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免不了要参加各种宴请交际活动,宴会上应该注意:
餐具的使用
中国人最特殊的餐具是筷子,还有碟子、汤匙、碗。如果用自己的筷子或汤匙直接取用,不只显得自己没有常识,而且不太卫生。此外,应避免左手拿汤匙、右手拿筷子,两手并用的情况出现。
佐料的取法
如果距离太远,可以麻烦邻座帮忙传一下,如果自己站起来勉强地伸手去拿,那是非常不雅的举止,应尽量避免。
西式餐饮要注意一些细节
①餐具的使用方式
左手拿叉,右手拿刀。比较大块的食物无法直接放进嘴里,就必须先用叉子把食物按着,然后用刀把食物分割成小块。吃第一道菜时要用最外面的一副刀叉,然后再依序用第二、第三副……不用时应该将刀锋向内,叉齿向下摆。喝汤时,必须用汤匙(由里往外)舀着喝。汤喝完了,只要将汤匙放在空盘子上面,侍者就会自动来收。
②餐巾
有的餐厅把餐巾叠成方形,也有的叠成帽子的形状。当你入座以后,应该等主人摊开餐巾以后,再将自己的餐巾打开。餐巾最正确的使用方式是打开后对折,平放在大腿上。
③自助餐的礼仪
吃自助餐是既经济又实惠的一种方式,一方面能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另一方面大伙儿的态度也能放得轻松自然,不会那么拘谨。吃自助餐取菜时要把握一个原则:动作要干净利落。每样菜的取用,都用公用的汤匙或勺子、叉子。当自己用好后,记得将它放回原位,这样当他人要取用时,才不至于不方便。切记不可用自己的餐具去取菜。调味料应直接放在自己的碗内,因为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不可以直接加入盘里的食物上。
吃自助餐要注意的是,一次不要拿太多的东西,把整个盘子堆得满满的,实在不好看。反倒不如每次少拿一些,吃完再取用。如果拿得太多又没吃完,那是非常不礼貌的。
酒宴作客斟酒、敬酒、干杯古礼漫谈
作客赴宴,应该准时守约,衣冠整洁。作客赴宴迟到,是非常失礼的,至少是对主人和其他客人的不尊重。一般讲,作客赴宴应该准时,万一遇到诸如交通阻塞等特殊情况而迟到,到达后也应主动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讲明原因并致歉意,以此体现自己的诚意和修养。
落座时,应等主人招呼后才落座,切忌大大咧咧目中无人,随意找个位置就坐下,否则很不礼貌。碰杯时,客人的酒杯以低于主人的酒杯,小辈的酒杯以低于长辈的酒杯为敬。
“酒逢知己千杯少”,酒宴上经常会看到这种亢奋热烈的场面,每到这时,作客人的需及时提醒自己掌握好分寸。酒是特殊的饮料,既有益于人,也有害于人,有益有害,全在于掌握。作客人的适当劝酒是可以的,不宜频频劝酒,各人酒量不同,频频劝酒难免有人醉倒,不论是自己醉倒,还是座中其他人醉倒,都不是好事,在主人面前都属失礼。有人以为酒宴上非得有人醉倒才够味,拼命劝酒,甚至掺假,以水代酒来灌醉对方,这就带点恶作剧味道,和“文明”相距更远了。
干杯时,约定俗成的做法是必须起立,碰响杯子后,双方将自己的酒喝干净,然后才落座。有的偿胜酒力,遇到有人来同自己干杯,就不站起来,这是失礼的。即使不干,也得起立答礼,表示感谢。
宴饮前,主人备酒时,除非知道来客中有酒量特大或对某种烈性酒有特殊嗜好的,一般可不备或少备烈性酒,以防宴饮中“乐极生悲”。
宴饮开始前,主人先得给客人斟酒,以示礼貌。斟酒是有讲究的,俗话说“浅茶满酒”,酒可比茶多斟些,古人以斟八分不溢为敬,今人往往喜欢斟满。给客人斟完酒后,主人才给自己斟。有的主人不善饮,甚至滴酒不能沾,可以请一位善饮的亲友代为陪饮,也可以以茶或饮料代酒,但无论是陪饮或代酒,主人均得主动向客人打招呼,征得客人同意,否则为失礼。
宴饮时,还得“献报酬”。即主人必先敬酒于宾客,此为“献”;客人饮毕需回敬主人,此为“报”(也称“酢”);然后为劝客人多饮,主人必先饮以倡之,此为“酬”。此种礼仪,由来已久,沿袭至今,现在人们在宴饮时仍遵循这一礼仪,以先进酒于宾为敬,而且以带头干一杯为导,口中还连称“先干为敬”。
