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们历来看法不一。或认为指真腊国(今柬埔寨),或认为指中亚以东阿拉伯诸伊斯兰教国。据《红楼梦鉴赏辞典》的陈诏的揣测,似乎指荷兰。王蒙观点认为:整个说起来,《红楼梦》的生活格局有限,从胡适到冰心,都不甚喜爱“红”原因盖在此。是不是作者也想到了这一层呢?便不无生硬地引进了一个薛宝琴,琴与别的女儿的区别,一,她只是过客,不是归人。二,她已经许配人家,名花有主,不再有终身大事的选择问题,不参加竞争或者与宝玉有关的婚姻纠葛,是真正的局外人。第三,她见多知广,八岁时节,就跟随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等等。由此提到了真真国女儿。宝琴的出现给读者打开了一面窗子,令读者多少想到大观园外还有广阔的世界。
各种说法大都毫无确凿的证据和缜密的逻辑分析,而且思维也是十分闭塞,丝毫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这不能不令人十分遗憾。请问先生,你可以给我解释一下吗?
先生道:前面我们已经说到,薛宝琴就是曹颗(曹頓)的思汉情结的人物形象。薛宝琴就是南汉人物的代表。在这儿,作者给出的真真国女儿就是作者心目中的南汉残存政权岛国之地的人物。
薛宝琴遍游全国各地,她到过西海涯子,她就是在那儿见到了真真国的女儿。这就锁定了真真国女儿所在的位置。
真真国女儿诗说:”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进一步界定,她所在的地方就是个云蒸雾藴丛林茂密的海岛。特别是“汉南春历历”,说的再明白不过了。那儿就是中华之南国。
所以,不要寓于“西海涯子”,就想到我国西部。它的目的是界定“海”疆的存在,进而由“汉南”界定“南”疆的位置属性。真真国女儿诗“岛云蒸大海”,进一步明确这个“汉南”的地界就在我国南海岛屿,汉明遗民隐居的地方。
真真国女儿的形象说“我八岁时节,跟我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谁知有个真真国的女孩子,才十五岁,那脸面就和那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也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满头带的都是珊瑚、猫儿眼、祖母绿这些宝石;身上穿着金丝织的锁子甲洋锦袄袖;带着倭刀,也是镶金嵌宝的,实在画儿上的也没他好看。有人说他通中国的诗书,会讲五经,能作诗填词”,这些描述的目的就是进一步人种的确定。大家都知道,台湾诸岛曾经有荷兰等外国人的商埠。这个真真国女儿的形象描述,是有些先生怀疑真真国是中亚国家的原因。然而,黄头发的“西洋美人”是与阿拉伯披者面纱的女人相去何止万万里。真真国女儿唯一答案就是“西洋女儿”荷兰人。这就进一步界定这个作者想象中的“岛国”正是指台湾,台湾才是中华的“汉南”,那儿的先生才是作者要指向的“南汉先生”,那儿有隐居的汉明遗民。所以,相对于台湾,薛宝琴的父亲做生意到达的地方就是“西海涯子”的福建沿岸一带商埠。这些地理位置的确认,我是没有实际到达的经验,是文字上的感知。我的界定“西海涯子”就是以“南汉”作为故国界定的。这是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感情。这是一个身为下等奴才一包衣奴隶的强烈的身份回归意识的呐喊。
清朝时节大家都知道,明朝故国,汉民正朔流落南海,他们就居住在南海的一系列宝岛上,正在积蓄力量,返回故国。那儿曾经居住着黄毛子的外国人,他们长期和汉民一起生活。据传“《台湾通史》卷二十九?列传一·宁靖王载有:初,成功克台,优礼宗室,鲁王世子朱桓、沪溪王朱慈旷、巴东王朱江、乐安王朱俊、舒城王朱著、奉南王朱嬉、益王朱镐等(注:原文如此),皆先后人台,待之如制。及施琅至,夺其册印,迁于各省。”然而,在中原汉民的心目中,“汉南”诸岛仍然是故国的政治所在地。书中关于探春判词所说的“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所指都是此地,目的都是一个,体现对故明政权的怀念,对汉民正朔的向往。我已经讲过了,贾探春是曹颗(曹頓)政治理想的人物形象。
不需讲得太多,至此大家应该明白,真真国女儿所在的位置是哪儿了,宝琴所说的西海涯子在什么地方了。那儿就是南明故政权的代表之地,汉民正朔存在的地方,那儿就是南海之诸岛屿。我没有到过那儿,但是在我的心目之中,那儿“汉南春历历”,我确信汉明正朔就隐居在那儿准备东山再起的力量。那儿令我十分思念和向往,也给予了我无限的希望。“焉得不关心”呢!
有些先生的解读“汉南”为,汉水之南,那是片面的,我的真正所指是“汉之南国”。
有先生已经意识到“汉南”的大意了。有一天我百度“汉南”得到了如下解释:汉南,原本是说汉水之南,但这里非实指,是用典。说人生易老、俯仰今昔、不堪迟暮之感。语出北朝庾信《枯树赋》:“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人何以堪!”后用此典,亦都通过杨柳来感慨,如杜甫《柳边》诗:“汉南应老尽,灞上远愁人。”春,春色,指“朱楼”之柳色。历历,历历在目,看得清清楚楚。这句说,回想起来昔时情景如在眼前。明显,其解释是指怀旧。这位先生能想到“怀旧”已经是非常敏锐的视角了。其实我在借怀旧以“念新”。是从怀旧转向念新。昨天的汉明政权已经如梦境一般过去了,今天来到了汉之南国的小岛上。过去的杨柳依然老去,新的“春”在南国现在已经历历可数,这儿云蒸雾蕴,草木茂盛,气象万千,正是汉明复国的藏龙之地。月亮本来就恒远地存在着,不为尧存,不为纣亡,但是历史的规律从未改变。我坚信,皎洁的月亮正静静地挂在天上,见证着清国的灭亡,汉明的复国。整个故事当中,代表我的汉民思想的人物,就是薛宝琴,以及与之相关的贾探春和真真女儿,真真女儿诗就是整个思想的具体表达。真真国的所指就是南海之诸岛明遗居住之地。真真国女儿就是薛宝琴虚构的,可以指向台湾诸岛的西域之人。她不确指具体是阿拉伯或者日本还是荷兰人,她的作用就是引导大家向台湾思考。太明确所指,就会露馅,就达不到甄士隐的目的。机械的理解都不是正确的方法。今天的读者已经知道了指代南明汉国,这就够了。有争论很正常,如果可以确指台湾之地,乾隆就可以确定,这部书也许就不存在了。这是古代“朦胧”小说。
王蒙先生的疑问确实代表了很大一批人。就是机械主义者所谓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定位,这些限制了他们的思路。他们在细看工笔人物,不是在欣赏写意山水。那是完全两类的作法。他们在缘木求鱼,怎么可以看出《红楼梦》的美丽和意境。说“生活格局有限”,说明王蒙先生根本没有看懂,《红楼梦》就是借家事写国事、写世事。她的环境就是家,如果说薛宝琴的出现给读者打开了一面窗子,那么贾琏呢?薛蟠呢?他们的触角也到了家外。薛宝琴也只是在家里叙述了这一见闻而已。“大观园”就是“大世界”,蔚然称大观也。把“大观”仅仅看成家庭杂耍,那不懂红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