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哲学 生活小哲理-自强法则:永不言败的精神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生当自强,谁能踏过坎坷,谁就可能成功。这是普遍的规律。要想成功,就要有永不言败的精神。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成就辉煌的人生。

    靠自己去成功

    即使别人为你准备好了满汉全席,也只能用你自己的嘴去吃;即使坐飞机出行,也需要你自己走进机场。

    ——Alisa

    人生没有救世主,要想成功,就要靠自己去拼搏,用双手去赢得一切,赢得未来。不要指望别人能救你,也不要奢求他人会给你带来明灯,更不要梦想上仓会眷顾你让你不劳而获。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没有人能代替你自己,一切只能靠自己。

    一次,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霏目己。”

    要想生存,要想成功,就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应一味地寻求别人的帮助。你的父母能在你年轻的时候帮你,但不能帮你一辈子,也不可能帮你一辈子。当你父母年老时,你父母需要你的帮助,也只有你才能让你父母安度晚年。

    生活从一开始就没有退路,每个人都要承担应有的责任。要想获得成功,要想立足于社会,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能力,一切靠自己,用自己的双手去赢得未来。

    洙水河上有一个渡口,渡口上拉着一条绳索,绳索下有一条木船,过往的人们就是坐在船上一手换一手地拉着这根绳索,作为行船的动力来回摆渡的。而这个渡口平时过往的行人特别稀少。这一天,惟信禅师访友归来,路过洙水河,刚登上那条渡船,身后就赶过来一位脏兮兮的讨饭的小伙子,他也登上了这条渡船。惟信禅师一看又上来一位,就赶紧走下船来,坐在岸边的石块上。小伙子说:“老和尚不必这样,我来拉绳还不行吗?你何必要下去呢?”

    惟信禅师平静地说:“我不渡你,也不被你渡,我要自渡。”

    小伙子听得迷迷糊糊,还得急着赶饭时,就撇下惟信禅师,独自渡过河去。可是,就在他吃饱喝足返回洙水对岸时,看到惟信禅师还端坐在水边的石块上。两个时辰过去了,居然没从彼岸过来一个人。小伙子拉着船绳独自过来,非常不解、非常遗憾地对惟信禅师说:“你这个老和尚啊,偏偏不与我同渡过河,这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

    惟信禅师依然心平气和地说:“干任何事儿都要依靠自己,指望别人或者照顾别人,都是没有保障的。所以,我不渡你,也不被你渡,我要自渡。”

    直到这时,讨饭的小伙子方如醍醐灌顶,悟出了惟信禅师话中的禅机。他马上跪在老禅9币的面前,感激地说:“谢谢您的指点,我不会辜负您,也不会辜负我自己的,我要自力更生,重新振作……”

    转眼就是几年,一天,一位气宇轩昂的施主来到老禅师跟前,二话没说,就跪下了。惟信禅师微启双目,静静地说:“你就是当年的那个乞丐吧?”

    施主说:“正是。受您点化之后,我经过几年的努力,先学石匠,后来做了工匠,现在已是建筑师和董事长了。我这次来,就是来报答您的,要为您修建一座更气派的寺……”

    惟信禅师依然心平气和地说:“佛不要报答。你就在渡口处修建一座石桥吧。”不久,洙水河上就架起一座彩虹似的石拱桥。

    断了线的风筝不见得柔弱,只是它把命运交付给了清风;石缝间的小草不见得多么刚强,只是它把根深深地扎下,将命运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上。外部条件的优劣不能够主宰一切,重要的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依靠自己的力量,就是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的人或事物上,要紧紧地把握人生的航向,纵然道路布满荆棘,我们也依旧能坚定地走下去,执著前行。

    依靠自己,人生之舟才不会大起大落,纵然潮涨潮平,也仍然保持坚定的航向。依靠自己,我们才能无所畏惧,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我们用心中不变的从容,微笑着迎接美好的明天。

    生活小哲理:

    谁是驾驭你生命之帆的舵手?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靠自己去成功,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你的人生也会因此而不同。

