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博弈制胜的心理操纵术:狭路相逢,技高者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无论是在谈判、销售还是平常的大事小事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不太好“击败”的角色,有时甚至不管怎么迎合和迂回制敌都无法使他们动心。这时,不妨拿出一些比较狠的“招数”,让对方陷入有口难辩的境地,最终他恐怕想说“不”都不行了。

    杜根定律:

    胜利只属于满怀信心的人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时常会上演同类动物之间的领地争夺以及不同类动物之间的生存角逐,最让人为之动容的是狮子与羚羊间对抗的激烈场面。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这个自然法则的约束下,处于弱势一方的羚羊不得不面临诸多挑战。它们在吃草、喝水、睡觉的时候总要提高警惕来抵抗外界敌人的突然袭击。

    而处于食物链最高级别的狮子同样也不得轻松,因为单个的羚羊虽然弱小,但是当狮子对它们发起突然袭击时,它们会马上整编好队伍,围起一圈,扬起头上的角,勇敢地与狮子对峙。

    很多时候,平日里威风凛凛的狮子都不能抵挡这样长久的拉锯战,最终放弃这顿美餐。

    试问,假使在狮子进攻的那一刻羚羊们只会慌作一团,自顾自地四下逃遁,那么还有那种势均力敌的场面吗?还有那种看似平常却又难得的凝聚力以及勇敢面对的勇气吗?它们坚持必胜的决心才会坚守抵抗的信念。

    竞争无处不在,在人类社会中,竞争同样是生存法则里最耀眼的一条,而信心强大的人往往成为竞争者中的佼佼者。信心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如果你接受最好的,你最后得到的往往也是最好的,只要你有信心。

    戴高乐将军曾经说过:“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就是你会到达的地方,唯有伟大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他们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决心要做出伟大的事。”

    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在随着历史的车轮前进的时候,那些被载入史册供后世瞻仰的华夏儿女都非常坚定地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么就不会有这么多彩的文化和文明的发展。

    南宋末期,朱元璋带领农民兵在南方清除割据的霸权势力时,遇到了陈友谅这么一个强劲对手。陈友谅装备先进、资金到位、人数众多,不管怎么看,率领一批农民兵且没钱没势的朱元璋都不是陈友谅的对手。但他在与陈友谅长达18年的过招生涯里凭着自己的信心和智慧一点一点地强大起来,最后终于在鄱阳湖这场鏖战中大获全胜。

    当自己的小渔船在陈友谅的大船对照下显得势单力薄的时候,朱元璋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信心。很快朱元璋充分认识到了自己船小却轻巧的特点,便令爱将徐达将手下分成几支小分队,用火筒转移对方的注意力,打得陈友谅措手不及,最后反倒逼得陈友谅以惨败告终。

    有一个词叫做“听天由命”,但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词叫“事在人为”。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险境,在那一刻我们如果能冷静下来,分析利弊,那么决定权会重新回到我们手中,我们的命运就不会任由环境左右摆布。信心给了我们振作起来的力量,它是成功的第一要义。

    在一次失败后,我们告诉自己这也是一种收获,然后积极面对,那么它就成为我们成功前的一次历练。

    在努力中,我们告诉自己这是黎明前的黑暗,从而披荆斩棘,逐风踏浪,它就将成为成功来临前的一道曙光。

    自信心给了成功助力器,成功给了自信心继续增长的空间,两者相互交织,交相辉映。183电影版《奋斗》里,李晨饰演的陆涛在上台的前一分钟知道自己的设计理念被对手剽窃后,强令自己冷静下来,扔掉紧握在手里的完美演讲稿,径直走上台去。

    没有丝毫犹豫或胆怯,他重新阐述了自己的理念,加以发挥,不紧不慢地娓娓道来。

    正是在上台前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忍和努力,才会有上台后的淡定和从容,这时的自信不是空洞而虚伪的论调,也不是做几下深呼吸就能拥有的。自信是伴随着努力一起成长起来的,它见证了一个人的成功。

    一个人拥有了自信,就有了向成功努力迈进的脚步。它是打开新天地的金钥匙。拥有它,你就拥有一双能够自由翱翔的翅膀,变得无所畏惧。

    自信,顾名思义,就是相信自己。它是人们对自身力量的一种确信,是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的信念。它是人们众多心理情绪中最积极、最美好的状态之一。

    不过,在塑造自信心的同时,我们也要了解,自信不是自负,夸夸其谈也并不是自信。真正的自信需要足够的实力作为支撑,当自己从内到外都有了笃定的信念和精神时,自信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我们的名片。

    古德定律:

    知己知彼才能投其所好1964年4月,担任中国外交部部长的陈毅带着中国代表团参加第二届亚非会议的筹备会,会议地点在印尼的雅加达。当陈毅一行到达雅加达之后,他首先会见了印尼的总统苏加诺,然而双方在会面谈话中出现了意见不一致的情况。

    陈毅的意见是:既然第一届亚非会议是在亚洲的万隆召开,那么第二届亚非会议应当选在非洲国家召开。而苏加诺的意见是,他希望第二届亚非会议仍然在万隆召开。整个会议因为双方意见的不统一而进展得非常不顺利。

