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小山村叫石琼沟,从县城出发,坐两个小时的汽车,还要翻山越岭走十五里小路,才能到达。下去之前,徐勇做了足够的思想准备,可没想到了那里一看,贫穷的情况远远比他想象的要严重得多。放眼望去,村里全是烂泥路和茅草房,山上不长树,地里不产粮,家里没副业,村里不办厂。再一了解,村民每人年均收入满打满算还不到二百元,他们平时就靠养几只鸡、几头羊过日子。
石琼沟穷到如此地步,这扶贫该怎么扶?徐勇刚参加工作不久,根本没什么经验,碰上难题就只有开会。可是光开会有什么用?大家挠破头皮也挠不出致富的门路来。
一晃三个月过去了,徐勇算是扶贫结束,要回县城去了。自打他来这里,村民们都把他当“救命菩萨”,指望他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所以开口“徐同志”、闭口“徐同志”的,亲亲热热地叫了三个月。可现在这徐同志啥名堂也没搞出来,大家不免有点失望。
其实,徐勇自己心里也不好受,没完成好任务,回去怎么交账不说,就是对这里的乡亲们,他也怀着深深的歉意,毕竟一起生活了三个月,有感情了嘛!
怎么办呢?徐勇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个办法,他自掏腰包去买了百余只小鸡,特地给自己三个月的房东石大爷留了十只,其余就这家三只、那家五只地分送给了村里特别困难的人家。徐勇告诉他们说:“别看这鸡崽小,这是洋种鸡,洋种鸡土养,不但长得快,而且长得壮实,一只可以长到十几斤哩,肉也特别好吃,市场上很卖得出去的。你们把它养好了,明年的日子就要好过多了,山外面人家靠养这种洋鸡致富的不少呢!”
乡亲们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
不过走的那天早上,徐勇是悄悄离开石琼沟的,因为他觉得自己工作没做出成绩,非常不好意思。临走之前,他拉着房东石大爷的手说:“大爷,请你转告乡亲们,我徐勇不会忘记这里,我会经常回来看望大家的。下次来的时候,我还会请养鸡专家一起来,给大家作技术指导。你们把养鸡事业发展起来以后,如果资金上有困难,告诉我,我一定想办法帮助解决。”
徐勇的一番话,说得石大爷眉开眼笑:“好,徐同志,等把这些鸡养大,我捉一只最大的给你送去过年。”
石大爷依依不舍地一直把徐勇送到了村口。就这样,徐勇回到县城,又开始了每天早九晚五的机关生活。刚回来那阵,他倒是常想着石琼沟,逢人就说那里怎么穷怎么苦怎么需要去扶一把,可日子长了,他嘴巴里这样的话就渐渐少了,等办了婚事住进了新房,那个叫石琼沟的小山村就彻底被他忘在了脑后。
转眼到了这年的年底,眼看着迎新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办年货,一箱箱、一袋袋、一筐筐、一车车地往家搬吃的用的,城里人好不热闹。这天中午,徐勇正在和新婚不久的妻子商量还需要再添买些什么,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徐勇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个衣衫褴褛的瘦老头儿,手里拿着一根棍子,肩上背着一个篓子,像是要饭的。
徐勇不由沉了脸,说:“你找错门了!”说着,就要关门。
不料老头儿却顶住门说:“徐同志,你不认识我啦?找到你我可不容易啊!”
徐勇一听老头儿称自己“徐同志”,不由一怔,瞪眼细瞧,这才认出原来这个老头儿竟就是自己扶贫时候的房东石大爷,徐勇很尴尬,赶紧把石大爷请进屋。
徐勇客气地给老人让座泡茶,问道:“大爷,你大老远的到城里来,是办年货来了?”
石大爷说:“嘿呀,什么年货不年货的,我这是特地给你送东西来的。”说着,他从背篓里捉出一只大公鸡,又拎出一只羊腿,“快过年了,乡亲们牵挂你,都说要捉了鸡让我带来。我说我哪背得了那么多,再说你们小两口也吃不了,你说是不?”
