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纪念馆
孙中山先生纪念馆坐落在文瀛湖北岸、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北面,是一座坐北朝南、红柱青瓦的中西混合式二层楼房。楼的基本框架为硬山式双层砖木结构,楼房主体上下齐,七开间,东西面宽七间,长约30米,南北进深两间,宽约15米。总面积约800平方米。六根红柱上下支撑,十字花脊贯通。始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是清末民初的典型建筑,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张之洞任山西巡抚期间,受戊戌维新的影响,为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达到救国图强的目的,特建此楼并取名劝工陈列所,专用于陈列山西土特产和手工业品。辛亥革命胜利后,1912年秋天,伟大的民族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进一步宣传革命,以唤起民众,于9月17日沿正太铁路来山西考察铁路和矿产,联络各界发展铁路工业,积极倡导修建铁路20万里的宏伟计划。孙中山先生抵太原后下榻小瀛洲。在山西考察的两天中,先生不辞劳苦,先后参加了山西各界人士、山西同盟会、山西商学界、山西实业界学界及各党派召开的欢迎会,发表了五次大型讲演。9月20日下午4时,孙中山先生再次来到海子边文瀛公园内劝工陈列所二楼,凭栏向省城两万多人民群众发表演说,称赞了山西革命党人的奋斗精神,提倡天下为公,抵御外辱;仿效西方,利用外资,开发矿产。号召“牺牲个人,为大家谋幸福”。他讲道:此次到山西,见山西煤铁甲于天下,“提倡以平定煤铸太行铁,将来可操全国实业界之牛耳……”,以振兴山西实业。他又说:“现破坏告终,建设之事较破坏尤难且大,非合大多数人才,同负此责不可。”“盖今是共和时代,与专制不同,从前皆依政府,今日所赖者国民。”在演讲中,孙中山先生对山西的辛亥革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竞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这几次讲演慷慨激昂,振奋人心,大大激发了山西人的爱国热情,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总体来讲,孙中山先生太原之行共阐明了六个问题:第一,山西在辛亥革命中起了切断清军南下的重要作用。第二,推翻帝制以后主要的目标是民生主义,即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第三,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外交才有后盾,否则“弱国无外交”。第四,军队是国家的支柱,国防的依托,有好的军事思想才能以少胜多。第五,警惕资本主义膨胀、资本专制出现。第六,山西发展煤炭、钢铁、军火工业得天独厚。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三晋之行,将此楼改名为“劝业楼”,以资纪念。1986年,时值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力量,将孙中山先生来并演讲旧址劝业楼改辟成太原孙中山纪念馆,并题写楹联:
一代先驱劝业楼头曾寄慨;千秋伟绩文瀛湖畔竟怀公。
孙中山先生纪念馆外形端庄逸秀,古朴典雅。楼下正中扇形门楣上“孙中山先生纪念馆”八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纪念馆陈列面积为784平方米,分为楼上、楼下两个展厅。楼下展厅是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和革命活动,这部分以十个方面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青少年时期、创建革命团体、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等方面的历史情况;楼上展厅的主要内容是山西的辛亥革命。同样以十个篇幅从同盟会山西支部的活动、太原的武装起义、娘子关设防、起义军光复晋北、晋南的武装斗争及各州县归附革命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山西辛亥革命的历史情况。此外,馆内还陈列有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和山西辛亥革命有关的图书、文件、报刊、信函、手稿、拓片等珍贵实物,再配以一楼大厅左侧的孙中山先生半身铜像、楼梯正上方孙中山先生的全身油画像、鎏金横匾“天下为公”、二楼大厅的武昌起义油画像,浑然一体,详实地向人们再现了风云变幻的20世纪的历史画卷。不仅讴歌了孙中山先生为近代中国革命所建立的丰功伟绩,介绍了他决心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光辉业绩,而且从不同的侧面再现了中国近代革命的曲折艰辛,再次向世人昭示了孙中山先生“尽瘁国事,不断革命”的誓言以及他“博爱”的伟大人格魅力。二楼的山西辛亥革命部分,是全国所独有的,尤为珍贵。