    这时陈毅想了一个办法,不仅能增进彼此的和气,还能让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他知道苏加诺这个人十分爱面子,所以陈毅就从苏加诺的角度出发来看待这个问题。

    他对苏加诺总统说:“非洲地区有40多个独立国家,如果您主张在非洲地区召开会议,这就等于表明您是支持非洲独立的。这不但能表现出您的高瞻远瞩,还能185展示出您作为政治家顾全大局的风度。当您去非洲发表演讲时,更能获得他们的支持和敬爱。”

    苏加诺一听,觉得陈毅的话十分有道理,当即同意第二届亚非会议在非洲国家召开。

    在这里,陈毅运用了“古德定律”。 古德定律的含义是:成功的沟通,靠的是准确地把握别人的观点。也就是说,知己知彼,投其所好,在交流、沟通与心理博弈中是相当重要的。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与人在相处时很难将彼此的想法都传达出来,当你想要对方顺着你的思路前进时,你就要先明白对方心中所想,才能根据对方的想法对其施加影响。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现实是“熟人千句好,生人一句难”,跟陌生人交谈都很难,更别提说服一个陌生人采纳自己的想法了。

    但是,运用古德定律或许能帮助我们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当我们面对陌生人时,可以先了解清楚对方可能产生的想法,而不是径自向对方讲述自己的意见。因为对于一个陌生人来说,突如其来的语言攻势是容易让其产生烦躁情绪的。这时不妨先进行简单的交谈,等陌生人慢慢放下防备且透露出自己的意见时,再顺势改变自己的策略。

    就像孙子兵法中的那句话一样:“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双方的谈话内容涉及彼此之间的利益问题时,就要将谈话的内容引向“这种做法会给对方带来什么好处”,在自己的意见中绝对不要出现可能对对方不利的内容,这样才能收到双赢互利的效果。

    一家公司的销售部经理是一个谈判高手,他一直以在商务谈判中从不出现失败而著称。他的独门秘笈很简单,就是每次跟其他公司商谈业务时,都会提前将对方公司的盈利状况和相关的业务人员进行分析,还会特地根据对方的特点而选择谈判的时间和地点。

    这样做的直接好处就是,在谈到对方公司的业务状况时,他总是能第一个说出对方公司运营中的一些难处,从而表明如果双方合作的话将会给彼此都带来更多的利益。

    就这样,对方感到他的提议会给自己公司带来好处,于是都会欣然同意合作要求。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都做着“影响他人”的行为,但是不同的影响方法会带来许多种不同的后果。好的影响方法可以给自己和对方都带来收获,坏的影响方法则常常导致两败俱伤。

    有一位穿着时尚的女士来到商场里买衣服,她在一家店里连试了好几件衣服都不是很满意。这家店的店员发现,这位女士觉得衣服不适合自己的原因是她在试衣服的时候并没有将腰挺直,这样试衣服会让人看起来很没精神。

    这时,这位女士又看上了一件衣服,试了一下觉得还是挺喜欢的。这位店员注意到了这一点,马上在旁边建议道:“您真是好眼光,先前那些衣服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您的身材都展现不出来。但这件衣服真的很适合您,您再摆个您觉得很好看的Pose就更能展现您的身材了。”

    这位女士一听,不由得在镜子面前站直了,摆了拨头发的动作。她惊奇地发现这件衣服真的很适合自己,自己在镜子里看起来很漂亮,既能显现出苗条的身材,还衬得自己的皮肤很白。

    店员在她身边说道:“您穿这衣服显得更苗条了,身材看起来更完美了。”这位女士很高兴地说道:“真的啊,我也是这样觉得的。我想买这件衣服!”说完就让那位店员将衣服包了起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想要成功地影响和说服对方,就一定要学会运用古德定律,要了解对方的想法和喜好等方面。如果能对对方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就会很容易影响和说服他。

    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店员一样,她发现了那位女士对于最后那件衣服的喜爱,于是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促使那位女士很痛快地就将衣服买了下来。

    古人云:“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之知。”这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了解对方,就不能很好地任用对方,更不能影响对方、说服对方。我们要仔细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进而了解对方的一些思想,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影响和说服对方。

    那么,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想了解对方,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下手呢?

    1.我们要先了解对方的性格不同性格的人对于他人的意见会有不一样的态度。只有了解了对方的性格,才能按照对方的性格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2.我们要了解对方的长处长处就是指对方最为熟悉和了解的事物。我们根据对方的长处随机应变,不仅可以和对方拉近距离,还能让对方的长处成为我们影响和说服对方的有利条件。

    3.我们要考虑到对方在谈话时的情绪我们要考虑对方的情绪,需要了解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对方在谈话前因为哪些事情而导致出现不好的情绪;二是在谈话中对方的思绪都集中在何处,对于谈话者的态度如何。我们了解到对方的情绪就能了解到对方的思想动态,这对于我们影响和说服对方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总之,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利用古德定律来影响和说服他人,这样往往会让对方心服口服。

    心理学智慧古德定律就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往往可以利用对于对方的了解来投其所好地影响和说服对方。我们在准备影响和说服他人之前,要了解对方的相关情况和他的心态等,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对方施加影响,对方常常会很快就认同你的观点。