今天待客礼俗,是客至先喝酒后吃饭,主人一般在旁陪饮,主人即使不喝酒,也不能先客而吃饭,否则为失陪,失陪即为失礼。唐宋以前没有这个习惯,古人是饭后饮酒,后来不知怎么搞的,认为“酒”谐“久”音,“饭”谐“犯”音,“饭后饮酒”变成于“久后犯上”,成了忌讳。为了避讳,人们逐渐改为饭后不喝酒,今人虽不必避讳,但也习惯成自然了。
主人在酒宴上不能忘了自己的职责,须时刻注意客人的反应。客人酒量有大小,性格有差异,主人该劝酒时就劝酒,认为客人将不胜酒力时,就要主动引导宾客交谈,不必主动劝酒;必要时,可以征求客人意见:“用饭了,如何?”知情达礼的客人会领会主人的意思,不再劝酒、赌酒。
如何运用好称呼的诀窍
称呼,一般是指人们在交往应酬中彼此之间所采用的称谓语。选择正确的、适当的称呼,既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又体现着
对他人的重视程度,从中还表明了双方关系的亲疏关系。
人们在正式场合所使用的称呼,主要应注意如下两点。
采用正规称呼。
在工作岗位上,人们所使用的称呼自有其特殊性。下述5种称呼方式,是现代家庭可以广泛采用的。
(1)称呼行政职务。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在对外界的交往中,此类称呼最为常用。它意在表示交往双方身份有别。
(2)称呼技术职称。对于具有技术职称者。特别是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者,在工作中可直称其技术职称,以示对其敬意有加。
(3)称呼职业名称。一般来说,直接称呼被称呼者的职业名称,往往都是可行的。
(4)称呼通行尊称。通行尊称,亦称泛尊称,它通常适用于各类被称呼者。诸如“您”、“同志”、“先生”、“小姐”等等,都属于通行尊称;不过其具体适用对象亦小有差别。一般而言,对自己人,宜称之为“同志”;对外人,则宣称其为“先生”或“小姐”。
(5)称呼对方姓名。称呼同事、熟人,可以直接称呼其姓名,以示亲密无间。但对尊长、外人。显然不可如此。
避免错误称呼。
以下4种错误称呼,都是现代家庭平日不宜采用的。
庸俗的称呼。特殊职务(如国家干部)在正式场合假如采用低级席俗的称呼,既失礼又失自己的身份。诸如“哥们儿”、“朋友”、“小妞”、“老板”等等,均不宜出自自己之口。
(2)他人的绰号。在任何情况下,当面以绰号称呼他人,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3)地域性称呼。有些称呼,诸如“爱人”、“对象”、“师傅”、“小鬼”等,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一旦对其不分对象地滥用,往往出错。
(4)简化性称呼。在正式场合,有不少称呼不宜随意简化。例如,把“沙司长”、“张局长”、“王处长”称为“沙司”、“张局”、“王处”,就显得既不正规,又不礼貌。
我国少数民族的禁忌须知
维护各民族团结,必须了解各个民族的禁忌。主要有:
回族、维吾尔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保安族等忌吃猪肉、动物的血和自死的动物。
蒙古族忌讳坐在蒙古包的西北角。
藏族家里有人生病或妇女生育时,忌讳生人入内。
哈萨克族忌讳别人当面数他们的牲口。
佤族忌讳别人摸头和耳朵、忌讳向少女赠送饰物和香烟。
锡伯族忌吃狗肉。
鄂伦春族忌讳别人说自己长辈的名字和死人的名字。
景颇族忌讳用手摇熟睡的人。
哈尼族忌讳他人到产妇家借家具。
怒族忌讳拒绝赠送的礼物和食品。
阿昌族忌讳走路时从别人面前擦过,或从腿上跨过。
德昂族见面时,男的忌讳拍摸肩头,女的忌讳触动包头、衣物等。
藏族风俗禁忌
赴藏旅游前,要了解一些藏族的风俗和禁忌,避免出现尴尬的场面。
