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场合都能说对做对-在任何场合都能应对自如的技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遵守生活法则,让社会更和谐

    世界比我们伟大,不会按我们的想法行事;

    我们比世界渺小,必须遵循它的法则。

    ——本杰明·惠奇科特

    有的人在做事情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使上了全部的力气,可事情仍旧没有办成,还让自己累得半死。相信这些人在做事时一定没有想过,自己办事的方法是不是合理。因为如果违背了生活法则,就算累死也不会有什么成效。

    揠苗助长的故事我们小时候就听过了:

    古时候,有一个农民,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点,于是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好多天过去了,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农民觉得自己家的禾苗比邻居家的长得矮。

    这个农民着急地在田边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快点儿长。”

    终于有一天,这个农民想到了办法。他急忙跑到田里,下了田,小心翼翼地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累得精疲力竭。回到家里,气息还没有缓过来,他就高兴地对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但是我的力气没白费,我们家的禾苗都长了一大截,比邻居家的都高出一大截了。”

    大家当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他的儿子跑到田里一看才发现,自家的禾苗都枯死了。

    小时候初次听到这个寓言故事,还不是很理解。老师讲解说:禾苗是有其自身生长规律的,农民违背自然规律,让禾苗“强行”生长,当然会将禾苗弄死了。

    自然界有其自然规律,人类有其生活法则。做人行事都要遵循各自的规律和法则,才能有成效。在我们的身边,经常有违反生活法则的事情发生。比如在超市买东西排队的时候,有的人会钻空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插队”,这便是违背生活法则的事情。

    有一次,我出门买做晚饭的食材,买好之后接到一个紧急电话,让我赶快回家。但是,那个时间段正好是超市的繁忙时段,收银台前的队伍已经排成了一条长龙。

    我赶紧走到收银台最前面,和排队的人商量,能不能让我先结账,但是这些顾客都没有理我。我一生气,就把东西都拿到了收银台上,要求结账,但是收银台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接待我,而是笑脸盈盈地对着我身后的老太太说:“请问您有会员卡吗?”

    我脸上一阵发热,但还是厚着脸皮,等这位老太太算好账,立即挡住后面的人,笑着和收银员说:“请帮帮忙,我有紧急的事情,您可以先把我的东西结账吗?”

    收银员看着我说:“对不起,请您回去排队结账。”

    “我说我有急事!”

    “对不起,这里排队的人并不只有你一个人急,请您去排队。”收银员还是一副很平静的样子。

    最后,妥协的我只好老老实实排起了队。轮到我的时候,收银员笑脸盈盈地说:“请问您有会员卡吗?”

    就像接待其他顾客一样,她热情地接待了我,好像之前并没有发生那件事一样。一直到出了超市的门,我心里才释然:收银员做得没错,如果她让我有了插队行为,这就是对其他顾客的不公平,这就是超市里面排队的生活法则。

    有的人不喜欢遵守生活法则,他们认为遵守生活法则对自己没有好处。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只有人人都遵守生活法则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

    要想遵守生活法则,就必须知道生活法则是什么。同样大局观念也至关重要,因为很多人违背生活法则不是不知道生活法则是什么,而是在利益面前选择放弃遵守生活法则而已。

    这个社会,因想要实现自己暂时的利益而违背生活法则的事例太多。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只有遵循生活法则去做事才是最理智的做法。

    提高效率,切勿拖延

    很多人喜欢拖延,他们对手头的事情不是做不好,而是不去做,这是最大的恶习。

    ——比尔·盖茨

    我们从小就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但我们还是会不知不觉就将光阴浪费了,现代人将这称作“拖延症”。

    在生活和工作中,有的人便是有着“拖延症晚期”的症状:被子一起床不想叠,甚至一天都不会叠,想着反正今天晚上还要弄乱;垃圾已经拖了好几天没有倒,想着还是星期天倒吧,反正都已经这么多了;上司给的工作还有一点,想着离下班时间还早呢,不着急;约会时间快到了,还是慢条斯理地画着妆,想着反正对方会等自己的……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生活在“不着急”的环境里,到底是不是真的轻松不少呢?

