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进忠医案
周某,男,19岁。初诊:在1次体检过程中,突然发现尿蛋白(+),其后虽经多次复查亦无明显改变。确诊为隐匿性肾炎。始医以西药治疗半年不效,后中医又以六味地黄丸、活血化淤、清热解毒中药治疗近1年亦不见效果。现症见:经常咽干,舌苔白,脉浮数。证属上焦风热。治宜疏散风热。方用升降散加减。药用:蝉蜕10g,僵蚕10g,连翘10g,苏叶6g,牛蒡子10g,姜黄10g,元参10g。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服药10剂,尿蛋白消失,临床痊愈。
〔按语〕前医泥于活血,胶于补肾,久不得愈。朱氏观其脉证,发现其脉浮数,虽然全身症状均无,但仅凭脉象,一锤定音,从上焦风热治疗,用升降散去大黄,加清热解毒、宣肺之品,因而临床收效显著。
(选自《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
吕仁和医案
张某,女,27岁。2002年10月16日初诊:患者反复感冒,鼻塞、咽痛,排尿欠畅,尿有潜血(+++)1年余,在当地经肾穿确诊为IgAn级。曾服中药治疗7个月,疗效欠佳,已停用。现症见:鼻咽疼痛,口干欲饮,腰腿酸软,不耐劳作,急躁易怒,面色少华,大便偏于,舌红、苔黄,脉细数。尿化验:潜血(+++),红细胞15~20个/HP。证属素体阴虚,外感风热入血,化毒伤肾。治宜散风凉血,清热解毒。药用:荆芥10g,防风10g,蝉蜕10g,炒栀子10g,金银花30g,连翘30g,黄芩15g,猪苓30g,白花蛇舌草30g,紫草10g,苍耳子10g,板蓝根30g。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10月30日):服药后,鼻咽痛减,腰腿痛减,情绪明显好转,大便转常,尿化验:潜血(+),红细胞3-5个/HP。原方继续服用。
三诊(12月15日):咽不痛,腰不痛,二便调。尿化验:潜血阴性,红细胞0~1个/HP。患者回家继续巩固治疗。
〔按语〕吕氏认为隐匿性肾炎血尿为主者,多为素体阴虚,外感风热,化毒伤肾。临证治疗多采用疏风凉血、清热解毒之法。此方用于本病早期病情较轻者,多有良效;对病程久,病情较重者,可保护肾脏功能,延缓病情发展,经多年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选自《中医杂志》)
湿热(毒)蕴结证
张琪医案
张某,女,52岁。2001年11月2日初诊:去年10月份感冒后发现尿混浊,有泡沫,在当地医院化验尿蛋白(++)、红细胞20~30个/Hp,用抗生素及中药治疗1月余,确诊为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经多方治疗疗效欠佳,后求治于张氏。现症见:病人自觉周身酸重,腰酸腰痛,尿黄混浊,咽痛口干,舌质红,舌体胖苔白腻,脉滑。尿化验:蛋白(++),红细胞10~15个/HP。证属湿热毒邪,蕴结下焦。治宜利湿解毒。方用自拟利湿解毒饮。药用:土茯苓50g,萆薢20g,白花蛇舌草30g,萹蓄20g,竹叶15g,薏苡仁20g,滑石20g,白茅根30g,益母草30g,山豆根20g,玄参15g,麦冬15g,甘草15g。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服上方7剂,尿黄明显好转,周身觉轻松,唯仍腰酸,咽干。继以前方7剂,尿转淡黄色,咽痛口干均减轻,乏力、腰酸明显,尿化验蛋白(+),红细胞5~7个/HP。舌体胖苔薄白,脉沉。证属湿热之邪已去,脾肾两虚症状明显,继以补益脾肾、清利湿热之剂治疗月余,尿蛋白转为(±),红细胞3~5个/HP,继以前法调治1个月而愈。
〔按语〕张氏临床观察到,有些肾炎患者蛋白尿长期不消,用健脾补肾法难以取效,而由于反复感染,临证中出现一派湿热证候,故而临床研究应用经验方利湿解毒饮(土茯苓、萆薜、白花蛇舌草、篇蓄、竹叶、山药、苡仁、滑石、通草、白茅根、益母草、金樱子),用此方后蛋白尿往往可以消失。但是辨别湿热证,应从热与湿之比重分析,此方对于湿重于热者较佳,如热重于湿,可用加味八正散治之。本例患者上焦咽干显著,故而张氏在原方中去掉清下焦之品,而增加利咽之品,临床疗效显著,但后期由于脾肾亏虚显露,故改用补益脾肾之品而收功。