藏民热情好客,尊敬长者,行坐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忌讳直呼姓名,要在名字后面加“啦”,如“次仁卓玛啦”,以示尊敬和亲切。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坐,要盘腿端坐,不能东张西望,双腿伸直,脚底朝人。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奉献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在碗口。
藏族忌讳别人过分夸奖自己孩子,如:“这孩子长得真漂亮!”认为这样会减少孩子阳寿;禁忌不生育的妇女抱自己孩子,认为她会降灾难给孩子。
藏族绝对禁吃驴、马、狗肉,凡盛过这些肉类的器具便不再使用。认为吃这些动物的肉太脏,有罪孽,死后不能升天。在旧社会连鱼也不敢公开吃,称鱼为“水萝卜”。忌讳不做饭时铲锅、脚蹬灶台或坐在灶台上。
藏人把敬青稞酒作为接待尊贵客人的一种诚挚礼节。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下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而后,轻轻呷一口,主人会给及时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须一饮而尽。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不然主人会认为客人不礼貌,瞧不起他。
喝酥油茶是他们的日常习惯。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双手接过来喝。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做响。不熟悉的男女忌在一个碗内揉糌粑和吃糌粑。碗、杯等器具禁止扣着放置,因为只有过世者的碗、杯才扣着放置。
藏历正月初一,忌讳扫地,不能吃带馅食品,不准哭泣、骂人、吵架,不准说“空”、“没有”、“死”、“病”、“痛”、“杀”、“穷”、“不要”、“倒霉”等不吉利的话,认为这样会预兆全年不吉祥。藏历年不准向别人借东西,怕招致全年不富裕。新年见面先道贺“洛萨扎西德勒”,意为“新年吉祥如意”。
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禁忌在别人背后吐唾沫、拍巴掌。禁忌妇女在人面前抖裙子,认为会给对方带来不幸。行路遇到寺院、嘛呢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认为如果走反了方向会有罪过。翻越高山顶时,禁止发声,否则会招致风、雪、冰雹。
家有病人,禁止来访,禁把骨头扔到火中,认为这样都会招来鬼怪。忌在家中吹口哨,因为只有送鬼时才吹口哨。晚上忌讳往外倒垃圾。天黑后,白色东西不能拿出家外,避免财气外流。亲属去世后49天内禁忌办喜事、唱歌跳舞,以便让亡灵安静地升上天堂。
各民族吉祥物
参加第三届中国艺术节(1992)的56个民族的代表,向这次盛会敬献了各自的吉祥物,表达美好之情:
汉族——二龙夺宝,代表神武和力量;
维吾尔族——百灵鸟,代表纯洁高尚;
苗族——芦笙,文化和感情的象征;
彝族——子摩格理(漆器),象征安康;
壮族——绣球,爱情的象征;
布依族——糠包,象征纯情和崇敬;
朝鲜族——长鼓,象征吉祥欢乐;
满族——玉如意,代表顺利如意;
侗族——56角鼓楼,代表团结
蒙古族——骏马,象征丰收在望;
回族——滩羊,象征进取腾飞;
藏族——卓索切玛(斗),象征丰收、幸福;
达斡尔族——曲棍球(拍及球),打曲棍球是这个民族传统悠久的运动项目;
仫佬族——锡角(乐器),代表喜庆;
羌族——羊头壁挂,象征吉祥、美好;
布朗族——三弦琴,代表纯洁、幸福;
撒拉族——白骆驼,象征希望和幸福;
毛南族——顶卡花(汉语:竹帽),爱情信物;
花瑶族——长鼓,代表崇敬;
白族——金鸡,象征光明、吉祥、幸福;
土家族——阳雀图案的土家织锦;
