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敏感害了你-无视无关痛痒的小事,才能专注心力成就大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生就好像在建筑一座大厦,当一个人到了一定年纪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这座大厦只是硬件非常好,而内在却存在许多小问题,比如说水管失修,墙皮脱落等。但这些小问题又不值得把整座大厦拆掉,人生中如果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上,一个人又怎么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呢?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别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花费太多时间,最后丢了西瓜拣芝麻。成大事者别太敏感,越敏感越容易失去。

    讷于言敏于心,让你规避敏感的麻烦

    敏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特质。但世界上的人有千千万万种,有如上所讲的敏感之人,当然也有些钝感之人。我们经常能够注意到,那些钝感的人反而会比敏感的人过得要开心一点,他们看不明白领导的眼神,分不清他人言语的一语双关,更看不出有心计之人的步步为营,像“聪明人”口中的白痴一样,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傻傻乎乎地活着。

    这些“迟钝”的傻子看上去吃亏了,但却容易博得别人的好感。雷锋一生甘愿做“傻子”,却一直被人们纪念。阿甘是“傻子”,却是全美国人学习的榜样。“傻子”真诚,跟他们在一起,我们没有压力,与他们共事,我们不用设防,和他们喝酒,我们可以畅饮狂言,他也不会责怪你。

    在如今这个信息社会中,更多的人认为获取信息很重要,害怕自己领悟的比其他人慢,从而失去更多的机会,所以要时刻保持和追求“敏捷”、“敏锐”。但是生活之弦绷得太紧,人就会一直处于高压态势之下,精神过于专注的事情太多,必然会被这些压得喘不过气来。

    同时,心思过于敏感的人在人际交往当中也会碰壁,太在意别人做的事,过分解读别人的话,这都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如恋爱中的人,早上没接到问候电话就会非常生气;在办公室中,某个人不小心关门的声音重了些,他们也会在心里琢磨一会,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我得罪他了吗?这类人,感觉神经特别灵敏,人家不在乎的、不关心的事,他们都能“研究”出一个长篇的道理。试想一想,我们每天与那么多的人和事打交道,若要都如此地去观察、琢磨,心会有多累啊!

    所以,我们不妨学一学钝感的人,先讷于言,学一学聪明的人,敏于心。也就是心里知道,但嘴上不说,用最单纯的姿态去处理事情,让双方都有一个喘息的空间。

    叶婷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女企业家,她刚刚过完四十岁的生日,现已拥有了一家生意正旺的公司。她衣着简单得体,待人宽宏大方。大家都非常愿意和她相处,做生意时也会觉得与她合作很愉快,她在同行中口碑特别好。

    曾有记者访问叶婷,问她:“您有如此傲人的成绩,而且还那么年轻,经商的秘籍和保持青春的秘诀是什么?”

    叶婷笑笑说:“大概是因为我没有烦恼吧!”

    “怎么可能呢?管理企业遇到的事很多,你要应对各式各样的人,你怎么做到没烦恼呢?”

    “原来,我是为鸡毛蒜皮的小事烦恼。”叶婷回忆道,“那时候,男友说我是不是又吃胖了,我都会烦恼得睡不着觉,甚至会以为他不爱我了,对什么事都很敏感。后来,我爸爸因车祸去世了,我忽然发现自己看开了世间的烦恼,从此变成了一个快乐的人。”

    “我爸爸三十多岁就开始创业,五十岁时也是一个大老板了。他车祸去世前几天,正为公司少了一笔20万元的账而烦恼。那天,他把会计的账本拿出来瞧,管会计的人是他的合伙人,因为这一笔账去路不明,他开始怀疑两个人多年来的合作是否都有被吃账本的问题。我爸爸因为这笔钱睡不着觉,睡不着就开始喝酒,有一天晚上应酬后开车回家,就发生了车祸。”

    “他走了之后,我妈妈处理他的后事时发现,他的合伙人只不过把这个公司的20万元挪到一个子公司用,不久又挪回来了。没想到我爸爸为了这笔钱,烦了那么久,最终……从我爸爸身上,我得到了这一教训,不要制造烦恼,不要自找麻烦,就以最单纯的态度去应付事情本来的样子。”

