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成功叫忍耐-得失忧患,忍耐过后是成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有所得必定要有所失。面对人生的得失,每个人要坦然面对,既不要因若有所失而黯然神伤,也不要因有所得而过于兴奋。以平常心面对生活中的得失,这才是面对得失的正确态度。

    1.有所得就要有所失

    人活一辈子,有得必有失。有时从表面上看自己只有付出没有回报,似乎在做无用之功,但是实际上他也从无形中获得一些潜移默化的东西。

    从前一个名叫沙都的人和自己的旅伴准备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一个山口。途中他们发现一个昏迷在雪地上的人,沙都出于好心,便停下来准备帮助那个人。而他的同伴表示了反对,他认为带上这个人如同加上一个累赘,万一不测就会葬送自己的性命。但沙都坚持不肯丢下这个可怜的人,他便背着这个人吃力地往前走。他的旅伴嫌他俩太慢便先行一步。如果沙都累了便停下来休息一下,渐渐的沙都的体温使这个冻僵的身躯温暖起来,那人竟然奇迹般地活过来了。两人相依为命,并肩前进。当他们赶上旅伴时,却发现他早已被冻死了。

    以上的事例中,沙都为了一个陌生人心甘情愿地付出,在人生的紧要关头他与陌生人相互扶持,共同挺过灾难,获得了新生。与之相反,他的同伴因自己一味的自私最后却葬送了性命。由此可见,天下没有白做的事情,有所得必然要有所失,有时得到的往往比失去的更重要。

    当一个人拥有六个苹果时,一般人的想法是自己留着分享。其实更加理智的做法是最好不要将它们自己独吞。因为自己一个人把六个苹果全都吃掉,他所得到的只是六个苹果,仅仅品尝到了一种味道。如果他把六个苹果中的五个拿出来送给别人吃,表面上他失去了五个苹果,实际上他却得到了其他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然而收获并不仅仅如此,或许以后他会得到更多。当别人有了别的水果的时候,也一定会和他一起分享。这样的话,他便会从这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橘子,那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梨,最后他有可能就得到了六种不同的水果。原先的六个苹果,只要学会和人分享,结果得到六种不同的味道,六种不同的颜色,更重要的是收获六个人的友谊。所以每个人在自己拥有东西时,要学会和别人一起分享,以便自己将来能够换取更加重要的东西。因此适当的放弃之后会有别样的得到。

    台湾著名的音乐制作人包小柏在音乐界被誉为“毒舌”,他在一些选秀节目的点评时往往一针见血,一语中的,有时甚至让人感觉不顾情面。于是很多新手对他敬而远之,恨不得绕道而行。而他鲜明的个性和专业的点评,获得了国内观众的广泛认可。

    他的犀利的点评风格并非空穴来风,这和他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二十年前,17岁的包小柏和他的孪生哥哥包小松组成当时台湾最早的男孩偶像组合,他们的表演红遍台湾,受到了观众的一致欢迎,而他们的唱片也是风靡一时。作为音乐界的新手,他们刚刚出道就风光无比,实在让人羡慕不已,名利与金钱、鲜花与掌声这些别人多年奋斗才能够得到的东西,他们似乎在一夜之间便全部拥有。

    后来到了服兵役的年龄,包小柏兄弟俩不得不解散组合,双双入伍。当时他们认为两年后他们重登歌坛,一定会有大批忠实的歌迷在等候着他们,他们一定会东山再起。然而仅仅时隔两年,包小柏才发现娱乐圈已经今非昔比,在短短两年期间,许多新歌手已经一炮走红,一夜成名。观众们的视线早已转移到了这些新歌手,他们也早已被观众淡忘。从此包小柏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渐渐变得艰辛起来。最可怜的时候他连房租都交不起,差点露宿街头。因此他痛下决心,一定要自力更生,自己赚钱。

    包小柏终于等来了自己登台表演的机会,但是曾经大腕的他这时只是别人舞台上的配角。那时的他“辛苦得要命,却比不上别人露一条腿”。残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音乐生涯,转而投身到商界,成为地地道道的生意人。他和朋友批发了一批T恤准备卖到非洲去,但是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他和朋友后来才发现那里的人们根本不需要他们的东西。就这样他又晃荡了两年,生意非但没赚钱,反而赔得一塌糊涂。

    最后,落魄的包小柏决定重操旧业,继续在音乐界发展。他在音乐工作室当上了一名管杂事的制作助理,他抓紧一切机会提高自己的知识,有时甚至自己躲在厕所里写歌。功夫不负有心人,六年后他成为了华纳唱片音乐总监。

    包小柏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成为他日后东山再起的宝贵财富。这一切使得他对人生的理解更加丰富,对人生的体悟更加深刻。他终于完成了自己人生破茧成蝶的蜕变,早年青涩的作品早已成为记忆,如今他的作品更加丰富,耐人寻味。

    人生就是这样,在得到中失去,在失去中拥有,如此反复,彼此轮回。在自己拥有时学会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利益,不但不会吃眼前亏,反而事后会得到更大的利益;在自己处于苦难的时候也不要灰心失望,因为这正是磨练自己的时候,这将会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让自己变得更加顽强。

