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凶2-今日明朝·烧饼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姬泉从怀里拿出一本小册子,只见上面有三个字“烧饼歌”。

    “这是什么书,名字很奇怪。”白方大致翻阅了一下,抬头看着西门。

    “真没想到,真的有这本奇书,”西门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把书放在手里,“此书在民间也有些流传,只是只字片句,不知道这一本是?”西门凝视着姬泉。

    “关于这本书,内容我也不太懂,不过,崔呈秀说,藏在三清殿中的这一本,的确是刘伯温亲自抄写的。”

    “不得了啊。”西门打开书,仔细地阅读。

    “现在不是你读书的时候,这些‘之乎者也’的诗句,我大多都看不明白,不过刘伯温的大名,可是无人不晓,据说他可以和三国时代的诸葛亮相媲美,也是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载,神仙一般的人物。”白方自说自话。

    “此书并没有多长,我可以大致给你们讲讲。”西门看着他们,兴奋地说,“不过要给我一个时辰。”

    白方看着西门发了书痴,无奈地笑了,转头对姬泉说:“那让他看吧,我们到外面走走。”

    “不!我在这里等。”姬泉冷冷地说。

    “好好,我也等,边喝茶边等。”白方给自己倒上一杯茶,也静静地看着西门。

    只见西门不时地低声吟诵诗句,还用手在桌子上写着什么。他时而面带喜悦,击节赞叹,时而眉头紧锁,唉声叹气。

    一个时辰对白方来说是煎熬的,好在西门提前看完了。

    “难道书里提到了宝藏埋藏的秘密?”白方看到西门抬头,马上问道。

    “比起书中的文字,那宝藏又算得了什么。”西门感慨地说,“我一向不信鬼神,可是今天我算是大开眼界。”

    “这本书有什么惊人之处?”姬泉看着西门,继续说,“关于《烧饼歌》,我们小时候也会唱几句,我记得有:

    老练金精龙壮旺,相传昆玉继龙堂,

    谁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

    小孩子都常念叨,只是我父亲坚决不让我唱。”

    “你会的这几句恰恰是我们刚刚经历的事情。”西门这才平静了下来,“我小时候也听说过这本书,中间有些诗句也是记得的,都说这些歌词预言了洪武爷登基以后五百年的事情,这些我是不信的,可是今天看了整部书,我也真假难辨了,虽然很多东西我还不能想清楚,可是就我能猜到的这些,已经够令人悚然的了。”

    “你们在说什么?这个时候别卖关子了行不行?明知道我不懂那些诗词文章。”白方抱怨。

    “就说姬泉小时候唱的那几句,‘八千女鬼乱朝纲’这一句,分明是说魏党。”

    “何以见得?”白方不解。

    “其实很简单,八千女鬼这四个字正好拼凑成魏字,女鬼,指的当然是宦官了,我记得白方你提过,魏党所牵连之人至少有八千余人,那么这句写在洪武年间的诗句,早早就预言了今日之乱。”

    “不错,这真是奇妙。”白方听完后,连连点头称是,姬泉也不由得赞叹。

    “这本书之所以后来禁止流传,恐怕就因为整首歌才刚刚开始,就预言了我朝将亡。”西门忐忑地说。

    “啊?怎么说?”白方连忙问。

    “这里有一句,‘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至此天下未已’,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你快解释。”白方急得抓耳挠腮。

    “‘树上挂曲尺’,是一个木字上面挂了一个曲尺,那这就是国姓的朱字,后面的我不明白,为什么遇到‘顺’则止了呢?难道会被什么‘顺朝’取代?或者是将来的皇帝名字中有个‘顺’?此事尚未发生,我也不得而知。”

    “越说越神秘,西门啊,我看这本书既然对我们寻宝有重大干系,还是请你详细地讲给我们听吧,我看也没几张纸。”

    “好吧,我也只能讲到发生在眼前朝代的事情,里面多是文言,我尽量口述给你们听。

    “这是说洪武年间的某一日,明太祖在内殿里吃烧饼,只咬了一口,便听到内监禀报刘基进见。太祖也听说刘基的本事,心想测试刘基一下,于是便以碗盖住只咬了一口的烧饼,再召刘基入殿晋见。

    “刘基入殿后,太祖便问曰:‘先生心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刘基乃掐指一算,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你们看,这一句恰恰说的是我朝大明,而且比喻十分有趣。太祖洪武皇帝这下就对刘伯温的神机妙算大为佩服,于是就问他,天下在我以后,会有什么事?”