    叶婷在经历了失父之痛后,明白了以最单纯的态度对待每件事,这其实就是一种智慧。在生活当中,有太多令人烦恼的事情了,假如事事较真,事事敏感,精神迟早有一天会崩溃。因此,我们还不如做一个脑袋清楚嘴巴糊涂的人,只要不说、不表现出来,就给了双方一个缓和的机会。因为谁也说不清你的敏感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这种做法能够保证“错放一万,不杀一个”,而这也是让自己快乐的终极法宝。

    看得越重越容易失去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在乎的东西,车子、房子、家人、朋友。有的时候,这种在乎构成了一种牵绊,而这种牵绊使得人有动力前行。因此,有在乎的人和物是一件好事。

    但在生活中,有些人却很难控制在意的“力度”,有的人对某些人和事情太过在乎、太过看重,造成自己心灵的负累。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经说过,我们拥有了太多的东西,所以害怕失去,害怕失去才是痛苦的根源,所以有了拥有,就有了负担,有了负担,就不能自在,甚至于,有时看得越重就越容易失去。

    周明是一家销售公司的普通业务员,在这个岗位上,他已经尽职尽责地工作了两年。他的工作也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屡次获得内部表扬。

    最近,公司领导宣布,公司决定提拔一位业务经理,而这位经理将从30多位普通业务员中选拔出来。选拔的标准很简单——凭业绩说话和领导审查。

    周明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非常高兴,他认为,凭自己的资质和能力,拿下业务经理的职位应该势在必得。为此,他开始一门心思地盘算着如何坐上经理的位置。

    首先,当然是业务方面的事情。为了有更好的业绩,让自己出类拔萃,他开始疯狂地跑业务,连周末都不放过,一个月下来,他的业务量果然排在了第一位。

    接着,他决定从外围入手,让身边的同事支持自己。为此,他从自己的工资和奖金中拿出很大的一部分,请公司里的同事特别是新入职的同事们吃饭,争取他们的支持。

    最后,他担心自己在领导那里过不了关,又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公司的领导。为此,他又多次请几个直属上级吃饭,旁敲侧击地打听一些消息。每次别人都告诉他,“你的希望最大,不用担心”。

    三个月过去了,大家的总成绩也都出来了。周明满以为自己这次是坐定了经理的位置。没想到,在答案公布的那一天,他却彻底惊呆了。尽管他业绩拿了第二,获得了三个选拔名额之一。但最后却被上级无情地打了回来。

    上面的说法也很简单:我们无论是招业务员还是业务经理,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就是他的业绩和工作态度。周明业绩固然不差,他本来可以做得更好,但他花太多心思在升职上面,耽误了自己的工作。

    剧情反转,令人唏嘘。周明将经理的这个职位看得如此重要,可最后却让自己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因为太在乎,所以他才更容易失去。

    现在有很多家长为自己的小孩操碎了心,含在嘴里怕花了,捧在手上怕飞了,他们可能是不想让孩子吃一丁点苦。但是,这些小孩长大离开父母之后可能就无法像其他人那样独立自主地生活,到最后,吃苦的还是孩子。这时,家长所在乎的“庇护”在孩子那里。其实,已经成为了一种危害。

    因此,我们要劝慰自己,放下人生之中的一些包袱。我们没有必要将事事都看得那么重要,也没有必要让自己深陷其中。因为看得越重反而越容易失去,而失去之后的痛苦更是摧心剖肝。

    放下人生中无谓的包袱,需要我们以积极与豁达的胸怀应对生活。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先生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这就是一种处世情怀。作为出家人,布袋和尚四海为家,只背着一只化缘用的布袋。这只布袋,他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从不离身。“行也布袋,坐也布袋。”反映出他胸怀豁达、坦然自若,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安贫乐道的生活状态,因此他活得十分快乐。其实,一个人活在世上,只要清心寡欲、安守自心,就能知足常乐,潇洒自在。而同时,放下无谓的包袱也需要我们拥有一份知足常乐的心态。

    人有生老病死,有七情六欲,少不了与愤怒、悲伤、痛苦打交道,是牢牢记住这些情绪呢?还是及时释然呢?这就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态。有些东西失去就失去了,何必太过纠结呢?失去了日子照样过,离了它地球同样还是会转。

