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市场营销信息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谁掌握了它,谁就掌握了打开市场大门的钥匙。
在战争中,我方军事行动,包括士兵的运动、物资储备、武器装备等都应该高度保密,保密到滴水不漏,使敌人无形可窥,即全面地封锁消息,使敌军无从下手。信息与情报对于战争决策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影响着战争的胜负,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败",说的就是信息与情报的重要性。哪一方在战争中掌握了正确的信息与情报,哪一方获得战争主动权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1935年秋,一支几千人的红军部队正在向北行进。他们穿过无边无际的草原,迅速突破甘肃南部的天险腊子口,越过岷山。9月18日,红军占领了哈达铺。这支部队就是党中央率领的红一、三军团。按照不久前召开的俄界会议精神,北上红军要经过甘肃东北,用游击战的方式贯通国际路线,在苏联附近地区创建一个根据地。到达哈达铺后,又该往哪儿去呢?众人一时各执己见,没有定论。
毛泽东是9月21日到达哈达铺的,他顾不上终日奔波的疲惫,先是去了邮政代办所找到了所有能够找到的报纸,接着去了宿营地和中央其他负责人一起查阅报纸,寻找有用的信息。从国民党的报纸上得知陕北有个刘志丹建立了一块红色根据地,而且红四方面军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也到达了陕北。看到这个消息后,毛泽东兴奋异常地说:"好哇,我们就去陕北。"前进的方向就这样确定了。
红军居然由一张旧报纸确定了自己的行军方向,它的实质就是依靠信息来实施决策。毛泽东曾说过,战场指挥员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策,正确决策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侦察和对各种侦察材料连贯起来的思考。指挥员利用所有可能和必要的手段将搜集到的多种情况和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而后把自己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判断。
在军事战争中,如果哪一方能够掌握准确的信息,抢占到有利的阵地,就能做到以逸待劳、据关守险,从而使对方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同样的,在企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是这样的,如果企业经营者具备敏锐的信息洞察能力和敏感的信息头脑,比其他企业领先一步掌握到信息,就可以抓住发展的商机,抢先占领市场。"先下手为强",即是这个道理。
在日本宣布投降以后,日本曾经占领的地区成为国共两党必争之地。第一个焦点是平、津地区,蒋介石急于强占平津两大城市,于是从平汉、津浦、绥远、正太铁路几个方向向平津紧急运兵,企图占领战略要地平、津,然后以平津为枢纽再强占东北。这个时候,人民解放军要想确保华北、争取东北,就必须占得先机,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必须从这几个战略方向坚决堵住国民党军队北上,坚决不能让蒋介石把军队运到平、津。随后,蒋介石调集兵力向我方各个解放区进攻。全国七大解放区的前线情况都非常紧急,致电延安,都要求领导尽快回到前线指挥,自卫作战。尤其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李达参谋长已经有多次告急电报。阎锡山已经派其第八集团军副司令兼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率四个主力师、一个挺进纵队侵犯我晋冀鲁豫解放区的腹地上党地区。
但当时各大战略区的领导同志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贺龙、聂荣臻、林彪等高级将领因为参加七大,所以全部都还滞留在延安。情势迫在眉睫,这些领导同志骑马或者步行到各战略区需要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时不我待,1945年8月24日晚间,党中央、毛泽东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秘密让黄华与美军驻延安观察组鲍瑞德上校联系,让他派一架运输机,然后又秘密通知在延安参加七大的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林彪、滕代远、薄一波、张际春、陈赓、萧劲光、杨得志、邓华、陈锡联、陈再道、李天佑、宋时轮、王近山、聂鹤亭、江华、傅秋涛、邓克明等20位我党我军高级党政领导和高级将领,于次日上午9时,到延安东关机场,不带参谋和警卫员,也不准其他同志送行,直飞前线。由于及时抓住了时机,人民解放军最终达到了战略目的。
