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在白桦林-越荆棘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不要让爱你的女人失望

    这些年耳闻目睹了不少情感类的纠葛故事,女人似乎总是更容易受伤。

    大道理、社会学以及生物学意义等等咱这里就不说了,我只想说:在男女之间的情感关系中,女人更不容易。

    男女天生不同,那些“男女平等”的论调其实存在很大的可疑和偏颇,撇开同为人类的平等不谈,男女不同的角色和特征决定了各自分担的根本不同,而女人其实承负得更多。

    我相信每个女人,即使再跋扈、再冷酷、再恶毒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某一个时刻,都曾经温柔如水、笑靥如花过。

    因为曾经心动。

    不能不承认,在情感上,女人比男人更成熟,却也更单纯。

    成熟是对情感的认识上,女人对情感往往有着较高的期待,不是真动感情了,一般不会有密切的交往。

    单纯是对情感的依赖上,很多人都知道:当女人爱上一个人,就会变得很傻很天真。

    莎士比亚说“恋爱中的女人往往是最愚蠢的”,纵然她们平时怎样的矜持、骄傲、自私、浅薄……在她们真心爱着一个人时,几乎无例外地显现出一种如痴如醉的温柔,美丽却失去理智。

    即使是现在,即使最早熟而现实非常的80后、90后的女生,她们或许可以为爱而爱,可以情动而心不动,可以视感情为快餐,却还是会在某一刹那,停留下高傲的脚步,只为一人砰然心动,所有宠爱与尊严的城堡会因之在某一个人的面前全部陷落。

    因为这就是爱。

    我私下里有一个观点:在感情上,女人爱上的第一个男人对她的一生影响至深。

    那时女人们往往纯洁无比,心中抱持无限的温柔和纯真,这时的男人如果懂得善待、珍惜她们的话,也就等于和幸福牵手,虽然不敢说以后的步履会一直平坦,却至少曾有真爱在记忆里微笑,如同一盏灯火照亮本不可知的未来。

    但是如果遇人不淑,在女人最初的悸动中为一己之私而始乱终弃,甚至冷漠侮辱,那么对女人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很多后来变得庸俗、失意、堕落和恶毒的女人,往往能在过往的历程中找到令人痛心的记忆。

    事实上在我的心理咨询实践中,那些情感上受伤的女性求助者,在最初的记忆里几乎无一例外有真爱被辜负被失落的影子;而那些始终对幸福有不懈追求的女人,也总是能发现源于最初的被呵护和珍惜。

    说起来很可悲,我们人类自命高贵高雅,凌驾众生,却在最基本的繁衍(婚姻)本能上牵扯太多精力、动用太多心机——我倒不是说应该把婚姻简单地归属于纯粹的交媾行为,而是觉得现在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男女之间的情感功利化的太多了,彼此算计、考量、贪得无厌甚至欺骗。

    有多少爱情的角落,就有多少被欺骗和抛弃的故事,酒酣耳热里暧昧的饕餮、颓废之灯下欲望的夜宴——虽然每个人都有很多的理由。

    真爱当然有,只是在年轻貌美的背后,有多少欲望假汝之名以行!

    如果你爱一个女人,就必有值得你爱的地方,而不仅是性的吸引,那就请好好珍惜。

    如果一个女人爱你,那么请相信她的真心,以你的真实面对,不要让爱你的女人失望。

    那时花开

    人人都有一个梦,这个梦或小或大,却都那样的神圣和虔诚。但也正因为这份高贵的希望,使人们在挫折降临时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不堪重负。

    在挫折面前,我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放大痛苦,正如那位网友所说:“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由此,我想起不久前听到的一个故事,一个河南女青年独居重庆,因为感情受到挫折就准备自杀。一个名叫“生命救助热线”的组织千方百计地救下了她。清醒后,女青年千恩万谢,并意识到自己当时太冲动了。

    其实,这正是把挫折来临时的痛苦无限放大所造成的恶果啊。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那时太痛苦了”“那会儿我被气昏了头”“那时真是生不如死啊!”……

    凡此种种,无不提及“那时”。那时就真的那么可怕吗?挫折面前,难道我们只有选择“放大痛苦”这一条路吗?

    瞧瞧历史吧!我们的老祖宗归有光八次落第,于是有了《项脊轩志》这样的隽永文章;英国的大将军威灵顿七败七战,于是有了永垂千古的美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于是有了“苦心人,天不负”这样的豪言壮语!莫要说挫折不可战胜,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惨淡的人生。莫说痛苦只可放大,真正的智者只会把这痛苦当作一种前进的动力!

    “那时”,那时的意义难道仅仅留下痛苦和悲伤?

    “那时”,李白不受朝廷重用,却并无灰心丧气之举,一咏便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

    “那时”,陶潜看不惯官场腐败,百官勾结,百姓遭殃,却决无低沉自伤的话语,一唱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魄!

    “那时”,居里夫人身患血癌,却决无自暴自弃的举动,一开口就是“成功路上不是用泪水而是用鲜血铸成”的坚韧!

