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当!”锣声响了,这是撤退的信号,城墙下的蛮族人如蒙大赦,纷纷转身即跑,这样的落水狗当然要打,何况对方并不是什么落水狗,而是吃人不吐骨头的狼。
“放箭!”俞听雨一声令下,城墙上纷纷露出忠勇军战士的身影,“唰唰唰”阵阵箭雨向城墙下的蛮族战士射去。又引起新一轮的惨叫声、咒骂声,最后蛮族的前敌总指挥下令逃跑,同胞的尸体、不能行动的伤者也不要了,纷纷跳进护城河里,向对岸游去。
“我方伤亡如何?”眼看着蛮族人跳进护城河里,城墙脚下只剩下几十名伤兵在呼天抢地的喊,俞听雨问身边的傅正刚。
“我方无人死亡,只有十余人轻伤。”
“那就好,打开城门,帮助蛮族伤兵包扎,把他们的兵器、盔甲全部收缴了。”
“是!”
“来人!把这些木板上的利箭拔下来,修理一下。”
“是!”
在李皇叔惊讶的目光中,刚才竖起来的木板卸下来了,上面插满了密密麻麻的利箭,士兵们用铁钳把利箭一一拔出来,幸好这些利箭都是从城墙底下射上来的,入木不深,虽然费了很多力气,利箭还保持完整。
有些箭头卷起的,用铁锤打直,也能重新起用了。很快城墙上码起了一捆捆利箭,李皇叔数了数多少捆,惊讶得瞪圆了眼睛:这样也行?好像做生意一样,顺便稍回来了三万多支箭,算算好像还有得赚。
草船借箭这种事情,在这个时空里并没有发生,李皇叔当然不知道俞听雨是借签了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构想,李皇叔还在不停的佩服俞听雨的智慧。
李皇叔屈起手指算了一下:每支箭的平均价钱为一百文铜钱,三万枝箭三千银子了,这是一笔巨款啊。
李皇叔瞪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就用了老旧的二百多块门板,就赚了几千两银子,这是什么手段啊?还不算城墙下的三百多具尸体,二百多名嗷嗷惨叫的伤兵。”
李皇叔看到忠勇军的士兵,正从俘虏和蛮族人的尸体上把盔甲剥下来,这又取得了六百多套盔甲,如果按照新甲来算,每套五两银子,这又是三千多两银子啊。
以前李皇叔在战斗的时候,也曾经缴获过战利品,却从来没有想到转换为银两,现在看到忠勇军这样的操作,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做的那是相当的不精明啊!
李皇叔忽然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锱铢必较的商人,在琅琊国,商人是的地位是很低下的,不能入朝为官。
“管他呢!”李皇叔心想:“只要士兵能够奋勇打仗,救黎民于水火之中,解百姓于倒悬之际,商人就商人吧!”
蛮族人撤退之后,兴京城内难得的平静了下来,双方都在休息、在调整、在酝酿,这是暴风雨之前的平静吗?是不是预示着下一刻即将是天崩地裂的一战?
梁宽、徐六再一次出使蛮族大营,由于他们事先跟西营大首领打过交道,所以还是去找西营大首领。
双方谈的还是交换俘虏,一个蛮族人的伤兵,或者是一具蛮族士兵的遗体换取十五名琅琊国的俘虏或是被抓的平民百姓。
由于有了上次的合作基础,谈下来很容易,双方几乎不费什么口水,就把事情敲定了。只是这一次,琅琊国方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交换的地点,定在东山十八寨。
很明显俞听雨的意思就是兴京城里的粮食是有限的,蛮族军队围困的日子不知道还有多长。这六百多名蛮族人的俘虏外加遗体,将将换回来差不多一万名琅琊国的俘虏还有老百姓,把他们放进兴京厂里的话,每天要消耗太多的粮食了。
把他们放到东山十八去,那里还很多的粮食。如果粮食供应不够的话,还可以从海上运过来。
蛮族西营大首领马上答应了,在徐六的监督下,上万的琅琊国人被押送到东山十八寨入口处。赵宣跟黄坚早就闻报,率领着忠勇军新编军出来接收。
蛮族这边从南城外接收了六百多名蛮族的伤员和遗体。双方成功的进行了第三次合作,均皆大欢喜。
午后时分,蛮族军队进行了一次进攻,这次进攻比上次猛烈多了,但四个城墙均遇到了琅琊国军的奋勇还击,其中每个城墙都有忠勇军的五百名战士作为中坚力量,数次围攻之后,日落西山,蛮族人只好退走。
这次出现了伤亡,其中忠勇军出现了重伤,飞熊军和其它守城军出现了上千战士伤亡。俞听雨带来的二十名医士忙了个筋疲力尽,挽救了多条性命。
原来那十几个军医先是在一旁观看,佩服的五体投地,后来伤员太多了,那十几个老军医甘愿做助手,在忠勇军医士的指点下对伤员进行了救助和包扎。
这个时候他们才领略了忠勇军医术的高明之处,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虚心向忠勇军的医士学习、请教。后来他们成为琅琊国有名的医生,悬壶济世、妙手回春,活人无数,成为一代名医。
这的设馆收徒,自认自己是俞大将军的正宗传人,并因为分出几个医派,年年相聚一次,坐而论医道,每年均送优质弟子到一个叫鲲鹏大陆的地方去学习。传说俞听雨当年飘洋过海,来到鲲鹏大陆,在这个大海岛上新建了一个国家。
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蛮族人进攻了一天,天暗下来也攻不下兴京,只好垂头丧气的撤退回去了,下午这一仗双方各有伤亡,相对来说,还是蛮族人吃亏,死伤超过了二千多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