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年死于空难的约1000人,而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达70万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乘飞机也许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然而一旦发生飞机失事,幸存者却寥寥无几。飞机起飞的3分钟和着陆的8分钟内,最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国际上称为“可怕的11分钟”。据航空医学家统计,在我国有65%的事故发生在这 11分钟内。因此乘坐飞机应按要求,在起飞前就要系好安全带。
一、飞机失事前的各种预兆
空中常见的紧急情况有密封增压舱突然低落、失火或机械故障等。一般机长和乘务长会简明地向乘客宣布紧急迫降的决定,并指导乘客应采取应急处理。 水上迫降时,空中小姐会讲解救生衣的用法,但在紧急脱离前,乘客仍应系好安全带。若飞机高度在3660—4000米,旅客头顶上的氧气面罩会自动下垂,此时应立即吸氧,绝对禁止吸烟。如果机舱内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瓶和药粉灭火瓶(驾驶舱禁用);非电器和非油类失火,应用水灭火瓶。乘客要听从指挥,尽量蹲下,处于低水平位,屏住呼吸,或用湿毛巾堵住口鼻,防止吸入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中毒。
但升降时飞机失事常常十分突然,来不及向旅客发出警告,乘客应懂得飞机失事的各种预兆:
1.机身颠簸;
2.飞机急剧下降;
3.舱内出现烟雾;
4.舱外出现黑烟;
5.发动机关闭,一直伴随着的飞机轰鸣声消失;
6.在高空飞行时一声巨响,舱内尘土飞扬,这是机身破裂舱内突然减压。
防止和应急的措施有:
1.选择一条中转最少的航空线,减少黑色11分钟的次数。
2.登机后认准自己的座位与最近的应急出口的距离和路线。
3.必须会打开“应急出口”。
4.若头顶部有重而硬的行李必须挪至脚旁。
5.保持最稳定的安全体位:弯腰,双手握住膝盖下,把头放在膝盖上,两脚前伸紧贴地板。
6.舱内出现烟雾时,一定要使头部处于可能的最低位置,因为烟雾总是向上的,屏住呼吸用饮料浇湿毛巾或手绢,捂住口鼻后才呼吸,弯腰或爬行至出口。
7.当机舱“破裂减压”时,要立即戴上氧气面罩,并且必须戴严,否则呼吸道肺泡内的氧气会被“吸出”体外。为了增加舱内的压力和氧浓度,飞机会立即下降至3000米高空以下,这时必须系紧安全带。
8.若飞机在海洋上空失事,要立即换上救生衣。
9.飞机下坠时,要对自己大声呼喊:“不要昏迷,要清醒!兴奋!”并竭力睁大眼睛,用这种“拼命呼喊式”的自我心理刺激避免“震昏”。
10.当飞机撞地轰响的一瞬间,要飞速解开安全带系扣,猛然冲向机舱尾部朝着外界光亮的裂口,在油箱爆炸之前逃出飞机残骸。因为飞机坠地通常是机头朝下,油箱爆炸在十几秒钟后发出,大火蔓延也需几十秒钟之后,而且总是由机头向机尾蔓延。
二、空难事故自救原则
1.飞机起飞、降落的时候最易发生危险。起飞前,应该仔细阅读安全须知并认真观看录像或乘务人员的演示,切不要因为自己经常乘坐飞机而忽视这些环节。
2.不同机型的布局不同,安全出口的位置也有所不同。乘客上了飞机之后,应该观察一下周围环境,找到与自己座位最近的一个紧急出口。还要学会紧急出口的开启方法(一般机门上会有说明),以便飞机万一失事,在浓烟中能够找到出口,顺利把门打开。
3.就座后,应立即系好安全带;意外发生时,机上乘客应该保持镇定,不要慌张,听从乘务人员的指示;将座椅靠背恢复到竖直状态,保证后排乘客的逃生通道畅通;收回小桌板,保证所在的一排通道畅通;打开遮阳板,这样不仅可以保持良好的视线,还可以确保乘客及时了解事故的发展,以便根据机外的情形,决定自己的逃生方向。