    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要在成功时不居高自傲,失利时不萎靡不振。

    从前塞翁有一匹好马,他对这匹马十分喜欢。有一天,这匹马挣脱羁绊翻越国界,跑到了胡人的国境。周围的邻居听说此事后,纷纷来到他的家来表示安慰。让邻居意外的是塞翁竟然不是很伤心,他说:“说不定这是一件好事呢?”邻居觉得塞翁莫名其妙,连自己心爱的马都丢了,竟然还声称不是坏事。

    时光飞逝,一晃几个月过去了。一天清晨,塞翁刚刚起床,他来到院子里,听见远处传来了马的脚步声。他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喜爱的那匹马从胡人那边跑回来了。不仅如此,它还带回来一匹胡人的骏马。邻居们知道后纷纷道贺,而塞翁却无动于衷,自言自语道:“这未必是一件好事呀!”

    过了几天,平时喜欢骑马的儿子到野外射箭。不幸的是他从马背上摔了下来,仰面朝天,摔断了腿,成为了瘸子。年幼的儿子终生成为残疾,这实在是倒霉至极的事情。但没想到塞翁并不怎么太难过伤心,他反而淡淡地对大家说:“我的儿子虽然摔断了腿,但是说不定是件好事呢!”周围的邻居对塞翁儿子的遭遇十分同情,但是对他父亲不以为然的态度感到意外,甚至有人觉得这是父亲难以接受现实而伤心过度的结果。

    事实果真如此,这次受伤成为儿子保全性命的机会。原来过了不久,胡人入侵边塞,凡是年轻力壮的青年都被征调当兵,征战沙场。战争十分激烈,那些充军的青年无一幸免,年轻的生命被白白葬送。

    由于塞翁的儿子身患残疾,因而可以不用当兵,结果得以存活。直到此时,邻居们才理解了当时塞翁的话的意思。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寓意是在讲福和祸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互转化的。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任何事情都有它的积极一面和消极一面。面对困境,如果一个人能够从容冷静,顽强拼搏,那么这就会成为他人生奋起的财富。相反,如果他因此而一蹶不振,黯然神伤,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那么这只能是一场灾难。

    从前有一个国家,它的国土面积并不大,总人口也不是很多,不过那里的人们过得自由自在、悠闲快乐的日子。

    在这个国家,有一位不喜欢做事的国王和一位不喜欢做官的宰相。国王不像有的昏君整天过着安逸的生活,他喜欢去野外打猎,还喜欢和宰相一起微服私访。而宰相也特别喜欢陪同国王下乡巡视,他经常说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一次,国王兴高采烈地去大草原打猎,随从带着数十条猎犬,真可谓声势浩荡。国王的身体十分强壮,筋骨结实,肌肤泛光。尤其是当他骑在马上,那飒爽英姿更是威风凛凛。忽然骑在马上的国王看见远处有一头花豹,于是他狠命一提马缰,快马加鞭,紧追那头花豹。当他接近花豹时,速度马上减了下来,只见他从容不迫弯弓搭箭,瞄准花豹,“嗖”的一声,利箭像闪电似的一眨眼飞过草原,不偏不倚钻入花豹的颈子,花豹惨嘶一声,仆倒在地。众人不禁赞叹国王技术高超,国王喜出望外,看见躺在地下的花豹一动不动。他一时失去戒心,麻痹大意,没等身边的侍从到达就下马检视花豹。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花豹就是在等待这一瞬间,使出浑身最后的力气,突然跳起来向国王扑过来。

    国王一时不知所措,就在那一愣的瞬间,花豹张开血盆大口向他咬来,他下意识地闪了一下,心想完了。万幸的是侍从及时赶上,立即向花豹射箭,射中了花豹的咽喉。国王只是觉得小指一凉,结果他的小指头让猛烈的花豹咬掉了小半截,血流不止,随行的御医立刻上前包扎。而那花豹闷不吭声跌在地上,终于死去了。侍从们表现出一副忐忑不安的样子,走上前去询问国王是否无恙。国王让他们看着自己血淋淋的手,本想大声斥责他们,但是又一想这是自己冒失的结果,只能自作自受。于是国王闷不吭声,黯然回宫。

    回宫后,国王觉得十分不快,越想越不痛快,马上召来宰相来饮酒解愁。宰相听说这事后,在举酒敬国王的同时,微笑着说:“大王,您也没必要过分伤心,少了一小块肉总比少了一条命来得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国王听后大发雷霆,将自己的怒气发在了宰相的身上。他凝视宰相说:“你真是大胆!你真的认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吗?连我的手指都没了,这还是最好的安排吗?”

    宰相向来快语直言,虽然知道国王已经愤怒,仍然毫不在意说:“大王,世事无常,任何事情都是上苍最好的安排呀!”

    国王更加愤怒了,说道:“如果寡人把你关进监狱,难道这也是最好的安排?”

    宰相竟然微笑着说:“如果是这样,我也深信这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说:“如果寡人吩咐侍卫把你拖出去砍了,这也是最好的安排?”

