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信条-摒弃平庸,选择卓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卓越的天才不屑走旁人走过的路,他寻找迄今未开拓的地区。

    ——林肯

    专注于自己的目标

    仅仅制定目标还远远不够。同样都是有目标的人,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失败了,这就取决于他是否专注于他所认定的目标。一个人选择了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也就选择了走向卓越。

    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一位老猎人带上他的三个儿子去草原上打野兔。一切准备停当,这时老猎人向三个儿子提出了一个问题:

    “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老大回答道:“我看到我们手里的猎枪,在草原上奔跑的野兔,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

    父亲摇摇头说:“不对。”

    老二回答的是:“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野兔,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

    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而老三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只看到了野兔。”

    这时父亲才说:“你答对了。”

    专注就是把意识集中在某个特定的欲望上的行为,并要一直坚持到已经找出满足这个欲望的方法,而且成功地将之付诸实际行动为止。

    有了目标以后,就要努力保证你的工作效率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将注意力从那些与你目标无关的事上挪开。

    职场中,许多人做的事情很多,今天搞销售,明天又从事管理,后天又去搞产品开发等,结果没有一样做好。这些人之所以平庸而与卓越无关,原因之一就是经常确立目标,经常变换目标,所谓“常立志”者就是这样一种人。

    远大志向是强大的内在推动力

    许多人身上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他们的理想过于平庸,过于单调乏味,因而没有任何挑战性。他们没有为自己确定一个适当的目标,或者说,跟他们的能力相比,他们的目标定得过于低调,过于消极了。如果我们想要轰轰烈烈,就必须志向高远。你不可能指望一个一直回头看的人能攀登上顶峰。我们的抱负必须略高于我们的能力。一般来说,文明的程度越高,抱负也就越远大;而抱负越远大,我们前进的步伐也就越有力。

    树立远大抱负只是开始,真正激动人心的时候是挑战即将来临,我们起而迎接挑战的时候。就这一点来说,目标实现与否倒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真正重要的是我们为了达到目标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天底下最不幸的一种人,是他明明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却仍然毫无作为。一个知道自己的真实愿望并且为此而付出劳动的人,他的知与行才是真正合一的,他的生命也才真正实现了和谐。这个时候,我们不会再将时间无谓地浪费在各种怀疑、恐惧和悔恨的情绪上,相反,我们可以在内心发展出一种力量、一种安宁平和来。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一些可以造福世界、有益于人类的禀赋,我们要小心避免,不让日常琐事中发生的不快影响到我们对真正幸福的追求。我们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我们所选择的事业中,把那些细枝末节都抛到脑后;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克制自己,一心一意,专注于最终的成功。

    我们应该敞开我们的心胸,打开我们梦想的翅膀,任它飞翔。工作中经常会有一些有趣的事,不要忽略它们的存在。让热情再次回到我们的工作中,让我们再次振奋起来。不要扼杀自己的想像力,那是你的宝贵财富,要按照自己的愿望去设计生活。我们时刻需要记住的一点是,这一切其实都是我们能力范围内的事。所以,在定立目标的时候,不要以高就低,宁可把目标定得高些、远些。因为,我们在旅行中感到的快乐,实际上是和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否远大成正比的。

    千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自我安慰上。说什么如果我去做了某件事情,那么我的理想就会实现,这纯粹是浪费时间。

    正是由于人类有着那么多的欲望和追求,渴望着晋升到更高的职位,渴望着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渴望着获得更多的财富以及与之伴随的社会影响力,我们的潜质才能得以充分挖掘,我们的能力才能得以全面开发,我们才有可能发展到现在的高级阶段。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得他人对我们抱以充分的信任。

    远大的抱负就像是《圣经》中的摩西一样,带领人类走出沙漠而进入充满希望、生机勃勃的大陆,进入太平盛世。的确,还有相当多的人仍然远远地落在后面,仍然在无尽的荒野中跌跌撞撞地苦苦摸索,他们心力憔悴、疲惫不堪,他们似乎是不可能看到充满希望的大陆了,光明对他们来说仿佛遥不可及。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即便是在这种状态中,仍然是有着点点滴滴的进步的。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那就是一旦一个人精神颓废,只想混迹于那些水平比他低下的平庸之辈中,并追寻一种低级趣味时,他的堕落就会变得很迅速。而一旦他幡然悔悟,痛改前非,洗心革面,他的进步又会是何等惊人啊!