4.摘下眼镜、项链、戒指、假牙以及口袋里的尖锐物品,手机、钢笔也应该拿出来。这样可以避免逃生时发生不必要的意外事故。
5.座舱在失压的情况下,安全面罩会自动落到乘客面前,要按照乘务员的说明正确使用。在帮助随行小孩或他人之前,应先将自己的面罩戴好。
6.紧急疏散时,要等到飞机完全停稳,引擎熄灭,服务人员发出解开安全带的口令时,方能解开安全带,并立即依照箭头指示的路线跑到紧急出口。切记:迅速离开座位时,不能携带任何东西。
7.最早抵达应急出口的乘客,在机舱门尚未打开、充气滑梯充气尚未完毕之前,应协助服务人员暂时拦住乘客向前拥挤,避免发生意外伤亡事故。逃离飞机时,应尽量远离飞机,尽量聚集在一起。
三、为什么坐在飞机中间的人生存几率大些
1985年1月18日,在济南西郊机场也发生过一起类似伊春的空难事故,当时民航一架AN-24型飞机(B-5109航班)从南京飞往济南,由于天气原因,在进近过程中偏离航道,不具备降落条件。当时塔台指示复飞,AN24机组有些犹豫,就在最终进行复飞时操作处置不当,失速坠地,飞机断裂,机组和旅客38人罹难,仅有3人幸免,据说这3人还是飞机断裂时从中间漏下来的。
两起相似的空难事故,为什么坐在中间的人生存几率大些?是偶然还是必然?这就引出一个“乘飞机坐在哪里最安全”的问题。从飞机的结构来看,机翼在中部,飞机坠落或在地面翻滚时,机翼先着地的概率很高,对机舱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再就是紧急出口大多也在中部,所以只要飞机不起火或爆炸,中部相对来说安全系数稍大。
其实,这方面的内容国外早有研究。如英国通过对105起飞机事故的调查,并根据大约2000名幸存者的现身说法,在紧急着陆和飞机起火时,逃生可能性最大的座位是对着紧急出口的那排座位和紧急出口前面及后面的一排座位。在距离紧急出口2到5排之间的乘客,在火灾中能安全逃生的可能性最大,危险的座位是距离紧急出口6排或更远的座位。如坐在飞机前面的乘客,从火灾中逃生的可能性是65%,而飞机后面的乘客逃生的可能性仅为53%;坐在过道里的乘客逃生的可能性是64%,而其他乘客在同样情况下逃生的可能性仅为58%。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飞机上的紧急出口只是为飞机坠地后设计的逃生通道,飞行中是绝对禁止打开的。飞机坠地时的巨大冲击力、飞机燃烧产生的剧烈火焰、燃烧产生的有毒烟雾是致人死亡的三大杀手,所以,躲过这三个杀手,才有可能逃生、自救。为此,必须注意:
1.乘飞机首先要系好安全带,并能迅速解开安全带,这可能使你躲过或减小飞机坠地冲击力对你的伤害。
2.乘飞机要着装简便,女同志最好不穿高跟鞋。高跟鞋在空难中不仅可能妨碍逃生,而且会制造额外的麻烦。上机后,选定好离自己座位最近的安全门,记住自己所在位置与安全门之间的座位及排数,选择好路线(必要时甚至还可以选择备用路线),所谓防患于未然,提高逃生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3.检查座位,检查救生用具(包括有没有外来危险品),这个很有必要。登机后,航空公司会提醒你检查,还会教你怎样使用,如氧气面罩、救生衣等。你必须知道它们在什么地方并会使用它们。
众所周知,在民航业内,一直都有所谓“危险11分钟”的说法(也有“危险13分钟”的说法),这11分钟就是说的飞机起飞降落的11分钟。在正常天气条件下,飞机起飞大约3分钟左右,着陆时间稍长,大约8分钟。通过无数次的空难统计,85%的事故都发生在这十几分钟内。所以,选择航空出行时应尽量选择直飞航班或大飞机,直飞航班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起飞和降落的次数,大飞机各种安全设置比较先进,所飞的都是大型机场,机场设施也好,安全系数的确会高许多。
四、如何从万米高空坠落时还能幸存
