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汽车防火
你知道怎样防止自家的汽车着火吗?你知道有哪些行为对汽车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吗?一起来看一下吧。
首先我们要知道,汽车发生燃烧有几种原因:
1.高温导致电线油管老化。据消防部门统计,75%以上的汽车火灾是由于电气故障、短路和自燃引起的。比如,汽车运行过程中可能漏油,高温之下就会被引燃;而汽车车体内有多种不同电压的设备在工作,也可能出现设备的短路,导致火灾。在高温天气下,车体内部件的温度往往极高,只要遇到燃油就有可能导致火灾。
而高温还会加速电线、油管老化。
据了解,通常情况下,使用四年以上的汽车,发生自燃的风险就会增加。
2.车上存放燃油等可燃物。有些车主贪图方便,会在车内装一些燃油,以备车辆缺油时使用。这种行为十分危险。高温天气,车体内部的温度可能会使密封不善的燃油发生爆燃,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除了燃油之外,有些车主喜欢把打火机扔在驾驶台上,这也可能带来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在高温天气里,车内温度可达50℃,阳光直射下甚至可达60℃以上。驾驶台上的打火机受热后,可能产生爆炸,引燃车辆。而摩丝、喷雾等压力气罐,也可能因为车内的高温而变成“炸弹”。
3.用火不慎导致失火。吸烟在哪里都是一种制造危险的行为,而在车里吸烟时火柴梗、烟头处理不当引发汽车的火灾更是时有所见。
汽车上的可燃物如坐椅、棉丝、纸制品等燃点大都低于烟火温度,如遇到烟头火源就会阴燃起火。更危险的是,在汽车行驶时,由于负压作用和向前行驶时气流流动惯性,使驾驶室后部形成涡流,很容易将抛出的烟头卷入汽车槽箱内,引燃可燃物导致起火。
4.发生碰撞事故引起火灾。有的时候可能开车不小心,与别的车辆或者物体发生碰撞,就有可能引燃车辆,导致火灾。
当然,除了这些常规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原因。
例如,高温天气下,汽车排气管处于高热状态,如果道路上出现可燃物体,被汽车底盘挂住,就有可能被底盘的高温引燃,并导致汽车燃烧。在全国多个省市,都出现过因农民晾晒秸秆,导致秸秆被夹在车底盘引起火灾的案例。此外,老鼠也可能成为汽车火灾的元凶。在某些情况下,老鼠会进入车体内部“定居”,由于啮齿类动物的习性所致,老鼠特别喜欢啃咬电线胶皮等物体,容易导致车体内部的电线短路。
那么汽车在户外行驶该何防火呢?
汽车在行驶前,要检查轮胎充气状况,不得超载或一边偏重,防止轮胎摩擦生热着火。
冬季一般不得用明火烤发动机、油箱等部位,必须用明火烘烤时,应注意防火,严加看管。
汽车在行驶中,严禁直接向汽化器注油,防止汽化器回火或电火花引燃油气着火。
汽车在行驶中,驾驶室或车厢内的吸烟人员不得向外乱扔烟头。
运载可燃物时,严禁坐在车厢内的装卸、搭乘人员吸烟。
汽车进入储存易燃物的场所时,必须给排气管加戴防火帽。
运输易燃化学危险品的汽车,必须遵守《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通过市区时,应当按所在地公安机关规定的行车时间和路线行驶,中途不得随意停车。运输过程中,车辆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并配戴防火帽;路面不平时,要缓慢行驶,以防车内危险物品相互碰撞造成容器破坏或引起其他危险;尽量不急刹车,禁止搭乘无关人员。对运输易燃液体的油罐车还要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
户外燃放烟花爆竹的预防
在每年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日中,几乎所有人最喜欢的事情就要数放烟花了。看着烟花在空中绚丽地炸开,幻化出各种缤纷的色彩,每个人心中都会感觉到喜庆和高兴。
不过在享受烟花带给我们的刺激和愉悦时,更要知道每年都会因为不正确燃放烟花爆竹而引起多起火灾事故。
由于燃放鞭炮不慎而引起的火灾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什么燃放鞭炮会造成危险呢?因为鞭炮内装的黑色火药,其主要成分是硝酸钾、硫磺和木炭。
鞭炮内装上这三种粉末混合物之后,就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一经明火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和爆炸。
为防止燃放鞭炮时引起火灾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遵守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不能在不准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燃放。只能购买和燃放印有生产厂家、商标和燃放说明的小鞭、双响及普通烟花,绝不可购买和燃放土火箭、地老鼠、穿天猴等无定向的烟花、爆竹。
