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题写的“爱情摄影作品展”,在新疆开幕了。新疆是个盛产爱情的地方,大师将首展选在新疆,全国都轰动了。媒体一发布消息,到新疆旅游的客人都涌来了。游客中有个来自河南的老王。河南的老王,懂文墨,话也稠,站在展览馆门口,就与服务员拉呱上了。一拉呱,竟攀上了老乡。原来,服务员的老家也在河南,与老王家不远。攀上了老乡,门票就不用买了,小老乡把老王请进去了。
老王欣赏着大师题写的“爱情摄影作品展”,美滋滋地吹上了小口哨。吹的什么?《达坂城的姑娘》《在那遥远的地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达尔和玛莉雅》……还吹河南民歌“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大师拍摄的那些爱情画面是传神而动情的,老王不由得生发感慨,想起大师说过的一句话:“平生最喜爱美女”。老王知道,敢说这话的人,是需要资格的。大师有资格说这种话,因为大师是国家级的艺术家、是国宝。而自己能有机会在新疆看到这么精美的爱情摄影展,也是难得的意外收获。
老王正在感叹,小老乡走了过来。小老乡悄悄问老王:“想不想同大师合影?大师马上就到了!”
老王又惊又喜:“想,当然想了!”
小老乡点点头,朝门口去了。须臾,大师红光满面地出现了,风采与照片上的一模一样!大师的前后左右簇拥着记者,长枪短炮,晃人目眩。老王呆呆地望着大师,不知该怎样凑上前去,怎么向大师开口。小老乡闪了出来,对大师耳语一番,然后,朝老王招招手。
嘿,就这么简单,老王站到了大师的身边。老王将自己的照相机交给小老乡,让小老乡给自己拍照。记者们也似乎明白了什么,长枪短炮哗哗哗闪了起来。
老王就有了一张值得珍藏的照片。
回到河南,老王时常把照片拿出来看看,笑笑。他很想给大师寄张照片。可是,往哪里寄呢?他不知道。他真的不知道大师在哪里。
机会终于来了。不久,大师显灵了。
老王从报纸上看到了一条消息,大师要到洛阳开讲堂了。老王激动得不能行,一大早就搭上车,往洛阳去了。摸到洛阳大讲堂,老王拿出照片,对服务生说:“我是来给大师送照片的!”
服务生有些不大相信,看看老王,又看看照片,端详了许久。然后,把老王领进了讲堂,安排到了前排座椅上。老王暗喜,前排就坐,还省了100块钱门票!
时候不长,大师翩翩登场了。大师神采奕奕,记者前呼后拥,与在新疆时没啥两样。老王冲大师笑笑,大师也冲老王笑笑。老王明白,大师并没认出来他,他认得大师,大师不认得他。
老王在前排就坐,享受着贵宾待遇,美得不能行。他身板笔直地坐着,作洗耳恭听状,作好好学习状。来听大师演讲的人,几乎都是这种状态。这种状态,让大师很满意。大师纵论古今,横论中外,高屋建瓴,滔滔不绝。
大师的演讲,很精彩,倾倒了所有的听众。不断地有热烈的掌声响起来,势如破竹。老王也起劲地鼓掌,目的是要大师注意到他,以便适时地把照片送到大师的手上。
三个小时后,大师的演讲结束了。演讲一结束,就有人跑上前去,请大师签名,同大师合影。大师的身边,站出来个靓女。后来,老王才知道,她是大师的孙女兼秘书。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老王一个箭步蹿上讲台,蹿到了大师的孙女面前。老王举着照片,说自己是来给大师送照片的。大师的孙女接过照片,当即交给爷爷,并指了指老王。大师看看照片,欣喜异常地说:“同志,你是专程从新疆过来的?专程跑来听我讲课的?”
老王充满激情地说:“我家是河南的,上次到新疆旅游,很荣幸地同您合了影。这次,我来听您讲课,给您送照片!”
大师感动地说:“多么好的同志啊!”又说,“你把照片给我了,你就没有了。来来来,我再同你照一张吧!”
老王知道大师在装憨。照片给大师了,老王怎么会没有了呢?可以加洗嘛。大师大智若愚的样子,越发显得可爱了。
闪光灯啪啪地闪了起来。
老王这次是有备而来的,特意带了一部更好的照相机。现在,这部相机掌握在大师的孙女手里,拍摄了精彩的瞬间。
老王的手里又有了一张同大师的合影。老王一共有两张同大师的合影了。老王向人们炫耀说:“信不信,大师走到哪里,我都能同他说上话,合上影!”
老王不光在嘴上说,心也动了。心动什么?老王要去昆明了。报纸上说了,大师演讲的下一站是昆明。老王要到昆明去给大师送照片,送洛阳照的照片。老王相信,大师在昆明看到洛阳的照片,会更感动的。
老王已经规划好了。今后,不管大师走到哪里,他都要跟到哪里。目的只有一个,送照片,拍照片;再送照片,再拍照片……
这个美丽的想法,令老王激动不已。老王知道,大师也需要他,需要他这样的铁杆“粉丝”。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