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山巅的路上,有鲜花绿草,有着飞瀑奇石。有着各种美好的风景,如果一味贪恋路途中的美景,抵抗不住路边的诱惑,又怎能够走向顶峰,去体会那“一览众山小”的壮丽呢?
同样,在人生通向成功的道路上,除了各种艰难险阻,也有各种诱惑。尤其是在小有成就的时候,各种名利、美色,甚至更多的诱惑就会接踵而至。
茫茫人世间,滚滚红尘中,人们不可避免面对着诱惑,林林总总,形形色色,金钱的诱惑,毒品的诱惑,游乐的诱惑,光环般名誉……不一而足。诱惑是一把得利剑,如果拜倒在它的脚下,它将会使你遍体鳞伤。诱惑让人失去了太多,说它是一把剑一点也不为过。不能抵制诱惑,理智、良心、事业全都会成了它的俘虏。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不能够坚持走完后面的路,那就是失败。所以,做好一件事情,一定要抗拒诱惑,坚定地走完后面的路。
没有能够抗拒各种诱惑,从而在前进的道路上中途折戟的不可胜数。只有那些对自己的目标始终如一的人,才能够抗拒诱惑,走完以后的路。
刘翔对于每一个中国人,甚至对于每一个亚洲人来说,可谓是一个骄傲。他在雅典奥运会上,力挫群雄,只得了110米栏的金牌。从而打破了中国人,乃至亚洲人在径赛项目上从没有获得金牌的历史。
他成了中国人民的骄傲,也因此获得了诸多的荣誉。鲜花和各种荣誉无时不再环绕着这位天之骄子。
一枚不同凡响的奥运金牌,使刘翔有足够骄傲的资本。但是,刘翔并没有因此而忘乎所以。他选择了一条继续前进的道路。
据报道,在狗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组织者要邀请刘翔参加,并且极力要刘翔届时唱首歌。但是刘翔推辞了这个邀请:“我已决定不再当众唱歌,因为我想告诉大家,我是一名运动员,不想做一名歌手”。
因为在刘翔眼里,2008的奥运金牌才是自己最重要的目标,只有坚守自己的目标才能够走到那一天。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位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发狂。”人生所面临的诱惑太多,所以面对“心为形役”时就很是无奈。
一个人一生只能够做好一件事,如果面对诱惑,无法抗拒,就会失去自己的目标。如果在众多的诱惑中迷失,那么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群猩猩特别喜欢饮酒,喜爱穿木屐模仿人走路的样子。猎人掌握了猩猩这一习性,便在林间放置了美酒和木屐。猩猩见了,在心中暗暗骂道:“想要诱惑我,哼,没门!”这些猩猩对这些美酒和木屐不予理睬,然而他们心里还是痒痒的,开始谨慎试探,最后还是没有能够抵制住诱惑,穿上了木屐,喝得酩酊大醉,成了猎人的俘虏。
这几只猩猩,没有能够抗拒住美酒的诱惑,所以最后全成了猎人的俘虏。所以只有能够抗拒诱惑,才能够走出自己的成功道路。
说到这里,不能说说百度。2005年8月5日,这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对于百度公司的总裁李彦宏却是一个非常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百度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李彦宏看着在纳斯达克飙升的股价没有流泪,但是当他拨通百度公司第一位员工——百度现任技术副总裁刘建国的手机,只说了一句“We did it(我们成功了)”,两人便泪流不止,最后只好挂断电话,任凭泪水默默流下。同样没有在心理上准备好的还有百度公司的另外7个亿万富翁、51个千万富翁、240多个百万富翁。他们看着股价几乎疯狂地上涨,最高涨至每股155元,说实话他们的确有些不相信这是真的。百度副总裁梁冬告诉记者:“Robin(李彦宏英文名)打电话告诉我们时,办公室内除了做清洁工的阿姨,几乎所有的人都哭了。”
百度的成功可以说正是他们能够抗拒住着诱惑的结果。百度只专注于做中文搜索,决不复制google。面对太多诱惑,五年未改初衷。李彦宏深有感触地说:“诱惑太多,转型做短信、网络游戏、广告的,都马上赢利了,我们选择了一条长征的路线,而且5年来一直没有变。”
