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出人头地”一定要有的心眼与“手腕”-创新,创新,创新!——创造力是男人成大事的“杀手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男人成大事的捷径。善于创新的男人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他们拥有超前的眼光与智慧,他们能打破旧有的传统,寻找到更快更好的办事方式。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一个不懂得创新的男人,就无法跟上时代的节奏,把握时代的脉搏,因而也就很难取得成功。

    1.要创新,首先要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对一个现代人来说非常重要,它甚至决定着这个人一生的成败,要培养创新思维就要从动力、个人素质、外界环境等各个方面加以调节。

    想有成功的创新,必须先有创新思维,如果说创新是火车,那创新思维说是推动火车的动力系统。男人要想成功,就要培养你的创新思维能力。

    (1)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创造发明的前提,没有创新的动机和意愿,就绝不会有创新的行为,而创新意识又包括动机、信念、意志和情感。

    ①强烈的创新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推动人去行动的一种力量,那么如何来培养和激发创新动机呢?最根本就是要增强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综合型人才的较量,面对严重的挑战,我们只有点燃创新的火花,才能成就一番大业。

    ②坚定不移的成功信念

    信心是事业的立足点,是创新的思想基础。美国心理学家特尔门从25万名小学生中,选出超常儿童,进行追踪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智力超常并不能保证以后具备杰出的才能,而卓有建树的多是中等智力但有着强烈自信的人。

    自信心强的人,做每件事情总是满怀信心,百折不挠,历经千辛万苦终获成功。

    ③顽强的创新意志

    成功的男人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成大事的男人,必须拥有这种坚忍不拔的意志,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像美国汽车大王福特,是经历了许多失败而成为百万富翁的。他有句名言:当一切都似乎不顺利的时候,要记住飞机是逆风起飞的。

    ④健康的创新情感

    人的情绪,对其发挥创造力是有很大影响的。如果人们缺乏必要的热情,就会处于低效率的创造力潜伏状态。对于创造性工作要有高度的热情,对理解问题充满自信,情绪热情而镇定,保持长时间的高效率,是一个人创新成成功的关键。

    (2)提高创造性思维的素质

    ①吸收能力

    吸收能力又包括学习能力和信息收集、整合、应用能力。

    良好的学习能力,使人不断获得新知识,增强自己的创造力。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没有知识是不会有高水平的发明的,牛顿曾说过,他之所以成为力学奠基人,是因为“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信息收集、整合、应用能力同样非常重要。创造离不开信息,信息是创造的基本材料,作为一个创造者,对信息要有十分敏锐的感知能力、综合能力、应用能力。现代几乎所有做出发明创造的人,大都是具有信息优势的人。

    ②记忆能力

    记忆力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能力,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学习的基础,凭借记忆力,人才能不断蓄存与提高知识,发挥才能,使人聪明起来。

    一般认为,良好的记忆力应具有四种特征:记得快、记得准、记得牢、记得活。要使记忆力达到最佳水平,应努力具备以下条件:

    a.要有明确的记忆目标

    记忆的目标愈明确、愈具体、记忆的效果就愈好。因为学习时记忆目标明确,大脑细胞就会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容易接受外来信息的刺激,因此大脑的记忆痕迹就清楚,储备持久。

    b.注意力高度集中

    学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输入信息在大脑中形成特别强烈的优势兴奋中心,使接受的事物印象深刻。

    c.强化记忆的信念

    相信自己一定能记得住,就等于记住了一半。

    d.及时复习

    为了增强记忆,防止遗忘,学习后必须及时复习,并反复进行。对于一般人而言,遗忘的百分比是:20分钟内47%,两天以后为66%,6天以后为75%,31天以后为79%。因此,及时复习,反复进行,才能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

    ③想象能力

    想象力就是在记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把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成形象或独立构思出新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前进,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那么如何培养想象力呢?

    a.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丰富的知识与经验是想象力的基础。

    b.注意强化自己的好奇心。在科学面前,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不要怕别人讥讽。

    c.培养创造的情感。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④观察能力

    观察是发明创新的源泉,许多发明创新都起源于对事物的细心观察。那么应如何提高观察能力呢?

    a.养成注意观察的习惯。一位教授在课室上和学生讲“糖尿病”的课程,当着学生的面用手指沾了一下病人的尿液,然后用舌舔了一下手指,接着要在场的学生重复他的动作,学生迫于无奈只好跟着做。尝尿结束后,这位教授才说:我伸进尿液的是食指,而舔的是中指,这就是为了使大家观察细节。

    b掌握观察的方法

    (a)应根据观测目的,捕捉事物的主要特征加以整体观察。

    (b)在整体认识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重点观察。

    (c)积累观察经验。

    ⑤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是一个优秀的发明者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如果说发明的选题和构思阶段主要用脑,那么,发明的完成主要靠动手。

    (3)改善创造的环境

    凡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搞得好的单位,必然有一个良好的创造环境。

    ①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指社会政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社会需要才能引发人们的创造力。恩格斯曾经讲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向前推进。”

    ②单位环境

    单位环境是创造环境中的主要因素,它包括领导层的重视程度,同事的支持和相应的管理制度等。

    ③小环境

    小环境包括创造发明者与家庭、科室中同事、创造发明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统计说明,荣膺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大都是通过合作获得的。大多数的发明创造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因此,要培养和营造出良好的小环境。

    2.创意造就幸福人生

    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创造性的思维。想成大事的男人只有通过创造,为人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真正幸福。

    很多时候,成功也就是“不按牌理出牌”罢了。所以,如果情况许可的话,不妨更改一下以往做事的方法,加上一些特殊的成分,像是乐观、热心、礼貌和积极的想法。这样一来,你的创意很可能出乎竞争对手的意料之外,让你拥有更多的胜算。

    人们为了取得对尚未认识的事物的了解,总要探索前人没有运用过的思维方法,寻求没有先例的办法来分析认识事物,从而获得新的认知方法,以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创造性的思维。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只有通过有所创造,为人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幸福。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的成功,更可以并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去继续从事创造性实践,为我们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实现人生的更大价值。

    提到创新,有些人总是觉得神秘,似乎它是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办到的事。其实,创新有大有小之分,内容和形式也各不相同。创新活动已经不仅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它已经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活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那么,创新和幸福又是什么关系呢?创新是力量、自由及幸福的源泉。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把创新看做是“快乐的生活”,是“一种根本的快乐”。