    有人总结出,人生有两样最重要的事:一是懂得储粮,随时去储备人生智慧的粮食,为人生之旅做准备;二是懂得放手,随时放下人生无谓的包袱,并随时转进不同的人生之旅,而且可以享受当下的人生光景,不要为一件事一个人而负累终生。

    储粮即开始一段旅程之前所做的准备。有健康的身体,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有生活的常识,以自理生活起居;有足够的知识,以了解旅程中的风土人情;要有必要的专业知识,以提供服务赚取自己旅途上的花费。

    懂得储粮还不够,我们还要懂得放下。生活中总有些不如意的事,不开心的经历,各种各样的欲望,永不能满足的需求。它们让我们失去兴致去欣赏眼前的风景,故此,不重要的事,不值得挂心的事,与人无谓的争执,过眼云烟的名利……都要学会放下,我们的身心用来领略这个世界的美好,人生才会充实和惬意。

    所以,一个智慧的人也一定是一个懂得看淡一切的人。而一个能够看淡一切得失的人,就如同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将得到内心的平静和心灵的富足。

    向着阳光,积极行动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我们经常会看见大学士纪晓岚和奸臣和珅两个人斗嘴拼智的有趣场面。很多不熟悉历史的人或许都觉得,奸臣和珅之所以能成为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深受皇帝的喜爱,一定是因为他擅长在皇帝跟前拍马屁,说些天花乱坠的奉承话。

    其实不然,和珅的幸运受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总能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去为皇帝排忧解难,解决皇帝在生活上面临的许多困境。

    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吧。有一天,乾隆皇帝感觉有点疲惫,正打算午睡一会,可让他郁闷的是,外面树上的知了一直在叫个不停,扰的他无法入睡。此时,和珅并没有傻乎乎地在皇帝面前,跟着他一起抱怨外面树上知了的聒噪,而是努力地想办法,怎样才能把知了赶走,让皇帝能睡个安静的午觉,最终讨得皇帝的欢心。

    和珅先是尝试着拿长竹竿去扑打树上的知了,但始终没有多大的成效。后来,他灵机一动,突然想起现在小孩子玩的“粘知了”的游戏,于是就亲自拿起杆子去粘知了,还动员身边小太监也帮着他一起粘。

    就这样,没过多长时间,外面树上的知了全部被和珅他们粘光了,皇帝也因此更加宠幸和珅,觉得他做的事情非常投自己的心。

    尽管和珅是历史上的大贪官,不能成为人的榜样。但在电视剧中,王刚饰演的和珅有时却是十分可爱。他很乐观、很开朗,有着超强的执行力,确实是他所获得的龙宠逐渐优渥的良方。因此,对于那些深陷困境,只懂得停留在过往的阴影中,满嘴抱怨之词的人来说,不妨学习一下和珅面对烦心事,积极行动,努力寻求问题解决之道的正面态度和务实精神。

    其实,阴影和阳光几乎都是我们自主选择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

    容易陷入阴影的人都有着这样的共性:当他们发现事情的发展不如自己的预期时,往往犹如五雷轰顶,顿时失去了维持自己生命力的有力支柱,最后在悲伤的哭泣中被负面情绪绑架,再也没有多余的力气和心情去解决当下所面临的问题。

    而阳光的人,却始终牢记相信自己的行动,正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那一句话,“行动敏捷的人,没有时间流眼泪。”当然,这句话并不是告诉我们,当遇到困难时,要把眼泪戒掉。它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与其让所剩不多的时光被眼泪淹没,还不如打起精神,想一想下一步该如何去做。

    毕竟,当我们哭过之后,问题始终还停滞在原地。唯有积极行动,我们才能让自己从麻烦中走出来,奔向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舒心未来。

    西奥多·罗斯福从小就是一个外表丑陋,并且还患有严重的气喘症的男孩,他说话总是含混不清,几乎没有人能听懂他在说些什么。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饱受命运折磨的男孩,后来竟然成为了美国的第26任总统。

    不少人曾好奇地问过:“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罗斯福总是微笑着说道:“不抱怨,多努力。”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有着一股穿透人心的力量。

    天生的缺陷并没有让罗斯福变得自怨自艾,消极悲观,反而成就了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学习,他不仅克服了气喘的毛病,而且还成功地拥有了一副健壮的好体魄。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以前口齿不清的他,最终通过自己的刻苦锻炼,练就了一副好口才。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其社交能力在短时间内更是突飞猛进。