    趋利法则:

    小利益产生大力量阿凡提是一个老少皆知的英雄式人物,在维吾尔族的传说中,阿凡提这个人物以为人机智、说话风趣而著名,他常常利用自己的智慧帮助贫苦百姓惩治像巴依那样的黑心地主,是先知和智慧的象征。

    有一天,阿凡提去又吝啬又贪财的巴依老爷家借锅用,巴依老爷虽然很不乐意,但是看见阿凡提愿意以他的毛驴作为抵押,便同意阿凡提借走自己的锅,但是再三强调,让他第二天一定要归还。

    第二天,阿凡提不但按照约定的时间将锅归还,还带了一个小锅来。巴依老爷很好奇,便问道:“阿凡提啊,你来还我的锅怎么还带着一个小锅啊?”

    阿凡提凑到巴依老爷的耳朵边小声地说道:“巴依老爷,你可是不知道啊,昨天你借给我的锅是一个怀了孕的锅啊!今天早上我往你这边赶的时候,它刚刚生下这个小锅,所以我就把这个小锅也还给你!”

    巴依老爷心里嘲笑阿凡提:“真是个蠢货,锅怎么会生小锅呢?!”但是为了得到那个小锅,他便装模作样地对阿凡提说:“是啊,我都忘了我昨天借给你的那个锅是怀了孕的锅!今后你想借什么就过来找我借好了,不要客气!”

    之后,不管阿凡提管巴依借什么东西,再归还的时候都会多一件小的东西,巴依老爷在心中不断地嘲笑阿凡提傻,但是因为每次都有多出来的东西,又让他高兴极了。

    一个多月之后,阿凡提很着急地找到巴依老爷说:“巴依老爷!巴依老爷!我娘生了很重的病,我想借你的那口金锅给我的母亲熬药!”

    巴依老爷小眼睛一转,心中想道:“这次可是金锅啊!等他还给我的时候我不就有两个金锅了吗?啊呀,一定要借给他!”巴依老爷急忙将自己家祖传的金锅取出来借给了阿凡提。

    过了好长时间,阿凡提都没有将自己的金锅归还,更不要提小金锅了,巴依老爷再也坐不住了,决定亲自去阿凡提家把金锅要回来。正在他准备出门的时候,阿凡提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巴依老爷面前说道:“巴依老爷!大事不好啦!你借给我的那个金锅因为难产死掉了!”

    巴依老爷大惊,将自己的小眼睛瞪得圆圆的,喝道:“放屁!一个锅怎么会因为难产死掉呢?你这是满口胡言!”

    阿凡提大声地回答道:“巴依老爷,你都相信锅可以生小孩,那为什么你就不相信锅会因为难产死掉呢?”巴依老爷当即无话可说。他不但因为自己的贪婪而失去自己祖传的宝贝,还成了大家的笑柄。

    从上面阿凡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阿凡提摸透了巴依老爷贪婪的个性,所以每次去的时候都会给他一些微小的利益,最后轻松地拿走了他的宝贝,还让对方无话可说。这便是趋利法则,指在与对方博弈、斗智时,利用一些小的利益就可以让对方倾向你。

    例如双方在寒冷的冬季商谈事情,但是双方都处于胶着的状态时,你主动为对方冲上一杯热咖啡,一方面可以表现出你对对方的关心;另一方面,对方在喝下一杯热饮后感到身心放松的情况下更容易倾向于你的立场,这便是趋利法则的应用。

    另外在商谈重要事宜时,我们会发现,请对方吃个饭已经成了人们之间约定俗成的规矩。其实这也是趋利法则的应用之一。

    在宋朝时,就有“杯酒释兵权”的例子。赵匡胤得到天下之后,对那些手握兵权的将军很是忌惮。他想出了在设宴请这些将军吃喝玩乐的时候,利用威逼利诱的手段让他们将兵权交还给自己的法子。

    所以说,商务谈判时请对方吃饭,对方吃完饭浑身都感到舒服,对你的戒备心降低时,正是我们说服对方的好时机。

    总之,小利益有时对我们来说是一大助力。人人都有趋利性,有时我们付出一些小的利益便可以将对方俘获,何乐而不为呢?

    心理学智慧趋利性就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向对于自己来说有利的一方倾斜。我们在谈判或者说服他人时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思路行事。

    诉说自己的辛酸事,化被嫉妒为被同情20世纪末的芝加哥正处于严打金融犯罪的浪潮中,有一位名叫亨利的保险核定员因为诈骗保险金而遭到警方的指控。但是因为证据不足,亨利获得了保释。亨利因为害怕再次被捕,便想让原来公司那位唯一看到他犯罪事实的速记员不要作证,这样警方就没有证据了。

    这位叫莎莉的速记员曾在亨利手下工作多年,当亨利对她说出自己的要求时,莎莉断然拒绝了。亨利见自己劝说不奏效就让妻儿去请求莎莉,还述说了如果他们失去了亨利之后的困境。

    看着亨利憔悴的妻子和可怜的孩子,莎莉心一软,便在法庭上作那天亨利不在场的证人。但是因为有其他证人的指证和监控录像等证据,亨利还是被判了刑,这名出于同情他人而作伪证的女子也因此而遭到了起诉。莎莉不想就这样被判刑,便委托一位律师为她辩护,那位律师因为莎莉的苦苦哀求便同意了。

