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续集2015-第3章 第十四 十五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进了农历的腊月了,服装厂的活儿一直没有断溜。那二百身工作服做完之后,又接了县厂转来的几宗活儿;再加上那一百套时装,还有周围村子的一些人送来加工的过年衣。为了不耽误大家忙年,最后那几天大家是加班加点,总算赶在腊月二十五之前停工了。

    临走前大家都领到了自己三个月的工资,每人都是一百多块。巧珍拿回家的是一百三十块。

    加林算了算,三个月的纯利是三千五百多块。他打算先还清“亲戚”的债务。他让巧珍拿去六百元还马拴,再让巧玲拿去六百元给她妈。巧珍的一百元私房钱她说不要,叫存在这里。等啥时候用就啥时候取。加林还给刘会计送去一百五十元作为这三个月的房租。

    与原计划相比,在实践上总是有些出入。既有想不到的支出,也有想不到的收入。当然还是后者更多些。

    现在加林手里还剩下两千多块,这在当时的农村就是一个大数目呀!要知道那时候,一个国营厂的工人每月只有四十多块,大学毕业的工程师才六十多块呀!

    这回高玉德老两口的脸上终于放松了,他们哪里见过这么多钱呀!

    刘立本对高加林也刮目相看了。他家的巧玲不找他找谁呀?一个这么能干的好后生!只是他的脸面还暂时掉不过来,他一把年纪的人了怎么能首先服软呢?

    高明楼的预言应验了:将来村里呀真正的能人是他!年轻人有文化,脑子灵活,什么学不会?又什么干不成?

    农历的这个新年过的是格外热闹。已经分了土地、放开手脚的农民对未来的生活又燃起了新的希望。

    今年的鞭炮放的格外多。从除夕到五更,“噼里啪啦”连绵不断。

    今年的老百姓玩的格外欢。玩龙灯,抬信子,踩高跷、扭秧歌……大家走街串乡,笑逐颜开。民间乐队高奏着欢快的乐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加林和巧玲也夹杂在这欢乐的人群里,乐不思归。

    第十四章

    春节过后,高加林给黄亚萍写了一封信。

    亚萍:

    你好。首先祝你新年快乐!

    本想年前给你去信,可是因为事务繁多,所以只有拖到现在。希望你能理解。

    谢谢你给我留下的“创业启动基金”!我收下了,并已经让它发挥了作用。来年我一定加倍奉还。

    在你的鼓励下,按照你给我提出的发展思路,我准备了半年的时间。终于在去年十月二十一号,我的服装厂正式开业了。

    从这三个月的情况来看,工厂运行良好。十台缝纫机到年底共获利三千多元。此次成功的原因,是因为赶上了一个好季节、好形势。年前人们忙着置办新衣,县服装厂有干不完的活。现在新年已过,服装市场将进入淡季。虽然现在还有县服装厂给的活儿,但是未来的形势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我要居安思危,及早研究考虑工厂下一步的发展计划。虽然我本来不喜欢经商,但是既然已经干上了,那么就要将它进行到底。

    由服装的这种生产方式决定了厂里的生产能力是一定的。虽然以后会有扩大,但在一定时期内还是一个定值。活太多了干不过来,而活太少了则闲置设备和人力,所以必须想法保证工厂的稳定运行并逐年扩大其规模。为此目的,我们就必须考虑在今后的竞争中去主动的占领市场,赢得客户的信任。

    因此对待来料加工的活我们必须以高超的质量、热情的服务态度、良好的信誉按时交货。但这类活是时多时少。在活少时,我们可以自己生产成衣批发给经销商。成衣批发有季节性,所以我们还必须作出市场预测,适当的提前生产并储存。我们还要以服装的新颖性和高质量来创造自己的名牌,建立自己的声誉,努力提高我们的知名度。只要有了人气,我们的加工活就会源源不断,产品就不愁销不出去。

    现在我感到困难的还是对服装的款式和顾客的消费心理缺乏了解。所以今后我还想多读读这方面的书,找机会去大的服装市场或展销会看看,以开拓视野。反正困难总会有的,但我有决心去努力克服。

    至于个人问题我现在已和巧珍的妹妹巧玲相爱了。她正在本地小学教书,是一个和她姐姐一样好的姑娘。

    你的情况咋样?如有好消息请来信告知。

    祝你工作顺利,精神愉快!