    崇高的理想是任何人生活中一股强大的推动力,它提升我们的人格,促使我们前进。它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开发了我们的能力,唤醒了我们的潜能,我们会感到有一种全新的力量在血液里回旋激荡,只有高远的理想才能使我们心胸开阔,才能使我们的自我意识全面复苏,才能使我们战胜所有的懦弱与自卑,并焕发出无尽的力量和勇气。

    如果一个人缺乏远大的志向,他是不可能有太大作为的,因为只有远大的志向才能鞭策我们前进,才能令我们拥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誓不退避的决心,翻越障碍,最后奔向既定的目标。相反,如果一个人把工作当成劳役和折磨,就像一个囚犯被戴上沉重的枷锁,那他是永远不会有大的成就的。只有理想的太阳高高照耀,只有心中存有不可抗拒的召唤,只有满怀热忱和希望,我们才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否则的话,我们或者是沦于平庸,或者是走向失败。

    永不知足

    哈伯德对年轻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永不知足。”他认为只有不满足于所取得成绩,不断进取,始终激励自己向前发展,最后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到达自己所向往的地位。

    新闻界的“拿破仑”——伦敦《泰晤士报》的大老板诺思克利夫爵士,最初在他每月只能拿到80英磅的时候,对自己的处境非常不满。后来,《伦敦晚报》和《每日邮报》皆为他所有的时候,他还是感到不满足,直到他得到了伦敦《泰晤士报》之后,他才稍稍觉得有点满足。

    就算成了《泰晤士报》的大老板,诺思克利夫爵士还是不肯善罢甘休。他要利用《泰晤士报》“揭露官僚政府的腐败,打倒几个内阁,推翻或拥护几个内阁总理,而且不顾一切地攻击昏迷不醒的政府……由于他的努力,不少国家机关提高了办事效率,他在某种程度上还推动了整个英国的制度的改革”。

    他对于那些自我满足的人是很反感的。

    有一次,他在一个他从未见过的助理编辑的办公桌前停了下来,和那个助理编辑聊了起来:“你到这里来有多久了?”

    “将近三个月了。”那个人答道。

    “你觉得怎么样?你喜欢你的工作吗?对我们的办事程序熟悉了吗?”

    “我很喜欢我现在的工作。”

    “你现在的薪水是多少?”

    “一星期5英镑。”

    “你对现在的状况满意吗?”

    “很满意,谢谢您。”

    “啊,但是你要知道,我可不希望我的职员一星期拿了5英镑就觉得很满足了。”

    世界上真不知道有多少人一辈子都一事无成,原因就在于他们太容易满足了——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终其一生总是拿那么一点点薪水,每天总是做着同样的事情,一直到死。而他们竟以为人的一生所能获得的东西也就只能有这么多了。

    真正成功的人不甘于平庸,他们以批判的态度来审视自己,把他们现在的地位和他所期待的状况来进行比较,并因此激励自己不断向卓越迈进。

    “现在的自己永远是有待完成的”,格斯特的这句话说的便是这个意思。格斯特经常在报纸上发表诗作,是深受全世界读者喜爱的一个诗人。他之所以会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能常常向上望着他理想中的自我,而不满足于现实中的自我。

    他还说:“在去年暑假里,我便是如此:我发觉我所希望的那个自我比现在的自我要聪明一些。在我那个远离城市喧嚣的乡间茅舍里,我列出了一个表,一方面写出我所要的东西,另一方面写出我所不要的东西……这个表使我的人生变得更丰富、更快乐。”

