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谈女人养好脾胃不衰老-向脾胃要健康,女人气血充足全靠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饮食水谷经过胃的消化后,将营养物质传输给脾,脾脏将营养物质化生为气血,为生命提供源泉。故中医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与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健康长寿的物质基础。气血不足会使脏腑功能衰退,引起早衰、疾病。脾胃健康的女人才能气血充足,气血充足了,颜面才能亮丽。因此,女人要美丽,脾胃健康才是最大的保障!

    1.养好后天之本,做个幸福女人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津液化生之源,脾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与否,这是历代中医名家和养生大家所共知的。对于女人来说,它不仅是维持生命的源泉,更关系着女人一生的健康幸福。

    女人养脾胃,不做黄脸婆

    饮食由口,经过食管,容纳于胃,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胃受纳饮食后,分泌胃液将食物进行消化,形成食糜和水谷精微,胃将食糜传给小肠,小肠将食糜中的营养吸收后,剩下的食物残渣传给大肠,排除体外。胃将水谷精微传输给脾,经过脾的运化作用生成人体所需的气血和水液,以灌溉五脏,营养全身。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相互配合,才能使饮食物化为气血和水液。故脾胃被合称为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胃出了问题,不能好好地消化食物、化生气血,人体就会出现元气虚衰、气血亏虚的现象。那人吃了等于白吃,各个身体脏器也就吃不饱饭,当然不能好好的运作。所以我们常见有些人饭不少吃,仍然面黄肌瘦,天天发蔫没有精神,这就是脾胃生理功能弱的体现。

    有个女孩刚过完30岁生日。她个子高高的,身材窈窕,走路如弱柳拂风,仿佛T型台上的模特,回头率很高。美中不足的是脸色不好,暗黄暗黄的,还带一点浅浅的黄褐斑。这让爱美的她好生烦恼,用尽了各种名贵化妆品也不见效,去了不少美容院,银子花了一大把,脸色仍不见好,这让她常常郁郁寡欢,暗自垂泪。偶尔在单位听见人说谁谁谁是黄脸婆,都会怀疑在影射自己。苦恼的她经朋友介绍找到了我,问我能否给她开个方子调理调理。

    经过问诊把脉后,我告诉她,不必要这样烦恼,脸黄不是天生的,这个毛病能治好。我分析给她听,脸色蜡黄的人,往往由于脾虚造成。这类人往往舌质红,舌苔黄腻,有胃病史、腹泻史等。因为脾胃虚弱会导致营养物质难以滋润面部皮肤,并且脾胃虚弱不能正常代谢体内的水分就会形成湿邪,让脸色出现不健康的黄色。果然,她告诉我这些年由于工作压力大,再加上为了保持身材,经常节食,并且饮食不规律,肠胃不好是经常的事。

    我给她开了一些调理脾胃的方药,并告诉她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嘱咐她好好睡觉。好的睡眠胜过任何保健品和化妆品,所谓“睡美人”就是这个意思。

    女孩听后如梦方醒,千恩万谢,一一照着去做。没用多久,面色就红润起来,也恢复了自信,从此乐观起来。

    中医认为,人体的内在脏腑气血的不足,必然要表现在外面的皮肤、颜面之上。气血不足,就会面色无华,苍白或萎黄,皮肤枯燥,精神差,疲乏无力。一个人面色是否红润有光泽,反映的是气血的充盈。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养好了,人的颜面就会红润而有光泽。所以,女人养脾胃,能让容颜润泽亮丽。

    紧张忙碌的生活节奏让很多女性与眼圈乌黑、脸色蜡黄、头昏脑涨等症状亲密接触着,年纪轻轻便出现很多“黄脸婆”的迹象,不过,如果及时改变,形成自己的健康生活,依然能和“黄脸婆”说再见。女人们赶快行动起来吧,对着他、他、他骄傲地说:“谁是黄脸婆?”

    脾胃和,气血顺,甩掉水桶腰

    中医学称脾胃为“水谷之海”,有益气化生营血之功。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营卫、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

    脾和胃是对好搭档

    脾和胃都位于腹腔内,脾在胃的左方。脾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呈扁椭圆形,暗红色,质软而脆,当局部受暴力打击时易破裂出血。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它的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中医讲脾和胃的关系叫做表里关系,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脾与胃不论在生理或病理上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在阴阳属性中,脾属阴、胃属阳,在五行中脾为阴土、胃为阳土,是相互作用的脏腑关系。在生理上,胃在对食物进行受纳、腐熟后,脾即运化水谷精微至全身,因为胃本身没有散布的作用,所以是由脾来运行完成的,两者紧密配合才可以完成消化运动。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是共同运作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布输传送人体所需之精微营养物质。因此《素问·太阴阳明论》中提出“脾主为胃行其津液。”

    脾之升清和胃之降浊相对而言的。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脾气主升与胃气主降,共同完成身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布输。脾胃的升降功能是保证脏腑功能协调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因此,脾和胃是一对好搭档,共同保障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也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脾胃运化功能好,甩掉水桶腰

    中医认为,脾胃的第一功能是运化。脾胃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运化水谷”是指脾胃对饮食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吸收和布散致全身脏腑器官组织的功能。如果生活中总是暴饮暴食,或者吃了过多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很容易损伤脾胃功能,将会出现食欲不振、腹泻或完谷不化(粪便中含有没有消化的食物)、消瘦等症状。

    “运化水液”也称“运化水湿”,是指脾对身体中水液的吸收、传输和布散功能。脾一方面将水液吸收、传输和运送到全身各脏腑器官组织,发挥其濡养、滋润的作用;别一方面将多余的水液传送到肺和肾,化为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防止水液在体内不正常地停滞。如果脾胃的运化功能不好,就会使得痰、湿等在体内形成,堆积在身体的腰腹部,“大腹便便”、“水桶腰”等应运而生,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肥人多痰湿”理论。因此,在减肥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健脾利湿。

    脾胃的第二个功能是升降。脾主升清,是指脾的运动是以升为特征,脾将气血精微等营养物质向上输送给心、肺,通过“心主血脉”和“肺朝百脉”的生理功能,将气血输送至各个角落。胃主通降,就是指胃肠将消化后的食糜传输给小肠,包括经小肠的泌别清浊后,将糟粕传给大肠的功能。如果脾不好好往上运送气血精微,反而从下流失了,就会出现气血不足、身体虚弱的现象。如果胃气不下降,则食物传化出现障碍就会使胃气滞留于胃中,出现恶心、呕吐、嗳气、口臭等胃气上逆的现象,或者出现胃脘胀满疼痛、便秘的现象。

    脾的第三个功能是为血液运行提供约束力和控制力,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防止血液溢出脉外,中医称为脾主统血。如果脾虚弱,统血无权,容易导致出血,如皮下瘀血,口、鼻、牙出血,吐血,内脏易出血,月经不调,崩漏,痛经等。

    由此可见,脾胃的运化功能、升降功能以及统血功能,既保障了身体的营养需要,连气血的运行、水液的运化都能保持正常,这主要是靠脾对血的统摄作用,使气血各归其经,各司其职;靠脾对水液的代谢,使废物尽快排出体外。所以说,脾胃和不但是强身健体的手段,更是女人抵抗疾病的关键,固护女人的后天一定要养好脾胃。

    养好脾胃才是秀发出众的秘密

    头发生长在最受视觉关注的面部周围,不仅对整体的美起着衬托和改造作用,还是传递活力、生命力的标识和导体。枯萎的、没有生命力的头发总是给人一种晦黯、阴沉的心理感受,而亮丽又富于质感的头发会让人神采飞扬而富有魅力。可以说,头发是女人的第二张脸,能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是每个女人的骄傲。

    因此,很多女人花费大把的精力在护理秀发上,不是洗、剪、吹,就是烫、染、漂,做造型、变颜色,挖空心思想让自己的秀发更出众,让自己更出众。但是,现代社会生活、压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女人发生乌黑浓密的秀发已经离自己的越来越远了,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女人未老而发先白,或者头发枯焦稀疏,甚至大量脱发,实际上这是身体气血不足的一种外在表现。