    高加林

    就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高加林在当时那个年代就有这样的想法无疑是超前的和正确的,这就为他的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要知道:高加林办服装厂的举动这在全县是走在前头的,那时基本上还没有多家竞争的局面。

    高加林的服装厂于年后正月二十开工。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加林按照自己的想法又联系了几家个体服装经销商,为成衣制作扩大了销路。

    农历三月初,正当服装厂的生产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的时候,巧珍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叫马拴和她去公社医院一查,结果证明了情况属实。

    巧珍怀孕这对盼子已久的马拴来说应当是一个天大的喜讯。因为巧珍婚后在最初的一段日子里一直生活的非常郁闷,不良的心情对身体健康总是有影响的;但自从进了服装厂以后,她工作顺心,精神舒畅了,所以身体的潜能也就得到了恢复。这虽与高加林有关,但孩子却不是他的。这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因为巧珍从前与加林有过一段旧情,现在她又在他的身边工作,所以这在多疑的马拴、抱有偏见的婆婆以及一些阴阳怪气的村民看来竟成了一件不正常的事。按照他们的逻辑:这事情明摆着,巧珍结婚足有一年了没有怀孕,可是才进了服装厂几个月就怀孕了,这不就说明“马拴不行,孩子是高加林的么”?

    尤其是马拴总是感到不放心,心里苦涩涩的。因为巧珍怀孕的时间哪有这么巧的?不偏不迟!所以他在人前虽然脸上在笑,其实心里却在哭。

    还有叫他苦恼的是: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说,他马拴在嘴上决不能承认!因为这事无法证实,所以他更不敢在巧珍面前表示出一点儿怀疑,多问一句话。还要高高兴兴地照顾她。你说他心里能不苦吗?

    就连巧玲知道后都犹豫了一下。她禁不住问二姐:“你和加林哥……可真的没事啊?”

    巧珍说:“我的傻妹妹,莫非你还不了解你二姐吗?你二姐能做对不起你的事吗?要是那样了,我还有啥脸活人啊?”

    巧珍的心一直跟明镜似的,她没有任何苦恼。因为他清楚这孩子是谁的,所以她根本不听那些闲言碎语。她坚信:到时就一切都明白了。

    黄土高原上的又一个春天来到了。天气渐渐转暖,万物开始复苏。勤劳的庄稼人又开始忙碌在田间地头上。

    小麦开始返青了,高玉德老两口这回是在自家的责任田里忙着追肥和浇水。

    德顺老汉走了过来。“哦~,玉德呀,今年你这地里的麦苗可真壮呀,我看在咱村里成了第一户啦!”

    高玉德谦虚地说:“嗳~,要是真能多打粮食,那才算哪!”

    “可我敢打赌:准行!”

    在高处的旱地上,人们已经开始春耕,准备按照往年的惯例栽种地瓜、棉花等等。但在高加林的五亩旱地里,此时却还没有任何动静。

    按照高加林的计划,他准备在这片地上全部栽种桃树。他认为: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旱地所以栽种抗旱作物是因为它们根深,但它们的根哪有树的根深。现在高加林打算用树根向土壤索要水分了。且那些抗旱作物的产量低,经济价值不大。而若栽成水蜜桃,那么经济收入可能增长好几倍。

    为此,在以后的好多天里,加林跑了公社农技站、县农科委,还到了省城的西北农学院园林系和省果树研究所,最后终于从一家果树培育基地买来三百五十棵蜜桃树苗并带了相应的管理资料。这些树苗在当时是该基地所培育出的最新品种。基地还派来了技术员,并作了定期前来指导的承诺。

    按照科学的栽培方法,高加林所栽的蜜桃树苗基本上都活了。虽然现在看上去还不怎么起眼,但是它们的未来却充满了希望。

    水浇地的小麦抽穗了。高加林地里的小麦虽然没有别人家的小麦长的高,但却又绿又壮,穗子很大。

    高玉德老两口现在正在地里拔杂草。高明楼走过来了,自从分了地以后,现在他也常常下地了。

    “啊呀,玉德大哥家的麦子长势可真好啊!看这样亩产能达到八百斤!”