太原孙中山纪念馆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省唯一一处以图片展览和实物陈列形式,集中介绍孙中山先生和山西辛亥革命的革命历史纪念馆。它不仅是对青少年和各界人士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同时也是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三晋之行的驻足点和联谊站。对激发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思乡爱国热情,促成祖国早日统一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1986年开馆至今,已接待参观人士200余万人次。许多青年学生和教师参观后,深受教育。他们说:“孙中山先生纪念馆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民族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光辉的一生,展示了山西辛亥革命前辈们的英雄业绩,展示了山西近代革命中仁人志士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它是一本全新的革命历史教科书,它是一堂极其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原辛亥革命先贤们的后裔参观后都非常感慨。山西同盟会员应芝的女儿应玉芬从台湾来并探亲,参观了孙中山纪念馆后,激动地说:“太珍贵了,许多资料台湾没有,我要拿回去让那边的亲人们看看,这是真的……”中华宋庆龄基金会秘书长江敬文先生、《团结报》总编辑燕天甲先生、台湾心理学会会长米云章先生以及省、市领导都曾莅临纪念馆视察指导,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山西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
山西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是建国后太原最早的纪念性建筑,也是我省第一个大型室外雕塑。1950年3月12日,山西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公园内的人民大礼堂召开,共商建设新山西的大计。与会代表为了纪念为中国革命而牺牲的先烈们,一致决定在人民公园中修建一座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3月25日,首任山西省主席程子华同志,在园中文瀛湖北岸的劝业楼前破土奠基。经过一年左右的紧张施工,1951年3月7日举行了山西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典礼。
山西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坐北朝南,背靠劝业楼,面对文瀛湖。整体建筑外形为一高大的方锥体,通体用洁白的汉白玉石砌成。在绿树掩映中,格外醒目。纪念碑碑身建在高1.08米,宽6.8米的四方月台上,四方各有四级石阶,月台四面据碑座均宽1米,供游人登台瞻仰。纪念碑碑身高4.1米,分三层。第一层为底座,高0.37米,宽3米;第二层为碑身下层,高1.1米,宽2.4米,四周镶边;第三层为碑身上端,是主建筑,高2.66米,宽2米,四面也镶边。纪念碑碑身和底座月台全部用洁白的汉白玉石砌成,寓意着烈士们光明磊落的高尚品格。碑顶铸有一组高3米的五人黄铜铸像。造型为表达革命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有领导地位的工人,他手指前方,高举火炬并高声呐喊着;始终战斗在最前线的人民解放军,他好像发现敌情一样,持枪荷弹,时刻准备战斗;积极配合革命战争的民兵,他手握梭镖与军队并肩作战;人民战争的强大后援,英姿飒爽,抱雷参战的巾帼妇女和沉稳干练的敌后地下工作者、目视前方的知识分子。整组塑像端庄肃穆,栩栩如生,再现了战争年代革命烈士在党的领导下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壮观场面。象征着烈士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怕流血牺牲,冲锋陷阵的英雄气概。纪念碑的上部雕塑是由山西省美术工作者协会承制,张怀信、段联奎二位同志联合设计,修造厂秦善庆师傅铸造完成的。它是用二四七兵工厂捐赠的炮弹壳熔铸的。纪念碑碑区宽38.5米,长29.5米。区内,龙爪槐如伞遮荫,苍松翠柏错落相间,清香四溢。游人至此,驻足瞻仰,肃然起敬。1965年5月,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碑碑身主体正面上方镶嵌着立体感极强的金色国徽浮雕图案。碑身正面下方镌刻着遒劲有力、庄重大方的毛主席手书体“死难烈士万岁”六个金色大字。