    宰相依然微笑,丝毫没有畏惧的神情:“如果是这样,我也深信这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勃然大怒,立马吩咐身边的侍卫将宰相拉出去斩首。侍卫虽然心中不悦,但又迫于无奈,上前架起宰相,就往门外走去。就在宰相出门的瞬间,国王忽然有点后悔,大声说道:“慢着,先抓去关起来,让他感受一下牢狱之灾。”只见宰相依然表现得从容镇定,回头对他一笑,说:“这也是最好的安排。”于是宰相住进了监狱。

    过了一个月,国王的伤养得差不多了。贪玩的他心中又想打算像以前一样找宰相一块儿微服私巡。可是一想到自己亲口把他关入监狱里,如果因为自己微服私访而释放宰相,觉得有点不妥。于是他决定自己乔装打扮独自出游。当他来到一个偏远的山林时,忽然一队脸上涂着红黄油彩的蛮人从山上冲下,他们马上就将国王五花大绑,带回山上。

    直到被捕的时候,国王才想到今天正好是满月。这是原始部落祭祀满月女神的时候,月圆之日国王就会被当做牺牲品祭祀。他心中不禁一震,这下子可是真的没救了。

    国王本想和蛮人挑明自己的身份,告诉他们自己乃是这里的国王,只要放了他,将赏赐给他们金山银海。可是他的嘴巴被破布塞住,连话都说不出口。当他看见自己被带到一口比人还高的大锅炉,柴火正熊熊燃烧,脸色更是惨白。

    过了一小会,大祭司终于现身了。他当众脱光国王的衣服,露出细皮嫩肉的龙体。大祭司对国王啧啧称奇,他今生还没有见过这么完美无瑕的祭品。

    由于祭祀满月女神需要的是最佳祭品,所以祭祀的牲品丑一点、黑一点、矮一点都没有关系,就是不能残缺。就在这时,大祭司发现国王的左手小指头少了小半截,他简直是忍不住咬牙切齿咒骂了半天,忍痛下令将国王赶走,另外再找。

    国王死里逃生,大喜若狂。当他飞奔回宫时,立刻叫人释放宰相。为了表示心中的歉意,国王特意在御花园设宴,既为自己保住一命,又为宰相重获自由而庆祝。

    国王一边向宰相敬酒一边说:“啊!你说的真是一点也不错,果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当时如果不是被花豹咬一口,我今天连命都没了。”

    宰相回敬国王,微笑说:“那就贺喜大王对人生的体验又更上一层楼了。”

    过了一会儿,国王忽然问宰相说:“寡人救回一命,固然算得上是最好的安排,可是你无缘无故在监狱里蹲了一个月,这又如何解释呢?”

    宰相喝下一口酒,说道:“大王!您将我关在监狱里,确实也是最好的安排啊。如果我不是在监狱里,那么陪伴您微服私巡的人,不是我还会有谁呢?等到蛮人发现国王不适合拿来祭祀满月女神时,谁会被丢进大锅炉中烹煮呢?不是我还有谁呢?所以,我要为大王将我关进监狱而向您敬酒,您也救了我一命啊!”国王听后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作家史铁生身患残疾,整日只能坐在轮椅上,不能过正常人的幸福生活。可以说这是他人生的不幸,然而他却用自己的生命去思考人生,用残缺的身体向世人表达健全的思想。他所经历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与挫折,但是他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是让人感动的幸福与快乐。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多少年来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大家都被他在忍受病痛时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所折服,被他那颗深邃而又坚强的灵魂所震撼。史铁生失去的是常人的健康,但他收获的却是用生命换来的人生感悟。他自强不息的精神早已成为了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向厄运挑战。

    人的一生会有鲜花和掌声的成功时刻,面对它们,如果一个人沉溺其中,难以自拔,失去了昔日的斗志,没有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那么他的成功意味着他的人生从此将走向衰落。其实成功后的喜悦是一刹那的瞬间,过后人们依旧要继续奋斗,再接再厉。

    人的一生充满荆棘和坎坷,不会一帆风顺。当面临人生的苦难时,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也没必要羡慕别人的财富。有的人自怨自艾,萎靡不振,而有的人则不屈不挠,在与痛苦相搏的过程中,感悟生命,获取人生的真谛。一个人在失去的同时,他也获得了别人没能拥有的东西。有时一个人最绝望的时刻或许正是他人生迎接曙光的转折点。

    3.浮沉人生事,得失寸心知

    滚滚红尘,漫长人生,难免多灾多难,时常烦恼相随。然而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天之道也。灾难终究会过去,烦恼也将会远离,到时候迎来的将是快乐和幸福。

    庄子说过:“懂得人生得失的人一定会通情达理;懂得通情达理的人一定会随机应变;一个随机应变的人一定不会受到外物的伤害。一个人只要道德高尚,火不能烧他,水不能淹他,寒暑不能损伤他,禽兽不能伤害他。”尽管窗外的世界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但在智者的眼中,一切都显得那么平淡无奇。因为他们懂得人生的得失法则:人生有得便有失,所以不要将人生的得失看得过重。

    有一年,美国一流的哈佛大学准备在中国招生,无数向往哈佛的学生都报名参加。这次招生只要被录取,美国政府将会提供所有的费用,不过它的名额只有一个。

    经过激烈的初试,30名候选人有机会面试。面试的时间是考试后的第十天。当主考官劳伦斯·金出现在众人视线中的时候,他被早已等待在下榻饭店的候选人团团围住。大家有的向他用英语问候,有的迫不及待地和他握手。