    “书记言重了。要真能打那么多,我可就要烧香了!”高玉德还是那么谦虚。

    “玉德大哥歇一歇吧,我跟你们商量点事儿!”

    这阵儿高明楼过来确实是有点事,是他的亲家刘立本托他的。

    自从分地以后,刘立本确实感到了地里有重活的困难,况且麦季快要到了;而随着高加林在村里的声望日渐提高,他也不想再阻止加林和巧玲的亲事了。但是要承认这门亲事,他的面子拉不下来呀,歪好总得有个过场吧!他知道:时间越往后拖,他就越难堪。于是他想起了他的亲家高明楼。趁他在提起高加林的时候说出了他的心事,叫高明楼以中人的身份为两家说和,但不得说明是他的主意。说只要高玉德登门道歉,亲来为他的儿子提亲,事情就过去了。

    高明楼想了想。他知道高加林的脾气很倔,怕在他家里当着加林的面说再生意外,于是他就瞅着这个机会过来了。

    他对坐在地头抽烟的高玉德说:“玉德大哥,加林和巧玲两个人的年龄也都不小了,他们的事你们两家也该定下来了。”

    高玉德说:“我们知道巧玲是个好娃娃,我们没意见。是他刘立本不愿意嘛!”

    “哎……这事你看我这个当书记的给你们两家说和说和咋样?”

    加林妈说:“那当然好!俗话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我们就请书记给我们做大媒……不知行不行?”

    “啊呀,有啥不行啊!得,这个媒我就做定了!”

    改天上午,按照事先的约定,高玉德老两口提着一份聘礼到刘立本家来了。高明楼已经早来这里一个时辰了。高玉德一进大门,高明楼和刘立本媳妇就迎了出来,刘立本则起身站在窑洞前。

    “哎哟,大哥大嫂,你们来了!快窑里坐!”立本媳妇边打招呼边接过加林妈手中的礼包:里面装的有上等布料、点心和烟酒。

    待两家人都在窑里坐定后,高明楼就说:“今天那应该是个高兴的日子!关于加林和巧玲的事我们大家都知道了,两人都是好娃娃:有文化,很般配。关于这事玉德大哥托我做媒,来成全这门亲事。那么这个媒我就做了。从今以后两家就成亲家了,过去发生的那些不高兴的事也就该忘了。玉德大哥愿意就以前吵架的事向立本赔个不是。”

    “哎立本兄弟呀,你可千万别怪我!以前都是我的不对,还说了些不中听的话。现在我向你认个错,您就不要再生气了。”高玉德赶忙对立本说。其实他心里明白:他有啥错呀?可是既然他的儿子看下人家的女子,他就不得不低头。他没有错谁有错?人家的女子就不娇贵?哪能轻易把自己的女子许给他家做媳妇?

    “这事既然村支书说话了,我看就这样吧!过去的事咱不提了。其实对加林这娃我早就看出有出息了,能成大器。加林办服装厂,我不是还让巧玲妈拿出五百块钱给他送过去了吗?”刘立本说。

    “是啊,是啊!”巧玲妈附和着说。

    “从今往后啊,加林愿意啥时候来就啥时候来。咱们两家呀要常来常往!”巧玲妈补充说。

    “还有,往后咱们三家不就都成亲戚啦?哈哈哈哈……”高明楼爽朗的笑了起来。

    这时的窑里欢声笑语,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那加林和巧玲得知这事后,当然也很高兴。以逸代劳,乐得其成。

    土地承包责任制落实后的第一个麦季来到了。

    同样还是那一片土地,同样还是那一群人,只不过改变了一下生产方式,但是今年的小麦收成明显的好于去年。每个农民的脸上都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高加林责任田里的小麦更是长势喜人。别看个头不高,但是穗大粒满,沉甸甸的。

    因为品种差异,加林家的小麦要晚熟两三天。于是他的全家就先和刘立本家开镰割起了麦子。刘立本对亲家一家的到来很是感激,地里有高加林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婿脸上甚是荣光。在新的生产形势下,由亲戚朋友又结成了新的互助组。