百度经住了“做短信、网络游戏、广告都马上赢利”的诱惑,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既然我们想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就必须抵御各种诱惑,紧盯自己的目标。否则必将一事无成。有道是“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就是这个道理。
2.淡泊宁静方能致远
有人说:“浮躁是现代人的通病”。生活在大千世界,人们面临着各种诱惑;金钱、地位、荣誉名声等等,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使人变得越发地浮躁。更为可怕的是浮躁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潜入在人的心底。一些人急功进利,心态浮躁;一些人初入成功之门,便飘飘然起来,再也不甘寂寞,乃至不再潜心奋斗,终无大成。
浮躁使我们茫然不安,让我们无法宁静,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浮躁是人性的劣根,人生的大忌。有了它,治学而不恒,立志而不坚,为人而不实,处事而不稳,见财利则心动,遇美色则神摇,求虚名如蝇逐臭,慕浮华似蝶争喧。浮躁者的成功不过是昙花一现,浮燥者的失败终如秋风落叶。
古语云:“酣游废业。”的确如此,过于贪图热闹必分散精力,过于酣游享乐易虚度时光;清心寡欲,方能够气神闲定,宁静致远,更益于学业有成。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心无旁骛,不懈奋斗。而奋斗者往往与寂寞为伴。这是因为奋斗者,对目标能够持之以恒地追求,全力拼搏,才能一步步登上成功的殿堂。
中国古代著名的智者诸葛亮在给自己儿子的《诫子书》中曾经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之道,皆从一“静”字出发。其实,何止是修身治学之道,需要一个“静”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颗“宁静淡泊”的心。所以,儒家才有“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之隽语了。
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无欲自然就能守静,只有无欲方能够做到无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成功路上一种很重要的心态。喧嚣的尘世,往往会撩拨起人们纷繁的心情,然而在现实中,要实现一个愿望,追求一种境界,成就一项事业,倘若没有甘于寂寞的涵养和功底,是断然不行的。
淡泊使人清醒,使人明智,使人坦荡,这就是成功不可缺少的力量。淡泊是做人的要求,更是做事的要求。淡泊是一种超然,应当超乎于权势,超乎于利益,也要超乎于各种关系和各种诱惑,冷静清醒地观察问题。淡泊也是一种慎独,不应去追时髦、赶浪潮,也不能浑浑噩噩,人云亦云,要有独立的思考、独到的见解。同时要加强意志品质的锻炼和培养,增强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审时度势地看待世界,客观公允地评价自己,确定人生的目标,并坚持不懈,奋斗到底。真正用淡泊的力量去净化自身,完善自我,就会扣开成功的大门。
淡泊拒绝繁琐,拒绝喧闹,拒绝包装,拒绝浮躁,也拒绝复杂。而淡泊又是回避,波澜最终将归平静,当你用淡泊的心态去观察人生,观察生活时,你就会发现许多简单的本色的东西才是最美的,你也会发现只要对目标坚定不动摇成功离你也是很近的。淡泊是一种美德,淡泊是一种幸福,淡泊是成功的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力量。
19世纪中叶美国有个叫费尔德的实业家,率领工程人员用海底电缆把欧美两个大陆连接起来。为此,他成为美国当时最受尊敬的人,被誉为“两个世界的统一者”。在举行盛大的接通典礼上,刚被接通的电缆传送信号突然中断了,人们的欢呼声变成了质疑声,进而变为愤怒的狂涛,都骂费尔德是“骗子”、“白痴”。可是费尔德对于这些毁誉只是淡淡一笑,他没有作任何的解释,只管埋头苦干,查找信号中断的原因。经过6年的努力,最终通过诲底电缆架起了欧美大陆之桥。在庆典会上,他没上贵宾台,只是远远地站在人群中观看。