    正在大家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有一位候选学生由于晚到一步,错过了和劳伦斯·金见面的机会。他觉得自己已经错过了这难得的机会,心情一落千丈。于是他自己独身走在大厅里,准备离开。

    这时,他看见大厅的角落里有一位外国女人正站在那里,她目光呆滞,好像有所心事。这位学生出于好意,觉得人家身在异地他乡,一定是遇上烦心事才会如此灰心。于是他走上前去,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了自我介绍,然后希望自己能帮助她渡过难关。

    让这位学生意想不到的是,自己遇见的这位外国女人正是自己的面试官劳伦斯·金的夫人。尽管这位学生在笔试中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劳伦斯·金被他乐于助人的精神所感动,他经过考虑,觉得一个人的人品比成绩更重要,最终录取了这位学生。

    人生就是这样,错过的机会不一定是遗憾,很有可能等待他的是别样的收获。那位学生是幸运的,他自己无心的问候竟然成为自己被录取的原因。当然他的这个习惯是平时养成的。习惯成自然,他平日里就经常帮助他人,每逢遇上假期他总是到福利院帮助那些孤寡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人生得失本来就是一种付出与收获的过程。它们之间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其中付出是收获的前提,只有付出更多,才会收获得多。

    一位老禅师在自己的院子里种了一种菊花。这种菊花有个特点,三年后才会开花。等到三年后的秋天,老禅师的院子里菊花满天,香气扑鼻。这香味吸引了周围山下的村民们纷纷来参观,大家对这菊花赞不绝口:“这真是难得一见的漂亮的花呀!”

    有一天,一位村民向老禅师提出请求,他想要在自家院子里种上这种菊花。老禅师很爽快地答应了村民的请求。他自己亲自挑选开得最艳、枝叶最粗的几棵,还告诉村民平日里养花的技巧。村民十分感谢,拿着菊花的根下山了。

    一传十,十传百。村里的人一听说老禅师愿意将菊花送给人。于是大家络绎不绝,前来庙里索要菊花。老禅师是来者必应,过不了几天院里的菊花被挖得一空。他的院子里没有了往日的菊花四溢,没有了来往的人群,显得十分冷清。

    禅师的弟子看后,不禁向师傅抱怨道:“真可惜!满院子的菊花就这样被弄没了。”

    老禅师笑了笑,说道:“你想一想,三年后,满村的菊花岂不比满院的菊花更加漂亮吗?”

    弟子听后,仔细一想,恍然大悟。

    老禅师接着对弟子说:“我们应该和别人分享自己美好的事物。有时即使自己没有了,别人因此得到了快乐,我们心里也是美滋滋的。真正的幸福是大家的幸福,社会的和谐。”

    牺牲了一院的美丽,换来了一村的菊香。让自己的付出换来别人的快乐,这正是人生得失最高的境界。

    浮尘人生事,得失寸心知。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得与失是互相联系的,一个人在获得的过程中必然会失去某些东西。比如一个人拥有金钱的同时,他往往会失去快乐。与之相反,河水泛滥后带来的是肥硕的土壤,一个人在丧失中会收获用金钱难以买来的感受。

    4.人生要拿得起,放得下

    执着是强者的姿态,放弃是智者的潇洒;拿得起是不懈地拼搏,放得下是无限地洒脱。

    现实中,很多人一辈子都被人生的得失所困扰,其实人生究竟是复杂还是简单,完全取决于人的心态。斤斤计较者会认为人活一辈子实在很复杂,而乐观豁达者则认为人生在世其实很简单。一个人与其繁重劳累地奔波,不如轻松自在地生活。拿得起,放得下才是人生的真谛所在。

    “现代童话之父”安徒生写过一篇《老头子总是不会错》的童话,他讲的是一对老夫妇的故事。

    从前,村里有一对老夫妇。虽然他们的生活过得清贫,但是多少年来他们相濡以沫,同甘共苦。

    有一天,由于家里缺钱花,所以他们打算将家里的马拉到市场上卖掉,换点更有用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讲,这匹马可是家里上上下下最值钱的东西。

    老头子牵着马来到了集市。只见那里人来人往,他先和别人用马换了一条母牛,后来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头羊,紧接着他又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由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大袋烂苹果。

    在老头眼中,自己的每一次交换都会给老伴一个惊喜。当他扛着一大袋子苹果来到一家小酒店休息的时候,他遇上了两个英国人。在闲聊中,老头子将今天发生的一切告诉了英国人。那两个英国人听后哈哈大笑,说他回去一定会受到老婆子的批评。

    倔强的老头子并不这样认为,于是英国人下决心用一袋金币和他打赌,如果他回家后没有受到老伴责罚那么金币就属于他了。于是三个人一起回到老头子家中。

    老太婆早已在门外等着老头子。她一见老头子回来,非常高兴,又是给他拧毛巾擦脸,又是端水解渴。稍微休息后,老头子将自己的经历毫不隐瞒地讲给老太婆听。

    当老太婆听到老头子用一种东西换另一种东西时,她总是激动不已,充满了对丈夫的钦佩。当她听到用马换来了牛的时候,不仅自言自语道:“哦,我们有牛了。”

    “羊奶也不错,同样好喝。”

    “哦,鹅毛多漂亮!”