徐勇一听愣住了,山里人的古道热肠,使他顿时想起了那三个月的扶贫日子,他很感动,甚至有点激动,连声道谢。
可是石大爷却显得很平静,说:“看你说的,这又不是什么好东西。你临走时我说过,要送只大公鸡给你过年的,咱山里人说话算数,所以今天我把自己这只给你送来了。”
说者本无心,听者却有意。石大爷这番话,让徐勇立刻想起当初离开石琼沟时自己对石大爷的许诺,禁不住羞愧万分。他愣了好一会儿,问道:“那……大爷,乡亲们还好吗?那些洋鸡……”
石大爷说:“好,都好,所以大家都忘不了你的情义。”
徐勇一听,这才觉得心里好受些。他想了想,掏出五十元钱给石大爷,说:“大爷,这点钱你拿着,就算是……”
石大爷顿时变了脸:“怎么,真把我当要饭的啦?那我走!”
徐勇一看石大爷真不肯收,于是一边硬按着他坐下,一边吩咐妻子赶紧下厨房搞几个菜。他对石大爷说:“大爷,你一定要走,也得吃了饭再走。你先喝点茶,我去去就回,你等着我。”
徐勇急匆匆地出去,是到街上去买糕点糖果,他想让石大爷带回去,却不料买了东西回家一看,石大爷早自个儿悄悄走了。徐勇追到汽车站,可惜迟了一步,班车刚刚开走,徐勇只得作罢。
回到家里,徐勇见妻子正在门口杀鸡煺鸡毛,周围邻居围了一大帮,在听她有声有色地说着这鸡的来历。妻子的声音很得意:“这只鸡放了血还有六公斤,啧啧,头一回见有这么大的鸡!知道它是从哪儿来的吗?嗨,是我们家‘那个’上半年去山里蹲点扶贫开发来的!他用自己的钱买了几百只小鸡送给当地老百姓喂养,只半年多点时间,居然就长到这么重了!这种鸡卖得出价钱,村里的老百姓现在都发财啦!所以今天他们特地派人给我们送来一只,还有一只羊腿……”
妻子的话里其实有不少水分,但此刻徐勇突然觉得,这件事说起来,多多少少也可以算是自己下乡蹲点的“扶贫成果”了,于是第二天便去向领导作了汇报。领导一听很高兴,认为这是个不错的典型哩,要徐勇过了年马上去石琼沟全面了解,写一个详细的汇报材料。
于是春节一过,徐勇又一次风尘仆仆地直奔石琼沟。
事有凑巧,在离石琼沟还有半里路的山坡上,徐勇碰到了石大爷的孙子石娃。徐勇知道石娃年纪虽小,羊放得很好,可他今天却没有放羊,在山坡上挖地。
徐勇觉得有点奇怪:“石娃,还认识徐叔叔吗?你怎么今天不放羊了?那几只羊呢?”
谁知石娃愣了愣,说:“羊?什么羊?噢——”他突然回过神来,“你就是当初住在我们家里的徐叔叔啊!可羊……羊早就杀了,统统杀掉卖肉了。”
徐勇一听,心里猜想:一定是石大爷准备发展洋鸡土养,才顾不上放羊了。于是就饶有兴趣地问:“石娃,告诉徐叔叔,你们家里的鸡养得好吗?”
“鸡?”谁知石娃一听徐勇提到鸡,又是摇头又是摆手,“没有了,哪还有鸡啊,连鸡毛也找不到一根了。徐叔叔,你送的那些洋鸡有瘟病的,你走了没几天,那些鸡就全都瘟死了,把村里原来养的土鸡也全给传染上了。”
“什么?你说的这些可当真?”徐勇猛吃一惊,但又不愿相信,“石娃,你别是在骗徐叔叔吧?你爷爷过年前不是还特地来给我送过一只你们自己养的大公鸡吗?”
石娃一听徐勇说他骗人,急了:“徐叔叔,我没骗你,骗你是小狗。爷爷送你的大公鸡,是用卖羊换来的钱特地去买来的。爷爷说,你买了那么多小鸡送给大家,花了钱,操了心,不管怎么样,说过送你一只鸡就一定要送,再穷也不能说话不算数。你要不信,就去问我爷爷!”
听石娃这么一说,徐勇惊呆了,当时他离开石琼沟时拉着石大爷的手告别的情景,突然就浮现在眼前。是啊,自己当时信誓旦旦地对石大爷说,要请养鸡专家来给大家作技术指导,要给大家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可是后来自己……自己干了些啥呀?
现在徐勇可进退两难了:进村吧,见了乡亲们怎么开口?回城吧,又怎么向领导汇报?他瘫坐在山坡上,怎么也站不起来……
(作者:刘少鸿;讲述者:吴文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