    要求自己卓越的第一步,是要让自己不满足于停留在现有的位置上。不满足于现状的感觉可以帮助你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在逆境中沉沦还是奋起

    生活的实践反复证明,人不能老是安于现状,因为一旦如此就会全身长满惰性。挫折能锻炼人,挫折更能造就人。

    逆境常常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促使一个人去竞争。“逆境出天才”这句话更是被历史和现实中的许许多多的人验证。有一个作家就是从逆境中走来的,他并没有因逆境而消沉,逆境反而激发了他出人头地的欲望。他发誓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成为身边的人们中的佼佼者。在他最初学习写作的时候,由于生活贫困买不起需要的书籍和其他用品。没有书读,他就到离家很远的一家工厂的图书馆去,在那里一待就是一天。他每天写作读书,感到极为充实。正是当时那种不利的处境,激发他产生了持久的抗争力,坚持写作,到今天他已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而和他一样热爱写作的其他人,由于有了一份轻闲自在的工作,失去了竞争意识,结果无论是在写作上还是其他方面都是一事无成。

    环境对人能否摆脱平庸非常重要。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动物学家曾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群进行过研究。他发现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的速度每分钟要比西岸的快出13米。对这些差别,这位动物学家曾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和属类都是相同的,饲料来源也完全一样。有一年,他在动物保护协会的协助下,在东西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把它们分别送往对岸,结果运到西岸的10只羚羊,一年后繁殖到14只;而送到东岸的10只羚羊只剩下3只,那7只全都被狼吃了。这位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了,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壮,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正是因为缺少这样一群天敌。由此可见,好的环境却使羚羊变得弱小,而恶劣可怕的环境反倒使羚羊强壮。

    有了比较才会有竞争的需要,继而树立信念,坚定目标。仔细想想,大自然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也同样存在。

    常常听到有人叨咕着累,其实那是如意与幸福的絮语。有句人们如今爱说的话“竞争中的人是快乐的”,这是对它的诠释。忧患和安逸同样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一个可以培育信念,一个可以播种平庸。

    卓越属于敢于冒险的人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在未发迹前的年轻时代,曾担任过铁路公司的电报员。

    有次在假日期间,轮到卡耐基值班,电报机滴滴答答传来的一通紧急电报,内容令卡耐基几乎由椅子上跳了起来。

    紧急电报通知在附近铁路上,有一列货车车头出轨,要求上司照会各班列车改换轨道,以免发生追撞的惨剧。

    当天是假日,卡耐基找不到可以下达命令的上司,眼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而一班载满乘客的列车正急速驶向货车头的出事地点。

    卡耐基只好敲下发报键,以上司的名义下达命令给班车的司机,调度他们立即改换轨道,从而避开了一场可能造成多人伤亡的意外事件。

    按当时铁路公司的规定,电报员冒用上司名义发报,惟一的处分是立即革职。卡耐基十分清楚这项规定,于是在隔日上班时,写好辞呈放在上司的桌上。

    上司将卡耐基叫到办公室内,当着卡耐基的面将辞呈撕毁,拍拍卡耐基的肩头说:

    “你做得很好,我要你留下来继续工作。记住,这世上有两种人永远在原地踏步:一种是不肯听命行事的人,另一种则是只听命行事的人。幸好你不是这两种人其中的一种。”

    清楚地了解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又是不该做的。这是所有成功者都需要具备的条件。

    卓越者之所以能够卓越,取决于他愿意去做一些平庸者所不愿意做的事。平庸者之所以平庸,乃在于他一直在做成功者所不愿意做的事。

    要能够清楚地明了什么是该做或不该做的事,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拥有明确的目标,再则需要有清晰的定位,再加上智慧,这样,就可以有正确的判断力,把握住自己该做的事情。