    “哦,我们有鸡蛋了!”

    当她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开始腐烂的苹果时,她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不愠不恼,说道:“那样的话,我们今晚就可吃到苹果馅饼了!”说完她不由搂起老头子,深情地吻了一下他的额头。

    结果不言而喻,英国人输掉了一百多金币。

    这对老夫妇相亲相爱,相互包容。虽然失去了一匹马,但也换来了一袋烂苹果,有一顿苹果馅饼吃。生活中既要拿得起,又要放得下。有了包容就会相互谅解,就不会有莫名的争吵与不解。

    拿得起是强者的风范,是智者的执着。它需要理智的思维、超人的自信、积极的心态、睿智的头脑、顽强的意志、强有力的行动等。具备以上品质,拥有以上条件,一个人才可能在残酷的竞争中排除万难,激流勇进,勇往直前,通向成功。

    拿得起纵然可取,放得下也是尤为重要。它是迈向成功的催化剂,促使每个人早日走向人生的正规,畅然前行;它是到达顶峰的指南针,指引每个人尽快攀登人生的高峰,一览美景。

    在韩国北部的乡村公路上,那里有成群的柿子树。每逢金秋收获的季节,果农们并不是将所有的成熟的柿子摘完,而是留一小部分在树上。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原来那些留下的柿子是专门为来这里过冬的喜鹊准备的。因为每年冬天,喜鹊都会来这里过冬。寒冬腊月,喜鹊很难寻找食物,有一年,大量的喜鹊就因缺少食物而被活活冻死。不幸的是第二年这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病虫灾害,秋天几乎颗粒无收。这时人们才意识到喜鹊的重要性,假使喜鹊在的话,它们就会帮助果农消灭虫害。所以果农上了一堂终生难忘的实践课。自从那年以后,果农便在树上留一些柿子专门给过冬的喜鹊吃,这样一来一举两得、一箭双雕:喜鹊有了食物过冬,第二年帮助果农消灭了害虫,果农便又会迎来丰收的一年。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世上没有永远的强者。大海有高潮也有低潮,人生有高峰也有低谷。一个人不可能是永远的浪尖,不可能永远是顶峰。当命运需要舍弃名利全身而退时,只要曾经拥有就已足矣,完全没必要继续争取,只有傻子仍然在苦苦地挽留夕阳,蠢人依旧在久久地感伤春光。人生必须有所放弃,一味地执着只会带来无尽的烦恼。如果执着是强者的姿态,那么放弃是智者的潇洒,拿得起是不懈的拼搏,放得下是无限的洒脱。

    5.笑看人生得与失

    乐看人生起伏,笑对人生得失,人生才会早日从阴霾中走出,向胜利迈进。

    小华是一位大学生,有一次她无意中在某报刊上看到贵州小学生的一组照片,照片上孩子们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教室里光线十分黑暗,桌椅也是十分陈旧。她的内心深处深深地被触动了,于是她决定自己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帮助孩子们。

    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小华开始在校园里捡易拉罐和矿泉水瓶,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卖掉,把所得的钱寄到孩子们的手上。同时她还勤工俭学,将赚来的钱少数留给自己零花,多数寄给孩子们。因为她觉得孩子们比她更需要温暖。

    她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周围同学的理解,有时候她甚至要遭到别人的白眼、不屑和鄙夷。不过她并没有在意这些,依旧在课余时间寻觅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她不管别人说什么,她的心中只有孩子们。

    好心的小华在一次体检中查出了白血病,而治病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这对于她的家庭来讲是难以承担的。当贵州的孩子们得知了她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零用钱,零零碎碎地凑在一起寄给她。

    时隔不久,小华的事迹被当地报纸报道,她的病情一夜之间成为全校乃至全市的焦点。大家被她的行为感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她渡过难关。

    大地滋养世间万物,万物牢记大地的恩情,化作泥土后念念不忘,将自己的身躯馈赠给予恩人。万物尚且如此,人世间又何尝不是?一个人在失去中得到,在得到中失去,构成了完整的人生。

    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它发生在帕瓦罗蒂30岁那年,当时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当时他应邀到法国的里昂参加一个演唱会。为了很好地准备这个演唱会,他提前一天赶到里昂,准备好好休息一晚上。于是他住在了歌剧院附近的一个小旅馆。

    一路上,帕瓦罗蒂十分劳累,很快便进入梦乡。当他睡到半夜的时候,突然被隔壁房间婴儿的啼哭声吵醒了。他原以为孩子哭几声也就停止了,可万万没有想到,孩子竟一直大哭不止。

    帕瓦罗蒂没有办法,只好用被子蒙住头,可那啼哭声仿佛是具有魔法的歌声,颇具穿透力,仍不停地在耳畔萦绕,这让帕瓦罗蒂十分苦恼。这样折腾了将近半个多小时后,他只好披着被子在地上散步,心中一次次祈祷着孩子的哭声早点停止。可那孩子好像根本没有要停止的意思,而且一声比一声洪亮,无奈之下,他只好把孩子的哭声当歌声来听,渐渐的他开始佩服起这个孩子来,我唱歌一个小时嗓子都要沙哑了,可这孩子的声音为什么依然洪亮?难道还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吗?