    “发为血之余。”头发的生长离不开气血的滋养。中医认为,头发是由身体内多余的气血濡养而成,体内气血充盈,头发就会浓密茂盛,如果身体气血不足,都不足以濡养五脏六腑,就更不可能濡养头发了,所以气血不足,供给头发的营养就不够了,所以才会焦黄稀疏,发梢分叉,脱落、变白。所以,《医学入门》中说:“血盛则发润,血衰则发衰。”指出体内气血亏虚,全身毛发得不到润养,就会引起脱发。

    也有人说,头发的荣枯最能直接反映五脏气血的盛衰,尤其与肝肾的关系最大。这是因为头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不仅依赖于肾中精气的弃养,而且有赖于血液的濡养。肾藏精,“其华在发”;肝脏是血库,气血充足,才能给头发充分的营养,所以肾脏和肝脏健康,头发才健康。否则,头发未老先衰、枯萎,脱发早白,都和肝肾不足有关。但细究起来,肝中的精血与肾中的精气无不是靠脾胃化生五谷之精气而来。治病要治本,因此,想要拥有乌黑光泽的头发,就要补养气血;要补养气血,就要从脾胃做起,脾胃才是气血充足的根本。

    想要秀发出众的女人应该细心呵护自己的头发,对于头发的护养应从外养和内调两个方面入手。一头浓密的头发虽说经过烫弯、弯了拉直,又焗、又漂、又染,确实变身万千,但这些美丽是对头发的直接损伤,各种摩丝、者喱、焗油膏更是头发的克星。所以,除了必要的修饰外,尽量少对你的秀发进行百般折磨,以减少外因的伤害。外养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选择一把大小适中的黄杨木梳每天梳理头发若干遍,对头发进行保健按摩。黄杨木属药材木,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经常梳头会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头是五官和中枢神经所在。经常梳头,加强对颜面和头皮的摩擦,能疏通血脉,改善头部的血液循环,使头发得到滋养,同时能保持头发光润乌黑,牢固发根,还能防止脱发。

    内调首要一点就是养护好脾胃,其次多吃一些美发乌发的的食物,为头发提供足够的营养,如黑芝麻、何首乌、大枣、枸杞子、核桃等食物有补五脏、健脾胃、益肝肾的功效,能防止头发干枯发脆、过早变白和脱落。为大家推荐几款美发乌发的养生药膳:

    何首乌黑芝麻蜂蜜糊:何首乌100克,黑芝麻50克,蜂蜜50克。将何首乌洗净,放于锅内蒸半小时,待何首乌变软后取出切片;将何首乌片放在砂锅内加水煎1小时,使何首乌的汁溶于水中;将芝麻炒熟,放于盛有何首乌片的锅内煮10分钟,停火放凉后将蜂蜜放入搅匀后即可密封保存。每天早晚食用2大匙,对压力过大导致脱发的女性有生发之效,也可作为日常保养秀发之用,可使头发乌黑亮丽。

    何首乌黄芪鸡蛋煲:何首乌30克,黄芪、茯苓各15克,熟地黄9克,鸡蛋2个。将何首乌、黄芪、茯苓、熟地黄混在一起,加水1000毫升与鸡蛋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取蛋再煮约5分钟即可,每天早晚各吃1个鸡蛋,汤汁也分2次饮完。本品健脾养胃,补肝滋肾,益气生血,适用于气血虚引起的须发早白、脱发过多、未老先衰,对“虚不受补”者疗效更佳。

    黑豆核桃粥:黑豆、黑米、黑芝麻各20克,百合10片,薏苡仁15克,核桃仁或花生米15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白天提前将这些配料放碗里浸泡,晚上煮的时候就会很容易烂熟,待粥煮好后,可在锅内闷上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再放红糖加热食用。每天坚持喝1碗,连续喝1个月,可使头发由白变黑,由枯黄变润泽,还能防止头发分叉、断裂脱发。粥是最养脾胃的,长期食用此粥还有润泽肌肤,使面色红润的功效。

    忧思伤脾,女人三十做减法,呵护幸福女人花

    女人过了30岁,当初那个快乐的小女孩或许已经初为人妇、人母,或许正游走在“大龄剩女”的边缘,或许正同男人一样顶着职场的半边天成为一个标准的“白骨精”,生活中的形形色色无不考验着女人的内心。每个女人都渴望时时如意、事事顺心,但生活有甜也有苦。当面对疾病纠缠、追求失意、奋斗受挫、情感伤害、工作压力等困扰时,女人的内心便凭添了许多忧愁。

    这时,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忧愁,便造就出女人不同的面孔来。有的人放不下、想不通、看不开,时时眉头紧锁,或是怒火高涨,让身边人有逃离时轻松、相伴时窒息的感觉,即便是看着你笑,也只是牵强地动动嘴角,别说是标准的露出上颌6颗牙齿了,就连笑不露齿都做不到。有的人却淡定自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失意与坎坷,不灰心、不气馁,虽说“岁月不饶人,青春无价宝”,但这份不因世间琐事而懊恼、不为岁月增添的痕迹而沮丧的平和的心态,足以让女人的“美不胜收”。

    也许女人不知道,在你忧愁的时候,烦恼没有走远,反而招来了疾病。古语有云“忧思伤脾”,思虑过度,“思则气结,积聚于中”,出现“思伤脾”的状况,最先影响脾的功能,气结于中焦,水谷不化,一开始可见没有食欲、身体倦怠、胃纳呆滞、气血日损,日见消瘦等脾胃虚弱的症状,久而久之,则可导致脘腹胀满、头晕目眩、大便溏泄、小便不利等脾气壅滞之实症。大家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因过度专注于工作或者学习而废寝忘食;也经常听到或见到某人因思念一个人而茶不思、饭不想,这都是因为思虑过多而影响了脾的正常的功能所致。

    另外,怒这种情绪,虽然直接伤的是肝,但是按照中医阴阳五行说,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所以“气大伤身”主要伤的还是脾。如果长期的忧思、恼怒或者暴躁,超过了人体本身的调节功能,就可以使肝气过于亢奋而克伤脾土,使脾胃运行不利。脾胃的气机运行不畅,可导致饮食不思、胃脘痞满腹胀,腹痛肠鸣不断,腹泻或便秘等。

    在七情中除了忧思与怒之外,凡过惊、过恐、过悲等,亦皆可伤脾胃致病。如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悲则气缓,持续不懈,则可致脾胃气机紊乱,甚或升降失常,出现胃脘部疼痛、嗳气、泛酸、呃逆、恶心、呕吐、纳差、泄泻等脾胃不和的症状。

    一般来说,正常人都有七情六欲,中医理论认为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适度的七情变化能够抒发情感,有助于女人的身体健康。但是七情太过,突然、强烈、持久地作用于人体,超过了身体所能够调节的范围,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在生活中,女人们要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急不躁,不大喜大悲,保持一颗平常心,避免情志过度对脾胃的伤害,以致使身心受到影响。

    其实,谁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谁都会有不良情绪的产生,当不良情绪产生时,你可以把它当成是对你内心的提醒,告诉你这段时间在工作、生活上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着手解决了。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女人,不论家庭生活,还是事业交际,都能处理得当,即使偶尔出现一些挫折和打击,也能轻巧化解。女人过了30岁,要学会给自己做减法,不要让自己太过沉重,这样才能让自己随风轻轻“摇曳”,成为最美的女人花!

