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凌晨四点半-北大信条——做最好的自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跑赢时间的人永不会输

    我们必须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地具备最高竞争意识,否则就会失去斗志。

    ——北大人箴言

    人们常说,永远跑不赢的是时间。的确如此,但是如果你改变参照物,就会有机会获胜。如果你把“时间”作为对手,永远都没有胜算;如果你把“别人的时间”作为参照物,则会很容易超越。

    凌晨四点半,你在做什么?我想大部分中国人都在睡觉,但也有一些人跟我们不一样。他们或者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或者伏案读书,亦或已经起床,在黎明之前便开始了新的一天。

    为什么不睡觉?因为他们想赢,在其他条件均等的前提下,唯有在别人睡觉的时间依然努力付出,才可能超越他们,别无他法。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将生命献给了目标,他们在追逐中享受人生的精彩。他们不是夜猫子,他们也会困得睁不开双眼,但他们依然选择坚持,因为他们的人生注定与众不同,他们的人生注定更有意义。

    在这群人之中,自然少不了北大人的影子,无论是莘莘学子,还是社会栋梁,他们的凌晨四点半静悄悄,没有鼾声,没有纷扰,只有笔耕不辍的写字声,只有不断敲击键盘的声音,还有星辰,一闪一闪,映照出未来的锦绣前程。

    从北大走出来的学子,大多有熬夜的习惯,因为学生时代,他们的凌晨时光永远灯火通明。他们这么拼命是为了什么?因为他们有目标,他们要超越别人,超越自己,他们要的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未来。所以,他们将别人睡觉的时间用来读书,正是无数个月明星稀的凌晨,拉开了彼此的差距。

    他叫任继愈(1916—2009),中国佛教哲学家,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38年毕业。1939年考取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第一批研究生,师从汤用彤和贺麟教授,攻读中国哲学史和佛教史。1941年毕业,获硕士学位。1942—196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56年起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任老一生以学术为生命,达到了一种超然的人生之境,在该领域无人能及。在很多人看来,古籍整理是一项枯燥无聊的工作,任先生也对此深感忧虑:“古籍整理工作又难学又枯燥,愿意坐冷板凳的青年越来越少,后继乏人的困境越来越严重。能安心一项工程十年不松懈,没有时间发表个人文章。而目前的聘任制度,如评定职称、工资待遇的现实问题,对长期古籍整理者,处于不利地位。不计待遇报酬,甘心奉献的人难以找到。”

    意识到这种局面之后,任老便开始为古籍整理争取应有的学术地位,同时身先士卒,毫不犹豫地挑起这一重担。

    已过耄耋之年的任老依然不遗余力,在他的主持下,总字数过一亿的《中华大藏经》历经十余年完成了107卷。虽然年逾九旬,任继愈先生仍然对自己的学生尽心尽责,他会一字一句去修改学生的论文和出版物,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任继愈先生历经15年编纂了《中华大藏经》和《中华大典》,其实这根本不是他的业内工作,但他很清楚,国家将这项任务交给他,就意味着一种责任,他绝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几十年如一日,任继愈老先生兢兢业业,始终不渝,更令世人钦佩的是他身上传承的北大精神,任老每天早晨四点就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八点。直到去世前两个月,他还坚持到国家图书馆去上班。即便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任老也不悔初衷。任老右眼失明多年,左眼视力也只有0.6左右,但任老在凌晨四点半已经端坐在办公桌前,开始了崭新的一天。

    任老最终跑赢了时间,超越了所有人,也超越了自我。“知识分子要把知识奉献给人民”,这是任继愈先生的名言,让我们以此铭记,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奋斗。

    时间是公平的,在有限的生命里尽可能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一天24小时,也只有24小时,北大人与普通人的差距,也就是这样拉开的。

    北大成功秘诀——夜间读书效率倍增的秘密

    挑灯夜读真的很熬人,需要较强的意志力作为保证,同时还要提高效率。既然这么辛苦,没有效率岂不是白费时间?下面,看看北大人如何保持夜间读书的高效率吧:

    1.明确当晚学习目标,不达目标誓不睡觉

    为了提高夜间读书的效率,就必须给自己制定目标。北大人通常会用笔列个清单出来,这样更便于安排时间,而且不致手忙脚乱,他们绝不会在没有完成目标的前提下回宿舍睡觉,那样会有一种负罪感,最终也睡不好觉。