2.燃放前必须仔细阅读烟花、爆竹上的燃放说明,按照燃放方法和要求摆放。长鞭要用长竹竿挑着放;双响和普通烟花应直立于地面上,切不可颠倒方向,点燃后人要迅速离开5~6米远;不要用手拿着放,也不要斜摆着或用东西压着放,更不要点燃后用手甩放,否则很容易烧着衣服、炸伤人体,甚至引起火灾。
3.燃放地点必须远离易燃房屋、棉花垛、木材垛、稻草垛、各种物资仓库、露天货物堆场、加油站、煤气站、液化石油气站等危险区域和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也不能在窗口、阳台和房屋内燃放。当发现烟花、爆竹残片上有阴燃的火星时,要立即将其熄灭。
4.小孩燃放烟花、爆竹应有大人看管指教,遇到引线点燃后不响的烟花、爆竹时,不能马上跑去看,一定要等3~5分钟后再去看,防止突然爆炸时伤人。
5.家庭院落、阳台和屋顶平台堆放可燃物时,要用难燃或不燃的东西予以遮盖,最好是将可燃物放到安全地方。节日离家外出时,要关好门窗,防止烟花、爆竹飞进屋内引起燃烧。5级以上大风的天气不能燃放烟花、爆竹,否则很容易引起火灾。
6.烟花、爆竹买回家后,要选择没有热源、火源、电源的地方妥善存放。
公共汽车上的火灾防范
作为汽车的一种,公交车一般以汽油、柴油、天然气等为燃料,这些燃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公交车上人多、物品复杂,因此,公交车发生火灾的情况并不少见。而且,公交车着火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火势蔓延特别迅猛,往往在数秒内就席卷全车,封住车门,因此,稍有犹豫就会丧失逃生良机。
如果赶上上下班高峰期,车厢内人的都挤得满满当当,发生火灾就更为可怕。那么我们有哪些防范措施呢?
易燃易爆品不能带上车,发现他人携带要及时提醒。我国法律规定,易燃易爆物品是严禁带上公共交通工具的。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是有部分乘客安全意识淡薄,乘车时常会携带油漆等易燃易爆危险品上公交车。
有时公交车内人多拥挤,司机很难及时发现。即使发现了,一些乘客也不听劝阻,不肯下车。因此,对于我们来说,除了自己不携带之外,如果闻到汽油、煤油、酒精等气味,一定要及时提醒司机,或者找出气味的来源,如果是乘客携带,应建议他尽快下车。
易燃易爆品除了常听说的汽油、煤油之外,还有油漆、酒精、液化气,以及遇水易燃烧的金属粉等物品。
另外,气体打火机、安全火柴、指甲油、去光剂、染发剂、摩丝、发胶、卫生杀虫剂、空气清新剂等日常用品也属于易燃易爆品,因此,携带数量是受到限制的。比如北京市规定打火机最多带2个,火柴最多2盒,指甲油不能超过20毫升。
森林防火
火是森林的大敌,在林区作业一不小心就会引起森林火灾,给森林生态旅游区造成巨大的损失。但是一些森林游憩活动又离不开野外用火,而且森林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有时也可能碰上突如其来的森林火灾。因此,森林旅游必须处理好野外用火与用火安全的矛盾,森林生态旅游者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森林安全用火知识。
节假日,亲朋好友三五成群、结伴而行走进森林,或野餐烧烤,或夜宿露营,充分享受回归大自然的乐趣。然而游客们在愉快游玩的时候往往也是最容易丧失对安全警惕的时候。对森林生态旅游而言,森林防火工作便是旅游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丧失了对森林防火的警惕,就有可能造成大祸,给原本健康快乐的旅游生活带来影响。
森林旅游区的旅游安全用火,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相关人员的防火意识,确保林区旅游安全用火?从古到今,火灾都是危害人们生命和财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对于火灾,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总结出“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经验。
我国多年来的森林防火工作实践也证明,森林火灾重在一个“预”字。
当然,对于森林生态旅游区的防火工作,同样也应以防为主。而森林生态旅游区作好火灾预防工作的前提是提高旅游区相关人员的护林防火意识。
调查统计显示,在森林生态旅游区发生的火灾事故,大多数是由于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思想麻痹、防火意识差,用火不慎或乱扔火种造成的。因此,首先对进入森林旅游区的游客,必须加强森林防火教育,提高其安全用火意识,使“进入林区,防火第一”的口号深入到每一位游客的心中。同时旅游区的管理者和所有从业人员要严格遵守护林防火的有关规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及时发现制止旅游者的不良用火行为。此外,要加强对旅游区居民的防火意识教育,提高其护林防火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护林防火工作变成森林旅游区每位居民的自觉行动。
