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职业女性既肩负着相夫教子的重担,又是家庭经济来源的创造者。她们本应是精力充沛、活力四射的群体,但事实上大多数的职业女性都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疾病缠身、未老先衰的情况。所以关爱职业女性健康是全社会急待解决的问题。
养生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懵……不欲甚劳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车走马,不欲极目远望。
——《抱朴子内篇·极言》
华为新员工胡新宇因病毒性脑炎被诊断死亡,多天的抢救仍无法挽回胡新宇的年轻生命,他的全身多个器官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不断衰竭,直至最后一刻,年仅25岁。
科教精英何勇教授,年纪轻轻,已是浙江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正值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段,却不幸病逝,年仅36岁。
经营高手王均瑶,十几年时间就聚集了几十亿资产,事业如日中天,却身患肠癌,告别人间,年仅38岁。
影视明星傅彪,演技高,人品好,塑造的银幕形象,生动感人,可惜被肝癌夺去了性命,年仅42岁。
积劳成疾,英年夭折,屡见不鲜;近年来,突然猝死的悲剧,更是屡见报端。
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往往要花两倍三倍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人的精神压力过重,又不能放松,时间一长,就会形成慢性疲劳综合征。长此以往,必定威胁生命。
东晋葛洪在其书《抱朴子内篇·极言》中说:“养生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步,目不久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懵……不欲甚劳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车走马,不欲极目远望。”
孙思邈也曾说:“养生之道,无作搏戏强用气力,无举重无疾行,常欲小劳,但莫大劳及强所不能堪耳。”
这些都说明心不可过思,神不可过用。思太过则伤,神过用则废。如果整天心思不断,长期用神过度,就会导致精气衰竭。
《医述养生》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人身之精气如油,神如火,火太旺则油易干,神太用则精气亦竭。”
的确,人的大脑就像一架极为精密的机器。机器久置不用,就会生锈,运转不灵。但机器运转一定时间,又需停歇,加以保养。如果不注意保养,只是一味地加大油门,开足马力,拼命运转,必然磨损过度,也会运转不灵,终致提前报废。
现在职场上的白领,表面看起来健康,也没发生什么疾病,于是就拼命地工作,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其实,你真的要小心了,也许你身上的某些器官正在慢慢衰竭,所以告诫奋斗在工作上的年轻女士们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一张一弛。我们一定要记住法国医学博士范阿肯的一句名言:“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一切,但有一样东西你买不到,这就是健康。”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健康人生的哲理,一定要树立生存智慧的理念:工作美丽,健康第一!
中医美容小提示
已经处于过度疲劳的你,必须控制工作和学习的时间,而且务必忙中偷闲,娱乐游戏,体育锻炼。
§§§第二节 少食多餐,反对暴饮暴食
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饮膳正要》
我国历代养生学家都十分重视“饮食有节”。
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在其书《饮膳正要》中说:“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又说:“夜不可多食”、“一日之忌:暮勿饱食。”