    人们事业上新的追求、新的理想、新的目标会不断产生,在为新的事业创造奋斗中,实现了这些新的追求、理理、目标,就会产生新的幸福。创新是永无止境的,人类的幸福是没有终点的,人类幸福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造的过程。

    世界上因创新而获成功,并且由此得到幸福生活的人简直就是不胜枚举。

    法国美容品制造师伊夫·洛列是靠经营花卉发家的,他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感触颇深地说道:“能有今天,我当然不会忘记卡耐基先生,他的课程教给了我一个司空见惯的秘诀,而这个秘诀我尽管经常与它擦肩而过,但过去却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而现在我却要说,创新的确是一种美丽的奇迹。”

    伊夫·洛列1960年开始生产美容产品,到1985年,他已拥有960家分号,企业遍布全球。

    伊夫·洛列生意兴旺,财源茂盛,摘取了美容产品和护肤产品的桂冠。他的企业是唯一使法国最大的化妆品公司“劳雷阿尔”惶惶不可终日的竞争对手。

    这一切成就,伊夫·洛列是悄无声息地取得的,在发展阶段几乎未曾引起竞争者的警觉。他的成功有赖于他的创新精神。

    1958年,伊夫·洛列从一位年迈的女医师那里得到了一种专治痔疮的特效药膏秘方。这个秘方令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根据这个药方,研制出一种植物香脂,并开始挨门挨户地去推销这种产品。

    有一天,洛列灵机一动,何不在《这儿是巴黎》杂志上刊登一则商品广告呢?如果在广告上附上邮购优惠单,说不定会有效地促销产品。

    这一大胆尝试让洛列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当他的朋友还在为巨额广告投资惴惴不安时,他的产品已经开始在巴黎畅销起来,原以为会泥牛入海的广告费用与其获得利润相比,显得轻如鸿毛。

    当时,人们认为生产用植物和花卉制造的美容品毫无前途,因此几乎没有人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资金,而洛列却反其道而行之,甚至对它产生了一种奇特的迷恋之情。

    1960年,洛列开始小批量生产美容霜,他独创的邮购销售方式又让他获得巨大成功。在极短的时间内,洛列通过这种销售方式顺利地推销了70多万瓶美容产品。

    如果说用植物制造美容产品是洛列的一种尝试,那么,采用邮购的销售方式,则是他的一种创新。

    1969年,洛列创办了他的第一家工厂,并在巴黎的奥斯曼大街开设了他的第一家商店,开始大量生产和销售美容品。

    伊夫·洛列对他的职员说:“我们的每一位女顾客都是皇后,她们应该获得像皇后那样的服务。”为了达到这个宗旨,他打破销售学的一切常规,采用了邮售化妆品的方式。

    公司收到邮购单后,几天之内即把商品邮给买主,同时赠送一件礼品和一封建议信,并附带制造商和蔼可亲的笑容。洛列式邮购手续简单,顾客只需寄上地址便可加入“洛列美容俱乐部”,并很快收到样品、价格表和使用说明书。

    邮购几乎占了洛列全部营业额的50%。这种经营方式对那些工作繁忙或离商业区较远的妇女来说,无疑是非常理想的。如今,通过邮购方式从洛列俱乐部获取口红、描眉膏、唇膏、洗澡香波和美容护肤霜的妇女已高达6亿人次。

    这种优质服务给公司带来了丰硕成果。公司每年寄出邮包达900万件,平均每天3~5万件。1985年,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增长了30%,营业额超过了25亿,国外的销额超过了法国境内的销售额。

    化妆品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令人触目惊心,如果亦步亦趋,墨守成规,那肯定只能成为落伍者。伊夫·洛列经过辛勤的劳动和艰苦的思考,找到了走向成功的突破口和契机。

    伊夫·洛列设计出与强大的竞争对手完全不同的产品——植物花卉美容产品,使化妆用品低档化、大众化,满足众多新老顾客的需要,所以他把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此外,洛列力求同中求异,别出心裁,打破传统的销售方式,采用全新的销售方式——邮售,赢得了为数众多的固定顾客,从而为不断扩大生产打一下了坚实基础。

    洛列的经历正好证实了金克拉的话:“如果你想迅速致富,那么你最好去找一条捷径,不要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拥挤。”

    我们常说,一个好点子可以救活一家企业,一个好点子可以造就一个亿万富翁。所谓“点子”就是创意。创意是经营者通向富有的捷径,也是造就幸福人生的捷径。

    3.创新让你柳暗花明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人做不好的事,不一定就是难做的事。只要善于思考,懂得创新,就有可能创造奇迹,把很多人完不成的事办得漂漂亮亮,赢得个满堂彩。

    在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时候,举国欢庆,这成了中国,乃至全世界华人的一大盛事,这不仅是因为举办奥运会是国家的荣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是一个“香饽饽”,一块“肥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20世纪后半期,举办奥运会却是奥运会却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让人害怕的事。

    1972年,第20届奥运会在联邦德国的慕尼黑举行,最后主办方欠下了36亿美元的债务,很久都没有还清。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举行,最后亏损了10多亿美元,成了当地政府的一个大包袱。1980年,第22届奥运会在前苏联的莫斯科举行,当年的苏联比上两届举办城市耗费的资金更多,一共花掉了90多亿美元,造成了空前的亏损。

    面对这种情况,举办1984年的奥运会几乎到了无人敢涉足的地步,最后美国的洛杉矶看到没有人敢拿这个烫手的“山芋”,就以唯一的申办城市“获此殊荣”。美国也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自己泱泱大国的实力,但是,等“夺取”了奥运会的举办权之后,美国政府却公开宣布对本届奥运会不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同时洛杉矶市政府也说,不反对举办奥运会,但是市政府不会提供任何资金支持……

    情况有些令人尴尬,那么谁能出来挽救这场危机呢?洛杉矶奥运会筹备小组不得不向一家企业咨询公司求救,希望这家公司寻找一位高手帮助解决当前的问题,能使政府不必补贴一分钱就能办好这届奥运会。

    这家公司没有懈怠,根据奥运会筹备小组提出的要求,他们动用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用计算机进行广泛地搜索,这个时候,计算机不时地反复出现一个名字:彼得·尤伯罗斯。