    这位律师一趟又一趟地找到州长,一遍又一遍地将莎莉因为出于对亨利的妻儿的同情才作伪证的事实和莎莉家极为贫困的情况说给他听。这位原本对莎莉的行为十分愤怒的州长也被感动了,自己的立场渐渐地偏向了莎莉,开始悄悄地袒护莎莉。

    “是的,我真的很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做,真的。真正的错误并不在你这里,都是亨利的错。哦,可怜的孩子。”州长对莎莉说道。

    “尊敬的州长,我真诚地希望您能宽恕我。我们全家人都靠着我来赚钱养家,他们不能没有我!”莎莉用恳求的语气说道。

    州长踌躇了一会儿,说道:“其实你的罪行并不是很严重,等法院开庭判决之后,我会在最短的时间里让你获得保释的。安心等着判决吧,不要担心。”

    就这样,莎莉最后没有被判入狱。她的律师完成了他人认为绝对不可能成功的辩护。

    在这个故事中,这位律师就是不断地让对方了解莎莉的困境,让对方对莎莉产生恻隐之心,从而让对方被自己的同情心打动。

    在生活中,当我们面对的对手比我们强很多倍的时候,我们不妨对他示弱,这样反而会得到更好的结果。示弱是让处于劣势的人快速获得较强一方信任和好感的方法,也是强者融入较弱一方群体的有效手段。

    示弱,可以让我们将对方的敌视和嫉妒转化为同情,让对方得到心理上的慰藉和平衡,从而减少你在说服对方或者向目标前进时的阻力。

    不过,不仅仅是当你有求于人时要放低自己的姿态,当你的地位在对方之上时同样需要低姿态和示弱心理。

    能力优异的人在以强者自居时,周围的人不但会疏远你,有时还会因此让你在前进的路上碰到种种困难。如果强者可以在他人面前稍稍表现出自己的弱势,便会让他人的嫉妒转化成为对你的同情和理解。人人都有同情心,只要强势的人偶尔展示出自己的弱势,就可以慢慢消除身边人的疏远和隔阂心理。

    美国总统林肯刚步入仕途时不善于处理自己与上司之间的关系,他因此常常感到苦恼。

    由于一次机缘,他发现自己的上司非常喜欢阅读,而且对书中的很多观点和问题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于是有心的林肯便找到那些上司很感兴趣的书籍开始阅读,然后将那些很难理解或者导致许多学者之间出现很大争议的情节摘出来,再去上司那里“寻求帮助”-实则寻找谈话和加深了解的机会。

    就这样,林肯在与上司不断的交流和讨论中表现出了自己的思想深度,从而慢慢地扭转了上司对自己的一些不好印象。后来他们的关系越来越好,为林肯后来的政治生涯提供了很多帮助。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向他人示弱不等于将自己表现得懦弱,而是用一种诚挚的态度得到他人的理解。在人际交往中,在与对手的博弈中,适当地主动表现出自己的弱势往往会得到对方的友善回应。用示弱的方式得到他人的认可和亲近,是一种拉近与对方关系的有效手段。

    在生活中,当你的地位高于对方时,对方很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跟你交谈、向你敞开心扉,这时你可以暴露一些自己的弱点,比如学历不高、不会处理关系、知识陈旧等,适当地给人一些“成功也不是那么容易”“领导也不是万事大吉”的印象,这会大大增加你们的相似性,更利于开展工作。

    当你给下属安排事情的时候,运用的语言也很关键,有些事情可能大多数人不太愿意去做,这时你可以说 “这不会让你太为难吧?”或者“我的要求是不是过分了?”即使你的确有些强人所难,对方也不忍心拒绝你的请求。

    心理学智慧放低姿态就是将我们的弱势展现出来,用自己柔弱的一面博得他人友善的同情和理解,从而得到对方的全力相助。放低姿态不是一种消极心态,而是一种人生大智慧,是快速拉近与他人距离的巧妙方法。

    黑白脸战术:

    软硬兼施、刚柔并济的心理控制术清朝名将曾国藩手下有一个将领名叫陈国瑞,这个人曾经是蒙古王爷手下的大将。他从未念过书,为人十分鲁莽、强悍,思想观念中更没有什么关于道德的概念。其一直以来的信念就是:想要干的事不论发生什么状况都要干成。

    陈国瑞15岁时就在家乡投靠了太平军,后来看太平军气数已尽,便转而投靠了清军。之后又经过几次调度,他被调到了蒙古王爷僧格林沁手下。这个僧王也是一个喜怒无常、粗暴鲁莽的人。他见陈国瑞打仗十分骁勇,便重用陈国瑞。

    僧王死后,曾国藩接手了僧王的军队,陈国瑞也就变成了曾国藩的部下。陈国瑞由于和个性相投的僧王共事了很长时间,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加狂放、粗鲁。但是曾国藩的骨子里有一种细心、稳重的文人气质,他每次看见不可一世的陈国瑞与别人发生军械、斗殴事件,都焦急地想:不让陈国瑞真心诚意地从内心服从自己,他是不能收住个性,好好地为自己卖命的。