    杨力提示:

    中医学称脾胃为“水谷之海”,有益气化生营血之功。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营卫、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

    2.气血决定容颜,脾胃决定气血

    脾胃气血充盈,女人才能“面若桃花”

    对于女人来说,美丽是一生的追求。每个女人都希望拥有动人的容颜、亮丽的肌肤以及优雅的气质,从而能够自信地面对着自己的爱人,朋友,以及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为此,很多女人不惜花大把的钱去购买名牌化妆品、高级护肤品,结果用了之后,收效却甚微,皮肤还是干枯发黄,皱纹也在日渐滋生,这让很多女人苦恼不已。其实,她们是不懂得治病要治本的道理,不懂得从源头上,也就是从保养脾胃上来解决皮肤干枯发黄、容易滋生皱纹的问题。

    中医将人的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与皮肉筋脉骨、目舌口鼻耳、爪面唇毛发、神魂魄意志、青赤黄白黑等是密不可分的。气血充沛、脏腑生理功能正常,才能润养形体和神志。气血失常,使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失常,直接影响着女性的容颜状况和精神面貌。

    脾胃生化的气血不足或体内耗损过多,常会引起气血亏虚、气血瘀滞,以致皮肤缺乏气血的濡润,出现各种皮肤问题。气血亏虚,会出现面部没有颜色,头发枯黄、脱落,身体浮肿,眼睑下垂,精神萎靡、头晕眼花、疲倦乏力的症状。气血运行不畅,皮肤代谢的废物无法顺利排出,肤色就显得暗沉,眼圈发黑,并且容易滋生斑点、痤疮,令人花容失色。所以,用涂涂抹抹的方法养颜美容,只是治标不治本。

    《圣济总录》中说:“损者益之,不足者补之……或益其气,或益其血脉,壮其筋骨……驻颜色。”指出益补气血、保持血脉的畅通,可使肌肉筋骨壮实,进而能使容颜不老,青春常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运则气血生化旺盛,把脾胃保养好了,身体的气血才能充盈,这样你的皮肤才能由内而外红润、水嫩。

    养好脾和胃,脸上色斑不见了

    很多女人,一到三四十岁,整个身体机能就哗哗往下掉。吃睡都不舒服,发胖,长斑。心里暗暗着急,满世界找办法。

    有个很典型的病例,病人30多岁了,年轻的时候白净漂亮,近一两年,忽然脸上就开始长斑,擦什么都不管用,越来越厉害,心理上调整不过来,就整天戴着大口罩,见人说话都不摘。

    后来找中医大夫给她开苓桂术甘汤,调节脾胃,同时让她戒辛辣、冰冷食物,配合敲打脾经,按摩足三里穴。这样没几个月,斑块逐渐转淡,病人出门再也不用捂着个大口罩了。这个就是典型的脾胃虚弱,导致气血不调,不能有效、迅速的把浊物排出去,停在皮肤里,就形成斑块,通过调理脾胃,补养气血,问题就能有效的被控制和解决。

    有许多女性像这位女士一样,花了很多的心思在美容护肤上,可效果总不尽人意,有的还事与愿违。其实,人的皮肤犹如一层近乎透明的纸,外表的美化和修饰只是一种补充。抬眼望去,一个人的容颜是否“美”,长相倒在其次。如果她整体上给人的感觉是肤色红润、光洁,神采奕奕,她就很“美”,这种“美”是中医美容学里提倡的以人体气血充沛为基础的自然“美”。其中,皮肤红润、肌肉丰满、动作矫健,给人以外形上的美感;而精神愉快、思维敏捷、豁达乐观,则给人一种气质上的美感。

    当心湿寒伤脾,燥热伤胃

    脾属阴脏,生理特点是喜燥恶湿,喜热怕寒。脾虚不运易生湿,湿盛又极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造成“湿困脾”。现代人常食生冷寒凉的食物,会造成脾气虚弱、脾胃虚寒的现象。因此,保养脾脏要遵从醒脾、健脾、护脾、温脾的方法。胃属阳脏,胃的生理特点是喜润恶燥,喜凉恶热。许多人饮食无节制、常吃辛辣、油腻刺激的食物,或者熬夜都会损伤胃阴,导致胃腑热气过盛,引起恶心、积滞、消化不良、便秘等现象。因此,保护胃腑应以清热、和胃为原则。

    饮食方面,除了节制饮食不要过量之外,还包括定时吃饭、细嚼慢咽、不偏食、饭前后半小时能不要喝较多的水。粥是健脾好帮手,用莲子、白扁豆与薏苡仁煮粥食用;或者银耳、百合与糯米煮粥食用,或者山药、土茯苓与炒焦的粳米煮粥食用,都有健脾祛湿、清热的效果。晚饭一小时后吃一个水果,可帮助健脾。取生蒜泥10克,用少许糖、醋拌食,不仅有醒脾开胃的功效,还可以预防肠道疾病。取生姜丝30克,山楂20克,用少许糖、醋拌食,可醒脾助消化。取鲜橘皮10克,打碎成细粒后用糖浸渍20分钟,再和入面粉制成糕点食用,可护脾和胃。取红薯100克,生姜3片,加入适量蜂蜜同煮,吃红薯生姜饮汤有温脾和胃的效果。

    中医认为芳香之气有调养脾胃的功效,用薄荷、藿香、佩兰等芳香药材做成香包佩带,可醒脾、健脾。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用手掌摩擦腹部约30次,每天按摩两三次,可以调顺脾胃、畅通经络,促进气血的化生。常参加不同类型的运动,能促进气血循环,有利于脾胃的保养。

    杨力提示:

    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这个“望”就是颜面望诊,即察言观色。人体内有什么病,密码都会反映在脸上,看脸色就能判断出个大概。

    脸色发黄

    脸色偏黄或者萎黄者多为脾胃虚弱。脾胃功能健运,则气血旺盛,皮肤柔润;脾胃虚弱,不能很好消化食物,气血生化不足,面色就苍白或者萎黄无华,这种体质属痰湿质。

    脸色发白

    脸色发白多是气虚、阳虚为多。若肺功能失常日久,则肌肤干燥,面容憔悴而脸色及手掌苍白。阳气虚弱,不能温润肌肤,也会导致脸色发白。

    脸色发红

    脸色发红的人为阳热盛,红色在中医五行中属于火,所以身体内火气盛就会表现为面色潮红。这类人的体质多为湿热质。

    脸色发青

    脸色青多因气机不调,血行不畅,血液瘀滞于面部。认为肝脏能调节血流量和调畅全身气机,使气血平和。肝气郁滞则气血失和,面色青。这种体质多为气郁质、瘀血质。

    脸色发黑

    脸色暗黑多为肾虚。肾精充盈,肾气旺盛时,五脏功能正常,气血旺盛,容貌不衰。肾气虚衰时,人的容颜黑暗、鬓发斑白、齿摇发落、未老先衰。体质多为阴虚质或特禀质。

    3.女人调经养血催乳,必先补养脾胃

    女人以血为本。月经以血为用,而血由脾胃化生。故脾胃功能正常与否,与女人月经关系密切。

    女人月经、怀孕、哺乳都要依赖气血这个物质基础,所以,只有脾胃好了,精血充沛,血海充盈,月经才会如期,女人才会好,否则,就容易得妇科疾病,如月经少、小产等。

    脾胃旺盛,经血才能畅通

    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月经的产生是女子发育到成熟年龄阶段后,天癸、脏腑、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其中脾胃在月经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脾主运化,主中气,其气主升,具有统摄血液,固摄子宫之权。脾健运,则血循常道血旺而经调。脾气虚弱,失其统摄之权,则血不循常道而下溢。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乃多气多血之腑,足阳明胃经与冲脉会于气街,故有“冲脉隶于阳明”之说。胃中水谷盛,则冲脉之血亦盛,月事以时下。

    有一个女孩今年19岁,刚上大一,从小体质差,弱不禁风,经常感冒发烧,还会有头晕、四肢无力的感觉。前几天因为考试劳累,血压偏低头晕不能起床,到校诊所打了几天点滴也没什么起效。刚好又赶上来月经,经血量不但少,而且颜色淡,月经期间还伴着小腹疼痛,用手按压着会好一点,月经干净后小腹还是隐隐作痛。后来在同学的陪同下,来找我给她诊治。