唐代的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也告诫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众多养生家都赞同“太饿伤脾,太饱伤气”的观点。
这里说的都是“饮食有节”、“食无求饱,贵在能节”。善于养性的人,饥饱应当适度,饥饿了就吃饭,口渴了就饮水,要吃的次数多而数量少。因为人体是一个平衡的整体,能量的贮存、转化和利用都要不断地在更新过程中保持平衡,适量的运动是维持这一平衡的必要条件。应该做到饱中有饥,饥中有饱。吃得太饱,加重胃肠负担,对消化不利,特别在临睡前尤为不宜,能量过剩,除造成身体肥胖外,还可导致多种疾病。
关于暴饮暴食的害处,我们看看下面的一个真实案例:
28岁的常丽与相恋8年的男朋友分手了。那段日子,常丽整个人跟丢了魂似的,做什么都提不起劲。有一次,常丽与朋友去吃自助餐,面对琳琅满目的美食,常丽突然食欲大增。那一次到底吃了多少东西,常丽自己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她几乎把自助餐提供的每一种食物都吃了一遍。虽然肚子胀得难受,但她的心情似乎一下子开朗了很多。
自此以后,“吃”成了常丽治疗坏心情的法宝。每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常丽就会买上一大堆零食回家,开怀大吃一顿。随之而来的是身体日渐发福。最近,常丽不时觉得头晕、出虚汗、心跳加快,到医院检查,原来她年纪轻轻就得了高血压。医生说,她再不控制体重的话,所有与肥胖有关的疾病都会随之而来了。
常丽的经历给了我们每个人以警示:不要暴饮暴食,按时进餐,不要过饥或过饱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中医美容小提示
面对美食,人们的心情总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放松。然而,如果将暴饮暴食作为减压的方法,每次都通过“吃”来解决烦恼,实际上是对烦恼的一种逃避。这样一来,不仅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心理上还会对食物产生依赖,暴食症和厌食症也都是由此而来。
§§§第三节 女人,请放慢生活的脚步
“慢养生”是上班族回家后的养生绝招。
——杨力
慢养生就是慢用脑、慢动作、慢吃、慢睡、慢说话、慢做家务、慢散步。总之,一切都应慢节奏。然后达到慢心跳、慢呼吸、慢消耗,进入慢节奏的生命状态,最终达到慢衰老。
杨力教授认为,“慢养生”是“上班族”回家后的养生绝招。
上班时,大家都进入快节奏的生命状态。不快,就要在竞争的时代中被淘汰,这是必然的。但是,下班回家后,紧绷着的生命之弦就应该放松。这样,白天紧、晚上松,生命之弦才能保持弹性而不致被折断。不上班的人在一天之中、一月之内、一年之中,也应安排好快慢节奏,有张有弛,才能让生命之弦有弹性。
慢下来,才能静下来,静了才能慢;慢下来,体温才能降下来;静下来,心跳、呼吸才能慢下来;心跳、呼吸慢下来,生命活动才能节约能量消耗。所以慢养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节能,为了减少消耗,达到保护阳气和阴精、延缓衰老的目的。
要节奏慢下来,首先要心先慢,也就是要神先慢,只有心先慢下来,生命的节奏才可能慢得下来。试想,一个成天心急火燎的人,一个急性子的人,他的心慢不下来,呼吸能慢得下来吗?心跳能慢得下来吗?
所以,心该慢的时候一定要放慢;心急时,心跳、呼吸都会加速,有些时候,就是要放心,只有放心,才可能安心、养心。
五十营是《黄帝内经》强调的准则。营,就是周的意思,一营就是一周。五十营就是五十周,指人气昼夜运行五十周。那么,人气又是什么呢?人气指的是人的经气,具体指营卫之气。人气的循行与天体(日、月)运行息息相关,所以人的摄生一定要按五十营的阴阳气化消长规律进行。
古人强调的五十营,是一种深长而缓慢的呼吸形式,要求把呼吸节奏掌握在二百七十息,经过换算相当于一呼一吸6.4秒,这样才是人体经气与自然界阴阳气化相应的最佳节奏。这就是“五十营”摄生的精髓所在。
现在的人,呼吸速度比《灵枢·五十营》所载的要快一倍,每息只需3.33秒,原因在于社会因素的重大影响。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化,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紧迫感日甚,导致今人的呼吸节奏竟比古人快1倍!