    答案当然是“不”!事情不会因为拖着就会自己完成,因为不管拖到什么时候,还是自己去做!那到底有什么理由不去立刻将事情做完呢?有的是因为性格所致,如慢性子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在不紧不慢中进行,事情自然就会被耽搁下来。比起慢性子,实实在在的拖延就显得更加严重,因为慢性子说起来只是做得慢一点,并没有不做。然而,有的人就是拖着不做。这种人一般时间观念不强,责任感也会相对弱一点,很难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当然,这种“拖延症”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或许我们自己哪天就在哪件事情上拖延过。

    大学时有一个女同学叫小倩,乖巧可爱,小鸟依人,是人们口中的“萌妹子”型。小倩的英语比较好,同学们还在奋斗四级的时候,她的六级已经高分通过。正因如此,她经常接一些翻译的活,赚点生活费。

    有一次,她接了一个翻译20万字小说的工作。这比以前的工作可是多了不小的工作量,当然,对方给的酬劳也比较可观。一开始,小倩兴致高昂地翻译好了前1万字。这1万字翻译好后,小倩想着应该为这个工作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因为这一次的时间不是很急,她怕自己很早完成,弄不好下次对方就会自动缩短自己的工作时间了。

    考虑到这,小倩立即做了一个详细的翻译计划,把每天要翻译的工作量都计算好,自己可以根据这个工作表进行。第一天,小倩很快就完成了当天的工作量;第二天,小倩就想着今天就先休息一下,明天再一起将这两天的完成;第三天,小倩又想等到第四天再一起完成吧……

    就这样,小倩把几天的工作量都集中到了一天,刚开始做的工作表完全没有起到作用。小倩以为时间还有很多,每天都不着急自己手里的工作,直到截止日期将近,小倩的工作量还没有完成一半。就算紧赶慢赶,最后也超出一天才完成工作。

    交稿的第二天,编辑就打电话给小倩,满是嘲讽地说:“我仔细地看过你交上来的稿子,这就是你一开始向我吹嘘的英语水平吗?有没有搞错?这是你的水平吗?还迟交,我看我们下次的合作也没戏了。”

    这个时候,小倩心里才感到后悔。编辑说得没错,因为时间比较紧,她翻译的根本就不是自己平时的翻译水平。但是后悔也已经没有用了,谁让自己当初总是拖着不干呢。

    小倩会这么做,与盲目自信有一定关系。因为她认为凭自己的水平,就算工作量再大,自己也是可以完成的,所以她才会让自己在最后期限内承担那么大的工作量。

    与小倩不同,身为公司副总经理的张副总从来不允许自己把任何一件事情拖延。有一次,公司和客户洽谈一个合作项目,客户要求公司的设计一定要在一星期之内就做好。一星期之后,看到广告的小样,客户才会决定要不要和公司合作。

    张副总一得到这个消息,就马上吩咐公司的企划部和设计部,一定要在三天之内完成工作,并且自己也参与到“加班大队”中。很多人都不理解张副总,客户明明说的是一个星期,就算是公司内部审核,那提前一天完成也是可以的,但是已经这样安排,就算心里有疑惑,大家也是尽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三天之内,公司有一半的人都在加班,当然也包括张副总。三天之后,张副总终于看到了设计的完成稿。公司里面的人都说张副总太拼命,完成稿都出来了,还在加班。张副总却说,自己想力求将作品表现得最好。

    公司第四天竟然接到消息,说客户改变主意,想在第五天就看到作品,否则就会和公司竞争的那家公司合作。这个时候,张副总自信地拿着设计作品去和客户见面。

    客户吃惊地看着张副总拿过来的设计作品说道:“难道张副总有预知能力,怎么就会知道我们会提前两天看作品呢?”

    张副总笑笑说:“说的哪里话,我怎么会有这样的能力,要是有我早就在街上摆摊了。我只是不喜欢拖拖拉拉而已。”

    鉴于张副总为公司签下这么大的订单,公司决定将他升为公司的总经理。

    盲目的自信是形成“拖延症”的原因之一,而懒惰,绝对是“拖延症”的症结。明明知道自己的实力,就是单纯因为懒,不想让自己太过忙碌、安于享乐,总是拖着工作不干,事情自然就无法完成了。

    现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实在是没有理由懈怠我们的工作。时间是利器,很多人成于时间,也败于时间。时间是我们最值得信任的伙伴,而我们必须要学会对得起我们每分每秒的时间,提高效率,不再拖延。

    内心不浮躁,踏实做事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夫。

    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李大钊

    人们向来都追求一种踏实的生活、一份踏实的工作……同时,一个踏实的人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踏实不仅表现在工作和生活上,更表现在做人上。但是,踏实不代表木讷,更不代表老实。相信有很多人都曾抱怨:自己工作那么卖命,怎么老板就看不到呢?这时你就要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做到了一板一眼,踏实做事?