    她的这种情况就属于气血虚弱型痛经。是由于脾胃虚弱,运化无力,生成的气血不足,导致冲任二脉中的气血虚少,血行留滞,无力流动,所以会发生痛经。《胎产证治》说:“经止而复腰痛者,血海空虚气不收也。”月经后气血更加匮乏,所以小腹依然疼痛不止。鉴于她这种情况,治痛经,首先要补脾胃,我给她开了四君子汤合益母草四物汤加减:当归10克、川芎5克、白芍药8克、熟地15克、人参3克、炒白术10克、茯苓9克、益母草9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3颗,将诸药加水煎煮,每天早晚饭前饮用,连服7天。四物汤合四君子汤又称八珍汤,是中医中有名的气血双补的药,方中加入的益母草更是妇科调经的常用药。本方药对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所致的痛经有非常好的疗效。

    服药7天后,女孩前来复诊,告诉我腹痛已经好了,身体也明显觉得有力气了,头晕的现象也好转了不少。我告诉她以后每次痛经时,如果觉得熬煮中药不方便,可以去药店买八珍益母丸服用,也能起到活血止痛的功效,并且还能够调整她因脾胃虚弱而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的问题。女孩连声道谢,高兴地回学校去继续她的学业了。

    女子以血为主,具有经孕产乳等特殊生理特点,而这些生理特点都与冲任二脉盛衰关系密切。

    任脉是奇经八脉之一。它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向上经过阴毛部,沿着腹里,向上经过关元穴,到达咽喉部,再经过面部,到达眼睛下,是一条经过人体前正中线的脉络。任脉主血,总管女人的生殖功能,对女性的津液和经血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任脉正常,女人才能够月经规律,能够正常怀孕。如果任脉气血不顺,女人就会出现月经不调、小腹胀满、肿痛,甚至不孕等症。

    冲脉也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冲脉也起于腹中,下出会阴,并在此分为三支,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一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一支出会阴,分别沿股内侧下行到足大趾间。形象地说,冲脉就像人体内的一根网线,上下连接,连接了身体的阴经,从而连通了全身的十二经脉,集中了人体五脏六腑的气血,所以冲脉又被称作“十二经脉之海”。《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脉之本》中说:“经本阴血,何脏无之?惟脏腑之血,皆归冲脉,而冲为五脏六腑之血海,故经言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此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也。”由此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只有冲脉运行通畅,则脏腑功能正常,女孩到了“二七”才能正常发育,月经正常到来。

    而冲任二脉需后天水谷之精的滋养才能使任脉通,太冲脉盛,血海满盈,经期如期而至。故月经之本,重在任冲二脉,而任冲二脉之本又重在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运化如常,则血海充盈,月经如期而至,脾胃亏虚,气血生化不足,血海空虚,则月经不调。

    女人一生中差不多一半的时间要有月经的陪伴,从12岁左右月经初潮到50岁左右月经结束,历时38年左右。如果月经规则的话,那么一生中大概会来500次左右月经。现代女性由于工作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快、生活无规律,外加许多白领过分要求身材的面条,刻意节食,都会造成脾胃功能虚弱,气血不足而致月经不调的困扰。另外,长期的精神压抑、生闷气或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和心理创伤,都可导致月经失调或痛经、闭经。同时嗜好烟酒可以干扰与月经有关的生理过程,引起月经不调。女性月经失调不仅要承受腹痛、腰酸、头晕目眩等问题的折磨,如果不及时调养,还会对以后的怀孕和身体造成更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尽快调养,学会保养脾胃,以保脾胃健运,生化有源,气血旺盛,从而使每个月的月经正常,身体健康。

    脾不统血,如花女人经不起“细水长流”

    女子经水由血化生,而血的生长、统摄和运行,又依赖于气的作用。因此,在产生月经的机理上,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是推动血行的动力,而气血的化生均源于脾胃。故《女科经纶》曰:“妇人经水与乳,俱由脾胃所生。”脾又主统血,脾气健旺则统摄有力,血循常道而不外溢。若脾虚气陷,失其统摄作用,则会使月经提前、量多,甚至崩漏。

    女人因脾虚下陷导致的月经提前、量多或崩漏现象,多是由于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长期腹泻,或身体过于劳累,或多次人流,或生产后调护不当等原因损伤脾气所造成。

    有一位朋友的女儿,今年16岁了,正在读高一,她在12岁时就已经月经来潮了,但是经常三五个月来一次,小女孩也没在意,到初三的时候有一次来月经,从3月15号来,到了4月2号竟然还没停。经血时而像血块一样,时而像流水一样,有几天竟然站在那儿血都会顺着腿流下,朋友俩口子慌了神,连忙把女儿带到医院去,打了几天止血针,经血虽然没有之前那么多了,但还是淋漓不断。

    当她们把孩子带到我面前时,小女孩面色苍白,一点精神没有,舌苔淡白,气短乏力还老是出汗。我告诉朋友,她女儿的这种情况在中医上讲叫做崩漏,是因为脾气虚弱,不能固摄经血而致,这在青春期女孩中很常见。

    因女孩的发病缘由脾虚气陷,冲任损伤,不能约束经血,经血非时妄行而起。所以,我给小女孩开出了补中益气汤加减方以补气摄血,固冲止血,补肾调肝,方药组成及用法:黄芪24克,白术15克,党参15克,当归12克,炙升麻12克,柴胡12克,山药18克,乌贼骨18克,杜仲炭18克,荆芥炭12克,醋香附15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红枣5枚为引。将诸药水煎分早晚服用,每日1剂,服药3剂,经漏渐止,继服3剂巩固疗效。后来我又开出归脾汤(归脾汤组成:白术3克、当归3克、白茯苓3克、黄芪炒3克、远志3克、龙眼肉3克、酸枣仁炒3克、人参6克、木香1.5克、炙甘草1克)加减调养,到现在已经两年过去了,朋友的女儿再没有出现崩漏的问题。

    崩漏的确切含义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者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崩与漏虽然出血情况不同,但两者常交替出现,而且病因基本一致,都属于脾气虚弱,脾不统血而致,所以就概称为崩漏。

    不止是青春期的女孩,在女人一生,很多时候会因为脾气不足出现月经淋漓不止的问题。可能对于经血太多的问题,女人们会觉得是个问题而去医院问诊,但是如果只是月经不多,但拖拖拉拉十天半个月都不见好,很多女性只是觉得烦恼,但未必会去找医生看个究竟。这就会造成女人面色苍白或萎黄,平日也没什么精神,少气懒言,胃口不好,还会经常感冒等问题的出现。如此一来,自然整天都是一幅病恹恹的样子,哪里还会有美感呢。因此,如果平时月经淋漓不尽,女人们一定要及时寻医问药,不要视而不见,认为是小问题。

    保护脾胃,补足脾气,使身体的气血运行正常,经血才能正常。有三个穴位是专门针对提升脾气的穴位,对于月经淋漓不尽有很好的疗效,这三个穴位就是足三里、隐白穴和三阴交。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传统中医认为,按摩它,可以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刺激足三里,能够给气的运行打开通道,使得脾气运行通畅。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隐白穴是“足太阳脾经”的主要穴位,传统中医认为,刺激隐白穴有健脾统血、补中益气之效。艾灸隐白穴有温通经络,使脾的统血功能得以恢复,达到固崩止漏的效果。隐白穴位于足大拇指内侧,距趾甲角1分。

    三阴交穴是脾、肝、肾三条经络相交汇的穴位。中医认为,脾化生气血,统摄血液,肝藏血,肾精生气血,刺激三阴交穴能够调理肝、脾、肾三经,起到健脾益气,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的功效。对于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等都有改善。

    妙龄少女当心思虑伤脾导致闭经

    林妹妹多愁善感、极富才情,惹人疼惜,让人怜爱。而不少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会有情绪不稳定、容易焦虑抑郁、精神压力过大等情况出现,但这种林妹妹式的忧郁很容易会导致月经规律出现异常,导致月经不调。

    中医认为,忧思过度,伤及心脾。心气伤,则不能推动血行,脾损则无以化生气血,以致血虚气弱,经脉空虚,血行迟滞,而月经错后、量少,甚至闭经;情场不畅,肝郁脾虚,木郁乘土,肝脾不和而气血逆乱,则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