    2.在夜读之前,关掉一切电子设备

    北大学子在夜读之前,除了手机调成静音之外,会关掉一切让自己分心的电子设备,关闭各种聊天软件,全身心投入读书之中。

    很多学生也会为了应付考试而夜读,但是他们的效率却差得惊人,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还耽误了休息时间,其原因就在于他们读书时经常分心,一会儿听音乐,一会儿看电影,一会儿打游戏,一会儿“QQ”又响了……他们根本不是去夜读的,更像是去凑热闹的。

    既然你选择把别人睡觉的时间用在学习上,那么又何苦让这些本可以避免的外界因素干扰学习呢?

    3.强迫自己进入学习状态

    在夜读开始之前,很多人都难以进入学习状态,要么犯困发呆,要么被琐事分心,即便是北大人也不例外。但他们有办法,那就是强迫自己进入学习状态,有时候学着学着就不困了,读着读着就不烦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思路也会变得更加清晰,不久便能够进入读书状态。

    4.晚饭不要吃太饱,避免犯困影响效率

    吃饱了犯困是人之常情。俗话说: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那些北大学子如果晚上要去补习功课,晚餐绝不会大吃大喝,否则刚开始复习就困了还得了!

    此外,晚餐最好多吃素,少吃肉,这样既有利于消化,同时也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5.咖啡提神却不提高效率

    很多人在熬夜学习时,习惯性地喝咖啡或喝茶提神,但事实上,咖啡因虽然能够起到振奋精神的作用,但对提升学习效率却没多大效果。

    此外,如果喝太多咖啡,当你复习完之后,想睡都睡不着了,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另外,一定要少喝饮料,因为含糖饮料会减慢你大脑的思维速度,影响你的判断,进而影响学习效率。

    6.劳逸结合,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会儿

    不要因为珍惜时间就不停地看书,那反而会降低效率。累了就歇会儿,四处走走,吃点东西,喝点水。累的时候透过小吃店的窗户欣赏下夜景,虽然除了路灯什么也看不到,却能很好地感受一番静谧,这也是休息的绝佳方式。

    有一个非常棒的网站,提供在线杀毒、软件、音乐、MTV等,为什么却很少有人浏览呢?

    人们会想到很多不同的理由,比如网站收费过高、网站上传下载速度过慢等等。当然,这些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不过大家忽略了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这个网站的知名度。

    其实,这个网站之所以很少人去,只不过是因为知名度过低,知道这个网站的人太少罢了。

    同样的道理,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能力都是不同的,但是如果你有能力而不会运用、发挥的话,那就和没有能力是一样的。相反,如果你拥有的能力不多,却善于运用,精于变通,懂得让别人知道你的能力、赞赏你的能力,那么这个仅有的、小小的能力也一样可以发挥出大作用。

    不一味低调,也不一味张扬

    做人的最高境界不是一味低调,也不是一味张扬,而是始终如一的不卑不亢。

    ——北大人箴言

    北京大学是一所优秀的大学,所以想要考入北大的学生很多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越过北大校门那道门槛的过程中,有人成功了,有人失败了。那些有幸进入北大学习的人,都是全中国最顶尖的学生。

    作为北京大学1996年德语语言文学系毕业的张泉灵,就用她的聪明才智,赢得了“北大才女”的赞誉。

    作为“北大才女”,张泉灵在毕业之后考入了中央电视台。其实,当她还在北京大学就读的时候,就已经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节目中担任过主持人。当时的《中华文明之光》节目就是北大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录制的,这也是张泉灵走向荧屏的开始,而这样的工作也让她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她被无限“放大”了。

    主持人在当时是一种特别高端和时髦的职业,所以张泉灵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与别的同学略有不同。这本是工作需要,却总是给人一种“张扬”的感觉。

    但张泉灵很不喜欢这种感觉,她本人十分低调,也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面对看似矛盾的两面,她又该如何去做呢?“不一味低调,也不一味张扬”成了张泉灵的座右铭,同时也是她平衡两者的一个砝码。

    在工作中,张泉灵加入中央电视台后,主持、编导过许多档节目,其中更不乏《中国报道》《东方时空》《人物周刊》《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等收视率非常高的节目。当然,一个人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获得如此成功的。比如,即使有再好的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也同样无法获得今天的成就。