    每一个成功者的辉煌,必是背后一步步不为人知的努力所铸就。他们知道,对待成功向来就没有投机取巧之说,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有一个名叫罗相明的工人,已经三十好几了,一直在周口铁通扶沟经营部做一名维修班长,他是铁通在扶沟县开展业务时第一批进入铁通的员工之一。

    罗相明每天的工作就是和零件打交道。在这个维修的工作岗位上,他一干就是十几年。这十几年中,他从知之甚少的学徒做成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师傅,每天都踏踏实实地工作。

    踏实的工作必定换来丰厚的回报。现在,他的工作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和同事的好评,也得到了公司的肯定。对于一个工人来说,这就是最大的鼓励。

    只有耐心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的人,才有资格得到人生最大的褒奖。要知道,雄伟的金字塔和长城都是一砖一石垒成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孙某在奥运会得了冠军之后,并没有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成名之后,孙某接了广告,做起了明星,态度也变得高傲起来,训练自然会受到影响。虽然没有在赛场上败下来,但是他已经失去了上赛场的资格。

    如果人人都像孙某这样,因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放松自己,傲慢起来,那下次的考验,必定会失败。踏实做人的人,会因为成就而高兴,但是也会很快冷静下来,继续踏实走好自己的下一步。也只有踏实的人,才能将本职工作做好,经受得住一次又一次的考验。

    只有内心平静的人,才能做到踏实做事。内心浮躁的人,往往会乱了阵脚,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偏离了始终,找不到自己应属的航道,自然也就做不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保持内心平静,才能将前方的路看得更清楚。

    只有有计划性的人,才能做到踏实做事。要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必要的计划还是要有的。有时候,人难免会暂时迷失自我。有了计划,就好像人生有了指南,当偏离的时候,也能马上察觉出,并及时改正。

    只有有责任心的人,才能做到踏实做事。有责任心的人,自制力比没有责任心的人要强很多,会在每时每刻提醒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就可以规避“错路”。

    有本有末,固守做人的底线

    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下轻上重,其覆必易。

    ——刘安

    每做一件事情,我们都要明白这件事情的本质是什么。要想把这件事情做到完美,先要做什么,后要做什么,这些都要想清楚。只有抓住了事情的根本,才能保证事情的高成功率。如果不抓住事情的根本,也许就会像“邯郸学步”一样,做出可笑的事情。

    这个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主人公是燕国寿陵地方人,人们都叫他寿陵少年。这位寿陵少年家境很好,吃喝不愁,长相也算得上中等。这样的人放在现代,就是传说中的高富帅。但他却没有现代社会那些高富帅的自信,经常无缘无故就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他心里想着:自己穿的衣服没有别人的好,自己吃的食物没有别人的好,就连站相和坐相也是别人家的看起来高雅点。因此,他觉得别人哪里好,就会去学人家,但是学一样丢一样。学的种类是多了,却从来没有做好一件事情,就连他自己都记不清自己原来的一举一动是什么样的了。

    少年家里的人很为他着急,都劝着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但是他以为这是家里人多管闲事,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们凭什么说呢?因此大家不再管他。但是他自己并不觉得那是毛病,反而又在想自己走路的姿势是不是有点丑,是不是该变一变了。

    终于有一天,少年在路上走着,碰到几个不认识的人说说笑笑,他听见有人说走路最好看的就数邯郸人了。这一听,他心里一阵高兴,想着:这不就是自己想改变的地方嘛!他走上前去,想仔细打听一下。但是,说话者只是看着他哄笑了一番,并没有搭理他。

    从此以后,这位少年整天就在想: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但是,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没办法,为了解除这个心病,他瞒着家人来到了邯郸,想亲眼看看邯郸的人是怎样走路的。

    到了邯郸,走在大街上的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他觉得摇曳多姿,学。就这样学了半个月后,这位少年都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走路了。而这个时候,少年的盘缠也已花完,只好爬着回家了。

    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多么可笑的事情啊。但,有的人真会变相地做着本末倒置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忘记自己可能也是那个“邯郸学步”的少年。这些原因,不外乎是以下的问题:

    1.时间问题

    有的人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相信“重点完成”会让事情更容易解决,但是这个时候往往会牺牲掉事件的本末地位,只抓住一根小枝干,而忘记了原本的大树。抓不住事情本末,有几分把握能办好事情?

