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那个小个子了吗?他非常聪明,前途远大。”毛泽东的话果然变成了事实。27年后的1984年的国庆节,邓小平果真站到了毛泽东曾经在那里振臂高呼过“人民万岁”的天安门城楼上的中心位置。
毛泽东说完又转身对身旁的邓小平说:“你呢,人家有点怕你,我送你两句话,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过去的缺点,慢慢改一改吧。”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几十年的共同革命实践的进程中,结下了真诚的友谊。它包含着原则一致的密切合作、尊重与支持、友谊和信任,也有着在重大问题上意见不同而坦诚直言,一切从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出发而行事的伟大人物的本色。
一
“他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他没有历史问题”
1931年8月,邓小平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到瑞金,担任瑞金县委书记,主持纠正“肃反”扩大化的错误,得到了中央政府委员会及其领导人的支持。在赣西,邓小平从实际出发,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重新组织贫农团对土地实行丈量,把土地分三类,按人口和劳动力分配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好坏搭配,多少拉平……这些都是从实际出发,贯彻执行了党的土地革命政策。因而,毛泽东、朱德率领苏区中央局和红军总部机关到赣西瑞金,听取了江西省苏维埃主席曾山、中共瑞金县委书记邓小平的汇报后,毛泽东满意地点头肯定。
1931年,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在中央苏区推行错误的土地、工商业、劳动政策,撤销了毛泽东的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和总前委书记职务。邓小平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存在着原则的分歧,在他担任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兼第三作战分区政委时,面对敌人的猖狂进攻,依据当时敌强我弱、敌我力量悬殊的形势,领导苏区群众采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坚壁清野。然终因敌众我寡,致使整个寻乌县几乎被敌人所占领。为此,邓小平被扣上“在敌人面前惊惶失措,准备退却逃跑”,“纯粹防御路线”等帽子。事实上,邓小平是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城市中心论”,赞成毛泽东的“诱敌深入”和到农村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战略战术。这一做法惹恼了临时中央。1933年3月,邓小平调离会昌,到江西省委任宣传部部长,4月在苏区中央局参与下召开的江西党组织的会议上,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又被指责为“反党的派别和小组的领袖”,会议并对邓小平等人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但邓小平没有妥协,没有放弃党的原则,在总结会议上和所写的两份声明书中,以共产党人坚定的原则立场和光明磊落的态度,陈述了自己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并且在一系列问题上与“左”倾路线的代表人物进行了激烈的辩论。王明“左”倾路线的执行者认定邓、毛、谢、古是机会主义分子,于是便采用组织手段撤销了邓小平的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职务和毛、谢、古担任的职务,并给邓小平以最后严重警告处分,被派到乐安县南村区委当巡视员。面对错误处理,邓小平与毛、谢、古等人,丝毫没有屈服,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忠于革命事业,坚持原则的坚强意志和崇高品德。历史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在中央苏区的工作成绩是卓越的,他抵制和反对的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路线,始终执行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毛泽东在1972年8月14日批示中写道:“他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毛、谢、古四个罪人之一,是所谓毛派的头子。整他的材料见《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两书。”“他没有历史问题,即没有投降过敌人。”有人从这件事得出邓小平是毛派的人。其实,毛泽东、邓小平从来不搞什么小宗派,他们一生都非常注重党内团结。邓小平对毛泽东非常崇敬,毛泽东对邓小平也很器重。
二
“有才干、顾全大局、厚道、处理问题公正,能独当一面卓有成效地工作”
邓小平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初期,一直是独当一面地主持一个战略区的工作。在长期的错综复杂的斗争中,他善于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实际情况结合,灵活有效地贯彻执行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并且善于从实际工作出发,积累和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因而多次得到中央和毛泽东的赞扬和肯定。邓小平是中央和毛泽东所十分信赖的党内高级领导人之一。他向中央写的报告,有的被毛泽东称赞为:“非常之好,立即转发各地仿照办理。”多数报告被中央和毛泽东批为:“转发各地参考。”甚至直接指示为“各地各军采纳应用”。