    这天,曾国藩将陈国瑞传了过来,义正词严地指责他劣迹斑斑,让他知道自己的错误和他人对他劣行的糟糕评价。正当陈国瑞感到心灰意冷的时候,曾国藩又一转话头,开始表扬起他的优点,说他不但作战骁勇、不贪财好色,还对自己的部下十分关爱。另外还告诫他,千万不可因为自己的鲁莽行为影响自己的光明前途。

    这一席话让陈国瑞的精神又振奋起来了,随后,曾国藩给陈国瑞定下了“不扰民、不私斗、不梗令”这三条规矩,让他好好遵循。曾国藩的话让陈国瑞无话可说,只好嘴上回应“是、是”,离开了曾国藩的府邸。

    但是陈国瑞毕竟鲁莽、自在惯了,回到营地没几天便将曾国藩定下的规矩抛到脑后。曾国藩见自己“软的”规劝在陈国瑞身上作用不大,便马上上书请旨,撤去了陈国瑞在军中的职务,剥去了他的黄马褂,只念在过去的种种军功分上让他在军中戴罪立功、以观后效,并且告诉他如果他再不听从指挥就要彻底撤销他的职务。

    陈国瑞一想到自己无权无势,不能大口喝酒、不能大口吃肉的生活,当即就表决心今后一定听从曾国藩的指挥,绝不会反抗。从此之后,陈国瑞成了曾国藩手下不可多得的悍将,帮曾国藩打赢了不少仗。

    从曾国藩的做法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想要让那些生性勇猛的人心服口服地听从自己的指挥是一件难事,但是如果用“黑脸-白脸”战术,软硬兼施,便可以让对方拜服。

    “黑脸-白脸”战术就是指当我们在与对方博弈时,使用刚柔并济的手段往往可以让对方服从你。软硬兼施的目的就是要让对方在我们的“软和硬”两种不同态度的轮番刺激下,不能肯定地作出更让自己获利的判断。这时对方往往会认定我们所说的新的方法对于他们来说更为有利,所以软硬兼施的策略往往能在与对方博弈时让对方心服口服地认输。

    自古以来,软和硬、刚和柔这两种不同的物质状态都是人们研究的中心,两种状态是相生相克的,那么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应当如何运用它们呢?

    夫妻吵架的时候,往往出现一方得理不饶人、喋喋不休从而让双方的争执处于胶着状态,被训的一方就会勃然大怒,会使用摔东西或者与对方开始更加激烈的争执的方法来让对方停止喋喋不休。当双方都冷静下来之后,勃然大怒的一方要主动向对方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将刚刚发生的矛盾化解开,双方心中也就不再会有阴影。

    所以说,采取目的性既强又貌似宽容的态度,可以使得对方因为内心的动摇而迅速赞同自己所提出的意见。当你在与他人博弈斗智时,一定要运用好这种心理战195术。

    总之,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施展“黑脸-白脸”战术:先向对方展开激烈的“进攻”,之后又表现出双方的亲密关系,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瓦解对方的立场,从而令其倒向你的立场。

    心理学智慧黑白脸战术就是指在面对对手时,采用软硬兼施的方法攻破对方心理防线的策略。先要猛烈抨击对方的理论,然后动之以情,强调彼此的难处和相似处,这样就很容易让对方按照你的想法来行事了。

    A或B原则:

    其实A也许就等于B两家相邻的店铺同是卖牛肉面的,但是A店铺听说这几个月B店铺赚得比自己多不少。据观察,两家店的客流量没差多少,因此A店的老板觉得十分奇怪,便派自己家店员去B店看看情况。

    那个店员来到B店后就找了一个位子坐下,要了一碗牛肉面。服务员记下菜单后问道:“您是要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店员想了想,说道:“一个。”随后店员便细细观察起来,但他并没有觉得对方的店和A店有什么区别。

    后来,他终于发现,这里的服务员在对方要了牛肉面后就会问道:“你是要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大多数人都会说要一个鸡蛋,也会有人要两个鸡蛋,很少有人不要鸡蛋。而A店的服务生在对方点牛肉面时会问:“要不要鸡蛋?”大多数情况下顾客都是不要鸡蛋的。

    随后,店员将这一现象告知了老板,A店开始像B店那样询问顾客,于是每个月197都多赚不少钱。

    这便是“A或者B”原则的应用,不去询问对方是否需要某样东西而直接问对方是要A个还是B个,不论对方选哪个,询问方都会受益,A选择与B选择中任何一个都是自己的目的。

    生活中,还有另一种情况,对方虽然给了你A选择和B选择,但是这两个选择中有一个是你一定不会选的。也就是说,对方会给你一个明知你不会选择的A和一个他想让你选择的B。这样的情况下,也许你本不想选择B,但也只能就范了。

    著名的美国电影大师卓别林在《大独裁者》这部影片中这样说道:“很遗憾,我不想当皇帝,因为那不是我所熟悉的行业,我既没有征服的欲望,也没有统治的癖好。如果你们许可,我倒是想要做点好事,帮助别人是我的宗旨,不论是犹太人还是基督徒,是黑种人还是白种人。”

    这是一段充满真挚情感的宣扬民主观念的进步言论,在这段话中,卓别林给了观众两个选择:是坚持让我成为统治他人的皇帝呢,还是随我的愿望让我帮助别人?

