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受益一生的自我疗愈心理学-疗愈职场综合征,工作有痛也有快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职业心理疾病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人们在工作中体验着对社会的责任感,也享受着工作赋予的成就感,同时也面临着社会瞬息万变对个体适应能力的考验。在工作中,职场人可能面临的适应和发展问题有:社会变动、价值冲突、文化移入、目标与努力不符、角色冲突等。如何在工作中调节自己的心理,更好地适应工作,适应生活,已经成为职场人士首当其冲需要面临的问题。

    认识职业心理障碍

    职业是“人们维持生计、承担社会分工角色、发挥个性才能的一种连续进行的社会活动”。从技术层面上说,职业心理障碍是指职业生涯中当人们认知到威胁或者无法应对的情况时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当你意识到威胁和挑战的时候,你的身体就会让你体验什么叫做职业心理障碍。而职业心理障碍诱发因素是指带来职业心理障碍的外部或者内部力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心理障碍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工作的重要性被日益凸显,工作时间占了人生旅程的一大部分;其次是工作本身与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紧密相连。在现实生活中,职业心理健康问题可谓比比皆是。

    在急剧变化的时代,职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不能有效应对职场压力,就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困惑或问题。

    经过市场调查研究发现,职场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能力问题。即现有的能力不能胜任所做的工作。导致此问题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本身能力不足,有的是因为个人素质和工作不匹配,导致员工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等。

    (2)心态问题。职场是有一些潜规则的,比如“上司夸你越多,你拿的好处就越少”等,有的员工因为不懂得这些常识,便会在工作中遇到很多难以理解的事情,由此产生心理困惑。

    (3)管理问题。有的人虽然在职场埋头苦干打拼好多年,却也依然没有什么起色,究其原因,是因为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不会管理时间、人脉资源等问题。

    职业心理障碍对人生的影响

    职业心理障碍过大,会让人无法集中注意力,思想负担过重,进而降低工作绩效。而职业心理障碍太小会让人慵懒疲沓,注意力无法集中。如果职业心理障碍在很长时间内持续存在,人们就会到达衰竭期,这时抵抗现象消失,脑垂体和肾上腺皮质不再能分泌足够多的激素来抗拒职业心理障碍。会出现心脏病突发等极端的身心不调现象。

    职业心理障碍的症状和后果可以分为四个大类:生理、心理、行为和工作绩效。伴随职业心理障碍而出现的工作绩效变化是其他症状和后果的副产品。

    1.生理症状

    职业心理障碍所造成的生理反应主要有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增多,血粘度增加。持续的职业心理障碍还会弱化免疫系统,这样,人们就容易得病。

    2.心理症状

    职业心理障碍的心理症状有很多种类。其主要的积极后果是警觉性和认知能力有所提高,而同时会产生更多的负面后果,包括紧张、焦虑、情绪低落、烦躁、抱怨、疲劳、绝望以及各种防御性的想法和行为。高强度的长期职业心理障碍还会让人心智紊乱。

    3.行为症状

    职业心理障碍导致的频发后果有,易怒、焦躁以及其他明显的紧张表现,饮食习惯的剧烈变化,包括暴饮暴食或者厌食。频繁吸烟,咖啡、酒精的摄入增多,甚至吸食毒品。精神无法集中,判断经常失误等等。

    上班恐惧症:一想到上班我就焦虑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总有人在上班的第一天觉得哪里不对劲,工作仍然是那份工作,却觉得哪里都不对劲,看着一个假期积攒下来的工作,心情似乎特别烦躁。身体上也跟着闹起了别扭,瞌睡连连,永远也睡不醒。如果偶尔的对上班产生恐惧的心理,是正常的。但长期的一提到“上班”就充满了恐惧,甚至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那么你必须考虑是否患了“上班恐惧症”。