碑身东侧是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浩壮高恒吕,泽惠过汾漳”的联句,碑身西侧是薄一波副总理“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的亲笔题词。碑身后面是山西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为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撰写的祭文。祭文中回顾了过去30余年来山西人民所进行的英勇壮烈的革命斗争。半个世纪过去了,纪念碑虽然栉风沐雨,碑体依然挺拔,碑身字迹依然清晰如初,遒劲的笔画间深深包含着人们对烈士们的敬意与思念。建造这座纪念碑的宗旨就是要警示后人不要忘记革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追念他们在革命战争中前赴后继,或效命疆场,或尽瘁岗位,或刑场就义,或囹圄殉难的英雄事迹。他们何止千万,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的精神不死,他们的功勋盖世,他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远鼓舞着后人。
湖上风光
历史上著名的景观“巽水烟波”指的就是文瀛湖。它与“崛围红叶、烈石寒泉、汾河晚渡、天门积雪、土堂怪柏、双塔凌霄、西山叠翠”并称“古太原八大景”。
文瀛湖最早是宋朝潘美在唐明镇重建的太原城护城河的一部分。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朱元璋三子朱棡的岳丈永平侯谢成奉敕扩建太原城。扩建后的太原城将海子边揽入城中,当时是东南半城雨水汇集的低洼湿地,渐渐形成的两片积水,北面大而圆的圆海子和南面小儿长的长海子,合称海子堰。海子南面是清朝科举考试的场所——贡院,来省城应试的学子们大多都到此地游览。当时,有一姓裴的通政,见这片海子紧临贡院,就给它取了个文雅的名字——“文瀛湖”,并一直沿用至今。
文瀛湖东岸是一山冈,每天清晨,它最先接受朝阳的沐浴,到了傍晚,又最后和夕阳告别,终日阳光照耀,金光灿灿,犹如一只巨大的金鸡昂首站立在文瀛湖的岸边。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有关它的美丽神话。古时候,一只巨鳖潜藏在文瀛湖湖底,经过千年修炼成精后,经常幻化成形,为祸一方。一天,巨鳖精幻化成人形,刚出水面就被道行极高的张天师识破,于是在土岗上贴了一道神符,同时施法降服了成精的巨鳖,将它变回原形并镇压在文瀛湖湖底。土岗随即化为一只巨大的金鸡,乃为金鸡岭。
明初扩建太原城时,金鸡岭与文瀛湖均被圈入城中,每至夏秋时节,湖面上被八卦烽烟笼罩,烟波虹霓,煞是好看,晋人称这一美景为“巽水烟波”。“巽”是八卦东南方位,文瀛湖在太原城的东南,故称“巽水”。这里也是古代的文化教育场所,是文庙、贡院的集中区域。
到了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冀宁道连甲对这片“文瀛湖”又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理,在北湖东南新建一小凉亭,匾书“影翠亭”,在湖的四周安设木栅栏,湖内放置小木船,这就是公园的原始雏形,并使这里渐渐成为风景宜人的游览地。每当旭日东升时,太原城东南方的文峰、宣文二塔的倩影,常常倒映在文瀛湖中,就好似两支在翻开盖的巨大砚池中吸足浓墨的巨笔,时刻准备挥毫一般。因当时山西出了许多的文人名士,故有“宝笔宝墨铸绝文”的说法,且长期而广泛地流传着。相传有个南方著名的僧人云游来到文瀛湖畔,发现了这一壮观的美景,不禁赞道:“难怪山西出了这许多文人名士,原来都是因为有这块文脉极盛的风水宝地。”
文瀛湖南岸的贡院每隔三年都要举行一次乡试,而中举者必须在唱经楼发榜后,前往太原城中最高的建筑,即素有“声闻四达”、“威镇三关”美誉的鼓楼击鼓,再到人称“凫氏钟声”的钟楼撞钟,随后前往文魁楼刻碑留名以示纪念。
状元桥
凌架在文瀛湖南、北湖之间的单孔石拱桥,就是著名的状元桥。最早的时候,它只是一个简陋的过路石板桥,西接小袁家巷,东通皇华馆。因距离省城举行乡试的贡院较近,赶考的文人学士常到此地游览。因此,给它取了“状元桥”这个雅名。
有关状元桥,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被唐朝大画家阎立本誉为“沧海遗珠”的一代名相狄仁杰,祖籍并州太原府东南的狄村。他出生于一个小官吏家庭,幼得良母教育,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准备前往京城赶考,求取功名,以报效国家。进京赶考途中,经过当时最繁华热闹的海子边。在驻足歇息时,他萌生了游览文瀛湖的念头,于是沿湖信步走来。当他行至文瀛湖上石板桥时,迎面走来一位身穿素衣的白发老翁,微笑着赠给他一枝杏花,并对他说:“杏花赠给状元公。”说完,老翁飘然而去,瞬间无踪无影。独立桥头的狄仁杰看看手中的杏花,又望望碧波荡漾的文瀛湖水,心情豁然开朗,先前旅途的劳顿荡然无存。他随即动身前往长安赶考,待揭榜后,狄仁杰果然高中本科状元。及第后的狄仁杰奉御旨夸官,回乡省亲。