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管理更有效:德鲁克管理思想实践指南-总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作为一名管理学者,我始终将为管理者提供有效且具备指导性意义的管理著作视为使命。管理者们不仅担负着企业成败的命运,而且担负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的职责。管理缺失而产生的任何损失都将会引起一连串的后续反应:员工下岗、资本流失、机器闲置等。因此,帮助管理者提升管理能力就是减少社会损失、创造效率与促进稳定。这就是管理学者的责任。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管理学者,社会责任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也只有履行了各自的社会责任,我们的价值才能够得到真正的体现。这套书正是源于这种责任意识。

    在这套书里,我的构想不是单纯介绍大师们的管理思想。如果是那样,我劝诸位最好去读大师的原著。她们不仅是对大师们管理思想精华的浓缩,更是一套可以摆放在管理者案头的实践指导工具书。

    这才是我们花费大量心血的目的。如果这套书不能够对管理者的实际工作产生指导和帮助,那将是我们的一次失败!

    下面,我来谈谈这套书的具体构想和由来。

    新世纪,管理者学什么?

    对于管理者来说,没有什么时代比当下更需要学习了。首先,他们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次,他们所面临的竞争状况也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最后,以往的经营思路和管理模式都已经被淘汰,至少已经无法继续产生效用了。

    那么,在新世纪,管理者应该学什么?

    这个问题需要管理学者们来回答,但是遗憾的是市面上的管理著作层出不穷,但是切中要点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实践指导的著作少之又少。这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经过反复论证和思考,最终决定推出“向大师学管理”系列丛书。

    为什么学大师?

    多年之前就已经有学者开始提倡“向大师学管理”,但是由于那时管理者们对经营的认识不够深刻,学习意识远远不如今天来得强烈。如今,很多企业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遭遇挫折,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这时,管理者们需要一些根本性的管理思想来进行指导,而大师们的思想自然是首选。

    尽管,近年来涌现出很多管理方式和思路,但大多治标不治本。大师们的管理思想则因为贴近管理本质而持久不衰,更重要的是大师们的思想注重帮助管理者治本。当然,阅读了这套书的管理者将会发现大师们的管理思想不但可以治本,更能够帮助企业应对眼前的危机和困境。在发展困境时期,学习大师的思想或许是唯一的良方。他们不仅使我们意识到问题的根本,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案。

    这是我在研读大师著作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四处寻求灵丹妙药的管理者最终都将回归到管理思想的本质。因为他们将发现世间根本就不存在着什么顷刻间使企业起死回生的秘方。有的只是对管理本质坚持所赢得的稳定和从容,往往越是在危机之中,大师思想的重要性越能够得到体现。我在研读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时,就时常感叹,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企业经营危机,事实上德鲁克在多年之前(甚至有半个世纪之久)就已经预见。如果管理者们真的读懂了德鲁克,我相信至少可以减少一半以上的经营危机。

    “让大师陪你度过发展困境”这是我为管理者们提出的建议。在管理思想界处于迷惘、管理者们迷失方向之时,我们应该回到问题的原点和本质。

    词典打开管理学大师思想之门的钥匙

    当然,关于大师管理思想的著作非常之多,根据我的收集,仅仅关于德鲁克管理思想研究的著作就有几十本之多。那么,为什么大师们的思想没有得到妥善的运用,并在企业运营中产生实际效益呢?

    原因很简单,大多数此类著作停留在为了解读大师思想而解读,他们运用自身的知识去解读思想。最终,越来越乱,甚至将大师们原本简单易懂的思想搞得更加复杂。加上很多大师著作庞杂,依靠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很难全面系统的梳理他们的管理思想,这又使得很多学者犯了以偏概全、管中窥豹的错误。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些著作没有与中国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结合起来,很多管理者往往宁愿选择阅读原著。

    那么,解决以下问题就成了我们的关键所在:1、如何在有限的篇幅里全面系统的介绍大师们的管理思想?2、如何结合中国企业实际状况解读大师们的管理思想?3、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将大师们的管理思想运用到中国企业的实际运作之中?

    为此,我们进行了多次探讨和研究,词典成了我们最终选择的形式。

    词典形式具备其他形式所无法替代的优点。一、通过词典,我们可以充分而全面的展示大师们的管理思想,而且可以灵活处理,对一些核心思想重点阐述,而非核心的思想可以简单处理。二、针对现实中的管理现状,管理者可以有选择的对一些词条进行阅读,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指导思路。这是一套值得管理者时常翻阅的工具书。三、对于管理者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很多书籍需要持续不断的阅读,一旦中止就需要不断回顾。词典则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阅读每个词条至多不顾几分钟的时间。而且由于各词条独立成章,无须回顾阅读。

    当然,词典的优点需要读者自身去体会。

    学以致用

    当然,词典形式解决的仍然是部分问题,而最关键的问题如何与实际结合起来?仍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我们知道任何学习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运用,学而不能致用不若不学。

    “实践指导”成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我们在每个词条的后面加上了一个新的部分“实践指导”,这一部分是各位作者依据自身对中国企业实际经营现状的了解,结合大师管理思想为管理者提供的实践性指导方案。

    “实践指导”的目的在于帮助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真正能够灵活运用大师们的管理思想。使大师们真正成为管理者们的指导老师和管理顾问。