    上班恐惧症也称为“星期一恐惧症”,是对上班或工作情境感到畏惧,而且越临近上班时间,这种畏惧情绪越强烈,心理紧张程度越高,忧虑越多。上班时会出现焦虑、恐惧的情绪,并伴有头痛腹痛、食欲不佳、全身无力等症状,不能马上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许多人在心理上会本能地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

    “上班恐惧症”主要存在于工作压力比较大并且对现有工作不是很满意的人群当中。一方面,平时工作压力太大,使得不少上班族感到身心疲惫,几天的假期好不容易放松下来,调整到比较舒适的生活状态,初来上班,自然会对工作产生逃避、厌倦心理。另一方面,对现有工作有诸多不满,经过长假的一番考虑,有了换个地方的想法。

    如何才能克服上班恐惧症呢?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1. 要抓紧时间“收心”

    从生活到作息都要调整,将心态调整回工作上去,调节生物钟。假期间玩乐过度,甚至通宵打牌娱乐,打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因此,要努力调节生物钟,早睡早起,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同时,加强锻炼,多做运动,使身体能够适应快节奏的工作。

    2. 自然处理法

    如果暂时找不到工作的感觉,上班族们也不必焦虑。上班后多做开心的事,打电话找朋友聊聊天,尽量不去想烦心的事。多留意一下自己的精神状况,多让自己开心,中午去空气清新的地方走走换换环境。可以散散步、听听音乐,或者喝杯咖啡,不要强迫自己马上投入较复杂的工作。症状较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服用百忧解等,以改善情绪,消除恐惧。

    3. 调整自己的认知,学会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

    尽量松弛自己平时那种高度紧张的思维运作模式,真正给自己的精神和心情放个假。对于节日放不下工作的情况,主要是平时生活节奏快,工作紧张,再加上自身性格,过于追求工作完美等因素积蓄而成。

    4. 转移注意力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上班恐惧症”的人,往往把自己的注意力过分集中在对上班问题的担忧上,所以才会产生恐惧情绪。转移注意力是使个体不去想这些事情的有效方式,常用的方法是让个体忙于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如可以参加一些休闲活动,包括旅游、武术训练等。

    工作狂人:家就是“有床的工作间”

    现代社会中,工作狂在人群中比例日渐增多。他们不但热衷于工作,也唯有在工作中才能找到人生的乐趣。但是,如此狂热地投身于工作并不是他们的真正意愿。在他们心底,多半都有很多苦恼,或是对某些事持有强烈的不满,或是自身有很强烈的自卑意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的家庭生活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重大矛盾,为了逃避或者忘却这些令人伤神的事,他们只好疯狂地投入工作,以减轻内心的痛苦。这种逃避现实的心态不断持续着,久而久之就会演化成一种习惯性逃避,尽管在不需要逃避的时候也逃避,这就是所谓工作狂的真面目和真正原因。

    心理学家们指出,工作狂实际上属于一种心理变态,在各种大中小企业的低中级管理人员中较为常见。工作狂与对工作有热情者常常被人们混为一谈。但是这二者实际上有着本质上的差别:所谓工作狂,往往并不是真心热爱自己的工作,而且患者也很难从工作中得到快乐,只是拼命地工作以寻求某种心理上的解脱。此外,他们在工作中常常强迫自己做到尽善尽美,一旦出现问题或差错便羞愧难当、焦虑万分,同时却又拒绝他人的善意援助;而对工作热情者,则是出自内心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够从工作中获得巨大乐趣,在工作出现失误时既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懊恼不已,相反,却会有计划地修正目标或改正错误,同时也注意与同事和上司协调、配合,因而人际关系相对融洽。总括而言,尽管前者的工作量看起来要比后者大得多,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明显不如后者。

    工作狂会给患者自身健康带来严重损害,可能导致患者对工作单位产生消极情绪或者导致患者身体与心理的疲劳和情绪紧张,以致工作能力下降、创造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从而严重地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工作狂除了会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外,还有可能导致工作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下降,对其单位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它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并加以消除。