    只用了两天,刘立本的麦子就全部割完了。随后,巧玲又来和高加林家割麦子。刘立本两口子则准备脱粒。

    今年的脱粒还是在大场内进行,但各家都分了区域。为了防止脱粒机的使用闹纠纷,事前各户通过抓阄先确定了优先次序。从一号开始,轮到的户如果弃权则需要等到下一轮循环。

    高加林的麦子共割了三天。

    下边的脱粒也是合伙进行。每轮到的一户都是由上边刚脱完的一户和下边准备脱的一户帮忙进行。依次下延。

    脱完粒后就是晒麦粒,各家要自找地方。之后还要自交公粮。同时还有田里的玉米苗也需要管理、施肥等等。农活比较集中。为此服装厂特别放假十五天。

    过完麦后,每个人的身上就象脱了一层皮。

    但麦后一核算,全村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高加林的科学种田更是成功,在全村属亩产最高的,达八百二十斤。为全村的下一年种麦树立了一个样板。

    高玉德老两口则乐的就象脸上开了花。三千多斤麦子堆到家院里,那是好几十袋子呀!全家啥时候有过这么多麦子呀。窑里原有的粮缸根本盛不了了,需要垒粮仓才行。

    从这回开始,两位老人及好多村民才真正相信科学种田的威力了。

    第十五章

    麦季过后,巧珍的肚子越来越大了,工作上开始有些不方便了。这样田翠花就渐渐接替了她的一些工作。在后来她回家待产时,实际上就有翠花代理了她的职责。当然也给她配备了一名助手。

    巧珍在这个期间,不论文化学习还是裁剪技术都有了很大进步。已经会认、会写两三百个常用字了,还学会了看服装图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田翠花也终于有了自己的男朋友。你猜他是谁?真是叫人想不到!

    他就是高明楼的儿子——高三星。其实细究起来,他们的发展也很自然。

    高加林的服装厂每隔一两星期就要去一趟县城送货、拉货,常用三星家的拖拉机。跟车去的都是巧珍或翠花。自从巧珍怀孕后,就渐渐只有翠花去了。青年男女,一来二去,竟然慢慢的相互爱上了。而且这绝不是因为三星他爸是大队书记的缘故。

    田翠花的情况我们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其实这高三星也是个挺不错的后生。是那种“除了学习不好啥都好”或者说“除了学习不行啥都行”的人。他虽然是高明楼的儿子,但品行却比他的老子端正厚道;论精明他也只是赶不上他的父亲,但不在一般村民之下;论技术,自从他开拖拉机,啥事故也没出过,即使机器出点小毛病,他也能动手把它修好的。虽然算不上是勤快人,但该干的事从不拖拉,可算是个听话的小伙子。他的口才当然没有他的父亲好,但说话并不结巴,有时说起来甚至也一套套的。

    只是田翠花比三星大两岁,可三星一点也不嫌。

    事情的发展真是无法预测,田翠花终于名花有主。虽然没有成为高加林的媳妇,但最终还是成了高家村的媳妇。

    农历八月底是巧珍的预产期,她已经待产在家了。

    九月初一下午,巧珍开始腹痛,马拴赶忙把她送进公社医院。到了下半夜,巧珍顺利生下一个足月的男婴。这孩子一生下来就大声啼哭,哭的很有劲儿。待把孩子抱给马拴看时,马拴见那孩子:乌黑的头发,浓眉,圆脸,小眼睛,活脱脱一个小马拴。马拴这才高兴起来。几个月以来的心病终于解除了。于是他赶快上街买红糖、买黄酒,回家杀鸡、煮红枣,好给巧珍补养身体呀!

    三天后,巧珍出院回家养月子。孩子的出生,给巧珍带来了巨大的幸福,也为她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寄托和希望。使她感到了身为一个女人的价值和骄傲,也使自己的生命有了新的意义。

    孩子的出生还改善了她的家庭环境,使她的婆婆对她刮目相看了。老人喜欢孙子,可怎能忘了孙子是谁生的?