费尔德是“两个世界的统一者”,更是一个“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智者,表现为一种宠辱不惊的大智慧。当他遇到难以忍受的厄运时,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去寻找失败的原因。当他成功的时候,也没有大肆地去宣扬自己的功绩。从而在实际行为上显示出强烈的意志力和自持力,这就是一种理性的自我完善。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如簇簇繁花,既有红火耀眼之时,也有暗淡萧条之日。面对成功或荣誉。在成败面前,要能够“胜不骄,败不馁”,既不狂喜,也不盛气凌人,把功名利禄看轻些,看淡些;面对挫折或失败,保持自己一颗平静的心。
现实繁杂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正须要淡泊的心态。面临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我们应该不急于求成,不焦躁慌乱,而是做到有紧有松,有张有弛,该休息的时候就停止思考,生活依旧沿着轨道前进,目标不被一时的慌乱打倒,成功依旧在前方不远处。
淡泊宁静方能够致远。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才会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成功了要时时记住,世上的任何一样成功或荣誉,都依赖周围的其他因素,决非你一个人的功劳。失败了不要一蹶不振,只要奋斗了,拼搏了,就可以无愧对自己说:“天空不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样就会赢得一个广阔的心灵空间,得而不喜,失而不忧,把握自我,超越自我,过一个快乐的人生。
“淡泊是喧嚣尘世中的一方精神净土,是净化心灵的一片绿洲”。在这样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在充满诱惑的世界里,官欲、权欲、色欲、钱欲,各种各样的占有欲和享乐欲在腐蚀人们的心灵。在这些腐蚀和诱惑面前,能保持一种平常、平静的心态,拒绝诱惑,守望淡泊,抵制腐蚀,心如止水,做到君子持身,当如泰山九鼎,任凭洪涛倒海亦如柱屹然,阴风四起亦似月朗然。
淡泊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有所求,亦无所求;耐得繁华,又耐得寂寞。顺利时不怡然自得,逆境时不妄自菲薄,视坎坷为坦途,视波折为必然。宠辱不惊,悉由自然。在努力中体验快乐,在淡泊中充实自我,淡泊是一种境界,更是成功必备的是一种品格。
《庄子·秋水》写道:“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得到了荣誉、宠禄必狂喜狂欢,失去了也不必耿耿于怀,忧愁哀伤。这里面有一个哲理,即得失是没有定律的,两者的界限不会永远不变。功名利禄,得而失之,失而复得都是经常发生的。
“宠辱不惊看西湖潮起潮落;去留无意望碧空云卷云舒”。不为利益所累,不为成败所惑,不为浮名所役,不为一事一时之热闹而虚度年华,只为一生一世之事业而默默努力。只有淡看得失成败,才能营造潜心攻关和锐意进取的氛围,才能拒绝诱惑,始终如一地专心完成自已的事业。
3.做一件事需要有足够的定力
人的一生,金钱、美色、地位、名誉、诱惑太多。选定了奋斗目标,途中因思谋金钱而驻足,因贪恋美色而沉沦,因渴求名誉而浮躁,因攫取地位而难眠,故难以像小船一样,不为诱惑所动,向着既定目标默然潜行。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做事往往半途而废,不能成功的原因。一个人能够生活成什么样子,跟自己的定力有绝对的关系。
当面对诱惑时,最有力的支持来自于你自己,内心坚定的自制力是抵御诱惑的有力武器,它使人从无能为力的受迷惑状态中解脱出来,恢复控制自我的能力,重新做自己的主宰。