    “那时”……

    “那时”,我们的确不该把痛苦放大。聪明的人不会站在废墟上哭泣,让我们拥有那迎难而上的大智慧。

    挫折作笔,

    痛苦为墨,

    在这一路长途上,

    我们收获成功。

    挫折面前。

    我们高歌:

    那时花开!

    风,可以穿越荆棘

    生命如风。

    好一个亘古的比喻。你也许感慨于它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着一丝痕迹;我却跋山涉水,在时空里淘尽沙砾,找到了这个比喻的真谛: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一层又一层地爬过。

    事实上,这层层篱笆缀满荆棘,我们通过时,往往遍体鳞伤,身心俱疲。这时,你看到,风在墙外千萦百折,不屈不挠地呼啸而过,空气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磐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烈日暴雨来过,飞沙走石来过,我们布满伤痕,却还要面对一片片荆棘的丛林。

    梭罗说:“这儿可以听到河流的喧声。那失去名字的远古的风,飒飒吹过我们的树林。”或许回首远古,能把生命如风的真谛领悟。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文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

    梵高看见了风。他在向日葵田地中懒散地躺着,纠结于一个难解的疑问与痛苦:耗尽心血的画作,竟是一幅也无人理解,一幅也卖不出去!对于一个把艺术当生命的人来说,无人欣赏自己的艺术好比无人重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被轻视、被鄙弃的巨大痛苦!这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挫折!

    幸而他看见了一阵风穿过向日葵田地。那阵风被阻挡了,发出愤怒的吼叫。然而它们向前!向前!全然不顾被招摇的枝干划破身躯,它们成功了。

    于是他也成功了。

    《向日葵》等画作在他死后不久,直至今日,都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

    ……

    关于风的故事太多。

    在风吹着号角越过一座又一座沉默的荆棘林时,相信很多睿智的眼睛已经看到它在昭示着什么。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唯有学习风,我们才能藐视一切挫折,让痛苦烟消云散,让快乐洒满旅途!

    昭君行

    呆呆地坐在车中,望着窗外缓缓退后的一棵棵白杨,不知远处的草原此时是一幅什么景象。我的身后,是夕阳下的古道,古道那头的宫城,离我越来越远,我,还能回得来吗?

    马蹄声声,我心悠悠。

    回首望去,我第一次发现那夕阳下的宫殿竟那么美,可是现在,我已不属于那座宫殿,那里的一切快乐与幸福也不再属于我了。那里的一殿一宇都那么的宏伟,那里的一花一木都那么的妩媚,那里的一歌一曲都那么的悦耳……我曾和姐妹们乘着一叶扁舟在太液池如镜的湖面上临风赏月,弹琴唱歌。那时的我,多么的快乐!而现在,却只有怀中的琵琶伴我走向那蛮荒的漠北,长安城中快乐的歌舞中再也不会有我的身影了!

    泪,从我的眼眶溢出。

    呆呆地望向车窗外,那古道边的蒿草在风中不住地弯腰,它们也在为我难过吗?天边飞来两只小鸟,在我的车边落下又飞去,叽叽喳喳似在说着什么,它们是在对我说话么?

    马蹄声声,我心悠悠。那鸟儿一定在安慰我,望着薄暮中的宫殿,我竟发现它有些衰败,有些龌龊。我清楚地记得,在宫中,我的每一夜都独自在冰冷的玉枕上度过,每一日都在猜忌与妒忌中度过,锦衣玉食,丝竹管弦之后,我面对的是毛延寿们的贪婪和盘剥,以及姐妹们孤独的泪水。我曾希望皇帝会垂青于我,但我又怎能向毛延寿弯腰低头!

    也许在广阔无边的草原上,我可以不再以青灯为伴,不再与孤独为伍,不用再面对伪善,不必再独忍忧伤。在那里,辽阔的天地可以任我驰骋,淳朴的民风可以给我慰藉。我有豪爽的单于丈夫,还会有可爱的儿女,天伦之乐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吗?远处,似乎传来了牧人粗犷的牧歌。

    我笑了,是由心底涌起的喜悦。

    天边的晚霞一片绚烂,长安城早已没有了踪影。风,拂过我的脸颊,这风是从北边吹来的,它带来草原对我的呼唤。我笑了,那是快乐的笑,幸福的笑,因为我懂得了,忧伤能变为快乐。苦难也能变为幸福——一切,全看你怎么想!