(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张琪》)
气阴两虚证
朱进忠医案
索某,男,30岁。初诊:4年前,在1次检查身体的过程中,偶然发现尿蛋白(++),其后连续复查多次均见尿蛋白在(+~++)之间。确诊为隐匿性肾炎。始医以西药治疗1年多不效,后医以中医活血化淤、益气利水,清热解毒、滋阴补肾等治疗2年多仍无效。现症见:除尿蛋白在(++)之外,别无所苦,舌苔白,脉弦大,尺脉尤甚。证属气阴两虚。治宜补气养阴。药用:黄芪15g,当归6g,麦冬10g,党参10g,五味子10g,生地黄20g,苍术10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黄连10g,肉桂6g。水煎服,每天1剂。同时配服肾康灵,1次4粒,1日3次。
二诊:服药6剂,化验尿蛋白(+),继服10剂,尿化验阴性。临床痊愈。
〔按语〕本例患者,前医泥于效方,固于成方,不予辨证,久治不愈。但朱氏在辨证过程中,虽然全身症状全无,但其善于查脉视证。脉见弦大尺脉尤甚,脉弦大者,气阴虚也:尺脉大者,肾虚也。故而治从气阴着手,方用当归补血汤、生脉散、六味地黄汤加减,方证相对,故而临床疗效显著。
(选自《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
吕仁和医案
郑某,女,49岁。2002年10月23日初诊:时有腰酸乏力,排尿欠畅,尿化验有蛋白和潜血2年。因反复腰痛乏力,1年前做肾穿确诊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2年来服用中西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现症见:面色少华,形体消瘦,畏寒怕冷,腰膝酸痛,手足心热,经常感冒,睡眠欠佳,纳谷不香,排尿欠畅。大便常溏,1日数行,舌胖淡红、苔黄滑腻,脉细滑数、两尺不足。尿化验:蛋白(++),潜血(++),红细胞10~15个/HP;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g。证属气阴不足,肝脾肾虚,外感风寒。热毒不清。治宜补气养阴,益肝脾肾,清热解毒。药用:黄芪20g,生地黄10g,芡实15g,金樱子15g,女贞子20g,旱莲草20g,猪苓30g,白花蛇舌草30g,倒扣草30g,紫草15g,地骨皮30g。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11月13日):服药后,饭量增加,身倦无力减轻,腰酸痛明显好转,排尿较前通畅,大便成形,1~日1~2次;月经将至,经期经常有腹胀。尿化验:蛋白(+),潜血(+)。上方加香附10g,乌药10g以行气消胀。
三诊(12月25日):诸症均减轻,尿化验:红细胞0~2个/HP。患者仍服用上方。然后服六味地黄丸巩固治疗。
〔按语〕吕氏认为隐匿性肾炎常有正气的不足,由于气阴不足,易外感风寒,化热伤肾。因外感风寒不解而化热伤肾,同时肝之疏泄、调节能力下降,与脾之转输功能降低有关。因此,在扶正治疗中,吕氏多重视气阴双补,益肝脾肾,同时还重视清热解毒,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选自《中医杂志》)
脾肾两虚证
邹云翔医案
病案一:范某,男,34岁。1975年9月25日初诊:患者3月份因轻度浮肿,腰酸乏力而在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肾炎,经治半年未愈,后求治于邹氏。现症见:腰痛耳鸣,精神不振,肢体懈怠,大便稀溏,颜面、四肢轻度浮肿,苔白,舌质淡,脉细。尿化验:蛋白(++),红细胞1~4个/HP,颗粒管型少。证属肾虚脾弱。治宜补肾健脾,化淤渗利。药用:杜仲18g,功劳叶24g,苍术9g,生薏仁15g,党参12g,荷叶9g,防风9g,红花9g,血余炭9g,白茅根60g。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10月6日):精神好转,体力增加,耳鸣已止,腰酸痛减轻,惟大便仍不成形,苔白,脉细。乃火不生土。尿化验均微量。宗原法加温阳益肾之品。药用:补骨脂5g,全鹿丸9(包),杜仲18g,功劳叶24g,苍术9g,生薏仁15g,党参12g,荷叶9g,防风9g,血余炭9g,红花9g,白茅根60g。水煎服,每天1剂。