    自尊者自立

    人们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做人的尊严。

    ——苏霍姆林斯基

    自尊者自立,自尊犹如一面旗帜,赫然凌驾于人的生活、工作之上,在人的精神和灵魂的制高点上高高飘扬,显示出他高人一等的地位。自尊的力量足以化烦恼为动力,化山穷水尽为柳暗花明。司马迁受宫刑写下千古传诵的《史记》;柳宗元被贬永州而作《捕蛇者说》;华罗庚出身贫寒,发奋努力,成为著名的数学家。自尊的力量促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一直到达自己事业的顶峰。

    自尊,是人的一个必不可缺的支点。它赋予生命的意义。当罗彻斯特作为财大气粗的庄园主向地位低下、其貌不扬的家庭教师简·爱吼叫:“我有权蔑视你”的时候,简·爱毅然打出自尊的旗帜:“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自尊吗?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正像你和我最终将通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于是她最终获得罗彻斯特由衷的敬佩与爱慕,这难道不是自尊的力量吗?

    让我们发挥自尊的本色吧!

    只有自尊的人才能自立、自强,自立是人生的第一步,是人格锤炼的结晶,只有获得了自立的资格,才可以谈论自强,谈论事业。

    自尊就是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

    自尊心与自信心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自尊心的人,决不会有自信心。自尊是做人的灵魂,是自信、自强的支撑点。只有尊重别人,自尊的砝码才能加重。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诸葛亮说过,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人折腰”,辞官不做。谢甫琴科是俄国著名诗人,有次沙皇召见他,其他人都弯腰鞠躬,唯有他凛然站立不动。沙皇大怒,责问他。他亳不畏惧地回答:“不是我要见你,而是你要见我,如果我也像周围这些人一样,在你面前深深弯腰,那么你怎能看清我呢?”这些古今中外的名人们,都向我们揭示了,要有自尊,才能站得直行得正。

    历史学家吴晗在《谈骨气》一文中讲了个故事:“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穷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干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

    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我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不食嗟来之食,印证了战国时期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自尊是骨子里的气节,是大丈夫自立于天地之间宁折不弯的骨气,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向权贵低头的浩然之气。1914年的一个寒冷的冬天,美国加州沃尔逊小镇来了一群逃难的流亡者,人们给流亡者送去饭食,大多数人狼吞虎咽,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来不及说。只有一个年轻人例外,当镇长杰克逊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时,这个骨瘦如柴、饥肠辘辘的逃难者问:“先生,吃你这么多东西,你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杰克逊说:“我没有什么活需要你做。”这个年轻人的目光暗淡下来,说:“那我就不能随便吃你的东西,我不能没有经过劳动便平白得到这些东西!”杰克逊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你帮忙。

    不过要等你吃过饭,我才给你派活儿。”“不,我现在就做活儿,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杰克逊想了一会儿道:“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背吗?”那个年轻人便十分认真地给他捶背。捶了几分钟,杰克逊便站起来:“好了,小伙子,你捶得棒极了。”说完就将食物递给那个年轻人。后来,那个钲轻人就留了下来,在杰克逊的庄园干活,成为一把好手。两年后,杰克逊把自己的女儿玛格珍妮许配给了他,且对女儿说:“别看他一无所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骨气,有人格尊严。”果不出所料,20年后,那个年轻人真的成为亿万富翁,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哈默。哈默穷困潦倒之际仍然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也维护了自己的做人尊严,他是一位有骨气的美国人!

    自尊者自立,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查禁鸦片时,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干仞无欲则刚。”当一个人拥有了自尊的时候,他就是不可冒犯的,他就是不可欺负的,他更是不可凌辱的,无欲则刚啊。入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要有尊严地活着,如果连起码的自尊都可以放弃,甘心做低眉顺眼的奴才,实在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自尊,是一种美德,历史上,它在健全人格中的地位是无可比及的。

    李白满腹才学,面对奸臣当道,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人不得开心颜”,毅然抛官去职,自尊伴其漫游四海。

    自尊,也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1919年,徐悲鸿在巴黎学美术,面对泽学生的污蔑他非常愤怒,勤学苦练,在多次竞赛中名列前茅,为国争光,洋学生终于低头认错。