    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去冒险。他们平平庸庸地拥挤在平坦的大路上,小心谨慎地走着,以为这样就可以平平安安、轻轻松松地过一生。但他们永远也领略不到人生奇异的风情。他们要在拥挤的人群里争食,说不定,某一天没有争到食物,还要挨冻受饿,难道这不也是一种风险吗?而且这还是一种难以逃避的风险,还是一种越来越无力改善现状的风险。就像温室里的草,当某天寒流袭来时,最早冻死的便是这些没经过风雨的草。

    所以,生命运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次探险。不是主动地迎接风险的挑战,便是被动地等待风险的降临,冒险总比墨守成规让你更有机会出人头地。

    任何事情的圆满结局都是等不来的,必须在行动促成其实现。行动意味着冲破平庸,就得敢冒一定的风险,虽然有时候免不了失败,但这种失败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其价值就体现在后来的成功之中。

    约翰·吉姆森升为公司新产品部经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开发研制一种儿童所使用的胸部按摩器。然而,这种新产品的试制失败了,吉姆森心想这下非要被老板“炒鱿鱼”不可。

    吉姆森被召去见公司的总裁,然而,他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接待。“你就是那位让我的公司赔了大钱的人吗?”总裁问道,“好,我倒要向你表示祝贺。你能犯错误,说明你勇于冒险。如果你缺乏这种冒险精神,我的公司就不会有发展了。”

    数年之后,吉姆森成了公司的总经理,他仍然牢记着前总裁的这句话。

    在职场中敢于冒险求胜,你就能做得更好。在勇于冒风险的过程中,你就能使自己的平淡生活变成激动人心的探险经历,这种经历会不断地向你提出挑战,不断地奖赏你,也会不断地使你恢复活力。

    一家大公司的总裁说得好:“冒险精神具备与否,实际上是一个员工思考能力和人格魅力的体现。”是的,作为一个员工,只有你把冒险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你的老板才会感觉到你的努力。

    作为职场中的一名员工,既有成功的欲望,又敢于冒险,怎么说不能够实现伟大的目标呢?风险与机遇总是联系在一起,在关键时刻把握机遇,必能成功。如你总是希望成功又怕风险,那么对不起,成功将会从你身边一次次地溜走,你就呆在原地不动吧!

    在职场里,一个人的才华和能力,只有通过冒险,通过克服一道道难关,才能展现出来。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没有危机感的人、不愿参与竞争和拼搏的人,他得到的奖赏肯定不是成功,而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惟有靠努力工作拯救自己

    就每一项巨大成就的实质而言,蕴藏在每个成功目标之中,都有一个由四个字母组成的字眼——work(工作)。

    说起来,只有一个地方,成功出现于工作之前,那就是字典里。在字典中,按字母顺序,success在work之前。你或许被证明是一位智商极高的天才,也可能是当地某俱乐部的会长,也许你能言善辩,口若悬河,但是,要想成功地达到你的目标,实行你的计划,实现你的梦想,就必须到处去苦练,也就是要努力工作。

    然而,对许多人来说,混日子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以为这是工作者的一种权利。就业问题专家罗伯特·哈夫曾请312家公司的总经理评估他们的员工每周损失时间的总量,得出了这一结论。根据他们提供的数字,他提出,平均每个员工每周浪费43个小时。他用这个数据乘以每小时741美元,得出每周每个员工浪费掉3186美元。

    然后,哈夫用美国非农业、民营事业的员工总数乘上每个员工混日子的损耗数字,得出一笔巨额款项——1 200亿美元。这笔费用超过了1981年全年中所有偷窃商店、诈骗及民营事业员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的总数。

    混日子是一种暗中为害的严重问题,这表现在以下方面:吃午饭时间自动加长,迟到早退,与同事闲聊一两分钟,谎称病假等。你也许认为这不是一件什么大事,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其实是1 200亿美元的盗窃案,而且阻止你实现你的梦想。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你必须到可以实现目标的地方去,做为实现目标而必须做的事。也就是说,你必须努力工作。