    如此一想,帕瓦罗蒂立刻变得兴奋起来,匆忙回到床上,将耳朵贴在墙上,细心倾听起来,他竟然发现小孩的哭声很有学问,孩子到声音快破的临界点时,会把声音收回来,这样声音就不会破裂,这是因为孩子用丹田发音而不是用喉咙。又听了一会,帕瓦罗蒂也学着用丹田发音,试着唱到最高点,永远保持第一声那样洪亮。

    帕瓦罗蒂练了一个晚上,在第二天的演唱会上,他以饱满的歌声征服了观众。从此他便后闻名全球,成为世界著名的歌唱家。

    人生就是这样,在失去中拥有,在得到中失去。一个人只要善于利用每个机会,就会将不利转化为有利,让人们在失去中寻求机遇,把握良机。大千世界,当你真心为一个人去吃亏的时候,你收获的,远比失去的多得多。

    以前一个单位招聘了一名研究生公务员。他到单位后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工作表现非常出色。可是在一次人事调动中,优秀的他却被安排到基层工作。对于这个意外的结果,他感到上天实在是不公平,有时他甚至觉得有人在背地里暗算他。从此以后,以前开朗的他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认为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他的脾气变得十分暴躁,他感到前途一片渺茫。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大学时的老师。老师从他那失魂落魄的眼神中察觉到了他最近过得不顺利,于是老师主动问他最近有何烦心事。于是他向老师倾吐了自己的苦闷,老师听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位捕鱼人结伴而行,前往海里捕鱼。结果他们在海上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小岛。他们登船靠岸,结果发现岛上全是金灿灿的金子。这下子他俩如获至宝,喜出望外。于是他们拿出来了自己的口袋,赶快将金子装进自己的口袋。第一个渔人为了多装点金子,将船上所有的东西统统扔掉。而第二个渔人则只是装满了一口袋就停下了。因为他清楚自己的船是有载重量的,如果装得多只能是导致船翻,最终连性命都难保。

    两个捕鱼人在返回的途中不幸遇上了台风。贪婪的第一个渔人总是舍不得扔掉任何一块金子,结果他连人带船沉入海底。而第二个渔人为了求生,将口袋里的金子逐步扔掉,最终他的船安全返航,而他的金子也是所剩无几,不到一百两。不过他依然觉得自己很幸运。从此他扩大了捕鱼规模,雇佣了不少员工,将他的事业越做越强。

    老师讲完这个故事,问学生如果你是渔人,他愿意做哪一个?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做第二个渔人!”

    老师笑着说:“你很聪明呀!人都要学会满足,适当放弃一些,会给你带来更好的结果”。

    于是学生听从了老师的建议,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态度,在基层扎实工作。若干年后,由于他在基层工作出色,逐级被提拔,成为了赫赫有名的人物。

    他是幸运的,也许有的人一辈子得不到提拔,但只要你认真付出,定会有回报。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曾经在作品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那是在荆棘丛生的沼泽地,两个猎人为了走出这泥泞之地,得以逃命,长途跋涉。他们肩上扛着猎枪,同时还有贵重的黄金,不过他们的枪中已经没有了子弹。

    他们两人在路过一条河时分开了。其中一个叫比尔的人不舍弃黄金与猎枪,最终倒下,身体落入了狼口。而另一个人则舍弃了它们,与追上来的病狼斗智斗勇。最后病狼倒下了,人却活了下来。

    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与金钱名利相比,生命更加重要。毕竟名利是身外之物,即使舍去今后还可以赚来;而身家性命人生只有一次,一旦错过会终生让人遗憾。所以在人生的紧要关头,懂得衡量得与失是十分重要的。

    懂得得失,并不是讲任何东西都可以舍去。人世间有很多东西是人的一辈子都不可或缺的,它需要每个人一辈子永久珍藏。比如爱情、亲情、友情,这是一个人终其一生必不可少的。没有了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没有了亲情人就会活得没有了支柱,而没有了友情人的一辈子会变得形单影只。除此之外,自信、诚信、毅力等都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品质,它们缺一不可,否则等待他们的只有失败。

    懂得得失,要深知世上舍弃的有可能永远失去。舍弃了此时此刻,就永远也不再有此时此刻;舍弃真正的朋友,就不会拥有真正的朋友。所以一个人要坦然面对得失,不能过于在意它们。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人生在世,义字当先。很多时候,许多事情两者不能兼得。只有舍己为公,舍身事业,舍生忘死,人生才有价值,才有意义。舍得贪婪,让人高枕无忧,舍得名利,使人乐得清静。

    人生的得与失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害怕失去的人可能永远也得不到,只有舍得放下的人才能得到别人无法得到的东西。只有乐看人生起伏,笑对人生得失,人生才会早日从阴霾中走出,向胜利迈进。