    对于工作狂一族来说,可能采用以下方法来缓解工作压力,调整心理状态,改善身心健康。

    1. 调整心态

    金钱、权力、荣誉等等,这一类的成功永远没有止境,而你的时间、精力、健康、生命,却都是有限的。事业的成功无法替代家庭生活对人的价值。多与家人、朋友、同事交流,必要时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工作中,多加强自身时间管理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组建高效的团队,通过合理的分工和授权,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让自己能从工作中逐步“解套”。

    2. 有意识地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并强迫自己减少工作量

    患者不妨为自己制定一份工作日程表,将自己现时的所有工作项目和工作时间一一写明,然后考虑哪些可以完全放弃,或至少暂时放弃,哪些可交由他人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并由此进行自己的工作分配,同时注重提高工作效率。

    3. 请家人监督

    在制定的工作日程表达到一定作用之后,可以制定一份新的日程表,并请家人或同事予以监督,尽力予以执行。

    4. 培养业余爱好

    患者不妨培养一些与工作不搭界的业余爱好,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使自己的注意力在非工作时间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在心情不快、痛苦不解时,可以到环境优美的公园或视野开阔的地带漫步散心。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作短途旅游,寄情于山水,这样也能够忘却烦忧,放松心情。

    总之,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一步一步地进行,并尽量放松自己的心情。如果感到力不从心,周围家人或同事也不能给予相当的帮助,还可以接受心理医生的科学治疗,效果会更好。

    职业倦怠症:情绪低落,看什么都不顺眼

    染上工作倦怠的人犹如失去水的鱼,备受窒息的痛苦。据调查,现代人产生工作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甚至工作8个月就开始对工作厌倦,而工作一年以上的白领人士有高于40%的人想跳槽。上海一项调查显示:在同一岗位工作满两年的人群中有33.3%的人出现了工作倦怠现象,有2.6%的人患上了工作倦怠症。产生工作倦怠的白领会出现失眠、焦虑、烦躁等生理上的疾病、心理上的不适以及行为上的障碍,若不及时处理将会给职场中的你带来不可预期的伤害。

    心理学家多德拉认为,如果一个环境给你带来了不良症状和障碍,那么你在这个环境中就会遇到许多心理上的冲突。要解决这些症状和障碍就得去认识你身上存在的心理冲突。

    一般白领心理上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渴望成就与惧怕改变的冲突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在一切基本需求都得到满足的时候,实现自我价值就成了一个人的最终目标。职业顾问说,没有变化的例行工作,最容易导致上班族工作倦怠。在变化中求生存,任何单调的东西只能给人带来厌恶,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许多白领阶层尽管已经对现状感到厌恶,还是惧怕改变自己。多年养成的工作生活习惯已经定性,程式化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已经固定,工作的辛苦和劳累、缺乏创新的刺激,已经使他们的大脑越来越懒惰,他们不愿去想、不敢去想已经在危害着他们身心健康的种种因素。因此,一方面缺乏成就感需要改变,一方面又惧怕改变,二者的冲突自然就给本来就繁重的工作增加了不少危险。

    2. 做优秀职员与做合格家人的冲突

    步入成熟的白领通常担当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公司职员、慈爱父母和孝顺儿女等。特别是男性,家庭中的琐事经常会占据生活中的一大部分,更容易陷入焦虑状态中。众多角色集于一身,难免会给人造成很大的压力,既想工作上有所成就,又想顾及家庭的幸福,使许多职场中的人因为身不由己而陷入深深的苦恼中。

    3. 需要关怀与维护自尊的冲突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的进步和飞速发展使人产生了异化。为了使人力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企业使用了先进的管理措施和高级的技术设备,使人处于不停的忙碌状态,进而减少了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他本身对交往的需求永远都是存在的,尤其是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更需要情感上的抚慰。但是现代社会又给人提供了感情冷漠的土壤,特别是有了一定地位的白领阶层,更是不愿意放下自尊心,不愿意主动和人交流。尽管他们很渴望别人的关心,希望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还是龟缩在维护自己自尊心的安全地带。