回乡途中,他想起赶考前赠给他杏花的老翁,心存感激,于是专程来文瀛湖旧地重游,期盼再续仙缘。后人为纪念这个美好的传说,特为此桥取名“状元桥”,并一直沿用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于1952年投入资金,将状元桥改建成造型优美的汉白玉石单孔拱桥。重建后的状元桥,通体晶莹洁白,桥身陡立,桥孔椭圆,横跨度为4米,东西两端各有台阶17级,桥两侧栏杆上各雕刻有十只造型优美、形态逼真的石狮子,远望绿波玉桥,近看倒影翩翩,状元桥是建国后市内最早的历史人文景观建筑。现在的状元桥仍然以其优美的造型、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美好的传说,形成独有的“状元桥文化”,并为文化底蕴深厚的文瀛湖添上浓重的一笔,成为莘莘学子大考前寄托愿望的必游之地。
耕心半壁长廊
1954年,人民公园将南湖西岸原有的动物园迁往新址后,在旧址上兴建了长达321米、共101间的半壁长廊。廊内墙壁上有1958年镶嵌的《崇德庐帖》石刻和2006年镶嵌的《蒙学千字铭》石刻,它们有着十分广泛的实用价值和极高的艺术价值,不仅让游客流连忘返,还能让他们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思想受到启迪,同时给风景优美的公园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崇德庐帖》石刻】
《崇德庐帖》石刻是阳曲回族鉴藏家李希(字削凡)择选家藏的法书墨迹,于咸丰二年(1852)至咸丰五年(1855)集刻的石刻丛帖。
《崇德庐帖》全帖共有30块,分清、真二卷。卷内收有历代书法名家钟繇、褚遂良、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宋濂、沈周、文征明、祝允明、杨继盛、董其昌、黄道周、王铎、傅山、傅眉、郑燮等17位的法书真迹。其中,清卷部分以钟繇的《荐季直表》为冠首,还收有褚遂良、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赵孟頫等6位名家的法书真迹。真卷部分以明初宋濂的《唐庐坦帖》为冠首,共收有明朝的沈周、文征明、祝允明、杨继盛、董其昌、黄道周以及清朝的王铎、傅山、傅眉、郑燮等11位名家的法书真迹。全帖以宋、明、清法书名家的行草和傅山的法书为主。刻石规格和次序比较自由,不求统一,大致为高31—40厘米的扁方形石块。不仅清、真二卷之首有楷书镌刻的“崇德庐帖”四个字,其余刻石之首也都镌刻有这四个字。刻石既无统一编号,一石之内又往往不按照书法家的年代顺序排列。所有刻石字迹均整,神采奕奕。17家的书体各有千秋,它们有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的“俊迈超逸,纯出自然”;有的“雄健挺拔,沉稳大方”;有的“奔蛇走龙,骤雨狂风”;有的“风骨端凝,大度雍容”……真是风格多样,各臻极致。钟繇的《荐季直表》墨本原件为小楷,结体偏扁,尚带隶意,末行署魏文帝“黄初”年号和钟繇名字。该书是传世钟书中最小的,也是最古朴的楷书。因帖中的两处“民”字都有缺笔,这是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所以众多专家认为这是唐贞观御府摹本,可按真迹对待。褚遂良的《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为长篇行楷,通篇疏朗活泼,遒劲秀逸,堪称行楷典范。傅山书迹6石,占全法帖五分之一,其中楷书《门径帖》上的字大小不等,约8厘米见方,与晋祠博物馆所藏傅书《介庙碑》风格相仿,一派刚正倔强之气,堪称独有的傅体。《崇德庐》刻成后没有公开陈列,故而传世拓本极少,虽然几经兵乱,也没有散佚。
新中国成立后,李希的玄孙李玉成把它们捐献给山西省文管会,并于1958年镶嵌在耕心半壁长廊南部的内壁上,并增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珂璜题写的《贴刻序》2石,以记原委。同时,将横匾形的,高宽规格与《崇德庐帖》石刻相仿的康熙皇帝御笔行书诗贴7块,也一起嵌入长廊,视为《崇德庐》附篇。39块石刻完好无缺,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珍存价值。
【《蒙学千字铭》石刻】《蒙学千字铭》石刻刻于是2006年6月1日,是镶嵌于公园南湖西岸耕心半壁长廊北部的一组大型碑刻。碑长15.3米,高1.86米,每个字大小约9厘米,是目前山西省最大的碑刻。