    在此,我顺便介绍一下各个词条的体例,如对本尼斯“表达意图”这一词条的解读,具体如下:

    表达意图本尼斯认为准确的表达自身意图是领导者的最后一种能力,这项能力关系到促成和实现梦想、把愿景变为现实、促使行动产生结果等。如果一名领导者缺少了这项能力,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领导者。

    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一切行动都是有意图的,至少应该表明想得到什么以及怎样得到。人的意图感需要培养,很少有人天生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此,我们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这一生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一问题解决的正是意图。

    那么,你想利用自己的一生做些什么呢·其他人或许并不需要对这个问题做出清晰的回答,他们只要安心的跟追着他人即可。但是一旦你要成为一名具备奉献精神的领导者,你首先得知道你的意图。我们总不能为一些不明不白的问题贡献一生。

    本尼斯建议我们思考这样一些问题:1、我们希望得到什么?又将如何去得到?2、什么可以给我们最大化的满足感?物质?还是精神?3、我们的做事原则和奉行的价值观是什么·这决定着我们的品格。4、想要得到我们所渴望的一切,还存在着那些差距·我们将如何弥补这些差距?

    一旦你可以清晰回答这些问题,你将对自身的意图有着深入的理解,你的人生也将因此有了方向。

    我们的人生不可缺少意图,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促进社会发展,或者说至少对社会或他人有帮助。作为领导者,我们对自身提出的要求会更高,因为我们的意图不仅要满足个人的希望,还需要满足整个组织的希望。同时,领导者还必须明确的在组织内表达自己的意图,号召他人参与到意图中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你就只能是一个失败的领导者。

    实践指导:表达意图往往被寻找意图更重要,也更加艰难。因为只要真实的遵循内心的渴望,我们总是能够找到明确的意图。要要表达意图则需要克服两个困难:一、将你的意图与组织的意图结合起来,许多时候为了组织,我们不得不略微改变一下自身的意图。二、将组织的意图转变为全体组织成员的意图,这并非一件易事。

    因此,作为领导者,我们首先要立足使命进行意图的确定。只有当你的意图足够大的时候,你才能够赢得更多人的支持和拥护。而且,我们要记住这个意图不再是个人而是组织的意图。

    有了意图,表达需要生动形象,甚至将之故事化。当然,最重要的是通过一些活动让所有企业成员都参与到意图的实施中来。只有当人们参与到其中时,他们才会体现出主人翁的责任感。否则,他们永远将自身视为旁观者。

    大师的选择

    主编这样一套丛书,最大的压力在于选择。为我们提供管理新思想和新方式的管理学者很多,其中堪称大师的也为数不少。最终我们确立了几个评价标准:1、思想丰富性;2、观念独特性;3、理论体系性;4、价值贡献度。

    经过反复筛选,最终确定了第一批管理学大师,具体如下:

    “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

    “管理思想家”——查尔斯·汉迪

    “领导学之父”——沃伦·本尼斯

    “管理创新大师”——汤姆·彼得斯

    “全球第一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

    “全球变革领域第一权威”——约翰·科特

    泰勒、法约尔、福列特等大师尽管在管理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由于他们的思想丰富性不够,被忍痛割爱。同样,彼得·圣吉也是如此。

    这是一份不容置疑的大师名录,无论是管理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在管理学界和企业界所产生的影响力,他们都堪称翘楚中的翘楚。更重要的是他们每个人都具备着不可替代性。德鲁克的博大精深、汉迪的哲思管理思想、本尼斯的人性领导论、彼得斯重启思维的创新思想、波特的权威竞争理论以及科特的变革之心,他们无一不是各自所在领域中的权威。

    通过这套丛书,我们希望能够对管理学领域的权威思想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使得权威走下神坛,成为管理者真正可以运用的知识和理念。

    致谢

    受邀主编这套丛书了结了我一个长久的心愿:对西方管理学进行一次细致而深刻的梳理。尽管在此之前,我始终在进行着这样的工作,但由于个人的喜欢和精力有限,导致了研究领域有一些偏颇。这次主持这套丛书的策划并担任其中部分书稿的创作,无疑是一次对自我进行纠正的良机。事实的确如此,对这些大师管理思想的通彻了解使我对西方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为客观中肯的认识,也对自身以往井底之蛙般的自满心态深感羞愧。

    这一切得益于同道新文位灵芝小姐对我的充分信任,无论是在丛书的策划过程中,还是我个人的写作过程中,她都对我抱以高度的耐心和包容,借此机会,向她致以我最真诚的谢意。

    同样,我也要向李正华编辑致以深深的谢意。他为这套丛书和我的书稿付出了多个难眠之夜,对他的编辑才华我深感钦佩,没有他,我相信就不会有这套精致的丛书。

    在我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助手王墨和张露露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用以收集资料和文字校对,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很担心我是否能够始终保持激情高昂的写作状态。在此,我向他们表达我诚挚的谢意,并希望他们在我以后的写作生涯中一如既往的支持我。

    当我致力于成就一名管理学者时,我才意识到上天对我的宠爱,他赋予了我写作的才能、思考的敏锐力和不知疲倦的勤奋,我将我最后的感激奉献给他和我的父母。

    邵雨

    2008/8/8于苏州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