    生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当然不能让这原动力灰飞烟灭。自尊来自不断地充实自己,广泛涉猎,勤奋好学,让自己的思想不断闪耀光彩,想要拥有自尊,就一定要自立。

    自尊者自立,要想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人,就要先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只有这样,才能成就辉煌的人生。

    生活小哲理:

    自尊者自立,想要成功,一定要学会自尊自重,只有自尊才能自立,之后才能自强。所以,请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然后放手拼搏,努力追寻人生的目标。

    每个人都应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凡是自强不息者,最终都会成功。

    ——歌德

    自强不息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是一种不怕困难、勇于奉献的精神。只有不畏困难、不懈奋斗的人,才能实现他人生所向往的目标。

    每一位自强者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取创新,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周易·干·彖传》里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天道运行,一往无前,生生不息,人的活动也应当效仿天道,做到自强不息。具备这种精神品质,一个人就能笑对人生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奋勇向前,就能有不断攀登新的高峰的斗志和毅力,创造美好的人生。

    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

    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自强不息是坚韧不拔、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爱拼才会赢”,没有拼搏,就没有灿烂的人生;没有拼搏,就没有辉煌的人生。自强不息是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具备进取精神,一个人就能够摆脱平庸、出类拔萃;具备进取精神,一个人就能不断超越自我,不断续写新的辉煌。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西方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6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同年5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4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120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

    困难和挫折,也许是每个人在短短一生中无法避免的。所不同的是,在面对这一切时,是屈从于命运的安排,还是勇敢地与之抗争,用努力来创造自己的人生。

    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如果你有天赋,自强不息的精神则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没有天赋,自强不息的精神将使你克服困难。

    命运掌握在自强之人手中。推动世界前进的人并不是极少数的天才,而是那些自强不息、埋头苦干的人。天赋超常而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只会成为转瞬即逝的火花。

    自强不息,是一种做人的精神;自强不息,是一种做人的意志;自强不息,是一种做人的坚强斗志。古今中外,自强不息者数不胜数。从不识字的穷孩子到美国总统的林肯;从农家女到台湾著名设计师的叶珈伶;从一个成日无所事事的公子哥到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格林尼亚,还有爱迪生、贝多芬、克林顿等。其中,设计师叶珈伶是很突出的一个。

    叶珈伶生在农村,是个农家女孩,可是她不愿一辈子窝在农村,在她17岁那年,靠着那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精神,走出了小农舍,走出了自己的路,成为台湾著名的时装设计师,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

    自强不息的精神早就渗透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今天,这种精神更是激励着我们勇敢面对困难。每个人都应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因为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才不会自暴自弃,才不会被困境打败。因此,不要因失败而呻吟,不要因困难而自弃,要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傲立于霜雪之中。

    生活小哲理:

    纵观古今,无论人类社会还是个人,其实都走不出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这个发展规律。因此,每个人都应具备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愈挫愈勇,相信你必将拥有美好的人生。

    逆境中方显自强本色

    逆境是磨炼人的最高学府。

    ——苏格拉底

    人生没有平坦的康庄大道,有起就会有跌。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曾说:“人类的生命就是从绝望的另一个极端展开的。”当我们身处最恶劣的环境,面临终极的绝望时,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拥抱真理,凭借自强不息的精神爬出深渊。莎士比亚也说:“逆境也有好处,就像丑陋有毒的蟾蜍,头上还顶着一颗宝石呢!”