    2.地点问题

    有些时候,因为地理位置的问题,人们会被一些硬性条件阻挠。这个时候,人们会“迫不得已”不遵循规律,想当然地做出“最好”的选择。但是,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管什么原因,颠倒了本末,就输了全局。

    3.环境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四周的大环境。这样的情况更加复杂,处理事情的人可能因为环境的任何一个因素就置本末不顾,这也是最危险的情况。

    那么,何谓本?何谓末?这就要结合具体的问题来说了。一般来说,我们将优点定为本,缺点定为末。这也就是说,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扬长避短,以优势战胜劣势。还有就是把大定为本,小定为末,掌握了事情的大方向,那小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既要实现大局的成全,也要尽量保证小局的成功。当然也可以善为本,恶为末,勿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做事要秉持自己的原则,固守做人底线,这样的人才会被社会认可。

    善于变通,创新思维是法宝

    如若说,在创新尚属于人类个体或群体中的个别杰出表现时,

    人们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尚可为时代所容,那么,

    在创新将成为人类赖以进行生存竞争、不可或缺的素质时,

    依然采用一种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则无异于一种自我溃败。

    ——金马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人们相信只有创新才能找到出路,如果墨守成规、故步自封,那最后只能被这个社会所淘汰。但是,我们在接触事情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勇气来创新。人们为了稳妥,为了不担风险或是担较少的风险,往往还是会选择用老办法,而创新就留在下一次再实施吧。一次次地,人们会渐渐失去创新的热情,总是希望在下一次。如果这样的话,永远都到不了下一次。

    创新没有专利,但很多人却觉得创新不是自己的事情,创新是留给那些科学家、“神童”和发明家做的事情,我们只需要等着他们的成果来用就可以。这个想法,在中国古代尚且能行,在现代,未免有点太“没出息”了。为什么别人能做的事情你却做不了?还是这只是你懒惰的借口?有的人是因为自卑而不敢创新,或者说是就算是有所创新,别人也不会知道,因为他没有向世人展示的勇气。创新是需要展示的,没有展示的创新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创新。成功者不会因为各种问题而停止自己的脚步,他们会在每件事情上寻找创新点,他们相信自己创新就是最棒的。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创新大国。在那里,每天都上演着成千上万的创新活剧。有一次,美国将自由女神铜像进行翻新。翻新后,现场存有200吨废料,大家都不知如何下手处理这些废物。

    后来,有一个名叫斯塔克的美国人主动请缨,负责清理这些令人头疼的废物。斯塔克将废料先进行分类整理。归好类之后,又把废铜皮改铸成纪念塔、废铅改铸成纪念币、水泥碎块整理做成小石碑装在玲珑透明的小盒子里,供前来瞻仰女神像的人们选购。

    这些“废物”瞬间再也不是原来的模样,都有了“商业化的外衣”。结果,本来无人问津的一堆垃圾,顿时身价倍增,人们争相购买,200吨垃圾被很快一抢而空。

    正是由于斯塔克不拘泥于传统方法,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才会想到如此绝妙的处理方法,并因此大获全胜。

    创新这件事,往小处说,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活跃自己的思维;往大处说,是国家的立国之本。善于变通、勇于创新可以让人的思维越来越宽阔、脑子越用越活。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往往就是出奇制胜的那位。创新可以让人更自信,因为人们都热衷于看到自己睿智的一面,也会特别在意自己成功的事情,如果自己是用别人没有想到的方法去完成了一件事,他会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创新同时也是为人处世的一剂良方,人们喜欢和思维灵活的人相处,因为这样的人会给人出其不意的惊喜,相比于那些墨守成规、少言木讷的人,会多几分乐趣,不是吗?