欲望人人都有。欲望和欲望对象之间,有一种互相强化的关系,尤其是在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前更是如此。所以,隔绝欲望和欲望对象,便有助于将欲望维持在一定的“度”中。一个无法抑制自己欲望的人,会因为缺乏自制力而难以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就是一个很有“定力”的人。有一次,令尹子佩请楚庄王赴宴,他爽快地答应了。子佩在京台将宴会准备就绪,就是不见楚庄王驾临。第二天子佩拜见楚庄王,询问不来赴宴的原因。楚庄王对他说:“我听说你在京台摆下盛宴。京台这地方,向南可以看见料山,脚下正对着方皇之水,左面是长江,右边是淮河,到了那里,人会快活得忘记了死的痛苦。像我这样德性浅薄的人,难以承受如此的快乐。我怕自己会沉迷于此,流连忘返,耽误治理国家的大事,所以改变初衷,决定不来赴宴了。”
楚庄王不去京台赴宴,是为了克制自己享乐的欲望。由于楚庄王能注意与欲望对象保持一定距离,所以他才能在登基后,“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成为一个治国有方的君王。
有欲望并不可怕,关键是不要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如果你不能主宰自己的欲望,那么,你最好远离那些令你迷惑的对象。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都能够用坚强的意志来克制自己的欲望,有坚强的意志才有足够的定力。意志是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无论是谁,如果丧失了自制,也就丧失了灵魂。每个人千万不可像蜜蜂那样,“把整个生活拼在不顾一切的乱蜇中。”我们要用自制力克服久积的习惯和不该有的惰性。
在遇事的时候,不要因为听别人的三言两语就犹豫不决,也不要因为别人的劝阻就放弃原来的计划。相信自己,做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在为成功奋斗的道路上,连续的失败也是司空见惯的。这种时候,就需要有足够的定力,挺过去这一段上坡路,胜利就会属你的。
没有足够的定力,就不可能正确地思考问题,就会失去自制,会对自我放任束手无策,那么,所有良好的愿望都会化为泡影,无法实现。久积的习惯、惰性和放任之所以没有成为我们的主人,相反,我们却成了它们真正的主人,这正是因为我们运用了意志力——自制,命令我们应该抵制、克服,而且也必须去抵制和克服。这种我们所具备的抵制和克服的能力,正体现了我们自身所具有的坚强的意志。
显而易见,自制是任何事情都能保持正确的方向和良好的动机。在美国纽约,一位长者告诫一个年轻小伙子说:“现在,你要控制好你自己,不要太放任、不要沉迷于懒惰和贪玩之中,你现在已经到了自己拿主意的年龄了。否则,将来有一天,你会置身于自掘的坟墓中哀叹,你将无力推开堵住坟墓出口的岩石。你要果断起来,好好学习,明确自己的人生之路。这样,就会使漂泊不定的生活安定下来,不再像秋风中的落叶飘忽不定。”
一位叫柏克斯顿的人坚信很多人做事喜欢意气用事,随兴之所至,除非他有较强的自制力去正确把握自己。柏克斯顿在给他的一个儿子的信中写道:“现在,你已到了该对人生方向做出自己选择的关键时期,你必须自制起来,必须去抵御不良影响,必须果断地做出自己的决定,充分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否则,你将跌入事事困难的陷阱之中。而一旦走到这种地步,虽后悔却不可追回。我坚信年轻人喜欢随心所欲,凭一时兴趣行事,我曾经那样……我生活中的乐趣和全部的成功,都源于我在与你现在的年纪相仿时靠自制做出的转变。如果你在年轻力壮,精力充沛的时候,用自制伴随你的整个人生,你将得到幸福、愉快和欣慰。”
范斯·隆巴第,是美国橄榄球史上一位了不起的橄榄球队教练,美国的绿湾橄榄球队在他的精心调教下取得了令人难以相信的惊人成绩。听听范斯·隆巴第的言论,能从另一方面让我们对他们之所以能够创造这一奇迹有更深刻的理解。
范斯·隆巴第告诉他的球员:“我只要求一件事,一定要取得比赛的胜利。如果不把目标定在非胜不可上,那比赛就没有丝毫的意义。不管打球、工作、思想,一切的一切,都应该‘非胜不可’。”
他告诫球员,只要你跟我工作,除了依次照顾好你自己、你的家庭和球队,你要克制自己,摒弃其他的一切。
他还告诫球员,比赛就是不顾一切,要控制好自己,不必理会任何人的阻拦,你要不顾一切地去得分,无论你前面是一部战车或一堵墙,无论对方多少勇猛,都不能阻挡你先得分,不要止步不前!