    彼得·尤伯罗斯,1937年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文斯顿的一个房地产主家庭。大学毕业后在奥克兰机场工作,后来又到夏威夷联合航空公司任职,半年后担任洛杉矶航空服务公司副总经理。1972年,他收购了福梅斯特旅游服务公司,改行经营旅游服务行业。两年后,他创办了第一旅游服务公司,经过短短四年的努力,他的公司就在全世界拥有了二百多个办事处,手下员工一千五百多人,一跃成为北美的第三大旅游公司。

    从尤伯罗斯所取得的业绩来看,不能不说是惊天动地,他非凡的管理才能也由此可见一斑。在这样的情况下,彼得·尤伯罗斯被选中,担任了奥运会组委会主席。

    尤伯罗斯虽然接手了重任,但举办奥运会的难处是他始料不及的。一个堂堂的奥运会组委会,居然连一个银行账户都没有,于是他只好自己拿出100美元,设立了一个银行账户。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他拿着别人给他的钥匙去开组委会办公室的门,可是手里的钥匙居然打不开门上的锁。原来,房地产商在最后签约的时候,受到了一些反对举办奥运会人的影响,把房子卖给了其他人。事已至此,已经没有了退路,尤伯罗斯只好临时租用房子——在一个由厂房改建的建筑物里开始办公。

    从此,尤伯罗斯开始了他大刀阔斧的决策,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他经过充分的思考,不失时机地、果断地砍出了三斧头。

    第一,拍卖电视转播权。彼得?尤伯罗斯是这样分析的:全世界有几十亿人,对体育感兴趣的不在少数。很多人不惜花掉多年积蓄,不远万里去异国他乡观看体育比赛,但更多的人却是通过电视来观看体育比赛的。事实证明,在奥运会期间,电视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很显然,电视收视率的大大提高,使广告公司也因此大发横财,因此彼得?尤伯罗斯决定向电视台开刀,赚取他的第一桶金子。

    拍卖奥运会电视转播权,这在奥运会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但要拍卖就要有一个价格,于是有人就向他提出最高拍卖价格1.52亿美元。尤伯罗斯听后,笑着说:“这个数字太保守了,还不止这些。”他手下的人都用一双惊奇的眼睛望着他。这些人一致认为,1.52亿美元都已经是天文数字了,而且在历史上也绝无仅有。大家都觉得他的胃口太大了。

    精明的尤伯罗斯早就看出了助手们的心思,不过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做过多的解释。他知道,这一仗关系重大,对以后的计划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于是,他决定亲自出马,来到了美国最大的两家广播公司进行游说,一家是美国广播公司(ABE),一家是全国广播公司(NBE)。同时,他又策划安排了几家公司也参与竞争,一时间报价不断上升。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仅电视转播权的拍卖一项,就获得资金2.8亿美元,这让许多人大跌眼镜。

    第二,拉赞助单位。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之间的激烈竞争,同时也是各个大企业之间的广告竞争,因为很多大企业都企图通过奥运会宣传自己的产品。

    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尤伯罗斯巧妙地加剧了这种竞争。奥运会组委会作出了这样的规定:本届奥运会只接受30家赞助商,每类产品仅选择一家,每家至少赞助400万美元,赞助者可以取得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某项产品的专卖权。在这种有选择的竞争诱惑下,各家大企业都纷纷抬高自己的赞助金额,希望能在奥运会上取得一席之地。

    以饮料行业为例,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是两家竞争十分激烈的对手,两家都有志在必得的想法。但可口可乐采取的战术是先发制人,一开价就喊出了1250万美元的赞助标码。百事可乐根本没有这个心理准备,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对手拿走了奥运会的专卖权。

    相比之下,在照片胶卷行业的竞争就更具有戏剧性了。在美国,乃至在全世界,柯达公司的名气都是响当当的,自己也认为是“老大”,摆出来“大哥”的架子,与组委会讨价还价,不愿意出400万美元的高价,拖了半年的时间也没有达成协议。就在这个时候,日本的富士公司乘虚而入,拿出了700万美元的赞助费,买下了奥运会的胶卷专卖权。消息传出之后,柯达公司十分后悔,懊恼之余,把广告部主任给撤了。

    由此可见,当时竞争的激烈程度。最后,经过多家公司的激烈竞争,尤伯罗斯获得了3.85亿美元的赞助费。

    第三,“拍卖东西”。在别人那里,奥运会是赔本的买卖,但对尤伯罗斯来说却不一样,他手中拿着奥运会的王牌,在各个环节都让有钱的人掏腰包。

    火炬传递是奥运会的一个传统项目,每次奥运会都要把火炬从希腊的奥林匹克村传递到主办国和主办城市。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传递路线全程高达15000公里,最后传到主办城市洛杉矶,在开幕式上点燃火炬。

    以尤伯罗斯为首的奥运会组委会,在圣火传递上又开始大做文章,他们规定:凡是参加火炬接力的人,每个人要交3000美元。很多人都认为,参加奥运会火炬传递是人生中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拿3000美元参加火炬接力也“值”。仅此一项,又筹集了3000万美元。

    另外,奥运会组委会还规定:每个厂家要到奥运会做生意,必须赞助50万美元才可以去,结果,有50家杂货店或废品公司出了50万美元的赞助费,获得了在奥运会上做生意的权利。

    除此以外,组委会自己还制作了各种纪念晶、纪念币等,以高价出售……

    洛杉矶奥运会不但没花美国政府和洛杉矶市政府的一分钱,而且最终还盈利2.5亿美元,创造了奥运史上的一个奇迹。

    尤伯罗斯之所以能够在危难之中创造奇迹,关键是因为他的奇思妙想和果断决策的能力,善于发现市场的竞争点,另外,更重要的是他有极强的创新精神,他能在困境中及时捕捉关键的机会并能坚持下去,最终取得成功。

    不要以为创新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从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产生创新的灵感;也不要以为现在有那么多的创造发明,自己已经“无新可创”了。只要你是个“有心人”,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就会找到出路。

    4.创新就是“喜新厌旧”

    “喜新厌旧”是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活动,人类社会就是在喜新厌旧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所以,“喜新厌旧”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创新就是“喜新厌旧”。

    俗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对于经营者来说,必须永葆创新的青春,才能立足于商海。一旦你停止了创新,停止了进取,哪怕你是在原地踏步,其实也是在后退。

    “创新者生,墨守者死”这是一条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很多创业者就是不懂得这个规律,稍有成就就裹足不前,坐吃老本,不再创新,不再开拓,妄求保本经营,结果不到几年就落伍了。