    从前,有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由外国人写的名叫《少年××智力开发》的书。但是这本书刚推向市场,就遭受了滑铁卢,仓库里面堆满了存书。

    有一个书商听到了这个消息,立即买了一本回去看。他看完后认为这是本很精彩的书籍,但因为书名的缘故,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一本乏味无趣的“教科书”类图书,这才造成没有人购买这本书。

    找出症结所在,这个书商又对市场进行仔细研究分析,然后做出了一个让当时社会震惊的决定:以成本价全部买下这批书和该书的版权。在别人猜疑的目光中,书商开始在各大媒体上请名人做宣传,向大众全面介绍这本精彩的书。

    结果,没过多久,滞销的书销售一空。由于他还买下了该书的版权,所以他又多次印刷,赚了很多的钱。

    创新就是一次冒险。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冒险的勇气,也不代表每次创新都会有好的结果。但是没有创新,就永远没有改变。要想有创新的勇气,并通过创新取得好的结果,有以下几点建议可以采纳:

    1.要想走出创新这一步,就必须舍弃掉陈旧的那一步。遇到问题,有的人习惯往“后”看,因为那是别人走过的路,少了很多“危险”。这时其实应该改变方向,往“前”看,走以前没有走过的路,踩出自己的脚印,让别人跟着你的脚步前进。老方法因为风险性小,吸引着很多不爱冒险的人。但是,社会是进步的,老方法迟早会被淘汰掉。只有“新”,才是社会的主流方向。

    2.要想将创新之路走得稳固,就要掌握足够的相关知识。创新不是胡编滥造,创新是有根据的创造。每一个创新必定是在自己牢固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经验之上提出的,没有知识的“保驾护航”,创新只是一个易毁的空架子,毫无内涵,也毫无保障。

    3.并不是每件事情都适合创新。有的事情有其特定的解决方法,经过验证,除了特定的方法再也没有适合的,这就不需要创新。创新是为了让事情更好解决,而不是为了展示能力,更不是为了劳民伤财。面对具体的问题,我们要具体分析,不适合创新的,我们就不要创新,能保证事情完成得完美,也是一种“创新”。

    我们每天都要经受各种压力的考验,但是,如果你善用创新的话,压力也能变成动力,最终促使你走向成功。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事做细的人很少;

    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

    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细节,把小事做细。

    ——卢瑞华

    信息化时代,追求的是简单、是高效率。很多上班族在接受老板工作后,努力做了许多,可是最后并没有得到老板的鼓励,反而只得到一句“我只在乎你最后给我的结果”。很多人心里觉得委屈,这时不妨在内心问问自己:是不是自己的工作方法不对?毕竟,老板没有同情你的义务。如果你想问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最好的,那答案只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有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学生问为什么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就是直线。老师没有直接作答,而是反问学生:“如果扔一根骨头给一条小狗,小狗会怎么走到骨头面前?”学生说:“当然是直接走过去了。”老师继续说:“连狗都懂的道理,你还要来问我吗?”笑完之后,我们不妨在心里好好想想,有时候,解决事情最好的方法其实就是最简单的方法。

    张华毕业于一所普通高校。从应聘到正式进入投资公司,他一直都很平庸,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他身边的人总会说:“这家伙,每次进入一个新公司,他的发展总会比其他人顺利一些。”

    努力做好领导交代的工作本是无可厚非的,不过要想迅速攀到事业“巅峰”,绝对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成功者,会想方设法用最简单的方法做到。

    现在,许多人认为只要拼命加班,就一定会被老板知道,进而赏识自己。其实,我们知道这些都只是一些“把戏”,老板最重视的还是工作效率与工作业绩。

    张华自己清楚,勇气和耐心比埋头苦干更有效。从第一天参加员工会议开始,他就勇于发言,给领导留下了初步的好印象。当其他新员工还在埋头苦干的时候,张华便已经掌握了公司工作流程的大致情况,以及高效完成工作的一套方法。进入公司不到一年,他就成了办公室的副主任。

    在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找到最适合而又最简单的方法,用心是必需的。在工作时做一个有心人,就会在关键时刻,第一时间想到最简单的方法。

    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就是一个很会用简单方法解决困难问题的人。相传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返回西班牙,在一个朋友家里吃晚饭,有几个客人妒忌他的荣誉,千方百计贬低他的功绩。

    这几个客人挑衅说:“发现美洲不是件十分困难的事,只要动动脑筋就可以办到。如果换成是我,说不定还不用那么多时间呢。”哥伦布只是笑笑,没有回答。他安静地拿起一个鸡蛋,对着几个西班牙人说:“你们中间有谁能够使鸡蛋直立起来?”