正是有了这种高度的自制力,才使绿湾橄榄球队的队员拥有了顽强的战斗力。在比赛中,队员们克制了一切私心杂念,在他们的眼中只有胜利,为了胜利,他们藐视一切,奋勇向前。
吉米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就是自制力差,喜欢贪玩,学习成绩很不理想。
这一天,舅舅带他去登山。在登山的途中有许多五光十色的小石头,吉米对这些小石头爱不释手。舅舅就让他把自己喜欢的石头捡起来放在自己的背包里。
没多久,吉米就气喘吁吁大喊累,他对舅舅说:“舅舅,把这些石头扔了吧!背着太累了!”
舅舅说:“那就扔了吧。否则,你就爬不到山顶,享受不到一览众山小的美景。”
小吉米和舅舅一块努力,登上了山的最顶峰。
后来,小吉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再贪玩,而是专心于学习,努力上进,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
在当今社会,良好的自制力对于一个人来说十分重要,可是往往事与愿违,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缺乏良好的自制力,会因为路边精彩的风景,而放弃去遥远目标的追逐,会因为一时的懒惰而放弃自己的目标……没有自制力便是缺乏毅力。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首先必须让自己拥有良好的自制力。
要唤醒自己心中的自制力,不要让自己被次要的计划或无关紧要的事情拉离正确的轨道。我们必须有自我约束的能力,保持头脑不受杂念的干扰,我们必须培养一种把那些对冲向目标没有好处的东西全部挡在外的习惯。也就是说,自我控制,专心致志,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高尔基曾说过:“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4.一只猎狗同时追赶几只野兔,必然一只也抓不到
《伊索寓言》上有一个故事:有一位人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菜农,另一个嫁给了陶工。有一天,父亲来到菜农家里,问女儿情况如何,他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女儿说一切都很好,就是希望能够多下雨,好让那些蔬菜长得更快更好。不久之后,他又来到陶工家里,问女儿过得如何。女儿说什么都不缺,就是希望天气晴朗,阳光充足,使陶器干得更快。父亲对她说道:“你盼望出太阳,你的妹妹却盼下雨,那么我又为谁祈求呢?”
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那就是同时想做两件事,必然任何一件事都干不成。
西方有句谚语:“一只猎狗同时追赶几只野兔,必然一只也抓不到。”要想做好一件事,就要专注于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如果吃着碗里,望着锅里,这山望着那山高,就会在众多的目标中迷失自己。
耶稣说:“一个人不可能同时骑两匹马,也不可能同时拉两把弓;一个仆人不可能同时服侍两个主人,否则他将会荣耀其中一个,而得罪另外一个。”
骑着一匹马行动可以给你很大的方便,你可以去到某些地方,骑着两匹马行动是不可能的,它们的力量会互相抵消,你就什么地方也到不了。一个人确定的目标要专一,而不能经常变换不定。
科尔·斯通说:“一个人在某一个时期或一生中一般只能确立一个主要目标,目标过多会使人无所适从,应接不暇,忙于应付。”人生短暂,精力有限,只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生才能走向成功,无所不能的人是不存在的。所以,放弃一些吧,不要对自己“求全责备”。
伊格诺蒂乌斯·劳拉有一句名言:“一次做好一件事情的人比同时涉猎多个领域的人要好得多。”在太多的领域内都付出努力,我们就难免会分散精力,阻碍进步,最终一无所成。
在房地产行业中,万科可谓是一面旗帜。万科的成功可以说是只追一只兔子的结果。
万科创建于上世纪的1984年,当时公司的全称为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刚开始万科是做电器仪器,进口日本产品为主,像索尼、松下、JVC这些,同时其他业务也做得很热闹,像搞服装厂、手表厂、饮料厂、印刷厂、K金手饰厂,万科的带头人王石回忆起那段的经历,不无感慨地说:“这样说吧就是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之外,基本万科都涉及到了。”
但是到了1994年,当时的宏观调控和熊市,让多元化发展的万科开始感受到资金寒流。甚至陷入了危机之中。