三诊(10月14日):药合病机,腰酸痛已不著,体力转佳,大便尚未全调实,晨起及午睡后眼睑微肿,尿蛋白微量。原法再进。药用:补骨脂5g,全鹿丸9(包),杜仲18g,功劳叶24g,苍术9g,生薏仁15g,党参12g,荷叶9g,防风9g,血余炭9g,红花9g,白茅根60g。水煎服,每天1剂。
四诊(11月6日):服药后病情稳定,无自觉症状,尿化验蛋白痕迹。一直巩固至尿蛋白极微而停止治疗。
〔按语〕此例系慢性肾炎隐匿性,病情虽轻,然治疗不辨证,执死方而治活病,终难获效。本例患者病属肾虚脾弱,昭然若揭,故邹氏投以温养脾肾,佐以渗利和络之剂,病情得以稳定。
(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邹云翔》)
病案二:吴某,女,24岁。1975年7月初诊:1974年9月因突发浮肿而就诊。尿检:蛋白(+++),脓细胞少,上皮细胞少,红细胞(+++),颗粒管型少,透明管型(+)。经治疗,浮肿基本消退,但尿检仍未恢复,精神未复。现症见:精神倦怠,头昏腰酸,心慌纳差,溲混量少,下眼睑浮肿,面色灰滞,萎黄无华,苔白,脉细。尿检:蛋白(+++),红细胞0~1个/HP。证属脾肾两虚,气血不足。治宜健脾补肾,益气养血。药用:炙黄芪12g,党参12g,炒山药12g,生苡仁10g,茯苓10g,炒巴戟天9g,功劳叶9g,枸杞子12g,当归9g,女贞子9g,墨旱莲9g。7剂,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服药后,精神好转,胃纳增加,尿检:蛋白(++)。8月感冒后病又反复。9月18日尿检:蛋白(+++),脓细胞0~1个/HP。自觉腰酸乏力,纳少便稀。再宗温肾健脾治疗。药用:淫羊藿30g,功劳叶30g,杜仲12g,补骨脂12g,炒山药12g,法半夏6g,陈皮6g,茯苓10g,生炒苡仁各10g,红枣5个(切)。水煎服,每天1剂。
三诊:服药后病情好转。继续服用上方至10月份。尿检:蛋白(+),红细胞0~1个/HP,即上班工作,并继续服药。至11月,尿检:蛋白少量。
〔按语〕此例为慢性肾炎隐匿型,辨证属脾肾两虚。邹氏宗脾肾双补而获得良效。
(选自《邹云翔医案选》)
吕侄和医案
丁某,男,25岁。2002年10月23日初诊:患者1年前体检时发现尿蛋白(++),无明显不适。此后多次尿化验蛋白(+~++),自服中药六味地黄丸2-3个月无效。曾多次多家医院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0.56g。现症见:全身疲乏,四肢无力,腰膝酸软,常有遗精,纳食不香,大便常溏,舌胖嫩红、苔黄厚腻,脉滑数。尿化验:蛋白(++)。证属脾肾亏虚,风寒湿热,化毒伤肾。治宜调补脾肾,清化湿毒。药用:苍术10g,黄柏10g,牛膝20g,薏苡仁30g,芡实10g,金樱子10g,金银花30g,连翘30g,黄芩10g,猪苓30g,白花蛇舌草30g,倒扣草30g。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11月13日):服用上方14剂后,体力渐复,纳食增加,腰膝酸痛减轻,遗精减少。尿化验:蛋白(+)。舌质淡红,苔转薄白,脉弦滑。继续服用上方。
三诊(2003年1月22日):尿化验阴性。纳谷改善,大便转常,体力增加。继服原方巩固治疗。
〔按语〕吕氏认为隐匿性肾炎病久者,多脾肾亏虚,易感风寒转化为湿热,且容易化毒伤肾。因此,吕氏治疗采用四妙散合水陆二仙丹清热利湿,调补脾肾,使脾肾康健,则能化湿散寒。同时加用清热解毒之品,以增加临床疗效。
(选自《中医杂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