    上大学之后,他还常常利用假期,独自到洛杉矶去捕熊,到亚历山大去逐牛,到非洲去捉狮子。这些不同寻常的经历都让他变得日渐强壮和勇敢,同时更为他以后成功竞选总统奠定了坚厚的基础。

    罗斯福总统身上的这种韧劲真是让人深深为之动容,在困境面前,我们也并不具备他那种积极行动,改变命运的艰苦奋斗精神。

    面对如此险恶的环境,罗斯福都能勇敢地挺过去,我们为什么要轻而易举地被一点点地倒霉击垮呢?不如擦干眼泪,从摔倒的地方重新爬起来,跨过伤心失落的悲观情绪,面向阳光,积极行动,奋力斩除困扰我们前行脚步的荆棘丛,坚定地奔向自己的目标。

    学会看淡名利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孔子曾经说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孔子而言,名利于他如浮云。但在现实生活中,当今的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因为名和利是那么的耀眼和诱人,凡夫俗子还很难视而不见。

    2012年,“闻名全国”的“微笑局长”杨达才被查。杨达才之所以被称为“表叔”,缘于他在多种场合都会带上价值不菲的手表。有人在微博有图有真相地爆料他每块手表的价钱,他戴过所有手表总价值在100万元左右。

    一个局长官职的工资收入怎能佩戴如此昂贵的手表?“表叔”能够奢侈地享受高贵品,其中的手段显而易见,而表叔的爱好也让他得到了处罚。

    与此同时,还有其他一些高官消息被报出,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贪得无厌,为了钱财不择手段。

    其实,不只有贪官才会看重名利。在这个物质当道的世界中,名利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枷锁。人们为什么会贪图名利?这跟欲望和虚荣心有关系——当想要的太多,而得到的太少,内心难免有失落感;当把自己与他人相对比,内心难免会有压力。为了一点虚荣,于是对名利进行了狂热的追求。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名和利可以带给我们让人艳羡的光鲜生活,可为名和利而心累就有些病态了。电影《甲方乙方》中徐帆饰演的大明星疲于应付各种表演而宣布退出影视圈,可是当她真正脱离那个环境后,又不甘无人问津的寂寞,想再次复出。这样的人用老话讲不就是“穷折腾”吗?为了名和利如此心累真不值得。

    古人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可现在的人大多活得很累,不堪重负。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

    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获得第一次诺贝尔奖之后,便辞掉了100多个荣誉称号,专心于研究,终于又荣获了第二次诺贝尔奖。她也是历史上少有的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但居里夫人对名利并不在意。

    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看见其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朋友大惊道:“现在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大科学家居里夫人对待个人荣誉就是“名利于我如浮云”的态度。

    比尔·盖茨,作为一名哈佛院校的大学生,他敢中断学业而去开拓他的操作系统天地,并向世人宣布在他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将所有的财富捐给社会。如今,他从微软公司的董事长职务退出,去担任软件开发部门的负责人,他只想搞软件开发,这是他的兴趣所在。一个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的名人,放弃了名和利,平淡地去做自己最喜欢的工作,这种对名利的看淡,超凡脱俗的雅致是“名利与我如浮云”的典范。

    不论是居里夫人还是比尔·盖茨,他们越是看淡名和利,他们却更容易名利双收,被人们所称赞,美名传颂。相反,那些一生只为追求名利,只重结果无所谓过程的人,往往到最后却什么也得不到。他们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为实现自我存在价值,不断地给自己施加压力,在名和利的“压迫”下疲倦地喘不过气来,还常常感叹:人活着就是累!却未曾想过,这一切的累都是自己给自己造成的。

    由此可见,名和利于你是什么,是浮云还是动力?关键是你对名和利的态度,我们不能无视它的存在,那么请把它看淡些。我们要在积极地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把握人生的方向,切不可偏离轨道,贪慕名利,最终落个一无所有。落马的高官或是为得钱财的罪犯,都是在实践人生价值的过程中,逐渐偏离了方向,追求“不义而富且贵”,最终才发现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悔恨已晚!