    身处逆境,才能显出自强的本色。一个天生没有四肢的年轻人,也可以活出他精彩的人生,更将自己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广布人知。无论你是学业上面对挫败,或是事业上面对困境,抑或在人际关系中感到无助,其实,答案也是一样的:要自强。自强有四部曲:首先,要找出酿成困境的原因;第二,评估自己的能力;然后,重新订立目标;最后,就要坚定地去实行。

    傅雷在《约翰·克利斯朵夫》里的译者献词曾使多少人的内心激荡:“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的时间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人们都喜欢顺境而不喜欢逆境,这是自然规律。然而,逆境绝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而不复存在。在人生的旅途上,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金克拉是全球最知名的演讲家,演讲的出场费举世无人能出其右;他在全美营销界堪称个中翘楚,他的推销独树一帜,不强迫、不阿谀,让顾客在接受其推销的同时,更惬意地享受到人性的光辉。一路走来,他也决不是没有彷徨的时候,但是凭着对自己及对他人的坚实承诺,挺了过来。

    金克拉曾经是一个不名一文的穷小子,幼年时期,作为全家经济支柱的父亲溘然长逝,家境之窘迫可想而知,母亲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在深悟人世辛酸的同时,也主动帮助母亲扶持着风雨飘摇中的家。金克拉在逆境中自尊自强,他知道要改变别人的看法,唯有靠自身持之以恒的努力。尽管放学后还要做多份工作,他仍然成为兄弟姐妹中第一个高中毕业的人,随后他考上了米尔萨普斯大学,在那里,他遇上了一生中最爱一一小红毛,也开始了他们相知相伴的人生旅程。

    后来,金克拉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找准了人生定位,开始了演讲生涯。金克拉在演讲领域尤为成功,他的演讲从细微事物发端,带领人们走出心灵和悲观的贫瘠,进而拥有成功的人生。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情,人生也是如此。如果你的人生不幸遭遇逆境,你该怎么去面对它呢?身处逆境,面对困难与挫折,不要一味地抱怨、沉沦和绝望,而要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奋斗、去拼搏,走出逆境,重新露出灿烂的微笑。

    其实,命运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所不同的只是人们对自己和对环境的理解不同罢了。常听人说“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要知道环境不会控制你的命运,只有自己在应对生存和生活的态度与表现,才能够决定你的成功或失败。

    当灾难来临时,不要立刻想到逃避,而是要勇敢地迎上去,直面逆境甚至是直面险恶,或许,就是一条生路。逆境既能打击一个人,甚至毁灭一个人,也能造就一个人。逆境使强者获得新生,使弱者走向沉沦。

    原本是积极的攀登者,却发现暴风雨实在太大了,于是在山腰停步,想先扎个营等待暴风雨过去,再继续攀登。然而这样待久了以后,可能会渐渐习惯那个环境,最后不想再继续往前走了。

    “逆境”对于强者来说是上天给予他的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人生一所最好的大学。在逆境中能够挺起身躯你才更加勇敢!认识到了这一点,你就是强者,你的人生才不至于被逆境吞噬。智者之所以是智者,不是因为他们的脑袋多聪明,强者之所以是强者,也不是因为他们力大无比,而是因为他们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都善于抓住机遇,战胜自我,于是焕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反言之,如果胆怯于逆境和安乐于顺境,那么,人的能动力将永远埋在土里。有的人在贫瘠土壤上照样可以五谷丰登,但有的人即使在肥沃土壤上也可能颗粒无收。责任不是环境,是自己。

    古语云:“顺境能节制,逆境方坚韧;智者不以境役心,要以心制境。”我们不论处于何种情境,都应该正视现实。不仅要珍惜顺境,并不因顺境而故步自封及狂妄自大;更要时时与逆境相处,不因逆境而一蹶不振和妥协丧志。善待顺境,挑战逆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敢于面对顺境与逆境,让自己人生更加丰盛。

    生活小哲理:

    人生多彩多姿,很多人把精神都放在某一事上,而忘掉欣赏路旁微笑的花朵,这是很不智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显现出人们自强的本色,凭借这股精神,便能勇敢前行,无往不胜。

    人生当自强

    一个人既要有雄心壮志,又不能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自立自强是生活的基本原则。

    ——艾森豪威尔

    生活就像浩瀚的大海,每个人都是行驶在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只有经受住无数次的大风大浪,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被生活的重负压在身上,如同一块巨石压身,喘不过气来。的确,我们的生活太沉重了,身心常有疲惫之感。但是又不能不为自己的前途静下心来。去寻找出路。也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唉,我的出路何在呀?我都熬到这样的年龄了,怎么还是没有希望。”叹息是没有用的,唯有凭借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奋斗,去寻找出路才能有希望。