    6.舍得是一种有效选择

    人生有舍才有得,大舍有大得,小舍有小得,不舍便没得。

    巴勒斯坦有两个著名的湖,一个是加里勒亚湖,另一个是死海。虽然这两个湖来自同一条河,但是它们给人的感受却截然不同。

    加里勒亚湖的水质清新﹐湖面清澈,游人可以开怀畅饮。湖里鱼儿自由自在地遨游﹐绿色的田野和园圃环绕在湖面周围﹐很多人喜欢在湖边筑屋而居。

    死海是世界上咸度最深的海﹐湖里鱼儿无法生存,湖边寸草不生,一片死气沉沉的景象。湖面周围的空气让人感觉窒息,因此附近没有人愿意居住。

    两个湖的湖水之所以完全不同,那是因为一个湖在接受外源的同时也学会付出﹐而另一个湖则只是接受不会保留。做人也是这样,一个人只会索取不会付出,他只会陷入生命的沼泽,难以自拔,唯有懂得舍得的人才会在群雄逐鹿的社会中如鱼得水。

    “舍得”一词是佛家用语,源于佛经《了凡四训》。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舍得”已经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生活哲学。人生有舍才有得,不舍就不会有得,小舍方能小得,大舍才会有大得。

    “舍得”二字看似简单,它却蕴含了无数的人生智慧在其中。每个人终其一生,无非是面临着舍与得的问题。凡是懂得了舍得之道的人,做人做事就不再会一味贪婪,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从前,有一位信徒在前往古寺的途中,被两位歹徒截住了去路。当时那歹徒身穿黑色衣服,手里拿着闪闪发光的刀子,其中有一位个高的恶狠狠对信徒说:“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赶紧把你值钱的东西统统拿出来!”

    信徒心里有点害怕,一言不发。歹徒上下搜了他的身,发现了一条金手链。不过贪心不足的歹徒并不罢休,又浑身搜了两遍,结果没有收获。他们本以为还可以再拿点东西,一见没有值钱的东西,于是便恼羞成怒,将信徒打昏在地,一溜烟走了。

    过了一会儿,古寺有一位僧人路过此地,发现了昏睡过去的信徒,立刻将他背到寺里,将他救醒。僧人问道:“你被抢的地方,离寺里不远,你只要大声呼叫,寺里一定会有人听到,一定会有高手前去搭救。”

    信徒回答:“你有所不知,我嘴里含着五颗金牙,我一张嘴便会让歹徒发现,所以我只好一直不语。”

    原来信徒忍受一时的痛苦是为了保全五颗金牙。人有时也是如此,只有做出部分牺牲才会保全大局,否则只会前功尽弃。

    舍得是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古人曾经说过:“欲取之,必先予之。”这句话中,“舍”是前提,“得”是目的,要想有所“得”,必须学会“舍”,“舍”的结果最终是为了“得”。如果一个人没有“舍”的准备,一心只想着“得”,那么他的“得”只会成为一厢情愿,他永远也不可能“得”。

    有时世上的事情让人难以莫测。有的人活一辈子,一心绞尽脑汁,一门心思为了“得”,然而他辛苦了一辈子,最终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落了个悲悲切切,凄凄惨惨。只有那些愿意“舍”弃的人,平时不愿计较个人得失,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他们成功的概率是极高的。只有那些办事光明磊落,乐观向上的人,他们的胸襟才会豁达,自然会赢得生意伙伴的信赖,在不经意间赚了个满盆满钵。

    一名房地产商成功开发了一个商业楼盘。购房者在购房时他口头承诺了交房日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房地产商未能如期交房。不过由于他们只是口头承诺,没有在书面协议中签字,所以即使没能按期交房,房地产商承诺的按期交房并不能发生法律效力。他口头承诺的以三倍金额赔偿购房者的承诺只能是口说无凭,最终吃亏的只有是购房者。他们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只能自己往肚子里面吃。

    然而让众人无法理解的是这位房地产商竟然主动承诺要赔偿购房者。结果由于赔偿过多,他自己因此一项赔了上千万元。当别人对他的此举难以理解时,他向别人解释道:“这是我做得最成功的一笔生意。由于我即将开发二期工程,这样的话我诚实守信的名声已经传遍业界。我没有投入一分钱就做了广告费。”事情果然如此,该楼盘80%的房子售出,他从中赚取了高额的利润。

    这就是诚信产生的巨大价值的体现。聪明的商人懂得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间恰当取舍。一位企业老总谈及他的企业的发展史时,他觉得自己的企业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得以迅速发展,关键在于他能够很好地把握住了“舍得”二字。他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此言真正道出了企业发展的真谛。

    “舍得”二字看似容易做起难。对普通人来讲,一般人更会关注自己的“得”或“取”,而对“舍”则很少考虑或根本就不想“弃”,因此很多人在起步之初思想境界上就比那些成大事者略胜一筹。

    但凡一些大型企业都是合资或入股办企业的合作者,他们在企业的起步阶段是十分艰难的。在那个时候,大家往往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遇到困难,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向上。然而每当企业走上正轨,有了高额的利润时,许多合作者则不能坦然处之。有的长了心眼,见钱眼开,唯利是图,更有甚者夫妻反目,父子成仇,朋友绝交。最终刚刚见利的企业在相互争权夺利中分崩离析。

    因此那些合作者既然要想共同发财,长久共事,就必须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在“舍得”上需有大气量、大气度,不锱铢必较,见利忘义,要学会相互谦让,分利时发扬风格,要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胸怀,这样才能达到共赢,生意才会越做越大。