商场如战场,对商情不能做到随时了解,便不足以制胜,一条重要的信息足以决定一个组织的盛衰存亡。在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逐日缩短的情况下,企业要想在市场上领先于同行一步,就必须做到信息灵敏、反应快捷,否则就会贻误商机。很多成功企业都是因科学地、合理地、巧妙地发挥了"信息"的"魔力",实现了信息的价值,从而创造出许多"一条信息救活一家企业"的奇迹。因此,研究如何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是当今企业家的必修课。
在现今世界,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资源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而连接这三大要素的就是这个无形的信息。"控制信息,就是控制企业的命运",这是近年来西方国家极为流行的说法。
在风云变幻的现代市场面前,企业家要掌握信息、捕捉商机并非易事,必须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事事关心、处处留意的细心,练成一双洞察力极强的"市场眼",一旦发现"含金量"高的信息,就要抢先出手,以最快的速度开发利用,争取在对手错愕之际就已经取得先机。
1982年,美国政府取消了电话电报公司的专利权,开始允许私人随意购置电话机。在这以前,美国政府有相关规定,电话机只能由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向用户出租而不能向用户销售,私人购买电话机是触犯法律的。取消旧规定以后,美国8000万个家庭和其他公私机构瞬间变成了电话机的潜在买主。一个香港厂商从报纸上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决定放手大干一场,于是立即将原来生产电子表和飞机的工厂转而生产电话,几乎在一夜之间,香港无处不在生产着电话机。无数的香港制造的电话疯狂涌向美国市场,大赚特赚了一笔。1983年一季度,香港无线电话机出口贸易额高达1.86亿港元,比1982年同期剧增近19倍之多。与香港厂商同时看到这一信息的企业,何止千万,但他们没能立即采取行动,让转瞬即逝的商机从手中溜走,反而让香港人捷足先登,从而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凭借着自己敏锐的双眼和过人的才智,成功地利用一条信息为企业赚回了2500万美元,在企业界传为佳话。事情是这样的:一天他在资料上获得一条模糊的信息:"有一批二手汽车出售",而有关车的型号、数量、价格、产地都没有详细的说明。为了对这条信息的真伪做进一步的鉴定,他立刻派人查明此事原委:原来是南美智利一家大型铜矿倒闭,为了还清债务,矿主决定把新订购的"道奇"、"奔驰"等大吨位载重车、翻斗车共1500辆全部拍卖。唐双宁当下就敏感地认识到这条信息的价值,于是当机立断,派出采购小分队经过反复商谈,最终从铜矿业主那里以38%的车价买下这批车,转卖后为公司一下赚了2500万美元。
那么时机应当如何把握呢?就是依靠信息的掌握,特别是正确信息的把握。一份情报,一个信息,在有些人看来无足轻重,尤其在信息不明显的时候,或者决策者不在意时,可以说是一文不值。可是,一到关键时候,到了需要的时候,有的将帅想到了它,想到了自己从前看到过一个情报,看到过一个信息,得到过某些提醒,但往往为时已晚,结果导致了巨大损失。美国兰德公司在朝鲜战争前,向美国国防部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准确预测了朝鲜战争中国出兵的情况,要价为30万美元,但被美国官方丢弃一旁,置之不理。结果美国在这场战争中耗费了400亿美元,赔上了近40万美军士兵。因此,不管做什么事情,在作出决策和行动之前,决策者要有能够预测事物发展趋向的能力,对情况作出准确的把握,对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特别是对支持主要判断结论的那些情况和信息要有清醒的认识。
台湾长荣海运公司的董事长张荣华深知此理。张荣华自创业起,就注重收集分析各类信息和情报,并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建立世界航运界顶尖的情报部。公司总部在台北,而公司的情报部却设在万里之外的美国纽约。1972年,长荣公司的情报系统综合各方面的情况作出分析,他们预测到不久将会爆发一次全球性的石油危机。张荣发接到这个情报后果断决定,把公司所有的透平机船改为柴油机船,投入到新开辟的中东至加勒比海的中南美航线运行,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燃料效能,而且节约了大约30%的燃料费用,在石油危机来临之时,长荣公司只是遭到了微小的损失。
当今社会,信息就是商机、信息就是财富。市场行情风云变幻,诡谲不定,商机也稍纵即逝。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想要抓到商机,除了要具有洞察市场发展趋向的慧眼,了解市场走向、审时度势的能力外,还应该有灵敏的嗅觉和超前的眼光,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为自己抢占先机创造条件:
从市场供需差异之中捕获商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供需总是有一定差异的,这些差异就是企业的商机所在。市场需求总量与供应总量的差额是企业可以捕捉的商机。假如在城市家庭中,电视机的市场需求总量为100%,而市场供应量只有70%,那么,对企业而言,市场上便存在30%的空间可供选择和开拓。
