价。

    说话不需要矫揉造作、卖弄辞藻,动辄引经据典做高深状,其实言之无物,结果对方已听得心烦,还是等于白说。

    说话应以打动对方为最高目标。用质朴自然的话把自己最熟悉的事讲出来,最能打动人心。自己一知半解的问题,最好免开尊口,“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事。

    其实,即使是最生动活泼的会话,其内容也有不少是无意义的赘言。至少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在“发动”的准备阶段,大家都不会情绪热烈地敞开心扉。如果这时你就开始谈些抽象的理论或高深的哲理,无疑会使对方难以产生共鸣,对方只好关闭欲开启的心扉,让你独自在“高雅”的天空翱翔。

    人生并不是在做戏,那些所谓的“无聊的谈话”正是为了在双方心灵之间先拉好吊桥的钢缆。有句话说得很正确:“不要执意于深奥或好听的话,相反,要用普通的句子和身边的事物来建立你的人际关系!”

    在谈话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又使这种事情与对方有连带关系,对方也将会很自然地,也很乐于赞同你的观点。比如说,“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也有这样的感觉”、“看来我在这点上与你相同”“你可能也知道这件事”等。如果你叙述的感觉和经验,使对方觉得与他的感觉经验有相似之处,他当然会赞同你。正如对好恶感的心理分析所得出的类似性原理:有类似观点的人容易亲近。

    如果因为某些原因,必须讲出与对方观点相反的话,也应找出一些同意的地方,有了这些双方一致的共同点,你的相反观点就会比较容易地被对方所接受。

    退一万步说,就算你拥有再高的天赋,受过再高深的教育,穿上再漂亮的衣服,拥有规模再大的财产。但是,只要你不能用优雅的谈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你的品位就不能算高,你的人生也不会完美。为了在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优雅的谈吐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培养一种优雅的谈吐是最省心,最省力,最省钱,却能达到最好效果的事。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在交往中,我们应该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这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处世能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随心所欲的,只有运用一定的方法才能使人际关系维持得更加紧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