根据“五十营”养生之道,今人必须尽量减慢呼吸节奏以使之与天地同步。即在快节奏工作的8小时之余,应尽量减慢节奏,可以通过静坐、午休、散步和下棋、绘画、听音乐等活动进行调整。因为呼吸节奏的减慢意味着血流速度的减慢、心脏负荷的减轻以及物质耗氧的减少,从而使寿命延长,这就是《灵枢·五十营》中“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的奥秘所在。
中医美容小提示
你只要记住人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时空中做一件事情,着急是于事无补的这两点,心情就会平静下来,就不会被时间“捉住”,成为时间的奴隶。
§§§第四节 强筋骨
鸡肉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益五脏、补虚损、通神气的功效。
——《神农本草经》
鸡在飞禽中被尊为羽族之首,对人类的贡献最大。鸡肉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鸡肉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益五脏、补虚损、通神气的功效。
由于鸡肉具有很强的滋补作用,现代社会中压力过大,身心疲惫,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白领最好多吃一些,以增强免疫力,减少患病率。
鸡肉中的牛磺酸可以增强人的消化能力,起到抗氧化和一定的解毒作用,在改善心脑功能方面更是有较好的作用。
另外,鸡肉可让减肥女人“开荤”,鸡肉比起猪肉、牛肉等肉类,明显具有低脂低热的特点,肉质也更爽口香嫩。据统计,100克的牛肉热量为310千卡,猪肉为307千卡,羊肉为176千卡,鸭肉为183千卡,而鸡肉只有134千卡。可见,鸡肉十分适合爱美的瘦身者食用。
所以,整天忙得不可开交的办公室女性们应该多吃一些鸡肉,不但能提神解乏,还能减肥,可谓是一箭双雕的事情。
中医美容小提示
鸡肉的营养高于鸡汤。鸡屁股是淋巴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储存病菌、病毒和致癌物的仓库,所以应该扔掉。鸡胸肉是整个鸡中热量和脂肪含量最低的部位,鸡肉必须去皮和可见油块,才能真正成为减肥食品。
§§§第五节 专门给上班族女人的营养单
上班族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营养食谱,才能让自己在一生中永享健康和快乐。
——孔令谦
上班族的女性正处于体能最好的阶段,相对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女性,在营养方面的需求相对要少一些,但由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工作最为繁忙,任务更为“艰巨”,所以,还是有必要给上班族的女人们一些小提示。
1.不要过多摄入脂肪
上班族们因为活动量较少,所以一定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减少脂肪摄入量,少吃油炸食品,以免超重和肥胖。脂肪摄入过多,还容易导致脂质过氧化物增加,从而使活动耐力降低,影响工作效率。
2.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生理功能的重要成分,特别是与脑和神经代谢有关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等,上班族们一定要充分摄入。这类维生素在糙米、全麦、苜蓿中含量较丰富。另外,抗氧化维生素如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防衰老。它们普遍存在于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3.不可忽视矿物质的供给
女性在月经期伴随着血红细胞的丢失还会丢失许多铁、钙和锌等矿物质。所以,在月经前后,女人应多摄入一些钙、锌和铁,以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多喝点牛奶、豆奶或豆浆等就可以了。
4.要重视氨基酸的供给
现代女性多是脑力劳动者,所以营养脑神经的氨基酸供给一定要充足。豆类、芝麻等含氨基酸比较丰富,应适当多吃。
中医美容小提示
有些女性参加应酬比较多,尤其要注意饮食营养方面的问题。在酒席上不要偏食和暴饮暴食。饮酒助兴是必要的,但要适量,不可多饮。
中医美容箴言
◎东晋葛洪在其书《抱朴子内篇·极言》中说:“养生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步,目不久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懵……不欲甚劳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车走马,不欲极目远望。”
◎孙思邈说:“养生之道,无作搏戏强用气力,无举重无疾行,常欲小劳,但莫大劳及强所不能堪耳。”认为如果整天心思不断,长期用神过度,就会导致精气衰竭。
◎《医述养生》中说:“人身之精气如油,神如火,火太旺则油易干,神太用则精气亦竭。”
◎我国历代养生学家都十分重视“饮食有节”。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在其书《饮膳正要》说:“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又说:“夜不可多食”、“一日之忌:暮勿饱食。”
◎唐代的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告诫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中医认为“太饿伤脾,太饱伤气”。
◎杨力说:“‘慢养生’是上班族回家后的养生绝招。”所谓慢养生,就是慢用脑、慢动作、慢吃、慢睡、慢说话、慢做家务、慢散步。总之,一切都应慢节奏。然后达到慢心跳、慢呼吸、慢消耗,进入慢节奏的生命状态,最终达到慢衰老。