    我遇到过这样一位病人,29岁的小颜,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年纪轻轻就被委以重任,这让许多人都羡慕嫉妒恨,然而小颜非但没有那种众星捧月般的骄傲,反而整日忧心忡忡,担心业绩下滑、担心项目完不成、担心人事调动,时间一长,小颜发现每个月的例假不是往后推迟十天八天,就是量少,有时从来到结束就2天的时间。工作的繁忙让小颜对这件倒没太在意,但是最近3个月竟然都没来月经,每次该来的那几天只是肚子痛,痛几天之后就不痛了,这让她有些担心。到医院做B超一检查,医生说是闭经症,子宫也有些萎缩,如果再不治疗,不但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对以后的生育也会有影响。小颜这才怕了起来。

    西医认为,正值生育年龄的女性,如果长期处于压力下,过度恐惧、悲伤、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强烈的妊娠愿望以及剧烈的思想斗争等,都可以影响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使卵巢不再分泌女性荷尔蒙及不排卵,月经就会开始紊乱。研究发现,具有焦虑、内向、孤僻、多思多虑性格且卵巢功能不全的女性在不良心理刺激下容易发生闭经。

    在中医里,这种闭经的原因为七情内伤所引起。《黄帝内经》中提到:“女性思虑过度或悲伤过度等原因,均可以导致闭经。”傅青主在其著作《傅青主女科》中,也详细论述了因七情内伤导致“郁结血崩”“多怒堕胎”“大怒小产”“气逆难产”“郁结乳汁不通”“嫉妒不孕”等症状。

    七情导致的妇科疾病,以怒、思、恐影响最为严重及多见。抑郁愤怒,使人体内的气机逆乱,导致月经推后、闭经、痛经、不孕等。忧思不解,使体内的气机郁结不舒,导致闭经、痛经等。而惊恐伤肾,使气机向下,导致月经过多、崩漏、胎动不安等。

    小颜拿着B超单找到我后,我见她面色苍白,神疲肢软,气短懒言,且有心悸怔忡的表现,因此断定她为心脾两虚型闭经,属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以致血生化之源不足,脾虚血失统摄,治当健脾益气,养心宁神,便为她开了归脾汤加味:白术9克、茯神去木9克、黄芪去芦12克、龙眼肉12克、酸枣仁炒12克、人参6克、木香6克、甘草炙3克、当归9克、远志6克,真珠母15克,白芍12克,水煎,服6剂。服药后自觉症状稍有减轻,继用上方加味,后服归脾丸调养而愈。归脾汤暗合“引血归脾”的意义,方中加真珠母有镇定安神的功效,白芍有通顺血脉的功效。因此,本汤以补养心脾为主,脾气健而气血生化之源充足,从而心血旺盛,则冲任二脉血足,闭经、惊悸、失眠诸证自愈。

    1个月后小颜告诉我,月经终于来了,她悬着的心这才放下了。我告诉她,以后要注意调养,经期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以免加重经期不适或月经病的发生。

    杨力提示:

    饮食是人体营养来源,化生气血的物质基础。如果饮食过饱、过饥或择食偏嗜或过热过凉均可致病。过食辛辣助阳之品,可致脾胃积热,热扰冲任,血海不宁,导致月经过多、崩漏、赤带、胎漏、胎动不安等病;经期、孕期过食生冷寒凉之品,可致脾阳受损,寒凝血脉,导致痛经、闭经、月经过少、月经后期、胎动不安、带下病等;过食肥甘,或嗜酒无度,可致湿热、痰浊内生,导致带下病、阴疮、不孕等病;饮食过少或节食减肥,可致气血生化乏源,冲任亏损,导致月经过少、月经后期、闭经、痛经、产后缺乳、胎萎不长、胎动不安等病。

    4.女人为啥手脚凉,缘在脾胃虚弱供血不足

    脾胃虚弱头脑不清,女人不能犯迷糊

    上班族在工作中有时会出现头晕、肩颈酸痛、手臂麻木的症状,还有的会突然出现视物不清,听力减退等现象。也有许多女性发现,转头稍微过猛时,会出现头晕的情况。仰头时间长了,也会觉得头痛、头晕甚至恶心。有时候会整天昏昏沉沉地总是想睡,情绪起伏不定,有时候沉默寡言、表情冷漠,有时候烦躁不安、反应迟钝,感觉智力衰退了,甚至丧失了正常的判断力。如果在清扫房间、整理物品后,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尽管洗热水澡能让人放松一天紧绷的神经和情绪,使疲劳的身心得以迅速恢复,但在洗澡的过程中许多人会两眼发黑,似乎快要虚脱了,有的人还会出现昏倒的现象。

    这些现象都是因身体供血不足引起的。血,是一种在人体内流动着的液态物质,它对人体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营养作用。血沿着脉管循行于全身,为人体的活动提供营养。全身各脏腑组织、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无一不是在血的濡养下发挥功能的。《金匮钩玄》中说:“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摄,掌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是以出入升降,濡润宣通者,由此使然也。”指出人的鼻能嗅、眼能视,耳能听,能说话,手能拿东西,脚能走路都是在血的濡润下完成的。同时,我们能看到的皮肤毛发,也是由血来濡润的。当血对人体某一部位的营养或滋润作用减弱时,就会出现皮肤干燥、面色苍白、偏黄或者暗沉没有光泽;口唇和指甲也经常发白,没有血色;头发枯黄、脱落、早生白发。供血严重不足的人,还会出现皱纹、脱牙、步履蹒跚等早衰症状。

    血也是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黄帝内经·灵柩·营卫生会》中说:“血者,神气也。”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都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机体供血充足,人的精神振奋、神志清晰,对外界事物反映灵敏,容易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睡眠安稳踏实。如果供血不足,则精神萎靡、神志不清、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更容易出现失眠现象。

    血来源于人所食入的食物,饮食水谷由口经过食管进入胃腑,经过胃的腐熟将食物进行初步消化。消化后的食物形成两部分,一部分“食糜”继续传入小肠。另一部分精微物质传输给脾,脾脏发挥生理功能将精微物质化生为血,并将血输送至全身。故《济阴纲目》中说:“血生于脾。”脾胃健盛,饮食精微传输运化正常,化源充足,则人体血液充沛。反之,如果脾胃虚弱,胃传输给脾的精微物质不足,或者脾脏的运化、传输功能失调,都会造成身体供血不足,以致使机体的组织器官活动和精神活动都无法正常有序地进行,影响身心健康。故《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指出脾胃虚弱是一切疾患的成因。

    女人一生都是血色记忆,以血为本、以血为用,血对女人的一生弥足珍贵。如果平时不注重补血养血,更容易出现供血不足的现象,使健康打折扣。世上也没有任何一种化妆品,能像血这样体贴肌肤。血足女人才会有青春、美貌、健康和幸福的一生。女人爱惜自己,就要从养护脾胃、补血养血开始。

    温热食物养脾胃,暖胃更暖心

    养脾胃的食物以温热为好,有三种饮料应该多喝,一是牛奶,二是豆奶,三是热水。牛奶、豆奶可以形成胃的一层保护膜,每天早餐喝杯牛奶,再吃东西,是再好不过的。许多女性大多数情况下,会把缺水误认为是饥饿,多喝水,特别是热水,不仅能帮助排除废物,还不会轻易发胖。冷饮和雪糕也要少吃一些,其它寒凉的食物如河蟹、海蜇等也不宜多吃。蔬菜水果类是人体不能缺乏的,一定要保证足量、营养均衡。蔬菜和果皮可以适度食用,不宜太多,因为不容易消化,而瓜果可以相对多吃。在烹制的时候,最好煮得软一点,以粥、汤、羹为主,这样胃会好受一点。碳酸饮品、黏腻、煎炸、辛辣的食品要少吃少喝,这些食物会使胃的工作量增加许多。

    饮食没有节制,包括过饥过饱或者饮食规律失常,都会损伤胃气。吃饭以七八分饱为宜,同时吃饭要定时、要讲卫生,最起码一天三顿要定时定量。最好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表,并且严格遵守。早中餐一块吃的,这种习惯必须改,它不仅是最伤脾胃,也是造成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晚上吃夜宵是弥补不回来的,只会堆积脂肪,妨碍睡眠。餐后不宜立即工作,先休息一下,待胃里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再开始工作,脾脏才有时间化生血液,大脑才能得到充足的供血。

