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捷尔纳克诗全集-早期(1912—191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

    二月。一碰墨水就哭泣[1]!

    哽噎着书写二月的诗篇,

    恰逢到处轰隆响的稀泥

    点燃起一个黑色的春天[2]。

    掏六十戈比雇一辆马车,

    穿越祈祷前钟声和车轮声,

    朝着下大雨的地方驰去,

    雨声比墨水的哭泣更闹腾。

    这里成千上万只白嘴鸦,

    像一只只晒焦的秋梨,

    从枝头骤然掉进了水洼,

    把枯愁抛进我的眼底。

    愁眼中融雪处黑糊糊呈现,

    风满身被鸦噪声割切[3],

    当你哽噎着书写诗篇,

    越来得偶然,越显得真切。

    一九一二年

    顾蕴璞 译

    2[4]

    像炭火盆里青铜色的灰烬,

    昏睡的花园把甲虫撒一地。

    空中悬挂着五光十色的天体,

    却和我,和我的蜡烛平齐。

    像改奉闻所未闻的信仰,

    我正在从白天走进今夜,

    这里,灰暗老朽的白杨

    给我挂上了月亮的光界,

    这里,池塘像揭开的奥秘,

    苹果树絮语,似拍岸浪拂面,

    花园悬如木桩上的建筑物,

    还把天空擎在自己的胸前。

    一九一二年

    顾蕴璞 译

    3

    今天我们[5]将扮演他[6]的忧伤——

    想必,相聚时对我的议论是这样,

    半明半暗的几条长凳是这样。

    杜鹃花正心慌意乱的窗外是这样。

    大门是这样。朋友们是这样。

    当这样的进军的参与者们,

    忧伤与我,相聚在一层的时候,

    命定不祥的建筑物的门牌号是这样。

    形成了一支奇怪的先锋队。

    后方在生活。庭院沉入污泥浊水。

    人们责备春天破了冰,去做晚祷,

    各地的三月天扭歪教堂前的台阶[7]。

    行业一个比一个赢利,

    屋顶给举起了,房子在增添,

    在我们面前置放了脚手架的搭板。

    一九一一年,一九二八年

    顾蕴璞 译

    4

    当诗人们朝着

    诗的迷宫后眺望:

    印度河向左延伸,

    幼发拉底河向右流淌。

    在这两条河的中间,

    神话所熟悉的伊甸园[8]以它可怕的单纯

    扬起树身的衣衫。

    它长得高过那外来的树,

    并喧嚷道:你是我儿孙!

    我以历史人物的身份

    走进了树木的大家庭。

    我是光。我所以有名,

    是因为我亲自投下影子。

    我是大地的生命,

    生命的顶峰,生命的伊始。

    一九一三年,一九二八年

    顾蕴璞 译

    5

    梦[9]

    我在朦胧的玻光里做个秋梦,

    朋友们和你置身那可笑的人群内,

    像只捕到血腥猎物的鹰,

    一颗心朝你的手上下坠。

    但时光在流逝、老去和消失,

    从花园投射进朝霞的光芒,

    因锦帘照得窗框银光闪烁,

    用九月带血的泪水溅满玻窗。

    但时光在流逝、老去。那柔软的

    套椅的丝绸像冰一般迸裂消融。

    大声说话的你顿时静了下来,

    而梦也像钟的回声沉寂无踪。

    我醒来了。黎明晦冥似秋晨,

    劲风在远去的途中携带走

    一排掠过长空的白桦树,

    像把雨点般的谷草撒在大车后。

    一九一三年,一九二八年

    顾蕴璞 译

    6

    我长大。我像伽倪墨得斯[10],

    曾由阴雨天和梦境驮载。

    仿佛翅膀,苦难羽毛已丰满,

    把我永远和大地分隔开。

    我长大。那织着晚祷的头纱

    把我的头蒙得实实严严。

    我用玻璃器皿这忧郁的玩意儿,

    举杯中的酒致临别赠言。

    我长大。而今雄鹰的拥抱

    已把我臂弯的热情冷却得冰凉。

    爱情啊,你作为先驱掠过我头顶的

    那些岁月已成遥远的过往。

    难道我们不在同一个天庭?

    它那高度的魅力大到这样:

    像一只绝唱过后的天鹅[11],

    你也竟要和鹰去比翼飞翔。

    一九一三年,一九二八年

    顾蕴璞 译

    7

    今天所有人都会穿上大衣,

    而且会碰上雨滴的幼林[12],

    但是他们中没有人会发觉

    邂逅阴雨我又会有什么谈论。

    悬钩子的嫩叶将向后一仰,

    背面朝上,闪出银光。

    今天太阳像你一样忧伤,

    此刻太阳像你这北国姑娘。

    今天所有人都会穿上大衣,

    但就连我们也会过得顺当,

    如今对我们来说无论什么

    都取代不了弥漫雾气[13]的酒浆。

    一九一三年,一九二八年

    顾蕴璞 译

    8

    昨天像孩子般入睡的人

    今天刚一破晓就又起来,

    新的号召像一把神剑

    把累僵的大腿弯曲处抻开。

    那些鞑靼人刚刚传开

    自己嘴里的仆人吆喝声——

    他们俩便回头估算一下

    在这熟路上走过的行程。

    他们俩能认出那稀少的

    含杂质的北国瓦灰色雨水,

    那由剧院、塔楼、屠宰场、

    邮局组成的,采矿工业区视野,

    此地无论哪一个标志,

    都是向前迈出的脚印。

    他们像听见声音:这是起点。

    榜样已经做出,该轮到你们。

    如今他们俩应该做的是

    走完预定行程的全部,

    像共使木锉,像同涂蓝漆,

    像共涉浅滩,像同穿长谷。

    一九一三年,一九二八年

    顾蕴璞 译

    9

    火车站

    火车站,烧不烂的保险柜[14],

    存放着我的相聚和相别,

    这久经考验的朋友和向导,

    对功绩只起算而不总结。

    我的一生总是戴着围巾,

    列车刚准备把旅客放进,

    哈比[15]嘴上那个嘴套

    便喷出蒸汽蒙住你眼睛。

    每当我刚一偎依着坐定,

    车就到站。我挨挨脸便离去。

    别了,该分手了,亲爱的!

    列车员,我这就跳下去。

    每回在阴雨天调车作业中

    西方刚刚闪向两旁,

    为免得列车动用缓冲器,

    马上用雪片把列车抓挡[16]。

    一再呼叫的汽笛刚沉寂,

    从远处又传来另一声汽笛,

    列车用闷声的风雪浪峰

    把个个站台刮得一片凄迷。

    眼看黄昏已急不可耐,

    眼看它跟在浓烟后迅跑,

    田野和风儿也都在挣脱——

    哦,我也能在其中该多好[17]!

    一九一三年,一九二八年

    顾蕴璞 译

    10

    威尼斯[18]

    我一大早就被惊醒,

    只因窗玻璃的咔嚓一响。

    像个泡透的石制面包圈,

    威尼斯已经漂浮在水上。

    一切都是静悄悄,可是

    在梦里我听到一声喊叫,

    恰似一个停息了的信号,

    依然把遥远的天际搅扰。

    它像三叉戟般的天蝎星座高悬在

    停奏后微波荡漾般的曼陀林琴声上,

    高悬在这位受凌辱的女子[19]头顶上!

    也许,这喊声发自远方。

    如今喊声已停息,像根黑叉子

    连把儿矗立在黑暗中间。

    一条大水道,像个逃亡者,

    带着讪笑不住地回头顾盼。

    饥饿的波浪因寂寞而游手好闲,

    一边反抗,一边奔流而去,

    而威尼斯游艇砍断了绳索,

    将锛子冲着码头磨个锋利。

    在船的停泊处外的远处,

    现实诞生在残梦之中,

    威尼斯像个威尼斯女人

    从岸上跳下,入水中游泳。

    一九一三年,一九二八年

    顾蕴璞 译

    11

    冬天

    我用脸贴在像蜗牛一般

    被盘绕的冬天的旋风上,

    “谁不玩,就归位——靠边站!”

    沙沙的喧声,忙乱的巨响讲。

    “那就是来玩‘大海汹涌’[20]?

    来玩绳一般编起来的故事,

    不经准备就进入角色?

    那就是来玩生活?那就是

    来玩一个结局意外的故事?

    讲滑稽可笑、奔走忙乱的故事?

    那就是来玩讲大海真的既汹涌

    又平静而不问底有多深的故事?”

    各个通气孔都深深地叹息,

    环顾四周后,叹息变哭泣。

    马车夫在白云中驾车飞驰,

    马车的黑色轮闸使他停息[21]。

    那些没有扫尽的积雪

    慢慢爬到窗墙上头,

    在那些盛矾的小玻璃杯[22]后

    过去和现在什么都没有[23]。

    一九一三年,一九二八年

    顾蕴璞 译

    12

    盛宴[24]

    我酌饮月下香的苦涩,秋空的苦涩,

    同时饮下你的背弃引出的滚烫泪流。

    我酌饮芸芸众生夜晚品尝过的苦涩,

    把号哭的诗章的潮湿苦涩饮入我口。

    我们,车间的产儿,忍受不了清醒。

    早已和牢靠的饭碗同仇敌忾。

    斟酒人也许永难兑现的祝酒辞,

    像令人不安的夜风扑面而来。

    遗传和死亡是我们的祝酒辞。

    在静悄悄的朝霞(树梢正燃烧)时光,

    抑抑扬格[25]像老鼠在点心盘里翻寻,

    而灰姑娘急不可耐地正在换装。

    地板已扫净,桌布不留残羹,

    诗章平静地呼吸,像孩子的吻,

    灰姑娘在顺利的日子驱车疾奔,

    等到把钱花光,便靠两条腿步行。

    一九一三年,一九二八年

    顾蕴璞 译

    13

    打从在一个个喧声如雷的

    黎明前的菱形广场上升腾,

    我的歌声总被那一张张

    躲不过的大雨封条查封。

    每逢晴朗的日子你可别

    在我冷冰冰的同行圈里找我。

    我浑身上下都浸透着灵感,

    北方从小就是我寄身的场所。

    北方沉浸在黑暗中——恰似

    不堪诗章重负的嘴唇两瓣,

    皱眉蹙额地,有如黑夜,

    从门槛瞩望辩词的收购站[26]。

    我害怕面对北方这家伙,

    但只有它对我心知肚明:

    为什么不是养子的我,

    总在什么地方受它租赁[27]。

    一九一三年,一九二八年

    顾蕴璞 译

    14

    冬夜[28]

    挑灯不能挽回白昼的逝去,

    幽灵无法撩起主显节[29]的罩单,

    冬降临人间,但烟火却无力

    使横七竖八倒着的房屋伸展。

    信号灯如白面包,屋顶似油炸饼,

    雪地上白中见黑——独宅的门框:

    这是老爷家,我是家庭教师。

    我独自一人,打发学生去梦乡。

    谁也不会来。我把门帘拉上。

    人行道上堆雪,台阶被雪掩埋。

    记忆啊,别冒火!和我合而为一吧!

    向我担保咱们是一体分不开!

    你又回忆她?但我不因此而激动。

    是谁给她宽限?是谁指出她的踪迹?

    那次打击是一切的根源,其余,

    托她福,如今和我毫无关系,

    人行道上堆雪。在残雪堆中间,

    是冻玻璃瓶般的光裸的黑冰块。

    信号灯如白面包,在烟囱上面,

    袅袅孤烟像鸱鸮[30]在羽毛中掩埋。

    一九一三年,一九二八年

    顾蕴璞 译

    注释:

    [1] “提笔便悲从中来”的隐喻化表达。

    [2] 俄国象征派诗人安年斯基所写《黑色的春天》的借用。作者自己在1914年写过“二月正熊熊燃烧着,/有如呛了酒精的棉花”的诗句。本诗节把还暖、融雪、稀泥、春天四个环节营造成冬末春初极富想象空间的一串意象链。

    [3] 这里用听觉(风、鸦噪声)与视觉、触觉(割切)相融的通感手法。

    [4] 通过直观之物感受世界,是作者自始至终坚持的创作原则。他认为艺术从整体上而言是寓意本身的运动。本诗故意用象征主义的“信仰”、“奥秘”、“天空”等关键词,以示反对作为世界观的象征主义。

    [5] 这里的“我们”不是纯人称代词,包括一切拟人化的物象。

    [6] 这里的“他”和第二诗行中的“我”实际同指一人,不过采用物我不分的抒情方法。

    [7] 喻指融雪天的潮湿使木制的台阶变了形。

    [8] 用的是俄语修辞中换喻(即借代)的手法,如以饭桌喻桌上的饭食,以伊甸园喻伊甸园中的树木。

    [9] 本诗借鉴了莱蒙托夫的抒情诗《梦》的意境和抒情方式(“炎热的正午我躺在达吉斯坦山谷……”)。

    [10] 希腊神话中特洛伊王特洛斯之子,因俊美出众而被天神掳走,成为宙斯的酒童。一说原为牧童,被化作鹰的宙斯掠走而成为酒童。

    [11] 据传天鹅只在临死之前唱一次,即给自己做安魂祈祷。

    [12] 喻指毛毛细雨。

    [13] 喻指令人陶醉。

    [14] 在《人与事》中,作者称“它(指《火车站》)蕴含着人际关系的整个历史”。

    [15] 希腊罗马神话中刮旋风的长翅膀的女怪。这里喻指机车烟囱上的网(防煤火迸出之用)。

    [16] 抓挡这一动作发出者是“西方”。

    [17] 作者以布列斯特车站(白俄罗斯—波罗的海)上的瞬间感受抒发自己对来去匆匆、聚散不定的人生的幻灭感和疲倦感,这一节,特别是这一行诗点明了全诗的意境。

    [18] 本诗是作者1912年8月游威尼斯后凭瞬间感受写出。

    [19] 喻指威尼斯。

    [20] 一种游戏,参加者以鱼或海洋动物命名,轮流跟随讲故事的主持人讲包含这些名称的故事,等听到突然一声“大海汹涌”便抢占位置,无位置者便主持游戏下一轮。

    [21] 暗示他也深受故事的感动。

    [22] 盛矾的小玻璃杯,通常放在窗框之间,以免窗玻璃蒙上水汽。

    [23] 暗示此屋十分简朴。

    [24] 本诗系应和阿谢耶夫的赠诗(其中有“我们酌饮悲痛和苦涩的酒”的主旋)而发。

    [25] 诗歌格律,比扬抑抑格轻松,在这里象征情绪的好转。

    [26] 欲辩忘言,所以寄希望于收购辩词的场所。

    [27] 隐喻,意思是我虽不是北国领养,但一度难逃它的影响。

    [28] 本诗因作者青年时代的恋人维索茨卡娅1913年来到莫斯科而写。当时他在一位名叫莫里茨·菲里普的富商家里做他儿子的家庭教师。

    [29] 也称耶稣受洗节,在圣诞节后的第十二天。

    [30] 鸟类,与猫头鹰同属一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