    我们喜欢“有压力”这句老话。据说从亚伯拉罕·林肯到赫伯特·胡佛,每位总统都说过这句话,它究竟应当归功于谁,我们不能肯定。但是它仍然是我们对成功与苦干的看法最好的总结,同时正如下文所述:

    世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锲而不舍的精神;

    天才不能取代,有天才而失败的人比比皆是;

    聪明不能取代,聪明反被聪明误几乎已成为谚语;

    教育不能取代,世界上已经到处都是被抛弃者了;

    惟有锲而不舍与始终不渝才能无往不利。

    我们承认,生活中可能出现不劳而获的事。你可能接受一笔数目可观的金钱贿赂,可能赢得百万美元彩票,可能与富有者结婚,可能碰上好运。但是考虑到这种机会的可能性很小,我们绝不会在星期一早晨首先计划做这类事。因为,我们至今还未发现哪一种方法不用流汗水能获得成功。我们都明白: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人往往得益于努力工作。

    不过,还是有许多人仍存在这种幻想,希望得到名利。就像伊索寓言中一只蝗虫所说:“全世界欠我吃喝。”

    也许世界已经发生变化,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付出最少的努力,不必出汗,一周只需要工作五天或三十五个小时;也许,我们都应该得到丰富的收入、一部小轿车、一所住宅,周末能够悠闲自在地去打垒球、保龄球、足球和野餐。但是,这不是成功的全部表现。

    我们认为卓越不是悠闲自在地做一个平庸之辈,不是上三十五年朝九晚五的班后即隐居田园;卓越也不是一种没有冒险,无忧无虑,不用流汗,同时只需要付出最少努力的生活方式。

    在工作中追求完美

    罗文出色地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并从加西亚那里给麦金莱总统带回了宝贵的情报。当罗文面对那封写给加西亚的信时,没有问任何问题,他只是接受了命令而且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把信送给加西亚。

    到底怎么样的人才是罗文呢?他们是那样的人,一种异常优秀的人。异常意味着超越平常。他们不仅会做别人要求他们做的,而且往往能够超乎人们的期望,不断追求卓越,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追求完美会让我们工作起来疲于奔命,似乎永远看不到最终的目标。可是它对职场中的人来说很重要,自我满足就意味着停滞不前,一旦一个人自以为工作做得很出色了,他就会故步自封,难以突破自我,他就会逐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要想做职场上的常胜将军,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随时思考改进自己的工作。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已经不是那个只要肯出力就能做好工作的时代了。

    公司聘用你来做好工作,但更重要的是,你要随时思考,运用你的判断力,以组织利益为前提采取行动。所以,职场人士要时刻提醒自己,任何工作都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可能。

    有个刚刚进入公司的年轻人自认为专业能力很强,对待工作很随意。有一天,他的老板直接交给他一项任务,为一家知名企业做一个广告策划方案。

    这个年轻人见是老板亲自交代的,不敢怠慢,认认真真地搞了半个月。半个月后,他拿着这个方案,走进了老板的办公室,恭恭敬敬地放在老板的桌子上。谁知,老板看都没看,只说了一句话:“这是你能做得最好的方案吗?”年轻人一怔,没敢回答,老板轻轻地把方案推给年轻人。年轻人什么也没说,拿起方案走回自己的办公室。

    年轻人苦思冥想了好几天,修改后交上,老板还是那句话:“这是你能做得最好的方案吗?”年轻人心中忐忑不安,不敢给予肯定的答复。于是老板还是让他拿回去修改。

    这样反复了四五次,最后一次的时候,年轻人信心百倍地说:“是的,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老板微笑着说:“好!这个方案批准通过。”

    有了这次经历,年轻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才能做好。这以后在工作中他经常自问:“这是我能做得最好的方案吗?”然后不断进行改善,不久他就成了公司不可缺少的一员,老板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现在这个年轻人已经成了部门主管,他领导的团队业绩一直很好。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工作做完了,并不代表不可以再有改进。在满意的成绩中,仍抱着客观的态度找出毛病,发掘潜力,创造出最佳业绩,这才是现今优秀员工的应有表现。