    运动热身又能健脾暖胃

    想必许多人都曾有过思虑多了就食之无味或者吃不下去的现象。中医认为:脾在志为思。思虑过度,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对于忙碌不停的女性来说,脾的保养保健重点在于避免冥思苦想。应该劳逸结合,该工作时就认真工作,工作之外就要放松,不用再想工作中的问题。人生中的很多问题都要顺其自然,遇事力所能及就可以了,不要强求。保持乐观的心态和稳定的心境,头痛、腹痛、腹胀的现象也会随之消失。

    运动时,身体血液循环加速,能改善供血不足的现象。无论是和缓的散步、瑜伽,还是动感的体操、跳舞,都能让人“舒一口气”,使精神得到放松。所以,女性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锻炼方式和运动量,使整个身心在一种协调中得到平衡和保养。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中说:“营者,水谷之精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意思是说营血调和五脏,濡润六腑,于经脉中循环运行,使人体联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脾胃虚弱,会使五脏六腑的气血不和,经络不通,导致血液无法正常供应。晚上是人体养护气血、清理经络中的垃圾和排毒的时间,这时候人体进入深层的睡眠状态能调和气血,保证经络的流畅,可改善供血不足的现象。当你觉的情绪不好,或者特别累的时候,就好好地睡一觉,起来以后,供血不足的现象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杨力提示:

    有的人认为较胖的人不会出现供血不足的现象,其实肥胖人士更容易出现供血不足。营养过剩或者血液代谢不畅,油脂会堆积在脉管里,长期下去,造成血脂过高,时间久了,堆积的油脂会堵塞脉管,进而引发头痛、头晕。肥胖会使心脏的工作量增加,不仅会引起心慌、气短、胸闷等供血不足的现象,还会引发心脏疾病,冠心病就是常见疾病之一。

    5.女人胎孕生产都和脾胃密切相关

    脾胃健康,方能有子

    不孕现象在现代社会越来越严重,很多夫妇因为这个问题备受困扰,甚至于家庭失和。铺天盖地的不孕不育治疗广告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环境,每个医院的妇产科都会排起长长的队伍,一眼看过去,除了那些孕妇家庭,就是盼子心切、望眼欲穿的不孕不育夫妇了。虽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观点被斥为封建残余,但是,试问,有几个家庭不希望拥有自己的孩子呢?很多夫妇虽然嘴上说对不能生育不介意,但是,心里多少是有些遗憾甚或怨怼的。

    我就接待过这样一对病人。夫妻俩愁容满面,看起来差不多50来岁。丈夫头发花白,身子有些佝偻,妻子则声音细弱,面色萎黄,一副谨小慎微的模样。我有些奇怪,这么大年纪的夫妻,结婚多年,怎么没有领养个孩子。等听到他们自我介绍,我更是大吃一惊,这对夫妻,居然还不到四十岁!结婚十几年了,一直没有小孩。两人恋爱多年后结婚,夫妻关系很好,虽然男方家长因为孩子的事情,给妻子脸色看。但是两人觉得有爱情就够了,所以一直关系融洽。可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看到周围的朋友都拖家带口,小孩子笑语盈盈,唯独自己家里冷冷清清,两人的关系也逐渐出现裂痕。这么多年来,两人试了各种方法,都不见成效,于是,多方辗转,找到我这边,看他们的反应,实际上也不抱多大希望了。

    不孕症,大家都很熟悉,现代医学认为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有5点:

    1.女性排卵功能出现障碍;

    2.输卵管堵塞、积水或者发育异常,以至于影响了精子与卵子相遇及运送;

    3.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

    4.慢性宫颈炎、盆腔炎等;

    5.无孔处女膜,先天性无阴道等先天畸形影响性生活。

    实际生活中很多女性不孕,都是因为上面一项或者几项原因。而西医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手术帮助受精、输卵等等。虽然有很多对夫妻的确因此去除了多年的忧虑,但是也会对病人带来不小的副作用,并且这些手术的成功率并不高。在中医看来,这些做法不过是治标而非治本。中医认为,不孕症主要源于肾虚、肝气郁结、瘀滞胞宫、痰湿内阻这四个方面的原因。要治疗不孕症,须以养肾护肝为主,温养肾气、填精益血、调理冲任及气血。因为肾、脾、肝息息相关,都是妊娠生育治本。而脾胃,则在不孕症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脾胃健康,气血经水方能充盈调和,方能受孕。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康健,方能使气血生化。于女子来说,血是根本,尤经、带、胎、产、乳都是以血为支撑,而以气为用。气血和经水的生化都要取决于脾胃的运化。而气血和经水正是妊娠的根本,血是经水的主要成分,因为有足够的血液下归到血海,滋养冲脉和任脉,血海充盈,满而充溢,所以月经之后,方能受孕成功,方能有子。

    有关脾胃对气血的重要性,古代医学家早有著述。以《景岳全书·妇人规》中论述较为详细,“经血为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凡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以灌溉一身……妇人则上为乳汁,下归血海而为经脉。”沈尧封也曾说:“求子全赖气血充足,虚寒即无子。”

    在治疗中发现,这位妻子身体倦怠,精神不振,平素也没什么食欲,月经间隔时间长,每次量也较少。于是我便给开方子,让她先从脾胃开始调理,自然,这个做法招致了夫妻两人的质疑。他们认为,现在的问题是不孕,可是怎么要从脾胃入手呢?

    原因很明显,脾胃为后天之本,只有先固本,方能顾及到其它。

    脾主运化,统摄浑身血液,是气血的根源,隶属于阳明。脾使血液在脉络内正常运行,不让其溢出脉外。只有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才有了来源,那么气统摄血液的功能才能正常,血液能正常循环,女性的生理功能方能正常发挥。如果脾亏损,不能正常运转,那么气血的来源便会受损,血海枯竭了,自然月经间隔时间长,量少,严重者甚至于闭经。经血都没有了,自然就谈不上妊娠、受孕了。

    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是多气多血的所在,受孕必须仰仗于胃所化生的气血,也就是所谓的“谷气盛则血海满”。只有当胃的功能正常,气血充足,血海满溢的时候,脾胃才能一起为女性的受孕生养提供物质基础。

    这位妻子脾胃不和,饮食不振,无法成孕,于是忧思过甚,损耗太多气力,所以伤了脾气。脾气不足,自然胞脉失却濡养,譬如土地贫瘠干涸,怎么能期望它能结出丰美的果实呢?要想结出果实,首先不是要授粉固果,因为这时候根基不牢,即便是挂了果实,很可能未成熟之前就会萎落。所以,最明智的做法是,先培育浇灌土地,土壤富饶之后,万物方能繁盛。

    《妇人规·经脉类》里对这种情况也有说明:“然调经之法,但欲得其和平,在察其脉证耳……然虚者极多,实者极少,故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脾胃得健,化源丰盛,血自能充盈,达到不补其血而血自能充之妙。《普济方·卷十》曰:“治妇人月经不调,每行数日不止,兼有白带,渐渐瘦悴,饮食少味,累年无子。”若是气血不调,不能下达胎宫,自然无法受精。对于这种脾肾阳虚,火不温土,脾虚失运,生化不足可致月经不调,带下日久而致不孕的患者,通过温肾培脾,使脾气得以振兴,中土可容,生化旋转有权,这样的话,月经规律,白带正常,方能让种子成胎。

    而若脾胃气虚,腰脐之气闭,那么带脉拘束挤迫,无法承受胞胎之力。此时精子即便是能够直射到胞胎上,胞胎暂时能够容纳,但是随着精卵结合,胚胎长大,胞胎无法负担,所以也难免会出现小产现象。因为脾胃失去生化的权力,也不能运化水谷的精微,那么自然也没有津液来灌溉胞胎,胞胎之中没有温暖的气血来养护胚胎。所以即便受孕,因为带脉无力,胚胎也会脱落。所以这种女子即便能够怀上,但是也很容易流产。

