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做人真经-看一看山山水水,悟一悟人间智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种“小天下”的气度不是王者靠征服所能达到,而是通达自然之道的智者所独享。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爱的人喜欢山。智者是动态的,仁者是静态的。智者是快乐的,仁者是长寿的。

    我的家乡四川有个地方叫“乐山”,乐山大佛天下闻名。乐山原来叫嘉州,嘉州改名“乐山”,就是取自孔子这句“仁者乐山”。

    仁者为什么会乐山呢?

    山是安定的。

    山是高大的。

    山是丰富的。

    山是无忧的。

    山的这四大美德合于仁者,所以叫“仁者乐山”。物以类聚,像山一样的仁者当然喜欢像仁者一样的山。

    仁者爱人,爱心感化世界,因此是安定的。

    仁者无敌于天下,因此是高大的。

    仁者与天地相往来,因此是丰富的。

    仁者快乐,因此是无忧的。

    仁者爱天下,为何独爱一山?这是因为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山对人的视野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有时山起隔离作用,有时起连接作用,有时作界碑,有时作塔标,总的来说,当一座大山巍峨耸立在我们眼前,人除了会有一种本能的对大自然伟力的赞美外,会同时想到另外一些伟大的象征,如上帝、国家、诗人、哲人、圣人等。

    孔子曾把圣人比作山,赞叹尧“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而当他亲自登上高山,更觉气壮。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种“小天下”的气度不是王者靠征服所能达到,而是通达自然之道的智者所独享。

    山即圣人。

    当圣人看见山,就是看到了自己的外化。自己的外化是如此瑰丽,因此“仁者乐山”,这是必然的。

    我们要像山一样无忧。

    “智者乐水”,道理也相同。

    水是流动不息的,即使是一潭死水,它也要上面蒸发,下面渗透,依然遵循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智者如水一样流动,生生不息,老子说“上善若水”,就是这个意思,请参考拙著《修身读老子》中论“水”的一章。

    智者除了像水一样流动外,智者还像水一样多情。圣人是有情的,智者是多情的,他的人生充满喜乐欢欣,因此“智者乐水”是他成为智者后的必然状态。

    智者在喜乐自身的同时。亦悲悯世人。他身上肩负播种欢乐的使命。

    有人问希腊智者欧里庇得斯:“普通人为什么缺乏智慧?”

    欧里庇得斯答道:“智慧是由悲苦换来的,小悲苦换来小智慧,大悲苦换来大智慧,因此我们的智慧里总是充满怜悯。”

    儒家说“仁义”,佛家说“慈悲”,道家说“贵生”,墨家说“兼爱”,都充满一种人性关怀。

    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平等的。

    无论是奇花异常,还是普通草木,甚至是毒花毒草,水都一视同仁,都给予滋养,成全它们走完生命全过程。

    圣人不仅普施善者,同时也对恶者充满怜悯。佛陀当初舍身饲虎,就是此意。

    当我写到这里时,一道金色的阳光从高空照射到了我的书桌上,我的心是如此喜悦与宁静。

    太阳也是平等而博爱的。

    太阳必须是博爱的,才会成为太阳。

    太阳与水,这一阴一阳都共同揭示了如此浩大的自然规律,作为一个忠诚于自然之道的自然之子,他也必是如此。

    “智者乐水”,这种水无处不在,不分清浊,都是大地的乳汁。“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我在一首诗中写道:

    “良乡的庄稼地银光闪烁

    晨雾浮走树根

    如牛奶浇灌大地”

    在此我把晨雾比作牛奶,不只是形容其洁白,更意在指出它对大地的滋养。

    牛奶是水。

    人奶是水。

    婴儿吃奶时对水的温柔、水的甜美必有极深感受,这种感受将指导她终身去寻找一种更大的温柔与甜美。

    我们作为成人,又怎能不去寻找另一种温柔与甜美呢?

    那就是人的真正性情,真性情造就真正的人。

    我的朋友沙漠舟把他的自传题名为《我在人间的日子》(即《亲爱的苦难》),那么我想,只有真正的人才能活在真正的人间,否则与海市蜃楼何异?沙漠舟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屡次感化了我,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之间真正的人诞生了,他们将更加快乐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像水一样多情,像山一样无忧。

    前一阵子我写了一幅字“山水无恙,人可归来”,就是此意。

    智者乐水

    老子说“上善若水”,孔子说“智者乐水”,都指出人应该像水一样流动而洁净。智者的智慧是透明的、流动的、浩大的、能解渴的,因此“智者乐水”就是乐他自身,体悟以一种天地证我的快感。

    仁者乐山

    孔子爱山,孔子懂山,他“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一路越登越高,最后自己成为一座高峰。仁者心中的爱不会像山一样积压,但却像山一样充满生机,又为世人指明方向。山是立起来的,“仁者立人”,人要像山一样立起来,靠的就是志向。世间什么志向最大?爱的志向最大。让人间充满爱,这是每一位智者的使命。“仁者乐山”,因为他看到一座又一座山峰终于升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