    在“5·12”汶川地震发生时,张泉灵刚从珠穆朗玛峰这样的高海拔地区下来,她顾不上休息调理,也顾不得回家看一眼不到两岁的儿子,而是立刻奔赴地震灾区进行报道,让电视机前的观众能及时知晓灾区的消息。

    因为她主持的节目出色,收视率高,备受大家关注,所以被有些人认为是她过度“张扬”。张泉灵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工作中的张扬,是一种对工作的热爱而情不自禁散发出来的工作热情。”

    而在生活中,张泉灵则非常低调。举个例子,如果你去问别人张泉灵是谁,很多人都能说出她是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但是,如果你去问别人张泉灵的老公是谁,那么知道的人就少多了。因为这件事,还曾经闹过一个“乌龙事件”。

    由于生活中的张泉灵过度低调,所以大家对她的生活几乎一无所知。然而,出于好奇心,人们开始纷纷猜测她的生活,于是一些八卦消息也就出来了。有消息指出,曲向东既是张泉灵北大的学长、央视的同事,同时也是她的老公。因为这则消息越传越大,当事双方不得不出来澄清。其实,张泉灵真正的老公另有其人,至于究竟是谁,现在公众也不得而知。

    张泉灵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一味地低调,尤其是面对工作应该保有的张扬。当然,也不要一味地张扬,特别是面对生活应该保有的低调。

    低调与张扬是不一样的,这是两种不同的态度。但是,低调的生活有时候也不是想要就能拥有的,比如因为工作的关系影响到自己的生活,甚至让自己的一些隐私被曝光。故事中的张泉灵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困扰,但是她智慧地选择了低调到底,保护了自己的家庭。

    北大成功秘诀——如何保持低调

    想要学会保持低调,学习北大人的做法一定没错。他们是天之骄子,被很多人羡慕,所以一言一行要特别注意。下面就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

    1.学会赞美

    每个人都喜欢被人赞美,这是一种内在需要。赞美要发自内心,表现得要真诚,这样才能够拉近和别人的关系。

    2.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是保持低调的好方法。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有钱人,又表现得飞扬跋扈,自然会招来更多的敌意与嫉恨。

    3.懂得避让

    如果有的人就是对你看不惯,忌妒你,那么就要学会避让,及时和他们划清界限。

    4.学会澄清

    假设一些忌妒心强的家伙故意诽谤你,那么你就不能再低调了,要学会澄清事实。

    5.自然表达

    你不必因为害怕别人忌妒而不敢讨论自己的看法,只要自然地表述就行了,这是你的权利。但要注意不可四处炫耀,否则可能会成为别人攻击的对象。

    歹徒劫持了两名路人,他手里拿着一把手枪,但里面只有一颗子弹。歹徒对路人说,谁动就打谁,结果最后没动的路人反而挨了子弹,为什么?

    答案非常简单,那是因为不动的人更容易命中。

    这说明什么?其实,这说明很多时候,我们过于低调、过于被动、过于听天由命不一定是好事。虽说做人高调不是好事,可是任人摆布就容易出现问题,对自己的发展不利。因此,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跟随时间的脚步,见证努力的成果

    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就继续寻找,不要放弃。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北大人箴言

    在北大校园,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没能考上北大,面对高考的失利,以及对北大的向往,毅然决定让自己置身于北大,想要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感受北大的神圣与荣耀,并获取北大所能带给他们的无尽知识!

    这其中,最有名的恐怕要算《站着上北大》一书的作者甘相伟了,他的故事很多人已经耳熟能详,所以我们要介绍的是另外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张国强。

    张国强作为北大的一名保安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直想着提升自己,要用知识改变命运。

    按常理我们可能会觉得,保安对于文化知识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张国强可不这么认为,他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希望有一天不再为北大站岗,而是走进北大课堂。

    张国强最开始在老家某建筑工地打工,后来到北京当保安。刚来到北大校园的张国强,看到北大学子与外国友人流利地交谈,很是羡慕,也意识到了学好英文的重要性。可是,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他,学习起英语来非常困难。