    相反,商海中的弄潮儿则永远以创新的姿态搏击风浪。他们是一群思想极端活跃的人,他们有无穷无尽的创造性想象力,他们最先进行扩散思考。所谓扩散思考,就如同洒水器喷水一样,它是对一个课题做多方面联想的。在提出足够的办法之后,再加以集中考虑、宛如经过凸透镜上的光聚集于一点的焦点,或组合成许多主意,或加以筛选,然后找出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方案。

    思想活跃的人,首先采取的是做扩散思考,而后再集中思考,这样往往就能想出比他人更好、更可行的主意来。而一般人进行的则是短路思考,即把最先浮现的想法不加处理地付诸实施,因而大多数流于无的放矢。与扩散思考相联系的是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是思想活跃者的财富、创新的源泉。在想象力中,最主要的又是空想与联想。

    文艺复兴时,意大利的天才艺术家、科学家达·芬奇,曾遐想过人类也能像飞鸟一样翱翔在天空,这种遐想在当时被认为是空想,因为当时没有任何人认为是可行的,也没有任何人作过这样的遐想。然而,达?芬奇却就此事做了种种空想,并画了草图,其中之一成了现今的日本航空公司社标。

    所谓天才,就是指空想力丰富的人。不论是天才还是普通人,他们同样都有着空想力和以现实的道理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过,普通人只能以现实的道理去思考问题,因而他们的空想力便逐渐萎缩;而天才却乐于运用空想力,在他思考事物时,往往在遥远的空想彼岸抓住启示,然后再返回现实中来,所以,他的思想飞跃度极高。要想成为能够推出飞跃的创造性思维的思想活跃者,就必须学习这种运用空想的天才的思考法。

    创新对企业经营的意义,如同新鲜的空气之于生命的意义。经营者应该不断地在管理上创新,产品上创新,技术上创新,企业形象上创新,以确保企业历久不衰。

    一个乡下的腌菜店,发展成国际知名的食品加工制造商,而且是在全靠个人力量、不拉外股的情形下完成的,不能不说是经营上的一大奇迹,而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亨利?霍金士。

    食品加工业是一个不太起眼的行业,但对消费者的影响却是直接的。为了时常调换消费者的口味,不让他们有吃腻的感觉,就要时常动脑筋创造新口味的产品。霍金士在这方面也是个大行家。

    “我要让所有口味不同的人,都有他们喜欢吃的食品。”这是霍金士的豪言壮语。为达成这一理想,他经营的主要方针,一直都是“力求产品多样性”。

    “所有人都有权吃他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不管他的口味是多么与众不同,”霍金士有一次对开发新产品的部门说,“供给每个人喜欢吃的东西,是我们从事食品加工业的义务。也许有些产品销路少,成本高,根本不赚钱,甚至算上积压货物还要赔钱,但我们还是要供应。”

    这种“赔钱也做的生意”做法,亨家公司的高级职员有很多人表示反对,但几十年来,霍金士始终未受这些反对意见左右,为该公司货色齐全的“金字招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现在亨家公司的产品种类已经超过600种,虽然不能说把握了所有消费者的爱好,对人们口味的适应已达到齐全的境地,但不管是酸甜苦辣,你都能找到一两种你喜欢吃的东西。

    在开发新产品方面,霍金士有一项超时代性的创造,那就是“速成食品”的研制,这是他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得到的灵感。

    有一次,他到一个农庄参加一个老朋友的宴会,在座的有不少主持家务的女士,当这些妇女们知道有一位食品制造专家在座时,她们对他发生了兴趣。

    以当时的情景来说,用“兴趣”两个字来形容并不太恰当,应该用“亲切”或“关怀”才比较合适。因为那些女人想到家里每天吃的东西,是由眼前这位长着大胡子,相貌威严的人所制造出来的,不由得在心里产生一种如见故人般的感受,再加上一种好奇心理的驱使,所以大家都围在他的四周问长问短。

    对这些问题,霍金士不厌其烦地一一回答,他觉得这是为自己产品做市场调查的好机会。因此,在满足那些女士的好奇心之后,他反过来向她们提出了问题。

    “各位觉得敝公司的产品哪一样比较好?”

    有的说是“咸菜”,有的说是“番茄酱”,答案不一而足。

    “那么,敝公司哪些产品有缺点需要改进?”

    这次的回答没有上次活跃了。倒不是她们客气,而是人们对常吃的东西已成为习惯,不太容易找毛病。事实上,对一种天天吃的东西,也不可能一下就找出它的缺点,因为如果你不喜欢吃它,你早就不买它了。

    冷场一会儿,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士说:“我想在一般食品上,目前的种类和口味都差不多了,您何不在主食上动动脑筋?”

    “请你原谅,这位女士,”霍金士笑着说,“我不太懂你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现在罐头食品,不管是果酱、水果,都打开来就能吃,但都是补助食品,都是佐餐用的。如果能有一种主食,不用洗,不用烧,像罐头一样打开就能吃,这样不是很好吗?”

    霍金士不停地眨动眼睛,沉思着问:“你何以会产生这样的感想?”

    少妇脸上泛起一层薄薄的红晕,娇羞地说:“我和我先生都是上班的,而且刚结婚不久,每天做饭都要花很久的时间,麻烦死了!如果能有一种简便的食品充饥,那就省事、省时多了。”

    少妇抬头看看四周的人,带点解释的口吻说:“当然了,这只是我这个懒人在异想天开,也许实际上根本办不到,请各位别见笑。”

    “说什么见笑,”几位太太异口同声地说,“我们还不是也常有这种感觉。尤其是孩子们临时饿了,或是先生有急事要赶时间,吃的东西做不好,真能把人急死。”

    “是的,”一位衣着华丽的女人说,“我常常觉得把太多的时间花费在做饭上,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尤其是在临睡前,为了想吃点点心而大费手脚,实在划不来。”

    “现在就请我们这位大老板想想办法吧,”一位比较刁钻的中年女人说,“请你研究一种最简便的食物,就像冲泡牛奶一样人人都能做,为我们主妇们省去一些操劳之苦。”

    霍金士兴奋地说:“这是个很好的构想!我想我一定可以办得到。”

