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散文-生田游园如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题记:在苏州黄桥生田村,有一座小园,在一个阳光普照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们踏进了这个小园。一时间,以为是走进了苏州的某个园林,或者,是苏州老街上的某座老宅的后花园,景廊,曲桥,鱼池,垂柳,亭榭……一时间,似梦似醒,竟有些不知身在何处的疑惑和迷茫。

    梦之一

    从张庄村到生田村。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天,我父亲对我说,黄桥有个张庄村,张庄村有个支部书记姚根林,无论是那个村子,还是那位村支书,都值得我们去看一看。我就跟着父亲去了张庄,在后来我们父女俩合作完成的长篇报告文学《虎丘山后一渔村》中,我们这样写道:“沿着虎丘山脚向东,汽车颠簸着开向张庄。是的,去往张庄的路是不平坦的,正如张庄这许多年走过的道路一样不平坦……”

    这部作品出版于1987年,距今已经整整二十五个年头。

    二十五年后,我又来到了黄桥,我虽然没有再到张庄村,但是我到了生田村。从地理位置来说,生田村和张庄村应该是很近的,但是当年我从张庄出发,今天走到了生田村,用了二十五年的时间。

    二十五年,如梦如幻。

    二十五年,黄桥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我应该用很多很美好的形容词来形容,来衬托,美好的形容可以让人们产生无限的遐想,也可能会激起人们亲眼目睹的愿望。

    我也可以用数字来说明,来佐证。数字表面看起来是枯燥的,是死板的,但其实数字里有温度,有感情,也充满了无数的鲜活的故事。

    但是我既没有用形容词,也没有用数字,我用的是自己的脚步,从张庄走到了生田,从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典型,走到今天的另一个典型。

    正如我们在二十五年前对于张庄的描述:“张庄村不是一夜之间富起来的。张庄村是一天一天富起来的。张庄不是暴发户,张庄是殷实富户。”

    这应该也是今天的生田村的写照。这里曾经是苏州的北大荒,是苏州这片富庶土地上的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角落,田穷水瘦,粥少僧多,因为水网交织,导致长期交通落后,生田人出门,无论到哪里,都得摇一只船,都得在河道里缓缓而行。

    这样的速度,怎么赶得上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但是生田人硬是凭着自己的艰苦努力,赶上了时代的步伐。

    这中间的千辛万苦,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已经牢牢地刻录在黄桥、生田的历史史册上了。

    现在,我们穿过高大的石牌楼,就进入生田村了。我听到身边有个人在说,现在不是生田,都是熟地了。

    生田熟地,这是时代大变迁的鲜明标志,是社会大发展的真实写照。果然的,在这片成熟的土地上,生田村处处展现出它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是一个独特的花园式的新农村。在看过村民的文化活动中心,污水处理站,看过了村民的居住和日常生活后,我们看到了建在乡村的那个园林。

    难怪生田村的村民会说,我们的日子,就像从前生活在园林里的大户人家,开门有景,推窗见美。

    他们说得不错,生田的园林虽然不大,却让生田村的村民过上了过去做梦也不敢想的日子。

    梦之二

    唱歌的妇女是我吗?

    一阵歌声和乐曲声惊醒了我的痴想,有人在小园的亭榭里风雅弹唱。

    他们不是达官贵人,不是才子佳人,是一群土生土长的村民,他们衣着朴素而洁净,面色黝黑但健康,他们的神态,闲适而又饱满,淡定而又积极,凡有感受者,无不动心。

    这是一群上了年纪的村民,他们操持着各种乐器,一位妇女在唱《苏州好风光》。

    “苏州好风光,春季里杏花开雨中采茶忙,夏日里荷花塘琵琶丁冬响,秋天里桂花香庭院书声朗,冬天里腊梅放太湖连长江……巧手绣出新天堂。”

    我忽然想起,就是在这个地方,几百年前,一个小村落,沈周烧好了泡茶的水,备好了温酒的壶,端正好了纸笔砚墨,然后,状元吴宽来了,宰相王鏊来了,奇才文徵明来了,或者他们呼朋唤友一大群人一起来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隔三岔五,他们就要过来坐坐,他们信手涂鸦,他们借酒吟诗,他们的相似相同的意念,顷刻间已融化于他们的画作之间、体现在他们的诗书之中了。

    如果说沈周们的吟诗作画,全为吐露自己的心声,而眼前的这位妇女,更是唱出了生田村村民的无尽无限的心情和感慨。

    一时间,我又有些迷离了。

    我驻足观望。一直看着那位唱歌的妇女。

    其实对于歌声,听就可以了,为何我如此直逼逼地盯着她的脸仔细看呢?

    因为在那一瞬间,我忽然觉得,她和我长得很像,她就是我的一个亲人,一个同乡,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也许,她就是我。

    怎么不是呢。

    早先我在农村插队的时候,参加过文艺宣传队,虽然我不擅长歌舞,只负责编写小脚本,却有很多农村的女孩极有文艺天赋,就在简陋的乡村舞台上,施展她们的艺术才华。我们摇着一只船,到东到西演出我们的节目,那一幕一幕的往事,此时此刻,就鲜鲜活活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了。

    我沉浸在自己对往事的追忆中,我没有上前去询问这位唱歌的妇女的经历,但我相信,当初,她一定是农村宣传队中的一员。即便她不是,我也愿意相信她是。

    我这才意识到,今天在生田村,最打动我的,不仅是村里的新楼,不仅是干净的河水,不仅是衣食不愁的生活,不仅是这样一座精致的游园,更是他们精神上的富足。

    生田村所在的黄桥,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跟别的商业气息浓厚的喧嚣的古镇古村不同,它的美,不仅在于风光,不仅在于环境,更迷人的是它内在的气质和意韵,那种渗透在地方文化血液里的元素,渗透在百姓精神生活里的情怀,不经意间就成了这个地方的符号和灵魂。

    忽然就想起一句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对于生田村人来说,幸福就是每一天的日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