    毋庸置疑,任何人都会选择“帮助他人”这个选项。卓别林如此说的目的,就是要故意把这两种选择摆在一起,一来加深两种情况的对比,二来帮助观众弄清思路,从而更加笃定地告诉人们:我是这样的人!

    李航失恋了,他的女朋友选择了一个比他富有的男人。李航整日里魂不守舍,夜夜借酒浇愁,工作上也不用心,他的上司对他的表现很不满,告诉他如果再这样下去就干脆辞职回家吧。

    李航的好朋友王亮见自己的好友这样颓废,心中很不是滋味,这天便约了李航出来喝酒,试图劝劝他。“你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你看看你现在这个样子,我要是你上司我早就开除你了!”王亮说道。

    “唉,开除了好啊,像我这样的人,不开除都难。我算看透了,我就是个人人都看不起的男人!”李航低声吼道。

    “谁说的!你一直都是你们部门的销售能手!你不能因为女朋友离开你就这样自甘堕落!我告诉你,你现在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是就这样颓废吧,让你前女友看到你的狼狈样更庆幸自己作出了离开你的选择;二是赶紧从现在这个状态中脱离出来,趁着年轻打拼打拼,活出个样子来,以后再见到那个女的让她后悔离开了你!

    你自己看着选吧,反正就两条路!”王亮扯着李航的领子吼道。

    李航顿时想到当然不能选择第一条路了,怎么可以让她因为离开自己而高兴呢?要让她后悔!这样想着,他便振作了精神,发誓会努力工作。

    这种“A或者B”原则的妙用中带有许多警示的色彩。对于那些对目标或者人生感到茫然、找不到头绪的人来说,这个原则可以使事情变得简单起来,往往可以使他们茅塞顿开。

    就像上面那个小故事中的李航一样,任何人都很难去作“就这样颓废下去”的选择,所以一般都会选择第二种,为了目标而努力。

    众多的营销大师和谈判专家都认同这样一个原则:在说服他人之前一定要做到三点-第一点是说服他人,一定要有很强烈的企图心;第二点是说服他人,一定要有很强烈的企图心;第三点还是说服他人,一定要有很强烈的企图心。

    为什么呢?

    因为当我们有很强烈的企图心时,我们就会很自然地将对方的想法放进自己的思考模式中。也就是在说服对方时,我们脑海中可以假设对方已经同意了自己的说法,所以我们就直接询问对方:“你是要A还是B?”我们在与他人博弈和争论时,在脑海中假设对方已经认同自己的观点,直接询问对方:“你是想要A方案还是B方案呢?”这样对方很有可能就选择其中一个方案了。

    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用到这个原则,比如当你在追求对方时,想要请她看演出以增进感情,你可以询问她:“你什么时候有时间啊?这个演出只剩下周五和周六两天可以看了。”对方就很有可能回答:“周六吧,我周五有事。”

    想去旅游的妻子虽然不确定丈夫有无去旅游的计划,但是巧妙地这样问他:

    “我们十一是去桂林还是三亚啊?”这时“十一要旅游”的思想就潜移默化地植入到丈夫脑海中了,无论他选择去桂林还是去三亚,都会如妻子所愿。

    所以,如果你也碰到了类似的疑问,不妨直接问问对方“你是选择A还是选择B”吧!

    心理学智慧“A或者B”原则就是指人们避开对方是否认同我们的决定这一点,直接让对方从我们策划好了的方案中选择一个。不论对方选择哪一个,我们都是受益者。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利用这个原则来让对手不知不觉中站到对我们有利的立场上!

    购物清单法:

    目标分散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之后队伍越来越壮大。北海太守孔融的军队被黄巾军围困在都昌城内。黄巾军的进攻已经让他们招架不住,孔融只好请太史慈带兵冲出重围去求助于皇叔刘备。

    太史慈见黄巾军将都昌城围得水泄不通,思索了半天之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自己拿着弓箭拍马出城,让几位士兵拿着箭靶在后面跟随着他。

    这在两军作战中可是个危险的信号,代表对方将领出现了震怒情绪,即将出兵作战。黄巾军见状立马严阵以待,准备随时开战。

    不过,太史慈并没有真的出兵作战,他只是骑着马来到都昌城下的战壕里,让士兵们将箭靶立好,然后就和众位士兵骑着马来回对着箭靶射箭。过了一会儿后,太史慈便带着士兵回城了。

    就这样,太史慈每天都带着士兵出城射靶子。而此时的黄巾军已经对这个现象见怪不怪,连观看的欲望也没有了。

    十几天过去了,一天清晨,太史慈带着几名士兵又出城了,黄巾军并不注意他们,而是在一边谈天说地。太史慈见此情形便突然改变策略,带着士兵一举冲破了黄巾军的重围。等黄巾军发现时,太史慈一行已经跑出了他们的攻击范围了。