坠机事故中大难不死的幸存者故事,将教你如何对抗地球引力。
身处高度:10000米,总之,先冷静……
坏事情总是在这么猝不及防的时候发生:前一夜睡得很晚的你,好不容易连滚带爬地赶上了早班飞机,窝在座位里睡得正香时,突然就觉身下一空。
一睁眼,周围只有呼呼寒风。“我在哪里?!飞机在哪里?!”你在内心呐喊。
这就是所谓的不幸,你正在离地10000米的高空中,你乘坐的飞机刚刚因为某种原因而解体——根据新闻报道,近年来绝大多数空难的发生顺序都是:飞机故障、空中解体、四散坠落、绝望的搜救。
有一个恶劣的笑话是这么说的:坏消息!飞机失事了!好消息!飞行员有降落伞!坏消息!降落伞打不开!好消息!他下方有一个干草垛!坏消息!干草垛上有支草叉!好消息!他没落在草叉上!坏消息!他也没落在干草垛上……
这里要告诉你的好消息,老实说,性质不会比上述笑话更善良:从万米高空坠落的幸存几率,比你前一晚喝多了从酒店顶楼跌下去的幸存几率要高。
你还有两分钟。
遭遇坠机的你一般会身处两种情况:一是单枪匹马地下坠;二是跟别的什么东西一起下坠。根据马萨诸塞州历史爱好者吉姆·汉密尔顿收集的空难幸存者资料,后一情况的幸存几率更高:从上世纪40年代至今,有31人在后一情况中存活,而在前一情况存活的仅有13人。
1972年,塞尔维亚空姐威斯纳·伍罗维柯所服务的航班失事,她夹在一个座椅、一辆餐车、一块机身残骸、一个同事的尸体之间下坠10000米,最后跌落在一座有厚厚积雪的山丘上,翻滚了好长距离才停下——重伤,但她活下来了。
鉴于能不能被什么东西夹着往下掉非主观意识所能决定,还是先谈谈你的处境吧。此时距离你落地——不管是活着还是死了——还有近两分钟的时间。
首先,你很快就会失去意识,因为这个高度的空气稀薄,你会因为缺氧而晕厥上十秒二十秒。但当你下坠至6000米左右的高空位置,氧气重新进入肺中,你将重新苏醒,此时方是你开展自救大计的时候。
其次,自救大计很简单。你要冷静,并决定无论如何不放弃。牢记汉密尔顿的话:“坠落不会杀死你,着陆才会。”
身处高度:6700米,慎选着陆点。
在哪里着陆是最为性命攸关的。1943年,二战期间,来自美国新泽西州的飞行员艾兰·马吉在法国驾驶B-17战斗机执行任务,飞机遭击落,降落伞失灵,马吉下坠6000米,刚好砸中当地一个火车站的玻璃天窗,破窗落地后被赶来的德军生擒。
马吉的案例说明,玻璃会伤人,但也能救人。如果你不幸落在水泥地上,那是死定了;干草垛和雪堆就不错,上文有笑话与真实案例为证;树林?虽然有变成人肉串的危险,但聊胜于无;沼泽地虽然脏,却是极好的选择。与一般人所认知的不同,落在水面上其实跟落在水泥地上一样危险,水和硬邦邦的地面都不会因压力而缩小。
了解着陆点的重要性后,你下一步要做的是调整身体姿势。为了减缓下降速度,你可以学习高空跳伞者,张开四肢,挺胸向地面,将头向背部仰起。这种姿势除了可以增加与空气的摩擦面,还能让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
别以为这就完了,显然你不能以这种姿势着陆。但用哪种姿势着陆才更容易活命,至今也没有一个标准。一本《战争医疗》杂志1942年的研究建议,应该让身体最大面积接触地面;但美国联邦航空署1963年的报告则认为,跳伞者的降落姿势才是可取的——屈膝猫身,用双脚尖触地。这份报告还言之凿凿称,学习摔跤和杂技可以增加高空坠落者的生存机会。
身处高度:300米,千万别让头先着地。
如果身下只有水茫茫一片的话,倒是有比较可靠的落水姿势可以参考。一份对跳高桥自杀幸存者的调查发现,双脚笔直插入水中可以最大提高幸存几率。如果来不及将姿势调整为头上脚下,悬崖跳水爱好者也有好建议:双臂张开,攥紧双拳,这样能保护好头部。
但无论如何,让头部先着陆是下下之选。一份1977年的调查指出,头顶或后脑先落地是最要命的,实在没办法只能将自己的脸迎面送上——性命比面子可要重要得多。
汉密尔顿温馨提示,飞行时可以在口袋里放上一副护目镜以备不时之需——它可以让你在坠落过程中有更好视野。
身处高度:0米,你还活着!庆祝吧!