    所以,面对名和利,人要在众多的诱惑中求得洁身自爱,学会在艰辛的世事中识得人生百态,学会在凡尘中随遇而安。不应该以一种消极的目光去看待现实中的那些瑕疵,而应该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创造、去争取自己的理想目标。名和利可以成为我们努力的结果,但不应是我们努力的终极目标。

    不要将鸡毛蒜皮的小事无限放大

    生活本身就是琐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组成了平凡的每一天,而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有的人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能够泰然自若,而有的人却经常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无限放大,甚至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师红从事教育和培训行业多年,对人的性格也有一些了解。在教育子女方面,她经常说,遇事不要着急,小事就当没事处理,大事就当小事处理。

    有一次,师红正在卧房整理培训材料,突然听到厕所里女儿发出的尖锐喊声,她连忙冲过去,发现女儿垂头丧气地站在洗手台面前,像只落汤鸡一样,衣服上的水始终滴个不停。

    师红又好气又心疼地问道:“出什么事了?你怎么把自己弄得浑身都是水啊?”女儿指了指头顶上的喷头,生气地说道:“我本来想打开水洗一下拖把,没想到打开的却是淋浴的喷头,真是倒霉透顶了,弄得我浑身湿乎乎的!”

    一连大叫了好几声“我好烦”之后,女儿黑着脸对师红说:“妈,你让开点,我要去换衣服!”听了她的话,师红顿时把眉毛挑得老高,这丫头,怎么这么毛躁没礼貌,明明是她自己惹的倒霉事,怎么还好意思把怒气迁到我身上?

    等女儿换完衣服之后,师红立马把她叫到了书房,她显然还没从刚才的倒霉事中走出来,一张小脸皱成了一团,写满了郁闷和不悦。

    “你平时就是这么处理问题的吗?遇到这么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暴躁失控,一点也不冷静。”师红心平气和地问道。

    “这么冷的天,喷头里的水很凉耶!”女儿压根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死鸭子嘴硬地跟师红争辩。

    “那我再问你,你打开的为什么是淋浴的喷头?”师红步步紧逼,决定给女儿好好地上一堂课。

    这下子,女儿词穷了,傻愣愣地站着,一言不发,神色有点后悔。

    “不是你倒霉!这件事压根就是你自己不小心,你在开水之前没有检查一下,所以一不留神地打开了淋浴的喷头!”师红毫不客气地指责她做事不小心。

    看着女儿默不作声的样子,师红继续严肃地说道:“遇上倒霉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倒霉事面前,不能够冷静思考,把小事放大成了大事儿!”

    “对不起,是我错了!我下次再也不这样了。”女儿还算聪慧,在师红的三言两语之下,她总算明白了话里的意思。

    自从这件事之后,女儿的性情沉稳了不少,遇到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她不再咋咋呼呼,怨天尤人了。看到她的默默转变,师红感到非常开心,因为,在师红看来,一个人遇事能冷静思考才是智者的表现。

    英国诗人莎士比亚曾说:“谁能够在惊愕之中保持冷静,在盛怒之下保持稳定,在激愤之间保持清醒,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当我们遇到鸡毛蒜皮的小事时,不妨先冷静思考,捋清脑海中纷乱的思绪,让慌乱不安的心镇定下来,最终以清醒客观的态度去面对问题,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当下的损失降到最低。

    冷静思考,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冷处理”,让矛盾钝化。遇到倒霉事,务必要先把它带给我们的困扰放在一边,尽快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然后积极地寻求解决之道,减少错误的发生,而不是任由自己陷入暴躁、烦闷、悲观的情绪中无力自拔。

    把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大是敏感人的“天赋”。比如一个敏感的人,在上班时遇到堵车,在车流还未前进时,他就非常着急,总是想着:“这次肯定要迟到了,迟到了扣奖金不说,领导还要批评我一顿,说不定年终奖就没有了。如果我平时在他眼里的印象不好,说不定他会找个机会把我开除了……”

    其实,上班迟到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情。如果是因为特殊情况而堵车,完全可以跟领导讲清楚。一个再不通情达理的领导也不会因为一次迟到就开除自己的员工。

    其实,人生本是由无数鸡毛蒜皮的小事组成的,如果我们将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大成令人心急的大事,那么当我们真正遇上那些大事时又怎能保持冷静呢?

