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行在电子时代
怎么可以没有呐喊的情怀?
很多年以前,我遇到一位前辈诗人,她说:“现在的年轻人居然用电脑打字、写诗,这真是难以想象!我实在难以理解那么美妙的灵感与意象,怎么能够通过鼠标、键盘而不是笔和纸展现出来呢?”这位前辈挥舞着手臂大声嚷着,脸色通红,而我默然地站在边上不吭一声,有些许尴尬,我也是对着电脑才码出的人生第一本诗集的啊,叼着香烟在无数个烟雾弥漫的夜晚,捕捉那些在机械与灯光、电子与尘埃之间游走的情绪,没有纸笔,难道就没有呐喊的情怀和刺痛的诗意了吗?
好吧,那之后,时光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年,商业与财富成为人心的至尊,科技与互联网在喧嚣,彻底碾碎所有的人际温情和乡土旧貌。人与人的会晤,情感与情感的交合,生命与生命的碰撞,很多时候都静静地深藏于键盘的敲击、电子的跃迁之中,那种莫名情绪的表达,淹没在无数网页或者微信朋友圈之下。一朵烟花是绚烂的,但漫天的烟花飞舞,那么每一朵都是寂寞的。在2017年的酷暑,写诗就像烟花那样寂寞啊!
我一直认为写诗是纯属个人的体验,燃烧灵感,不为捕获关注的目光;追寻即逝的情绪,不为与他人分享。如果说石器时代的人们写诗是为了对未知神明的赞美,如果说枪炮时代的诗歌是操控人心的“载道”,那么进入现代、后现代、后后现代,写诗,更多的是一个解决个体内心自由的漫长过程:夜、雾、梦,远方的亮光,挣脱束缚的潜行。
叶冠把他的诗集分成行者、如来、裂心、囚岛、目黑、乐土这几个部分,我想这或许正是他的体验和尝试:试图在昏暗中撕开一条通往纯粹的自由之路,在这里,时光已经失去了意义,后现代的物质表象随手拈来,解构的是一个个微喜、微惘、微碎的个体精神世界。
叶冠与我亲如兄弟,平时其实天各一方,我知道他学过绘画,但之前从不知道他在尝试写诗。当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他连续发的诗作之后,震惊充满我的内心。我觉得很有必要把这些诗歌整理出来,我也建议他给这些灵感碎片配上自己认为合适的插图。出版并非基于商业或分享的企图,而是一致认为:当你未来老时,回想当年的激情,回想夜夜回首的乐土,回想梦中那一闪即逝的亮光,而这一小小诗集,正承载了一位山城少年的内心自由之路。
2017年7月于杭州源远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