    我给那位妻子开的一些方药都是运化脾胃的,帮助她消磨五谷,吸收天地精华。这女子严格遵照我的方法,逐渐脾气壮实了,饮食精华也得到吸收,脸上出现红润光泽。她自我感觉身体逐渐有了气力,体内血行畅通,月经也恢复正常了。如此坚持了半年之后,该名女子终于欣喜地拜谢我,因为她的脾胃调理得渐趋健康,体内五脏六腑都得到滋养,整个人生气盎然,所以很容易便受孕了。

    所以,脾胃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不孕症的治疗中,更要千万注意调理好脾胃。

    补好自己的后天,强壮孩子的先天

    每一个妈妈都希望能生下一个健康的宝宝,而宝宝的健康却和妈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女人在身体最佳状态的时候怀孕才能生下一个最健康的宝宝。因为,对于宝宝来说,要在妈妈的了宫里待上10个月,那么这个房子一定要舒适、干净、温暖、营养充分,这样生出的孩子才会身强体壮,脾气温和,天性乐观。如果这个房子气血不足,寒冷潮湿,宝宝在里面得不到脏腑气血的濡养,出生之后,也一定是体弱多病,脾气暴躁。

    对于女人来说,养好自己的后天之本——“脾胃”,是强壮孩子先天的必要条件。脾胃是气血的原料采集站,脾胃失调虚弱了,会导致人体气血虚弱。而对于孕前的女人来说,脾胃的调理尤其重要,因为只有大人的营养跟得上,孩子的体质才会好。

    对于想要孩子的家庭来说,应该从打算生育的那天起,夫妻就应该加强营养,可是一般的家庭可能很难做到,所以,如果做不到,也要从受孕前三个月开始加强营养。多吃一些青菜、水果、肉类和豆制品类的食物。以保证孕育所需的充足营养。

    孕前的食物种类要多、要全面,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最好,但是切记不吃或者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鱼虾、山药,有补脾胃、益肝肾、调先天之气的作用,不可暴饮暴食,加重脾胃负担。

    对于怀孕的女性来说,因此时气血虚弱,而恶心、呕吐也会导致脾胃不和,容易伤气血,更易引起妊娠贫血。孕妇妊娠贫血轻者无明显症状,或只有皮肤、口唇黏膜和睑结膜稍苍白;重者可有乏力、头晕、心悸、气短、食欲缺乏、腹胀、腹泻、皮肤黏膜苍白、皮肤毛发干燥以及口腔炎、舌炎等。妊娠贫血会对孕妇造成很大的影响,如导致妊娠高血压综合症高于正常孕妇,生产时难产,抵抗力比正常孕妇低,分娩后会阴、腹部刀口容易感染或不愈合;产后子宫恢复较慢,容易滋生细菌感染,引起子宫内膜炎;最严重的可造成心脏衰竭。除此之外,孕妇出现妊娠贫血,还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如宫内生长迟缓;胎儿容易早产或分娩时体重过轻;引起新生儿贫血,出生后发育较差、智力低下、行动迟缓。

    妊娠贫血是孕妇“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因为孕妇所吸收的养料,是母子二人营养的来源,既要补给自己,又要“哺”给胎儿。人们总说母亲哺育了儿女,其实母亲对儿女的哺育从孕期就已经开始了。孕妇出现妊娠贫血最大的原因往往是因为饮食不当引起,并且不论什么其中哪种病因引起的妊娠贫血,通过正确的饮食调理都能够得以治愈。因此,在怀孕时期孕妇要多吃一些益气养血食物。养血的食物有动物肝脏、瘦肉、鸡蛋、乌鸡、动物血、乌贼、牡蛎肉、带鱼、鳝鱼、阿胶、黑米、黑豆、红枣、红豆、桑葚、桂圆、黑芝麻、核桃、木耳、花生、菠菜、红糖;益气的食物有红薯、粳米、糯米、山药、胡萝卜、黄豆、黑豆、豌豆、香菇、豇豆、土豆、茄子、羊肉、牛肉、鸡肉、葡萄、草莓、苹果、樱桃、红枣、银杏、莲子、栗子、枸杞、牛奶、豆腐。

    除了这些益气养血食物外,平时孕妇也要营养均衡,别挑食。你要记住的是,你现在吃的供应的不是你一个人,还有你肚里的宝宝。只有营养全面,你才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宝宝。

    保养好脾胃,当个母乳喂养的好妈妈

    可能是人类繁衍后代的需要,妈妈不光在十月怀胎时给宝宝奉献着营养,就连宝宝离开母体后,妈妈依然为自己的孩子做着无私的奉献,哺乳就是一个最直接的行为。人类身为哺乳动物中的高级动物,在哺乳动物中,谁见过从生下来就没有吃过乳汁还能存活的,除了人,可能没别的动物了。上个世纪的一段时间,可能是为了保持身材或者其他原因,不哺乳似乎风行一时。但是弊端却被科学家们及时捕捉到了,所以,现在提倡母乳喂养越来越多。当然,对于因为一些特殊原因,确实不能自己哺乳的另当别论。

    母乳中脂肪、蛋白质、水和糖的比例堪称完美,能够满足宝宝成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并且容易消化吸收,母乳堪称宝宝最完美的食物。然而,现如今母乳喂养虽然被大力推崇,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妈妈都能够成功地进行母乳喂养的,很多妈妈生下小宝宝后发现,宝宝嗷嗷待哺,而自己却“滴乳全无”。究其原因,无不与脾胃虚弱有关。

    《胎产心法》曰:“产妇冲任血旺、脾胃气旺则乳足。”《女人大全良方》中也说:“女人乳汁,乃气血所化。若元气虚弱,则乳汁短少。”意思是说乳汁也是由人体的气血生成的,有赖于冲任二脉的滋养,产妇的乳汁是否充足与脾胃气血强健有着密切的关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乳汁生化的源泉就不足,乳汁就会很少甚至一点儿都没有。俗话说“养生食为先”,对于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导致的缺乳,可以多进食补气补血、通乳的食物,如乌鸡汤、海带汤、鲫鱼汤、排骨汤,肉汤和菜汤,这些都可以促进乳汁分泌。下面推荐两款补气养血催乳的药膳。

    猪蹄通草汤:猪蹄1只,通草3克,加水炖煮至猪蹄烂熟,饮汤食猪蹄,一天分2次食完即可见效。猪蹄补血、活血作用极强,是治疗血虚引起的产后缺乳的最好食物,通草利水、通乳汗,食用这个老偏方,很快就能促进乳汁分泌。对于剖宫产的女性来说,如果猪蹄吃腻了,也可以换成乌鱼与通草一起熬煮,不但能起到活血、补血、催乳的作用,还能伤口愈合。

    四物炖鸡汤:母鸡一只约800克,当归10克、川芎9克,芍药12克、熟地12克,料酒、盐适量,将母鸡宰杀干净,切块或整只都可,将四种药物放入砂锅内和鸡一起炖煮1个小时至鸡肉熟烂,放入盐和料酒调味再煮10分钟即可。此汤具有养血、调血、补血之功效,非常适合产后身体虚弱、四肢无力、乳汁不足的女性食用。四物汤是“妇科养血第一方”,具有补血、养血、行血三重功效。四物汤的主要成分主要为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四味药材组成,当归调经止痛,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熟地黄可滋阴补血、白芍可柔肝养血。

    四物汤对于肝气郁结而致的乳汁分泌不畅问题也有很好的效果。很多女性生完孩子后,由于缺乏思想准备,面对嗷嗷待哺的宝宝,一是缺乏经验,二是身体虚弱力不从心,心情就会变得很忧郁,进而演变成“产妇综合征”。这时喝上几剂四物汤,心情郁闷的情况便会自然而然地化解开来,气血郁结的情况没了,乳汁自然也就会顺畅流出。