    “刘基道:‘茫茫天数,我主万子万孙,何必问呢?’

    “太祖说:‘虽然自古兴亡原有定数,况且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能享之,你说说又有何妨呢?’

    “刘伯温说泄露天机是有罪的,请皇上先赦免了他的罪,他才敢说,于是太祖赐给他免死金牌,刘伯温这才又说:‘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方终灭北方终,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这意思是说,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北已平,国事也步入正轨。虽然皇太子是直系血亲所传承下去的,但皇上仍应该慎防以后子孙手足相残,兄弟内斗。还有也要防封侯王爷各据一方,且北方势力将强大,南方之王室,将会被北方侯爷消灭。

    “太祖道:‘朕今都城坚固防守严密,何防之有?’

    “刘伯温道:‘臣见都城虽属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只恐燕飞入京。’这里指的就是后来太祖第四子燕王篡位的事情了。

    “然后刘伯温随即作歌三首:

    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北方胡虏残生灵,御驾亲征得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谏,生灵遮掩主惊魂。

    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

    相送金龙复故旧,云开日月照边疆。

    “这些诗中,提到了‘永乐’二字,当年燕军绕过大城市、一路南下,当时的建文朝廷已经乱作了一团,很多地方将领按兵不动,很快燕军就攻到了南京城下,城内的亲王与某些将领擅自开门投降,南京终于被占领,建文帝不知所终,而且正如燕王朱棣所料,地方上几乎没有人反对。燕王的靖难之役宣告成功,自己也登上了皇位,年号永乐。

    “这后面的诗句,描写了当年景泰帝挟持英宗,英宗就在惊恐与饥饿中度过了七年的软禁生活。一直到后来夺门之变,原五清侯石亨,徐有贞,宦官曹吉祥等人密谋帮助英宗,英宗得以复辟。”

    “这本书竟然未卜先知,精准到如此地步,真是一本奇书!不过以前的历史我倒是不关心,我很想知道如今和以后,只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们顺利找出宝藏的秘密。”白方听了这么多,似懂非懂地说。

    “嗯,你问的那些在这里。太祖问,什么是天下未已?刘伯温道:

    万子万孙层叠层,祖宗山上贝衣行,

    公侯不复朝金阙,十八孩儿难上难。

    卦曰:

    木下一了头,目上一刀一戊丁,

    天下重文不重武,英雄豪杰总无春,

    戊子己丑乱如麻,到处人民不在家,

    偶遇饥荒草寇发,平安镇守好桂花。

    “这些看起来比较烦琐,我也只能凭自己的猜测大致地说明,第一句‘万子万孙层叠层’,当指万历爷的子孙,也就是当今皇上这一脉。

    ‘祖宗山’就是‘崇’字,‘上贝衣’就是一个‘祯’字。应该说的就是崇祯皇帝,关于‘公侯不复朝金阙’,‘十八孩儿难上难’这两句,说出来就有些骇人听闻了,大家算算,本朝从太祖朱元璋至当今圣上崇祯皇帝,带篡位的,共经历十八位传人,看看现在内忧外患,崇祯皇帝真的是难上加难。再说到‘公侯不复朝金阙’,公侯将相不再朝见君主,岂不是暗示国之将灭?”说到这里,三人均相顾失色。

    白方抺了一把冷汗,“这话不能乱说啊!那下面又是什么意思?”