    回去后,霍金士把这一构想告诉了他的研究人员,让他们迅速着手研究速成食品。他认为,这是他推行食品多样性的政策中,一个极为重大的变化。

    霍金士早就看出,工业愈发达,人们的时间愈宝贵。因此,日常生活中的用品也就要愈简便省时。速成食品如能研究成功,必定会大受欢迎。

    他的推测非常正确,当亨家公司的速成食品上市时,的确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有用开水一冲就可以吃的通心粉,也有用水冲着吃的沙拉粉,为那些每天生活匆忙的人带来了不少的便利,虽然在口味上也许比一般烧做的要差一点。

    由此可见,霍金士获得成功的法宝,就是不断求新的精神,这使他能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从而以此为线索,创造出新的产品。

    其实成大事的“手腕”很简单,就是在原有的事物的基础上改进与创新,就是一件新发明、新创造。总而言之,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5.做生意要懂得“烧冷灶”

    对于一般做生意的人来说,吃苦耐劳,敢作敢为的品质是都具备的,但还是有许多人赔得血本无归。那么,他们缺少的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他们不懂得“烧冷灶”的妙处,只是一味地循规蹈矩,一味的跟风。

    杨海泉出生于泰国一个贫苦的华侨家庭。父亲杨水青早年前往泰国谋生,为人佣工,母亲做挑担小贩,育有9子3女,杨海泉排行老四。由于家境困难,他只断断续续上过一年小学,从10岁起就做童工,先后做过照相馆佣工、客栈的店小二、金铺的伙计,也做过小生意。

    杨海泉的祖籍是广东省惠来县,旧时属于潮州府,古时那里是贬官放逐的地方。在那个地方,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关于韩愈和“鳄鱼”的传说。

    一千多年前,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韩愈因为给皇上上了一封谏迎佛骨的奏折,被贬为潮州太守。韩愈毕竟是有责任心的人,虽然被贬,但并没有沮丧,而是写了这样一首诗直抒胸臆: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个。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前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

    那时,潮州的鳄鱼成灾,这些鳄鱼或栖息在岸边,或潜伏在草中,不时偷吃家禽和袭击乡民,老百姓深受其害。

    看见到这种情况,身作为父母官的韩愈心急如焚,为消除鳄鱼的危害伤透了脑筋。后来,得到了成为“八仙”之一的侄子韩湘子的帮助,写下一篇名叫《祭鳄鱼文》的咒符,在江边进行祭拜,据说,整条江的鳄鱼就此销声匿迹了。

    这些鳄鱼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当地人说,鳄鱼受到感化,都“过番”(广东人把下南洋谋生叫做“过番”)去了,因此南洋一带盛产鳄鱼,特别是秦国的鳄鱼最多。这自然只是个传说,目的是为了表达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和寄托。

    15岁那年,杨海泉在别人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小小的杂货店,主要收购当地的土特产转卖给商人,但是没过多久,由于竞争过于激烈,杂货店就关门了。他总结出一条经营之道,即:在激烈的竞争中必须独辟蹊径,大胆开创冷门生意,这样才能独占鳌头,立于不败之地。可是,冷门在哪里呢?

    有一天,杨海泉遇到了一个以猎杀鳄鱼为生的旧相识,两人在一起谈起鳄鱼,谈出了兴趣。那人介绍道:鳄鱼的全身都是宝,捕杀鳄鱼的人发了大财,但是现在鳄鱼却越来越难捕了,就连小鳄鱼也在捕杀之列。

    杨海泉灵机一动,心想:如果这样滥猎滥捕,必然会把鳄鱼赶尽杀绝,但如果把鳄鱼的幼仔饲养起来,就像养羊养猪那样,长大了再杀,不就可以“无穷无尽’了吗?然而,畜养鳄鱼自古未闻,家人和亲友对此也都不屑一顾,对他冷嘲热讽。

    可是杨海泉毫不动摇,说干就干。他一面扮作猎鳄者,到鳄鱼产区廉价收购幼鳄;一面又在自家的地里修筑了一个养鳄鱼的池子。小鳄鱼不值钱,杨海泉是一个十分勤劳的人,得到了那些猎鳄人的好感,很多人白白地就把小鳄鱼送给了他。

    小鳄鱼不断多起来,但是杨海泉很穷,连很少的鳄鱼饲养费都拿不出来。亲戚朋友看到杨海泉这种“反常”举动,都纷纷前来劝阻。他的母亲尤其反对,以“养虎伤人,养鳄积恶”责怪他,说他是异想天开,想钱想疯了。这也不足为奇,古今中外,哪有听说过饲养鳄鱼的事情。

    但是,杨海泉就是有一股“九头牛拉不回”的倔劲儿,一点儿也没有动摇。他认为,别人嫌弃的,不愿意干的,才是最有可能取得成功的;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走起来才会更加宽广。

    因为人工饲养鳄鱼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没有规律可循,没有老师可拜。所以,喂养鳄鱼比喂养一个初生婴儿还要困难。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缺乏饲养经验,很多小鳄鱼因此丧命。小鳄鱼的生命非常脆弱,对气候反应很敏感,小小的惊恐也会使期发生痉挛,严重的还会残废或丧命。可是,这一切并没有吓住杨海泉,他经过日夜认真观察,这个问题终于得以解决,成功地闯过第一关。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大的问题等着杨海泉。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小鳄鱼喜欢吃鱼类或水中的小动物,有时还要吃肉,杨海泉很难拿出这么多钱去买饲料:二是随着鳄鱼的不断长大,原来的鳄鱼池已经不能容纳了,杨海泉缺乏必要的资金扩建。

    沉重的经济负担使杨海泉喘不过气来,眼看就要坚持不下去了,杨海泉只好含泪操刀宰杀基本达到出售规格的鳄鱼,卖掉以换取资金。就这样,一面饲养一面宰杀,经过3年的时间,才基本解决了经济危机问题,慢慢地有了一定的盈余。

    为了提高鳄鱼的价值,杨海泉自己购买了屠宰设备,钻研独有的宰杀技术。当时,泰国的鳄鱼产品都是由捕杀鳄鱼的人在捕捉的时候宰杀的,设备很简单,加工很粗糙,鳄鱼皮的质量也不高。杨海泉由于设备先进齐全,很快就生产出了高质量的鳄鱼皮产品。“海泉鳄鱼皮”很快就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售价比一般的野生鳄鱼皮产品高出了许多。

    凭借着“海泉鳄鱼皮”的名牌优势,杨海泉很快占领了先机,成立了一家“友商贸易行”,包揽了鳄鱼皮的生产出口业务,将生意做到了国外。由于杨海泉善于经营,讲求信用,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好,生意当然就更加红火了,实力也更加雄厚了。

    在成功者的字典中是找不到“满足”这两个字的,杨海泉也不例外。他认为,养鳄鱼这件事是没有尽头的,他完全可以把这项事业继续下去。他想,如果只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的养鳄鱼,那就太可悲了。他下定决心,不仅要用这种动物来赚钱,还要挽救这种野生动物,不要使之灭绝。考虑过去,思索来来,只有进行人工繁殖,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确定的方针是“采取留种、保种的方法,进行人工繁殖”。方针一经确定,杨海泉马上付诸实施。对这个决定,他是极为得意的,很多年之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说:“那个决定是我的养鳄事业的真正开始,是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现在我还感到很兴奋!”