1948年6月6日,邓小平在任中原局第一书记时,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地与整党工作的指示,就中原局的工作方针和步骤,起草了《中原局关于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的指示》,毛泽东看后代表中央给邓小平复电,表示完全同意中原局的这个文件,并转发给各中央局、分局、前委。毛泽东在6月28日给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胡乔木等写信时称:“有了中原局这个文件,中央就不需要再发这类文件了。”在字里行间渗透了对邓小平的高度赞赏。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和刘伯承、贺龙率部进军大西南,开始了新的战斗。邓当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政治委员,继续发挥他的政治家、军事家的才能。邓小平在1950年5月11日给毛泽东并中央的电报中,谈了西南局整风的主要方法、步骤和对象等问题。5月13日毛泽东对邓小平的报告表示赞赏,批语给各地:“兹将邓小平同志五月十一日来电转发给你们参考。其中所说整风步骤,我们认为是正确的,请你们亦照此项步骤部署进行……”邓小平在西南地区指挥剿匪、征粮、抓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1950年共歼匪85万人,新生的政权得到了巩固,使人民解放军在西南地区站稳了脚跟。邓小平的出色工作和卓越的才干,受到毛泽东的多次称赞。1951年1月22日,毛泽东称邓小平在西南局的工作是“方针正确,成绩很大,甚慰”。1月28日,毛泽东嘉奖邓小平在西南剿匪工作的电报批语中写道“路线正确,方法适当”,“成绩极大”。3月20日对邓小平关于清查西南军政机关不纯问题报告的复电写道:“你的意见是正确的,已转发全党仿行。”1951年5月9日,邓小平关于土改、镇反、抗美援朝工作向毛泽东并中央写了一个综合报告,毛泽东给报告的批语是“所有这些都很好,都值得庆贺”,“小平同志的报告很好”,并转各分局、省委、区党委、大中市委各负责人“发给你们研究”。正是邓小平在各方面出色的表现,使毛泽东对邓小平极为器重。1951年9月3日晚,毛泽东在与梁漱溟谈话时,脱口称赞邓小平:“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1956年9月1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毛泽东专门谈了关于设立中共中央副主席和总书记的问题,并专门推举和介绍了邓小平和陈云。毛泽东认为,为了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设副主席和总书记非常必要。他说:“我们这些人(包括我一个,总司令一个,少奇半个。不包括周恩来同志、陈云同志跟小平同志,他们是少壮派),就是作‘跑龙套’工作的,我们不能登台演主角,没有那个资格了,只能维持维持,帮助帮助,起这么一个作用。”当毛泽东谈到秘书长改为总书记时,邓小平自谦地插话:“我还是比较安于担任秘书长这个职务。”毛泽东这时以赞扬的口吻接着说:“我看邓小平这个人比较公道,他跟我一样,不是没有缺点,但是比较公道。他比较有才干,比较能办事。”“邓小平这个人比较顾全大局,比较厚道,处理问题比较公正,他犯了错误对自己很严格。”党的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当选为副主席,邓小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形成了党和国家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此后,邓小平一直处在第一线,协助毛泽东处理党中央的日常工作参与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深得毛泽东的信任。
三
“柔中带刚,绵里藏针”
1957年11月,毛泽东在莫斯科参加了世界共产党代表大会和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大会。会议期间,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陪毛泽东共餐,一起交谈,毛泽东突然转换话题,用很庄重的口吻对赫鲁晓夫说:“我准备辞去国家主席的职务了。”赫鲁晓夫问:“有人接替吗?”毛泽东回答说:“有,我们党有几位同志,他们都不比我差,完全有条件。”毛泽东似乎胸有成竹,如数家珍地接着向赫鲁晓夫介绍说:“第一是刘少奇……第二个是邓小平。”毛泽东扳下了第二手指头。“邓小平政治性很强,思圆行方;既有原则性,又有高度的灵活性;很有发展前途。”“希望你们今后把他像对我一样的来接待。”1957年毛泽东和邓小平共同访苏期间,曾对赫鲁晓夫说:“看见那个小个子了吗?他非常聪明,前途远大。”毛泽东的话果然变成了事实。27年后的1984年的国庆节,邓小平果真站到了毛泽东曾经在那里振臂高呼过“人民万岁”的天安门城楼上的中心位置。
1959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风趣地说:“我这个人的名字叫毛泽东,我挂正帅,就是大元帅,邓小平为副司令、副元帅。我们两个人,一正一副。”毛泽东对邓小平说:“你是总书记嘛!邓小平,你挂帅了,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你敢不敢呀?你是书记处的总书记,你也是常委的总书记。”另外,在不同场合的小范围内,毛泽东还说:“政治局就是政治设计院,我是主席,是统帅;副帅就是总书记;我的接班人第一是刘少奇,第二是邓小平。”
毛泽东考虑接班人问题早在延安整风时期就开始了。到党的“七大”时,毛泽东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到他的战友刘少奇身上。“文革”开始后,刘少奇作为“头号走资派”被打倒,邓小平被扣上“中国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帽子,但毛泽东对待刘少奇、邓小平还是有区别的。毛泽东坚持保留了邓小平的党籍。