市场供应产品结构和市场需求结构的差异是企业可以捕捉的商机。产品的结构包括品种、规格、款式、花色等,在有些时候,会出现市场需求总量平稳,但结构不平衡的情况,这就仍然会留下需求"空隙",假如企业能够分析出供需结构差异,便可捕捉到商机。如海尔就善于巧妙地填补供需结构间的需求"空隙"。几年前,海尔总裁张瑞敏去四川出差,听说洗衣机在当地根本卖不动,原因是农民常用洗衣机洗地瓜,洗衣机的排水口一堵,农民就不愿用了。于是,回去之后,张瑞敏就根据农民的需求对公司提出了开发新产品的要求,很快他们就开发出一种大排水管,既可洗衣又可洗地瓜的洗衣机。这种洗衣机生产出来以后,在西南农村市场销量一路飙升。
消费者需求层次的差异是企业可以捕捉的商机。消费者之间的需求层次有高有低,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总需求中总有尚未满足的部分。有的消费者拥有高收入,但是社会上却没有可供消费的高档商品或服务;有的消费者收入低下,而社会上又缺乏他们需求的极低档商品,所有存在的这些差异都为企业提供了可供开拓的市场空间。
从市场的"角落"之中捕获商机。人们往往无视市场的角落之地,而这也正是企业可以利用的空隙。一个企业,尤其是刚起步的规模较小的企业,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灵活多样性和更新更快的特点,瞄准遭人忽视的市场角落并科学地加以利用,另辟蹊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通过合理的经营,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最终达到占领目标市场的目的。
日本东京有家面积仅有43平方米的小得不能再小的不动产公司。一次,有人登门向该公司推销一块几百万平方米的山间土地,其他不动产公司对这块土地没有丝毫的兴趣,因为那块地荒无人烟,没有任何公共设施,不动产价值被认为等于零。然而,这家公司老板渡边却认为,当今的城市早已是人满为患了,回归大自然将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因此,他当机立断,拿出全部财产并通过借债将这块地买了下来,并将其细分为农园用地和别墅用地;之后大力宣传、大做广告,其广告极为惹人注目,它充分地显示了山地青山绿水、白云果树的特色,顺应了都市人渴望寄身田园的心理,结果不到一年,土地就净赚了50多亿元。渡边的成功正是因为他抓住了别人不屑做的"边角"生意。这也正如他所说的:"别人认为烫手的生意,或是不屑做的生意,往往蕴含着极大的机会。因为没有人跟你竞争,因此做起来也就稳稳当当,顺风顺水,钞票就会滚滚而来,重要的是,要捕捉住机会。"
从市场细分中捕捉商机。市场可以细分为多个小市场,企业通过对市场做出科学合理的细分,能够从中发现有利可图的市场,从而也就捕捉到了发展的商机。麦当劳快餐公司被人称为"最能够着眼未来的速食企业",其创意也常被称为"麦当劳创举"。麦当劳的成功就在于它能够不断从细分市场中捕捉到商机。例如,在美国,麦当劳最早针对单身贵族和双薪家庭这一细分市场,为日益增加的单身贵族和双薪家庭提供早餐;在中国,麦当劳针对儿童这一细分市场,充分抓住中国独生子女娇贵的特点,搞起了所谓"麦当劳儿童生日晚会"等促销活动,并取得了成功。
从市场竞争对手产品的缺陷中捕捉商机。对竞争对手做深入透彻的研究,并从中找出其产品的弱点及营销的薄弱环节,也是企业捕捉商机的有效方法之一。美国的罗伯梅塑胶用品公司自1980年高特任总裁起,其业绩增长了5倍,净利润增长了6倍。罗伯梅公司成功的秘诀之一就在于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运用了"取彼之长,补己之短"的方式。在竞争对手塔普公司开发出储存食物的塑胶容器后,罗伯梅公司对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认为,塔普公司的产品,虽然品质优良,但形状却都呈碗状,放在冰箱里会造成许多小空间无法利用,于是对其加以改进,开发出了性能更好、价格更低,又能节省存放空间的塑胶容器。就这样,在塔普公司及其他公司还未看清产品问题的时候,罗伯梅公司却已将之转化为极重要的竞争优势了。
从市场的潜在需求中捕捉商机。一般来说,市场在需求方面有梯度上升的规律性。因此,企业经营者应该具有超前的意识,能预测到潜在的市场需求,捕获到发展的商机,开拓新的市场。在日本,大部分人集中在城市居住,而且绝大多数城市居民又是在拥挤的工厂或商场、办公楼内工作,在这些饱受污染、嘈杂混乱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能够呼吸几口新鲜的空气就成了人们潜在的需求。一些眼光敏锐的商人发现了这一发展商机,于是把大自然的新鲜空气灌到瓶里,拿到城市去出售。这种几乎是无本生意的买卖果然十分兴隆。后来,这种大自然空气又被继续开发,后来被登山者在登山时使用,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
在战争中,信息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要素之一,同样的,在市场竞争中,谁掌握了更早更为先进的信息,谁就能更早更快地做出相应的对策,在竞争对手还懵然无知的情况下,抢得市场先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