《蒙学千字铭》石刻是由山西省供销学校老教师王彤撰文,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望进书丹。在山西省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太原市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太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山西省残联、山西省教育出版社、冰心艺术社、怀冰艺术社、山西省高新会计师事务所、太原市园林局、儿童公园等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由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山西省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基金会出资兴建的。其内容分为五个部分,依次为“天地元始,生命演化”、“中华民族,和合永兴”、“求知上进,勤奋努力”、“自强不息,团结奋进”、“品德为宗,贵在践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以古千字文的句式,从历史、科学、文化、修养等方面进行了概述,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的好教材;全碑以规整的隶书书写,掺以篆书的笔法与结体,用行书笔意运之,以书载道,方峻古朴,含蓄多变,是青少年学习书法的范本。原山西省委书记、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赵雨亭为《蒙学千字铭》石刻题写了后记。
《蒙学千字铭》石刻的落成,为公园这一爱国主义基地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形式,为弘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琉璃塔
在公园南湖东岸的假山上,高高耸立着一座绿色的琉璃砖塔。它是清代杰出的建筑精品,1959年由太原市东米市路南的新美园迁来。新美园原名“四美园”,是清代至民国以来的一处著名园林。据说“四美”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俱备之意。琉璃塔是四美园中的景观精品,也是四美园现存的唯一的遗物。
琉璃塔塔高12层,塔身全部用翠绿色釉质优良的琉璃瓦贴面。虽经百年风雨,没有一丝褪色变形,至今仍是彩釉学者们学习研究的宝贵财富。琉璃塔塔平面呈六角形,由地盘、基座、塔盘、塔身、塔顶组成。整体造型玲珑精致,极具观赏性。在冬日白雪的映衬下,绿白分明,清新诱人,特别是在雨后的阳光下,更是光艳照人、青翠欲滴。琉璃塔与它稍北面的三角亭及山下文瀛湖边的曲桥、凉亭相互映衬,构成了一个拥有山水奇石、拱桥宝塔、曲栏凉亭的精美园林景观,成为公园一处波光翠影的幽雅所在。
贡院(中共太原支部旧址)
贡院坐落在园内的文瀛湖畔,始建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是清朝山西举行乡试、会试的场所。1906年创办山西公立中学堂,1913年更名为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当时是全省最大的中学,占地150亩。古有才子云集,议论时政,今有高君宇、贺昌、彭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进行早期革命活动,组建中共太原支部,领导山西革命,现已被辟为中共太原支部旧址,并成立纪念馆。
中共太原支部历史纪念馆于2003年3月正式成立。纪念馆现包括一栋三层主楼和部分仿古建筑平房。目前设有彭真生平业绩陈列、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陈列、高君宇生平业绩陈列、贺昌生平业绩陈列。它的开发和改建不仅光大了我省的文物古迹文化,增强了社会影响力,而且它用大量的图片、文献、实物,辅以雕塑、场景复原、录影、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集中展示了中共山西党组织诞生以来,历经艰难曲折,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团结和带领全省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
万字楼
万字楼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飞檐砖木结构建筑,是典型的挑檐垛斗插扉歇山顶式仿明清建筑。该楼造型独特,从高空俯视,其建筑格局成一“卍”字形,时人称之为“万字楼”。它是一座四角为房间、中间是露天天井的中轴对称形建筑。关于“万字楼”名称的由来,民间有传说是因阎锡山小名“万喜子”,因此,将此楼命名为“万子”楼。民国二十六年(1937)春天,阎锡山为纪念父亲阎书堂,在众多高级幕僚的鼓动下,在风景秀丽的文瀛湖东岸破土动工,修建了这座万字楼。万字楼占地1300多平方米,当时计划建成后辟为图书馆,并用“子明”(阎父的字——编者注)为图书馆命名。楼刚建成,还没有投入使用,日本就发动了侵华战争。不久,太原城沦陷,万字楼随即被日伪军改为“日华俱乐部”,成为日本浪人寻欢作乐的声色场所。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山西省图书馆的前身。后又被市图书馆占用。2004年,公园将其收回并进行彻底修复,恢复其原有的历史面貌。经改造后的万字楼是省城大型书画展览中心,经常展出知名书画家的力作。万字楼飘散着浓郁翰墨清香的空气,吸引着无数的游人特别是书法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