    杨海泉在他的出生地,泰国曼谷南郊的渔港北榄,开始了他的新事业。这个地方位于湄南河的下游近海处,海水和河水在这里交汇,环境美丽,气候宜人,是饲养鳄鱼的最佳地点。

    他先买下一块地皮来修建养殖场,利用饲养鳄鱼来进行资本积累。经过10年的努力之后,他又购买了多达近百公顷的土地,开始了他更大的创业。此地有天然的水源,有天然的沼泽,所以给这个地方取了一个叫“北榄鳄湖”的名字。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个湖内就饲养了一千多条特选的良种鳄鱼,收集了很多不是泰国出产的鳄鱼品种,多达十余种。

    1971年3月,在美国的纽约召开了世界保护鳄鱼大会,有1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参加会议,杨海泉作为泰国的唯一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他就像一个技术权威一样,在大会上慷慨陈词,向世界顶尖级的专家讲授他的养鳄经验,并且还讲述了泰国近50年来的养鳄情况,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

    在那个年代,世界各地都有不少称得上猎鳄家的人,但是称得上养鳄专家的人,除了杨海泉,恐怕没有第二人了。他的成功经验引起了世界各地的注意,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杨海泉的名声大振。

    1973年,国际保护鳄鱼大会在泰国曼谷举行,会场就是杨海泉的“北榄鳄湖”,这是对杨海泉事业的高度评价,是宣传杨海泉先进经验的绝好机会。

    泰国人也对杨海泉的成就大加赞颂,有一本杂志这样写道:“杨海泉的事业成就充分表现出了泰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

    杨海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会“满足”,他知道,要保持世界最大的人工养鳄湖的美誉,还必须作出更大的努力,还必须不断前进。不久,杨海泉作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北榄鳄湖”向游客开放!把养鳄业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无疑是一个天才的创意,无疑是一步成功的好棋,这步棋下得神奇巧妙!

    “北榄鳄湖”对外开放之后,参观者络绎不绝,很多国家的领导人也不断到来:印度总统基利、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等曾先后参观过“北榄鳄湖”,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

    后来,杨海泉在回顾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过程时感慨地说:野生鳄鱼正面临灭种的危险,这是当今世界各个产鳄国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泰国境内,原来有很多盛产鳄鱼的地区,现在那些地方的鳄鱼已经大量减少,而且已经面临灭绝。但是,人工饲养的鳄鱼却在不断发展,还在不断增加新的品种,这可以说是人类猎鳄生涯的延续,也是世界皮革工业的一个新兴项目……

    6.做生意要有新点子,不能一味模仿

    对于生意场中的男人来说,单纯的模仿和跟风无异于拾人牙慧,终究难成大气候。那些亿万富豪,商界领袖,无一不是新潮流的开创者,他们善于在模仿中创新,在创新中成就辉煌。

    无论是科学界还是商界,前人智慧和经验的积累是后人成功的基石,没有了这些基石,后来者便会多走许多弯路,经历许多挫折。对于商人来说,善于模仿他人能让自己更快地走向成功,但是如果在模仿中还能加进自己的创新,则更易让自己脱颖而出,迅速达到事业的巅峰。德国“阿尔迪”的成功便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在德国有这样一种说法:德国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他们的前总理科尔,但是几乎没有一个人不知道“阿尔迪”。可见“阿尔迪”在德国的知名度有多高了。“阿尔迪”是德国最大的零售连锁店,它的创始人是特奥兄弟俩。

    1948年,特奥的母亲去世了,留给特奥和他哥哥的只有一家小小的商店。这一年,特奥25岁,哥哥卡尔27岁。两兄弟使出全身解数经营小店,然而年终一算账,除去成本,利润却所剩无几了。

    两兄弟对这种情况很不理解,常常坐在一起讨论。

    哥哥问:“同样是开小商店,为什么有的赚钱,有的折本,有的挣大钱,有的挣小钱?”

    特奥说:“这是因为经营方法不同,所以有的挣大钱,有的挣小钱。”

    哥哥卡尔点头说:“这倒是个道理。只要经营得法,小本钱也可以挣大钱。”

    “是啊,关键是要找到经营的窍门!”特奥接口说道。

    “那么,经营的窍门是什么呢?”卡尔用迷惘的眼神看着弟弟。

    特奥想了半天答不上来。兄弟俩又讨论了半天,还是没有找到经营的窍门。最后,他们决定到外面去看看别人是怎么经营的。

    第二天,弟兄两人安排好店里的事情,骑上自行车,在大街小巷里转来转去。他们只要看到商店就要进去看看,了解别人是怎样经营的。可是一连转了三天,什么有用的经验都没有发现。可是他们并不灰心,特奥认为,如果经营的窍门是这样很容易就找到了,天底下的人不都成为富翁了吗?