在上述资料的武装下,你最终淡定地落地了。恭喜!你还活着!下一步怎么办?如果你还能更幸运一点,说不定只受轻伤,那样的话可以学习一下1944年从5500米高空坠落雪地幸存的大兵尼可拉斯·奥克蒙德,找个风景不错的地方抽根烟庆祝一下。
事实上,飞机出现事故的概率非常低,这些信息你也许一辈子都用不上,但是如果你恰好手头有这么一份资料的话,不妨将其放在飞机座位背后的杂志袋里,至少可以让其他人也有备无患一下。
你知道吗,儿童更容易在空难中幸存。
从统计学上来说,空难发生后,最有可能的幸存者往往不是机组人员就是儿童。在过去40年间,记录在案的重大空难幸存者仅11人,其中4人是机组人员,7人是不到18岁的未成年人。这其中包括2003年的苏丹空难以及2009年6月的也门空难。
2003年7月8日,苏丹航空公司一架航班起飞不久后坠毁在旷野,机上117名乘客中有116人死亡。唯一幸存者是一名被树枝挂在空中的两岁男孩。
2009年6月30日,也门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印度洋科摩罗群岛海域坠毁,除了一名被飞机残骸勾住身体的13岁少女,机上其他152人全部遇难。
机组人员更容易幸存,或是因为他们受过专业培训,或是因为他们的安全设施更加独立有保障。美国联邦航空署研究认为,儿童幸存几率高或是因为他们的骨头更加柔软,肌肉更为放松,皮下脂肪比重更大,保护他们的内脏免于严重受损。而4岁以下的儿童乘机时,头部低于飞机座位的靠背高度,这让他们在飞机解体、残片四处飞溅时得到更多保护。
谈及空难生存之道,美国航空学专家约翰·埃金说:“我认为没有任何幸存模式,(能否生存)只是碰运气。”数据显示,除去2009年6月30日的空难,全球1970年以来共发生12起只有1人存活的空难。幸存者中,5人是未成年人,4人是机组成员。基金负责人柯蒂斯承认,他也无法解释机组成员和孩子存活几率相对高的现象。但他认为,机组人员的一个有利因素是,他们身处坚固的驾驶舱中且离窗户较近。埃金解释,空难中,人们坐在哪个座位上仅在一方面对幸存几率有影响,那就是座位和撞击部位的距离。
美《大众机械》月刊2007年的一篇文章中,航空学作者戴维·诺兰提出关于“位置幸存说”的不同观点。诺兰认为,飞机后部的座位安全性更高,“同身处前几排的乘客相比,离机尾近的乘客在空难中幸存几率大约高40%”。诺兰发现,对坐在机翼后方座位上的乘客而言,在至少致死1人的空难中幸存几率为69%;对身处经济舱和机翼前方座位的乘客而言,幸存几率为56%;头等舱和商务舱的乘客幸存几率为49%。“你高速行进时撞上某物,显然前部比后部受损会更严重,”诺兰说,“用(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一名官员的话说,‘飞机不会倒退着撞山’。”诺兰说,即使在冲出跑道、迫降等事件中,飞机也总是前行,因此撞击也发生在前部,“这就是他们把空难记录器置于机尾的原因”。但一些专家指出,空难致死的因素多种多样,存活因素也各不相同。
五、四类“问题乘客”可能引发事故
很多乘客认为,飞机失事不是因为天气原因,就是飞机自身的原因,其实有时候飞机出问题也与乘客本身有关。在乘坐飞机时,乘客需注意以下四点,以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1.带超大行李登机。每次乘飞机时,总会看到一些乘客因为怕麻烦,背着很大的行李包直接登机。其实这些没有称过重量的行李往往会造成飞机失衡。每次飞机飞行前,航空公司都会通过重量计算,把乘客托运的行李放在合适的货舱位置,以保证飞机的整体承重量。但假使很多乘客带着大包行李上机,又随意堆放在一起,这样就造成了飞机的重量失衡,如果行李重量超过了之前计算的承重,很有可能在起飞时,机头就拉不起来,而造成事故。
2.吸烟引发火灾。有些乘客认为在机舱吸烟并不会对飞行安全产生影响,但如果没有熄灭的烟头引发了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飞机上四处布有电路,只要有一个地方燃起来,很快就能引发火灾,一旦起火,乘客肯定都会向飞机的另一头跑去,这样会破坏平衡。所以乘客千万别小看了烟头的危害。
3.偷偷打开手机。每次乘机,空姐总会要求大家关闭手机等通讯设备,但有些乘客总认为一部小手机哪里会给飞机造成大影响。飞机都是通过雷达与地面取得联系,尤其在降落时,如果哪部打开的手机突然有来电,很有可能会影响到飞机屏幕。所以不要小瞧一部手机,它有时候可能会酿成大祸。
4.自己悄悄换座位。为了看风景,或者为了和好朋友坐在一起,有些乘客上机之后看到其他地方有空位,总喜欢悄悄调换。其实航空公司是根据乘客与行李重量进行配比安排座位的,换位后,势必又给飞机造成了一定的失衡。这些在乘客眼中的小事,往往是引发事故的祸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