    1. 打破心理的界限,做自己的主人

    在公司里,很多人抱怨工作任务太繁重,没有时间想自己该想的,做自己该做的。其实,这是惰性形成了内心的界限,把你限制在一定的活动范围内。很多你认为无法改变的事物其实只是自己心理的界限把它封闭了,勇敢地去想象、去突破、去改变,这样你才会在职场潇洒地遨游。

    2. 转移情绪,消除怨气

    良好的心态是生活快乐的秘诀,心理学家告诫: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不要带着怒气去工作和生活。再聪明的人也会因为情绪不良而失败。做一个情商高的人不是什么难事,只要你每天注意那么一点点就行。回到家前先告诉自己笑一笑;周末放下所有负担,和家人一起逛逛公园;生气的时候伸个懒腰,站起来走走;经常换不同的衣服穿……有心做到的人永远会快乐。要知道,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3. 和和睦睦万事兴

    在公司里活得最不开心、工作做得最差的往往是那些人缘不好的员工。新员工学历傲人,唯我独尊;老员工资历不浅,心中不服……事业一筹莫展的人总想和别人比个上下高低,但是这样只会伤害了同事之间的关系。古人云:退一步海阔天空,何不聪明一点搞好同事关系呢?给自己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就是为自己积累财富。著名心理咨询专家唐汶告诫大家做人要把握以下“五不”原则:倚老不卖老;弹性不固执;幽默不伤人;关心不冷漠;真诚不矫情。所以放下架子吧,这样你就有了成功的基础。

    单调作业心理障碍:工作就是混时间

    单调工作是指那种千篇一律、平淡无奇、重复、刻板的工作,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极为常见。因此,从心理卫生的角度看,应把单调工作作为一种职业性有害因素来认真加以对待,特别是对那些耐受性较差的人,危害更明显。单调工作使劳动者常常感到枯燥乏味,丧失兴趣,分散注意力,容易引起心理疲劳,进而导致全身性疲劳,影响效率和安全。反反复复地做着同样的工作,长期从事这种单调的作业,人体的大脑就会产生一种刻板、厌烦和淡漠的感觉,有人也将它称为“单调工作性心理障碍”。

    单调工作综合征表现为警惕性下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感觉器官直到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各阶段上的敏感性都明显降低了。此时,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某些生理指标也发生了相当典型的改变:血压下降,心率和呼吸次数均减少。但为了继续工作,需提高警惕性并增强坚持工作的意志力,从而会造成心理紧张状态。

    单调工作综合征发生的机理虽有许多假说,但迄今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这可能与长时间单调刺激引起相应部位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产生的保护性抑制有关,或与易引起中枢神经抑制系统占优势有关。

    有单调作业心理的职场人士,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调节。

    1. 要对工作保持热情

    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明白换个工作未必不厌倦,可能每一个职业都会让人感觉单调,所以没必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要做到工作单调,但是心态不单调。

    2. 克服生理疲劳,做好本职工作

    单调工作易于引起生理疲劳、注意力涣散,但是凭着坚定的意念,还是可以克服的。可通过劳动时间上的改变对生理疲劳加以调节。如缩短劳动时间而相应地增加休息时间,避免延长工作时间或加班加点。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工人自发调节工作时间等。

    3. 定期轮换工作,创造新鲜感

    采取不同作业组合,多种职务轮换。发动劳动者提合理化建议,丰富工作内容等。

    4. 适当学会鼓励自己

    使自己能及时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劳动成果要与个人收入挂钩,提高自己的兴趣。要知道很多情况下,主观的懈怠往往是产生单调感的主要原因。

    5. 善于调节

    利用音乐和色彩进行调节。做工间操和开展业余娱乐活动,以放松精神,调节情绪。现场环境的改变和作业场所布局变更也可以减少疲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