    兄弟两个一点也不灰心,继续寻找致富的窍门。

    一天,他们来到一家“消费”商店,只见那里顾客盈门,很多人的手里都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好像被这家商店的东西迷住了似的。这种情况引起了特奥兄弟的注意,于是进到店里仔细观察。

    在商店的门口,他们看到在一块精致的告示牌上,清晰地写着这样的告示:

    凡是在本店购买商品的顾客,请您务必保管好购物的发票,年终的时候可以凭发票免费选取款额3%的货物。

    他们把告示看了一遍又一遍,突然间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窍门找到了,兄弟俩非常高兴。回到家里,他们就商量起具体的操作办法来。

    特奥说:“这家商店之所以这样兴隆,靠的就是那种‘告示’,很多顾客就希望得到那3%的免费赠物,所以才不断从他们那里买东西。如果我们的‘阿尔迪’也采用这种方法,就会很快兴旺起来。”

    卡尔说:“你的主意不错,但是我们不能照猫画虎,而应该照虎画猫,我们应该来点自己的创新。”

    特奥说:“你的意思是说,我们的商店从开始的时候就让利3%,这样就比消费商店更便宜了。”

    “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让出一年的那点点利息,就可以提前售出那3%的商品,这样我们就可以招揽更多的顾客,说不定生意比消费商店还要兴隆呢。”

    于是第二天早上,人们发现“阿尔迪”商店门口贴上了这样一张大红告示:

    本店从今天开始实行让利3%,如果哪位顾客发现本店出售的商品不是全市的最低价,可以到本店退回差价,并且给予适当奖励。

    这样做没过几天,“阿尔迪”商店的门口就出现了奇迹,商店生意兴隆,门庭若市,营业额很快就增加了好几倍。

    可是,特奥兄弟对此并没有感到满足,因为他们发现,来“阿尔迪”购买东西的顾客大都是附近的农民,这说明他们的经营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还必须让更多的人都知道。于是,他们就在报纸、电台等传媒上做广告,让更多的人都知道“阿尔迪”商店是全市最便宜的。

    不久,“阿尔迪”就出现了购物的狂潮,库存几乎为零,特奥兄弟成天就是忙着满足顾客的要求和组织货源,保证供应。于是,他们很快又在城里开了十多家“阿尔迪”连锁店。

    “阿尔迪”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很多人都知道“阿尔迪”的商品最便宜,中下等市民、失业工人等都成了“阿尔迪”最忠实的顾客。

    为了迅速扩大战果,特奥兄弟把“阿尔迪”连锁店开到了德国各地:汉堡、科隆、波恩、杜塞尔多等地方都很快出现了“阿尔迪”。在这个时候,“阿尔迪”的陈设还比较简单,装潢也比较简单,营业的面积也不大,但是由于价廉物美,生意特别兴旺。

    经过一段时间,“阿尔迪”规模和气派都大起来了,北起费伦斯堡,南到阿尔卑斯山的加米斯小镇,到处都是“阿尔迪”的连锁店。由此,“阿尔迪”迅速成为德国第一零售商,并且长盛不衰。

    特奥兄弟靠着自己独特的经营方式,迅速成为了零售业巨头。他们之所以成为零售大王,其起源不过就是看到了消费商店的经营方式。为什么其他商店没有成为“阿尔迪”,而靠模仿起来的“阿尔迪”却成为世界知名连锁企业?这里主要的原因还是特奥兄弟的模仿并不是纯粹的照搬照抄,而是由此及彼,将自己的创新融入经营实践之中,从而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7.做生意“创”出新路,多用奇招妙招

    创新出新路,不创新就有可能走入死胡同。只凭一招鲜便能吃遍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做生意如果能多用一些出其不意的妙招,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有大的优势,小有小的灵活,对于在起步或创业阶段的男人来说,与大公司竞争的确是没有什么优势的。但船小好掉头,只要你有足够的创意,照样能在大集团、大公司的夹缝中脱颖而出。

    1957年,蔡万春荣升为台北市第十信用社董事会主席,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喜悦。在台北的金融同行中,“十信”太渺小了,小到根本无人理睬它。台北有的是信用良好、资金雄厚的大银行,稍稍有点名声的企业都把钱存放到他们那里去了。

    蔡万春深知自己的实力不可与资金雄厚的大银行较量,但他又坚信,大银行虽然财大气粗,它不可能没有“薄弱”或“疏漏”之处,而那些“薄弱”或“疏漏”之处,正是“十信”的生存之地!

    蔡万春在街头巷尾徜徉,与市民交谈,跟友人商榷,终于发现了各大银行不屑一顾的一个潜在大市场——向小型零散客户发展业务。

    不久,蔡万春大张旗鼓地推出了1元钱开户的“幸福存款”项目。一连数日,街头、车站、酒楼前、商厦门口,到处都是手拿喇叭、满腔热忱向人们宣传“1元钱开户”种种好处的“十信”职员,而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宣传品更是满天飞舞。“十信”的宣传活动令金融同行们大笑不止,他们都在嘲讽蔡万春瞎胡闹——“1元钱开户”?连手续费还不够哩!

    但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奇迹很快出现了:家庭主妇们、小商小贩们、学生们争先到“十信”来办理“幸福存款”,“十信”的门口竟然排起了存款的长队,而且势头长盛不衰。没过多久,“十信”便名扬台北市,存款额与日俱增。

    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蔡万春信心倍增。“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走,一定要独辟蹊径!”他这样告诉自己。经过仔细的观察分析,蔡万春很快又发现了一个大银行没有涉足的市场——夜市。随着市场的繁荣,灯火辉煌的夜市不比“白市”逊色多少,而一般大银行是不在夜晚营业的。蔡万春大胆推出夜间营业,台北市的各个阶层一致拍掌叫好,许多商家专门为夜市在“十信”开户,“十信”誉满台北。

    就这样,“十信”很快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7家分社、10万社员、存款额达170亿新台币的大社,名列台湾信用合作社之首。

    资金雄厚了,蔡万春又有了新招。1962年,蔡万春访问日本。日本闹市区的一座又一座金融业的高楼大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觉得这些雄伟壮观的大厦不仅令人难忘,更给人一种坚实感、信任感。回到台北,蔡万春就不惜重金在繁华地段建起一幢幢高楼大厦。原先讥笑过蔡万春的金融界同行又笑了,但是,他们还没来得及将唇边的笑容收敛起来,就瞪大了眼睛:“十信”的营业额呈直线上升,原先属于他们的那些客户,也一个一个地跑到“十信”去了。

    蔡万春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其实是一种竞争心态,将这种心态摆在你的行为模式里,时时有着创新的意识,那么你就会随时都有一种寻找创新机会的心理反应,就有了创新的敏锐观察力,就会随时发现可以创新的基点。这样,就不会让创新的机会从你的眼皮底下溜走。有了创新思想,在同一个竞争体制下,你就有可能匠心独具,超前胜出,取得竞争优势。

    在一个全国性的酒类博览会上,很多的国内知名品牌厂家蜂拥而至,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也想占据一席之地。但由于场面之大,远超出酒厂领导的预测,小酒厂的产品和参展人员被挤在一个小角落里,虽然产品是运用传统工艺精心酿制的佳品,但从外观包装和广告宣传上,都很难让经销商认可。直到博览会将近尾声时,小酒厂的产品依然无人问津,厂长为此一筹莫展。