    这个故事中的太史慈,正是应用了“购物清单法”,分散了黄巾军的注意力后趁机冲出了他们的重围。

    购物清单法就是指将自己的目标分散,让对方发现不了自己的真实企图,然后在对方被自己的行动麻痹之后再行动。

    经常在野外捕鸟的人都知道,想要捕捉直线飞行的小鸟很容易,因为我们可以判断出它的飞行路线;但是想要捕捉经常变换飞行路线的小鸟很困难,因为我们无法预料小鸟的路线。购物清单法就是要给自己准备多条路线,既给自己留了后路,也迷惑了敌人。

    平常我们在与人博弈或商谈事情时,其实也可以多准备一些方案,适时改变我们的谈话方向和举动,让对方无法预料我们的想法或者我们的下一步行动,这样才不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清朝大将曾国藩每天都会请自己的幕僚们在饭后一起下围棋。有一天,其中一个幕僚秘密地告诉他某个将士正准备叛变,而这个告密者就是那个将士的军师。

    曾国藩大发雷霆,立刻将这个告密的幕僚在将士们面前斩首了。没过多长时间,那个幕僚说的要叛变的将士便赶来向曾国藩谢恩。曾国藩又立刻将那个将士斩首示众了。

    这时其他幕僚都大惑不解,曾国藩却笑着说:“如果我不杀那个告密者,那么那个将士得知我知道了他要叛变的消息,为了保命一定会立即叛变的。所以我就用那个告密者的受戮引来那个将士。”

    由此可见,想要分散对方的注意力来麻痹对方,就一定要将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好,不要让任何人知道,更不能让对方预料到。在分散对方的注意力时,我们可以运用购物清单法。

    就像曾国藩那样,将那个告密者斩首后,那个将士一定会认为曾国藩不相信自己叛变的消息,才会大摇大摆地来向曾国藩谢恩。我们在分散对方注意力时一定要朝一个和自己没有太大关系的目标猛攻,再暗中观察对手的漏洞,在对方没有防备201的时候进行打击。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假动作来麻痹对方,隐藏起自己的真实实力。假动作还会让对方对我们的行动起猜疑心,这样才能轻而易举地将对方的注意力分散。

    比如谈判的时候,在纸上随手乱写乱画的动作既可以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还可以让对方的注意力转移到你的手部动作上。一边谈话一边随手写写画画会让对方认为你心不在焉,对方便会因此而放松警惕,对你产生一种轻视的态度。

    在谈话中,你可以用这种看似“心不在焉”的态度向对方说:“对不起,我没有听清您刚才说的那句话,请您再说一遍。”这样便可以让对方将重要的部分再详细说一遍,让对方无法一语带过那些重要的细节。在这场谈话中,对方的心思就会处于你的掌控之中了。

    我们在利用一些事情来分散对方注意力时要做到真假难辨,要巧妙地用语言表达出你的那些“目标”。对方相信你的程度与你对于那些“目标”的感情、动作、执著度、表述的准确度和干脆程度是成正比的。你表现得越真实,对方产生错觉的几率也就越高。

    在对方面前表现出自己的“目标”之后就要竭尽全力地让对方相信自己,尽力让自己的说法看起来很真实,不要让对方感到怀疑。我们将那些“目标”展现在对方面前时,要让对方对你所说的一切都抱着信任的态度。我们还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为他们的利益说话,这样才会让对方认为两方的利益其实是一致的,才会信任你。

    在此基础上,加上一些“请您再好好思考一下,免得后悔”“其实你早就应当如此”等等警示性句子,这样对方才会相信你,你才能找出对方的破绽。

    总之,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可以利用“购物清单法”来隐藏起自己的实力,让对方因自己的一系列假动作分散注意力,这样我们便可以轻易地取胜了。

    心理学智慧购物清单法就是指人们在做某件事情时,在得胜的几率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利用分散对手注意力的方法来隐藏自己的实力,趁对方松懈时一举得胜。

    委婉说“不”,给拒绝插上一朵玫瑰花华歆是三国时期孙权的部下,在当时颇有名气。曹操听说了这个人之后,便邀请他进宫做事。

    启程之前,华歆的亲戚和朋友们一起为他饯行,他们带来了好多礼物和黄金要赠送给华歆。华歆本不想接受这些礼物,但是如果当面拒绝肯定会伤感情。所以他就将所有人的礼物都收下来了,并在礼物上记上每个人的名字,准备饯行完毕再将礼物归还。

    酒席开始之后,华歆举杯准备敬酒时趁机说道:“我本不愿拒绝大家的好意,但是礼物实在是太多了。进京路途漫漫,华某带着如此多的贵重之物,诸位想想这是否有些不太安全呢?”

