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成熟在最炎热的夏季,割麦这种工作又很辛苦,如果太累太热,很容易中暑。所以麦收那些天,是累并快乐的几天,往往吃得很好,平时再舍不得的人家,这几天也会买点好的吃。
为了避免在烈日下干活儿身体吃不消,割麦子都是要早起的。四五点钟,天刚蒙蒙亮,懵懂中被喊起来,这个过程是很难的,睡不醒,所以需要叫了又叫。一旦起来了,爸妈会比平时大方得多,或许每人冲一杯奶粉,吃几块点心,就算没有这些,也会有头一天早上准备好的早餐,松软的鸡蛋饼什么的。吃饱,一人提着一把镰刀出门。镰刀都是提前磨好了的,锃光瓦亮,此时黑暗还没有褪尽,那些黑,像跟人捉迷藏一样,你前进一点,它们就后退一点。远远看去,前面乌黑一片,几乎怀疑自己会跌到沟里去,等你走过去,就会发现其实脚下永远是有些亮光的。
路上稀稀落落会遇到人,都是起早割麦子去的。
我喜欢这样打破常规的生活,哪怕代价是要付出艰辛劳累,心里是满足的。暗夜里一家人从睡眠中爬起,齐心协力向地里去的情景,很有一些温馨的味道。
晨曦中,大片大片的麦浪在微风中翻滚起伏,新生小麦的清香似有若无。
看《白鹿原》,那样一片金黄的麦浪,真会生出天地之大美,万物之精华的感叹。我们一家的麦子虽然没有那么壮观,但是整个村庄的麦田几乎都是连在一起的,那壮观程度,其实也是很震撼的。
只是这样的微曦中,金黄色大打折扣,麦子都隐藏在朦胧中了。
开始的时候,信心满满,生龙活虎。镰刀是锋利的,精力是充沛的,只能听到镰刀扫过麦秆,几个人把头埋进麦浪中,弯着腰,低着头,唰唰而过,脚步整齐。麦子们齐齐倒下,大约割几十步,用麦秆扭一个简单的绳索,回头去捆成一捆,码好。
常常要比赛,我们大言不惭,喜欢跟爸妈比赛速度,一开始还是可以的,渐渐就体力不支,腰酸腿疼。大太阳早就升起来了,热浪滚滚而下,身上的衣服很快就湿了。为了避免被麦芒扎到,大家都穿的是长袖的厚衣服,难受程度可想而知。于是,速度渐渐慢下来,甚至开始想偷懒的办法,坐在田埂上不动弹。
快到中午,有人用自行车驮着泡沫箱子去地里卖冰棍,箱子上盖着厚厚的棉被。这样做生意的人很聪明,这个时候出现,大家正是疲惫的时候,又热又渴又累,割麦这么重要的工作,就像抢收一样,一旦麦子成熟后老天不照顾,下了一场大雨或者刮了一场大风的话,那就成了灾难。
此时,再不舍得的人家,也会买上几根冰棍、雪糕,大家坐在麦子捆上,一边聊天一边吃。沁人心脾的凉爽与清甜,一扫割麦带来的热和劳累。
人就是这样容易满足,所以千百年来,无论是怎样的时代与际遇,人们都会韧劲十足,好好地生活下去。
割麦也叫抢麦,全家老少齐上阵,能干活的都拉来干活,大一点的割,不会割的可以捆,不会捆的可以搬,将捆好的麦子一个个抱到车上去码好,由大人运到场院或者家里去。
每年的麦收都跟打一场仗一样,艳阳高照最放心,如果天空飘过来一朵乌云的话,大家就都慌了。
割麦之前的准备工作也很烦琐。村子里每年都要出具人力来平一个场院,这个场院要够大,够平整。后来是以小队为单位,每个队都会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场院,每年麦收前十几天,选几个人来整理场院,用掺了碎麦秸的泥来抹平,晒干,扫干净,最后洒几遍水,一次次晒干。场院最后就会平整得像水泥地面一样,一丝尘土也不会有。
一家家收回来的麦子都垛在场院里,挨家挨户轮着打麦子。
打麦机是半成品,只负责出麦粒,噪音巨大,但是谁也拿它没办法。
打麦子也很辛苦。一个人站在麦子垛上,向下扔,一捆又一捆,准备投放到闸刀跟前。要有两个人先将麦穗放在闸刀里闸一下,麦穗和麦秸分离,再有人将麦穗投放进机器漏斗中。另外一边有人负责接麦粒,侧面有人负责清理麦糠等杂物。这些烦琐事,不是一家人可以完成的,所有打麦子的工作都是大家合伙,今天你家,明天我家,合作共赢。
打麦的工作又脏又累,汗水常常混合着泥水还要被麦芒扎,机器在轰鸣,每个人都蓬头垢面不知疲倦。你再累再难受都不能停下,这是流水工作,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一人停下大伙都得停下。
在这样的流水工作中,小孩子真的体力有限,十分痛苦。尤其是接麦粒的这个人,机器是电机,麦粒出来后并不是规规矩矩,都是欢蹦乱跳流泻而出,麦粒迅速出击,砸在手上、胳膊上、脸上,又疼又痒,灰尘也多在此处弥漫。有一年我负责这个工作,实在太难受,于是就跟我妹换了一下,我去麦垛上卸麦子了。那个工作虽然累,没一会儿就胳膊疼,高强度扔一晚上的话,会疼到肿起来。但是不脏,不会被麦粒打脸。
我妹在那儿干了半夜,大家各司其职,谁也顾不上谁。她的工作至关重要,不能放任麦粒堆在那里,所以她不敢离开,也没人去换她。就这样坚持了半夜,大家停下休息喝水的时候,她终于爆发,蹲在地上哇哇大哭,一直哭了很久。
比人更可怜的是打麦机,一时一刻也不停轰鸣,每天夜里都有人家在打麦子。
麦子打完之后,还有最后一步,烈日下,也要好几天才能晒干,晒麦子的时候,要防止鸟来吃,要防止小孩来破坏,最重要的是,要隔一会儿就用脚去蹚一下,原理是,将下面的翻上来。蹚麦子是小孩最喜欢的工作,光脚踩在麦粒上,热到烫脚,嘻嘻哈哈将一大片麦粒蹚出一条条小河沟,躲在旁边的窝棚里玩一会儿,觉得晒得差不多了,再去蹚一下。
这件事都是小孩做,我们乐此不疲。
收割,下粒,摊平,晒干,才能装进口袋,收进仓库。这一年的心,才算是放下了。
闲置下来的平坦干净的场院,就成了最好玩的地方,在下个麦收时节到来之前,这里就是一个乐园。
后来,收割机普及了,机器开到田里,两个来回,一片片金黄的麦浪直接就成了颗粒,不用割,不用运,也不用打,直接拉回来晒干就可以了。
我看着收割机工作,心里既欣慰,又有点遗憾。机器带来了效率,免去了诸多劳累辛苦,机器也割裂了一些岁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