    每一天,张国强看着校园内来来往往、步履匆忙的学子们;看着未名湖畔一个个努力背诵的身影;看着夜晚自习结束后,从教学楼和图书馆如蜂般涌出的学生……这一切都让他感到,学习是一件能让人无比快乐的事情。在这样的氛围下,张国强坚定了信心,用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于是,张国强决定继续学业,参加北大的成人考试。下定决心之后,因为怕被人笑话,他就跟身边的人说参加了函授学习,没有敢把自己想考北大的真实想法说出来。时光飞逝,经过努力,他拿到了北大自考的大专文凭。

    之后,通过自学,张国强还通过了在许多人看来很难的司法考试、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证……他就这样一直努力着,不断提升自己,一步步改写着自己的命运。

    当然,这其中的过程是曲折的。例如,在参加法律专业的自学课程时,有的字张国强都不能认全。不认识就查字典,一边背书中的知识点,一边去学习书中不认识的字。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其他大大小小的困难,张国强都挺过来了。

    现在,张国强已经是北大保安队的队长。在北大,许多人都认识他,人们称他为“考证达人”。张国强用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别人的敬佩和认可。

    想要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成长之路上的艰辛必不可少。无论出身如何,每个人都有资格活得更好,活出尊严,只要你愿意付出超出他人数倍的努力。

    跟随时间的脚步,见证努力的成果,张国强能做到的,你也可以!

    北大成功秘诀——克服厌学情绪

    北大人将学习视为一种信仰,一种伴随终身的习惯,所以考证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像张国强这样的考证达人有很多,他们不会对此反感,反而感到轻松。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不要说考取诸多证书,就连持续学习一段时间都很困难,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学会克服厌学情绪非常重要:

    1.保持好心情

    在北大人看来,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是心情不佳。回想自己的学习经历,就会发现不无道理。当我们处于情绪的低谷时,不要说学习,就算是玩也会闷闷不乐。因此,保持好心情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很重要。

    当心情低落或是不想学习的时候,北大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们会放下手里的课本,听听音乐,外出散散步,让自己度过“学习疲劳期”,等心情好转之后再拾起课本。

    2.交替学习法,不要死读一门功课

    如果你将精力放在一门功课上,那么很容易出现厌学情绪。北大人深知此点,所以他们利用交替学习法缩短“学习疲劳期”。举例来说,用两个小时学英语,当兴致降低或感到疲倦后,转而温习语文。利用这种方法,可有效平衡各门课程,而且不易产生厌学情绪。

    3.适当运动,精力更旺

    累了的时候出去跑跑步,走一走,看看风景。运动不仅会起到放松的作用,还能够为自己提供充足的精力,在精力旺盛的状态下,也就不会产生厌学情绪了。

    4.精神鼓励法

    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时,最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你找到解决方法之前,不要自暴自弃,而是应该自我鼓励。只有保持自信心,才能时刻保持学习的兴趣。

    一次课堂上,北大教授就同学们交论文的事儿提出了一项小调查。他问同学们:眼下,如果你们的论文提交时间已经快到截止日期了,可是你的论文还没有完成,你会如何?请在下面三个选项中选一个最贴合你赶论文状况的。

    ·你会抓紧干,而且加快效率,但出错也不多。

    ·你会努力干,逼着自己干,可是却频繁出错。

    ·你心里会着急,但还是维持原来效率,避免出错。

    这是一道思考题,其实教授是想看看同学们的应变能力。

    选择第一个选项的,是一个应变能力比较好的人,而且精力旺盛,他们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不期而遇的变故和挑战。

    选择第二个选项的,应变能力中等,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很可能在调整计划的过程中出现纰漏。

    选择第三个选项的,应变能力较弱,在适时调整自我计划等方面稍微弱一点,但是他们却有坚韧度,只要坚持努力,还是能够扭转劣势的。

    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

    只有每天再度战胜生活并夺取自由的人,才配享受生活的自由。

    ——北大人箴言

    在北大人的概念里,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他们并不奢求走出校园便获得成功,甚至可以接受长时间的默默无闻,然而绝对没有人放弃。也许他们在等待一个机会,也许他们觉得时机未到、羽翼未丰。总之,他们知道,一切都还没有开始。

    20世纪50年代,在北大有一个名叫赵鑫珊的大三学生因为考试成绩没过留级了,这本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但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赵鑫珊本身的成绩很好,怎么会因为考试不过而留级呢?

