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他们走进了深山密林,天快黑了,正愁找不到宿处。突然,前头传来一阵孩儿啼哭的声音。两人转过树林一看,前面高岩下有间破草房,哭声就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两人走过去,又看到茅屋前面有块地,茅草长得齐腰高。这时,孩子的哭声更响了,一声比一声惨,哭得兄弟俩心乱如麻。
普贤上前敲门,门是虚掩着的,“吱呀”一声开了,里边黑洞洞的。他擦擦眼,才看清屋里坐着一个年轻妇人,衣衫褴褛,正低头给孩子喂奶,身边还站着两个面黄肌瘦的孩子,一个约摸三岁,另一个约摸五岁。两个孩子拉着妇人的衣襟,哭着叫:“姆妈呀,我饿哩,饿哩!”那妇人想是心烦吧,一人一巴掌,骂道:“讨债鬼,跟你那死鬼阿爸要!”说完,拉过孩子哭成一团。
文殊看看心真痛呀!他想,一个死去男人的女子,带着三个孩子,怎么活呵!
普贤站在一旁皱着眉头,心想真晦气,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落脚点,却是孤儿寡母,就不耐烦地拉拉文殊,“弟弟呀,快走吧!天黑了,赶路要紧!”
可是文殊待着不动,像没听见似的,好久,才长叹一声说:“哥,你走吧!我不能同你一起进山了。”
普贤大吃一惊,说道:“弟弟,我们出家人,怎能贪恋女色呢?快走吧!”
文殊说:“好哥哥,这孤儿寡母,我不救他们,逃得过今冬,也逃不过明春。我意已决,请哥哥先行一步吧!”
就这样,文殊留在寡妇家。这寡妇名叫兰香。
每天,鸡刚啼出第一声,他就起身出去砍柴。太阳刚露脸,他已砍回柴禾,喝碗饭汤,到门前开荒、除草、种稻麦。月亮上山了,他砍株毛竹劈细篾,编个竹篮换油盐,还给孤儿寡母扯身衣裳穿。
转眼间,金风飒飒枫叶红,金黄稻谷进了仓。三个孩子吃得脸蛋圆滚滚的,兰香苍白的脸也好看起来了。
过不多久,小山坳热闹了,那些在山外生活不下去的穷苦人都逃到这里安家落户,成了一个小山村。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过了十五年。先前的荒地变成了良田,先前的草房盖成了瓦房,三个孩子都长大了,都成了家。
这一天,文殊对兰香说,他要进山找哥哥。兰香和孩子们苦苦哭泣不肯放。
有个白发老倌对兰香说:“你怎么老是哭,你丈夫这么忠厚老实,你为啥不劝一声,一定是你待他不好。”
兰香急忙说:“老伯呀,他不是我的丈夫呀!他自从进了我的家,十五年来,从未到过我床边。每天晚上,都睡在灶间里。”
乡亲们听了,感动至极,都劝文殊留下,文殊不听。后来看看实在没法挽留,只得放他走了。
文殊上路了,渴了饮山泉,饿了吃野果。到了第七天傍晚,来到一座寺院前,只见上面写着“清净寺”,旁边还有一副对联。仔细一看,呵,是哥哥的笔迹呢!上面写着:
吃得深山苦中苦,
方成大千仙上仙。
他知道哥哥私心未绝,于是有意去试探。
他来到寺前清泉里洗个脸,化作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走进寺里,对着坐在大殿正中的普贤道:“小女子远方投亲,不幸迷路,偶来宝刹,请师父行个善心,留我一宿。”
普贤道:“此处乃佛门圣地,借宿不便,请另找宿处吧!”
文殊又说:“师父若不肯借宿,小女子在外被野兽加害,岂不是有损师父道行么?”
普贤听了这话,想想倒也不错,答应让文殊在廊下借宿。可是文殊又假推害怕,一定要睡到普贤房里去。普贤没法,只得让他睡到房中,自己却挟了一床被睡在廊下。
文殊见哥哥并未动心,第二天趁着洗脸,摘下一个金戒指,放在桌上,也不告辞,就出门去了。
普贤进到房中,看见这个金戒指,好高兴呵!四下一寻,不见小女子身影,就把戒指放在袋子里。
一会儿,小女子回来寻戒指,普贤推说没有看到。文殊也不多说,回身便走,临出门时,在房门上“唰唰唰”写下几行字,一晃,不见了。普贤好生奇怪,赶去一看,只见门上写着:
文殊度普贤,
麦秆戒指不值钿,
你若要上天。
重修十八年。
普贤忙从口袋里掏出戒指,一看,呀!真是一个麦秆做的呢!他双脚顿地,懊悔莫及。
赵达枢 搜集整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