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做人真经-真正的学习是唤醒潜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就是让我们要不断唤醒潜能,这样才会轻松快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说”通“悦”,这句话的意思是,经常学习不就高兴了吗?

    《论语》开篇就是一个问句,这在古今书籍文章里非常少见,在我的记忆中,只有屈原的(饫问》是一开头就问,看来屈子与孔子有诸多同好。

    屈原《天问》的开篇是:“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意思是上古的时候没有人,是谁把大道传下来的?屈原这个问题非常有水平,非常高深,屈原在《天问》中只管提问,自己没有回答。如果屈原问我,我就会告诉他:“遂古之初,道自传之。”道自己把道传给自己,原本就与人无关。道为什么要自己传自己,这与孔子在《论语》一开篇就说的“学而时习之”有很深关系。

    “学而时习之”就是经常练习、经常学习,包含“自己熟”、“自己会”的意思。而这种通过反复练习“自己熟”、“自己会”就是自知之道,也就是自然之道。并不是谁把道传下来,而是道自己传下来,遇到自我觉悟之人,二者一结合,就会把道发扬光大。看来孔子比屈原要高一层,孔子这句“学而时习之”已经圆满解答了屈原的疑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论语》的开篇解答了《天问》的开篇,这是一件非常巧合的趣事。说巧也不巧,这原是必然。屈原晚年热衷于探讨天道,所以有时陷入不可知的迷茫,而孔子越到晚年越入世,基本上不谈天道,专谈为人处世、穿衣吃饭的俗世道,所以孔子是个高得不得了的高人,有点像个大禅师。

    孔子用人道破解天道,每发必中,这当然缘于孔子已对天道有深入研究,对人道有刻骨铭心的体验。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和尚之一赵州和尚有段著名的公案:

    有人问:“什么是道?”

    赵州和尚说:“吃茶去。”

    这人以为赵州和尚没听清,又说了一篇,赵州和尚还是说“吃茶去。”不但如此,无论这人问什么,赵州和尚都说“吃茶去。”

    这人烦了渴了,就去找水,不知不觉茶到嘴边,一愣,猛地醒悟了赵州和尚的禅机,心里痛快得不得了,大叫一声,把茶吃了。

    北方的朋友可能不习惯“吃茶”这个说法,现在南方人还说“吃茶”,保留了古风。“吃茶”就是喝茶,而不是把茶叶渣吃了。“吃茶去”在当时就是“喝茶去”。

    赵州和尚说“吃茶去”是什么意思呢?一是让人该干嘛干嘛;二是告诉人生活即生命,生命即大道;三是一切皆道,不分茶与非茶。

    那个问道的人悟的是第一层意思,进而悟出了第二层意思,第三层可能没有悟出。

    赵州和尚这段“吃茶去”的公案与孔子在此处讲“学而时习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般人以为啊呀呀不得了,孔子既然是大圣人,那么他的话一定高深得不得了,谁知打开《论语》一看,第一句话就是句大白话,不由大跌眼镜,惊呼上当,连声失望。

    这种人是弱智儿童,比我家8个月大的小婴儿还笨。孔子何曾骗人,他说“学而时习之”自有道理,不懂的人以为是杯白水,懂的人才知道这是一杯生命之源。让我来告诉你。

    孔夫子“学而时习之”的妙义如下:

    “学”就是学习,“习”则是反复练习。“习”字本作“留”,从羽从白,会意字也,意思是一只白羽毛的鸟儿。鸟儿与反复练习有什么关联呢?笨!这不是一般的鸟儿,而是一只白鸟儿,白鸟儿就是雏鸟,很多鸟生下来都是白的,正如很多人生下来都是白白胖胖的小孩一样,我家8个月大的婴儿就是一只白鸟儿。雏鸟天生爱学习,生下来就扑腾翅膀,所以古圣人造字用“習”这只白鸟儿来表示“天生学习”、“天生就会”、“自己学习”、“反复练习”这四层“学习”的含义,你看多自然、多奇妙。

    《礼记·月令》中说:“鹰乃学习。”这个“习”也就是反复练习的意思。也许有人要问:“鹰是白鸟儿吗?”我对此无话可说,只能避而不谈,说“吃茶去”。

    综上所述,“学而时习之”的“习”就是这么来的,意思从雏鸟天生爱扑腾翅膀引申为“天生学习”、“自己学习”、“反复练习”这三层“学习”的含义。

    “学而时习之”的妙处在于“习”,妙处在于反复练习。反复练习,鸟儿就能悟出翅膀驭风之道飞起来。

    “学而时习之”的妙处也在于“学”。“学而时习之”就是“生而时习之”,讲学习是所有动物所有人的天生本能。生就是学,学就是生,这是一个无需解释的婴儿级别的问题,我家8个月大的婴儿吃奶从来不问为什么,只管吃,只管摇头摆尾地咂嘴。

    我们明白了“学而时习之”的妙义,就可以谈“不亦说乎”了。

    “说”通悦,为了好懂些,下面都用“悦”。“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包括以下五层意思:

    一、生下来就学习,真好玩。

    二、让我自己学吧。

    三、不断学习、不断练习、不断温习,我就什么都懂,太好了。

    四、经常学习是件快乐的事。

    五、听说你不高兴,找点书看,找点事做,学习一下就好了。

    第五层意思是孔子本意。“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反题就是:未学之时,犹未悦也。还没学习时是不快乐的。孔子看到,一种不快乐的死尸般气氛弥漫在世人中间,他们为什么不快乐?这话等于在问:“死尸为什么不快乐?”