◎《神农本草经》中说:“鸡肉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益五脏、补虚损、通神气的功效。”
§§附录 历代医典与名医概述
§§§第一节 《黄帝内经》
成书时间:秦汉时期
作者:有人说是黄帝,也有人说是扁鹊,其实这一著作是集多人的力量,汇集了当时中医界优秀理论的“百家之言”。
《黄帝内经》被历代医家视作无上的经典,成为从古至今中医学不可背离的“立医之本”。
书籍简史:《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是一部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的综合性著作,它采用了对话的形式,以黄帝和上古几位著名医学先知,相互问答医学知识的形式阐述了重要的医学理论。
§§§第二节 《神农本草经》
成书时间:东汉
作者: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这已经是医学史界比较公认的结论。
书籍简史: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
§§§第三节 华佗
生卒年:145年~208年
主要贡献:麻沸散、五禽戏
人物简史:字元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以外科著称。华佗生活的时代,多战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目睹这种情况,华佗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提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主要著作:《中藏经》、《华佗神医秘传》等。
§§§第四节 葛洪
生卒年:283年~363年
人物简史:东晋著名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出身江南士族。其祖在三国吴时,历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封寿县侯。葛洪养生的原则是不伤不损。
主要著作:《肘后备急方》、《抱朴子》、《西京杂记》等。
§§§第五节 孙思邈
生卒年:581年~682年
人物简史:孙思邈为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7岁时读书,就能“日诵千言”。到了20岁,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隋文帝让他做国子博士,他称病不做。唐太宗即位后,想授予他爵位,但仍被孙思邈拒绝了。孙思邈归隐的时候,高宗又赐他良驹,就连当时的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文学大家都十分尊敬他,以待师长的礼数来侍奉他。
主要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第六节 王惟一
生卒年:987年~1067年
人物简史:著名针灸学家之一,王惟一历任宋仁宗、宋英宗两朝医官,仁宗时为翰林医官、朝散大夫、殿中省尚药奉御骑都尉。王惟一对针灸医学的贡献有三:一是考定《明堂针灸图》与撰写《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二为铸造针灸铜人模型;三为刻《图经》于石。
主要著作:《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第七节 张从正
生卒年:1156年~1228年
人物简史:张从正,字子和,为金代四大名医之首。幼年从父学医,博览医书,深究医理,勤奋自坜,弱冠成器;中年时代,即成一方名医。他用药也以寒、凉为多。他以为风寒等是天之邪气,雨露等是地之邪气,最容易使人染病。他行医奔波于陈州、徐州、开封、归德数十府、州、县,医疾救亡,功绩卓著,深得人民敬仰。
主要著作:《儒门事亲》、《心镜别集》、《张氏经验方》、《张子和治病撮要》。
§§§第八节 朱丹溪
生卒年:1281年~1358年
人物简史:朱丹溪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派”创始人。青少年时期为应科举考试,钻研儒家经典。他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的重要性。他在益寿方面亦倡导养阴益寿的学术思想,对中医的延缓衰老学说作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著作:《格致余论》、《金匮钩玄》。其门人整理编纂的《丹溪心法》可以体现他的医疗经验,对后世影响较大。
§§§第九节 忽思慧
生卒年:约为十三四世纪
人物简史:忽思慧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营养学家,在我国食疗史以至医药发展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他长期担任宫廷饮膳太医,负责宫廷中的饮食调理、养生疗病诸事,他十分重视食疗与食补的研究与实践,还继承了前代著名本草著作与名医经验中的食疗学成就,并注意汲取当时民间日常生活中的食疗经验。
主要著作:《饮膳正要》。
§§§第十节 刘纯
生卒年:明代
人物简史:刘纯为刘完素的九世孙,被明清两朝太医院尊为太医保护神。曾奉旨以囚试医,带领医官经过66年的努力,提出了科学的养生之道。他指出人类存在着20个生活误区,许多习惯成自然的生活方式,就是人们发病的原因。他总结出一套预防疾病的养生十条,使得后世受益无穷。
主要著作:《短命条辨》、《杂病治例》。
§§§第十一节 龚廷贤
生卒年:1522年~1619年
人物简史:龚廷贤幼攻举业,后随父学医。他承家学,又访贤求师,医名日隆。曾任太医院吏目。