    这几个客人每个人都试了试,但是谁也没有成功。他们没办法,一边看着哥伦布,一边不服气地说:“你能做到吗?”

    哥伦布还是没有说话,只是拿起鸡蛋在盘子里轻轻地敲了几下。鸡蛋碎了一个小口,立刻稳稳地直立在桌子上。“这太容易啦!”大家叫了起来。哥伦布笑着对大家说:“完全正确,只要动动脑筋就可以办到。”

    “但是,为什么你们之前没有想到?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是由我发现美洲大陆这个问题的答案吧。”哥伦布继续喝着酒,而那些客人再不敢嘲笑他了。

    简单并不代表作用小,如太极拳推崇的就是“四两拨千斤”。其实只要摸准问题的核心,一根指头也可以打败对手。现代社会,不管在什么方面都注重效率。如果方法很繁琐,那一定是不行的。在学习中,人们总说要讲究方法,甚至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人将别人的方法套用过来。或许这种“拿来主义”也会取得成效,但是别人的方法有时并不是最好的,因为只有最简单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行为举止要良好,以赢得他人赞许

    假使无法做到言行一致,那别人只会相信你迟缓的行为,而不会相信你积极的语言。

    为了使你的行为、能力、活动、耐性,以及你自己能在别人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

    就应该挺直腰杆,让自己的行为举止合乎规范。

    这样,你不仅会更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性格,而且会对自身其他方面有更深的了解。

    ——约翰·洛克菲勒

    如果你正在办公室里打电话叫快递员,快递员和你说半小时到,但他却花了两个小时才慵懒地慢慢走到你这儿,然后交叉着双腿站在门口,身体随意地靠在墙上以保持平衡。同时他大喊:“谁要寄快递,赶紧的!”我想,你应该早就不想找他寄送快递了。不管他再怎么热爱这份工作,或者对待工作多么积极,你也清楚他绝非一个能够积极工作的人。

    就以上这位快递员来说,他的语言的说服力远远及不上他的行动力传递给人的负面信息。等于快递员是在用最短的时间,让我们最快速地相信他没有完成任务的能力。这时我们一定能想到一句至理名言,事实胜于雄辩。因此,当你试图向别人传递一种信息时,你的行为比你的语言更具说服力。

    几年前,一位经验丰富、业绩曾大获成功的推销员,为了确保能够签订一份大的订单,便将自己的提案亲自交给了董事会。

    在董事会会议上,这个推销员不仅十分健谈,而且表述得也相当清晰明确。此外,他的提案本身也是很不错的。

    然而,他却被自己的眼睛出卖了——他的眼部行为暴露了他内心里的真实想法——他密切地观察着每一个人。这一行为过于明显,以至从他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出,实际上他更加关注的事情是董事会的这些成员是如何接受他的观点。所以,即便他的陈述几乎完美无缺,他的提案也十分完整,董事会还是一致决定等另外两个拿着相似提案的人全部介绍完毕之后,才宣布最终决策。

    虽然他所提供的条件比其他人更好,但他最后还是失败了。赢得这个订单的是另一位行为自然、不装腔作势的人。

    接下来,有人问一位董事会成员,为什么不把订单给第一个推销员,反而给了另一个人。他耸了耸肩,说道:“我也说不出什么具体的原因来。第一个人的提案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我承认这一点。但是,我真的很不喜欢他看我时的眼神。他那种方式让我觉得我们仿佛在被他戏弄一样。”

    这件事说明:行为举止上传递的能量要远远强于语言的能量。倘若你所表现出的行为举止同你所说的语言相互矛盾,甚至有所冲突。那么,你所说的话就不会再得到别人的信任。譬如说,一个下垂着肩膀、耷拉着脑袋甚至还驼背的人,不管他再怎么强调自己是多么富有活力,别人都不会相信他。别人的行为举止会给你留下某些印象;同样,你的行为举止也会对别人产生影响。此时,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便会表现为以下两点:内心平衡,或是平衡缺失。