    成为公司的灵魂人物

    在职场中,能够做好例行工作的人很多,但是在公司面临难关的时候,能够有所贡献的人却很少。而能做到的人,往往在难关面前显示自己的价值。这时,仅仅凭经验无法应付,更重要的就是能超越私人的利害得失,有一往无前的气魄。这是对于公司真正有影响力、有价值的人。

    这种人叫做灵魂人物。

    人人都能够靠积累的努力,成为公司的灵魂人物。什么样的人在公司里容易成为灵魂人物呢?

    记住一点: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都应该谨慎地工作。在老板心中,公司的灵魂人物占据着主要空间,灵魂人物最本质的一点,就是他们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是老板的头等大事。

    若你的工作就像剧组里的导演,或者运动队中的教练一样,表面上并不风光,然而若没有你的辛苦工作,老板无法大红大紫,那么你就是灵魂人物。

    一位心理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为了实地了解人们对于同一件事情在心理上所反应出来的个体差异,他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敲石工人进行访问。

    心理学家问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

    工人没好气地回答:“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心理学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

    第二位工人无奈地答道:“为了每天50美元的工资,我才会做这件工作,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谁愿意干这份敲石头的粗活?”

    心理学家问第三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

    第三位工人眼光中闪烁着喜悦的神采:“我正参与兴建这座雄伟华丽的大教堂。落成之后,这里可以容纳许多人来做礼拜。虽然敲石头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儿,再次接受上帝的爱,心中便常为这份工作献上感恩。”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人们却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第一种工人,是无可救药的人。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他将不会得到任何工作的眷顾,甚至可能成为生活的弃儿。

    第二种工人,是没有责任感和荣誉感的人。对他们报有任何期望肯定是徒劳的,他们抱着为薪水而工作的态度,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肯定不是企业可依靠和老板可依赖的员工。

    该用什么语言赞美第三种工人呢?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丝毫抱怨和不耐烦的痕迹;相反,他们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他们充分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荣誉,同时,因为他们的努力工作,工作也带给了他们足够的荣誉。他们就是我们想要的那种员工,也就是我们要寻找的灵魂人物。

    另外,我们认为公司的灵魂人物应该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因为在工作上要做到独当一面,老板才会信赖你。

    老板在工作中需要把握全局,具体的每个部分工作都由下属分工来负责。这就需要你能够独当一面才行,这是你升职的必备素质。

    假如你能够在财务、英语、计算机等方面有特长,老板从这些方面认识到你的价值,你的地位才能巩固。另外,当下属可能仅仅是一种“过渡”,在“过渡”期内积累工作经验和能力十分重要。

    假如你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不但不能让老板省心,而且会给老板带来负担,他是不会信赖你的。

    如何锻炼你独当一面的能力呢?

    1见解应该独到

    老板在作决策的时候,需要下属们提出“点子”,这些“点子”就算没有被采用,也会给老板做出决策提供新的角度。

    2把同事们不能做的大事接下来

    因为这种事老板和同事都会感到棘手,而你却能从容地把问题解决,老板对你往往会另眼相看。

    门罗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的心腹,能够帮助他解决棘手的事情。杰斐逊当选总统以后,门罗被派到巴黎和拿破仑谈判购买路易斯安那殖民地的事情,后来门罗用1 500万美元的便宜价格从拿破仑手中买下了2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杰斐逊还经常派门罗解决像英法战争那样的棘手问题。

    门罗的能力赢得了议员们的佩服,结果在1817年当选为美国第五任总统。

    3把同事们不愿意做的小事情接下来

    公司里有很多小事,这常常是被人忽略的地方,有心的下属是不会忽视小事的。

    学做一些小事情,在老板看来,或许是查缺补漏,可是时间久了,你考虑事情周到,肯吃苦,工作认真的作风会深深地印在老板脑海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