    所以,遇事千万不要敏感,多想一想好的方面,把大事儿当小事儿看,把小事儿当没事看,这样,人才能活得更加轻松一些。

    为自己而活,不要盲目取悦他人

    有个名叫《地球上的星星》的电影,电影主题很特别,但似乎又那么的普通。导演通过镜头,向人们讲述了一个有读书、写字障碍的小男孩从被父母放弃而送到特殊学校学习,再到被一位独具匠心的美术老师所改变的故事。它让人们深深地明白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勇敢做自己,就是最大的幸福。

    也许我们偶尔也会在和朋友开玩笑时说到“我是独一无二的”。或许,这只是我们口头上的一句小小玩笑话。但有几个人真真的去理解了这句话呢?假设你是一个学生,住在一个宿舍里,其他室友都在忙作业、忙学校所任职务的工作抑或其他我们看似必须做的事情的时候,而你却在做着一些别人看似很无聊、没有实际价值的事情。你是否真的认为你就是独一无二的呢?也许你只是在为男朋友准备一份礼物;也许你只是在装饰着自己的书桌;也许你只是在安静地看着一部电影;抑或你只是在无聊的发呆……此时此刻,你是看到室友的忙碌而不安呢?还是以一种平淡的心态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不必去看别人的影子,而是学会去过自己的生活,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别人而活。

    湘妮是国际知名唱片公司力捧的一线创作型歌手,因为刚加入演艺圈,为不辜负自己和公司的厚望,总是全力以赴,但在发行首张唱片之后,才发现压力排山倒海地朝她席卷而来。

    为了达成一年录制两张唱片的目标,宣传期时,她白天跑通告,晚上就进录音室录歌,回家后,又利用凌晨时分投入写曲创作,日复一日消耗身心的工作。再加上对歌迷和媒体评论的过度忧虑,这样庞大的工作量让她几近崩溃,但这种不负众望的压力又无处排解。在出道两年多后,她罹患了严重的忧郁症,不得不暂时离开歌坛。

    在长达四年的休息中,湘妮去从事各种自己喜爱的事情,重新找回过往那个乐于创作的自己。

    她说:“以前我很在意大家看待我的改变,现在我则是用自己的脚步来看待外界的变化。虽然现在的我似乎变老了一些,但是,这就是时间送给我的礼物。这份成熟的礼物,让我学会不用费劲去证明自己,只要做自己最喜欢的事,跟着自己的步伐去生活,才不会迷失原来理想的人生方向。”

    因为心态的转变和放下,湘妮最近复出了。在工作上,她与唱片公司达成了共识,不需要为了争取媒体的曝光,配合炒作与唱片内容无关的新闻。她可以自由自在地唱歌,回归自我,这才是湘妮最想要的工作与生活。

    在复出的记者会上,她告诉大家:“我不是焦点,也不在意任何人的眼光,我复出只为了继续做自己最爱的音乐。”

    回归自我,拋开了外界的包袱,现在更真实的她,反而更受到歌迷的拥戴。

    一个人如果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取悦别人,却忘了真正的自己,每天如履薄冰地生活,那么逐渐积压的压力就像颗定时的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为自己而活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要处处在意他人的看法。

    所以,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过一生。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困难。

    首先,重新定义自己想要的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的不快乐是因为我们总是在迎合别人的要求,刻意地改变自己,违背内心真实的想法,甚至还佯装表面的幸福,因此我们的心才会越来越不快乐。

    我们应当按照自己的真实感受去追求事物,不要把他人的喜好当成是自己的喜好。我们应该让他人了解到,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真正热爱的生活,让他们看见我们原本的样子,而不是被打磨过的样子。这样,懂我们的人也一定尊重我们的选择。

    其次,要身体力行,具体实践。

    我们常常把梦想藏着掖着,不让别人看到。但实际上,这些藏着掖着的梦想往往会死在萌芽状态之中。因为很多人都无法踏出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如果我们只是“想”,而不去“做”,就算有机会也会与你擦肩而过,所以一定要“去做”。

    当我们踏出第一步之后,才能继续向目标前进。尽管很多事情无法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走出第一步就能发现,其实没有那么困难。很多人没有为自己而活正是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踏出过这一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