痛定思痛,王石做出震惊业界的决定:做减法,确定房地产为主业,减掉其他不相关的业务。
为了做好减法,王石可以说是“壮士断腕”。对于非核心业务,万科坚决进行了资源重组。他们把怡宝蒸馏水等较有潜力同时投资较大的企业出售重组。因为万科已不适合对其非核心业务进行更多的投入。到2001年,万科把辛苦十年打造的名牌零售业公司万佳百货也全部售予华润创业。
从此只专心做房地产,而且房地产开发的区域从15个城市,强行压缩至5个城市。如果打个比喻,这就像一个人从最初的随便乱打,转而慢慢收紧拳头,然后再以一条直线快速出击。
“只追一只兔子”的做法使万科成就了在房地产领域中的王者地位。生活中有一些人之所以没有什么成就,原因之一就是经常确立目标,经常变换目标,所谓“常立志”者就是这样一种人。
18世纪牛津大学的一位知名教授圣·里奥纳多一次谈到自己成功的秘密时说:“开始学法律时,我决心吸收每一点获取的知识,并使之同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在一件事没有充分了解清楚之前,我绝不会开始学习另一件事情。我的许多竞争对手在一天内读的东西我得花一星期时间才能读完。而1年后,这些东西,我依然记忆犹新,但是他们,却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一般人很难做到目标专一。人们不是目标太少了,而是太多了。他们容易被其他目标吸引过去放弃了刚刚看上的目标,这是人的欲望使然。混迹于股市上的人,有些人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他们赚钱的急切心理,想在每个目标上都捞些钱,于是设置了多个投资目标,而且平均使用资金力量。他们容易见涨喜追,容易被其他目标吸引过去而放弃了刚刚看上的目标。这叫做“四处撒网”,捞到什么就是什么,你不知道那个才是真正赚钱的项目。就象猴子摘玉米,有了这个扔了那个,结果“捞得”“水中月”—什么也没有捞着。
所以金融大鳄索罗斯说:“当我看准了一个目标,并相信这个目标能给我带来巨大的利润时,我就从其他目标转移过来,把精力和资金都集中在这个大目标上。”
索罗斯之所以能够成为“金融大鳄”,在金融市场呼风唤雨,就在于他能够把自己的精力和资金都集中一个目标上来。追求的目标过多、时常在多个目标中摇摆的人,对琐碎的工作总是寻找遁辞,懈怠逃避,他们注定是要失败的。
反之,即使是一个才华一般的人,只要他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全身心地投入和不屈不挠地从事某一项工作,他也会取得巨大的成就。福韦尔·柏克斯顿认为,成功来自一般的工作方法和特别的勤奋用功,他坚信《圣经》的训诫:“无论你做什么,你都要竭尽全力!”他把自己一生的成就归功于“在一定时期不遗余力地做一件事”这一信条的实践。
所以,要想要追求成功,就不能够追逐过多的目标,只有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下去,胜利最终就会属于你。
5.频繁跳槽会毁掉你的一生
现在社会的诱惑太多了,所以,许多的人都是频繁地更换自己的工作,总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结果。但是如果做事情不能够坚持下去,只会得到相反的后果。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频繁盲目地跳槽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频繁跳槽是浮躁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在跳槽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现在有少数年轻大学生,刚走上工作岗位,虽然不乏才华,但心思太活。在这家公司才做一二年时间,就嫌不被领导重用、环境差、收入少等等,跳槽到另一家公司。这样跳来跳去、频繁跳槽,今天做推销,明天做广告,后天做房地产经纪人……但是结果总令他们失望,似乎越跳槽成功离他们越远。
殊不知,这样做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要做好一件事,都要全身心地投入。有句话叫“板凳要坐十年冷”,就是说要十年、几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埋头工作,才能使自己不断提高、进步。如果终日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心思不定,坐凳不热,怎么能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呢?