    作家们的故事

    微寒的春夜或萧瑟的冬晨,沉寂的雨夜或喧闹的街头,宁静地独处或结伴同游,常常不经意间便想起了他们——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存在。

    “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僵卧孤村不自哀”的陆放翁,“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还有地球那一边,写下《荒野的呼唤》的杰克·伦敦,著有《老人与海》的海明威,“自由旗帜”下的拜伦和普希金……真的,我是那样清晰地感受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他们所拥有的快乐和幸福,我甚至可以看到,他们顺着自己的思维走向了不同的宿命。

    然而,在我心中,刻痕最深的是那一位流浪的女作家,她叫三毛。或许,到过撒哈拉沙漠的中国人有很多很多,她不是第一位,也决不会是最后一位,但绝对是最特殊的一位。

    没有人能告诉我,撒哈拉沙漠的美在哪里,烈日炎炎下滚烫的沙丘是美吗?寂静的夜晚一望无际的孤独的荒原算美吗?肤色黝黑,讲着一口我们听不懂的语言的土著居民算美吗?一直以来,没有人能告诉我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

    后来啊!我走近了三毛,因为我惊诧于她生存的勇气,我惊诧于她能快乐而幸福地生活在那一片不毛之地上,甚至留恋忘返!就这样,我跟随着她的足迹走到了那一块奇异的土地上。

    哦!我看到了……

    烈日炎炎下,滚烫的沙丘中,傲然地屹立着一棵棵仙人掌,向我展示着生命不屈的美。

    寂静的夜晚无垠的荒原顶上,有一望无际的星空,在繁星满天的夜晚,我知道了什么叫作幸福,那种感受着大自然的伟大的幸福。

    肤色黝黑,热情开放的土著居民会在夜晚来临的时候,围着火堆跳起快乐的皮鼓舞。在异国的歌声中,我领略到了一种从没体验过的快乐!

    顺着三毛的足迹,我领悟了一个道理:换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将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和幸福。

    三毛或许并不知道,太平洋彼岸一位号称“美利坚硬汉”的作家笔下,有这么一位桑地亚哥老人,在捕鱼过程中,历尽千难万苦,终于捕到了一条大鱼,却在归航的时候遭到鲨鱼的围攻,他单身拼搏,直到大鱼被吃得一干二净。

    当这个《老人与海》的故事传遍全球时,有人讴歌那位老人的伟大,有人赞扬那位老人的不屈,有人称颂那位老人的坚强。但我想,正因为他在拼搏中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一种别人难以理解的在搏斗中体现他并没有老去的幸福和快乐,他才会有后来的伟大、不屈、坚强。

    生活其实真的很简单,不要认为每天都是那么的平凡和相似,换一种思维,我们就会感悟到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生活本身并不平静,有失意的雨,沮丧的云,忧伤的霞,恼人的风。但是,换一种思维,我们就会感到生活的幸福和快乐,就会在幸福和快乐中信心百倍地面对明天,春暖花开!

    我是檀香木

    当看到我的时候,他眼里放着光,兴奋得像个新郎。我以为我终于等到了我的伯乐,我真想对他说:“珍惜我吧,我是真正的檀香木,一小块就价值连城!”可是他却看着我说:“嘿,终于找到了一棵造家具的好材料!”

    天啊,我鄙视他!他不识得什么是“材”,什么是“非材”。

    我,被一个庸人发现了。糟糕!

    我还是被砍倒了,装进了汽车。在他的院子里我被锯呀、刨呀、磨呀。我的每一片麟木飞飞扬扬散发着清香,他却只打了个“啊嚏”!

    我很悲哀。现在我习惯称他为庸人。我发现:人类真的很笨,他们眼里只有钱,却发现不了真正值钱的珍宝。我还看到他家门外有一块丑石,身上坑坑点点确实丑陋无比,可是我知道,那是一块陨石,是几百年前天上一块恒星的碎片。他,那个陨石——每天低声哭泣,却总是遭庸人恶骂,骂他不成材,干占地,还那么重。

    我不哭,我只为人类悲哀。当我的枝桠被扔进沟里,躯干被劈成椅子腿和木板时,我只知道我完了。这么一棵百年檀香木——我,终于被一个庸人糟蹋挥霍。

    我姑且成了椅子,木板,一扇门和老人的一根拐杖……这样过了许多年,我目睹了这个人和他的朋友所做的一切蠢事。他们把西汉时期的城墙砖垒成猪圈,把可以榨成油的泡桐籽用来喂猪;他们把含铁量很高的赤铁矿以十元一车的价钱卖给外国人,我还看见那些外国人露出诡秘的笑……不仅如此,连自己的孩子,他们也不放过,我看到那个庸人的小儿子聪明机警,可以把石块雕成飞马,却总是被他爸一巴掌打过去,骂他:“不成材的东西!还玩呢,还不去干活!”他所谓的“干活”就是替外国人装赤铁矿!

    天啊,我看够了!不成材的是他自己!每一点点真正的好材料一经他手就变成了废品。还可能觉醒吗,庸人?

    我这块檀香木也老了。当美国小矮子、1.6米的篮球健将从不成材到成为驰骋球场的明星时;当奥地利的弱孩子施瓦辛格把自己锻炼成硕士、美国州长时;当书上说一位老师将一个顽劣学生教育成“最棒的一号”时,我却只看到了和这些相反的过程,包括我自己!……

    时光荏苒,庸人已去。今天,人类终于雪亮了双眼;我被洗净磨光放在展览柜中;陨石已经进了天文馆;铁矿已被保护起来。可是这已经太晚了。“我是檀香木!”我呼唤了一辈子,连庸人的儿子如今也已平平无奇。哀哉!

    材,非材,可能因人而改变呀!戒之!戒之!

    稳中求胜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会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做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自己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