    刘立本得知喜讯后当然很高兴:又多了一个叫姥爷的。赶忙安咐老婆杀鸡,带上鸡蛋去看望。

    巧玲去看了孩子以后也很高兴:又多了一个叫小姨的!(但更让她高兴的是:那孩子脸上一点也没有高加林的影子。)

    加林只是叫他妈带上东西去看了巧珍。他没有亲去,这种事男人们也不便亲去。

    几个月以来,村里的风言风语戛然停止了,那些爱说闲话的人一个个都噤若寒蝉,成了哑巴。

    在经过了数度危机之后,巧珍终于迎来了崭新的生活。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所发生的事情比较繁杂。

    中秋节八月十五的前一天晚上,加林提了月饼和烟酒去了刘立本家。正式拜见岳父、岳母,并开始改口叫爸、叫妈。刘立本看在眼里,喜悦在心。

    八月十五,巧玲应邀在高加林家过节。算是正式拜见公公、婆婆。也开始改口叫爸、叫妈。日后不久,他俩去县城有事,顺便照了几张相,并合影作为纪念。

    这年的秋耕,全村有好多户都采用了旋耕的方法,放弃了全面深耕的传统。且采用了复合肥做底,播下了当时最高产的小麦良种。在此之后,化学除草剂也得到了应用,人们除草再也不用弯腰了。

    十月一日国庆节前夕,高加林接到张克南、李丽即将结婚的消息。加林于十月二日前去参加了他们的婚礼。送上一份喜礼,并参加了他们的婚宴。

    之后加林意外收到南京黄亚萍的来信。信中首先对加林前段办厂所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之后又谈了谈服装市场在今后的走势;最后她说在同事的介绍下,她于四月份认识了南京大学中文学院的一位青年讲师,几个月来两人谈的很投机,现在已经正式确定了朋友关系。她还说:她的这位男朋友天真直率、性情浪漫,对陕北革命老区充满了神往,也很想找机会去看看她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在这几个月里,因为城关及邻近几个公社去年都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使今年麦季获得了丰收,所以农民手中有钱了。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气渐渐变凉,使服装市场的生意越来越好了,服装厂的盈利越来越多。

    到了十一月底,高加林为了扩大生产能力,又通过老渠道添置了五台缝纫机,扩招了六个工人。所以工厂的规模更大了,厂院里东边大队部的那个窑洞也被用来作为服装厂的车间了。大队部则搬到了一个长期闲置的窑院里,院里的主人全家迁居城里已经多年。

    在这半年里,我们的巧玲也有收获。秋季开学后不久,全公社开展教学比赛。巧玲的一堂自然课被评为优质课,荣获一等奖。在这堂课上,她大胆创新,采用了加林的建议,设计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实验,给学生生动、形象地演示了“海市蜃楼”折射现象。

    她用了一个方形的玻璃鱼缸,里面盛上饱和食盐水,等它慢慢沉淀下来。这样就可以充分展示光的“折射”路线了。特别是当把容器放在讲桌中间时,从这个桌边就可以通过盐水看到那个桌边,这就很形象的说明了从天上所看到的“海市蜃楼”的原理。这个实验使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堂课气氛活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听课的评委们说:“刘老师这个实验确实很有趣、很独到。”

    整个学期,巧玲因为工作表现突出,年底被评为全公社的优秀教师。

    十二月,城关公社成立了敬老院。村里考虑到德顺爷已经年过七十,无儿无女,他为高家村已经下了一辈子力了,想让他享享清福,于是就动员他去敬老院养老。可是德顺爷坚决不去。他说自己身体还好,现在还能劳动。他实在离不开这片已经洒满了他的汗水的土地,离不开这里与他相伴了几十年的乡亲。说等他实在动不了了再说。

    元旦后一月份,县服装厂的马战胜因为工作积极,热情扶持农村的个体经济有功,被提拔到县经委当了副主任。从此又进了县机关。

    还是一月份,公社赵书记因为“执行党的路线坚决,一年来成绩显著”,被提拔到县里成了人大常委。从他参加工作开始已经在基层转了三十多年了,现在终于在退休前回到城里与老婆孩子团聚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