柯尔克孜族——白鹿,象征幸福、吉祥、爱情;
土族——吉祥如意图(刺绣),象征吉祥如意、幸福进步;
黎族——人龙锦(以人和龙为图案的织锦),代表团结和睦、吉祥如意;
傈僳族——弩,象征勤劳勇敢;
佤族——木鼓,代表庄严吉祥;
畲族——凤,象征幸福、光明;
高山族——双联环,象征团结;
仡佬族——睦福(葫芦上的雄鹰),代表和睦幸福;
锡伯族——麒麟,代表幸福;
阿昌族——白象,象征太平、祥和欢欣;
普米族——笃笆(篾盒),代表丰收象征春天希望,吉祥如意:
哈尼族——百鹇鸟,象征兴旺发达;
哈萨克族——白天鹅,代表爱情和美;
傣族——金孔雀,象征吉祥、幸福;
拉祜族——陶葫芦,象征团结、祥和、自信、自强;
冰族——拐(汉语:银压颈),象征庄重、吉祥,万事如意;
东乡族——本族姑娘服装,象征吉祥顺利、洁身光鲜、合家欢乐;
俄罗斯族——鸽子,代表善良、勤劳;
鄂温克族——驯鹿,代表善良;
德昂族——虎,象征除恶扬善;
保安族——保安腰刀,爱情的信物;
裕固族——头面(头饰),代表财富;
纳西族——东巴挂毯,象征勤劳智慧;
景颇族——目脑示栋,代表幸福、丰收、胜利;
京族——珍珠,象征幸福和光明;
塔塔尔族——白额大羊,代表吉祥;
塔吉克族——雄鹰,代表智慧,正义;
怒族——达比亚(乐器)和挎包,象征幸福吉祥;
乌孜别克族——白斑鸠,代表安宁、和平、繁荣;
独龙族——独龙毯,象征幸福美满;
鄂伦春族——鹿角,代表吉祥;
赫哲族——白天鹅,代表勇敢、智慧、美德、幸福、理想;
门巴族——切玛,代表丰收、幸福;
珞巴族——吉加阿纳(塔形石头),代表吉祥、公正;
基诺族——大鼓,寨神的象征。
婚丧礼仪
从一个人餐饮的礼仪,便可观察出这个人教养的良好与否。所以,你若注意餐桌礼仪,久而久之,这些礼仪自然会成为一种习惯,无论何时何地,它都会自然流露出来,显得你是个有教养的人。
身为现代人女性,更要懂得这些基础的礼仪。因为现代人与人的交往频繁,参加正式宴会的次数也越来越大。如果你能懂些宴会礼仪,在宴会的场合中,才不会因此贻笑大方。
参加婚礼不必华服
不少人一定以为参加婚礼穿华丽的衣服,才能在正式场合中显现自己的漂亮,风光一下。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在婚宴上,主人是新郎和新娘,他们才是受人注目的焦点。假如你打扮得花枝招展,穿得像新娘一般,会引起别人的笑话。
嫁做人妻的你,穿着的服装应以稳重整洁为准。随你的喜欢选择,洋装或套装都相配。
需要注意的是,忌穿黑色的衣服,白色洋装也应避免,因为白色是新娘服饰的主要色彩,相信和新娘抢风采不是你愿意的事吧?服装颜色不宜太过鲜艳,淡雅一点的颜色,才能显更富成熟女性的魅力。
喜宴上的言谈举止
在喜庆婚宴上,不可因太高兴了,就大声放肆地谈笑,或过分地狂欢,表现出女性不应该有的越轨举动,引人非议。
在喜庆婚宴上,随意说笑,虽无可厚非,但要特别注意一点,千万不能说不吉利的话,破坏气氛,如切断、完了、离别等伤情的话,人家最引为忌讳了。相反的,要尽量说祝福的吉利话,否则,就是一个不懂得礼仪的人。
丧礼的穿着
丧礼是人生悲伤的告别,丧服应该是黑色的,或是没有色彩的白色、灰色等较适当。已婚的你,只要穿上制服,在左臂带上黑色的臂章即可。
①步行走到告别场所
坐车子到丧礼会场时,在未到场所之前,大约距离十公尺的地方,就应下车以步行前往,这是对死者的敬意。坐车子直接到丧礼会场是没有礼貌的,千万不可忘记。
②肃静恭敬的态度
丧礼时行礼的表情或是哀悼的态度要肃穆恭敬,不可随意大声说话,如果心中感到压抑不住的悲伤,尽量不要哭出声,以免引人注目,最好只低声啜泣,但要将心里的哀伤表现出来即可。
③慎重其事的祭拜
烧香祭拜是佛教的葬礼仪式,对此仪式必须非常的慎重其事,如不知怎么祭拜,需先向丧者家属请教。
如果当天忘了,就必须注意先行礼的人,然后依照他们的拜法谨慎地行礼。
其程序是首先向丧者家属恭敬地行礼,接着向灵堂的人像行礼,然后恭敬地举香祭拜,再插回香炉,礼仪即成。
④答礼致意
心里虽然感到极度悲伤,但是千万别忘了向丧者的家属答礼致意。
探病须知