    现在,很多产妇由于缺乳,专门的催乳师便应运而生,其实,如果大家学会下面这套疏肝理气的经络按摩方,就可以不用花钱请催乳师了。方法如下:找到膻中穴、乳根穴、中府穴、合谷穴、少泽穴、足三里穴、肺俞穴、肝俞穴、胃俞穴、肾俞穴等穴位。以乳房周围推拿按摩为主,颈、肩、背、腰为辅,并配合四肢远端取穴。剖宫产不适宜推拿按摩腹部穴位,可避开腹部穴位,按摩其他穴位即可。每次推拿按摩40分钟,其中乳腺周围推拿按摩20~25分钟,手法要轻柔和缓,乳房周围处的乳核可少许加力揉散以疏通乳络。

    总的来说,产生缺乳在于“三分治疗,七分调养”,正确、合理地注意生活、饮食、精神等方面的调理对缺乳的防治非常重要。

    杨力提示:

    四种幸“孕”食物

    1.山药:补益脾胃,不仅孕前有用,孕后更是可以用来养胎,每天50~200克即可。

    2.核桃:孕前和孕中多吃核桃,可补肾益血、补充脑力,生下的孩子聪明活泼。

    3.鲍鱼:是历代认为最适合补阴的食品,属于清补食物类,能滋阴润燥。

    4.乌鸡:适合孕前和孕中煲汤食用,可补养气血。

    6.都是脾湿惹的祸,苗条女变成水桶腰

    女人肥胖多因脾胃运化失常

    肥胖,现代女性的天敌,每个女性都想拥有玲珑的曲线、窈窕的身材。于是,铺天盖地的减肥广告,电视上的瑜伽馆、健身房,大街上散布的小广告,广播里的广告,一波又一波的攻势,让人只觉眼花缭乱。每位女性都想拥有完美身材,但不是每位女性都拥有完美身材。很多人认为身材是体质所限,有的人哪怕是天天黄瓜、菠菜之类的减肥,依然不见肉往下掉,也有的人成日大吃大喝,也不见多一块肥肉出来。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难道真的是女娲造人时区分对待,所以人与人之间有这么大差别吗?其实,完全不用这样沮丧,只要有心,都能挽救。每个人体都是一台复杂精密的仪器,在时时刻刻不停运转。若是这台机器运转正常,我们的身体自然会健健康康,各个部位都正常,也就会体形标准。可关键是,现代的大多数人都对自己的身体并不在意,熬夜、酗酒……过度损耗机器零部件,自我戕害。所以机器时不时出现故障,轻微者头疼脑热、牙龈发炎……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癌变或者整台机器完全停掉,再也不能重启。

    说到身材臃肿,往往和脾胃有很大关系。人体需要外在的食物方可以维持生存。食物通过口腔进入体内,顺着肠道往下走,到达胃部。胃就像一个大袋子,将食物收纳在里头,然后通过脾的运化,将营养吸收到体内,剩下的渣滓再顺着肠道排出体外。而现在很多人,经常便秘,或者大便溏泄,体内的渣滓和毒素无法排出,长期沉积在体内,便会造成身形臃肿,不仅别人看着难受,自己也觉得浑身不舒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就是脾的运化功能失调,不能正确地将胃的东西运送到合适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脾湿”。

    脾湿,吹起一身肥嘟嘟的肉

    我有个多年不见的朋友,印象中的她面容姣好,身材窈窕,是当年一众女性朋友羡慕的对象。没想到,这次见面,差点让我认不出了,整个人完全变形,发福臃肿,五官全都堆在一起。我们一起去郊游,走几步路她就气喘吁吁的,老觉得胸闷气短,头晕乏力,也很少喝水。她觉得我一天喝的水,比她一周喝的还多。我知道,她这就是典型的脾湿所引起的虚证,虽然身材臃肿,但那一嘟囔一嘟囔的肉全都是虚的。她自己承认,如果减肥,花上一段时间,也能减六七斤下来。但是经常是稍不注意,便长回去了,其实日常也没怎么大鱼大肉地吃,套用老话说,就是“喝口凉水都长肉”的那种。

    其实,脾湿的现象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常见,十个人里头就有五六个人脾湿。现代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好了,饮食越来越精细,五谷杂粮吃的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更多是大鱼大肉,或者精细加工食品。五脏所需营养不够,没能好好养脾胃。另外,现代人长期呆在格子间里,运动量不够,新鲜空气呼吸不足,身体整个机能都开始退化,脾胃也是如此。脾主运化,运化身体水湿,脾受到伤害,运化能力差,水湿都堆积在体内,所以常常容易出现虚胖症状。

    湿就如空气一样,极容易渗透,它也可以与别的邪气勾搭成奸,在人体内作祟。湿气遇寒就会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就会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变为风湿,可能就变成缠绕一生的病痛;湿气蕴藏与皮下,就形成了肥胖。

    我那个朋友,据她自己说,也是这几年开始发福的。起初是大便不成形,每天早起,哗哗地就下去了,不过每次都觉得体内没有完全清空。排出的大便比较黏糊,每次排便之后,总要用喷头好好地冲洗马桶。她因为有一阵便秘,觉得这样每天大便哗哗地就下去了,很是高兴,认为体内的毒素就这样全都冲出去了。殊不知,她这种症状并不是什么好兆头。大便不成形,说明体内湿气太重,湿气粘乎乎地附着在肠子上,被肠子吸收,而吃进去的食物营养却不得不顺着肠子直接排出体外。简单说来,就是身体吸收的是渣滓,而排出的则是营养。这样继续下去,自然体内毒素堆积,身体虚胖,并且百病丛生,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如果不相信你自己臃肿的身体是由于脾湿而导致,也不愿意看那恶臭难闻的粪便,那么你可以对着镜子,好好地观察一下自己的舌头。看一看,镜子里的舌头是不是非常肥大,舌苔很厚,并且黄中泛白腻?如果还是半信半疑,那么,想想你每天早上是不是都爬不起来,明明睡了很长时间,可还是觉得昏昏沉沉的,好像头上被一块湿布给裹着,让人提不起劲来?或者是觉得身上湿乎乎的,整个人没精打采,去逛街,走了不一会儿,就呵欠连天了。这样浑身难受的感觉,就是湿气将你紧紧笼罩的感觉。

    除了这些症状外,还可能会出现腹泻、胸闷气短,胃部满闷不舒,食欲不振,饮食减少,身体困重,下肢浮肿,神疲乏力,昏昏欲睡,小便混浊等情况,妇女还会出现白带增多、尿液浊臭等症状。

    祛湿减肥,才真是想瘦哪里瘦哪里

    因为湿邪有黏腻难解的特点,所以想要治愈脾湿,可不是朝夕之间就有成效的,一定要从日常生活做起,长期坚持不懈。去湿是头等大事,一定要长抓不殆。平时要注意开窗通风,经常晒被子,让阳光将被子里的湿气和病毒都驱走。少吃冰冷的食物和甜食,少吃油腻、肥厚的食物,少饮酒。其实,也不用这么担心,湿邪有两大克星,就是薏仁和红小豆。薏仁和红小豆具有极好的利水功效,另外,红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所以还可以补心。

    常看到很多减肥方子,说是要少吃,吃得少,自然就不会长肉了。这个说法不正确。但是很多方子里头有红小豆、薏仁和冬瓜,这倒是正确做法。因为,用中医的观点来看,不论是肥胖还是水肿,这都说明体内湿气太重,导致水液无法随着气血流动,以至于都滞留在体细胞之间,使得人体像吹了气一般,迅速膨胀起来。所以,要想减肥去湿,必须用薏仁红小豆多年的实践也证明,薏仁红豆汤对于利水去湿、减肥都有很好的功效,既解除病痛,身轻如燕,又不会伤害身体。

    如果想要效果更显著,那么可以每天用艾条熏丰隆穴、足三里穴、天枢穴和神阙(肚脐部位)、中脘等穴位,直至皮肤发红且微微发烫为止,每天灸个半小时就可以了。这种方法如果持之以恒,效果将十分显著。

    杨力提示:

    1.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秋天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芡实、山药之类。

    2.脾湿的人,消化功能很弱,所以宜食熟烂、温软,易于吸收的食物,油腻大荤之类最好少吃,寒凉食物和生的蔬菜瓜果,也尽量少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