    当辅导员找到赵鑫珊谈话才知道,原来,考试不过居然是赵鑫珊故意的。他告诉辅导员,故意考砸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他觉得自己还不够资格毕业。

    俗话说得好:“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如果连自己都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不够成熟,哪里有资格去外面的世界竞争和翱翔。所以在进入大四之前,赵鑫珊以这样的方式选择了留在校园,继续学习和深造。

    赵鑫珊的行为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一个疯狂的举动,这样的做法在北大堪称绝无仅有。试想,即使是现在的你,为了留在北大,应该也不会选择故意考砸吧?

    那么,一个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大学生,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牵引着他,使他成为学界的一个异数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赵鑫珊先生有着明确的自我认识。他意识到自己不够完美,所以宁愿多读一年也不离开校园。因为他清楚,想要高飞,这样的一个积累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明白了这一切之后,赵鑫珊开始设立明确的目标,他要变得更加优秀,所以他开始努力地读书学习,然后把自己的收获和新知识用著书的形式来分享。当然,他很清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时至今日,赵鑫珊已经是一个成功的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出版作品近五十本。这些作品的质量都是相当高的,每一本书都对哲学、诗歌、物理、音乐、建筑、数学等不同领域有着一定的影响。

    赵鑫珊不断努力,去实现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目标,在一切要趁早的时代,他并没有害怕太晚而无法成功,他始终相信,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

    很多事,你以为错过了,来不及了,其实一点都不晚。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如果你有想要去完成的目标和想要去实现的理想,当下永远是最好的开始。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的工作比较困窘,他们的工作比较迷茫,而他们的口头禅也是:“我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这些人是最反面的教材,看看50岁创业成为亿万富豪的陈泽民、72岁创业成为肉类食品大王的陈欲光,他们在如此高龄依然能创造一个崭新的人生,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记住,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北大成功秘诀——为自己列一张人生清单

    对于北大人来说,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他们有很多梦想未完成,所以他们会给自己设定一份人生清单,在有限的生命中,尽可能去完成这些目标。这是一位北大毕业的企业CEO的人生清单,参照这些目标,也试着写下你的人生清单吧:

    选择自己热爱的职业

    毕业后进入世界500强公司工作

    每年进步一点点,工资涨幅保持在10%

    五年内成为所在领域的精英,十年内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40岁前创业,开一家自己的公司

    找到一个心爱的女子结婚

    55岁之前退休,周游世界

    回到童年玩耍过的地方

    拜访曾经的恩师

    写一本自己的书

    找到人生挚友

    追寻生命导师

    去另一座城市生活,感受别样人生

    挑战人生极限,做最勇敢的自己

    每天改掉一个坏习惯

    每个月读一本好书

    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父母、陪家人

    培养兴趣爱好,让人生变得有滋有味

    订立每周计划、每年计划或更长期的计划

    在一次美术写生课堂上,北大美术系教授问学生们一个问题:“如果你提前准备了今天要去春游写生,但是出门前天色变了,下了小雨,你还会按照原定计划,继续在今天春游写生吗?”

    大部分学生认为下雨天写生简直是扯淡,计划应该及时调整。而有的同学则认为,先出门看看,如果到达目的地还是下雨,那就改变计划,下雨天总有下雨天能做的事。还有的同学认为,无论如何,给自己定下的计划最好不要改变,现在可能还在下雨,可是指不定到了郊外,雨就会停。

    其实,北大教授想考验学生们的乐观程度。选择未出门看到下雨就改变计划的同学,难免对生活有点悲观,他们容易看到事物发展中不好的一面,担心失败,宁愿不尝试也不愿尝试的过程中遇到困难。

    选择出门了再说,要是到达目的地还下雨的话,再及时调整计划的同学比较客观,他们能正确看待生活中的阴暗和光明,他们不会过分乐观,也不会过分悲观。

    而选择无论如何也坚持计划的同学,是典型的乐观主义者,总是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不过,过于乐观也容易使人失去客观判断。

    1000次假设,敌不过一次行动

    人生短短数十载,何必怕这失败,怕那不成功的。当你真的去努力了,去奋斗了,上天会眷顾你的,只是你也许会死在你成功的昨晚上。

    ——北大人箴言

    1916年,朱自清先生成功考入了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正式成为北大哲学系本科部的学生。对于朱自清先生,很多人应该不会陌生,因为他的文章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很多人都知道《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出自朱自清之手,后被教科书采用。他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荷塘月色》于1927年见报,发表后读者的反响很好。但在1927年的某一天,一位名叫陈少白的读者给朱自清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提出:“对于月下荷塘的描写中,内容有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因为树上的蝉到了夜里是不会叫的。”