2.科学选择游憩地,减少林火发生的几率?森林火灾的发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有森林的地方,有人群活动的地方,就存在着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森林旅游区管理人员应帮助游客科学选择游憩地,将需要用火的旅游项目安排到最不容易发生森林火灾的地方,从根本上杜绝或尽可能减少森林火灾发生的条件,从而降低林火发生的几率。
(1)看地形选择游憩地。从地形角度看,需要野外用火的森林旅游项目应选择在坡度较平缓、背风处,或河道、溪流边开展,而不应该在陡坡地、山脊线、窄谷和破碎特征的地形(一般指凸起的山岩)上进行。这是因为陡坡地会自然地改变林火的行为,容易“跑火”,发生火灾后林火蔓延速度快;山脊线(拱脊)处往往热辐射较多,温度较高,存在着很大的火灾隐患,而且山脊线附近一旦着火,其林火行为瞬息万变,难以扑灭;窄谷(或窄谷草塘沟)和闭塞的山谷河道会增加热空气的传导速率,生火后容易飞出火花产生新的火点;破碎特征的地形,由于其独特的地形条件,往往产生强烈的空气涡流,火源在涡流的作用下,容易产生许多分散的、方向飘忽不定的火头,从而引发森林火灾。
(2)看林分选择游憩地。从防火的角度看,需用火的森林游憩项目最好在中龄以上阔叶树林中进行,而不宜在针叶林内、幼林地内开展。因为针叶树的叶往往含水量较低,不少针叶还含有一定的油脂,容易着火;中龄林以上林分,枝下高增长,林内杂草灌木等可燃物少,不易引发森林火灾。当然,林分是否易着火还与季节有关。植物生长季节不管针叶树还是阔叶林都不易发生火灾,而秋高气爽的季节所有的林分都容易发生森林火灾。
除此之外,还要求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1)人人树立“森林防火”意识。
无论是进入林区从事垦荒、采集、采矿等生产性活动,还是从事祭祀、旅游度假、狩猎野炊等生活性活动,都要时刻不忘森林防火。特别是在森林防火期内,在林区是禁止野外用火的;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的,必须按照《森林防火条例》的有关规定,经过审批后方可进行。
(2)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确保不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引发森林火灾。比如进入林区自觉向森林防火检查站交出随身携带的火种,自觉移风易俗,把上坟烧纸祭祖改为向先人敬献鲜花水果或种树,培养文明的风俗习惯等。如果因自己的原因引发森林火灾的,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普通群众参加森林火灾扑救的,应该掌握基本的扑火技能和安全避火知识,一旦被林火围困或袭击,要果断决策,迅速选择突围和避火路线,采取正确的避火方法,避免发生伤亡事故。
青少年在春游时节,上山游玩不要抽烟,野炊也不能使用明火。
更不要在林区或者林区周围玩火或者燃放烟花爆竹。在天气干旱时,要防止飞火引起火灾,乘坐进入林区的车辆还要戴上防火帽。
防止雷击引起火灾
雷击会引起火灾,2012年3月25日凌晨4时,巴中市巴州区境内雷电交加,春雨如注,巴州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寺岭乡麻子梁山发生森林火灾。
接警后,巴州区森林防火指挥部立即出动3台防火车辆奔赴火灾现场,迅速组织60余名群众扑火抢险,经过2个多小时的奋力扑救和砍伐防火隔离带,有效控制了明火。由于林内植被物丰富,为防止林内暗火(地下火)死灰复燃,区防火办再次组织乡、村干部和群众100余人连续作战,大家用锄头、铁铲翻挖泥土,地毯式搜索并扑灭暗火,至25日中午11时,确定火种全部熄灭后,扑火人员才陆续撤离。经现场调查,此次起火原因是雷电击中1条体长近4米的蟒蛇导电引起的森林火灾,过火面积约4.8亩,森林受害面积约3.6亩。
所以,防雷击也是防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防雷工作主要做到以下几点措施:
1.根据尖端放电的特征,在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上安装避雷装置,最常用的是安避雷针,利用物体尖端放电的特性,因势利导设法把雷击时产生的强大电流引过来后导入大地,避免因瞬间通过物体时产生的高温而引起燃烧,以达到防雷的目的。近年来,科学家又研制一种新的防雷装置,叫做“消雷器”,它能把带不同电荷的雷云在空中“中和”,从而消除产生雷击的条件。
2.为了防止雷击时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所带来的危害,应将金属设备和物体接地,尤其是靠近可燃易燃和易爆物品的金属物体,更应有良好可靠的接地。