    这时,供销科的科长突然来了灵感,对厂长说:“让我来试一下。”只见科长取了两瓶酒装,在一个网袋里就往大厅中心走去,这一举动使得厂长莫名其妙。

    只见这位科长走到大厅中央人员稠密的地方,突然一不小心,将两瓶酒掉在地上,酒瓶应声而碎,顿时大厅内酒香四溢。可以想见,到这个博览会参展和订货的人自然都是些品酒专家,当时很多人就从这飘散的酒香中得出了定论——这肯定是好酒。就凭这酒香,小厂两年生产的产品,在一个多小时内被抢购一空。由于厂长说暂时不想扩大生产规模,以保证产品质量,使得很多经销商只有望“洒”兴叹的份了。那位科长的举动,可谓是出其不意的创新的推销方式,要以正常的行为方式在强手如林的商界中抢占一块市场,谈何容易。可这位科长的超常规举动就能把这个无名小厂推上浪峰,这个金子般尊贵的创意成就了小酒厂的辉煌,由此可见创意和创新的力量。

    8.拥有创新精神,打破陈规陋俗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创新的人,关键是看我们有没有创新的观念和能力,能否掌握创新的思维方法和运用创新的基本技法。但是推陈出新绝非一味求新求异,而是要在牢固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在已有的成就上逐步走出新路。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否定自己已有的见解,才能生产出更新颖、富有独造性的产品,实现不断的超越和发展。然而,知识本身只能是客体,它本身不会创造自己,人才是创新、开发、传播和运用知识的主体。

    人人都懂得创造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今天,科学技术不断更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个人奋斗和集体思想同样重要的社会里,创新更是取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经之路。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亟须创造精神的时代。日本长岗科技大学校长川上正光认为,独创能力是一个国家兴亡的关键。江泽民同志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于个人来说,若要在经济社会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成功的人生,就必须培养和展现自己的创新素质,否则将难以在剧烈的竞争中凸显自己的价值。所以说,创新是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最关键素质。

    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或一无所有的情形下,创造出新的东西。创新需要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性格素质,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

    然而,创新绝不是把一切都扔掉,连一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学识和经验都通通抛弃,不加选择地否定。要知道,经验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最实用的规律性的感觉,是做任何事都可以运用的原则性体验。很多知识,并不是短时间就能更新换代的,相反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引导人类进行创新的理论。因此,在寻求突破时,抛弃的并非是一切已经存在的东西,而是有所选择地否定那些逐渐僵化、生硬、陈腐、过时的观念和道理,包括我们认为非常成功却逐渐落伍,只能记载我们过去的辉煌的东西。

    实际上,基本知识是我们创造的根本,是寻求突破的必经之路。如果一名运动员连运动规则都不懂,就整天想着如何向世界冠军进发,岂不是很可笑的事?同样的,一名作家的作品在国内尚无人赏识、不被人传颂,却试图去拿诺贝尔大奖,并且完全抛弃自己的风格去学习那些诺贝尔奖得主们的写作手法,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可见,我们在突破陈旧的思维,追求更大的成功时,应切忌好高骛远,被他人的成功所迷惑,从而失去目标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创新能力不仅表现在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对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发明创造,而且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主动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固然需要全新的教育氛围和先进的社会文化环境的熏陶,但对于个人来说,关键在于发展创新个性心理品质。事实上,人的创造性潜能是与生俱来的,只要愿意发掘,人人都可以开发自己的创新性潜能,成为创造性的人。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创造性的人,关键是看我们有没有创新的观念和意向、有没有创新精神、是否有创新能力、掌握创新思维方法。

    所谓创新的观念和意向,是指对创新意义的认识和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意向。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强烈意向或欲望,创新的“程序”将无法驱动。而创新精神就是有胆量、勇气和知识超越已有的或传统的思想观念。

    科学文化乃至整个人类历史的进步都是人类创新精神的结果。拉马克否定传统的陈腐的生物学观念、达尔文否定拉马克进而形成进化论、爱因斯坦突破经典物理学的局限、亚历山大挥剑创造自己解开绳结的方法、哥白尼推翻以地球为中心的天文学说、拿破仑打破传统的作战规则、贝多芬改革交响乐的写作规则等等,与人类相关的各个方面的进步,无一不是创新精神使然。

    创新精神的发挥有赖于突破传统思想、习惯行为和权威教条,独立思考,超越流行的束缚。它具体表现为:突破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局限和消极影响;突破自身习惯性的心理束缚;克服现存文化上的障碍,如顶住不公正的舆论压力等等。

    这就需要具有抛掉成见的勇气,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如果只是重复已知的做法,就不可能拥有新技术。所以任何事情,精益求精,就必须研究新事例、追求新方法,并从其中找到有助于目前正在做的事的方法,促使自己突破原来的框框条条的限制。

    可以相信,终其一生都能不断创造的人,必定经历过许多变化。艺术家的一生往往有许多不同的面貌与时期。毕加索起初以印象派登场,不久就开创了立体派。康德过了大半辈子之后,才起了大转变,完成《纯粹理性批判》,在那之后,又有一次重大的转变,先潜心于道德,然后转而研究美学。这就是说,不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很难获得真正的提高。

    不言而喻,这样的转变经常是波涛汹涌的,也是痛苦的。因为一旦投身于未知的、崭新的领域,就可能会失败。但是,变革总是发生在危险与风险逼近时,缺乏勇气,就谈不上进步。

    所以,有很多人正是因为缺乏创新精神而对新的状况望而却步,踌躇不前。他们一到达某个阶段就开始惧怕新的事物,惧怕变化、惧怕成长。他们躲在自己的过去之中,就像靠退休金生活的人一样。他们一下子就从社会的舞台上消失,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作品,更没有任何人再提起他们。可见,一个人要保持创造力,不仅要有创造的欲望,还应该具有推陈出新的勇气。这种勇气,不能与生俱来,更不能靠别人赐予,而要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地累积、实践、升华。

    一个人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久了,就会形成依赖性,造成安宁与舒适的假象。尤其是对于大多数人认可、赞赏的成绩,谁都不愿意轻易将其否定、抛弃。否定过去,对于任何人来讲,都是一种痛苦的体验并可能造成不安全、畏惧的感觉。而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否定过去的魄力,就不可能更新观念,创造更高成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