    回答是:“因为死尸没有生命。”

    好了,问题找出来了,原来死尸不快乐是因为没有生命,是因为丧失了生命。那么反过来就不难得知:

    有生命就有快乐。

    生命就是快乐本身,原本不需要再用其他的事情把快乐带来。

    好,既然生命就是快乐本身,那么为什么有人明明活着依然不快乐?这是因为生命本身是沉闷的,它需要有棵嫩芽破土而出,这样才会轻松快乐。

    大地太厚重,上古时候的大地死气沉沉,没有生气。后来不断有苗儿芽儿破土而出,大地才从厚重的胸口吐出一口浊气,接通天的灵气,从而自己生动起来,开心起来。

    我们的生命也是这样,母亲生下我们时双方都很辛苦、很劳累、很虚弱,生产时双方都觉得痛,不觉得快;都觉得苦,不觉得乐,只有等完全生下来后,这种厚重而憋闷的感觉才会消失。母亲是大地,婴儿是嫩芽,嫩芽从大地的子宫破土而出,大地就会轻松,嫩芽才会见阳光。

    所以,生命不能直接快乐,它需要学习。我们通过学习消除了生命诞生前与诞生时的痛苦,转移了对黑暗的注意力,从此注目光明,寻求阳光。

    这种寻求是一种本能,它是天道。

    “吃茶去”可以解渴,渴也是天道,茶解渴也是天道。天道解天道,自己解自己。自己解自己就是自己学自己,唤醒天道中的潜能。

    柏拉图说:“学习就是回忆。”

    柏拉图这话等于说“学习就是唤醒潜能”。

    我们的生命通过唤醒潜能获得快乐。

    比如婴儿接触母亲的乳房可以唤醒该婴儿重温一遍他父亲当初接触他母亲乳房时的快感。对此,弗洛伊德比我懂得多,读者可以参考佛氏著作。

    我在此要说的是,我们的生命本身来得太痛苦,如精子在男女做爱时饱受挤压,一出男根又自生自灭,一个精子寻找卵子的过程万分艰辛,其难度要高于推一个残疾人上珠峰。

    我们的生命本身来得太痛苦,本身是没有快感的。基督教讲人有“原罪”,意思除了讲人对神的背叛外,也包括生命有“原始痛苦”的意思。道教《太平经》讲人在“承负”,意即今人承担前人一切,也包括“今人要替前人受罪”的意思。

    不过这都没关系,原始痛苦也好,前人受罪也好,都已经过去了。自然之道能净化一切。自然之道喜欢轻松,婴儿再痛只要哭一哭就好了。

    于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为生命寻找到快乐,其奥秘就在于唤醒潜能。而正如婴儿只哭一声是不够的,必须较长时间大哭一场。我们唤醒潜能也不能唤一下就了事,你哄它它也哄你,所以要不断地唤,潜能才会醒。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就是让我们要不断唤醒潜能,这样才会轻松快乐。

    如果把唤醒潜能比作招魂,我们就必须要像屈原在《大招》里讲的,既然在招魂,那么天地四方都要照顾到,这样才有用。母亲照顾婴儿当然是全身都照顾,而不是只照顾一手一腿。同样地,我们呵护自己的心灵也要全方位的、全天候的。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中的“时”,不是有时的意思,而是时时。这句话在说:我们要时时学习,时时呼唤潜能,时时恢复本性,这样才能获得欢乐女神的青睐,得以漫步在芬芳美丽的大森林中。

    真正的学习不是知识性学习,而是精神性学习,通过唤醒潜能获得生命的愉悦,就像婴儿吃奶。婴儿吃奶是不用学的,天生就会,我们的快乐也是天生就有,只要常学习、常唤醒,就可以治愈人生的各种痛苦。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他老人家为全人类,特别是为当前人类开出的一副良药,我们完全可以放心服用。婴儿从来不会质疑母亲的乳汁。

    老子说:“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独异于人”就是人不学,我偏好学;“贵食母”就是非常看重向母亲要吃的,比喻向大道索取精神食粮。母亲的乳汁是最安全,是富含营养的婴儿食品。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讲出了人类快乐的原因就在于相信自己可以从母亲那里(指道)获得乳汁,相信母亲的乳汁可以获得快感,为此

    婴儿要三吮母乳而得奶,我们也要“学而时习之”,才有所获。

    习

    “习”字本作“留”,意思是白羽毛的雏鸟。雏鸟一生下来就懂得自己扑腾翅膀,所以古圣人造字用“留”表示“生下来就会”、“生下来就学”及“自己学习”、“反复练习”这四层意思。我们一般把“习”解释为反复练习,这是四层意思的第四层。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意在指出:一、人是天生好学的;二、人可以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练习获得成功;三、人可以通过学习唤醒潜能,获得快乐。

    学而时习之就是生而时习之

    雏乌扑腾,婴儿吃奶,都是天生就会。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也就是“生下来就学”、“生下来就会”的意思。所谓“学”,不是知识性学习,而是精神性学习,指唤醒潜能。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与柏拉图说“学习就是回忆”是一个意思,都指唤醒能。婴儿生下来后一旦唤醒潜能,就会找奶吃。

    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一旦唤醒潜能,就会成功快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