    亲朋们都听出来了,华歆是不想收他们的礼物但又不想驳他们的面子,不由得对华歆产生了敬意和愧疚感,于是吃完饭之后就各自取回了自己的礼物。

    在这个小故事中,我们看出如果华歆一个一个地回绝对方的好意,那么多人一定会让他费尽口舌不说,还会伤害彼此的感情,弄得大家都很扫兴。

    所以华歆选择委婉而巧妙的解释,道出带礼物上路的不合时宜,轻而易举就让大家自愿取回了自己送的礼物,还对华歆更为敬佩。这就是委婉地说“不”的效果。

    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不懂得拒绝和说“不”的人太多太多。他们要么害怕有损自己与对方的关系,要么担心失去自己的良好形象。

    可是我们要明白的是,如果对方的要求确实让你很为难,那么勉为其难答应下来的事情也许会让你损失更多。不过在拒绝对方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学会婉转地向对方说“不”,这样才能将伤害对方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总的来说,在拒绝他人时,有下列几种方法可以让他人欣然接受我们的拒绝。

    1.尽量拖延,等对方激烈的情绪慢慢淡化后,再提出拒绝某单位的一个工人向他们的科长提出了调换工种的要求,科长心中很清楚该工人的资历和能力,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他并没有马上就答复对方“不可能”这样的话,而是对他说:“这个问题跟别的科室也是有关的,再说你想要调换工种还涉及好几个人呢。这样吧,我肯定不能马上就解决你的问题,这周五厂领导开会我们讨论一下吧。等有了结果,我再告诉你吧。”

    科长这样的回答让对方明白,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而且只有“等待结果”和“不可以”两种可能,目的是让对方可以提前作好不能被调换的心理准备,又不至于把他的急切希望一下子浇灭。

    2.面对他人的要求要先承后转,让对方欣然接受自己的拒绝王翰和林立两个人是大学同学,经常同来同往,彼此相处得很不错。但是毕业之后,林立成了上海的上班族,王翰在北京做起了买卖,两人来往就很少了,感情也冷淡了不少。

    有一天,林立突然打电话想向王翰借一些钱,王翰心里犯了嘀咕:借吧,最近都没有联系,怕有风险;不借吧,又曾经是同学,似乎也不太好。

    他思考了一会儿之后对林立说道:“兄弟在困难的时候能想起我,这是你信任我,但是因为我前一阵子刚还了外债,手头上很紧,你要是急着要,我这边也真是没有办法。要不你等我一段时间?等我手头充裕了就借给你。”

    林立因为是急需一笔钱,所以也就在感谢王翰的好心之后便找他人借钱去了。

    有句俗话道出了拒绝借钱的微妙心理-人与人之间,一谈钱就伤感情。但是一味地躲避恐怕会让自己一直陷入错综复杂的债务纠纷当中。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拒绝借钱的方法-在对方因为某件事十分着急向你求助时,如果你确实没有办法帮助对方,就可以采用先承后转的方式:先给对方精神上的安慰,再间接地拒绝对方。这样可以减少对方被拒绝时的恼怒。

    3.通过暗示来说“不”

    有一天,小李安排好了工作行程之后,准备在上午结束与A公司的业务商谈,然后下午专心应对B公司的事情。不料中午的时候,A公司的销售部长走来邀请小李一起吃午饭。

    小李向来和这位部长关系很好,而且深知对方也是自己的重要客户,不好拒绝。可是他也了解这位部长是一个很健谈的人,每次与他一起吃饭的时间都会持续很久,如果今天一起进餐的话,恐怕会影响下午的工作。

    又不能直接拒绝,又要让部长明白自己不想去,怎么办呢?

    只见机灵的小李听到对方的邀请之后,便做出了有很急的事情要去做的样子,语速也快了不少。那位部长看出了小李可能是有事情,便自觉地说:“既然你很忙,我们就改天再一起吃吧!”

    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着不得不拒绝对方却又很难将拒绝的话说出口的尴尬局面,这时我们可以利用暗示的动作来拒绝对方的要求。就像小李这样,用身体语言表达出自己很赶时间,对方自然不用多问也知道你必须拒绝自己。

    4.利用对方的话来拒绝对方小王从好友那里借了一个摄影机,准备在公司组织的踏青活动中摄影留念用。

    踏青的时候,同公司的小赵看到了小王的摄影机,便提出了想借走玩两天的要求。小王急忙说:“这是朋友的,不是自己的。”可是小赵纠缠不放,说:“我不会弄坏的,用一天就还给你!”

    小王知道小赵的秉性:看到熟人有好东西,一定会软磨硬泡地借到手玩两天。

    小王想了想,说道:“好吧,我可以借给你,但是你不要转借给别人,可以吗?”

    小赵高兴地说:“我肯定能做到!”小王说:“真的能做到吗?”小赵说:“肯定不失信,要是答应人家的事做不到那还算人吗?”

    小王说道:“那我就不能借给你了,因为我答应了别人一定不能转借给他人用!”小赵听完便愣住了,这件事也就这样不了了之。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利用对方的话来拒绝对方是一种很聪明的方法。

    在生活中,如果对方的请求在我们的能力和时间允许的范围内,我们都会很乐意地去帮助他人。但是当对方的要求超过了我们的能力或者与我们的时间安排有冲突,那我们就一定要对对方说“不”,这样才能让我们避免损失。在拒绝他人时,最好不要直截了当地说“不”,用以上婉转的方法来拒绝对方,才能既不伤和气也不让自己蒙受损失。

    心理学智慧婉转地拒绝对方可以既让对方接受你的拒绝,又将对方被拒绝后的怒气降到最低。这样拒绝他人不会伤到彼此的和气,同时也能让自己的利益或权利不受到损害,可谓一举两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