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以特别提出这一类的诗来说,而将前四类忽略过去了,是因为第一第二两类浅一点,第三类稀一点,第四类滥一点的原故,——虽然各类中不乏佳作。唯有最末一类咏女子情态意念的诗极其新颖有趣,所以拣它出来谈谈。这一类的诗以五言绝句中的例子为最多,七言绝句中极少,依我所看见的,只有一个好例子:韩偓《新上头》中的为爱好多心转惑,遍将宜称问旁人。
五言绝句中则这一种的例子不胜枚举,它们在中国的诗坛上实在占有一很有趣味的位置,这一类诗的远祖无疑的是《诗经·国风》中的情诗了,这一些“古典”的情诗大半是当时战国时代的一班无名氏作的;他们衣钵相传,直到六朝的时候,社会的情形与战国时代差不多远,于是这一类的诗便大盛起来(在唐代五绝的促成上,这一类的诗也是很有功劳的);这样,经过了唐宋金元,此类的诗生命不断如缕的延绵下去,直到明代诗学上复古的风气大盛,有王世贞从古诗中将这一类的诗复活起来,于是它们又盛,成了此类诗的发达第二期,与六朝时此类诗的发达第一期前后辉映,令西来的“情诗”船舶在我国诗岛的灯塔上还依稀的窥出有这一点光明照着,并非完全黑暗的。
此类诗的开卷第一篇便是一个无名氏的《乌夜啼》:
可怜乌桕鸟,强言知天曙,无故三更啼,欢子冒暗去。
第二首的作者是一个道士,叫宝月的《估客乐》:
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
刘孝威《咏美人冶妆》有这么两句:
上车畏不妍,顾盼更斜转。
又是一个无名氏在他的——或是她的,我考据不出来——《子夜警歌》中说:
恃爱如欲进,含羞出不前。
到了唐代,崔颢有两首《长干曲》是这样:
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李端的《听筝》中有这么两句: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金代有元好问生此仅存的硕果:
举头见郎至,低头采莲房。
如今到了明代了。王世贞一人作了四首这种的诗,并且它们都是可以传后的:
折杨柳歌
莫作中女郎,懊恼不可言;大姊得早嫁,小妹得娘怜。
桃花二三月,故爱东风吹;阿母不嫁女,忘取少年时!
那呵滩
郎来如上滩,五步三步留;郎去如下滩,瞥疾不回头。
浮游花
侬作树上花,日日波上红;郎作波上花,浮游无定踪。
清代这一类的诗简直少有,只有吴伟业《古意》中的两句:
侬似衣上花,春风吹不去。
我们看了上面所征引的例子,知道这一类的诗也是分为两种,第一是咏女子意态的诗,第二是艳诗,并且附有一种“郎侬”体的诗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