再者说来,从接受任务到熟悉业务,要有一个过程。想在工作中做出成绩,有所建树,就需要长时间的刻苦钻研。如果频繁跳槽,对业务刚有点熟悉,又去了新的单位,有的还变换了工种、专业,又要重起炉灶重开张。跳来跳去,始终处在陌生的工作环境之中,不断需要从头开始、重新学习,这对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是很不利的。
所以说,为了“待遇”或“环境”而过频地“跳槽”,对于青年人来说,是不足取的,往往会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人生有限,应该珍惜生命,善待生命。人的一生中,实际工作时间只有30年左右,在这段时期内,谁都希望干成几件事。职业选择是为了寻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从而发挥自我价值,有所作为,所以职业选择一定要慎重、认真,本着对自我发展负责的态度,不高估、也不低看自我,确定自我努力方向、领域、待遇要求。一旦确定工作就要认真干一段,争取早点干出成效来,以作为个人能力证明。同时要有清醒头脑,知道自己的能力,对自己不胜任、引不起兴趣的岗位即使待遇再诱人、再好也别去。如果自己没有个明确定位,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都弄不清,长此下去,结果在哪里也扎不下根,毁掉自己的前程。过去我们提倡专一的敬业精神,今天重提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任何一个岗位,都要有相当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经验来自于工作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积累。而频繁跳槽,决定了一个人在岗位上只能是“蜻蜓点水”,哪来多少积累总之,不安心本职工作,想的不是好好工作,而是再谋高就,怎么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这就是丢了“西瓜”。
有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朋友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他的朋友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这样的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这大学生很惊讶地问道:“为什么?”他的朋友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这位学生觉得朋友说的非常在理。于是按照朋友说得去做,他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这时,他的朋友故意对他说“现在是时机了,要跳槽赶快行动吧!”这位大学生不好意思的一说:“老总跟我长谈过了,准备提拔我做总经理助理,我已经不打算离开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跳槽就是在浪费生命,同时也会毁了你的一生,特别是那些频繁跳槽的人。因为总是在适应新的工作,新的环境,把自己弄得很困倦,更是会给人一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印象,久而久之,就会坏了名声。进入一家新公司,从熟悉业务、环境和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认同公司理念和文化,直到磨炼出独当一面的才干和融入组织,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真正进入角色,才能得到提升职位的机会。心态浮躁,总想一步到位,不但会给公司带来损失,也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要做好一件事,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坚持下去,直到取得成果。如果一味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不安心工作,频繁跳槽,还会影响自己的形象和声誉,使用人单位对你侧目而视。因此,要使自己有所作为,在看准一个岗位后,首先必须安心本职工作,同时要扬长补短。当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咬咬牙,再坚持一会儿,成功就一定会属于你。
20多年前,一批大学生被分配进了一家集体企业。没多久,这家集体企业由于产品老化,管理不善,濒临倒闭。大学生们纷纷跳槽,远离而去。只有一位大学生,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每月只拿几百元的基本工资,吃睡在工厂里,没日没夜地为企业设计和开发市场上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几年后,这家企业终于恢复了生机,并日益发展壮大。如今,这家集体企业已拥有上亿元资产。员工们十分拥戴这位大学生———现在已是该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这位董事长就是TCL的总裁李东生。有一次,记者问起他当初的决定时,他认真地说:“成功,不一定要靠跳槽。”
所以,要懂得这样一个道理:“要成功,就要认真做好一件事。”认准一件事,实实在在地埋头苦干,才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