林彪事件后,王震向毛泽东建议尽早起用邓小平。1972年8月3日邓小平通过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致信毛泽东。毛泽东非常了解这位性格鲜明的战友,阅信后作了如下批示:“请总理阅后,交汪主任印发中央各同志。邓小平同志所犯错误是严重的,但应与刘少奇加以区别。(一)他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毛、谢、古(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四个罪人之一,是所谓毛派的头子。整他的材料见《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两书。出面整他的人是张闻天。(二)他没有历史问题,即没有投降过敌人。(三)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除此之外,进城以后,也不是一件好事都没有做的。例如率领代表团到莫斯科谈判,他没有屈服于苏修。这些事我过去讲过多次,现在再说一遍。”毛泽东的批示是起用邓小平的一个信号。周恩来接到毛泽东的批示后,迅速分送给政治局传阅,并立刻以中共中央的名义通知江西省委,宣布邓小平即日解除劳动,恢复党组织生活,同时改善了他的处境。1973年3月10日,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主持了政治局会议,讨论起用邓小平的问题。4月10日,经过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提议,中共中央作出决定,正式恢复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1973年12月15日,毛泽东在同政治局有关同志和各大军区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上,指着邓小平对参加会的人说:“现在,请了一个军师,叫邓小平。发个通知,当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政治局是管全部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我想政治局添个秘书长吧。你不要这个名义,那就当个参谋长吧。”“我们现在请了一个参谋长,他呢,有些人怕他,你们的老上司,我请回来了。政治局请回来了,不是我一个人请回来的。”毛泽东说完又转身对身旁的邓小平说:“你呢,人家有点怕你,我送你两句话,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过去的缺点,慢慢改一改吧。”
四
“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
毛泽东重用邓小平,不利于江青一伙搞政治阴谋,所以他们千方百计设置障碍。1974年3月,在讨论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人选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江青公开把目标指向邓小平,以种种理由不同意外交部提出的(实际为毛泽东、周恩来的意见)由邓小平率团出席联大会议,并代表中国政府做大会发言的建议。由于周恩来的努力工作,政治局成员中除江青外都一致同意邓小平率团出席联大特别会议。江青为此勃然大怒,歇斯底里地大闹政治局,当毛泽东得知这些情况后,极为不满,写信告诫江青:
邓小平同志出国是我的意见,你不要反对为好。小心谨慎,不要反对我的意见。
毛泽东
三月二十七日
此后,毛泽东继续为邓小平更好地开展工作创造着有利条件。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的发言,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和中国的对外政策,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邓小平发言后,许多国家的代表走上前来与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邓小平的发言,扩大了毛泽东及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毛泽东对邓小平出色的才干十分满意。10月4日,毛泽东提议邓小平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邓小平顶住江青等人的压力,积极地展开工作。11月12日,邓小平乘专机到长沙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情况,毛泽东听了后,以一种满意和赞赏的口吻笑着对邓小平说:“你开了一个钢铁公司!”小平笑道:“主席也知道了。我实在忍不住了,他们在政治局搞了七八次了。”毛泽东高声肯定地说:“我赞成你,他们强加于人,我也是不高兴的!”邓小平接着说:“我主要是感觉政治局的生活不正常。最近我到江青同志那里去谈一下。我这是钢铁公司对钢铁公司。”毛泽东满意地连声说:“这个好!这个好!”谈话中,邓小平表示:“最近关于我的工作的决定,主席已经讲了,不应再提什么意见了,但看来责任是太重了一点。”毛泽东听后笑着回答道:“没办法啊,只好担起来啰!”
1974年年底,在四届人大召开前夕,毛泽东曾四次与周恩来、王洪文谈话,严厉批评了江青等人,对邓小平给予高度的评价。毛泽东说“他(指邓)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Politics(政治)比他强。”毛泽东指着王洪文:“他没有邓小平强。”为强调言中之意,毛泽东拿起一支铅笔,在纸上写下了一个很大的“强”字。周恩来十分赞同地重重地点头。谈话中,当周恩来向毛泽东汇报四届人大人事安排时,说让叶剑英当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部长,邓小平当第一副总理兼总参谋长时,毛泽东打断周恩来的话,一字一句明确表示:“就这样,让小平同志做军委副主席、第一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说着,他又在纸上写下“人才难”三个字。一旁的周恩来看后深解其意,脱口说道:“人才难得。”毛泽东含笑搁笔。
从以上的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在几十年革命和工作中对邓小平思想品格和实际工作的正确评价。回顾和学习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代表毛泽东、邓小平,一切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博大胸怀和优秀品质,使我们深受教益。
(崔艳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