如果亲朋好友生病,你应当表示一下关切的心意,这时不管他是住在医院或是住在家里,你都应该尽可能去探望一趟。
着装要朴素
到医院去探望病人,并不是要去做客或游玩,要避免穿颜色鲜艳,华丽的衣服,以一种接近病人心理的心情,穿颜色浅明如奶油、淡绿色等,看起来比较清爽朴素的衣服,样式也要简单而端庄,分清场合穿对衣服。
探望前,先联络病人家属
不能直接就跑去探望,应该先打个电话与病人的家属联络,略为了解情况,得到允许后,才可去探望。
假如没有先联络,就到医院,病人家属谢绝会面或会面时间已过,没有探望病人的机会,白跑一趟,只有失望而返了。
探望时间宜短些
去看了病人,想要好好安慰病人,或陪陪病人固然是好意,可是如果因而时间拖太长,就不对了。病人也许寂寞,需要安慰,可是病人体力弱经不起长时间的交谈,需要休息,否则病情会加重,因此,会面时间应该短暂。
鼓励祝愿病人早日康复
对于病人所担忧的事,不要拿来做话题谈,如对方的病情,颓丧的话也不应该说,如你的气色很差啊!或学校快考试了,你怎么办?或听说这种病很麻烦哪。这一类的话,会使病人心烦。
应该以乐观开朗的心情说些鼓励的话,如“气色不错麻,病快要好了哩!”“或赶快好起来,我等你去逛商场呢!”愉快的话能使病人感到快乐而增加抵抗病情的勇气。
最好不要结伴去探访
探病最好一次一两个人,不要约太多人去,因为病人需要安静休息。不要因为大家都是好朋友,于是像平日一样,七八个人蜂拥而至,随便吵闹,大声说话,骚扰到其他的病人,这样也会使病人感到疲累。与病人交谈时,要抱着爱护病人的心静静地说话,这点该慎重。
送病人适用的东西
探问时,若要送东西给病人,最好送适于病人需要的东西。除了食物,自己做的可爱小东西也可以,用意是要带给病人愉悦。而探问时,最好的礼物,无非就是表达能使病人安慰的心意。
如果送食品,比较不适合,因医院对某些病人的饮食,可能依病情会有所限制。
如病人没有被限制,就可以送病人平日喜爱吃的东西,如水果或饼干、糖果之类,都能使她感到高兴。
如何安慰病人家属
探望病人要能适当地安慰之,至于病人的家属,心情上也陷于担忧的烦闷中。所以,在病房外,也要对家属付出安慰与关怀。
自己不懂得医理,不可在病人面前大肆渲染病情的严重性,造成病人家属忧心与不悦,应该说些可望早日转好的话,或表示需要自己帮忙的话,请不必客气,令家属感到亲切的诚意。
其实探望病人等于是向家属致安慰与关怀之意,也要遵守与家属之间应有的礼仪。
忌说不吉利的话
与病人交谈时,尽量谈些快乐或有趣的事,使对方精神愉快。有关不幸或死亡的事,绝对避免说起,这些都是病中的人最不想听的,更是一旁的家属引以为忌的。
送礼应遵循的原则
送礼既然是一门艺术,自有其约定俗成的规矩。送给谁、送什么、怎么送都很有奥妙,绝不能瞎送、胡送、滥送。根据古今中外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应注意下述几个原则。
礼物轻重得当
一般讲,礼物太轻,又意义不大,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瞧不起他,尤其是对关系不算亲密的人,更是如此。但是,礼物太贵重,又会使接受礼物的人有受贿之嫌,特别是对地位、职位比自己高的人,更应注意。除了某些爱占便宜的人外,一般人就很可能婉言谢绝,或即使收下,也会付钱,要不就日后必定设法还礼,这样岂不是强迫人家消费吗?如果受礼人家中不甚宽裕,无异于给人出难题。如果对方拒收,你钱已花出,留着无用,只徒增许多烦恼,落个花钱找病,实在冤枉。所以说,礼物的轻重选择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争取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多花钱办好事。
送礼间隔适宜
送礼的时间间隔也很有讲究,过频过繁或间隔过长都不合适。送礼者可能手头宽裕,或求助心切,便经常大包小包地送上门去。有人以为这样大方,可以博得别人的好感,细想起来,其实不然。如果受礼者是爱占小便宜的人,他当面会说你好话,背后说不定会妒忌你的大手大脚,说你坏话。正派的人,虽不会说什么,但却可能会怀疑你这样大方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而不再与你深交。