    人生当自强,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品质。自强是进取的动力,是通向成功的阶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正是有了这种自强精神,中华民族才会历经沧桑而不衰,历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就个人而言,更应该养成自强不息的精神,它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成功的保障。人生当自强,纵观古今中外,又有多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为了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矢志不渝而名垂青史。

    明朝中期,倭寇祸殃沿海,连年劫掠,东南沿海生灵涂炭。明政府腐败无能,对倭患束手无策。鉴于这种局势,戚继光组织了一支冷热兵器配合、步兵骑兵与火器部队协同的新编制部队,开始与倭患对抗。新军在戚继光领导下,纪律严明,作战英勇,战斗力非常强,对百姓秋毫无犯,被人们誉为“戚家军”。“戚家军”于东南沿海抗倭战争中英勇善战,师出必胜,享誉天下。

    陈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表现的是一股顽强的毅力。一棵小草凭借它的顽强毅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顽强地活着。扎根山岩傲立风雪中的青松,任凭东西南北风的摧折,依然故我的抵抗着风霜雨雪的打击,表现的是一种精神。风吹雨打没有削弱它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它那无畏无惧的精神,又是多少人的楷模啊!

    1998年在纽约与长岛举办的友好运动会上,桑兰不幸因脊髓严重挫伤而造成瘫痪。桑兰一直顽强地坚持着康复训练,有效地防止了肌肉萎缩,她借助自助器具,能熟练地操作电脑,上网与各界的朋友交流。按照医学常规,这一切是不可能的。靠非凡的意志力和现代医学科学的力量,桑兰跨越了从不可能到现实的完美历程。

    巴尔扎克在成名之前,生活贫困潦倒,而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他花费700法郎买了一根手杖,并在上面刻下了“我将粉碎一切障碍”的名言激励自己,最终地获得了巨大的成绩。

    人生当自强,自强是努力向上的动力,是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懂憬和不懈追求。自强者的精神之所以可贵,在其依靠的是自己的拼搏奋斗,而非父辈的荫庇提携。自强是自立的前提,不自强无以自立;自立是奉献的前提,不自立何谈奉献。自强可以帮助人们战胜眼前的困难,帮助人们走出困境。

    人生当自强,所有成功人士都把自强不息当做是一种生活,是一种向苦难的挑战。英国身患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的科学家斯蒂分·霍金在手不能动、声不能发的情况下,坐在轮椅里写出了风行世界的《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他说:“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当一个人处于人生低谷中,只要健康向上的信念不灭,自强不息的决心尚存,再苦难的生命同样能创造辉煌;因而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样的人生才更加精彩。

    自强是一种力量,帮助人们走出荆棘的岁月;自强是一种不竭的动力,引领人们走向成功;自强是一种精神,鼓舞人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人生在世,不会事事如意。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就需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就需要乐观豁达的态度。安逸无忧的生活总有人去向往,但困难却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内容。正因为遇到种种困难,我们才会去克服,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取得进步;正因为面临种种问题,我们才会去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出新路。人唯有从这种由忧而喜、不断自强的日子里,才能真正品味到生命的意义和充满活力的人生。

    恺撒说过:“最困难之时,就是我们离成功不远之日。”最困难的时刻并不是说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要想取得成功还必须要有那股自强不息的力量做后盾。只有有了自强的精神和力量,才能帮助我们战胜那前进路上的重重阻挡,超越了自我,战胜了困难和挫折,眼前有了那份光明,我们再努力一点,辉煌就在眼前,胜利就在向我们招手,我们就有了那份属于自己的成功。

    生活小哲理:

    人生当自强!生活,绝不是一条笔直的道路,而是一条曲折而漫长的征途一一既有高山,也有峡谷;既有欢笑,也有痛苦。只有矢志不渝的前进,才能赢得光辉的未来;只有顽强不息的攀登,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当你在人生路上失意时,自强就成为精神支柱,鼓舞着你继续前进,永不放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