他临床诊治尊古而不拘泥,深明五脏症结之源,决生死多奇中。有一段时间,他在河南黄河流域行医,时值开封一带疫病流行,街头巷尾都有病人,症状为头疼身痛,憎寒壮热,头面颈项赤肿,咽喉肿痛,神智昏迷,俗名“大头瘟”。时医只知按古法医治,无效。龚廷贤根据病情,独具匠心,以自己的见解,开上二圣救苦丸(牙皂、大黄)药方,其效甚佳,医好很多垂危病人,名噪中原,被尚书荐为太医院吏目。
主要著作:《种杏仙方》、《万病回春》、《眼方外科神验全书》、《云林神彀》、《鲁府禁方》、《寿世保元》等。
§§§第十二节 张景岳
生卒年:1563年~1640年
人物简史:张景岳为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自幼聪颖,幼时即从父学医,有机会学习《内经》,青年时广游于豪门,结交贵族。可能受先祖以军功立世的激励,他壮年从戎,游历北方。数年戎马生涯无所成就,使景岳功名壮志“消磨殆尽”,而亲老家贫终使景岳尽弃功利之心,解甲归隐,潜心于医道,医技大进,名噪一时,被人们奉为仲景、东垣再生。
主要著作:《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和《景岳全书》。
§§§第十三节 《医学入门》
成书时间:明代
作者:李梃
作者简史:李梃生活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青年时期因病学医,博览群书,勤于临床。晚年因感初学者苦无门径可寻,乃收集医书数十家,“论其要,括其词,发其隐而类编之”,著成《医学入门》,并于1575年刊行于世。
§§§第十四节 《外科启玄》
成书时间:明代
作者:申斗垣
作者简史:明代医学家申斗垣的外科学术思想比较激进。他崇拜华佗,深为其剖腹、刮骨等手术未能传世而惋惜。他对各种外科疾病,多能根据不同情况,在辨证基础上,给予手术或非手术的适时治疗。对筋瘤,他主张“以利刀去之”;对血瘤,强调“以利刀割去,银烙匙烧红,一烙血止”,使不再生,可以说都是非常先进的思想。
§§§第十五节 李中梓
生卒年:1588年~1655年
人物简史: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明末华亭(今江苏松江)人。为明末一大医家,一生对中医理论研究十分重视,兼取众家之长。其论述医理,颇能深入浅出。所著诸书,多能通俗易懂,在中医学的普及方面作出较大贡献。
主要著作:《内经知要》、《医宗必读》、《本草通玄》、《伤寒括要》、《删补颐生微论》、《诊家正眼》、《病机沙篆》等。
§§§第十六节 叶天士
生卒年:1666年~1745年
人物简史:清代著名温热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除精于家传儿科外,在温病一门独具慧眼。其脱却传统的《伤寒论》诊疗体系,主张温病与伤寒分论,并创立了有别于六经的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施治纲领,其学术思想及治疗体系,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外叶天士对防治衰老和老年病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主要著作:《临证指南》、《叶案存真》、《未刻本叶氏医案》、《温热论》等。
§§§第十七节 《老老恒言》
成书时间:清代
作者:曹庭栋
作者简史:清朝著名的养生家曹庭栋,少年多病,终生不出乡里,寄情村野山水之间,修身力学,工诗画,成文学大家,其著作《四库全书》亦多采用。曹庭栋因在当时的医疗环境,可享九十多岁高寿,而成为养生佳话。而曹庭栋亦将古人的养生心得与自己的实际经验结合,写成《养生随笔》,命名为《老老恒言》,老老,即老吾老,有养老、安老之意,享受健康长寿。
§§§第十八节 《本草纲目拾遗》
成书时间:清代
作者:赵学敏
作者简史:学敏与弟学楷,皆承父命读儒学医。赵学敏博览群书,凡家藏星历、医术、药学之书,无不潜心研究,每有所得,即汇钞成帙,积稿数千卷。家有“养素园”,为试验种药之地,以察形性;有“利济堂”,是诊病疗疾之所,兄弟寝食其间,治疗多效。
§§§第十九节 《寿世传真》
成书时间:清代
作者:徐文弼
书籍简史:该书为气功养生著作。全书共8卷。作者主张气功导引应与综合调摄并重,提出修养宜行内外功,要宝精宝气宝神,还须知要知忌知伤,注意四时调理和饮食调理。在外功方面,有针对五官、四肢、腰背的按摩之术,及提倡应用十二段锦、八段锦和六字真言。内功则是静坐运气方法。本书内容涉及广泛,收罗前人经验甚多,对后世的保健养生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十节 邓铁涛
人物简史:中医学家,生于1916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著名老中医,内科专家。1989年被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中心载入世界名人录。1990年被遴选为全国继承中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1993年荣获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特等奖。
主要著作:《学说探讨与临证》、《耕耘集》、《邓铁涛医话集》。主编《中医学新编》、《中医大辞典》、《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医论断学》、《实用中医诊断学》等。
§§§第二十一节 陈彤云
人物简史:教授,主任医师,生于1921年,历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医杂志编委,《北京中医杂志》副主编,北京中医药学会顾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医学顾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审委员,北京市卫生局药品评审委员等职。