    接到了这样的信件之后,朱自清非常重视,先是查找大量的资料,但是没有找到结果。一个办法不行,他又找身旁的朋友进行询问,还找到一些昆虫学方面的专家、教授进行询问,大家给出的答案也与这个读者反映的一样,书中描写的现象好像确实有误。

    于是,朱自清给陈少白回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我请教了昆虫学方面的专家,专家也认为蝉在夜晚是不叫的。”同时,他也跟这位读者说,以后《荷塘月色》再版时,会删掉关于月夜有蝉声的句子。

    事情告一段落后,这样的疑问却一直萦绕在朱自清的脑海中,因为他依稀记得自己曾在夜里的河边听到过蝉鸣。于是,朱自清决定去探个究竟。

    此后,一旦夜里有空,朱自清都会前往荷塘,经过一段时间的亲身考察,他发现其实蝉在夜晚是会叫的。1948年,朱自清先生特别用《关于“月夜蝉声”》一文对此事进行阐述。

    内容是这样的——

    “我们往往由常有的经验作概括的推论。例如,由有些夜晚蝉子不叫,推论到所有的夜晚蝉子都不叫,于是相信这种推论便是真理,而其实是成见。这种成见,足以使我们无视新的不同的经验,或加以歪曲的解释。我自己在这里是个有趣的例子。”

    我们都清楚行动的重要性,也明白“想得再多,不如亲自动手试一下”的道理。可是当你处在苦苦追寻结果的过程中,是不是依然能保有这样的心态,并且坚持不被任何因素所影响呢?

    如果你喜欢一份工作,如果你想做一件事情,那么你没有去争取,就等于放弃。1000次假设,敌不过一次行动,如果你想要做一件事,现在就是最好的开始。

    北大成功秘诀——行动力提升攻略

    你的计划再美好,如果总是空想而不行动,那么一切计划都毫无意义。行动才是成功的开始,看看北大人都是如何告诫自己行动的重要性吧:

    1.傻子才会等到时机成熟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如何在与别人的竞争中取得先机呢?这就要求人们率先采取行动,不要等到条件都完美了才开始,那样你很可能错失良机。

    当你有了不错的想法,就要果断地行动。你会在行动过程中做出调整,也会因为你的果断而收获颇丰。

    2.成为实干家,而非空想家

    一个没被付诸行动的想法在你的脑子里停留得越久,就会变得越弱,直到逐渐模糊,被你遗忘在记忆深处。空想是不会带来任何改变的,只有行动可以!

    3.你的顾虑都会因为行动被打消

    行动是打消顾虑的最佳方法。万事开头难,一旦行动起来,你就会建立起自信,事情也会变得简单。

    4.你总会找到拖延的借口

    拖延会使你的计划成为泡影。谁都知道制订计划的好处和拖延的不利影响,可是一旦付诸行动,总是不自觉地为自己的拖延寻找各种借口。在一个又一个借口面前,你就会沦为平庸者。

    5.分清主次关系

    要学会在闲暇的时候理清头绪,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然后依次解决问题。提高效率的关键就在于能够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6.不闲谈,立即切入正题

    我们很容易被琐事打扰,如果你不避开这些让人分心的事情来谈正事,它们就会花掉你很多时间。因此,直奔主题,先谈重要的事,是培养行动力的绝佳方法。

    有一个师傅,隐居在山林中,每天他都会叫弟子们下山砍柴、取水。不过,他们所住的地方比较远,必须要越过一条河,才可以到达对面。

    有一天,下着大雨,发着洪水,弟子们来到河边后,无论怎么努力都过不了河。弟子们很犹豫,生怕被师傅责怪,只有一个弟子随手摘了一个苹果,兴高采烈地回去了。

    这个弟子回到家后,师傅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赞扬了他。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绊脚石,如果我们无法控制我们掌握不了的因素,就只能因地制宜地做出判断、选择,就像那个摘苹果的弟子,既然没有办法过河砍柴、取水,那么好歹也摘个苹果,这才算是不枉此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