另外,礼尚往来,人家必然还情于你,这在无形中也增加了人家的经济负担。一般来说,以选择重要节日、喜庆寿诞送礼为宜,送礼的既不显得突兀虚套,受礼的收着也心安理得,两全其美。
了解风俗禁忌
送礼前应了解受礼人的身份、爱好、民族习惯,免得送礼送出麻烦来。
有个人去医院看望病人,带去一袋苹果以示慰问,哪知引出了麻烦。正巧那位病人是上海人,上海话苹果跟病故二字发音相同,送去苹果岂不是咒人病故。
由于送礼人不了解情况,弄得不欢而散。鉴于此,送礼时一定要考虑周全,以免节外生枝。
例如,别人结婚时,不要送钟,因为钟与终谐音,让人觉得不吉利;对文化素养高的知识分子,你送去一幅蹩脚的书画就很没趣;给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送去有猪的形象做装饰图案的礼品,可能会让人轰出来。
给意大利人送菊花,给日本人送荷花,给法国人送核桃,都会引起外宾的反感。
礼物要有意义
礼物是感情的载体,任何礼物都表示送礼人的特有心意,或酬谢、或祝贺、或孝敬、或怜爱、或爱情等等。
所以,你选择的礼物必须与你的心意相符,并使受礼者觉得你的礼物非同寻常,备感珍贵。
实际上,最好的礼物是那些根据对方兴趣爱好选择的、富有意义或耐人寻味的小礼物。
比如,我们为住院的朋友送一束鲜花。定能使其心情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为远方的同窗寄一册母校的照片,定能唤起他对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给爱好文学的朋友送上一套名著,必然使其欣喜若狂,爱不释手;为心上人送去一条漂亮的纱巾,她会含情脉脉地依偎在你的怀中……
就礼物的质量而言,它的价值不是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的,而是以礼物本身的意义来体现的。
因此,选择礼物时要考虑到它的艺术性、趣味性、纪念性等多方面因素,力求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礼品的选择窍门
馈赠之前,要对礼品进行认真选择。第一件事就是考虑对方有什么爱好、兴趣和禁忌;其次要考虑送礼的原因和目的,尽量使礼品恰如其分;同时送礼不可太贵重,过于贵重的礼品易使对方产生不安,有行贿之嫌,总觉得背负你的“人情债”,就事与愿违了:最后还得注意礼品的包装。
下面针对不同受礼对象介绍有关礼品的选择:
情人节的礼物。
情人节是恋人之间、夫妻之间表达爱慕尊敬之情的一个节日。故恋人间、夫妻问均可以通过送礼来传递爱慕的感情。鲜花是情人节最好的礼物,一朵玫瑰表示自己对对方的感情至深,雏菊表示“我想你”,桃花代表美和爱,紫色的花则告诉对方你
已成为她或他感情上的俘虏。除了鲜花外,一些小工艺品如一方手帕、一把香扇、一条项链、一盒化妆品均可以是恋人间传递
爱情的媒介物。夫妻之间除了互赠鲜花外,可以在情人节这天给对方制造一个惊喜,一件对方向往已久的东西,突然在情人节
这天从天而降,让对方终生难以忘怀,铭刻在心。这不仅表达了节日的祝福,更加深了双方的感情。
结婚礼物。
要等到收到对方的请柬或通知后再携礼登门祝贺;礼品宜以家庭用品、床上用品、餐饮具或字画等工艺品为好,也可事先
征求主人意见再选购;如果用金钱代替礼品,可在封套上写明“贺仪”等字以示庄重。
生子礼物。
可送婴儿用品,如衣服、鞋帽或玩具、食品、生肖纪念章等,也可送产妇滋补营养品等。
生日礼物。
父母长辈生日做寿,可送寿联、寿糕或营养品、衣服布料等,夫妻生日可送鲜花、化妆品、饰物、领带等礼品,朋友生日可送贺卡、工艺品、学习用品、鲜花、影集等小物件,小孩过生日,可根据小孩子的年龄、性别选择一些玩具、磁带、图书、小孩衣物、糖果等。不宜给小孩过多的钱作为礼物。