3.为了防止雷电波侵入室内造成危害,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等在进入室内之前,必须有避雷器加以保护,或进行接地保护。
4.家用电视机的室外天线进入室内之前,必须接好避雷器。设避雷器的天线要确保可靠,同时,天线应距避雷针10米以外。
5.雷雨时一定要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进入屋内。
6.大雷雨时不要收看电视或收听收音机。
7.雷雨时最好在室内,不要在树下等处避雨。
8.人畜在雷雨时,应离开河流、湖泊等潮湿地区,不要在避雷针、输电杆、塔、大树和烟囱等孤立及高耸于地面的物体下站立躲雨。
野外露营怎样防火
在野外露营时,由于吸烟、使用炉具不当、烘烤衣物或用蜡烛照明等原因,容易引燃周围的草地、树木或其他设备,从而发生火灾,造成事故。因此我们在野外用火时,必须提高用火安全意识,注意以下几点:
1.在野外点篝火或用炉具野炊时,必须随时有专人看管和负责,一旦使用完毕,要马上用水将火源彻底浇灭和用沙土盖灭,并挖土掩埋,防止死灰复燃而酿成火灾。
2.用炉具或建炉灶时,应选择避风和距离水源较近的地方,并准备一桶水,这样万一发生火灾时取水灭火就非常方便。
3.在草木较多的地方,必须用火时,应将周围的草木清理干净,并在四周开出2米左右的防火道,以免火星飞溅出去,引燃周围的草木。
4.如风力较强时,应在避风的沟、坎下面点火,或修建防风墙,以免强风吹散火堆,或将火苗吹出引起火灾。
5.在山区或林区吸烟时,应准备一个空罐头盒,将烟灰、烟头全部放进空罐头盒内,用水或沙土浇灭,挖坑掩埋或带走。
6.一旦不慎使周围的草木点燃,发生了火灾,不要慌张,如距水源较近,取水方便,迅速用水向起火处喷洒,降低温度灭火,这是最基本的灭火方法。
7.如周围没有可用的水源,可用麻袋、衣服和沙土等将燃烧物盖住,使燃烧物得不到氧气供应而熄灭。
8.如果燃烧面积较大,小规模救火措施已无济于事,为设法阻止火灾造成的损失过大,应顺风跑出一段距离,在大火烧到之前,设法除去草木等可燃物,开出一条防火隔离带,使火烧到这里后,因没有能燃烧的东西而自动熄灭。
9.如果顺风跑、开出一条防火隔离带无法实现,就要选择已经过火或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强行逆风冲越火线,脱离危险。
加油站里的禁忌
在加油站里我们都能看到这样一种消防标志:一个红色的圆圈里画了一根烟,而香烟上则有一条斜线。这个标志表示禁止吸烟。你知道为什么加油站禁止吸烟吗?
众所周知,经营易燃易爆品的加油站属于高危行业,“安全第一”
是对加油站最基本的要求。而保障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禁止吸烟。
除此之外,加油站常见的安全措施还包括车辆要熄火加油,加油站员工必须穿防静电服装上岗,加油站内严禁明火和使用手机通话,不得向塑料桶内加油等。
之所以有如此严格的要求,是因为加油站内存放着大量油料,这些油料会随加油枪挥发到空中。加油机上的加油枪在专业术语中称为一个“油气散发点”,而以油气散发点为圆心,半径4.5米的圆形区域内油气浓度较高,遇到明火容易产生火花,造成危险。而车辆排放尾气时,有一定的概率会散发火星,点燃的香烟更是直接将明火暴露在空气中,这就是为什么在加油站里要求车辆熄火及禁止吸烟的原因。
手机作为一种无线电通讯工具,无线电发射机发射出的无线电波,能使接收无线电的天线感生射频电流。当射频电流在金属导体间环流时,遇有锈蚀或接触不良,就会产生射频火花,只要射频火花持续1微秒以上、能量大于6毫瓦时,就会引燃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由于汽油是易挥发性物质,在油气罐附近形成的可燃气危险区内,手机产生的射频火花很容易引起爆炸,导致灾害的发生。
另外还有一点是,因为手机本身并不具备防爆功能,如果手机使用时间较长或者手机本身质量较差的话,手机内部芯片的电路很容易产生短路现象,这样手机在接听瞬间就能产生少量的火花,从而也会引起加油站发生爆炸。
加油站是一个公共场所,保证加油站的安全也是保证所有人的安全,为了自己与他人的安全,请大家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1.站内严禁烟火。
2.严禁在加油站内从事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
3.不准在加油场地检修车辆。
4.不准敲击铁器和加油设备。
5.严禁直接向塑料容器内灌装汽油。
6.严禁在加油现场穿、脱和拍打化纤服装。
7.所有机动车必须熄火加油。
8.不得携带危险品进站。
9.站内禁用手机。
除了加油站,在其他一些存放易燃易爆品的场所,我们也要避免使用明火。比如进入到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时,就要绝对禁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