    “这一卦的第一句,说的是一个人名,木下一了头,是个李字,目上一刀,是个自字,一戊丁,就是成,这分明说的就是当下在陕西起事的李自成了,至于后面的我还没弄明白。“此后,太祖又问,偶然一些饥荒,和一些闹市的小丑,就能让明朝灭亡吗?刘伯温道:

    西方贼拥乱到前,无个忠良敢谏言,

    喜见子孙耻见日,衰颓气运早升天,

    月缺两耳吉在中,奸人机发走西东,

    黄河涉过闹金阙,奔走梅花上九重。

    “太祖问:‘莫非梅花山有人作乱?朕从今命人看守,又如何?’

    “刘伯温道:‘非也。’

    “再往后,太祖和刘伯温的对话都是以后要发生的事情了,我也遥不可及,不知所云。”西门把书放下,感慨地说。

    “‘黄河涉过闹金阙,奔走梅花上九重。’这‘金阙’恐怕说的是后金皇太极要越过黄河,犯我中原。”姬泉回味着最后这两句,“梅花山,难道是后苑的万寿山?也叫梅山的,不知道那里将来能发生什么事情。”

    “虽然是奇书,也可能是后人撰写、添加的,假如命运真的能早早地写出来,我们也不必奔命了。”白方摇头说。

    “不管这本书的真伪,目前大明朝的确是危在旦夕,所以,这个有关宝藏的秘密,也许是扭转局势的关键。姬泉,你还知道些什么?”西门看着姬泉。

    “关于宝藏,历代都有传说,也不算秘密。据说,当年太祖和刘伯温谈论过明朝的未来以后,太祖爷忧心忡忡,担心他的后人会失落江山,于是让刘伯温为将来亡国之机,留下后备之需,刘伯温领命,花了二十几年的时间才做好此事,禀告太祖,太祖听完,十分满意,从此历代相传。只是宝藏的具体的秘密,是只有皇上才能知道的秘密。”

    “可惜,泰昌帝突然驾崩,这个秘密也就随他归天了。”白方遗憾地说。

    “可是这个秘密又冒出来,还和这本书有关。”西门沉思,“看来我要多看几遍原书,记熟以后,再原样仿制一本。”

    “对,把仿制的给崔呈秀。”白方点头。

    “那不行,万一被他识破,姬姑娘恐怕会有危险。”西门摇头。

    姬泉看西门如此紧张自己,心里不由得生出万般柔情。

    “那么崔呈秀都知道什么呢?”白方问姬泉。

    “他说,听他的先辈说,有一次泰昌帝酒醉,无意中说起就算亡国,也有可备之需,这个秘密和此本书有关,所以崔呈秀叫我盗书,然后到南京城东北栖霞山千佛崖与他见面,据他说,在南京还有一些魏党的残余势力。”

    “那么说,这个宝藏的秘密就在南京城?”白方思索。

    “应该有线索,当年刘伯温奉太祖之命去做此事的时候并未离开南京。”姬泉解释。

    “嗯,三日后我们就出发,这本书,我连夜仿制,好在我有这样的本事。”西门郑重地说。

    “那我明日动身。”姬泉站了起来。

    “我们到南京怎么找你?”西门问。

    “现在我也说不好,这样吧,我一有机会,正午时分就去玄武湖中的黄册库,假如不见你们,我会留信在樱州岛亭子的悬梁上。”

    “嗯,只有如此了,姬姑娘你要处处小心。”西门叮嘱。

    “西门,你能做得一模一样吗?”白方拿起那本《烧饼歌》。

    “能,我有此癖。”西门淡淡地笑了。

    次日白方来的时候,姬泉已经走了。

    他看到西门忧心忡忡,忍不住问道:“怎么了?担心姬姑娘?”

    “是啊。”西门叹了一口气。

    “说实话,我对她并不完全相信,毕竟她和魏党有着很深的渊源。”

    “我现在相信她是一心为皇上做事。”西门感慨地说,“今早她故意调换了两本书,拿走了那一本假的。”

    白方微微一笑,“我看她这样做,并不全是为了皇上,而是为了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