    人的躯体被正常的精神状态所控制,一旦对这一点有所了解,这种精神状态就会处于人的控制之下。

    一个人在走路时,一条腿用以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而另一条腿就能够前后左右地自由迈步了。内心的平衡会带来身体上的平衡。如果你在走路时,轻易就能将身体的重量从一条腿转移到另一条腿上,那么别人自然会认为你的身体已经处于你的思想控制之下。在他们心中,你就是一个内心平衡的人。反之,那些常常立在街头角落里的闲散人们,他们张开腿站立着来支撑自己的身体,双手习惯性地插在口袋里。这一系列的行为举止,都表明他没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控制和平衡自己的身体。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假如你的语言与举止相互矛盾,别人就不会选择相信你语言中所表达的信息,而是会选择相信你举止中所传递的内容。

    行为,是一种极富力量的交流手段。如果你看见一个人在走路时迈着矫健的步伐,双腿大力左右摇动,那么你就会不自觉地认为这个人一定拥有足够的力量。

    倘若你在叙述与自己相关的某件事情时,运用的是你的语言;而当你诉说另外一件事情时,运用的却是你的语调和行为。那么,别人很可能会对你失去信心。

    有一位善良的年轻人,非常有才华。一次,他带着一份很不错的提案前去参加某个天使投资人节目。他先后去了三次,均遭到了拒绝。

    事后,那些天使投资人说:“事实上他的提案看上去相当不错。可是我们无法相信那个年轻人,他太不可靠了,总是变化无常。”

    事实上,那位年轻人并非是这些人所认为的这样。他是一个稳重而值得信赖的人。然而,是他自己的行为破坏了这种可靠性。他在向其他人解释这份提案时,做了一些事情,引起了别人对他的误解。这个年轻人因为紧张,一直有个习惯性动作:不管是在何时何地,只要一开口说话,他的手指就会下意识地不停敲打一些东西,不断地来回移动。正是这个细微地行为习惯让天使投资人们误会了他。

    从这个例子能看出,你向别人思想中所传递的自身形象决定着你是否能成功。而你传递给他人的自身形象中最重要的便是你的行为。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是举止,举止塑造了你外在的、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

    假设你站立的时候叉开双腿,你就会让别人认为你没有信心去胜任自己的职位,或者你对于能否长期拥有它而十分恐慌。假设你对自己很有信心,那么你就不会这样做。这也就是说,这样一种身体上的支撑,往往暗示了一个人在潜意识里的不自信: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的错误,害怕自己的计划或提案不被别人所接受,害怕自我意识中自己的优点得不到想法或决策的支撑。

    如果你的态度极为懒散,别人就会认为你的能量不足。这种散漫的态度会让别人感觉到,你决定要去实施的方案或计划无法得到你自身足够的力量去支撑,或者说你太过懒惰以致不能完全发挥出自己拥有的全部能量,再换句话说,你自己头脑中的想法无法被你转化成现实中的成功。

    假设你的态度始终都很懒散,或者总是交叉着双腿站立,这样当你与别人谈论自己的提案或是给予别人一些指导时,就会让别人认为:你的内心深处害怕他人不遵从你的指导或是命令,害怕他们发现自己提案的不足之处,或是害怕自己的承诺无法兑现。

    不过,自己的勇敢、诚信、对成功的自信心以及富有力量的意识等真实印象,还是可以通过某一种举止传达给别人:

    1.昂首挺胸,显示出自己有活力的一面

    实际上,只要昂起头来,身体保持平稳,你的身高看起来就仿佛增加了一两厘米,同时也让自己的生命增加了不少活力。而且在昂首挺胸之时,一定不要忘记微笑,正是它们的共同作用,才令你能够被别人所接受。每一位能力非凡的人总是会高抬他们的头,习惯性地抬头会向别人传递一种积极的信息,要知道世界上每一个人对这种积极性都不具备任何抵抗力。

    2.用身体传递自己的优越性

    要知道,你的行为、能力、活动、耐性,以及你自己能在别人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都来自于你的点滴行为。这时候,你就应该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举止合乎规范。

    你如果完成了以上的建议,便能向他人传递好的行为举止,从而赢得他人的赞许。

    世界那么大,

    想应对自如,

    哪里那么容易。

    所以,我们可以简化生活,

    但思考问题绝对不能简单,

    这样才有能力面对复杂的人和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