节时礼物。
春节送腊味、礼盒,端午节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等等。
病丧礼物。
探望生病的亲友。应携带一些适宜病人食用的食品,如滋补品、饮料、水果等,也可送鲜花,但在送水果时要根据病情来选
购。丧礼中可送花圈、挽联或“帛金”(即金钱),如送物品应以不留纪念的一次性易耗品(如烟、酒、食品等)为原则。
远行礼物。
毕业升学远行时,可选择书籍、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礼品。
迁居礼物。
乔迁之喜以对联、字画、镜屏、工艺品、家庭装饰品为礼最佳。
开张志喜礼物。
作为个人为朋友新业务的开张表示自己的祝贺。此时送上一只花篮是最合适的。单位之间,每遇同行或商务单位新业开张,那么送上一只大花篮,花篮上悬挂祝贺联一对是很合适的。如希望通过对他人开张志喜的祝贺达到自己更多的目的,那么在新闻媒介辟一个祝贺广告也是目前常用的手段。这种手段不仅可以达到祝贺的目的,同时更可以通过祝贺达到宣传自己的公关目的。
送礼的避讳与禁忌
过时送礼、事后补礼都应避免,给年长者送钟,有“钟”“终”谐音,乌龟虽然长寿,却有“王八”的俗名,都不宜作礼品相送。互赠礼物是必要的,但要了解对方的送礼禁忌:
港台馈送禁忌。
在港台风俗中,丧事后以毛巾送吊丧者,非丧事一律不能送毛巾;剪刀是利器,含有“一刀两断”之意,以剪相送会使对方有威胁之感;甜果是祭祖拜神专用之物,送人会有不祥之感;港台话中“雨伞”音同“给散”,若送雨伞会引起对方误解;扇子是夏季用品。台湾俗庆“送扇无相见”;台湾的居丧之家习惯不蒸甜食、不裹粽子,如果以粽子相送,会被对方误解,十分忌讳。
国外馈赠禁忌。
日本人忌勺“9”、“4”,因为“9”与“苦”音同,“4”与死音同;西方人喜单数却忌“13”;对英国人不能送百合花,以为有“死亡”之意:对荷兰人不能送食品;波兰人除爱人、情人,不能给其他异性送红玫瑰;对日本人不能送菊花,菊花是日本皇室专用;对美国女性不能送香水、化妆品、衣物、假首饰,那会以为你看不起她。
收礼的窍门
收礼礼仪知识。
收礼指收受他人钱物。收礼的礼仪在世界各国也不相同。在我们中国,习惯收下礼后不当着客人的面打开,而是等客人走后,再拿出来仔细观赏。而西方人接到礼物后,常是当着客人的面打开,在客人面前赞美礼物才是最礼貌的,相反,就被认为无礼。在我国,即使是送给小孩的礼物,小孩子也不能当面打开看看,否则就得挨妈妈的骂,还会冠之“真不懂事”,即无礼之意。而国外小朋友在收到叔叔、阿姨的礼物时,父母亲会鼓励他当面打开,并教他如何当面赞美礼物,如何表示自己多么喜欢这些礼物。这就是受礼中东西方文化的最大差异。
回礼的学问。
受收礼物后,一般应回礼。如不相应回礼,那么起码也应对送礼者表示感谢。可去封感谢函,感谢函最好是亲笔书写,在收到礼后马上发出,这样给人感觉是你很重视对方的友谊。感谢函简短扼要,说些自己如何喜欢礼物以及礼物被派什么用场等等的话语。
拒礼的范围。
受礼并不是来者不拒、来多少收多少。对有些礼物应持谨慎态度:
一个并不熟悉的人送给你极其昂贵的礼物。
一件你觉得送礼者并不是心甘情愿送礼的礼物。
一件隐含着需要你发生违法行为的礼物。
一件让你觉得似乎自己受控制的礼物。
一件你认为你不应得到的礼物。
对一些自己不想受的礼物,最好当场就请送礼者带回。如不肯。可事后请人送回并附上“谢谢,心领了”、“谢谢你的好意”等字样的小条子或小信函。但对一些具有很明显的走后门的礼品,应坚决拒收。退礼得讲究策略,千万不要太伤送礼者的感情,可以寻找一些让对方能接受的理由退礼,让对方能下得了台。
不可问礼品价格。
受礼时,千万别问对方礼品的价格,问价是不礼貌的。受礼时,也不必过于自谦,没完没了表示“惭愧”、“不好意思”,反面会让送礼者难堪。在收礼之前适当表示谦让,收礼后诚恳地向送礼者表示以后请对方不要再破费等。亲友送的礼,不必不收,否则,会使亲友扫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