陈彤云教授出身中医世家,青少年随父亲陈树人修习中医,后又随皮、外科权威哈锐川攻皮、外科,数十年尽得二老真传。建国后又得到赵炳南的传帮带,深得哈、赵学术思想精髓,并有所发挥。从医60年来,陈彤云教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着重于有损颜面美容的皮肤病,深受广大患者爱戴。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次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参加国际自然医学研讨会、美容保健暨皮肤病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要著作:《简明中医皮肤病学》、《燕山医话》、《常见皮肤病性病的中西医防治》。
§§§第二十二节 朱南孙
人物简史:著名中医妇科专家。1921年出生于中医世家,“朱氏妇科”第三代传人,幼得家传,后又经学校培养,师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成为上海的名医大家。朱南孙擅长治疗妇科疑难杂症、痛经、崩漏、不孕症、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病,尤其在治疗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不调、闭经等疾病方面有显著成果。
主要著作:《朱小南妇科经验选》、《朱南孙妇科临床经验》等。
§§§第二十三节 章真如
人物简史:全国著名中医专家,生于1924年。章真如是国家首批中医继承人导师,现为武汉市中医医院名誉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湖北中医学会副理事长、武汉中医学会理事长。1991年荣获国务院首批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证书。章真如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对肝胆病、糖尿病有深入研究及丰富经验,对于朱丹溪学说有全面研究。
主要著作:《朱丹溪学术考论》、《肝胆论》、《滋阴论》等。
§§§第二十四节 晁恩祥
人物简史:生于1935年,原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脾科主任,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的牵头人之一,全国名老中医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晁恩祥对于肺系病如哮喘、阻塞性肺病、肺心病及肺纤维化、肺部感染,还有脾胃病、肝炎、肾炎等颇有研究,造诣较深。
§§§第二十五节 徐蕴华
人物简史: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临床技术总监、主任医师、教授,生于1935年。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四十余年来一直从事临床第一线工作,在处理各种高危妊娠方面具有渊博的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抢救了无数的危重母婴,深受患者的信赖。
§§§第二十六节 洪昭光
人物简史:著名的心血管内科、高血压、冠心病和老年病专家,生于1939年。洪昭光2001年获卫生部“辉瑞杯”高血压健康教育奖,被评为北京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2002年被评为“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同年获选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和平使者”,并获“中国控烟贡献奖”。近年来致力于大众科学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以其健康新观念为主要内容创造了大众健康领域的奇迹。
§§§第二十七节 杨力
人物简史:生于1946年,著名中医学家、易学家、作家、学者、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杨力教授学识渊博,精通文史和养生文化,从事研究教学二十多年。她结合《周易》、《黄帝内经》理论,集儒家、道家、佛家等养生思想于一体,把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养生经验进行了升华、提炼,把抗衰老理念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从而为中华养生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主要著作:《中医运气学》、《中医疾病预测学》、《周易与中医学》等。
§§§第二十八节 孔令谦
人物简史:四大名医孔伯华嫡孙,著名中医孔少华长子。自幼随父临诊,尽得其传,其间拜著名太极拳家孙剑云为师,研习太极与养生之道,是孙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多年来,根据中医学理论及孔门医学特点对养生进行系统研究,提出运动养生、饮食养生、自然疗法、文化养生四位一体模式。
主要著作:《孔伯华及传人医案》、《孔少华内科经验集》等。
§§§第二十九节 曾湘豫
人物简史:北京医院主任医师。1987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同年被分配到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从事临床工作至今。
目前主要从事老年神经病,包括帕金森病、脑血管病和老年痴呆的临床工作及实验室研究。
从1994年至今先后在国内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8篇,参加编写专业著作及书籍3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