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活法:幸福人生的经营之法-真正的牢笼是自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卢梭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在一座遥远的大山下,有一个穷困的村落,人称“苦人村”。村子资源贫瘠,村中人虽勤劳努力,却始终过着穷苦艰难的生活。

    “苦人村”的核心人物是一个类似于巫祝的存在,村中人皆尊称其为“阿爷”。阿爷作为神的使者向村人传达“神训”,每一条神训都会成为苦人村人不可违背的行为准则。世代更迭,几乎每一代阿爷都会向村人重复一条古已有之的神训,大意是:

    神带我们来这里,这唯一的生存之地;

    只有世代劳作于此,才能得到血脉的延续;

    胆敢迈出神佑之地者,必将殒命荒漠的无边魔力。

    不知从多久以前开始,神训成了村中人人背负的无形十字架,溶进血液、刻入骨髓,在每一段难熬的日子里,金灿灿地闪耀在村人的脑海里。不知道在遥远的过去是否有人曾试图挑战神训走出苦人村,至少在可回顾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它那仿佛不可磨灭与诋毁的力量真的让全村人安安分分守着这片贫瘠之地,无人迈出外出闯荡的第一步。

    尽管面黄肌瘦、食不果腹是生活的常态,但能够生存,他们便认为这是神训对他们的指引与佑助,并对此心怀感激。

    忽然有一天,有一个外来的旅行者误打误撞进入了苦人村。他惊异于这个村子的原始和贫穷,村中人也惊异于他来自村外却仍然存活(且看起来比他们存活得更好)的事实。部分村人甚至在一开始把他当成上神派来帮助他们的神使或上神本身,而蹒跚而来的阿爷却高呼他是魔鬼的化身,命令大伙儿把他烧死。旅人最终靠自己的机智逃出了村子,那些抱着牺牲自己也要除去魔鬼的决心追出村子的人,却被他们所看到的震惊得失去了语言与力气:山的另一面,一条小河蜿蜒而过,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地下的,是他们做梦都不敢奢望的肥沃土地吗?

    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他们才能醒悟,“神”给他们开了一个苦涩的玩笑;也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他们才能走出“苦人村”,建立“幸福村”。

    或许苦人村的“神训”源于某种蒙昧意识,也或者它的产生真的是基于种族保护的本能,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村子外的世界已经沧海桑田,苦人村仍是那副干枯瘦小的面貌。在村里人看来不可跨越的通往幸福的遥远,其实只是近在眼前的距离。他们的画地为牢让自己跟幸福上演了一段让人啼笑皆非的名为“擦肩而过”的历史,这不得不让人感叹人类给自己设置的精神牢笼的强大坚固。

    有人固步自封就有人一往无前。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秦朝的丞相李斯,本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曾在郡里当小吏,地位不高,日子平淡。有一天,李斯走进粮仓外的一个厕所,看到厕所里的老鼠又瘦又小,毛色黯然,每逢有人或者狗走近都仓惶逃窜;走进粮仓,却见粮仓内的老鼠吃着粟米,皮毛油亮,根本不怕人的惊扰,不禁感叹人生如鼠,所处环境对人的生存和发展何其重要。为了不做“厕中之鼠”,李斯奋斗不止,离开了他无法施展才华的楚国,西行至有无限希望的秦国,并牢牢抓住每一次上升的机会,最终位至丞相,为秦始皇统一并管理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斯离开楚国前,向老师荀子辞行,说:“据说一个人有了机遇,一定不能因自己的松懈怠惰而错过。现今各诸侯国相争,秦王想一掌天下,正是平民出身的人一展才华的大好时机。若一个人地位卑贱而不想着主动改变,只等着现成的肉掉下来,那就只是披着人皮的动物而已。卑贱是最大的耻辱,贫穷是最大的悲哀,长期处在卑贱贫穷之中,却去仇视社会,做出与世无争的样子,这实在不是有志之人的所想所为啊。”

    这是对他那段辉煌灿烂人生的最好注解。

    当一个人不再甘于低贱无味时,向上的机遇便已悄然降临。当自身实现幸福的可能被所处环境掐住了脖子不能自由成长时,挣脱限制,去进入甚至创造新的环境才能大口呼吸。人的一生有无限可能,很多时候,一个念头就能造就一场人生大翻盘。

    ——幸福人生第一法则:不做自己的牢笼,就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通往幸福的脚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