    “舍得”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只有大家共同勉之,才会避免没必要的纷争,做一名旁观者轻的智者。

    7.勇于割舍才会得以生存

    壁虎断尾、狐狸断腿这些惨烈的牺牲之后,隐藏自己保全性命的目的。只有勇于割舍才能得以生存。

    众所周知,壁虎在遇到困难时,通常会咬断自己的尾巴,让尚能抖动的尾巴吸引敌人的注意,从而自己趁机逃之夭夭;狡猾的狐狸被猎人抓住后,为了得以生存,它们会咬断小腿得以逃生,保存性命。这就是动物的逃生法则。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为了求生,壁虎的断尾,狐狸的断腿,都是一种假象,尽管它们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其背后它们所表现的是强烈的生存欲望。当遇到生命的危险时,敌我双方实力悬殊,而自己又处于劣势,如果不在这关键时刻做出定夺,势必将来会自身难保,惹来杀身之祸。这时一味的坚持只会招来一命呜呼的横祸,而暂时的做出自我牺牲,给自己留一条逃生的机会不失为妙计,这样既不会让对方留下把柄,又可自己保全自己,这真是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刘邦能够建立汉朝,成为天子,萧何的功劳不可磨灭。于是当刘邦初定天下之时,便论功行赏,他认为萧何的贡献最大,于是便封他为宰相。

    这时萧何真可谓名利双收,整日登门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大多数人都是阿谀奉承,不过有一个名叫召平的人私下里告诫萧何:“表面上你看似在享受荣华富贵,实则你身边处处暗藏着危险。皇上如今离开京城,带兵打仗,他让你重权在握,一方面是嘉奖你,另一方面是考验你。如果你这时懂得进退之道,辞退加封,拿出自己的财产充当军费,这样便会消除皇上对你的猜疑,从而更加信任你。”

    萧何听后,觉得召平言之有理,于是他便这样去做,他将自己的弟子派入军中给刘邦冲锋陷阵,又拿自己的财产作为军费,以解军费不足之机。他的这一招果然奏效,让高祖刘邦十分满意,从此对他更加信任。

    刘邦称帝后,论功行赏,除刘氏以外,还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黔布为淮南王。刘邦许诺:“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言,藏之宗庙。”特意给他们以免罪特权。然而过了不久,他便设计擒拿韩信,降王为侯,囚在宫内,最终被吕后杀害。同年,他又把彭越剁成肉酱。韩、彭之死,逼反了黔布,黔布最终也难逃杀身之祸。

    当刘邦率军讨伐黔布的时候,萧何在后方全力以赴,巩固民心。这时又有人提醒他:“伴君如伴虎,说不定哪一天便引来杀身之祸。你入关以来,忠心耿耿,深得民心,实在是众望所归。陛下经常会打探你的消息,唯恐你忘恩负义,背叛于他。所以如今你应该破坏自己的形象,才能够保全全家人的性命。”

    从此萧何假装欺男霸女,贪赃枉法,让刘邦感到他在民众中的印象大打折扣,堂堂宰相也不过如此,也是贪恋钱财之辈。刘邦觉得萧何也在他的掌心之中,依旧让其担当宰相之职。

    萧何懂得进退,善于伪装,让自己两次化险为夷,第一次损失了一点利益,第二次败坏了自己的名声,不过这一切让自己能够保全性命,保全官职。如果他不懂得进退之道,说不定自己早就成为了刘邦的刀下冤魂。

    欧洲流传着这样一首广为人知的谚语:为了得到一根铁钉,我们失去了一块马蹄铁;为了得到一块马蹄铁,我们失去了一匹骏马;为了得到一匹骏马,我们失去一名骑手;为了得到一名骑手,我们失去了一场战争的胜利。要是早日舍得丢弃那块铁钉,马蹄铁便不会失去,骏马、骑手乃至战争的胜利也不会错过。这真是一招错过,满盘全输!因此只有善于割舍,做出小牺牲,才不至于最后落得一无所有的惨败下场。

    秦相李斯,位不可谓不高,权不可谓不重。但是官场风云瞬息万变,李斯不能不说是聪明人,但是他最后还是落了个身死族灭的下场。临刑时他和他儿子抱在一起痛哭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如果李斯早日心态淡泊,放下眼前的荣华富贵,每天牵着黄狗打猎,过着悠闲的生活,他便不会卷进无底的政治漩涡之中。

    勇于割舍,敢于牺牲局部利益来保全更大的利益,这是智者的生存之道。不过它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不得侵害别人的利益。即不能为一己之利,损害他人之利;不能为暂时之利,损害长久之利;不能为局部之利,损害整体之利。如果仅仅为了一私之利,损人利己,贻害无辜,那非君子所为。结果只能是自己永远要受到良心的谴责,终生无比内疚与悔恨,甚至被别人认为是见利忘义之流,忘恩负义之辈。

    当一个人处于危难的时候,要学会割舍那些相对次要的利益,不要将它们看得很重,有时牺牲一点小利益会防止自己受到更大的损失,否则因小失大会让自己得不偿失。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在年轻时曾做过铁路公司的电报员,一次假日里轮到他值班,突然来了一封紧急电报,内容令卡耐基差点儿从椅子上跳了起来。紧急电报通知:在附近铁路上,有一列火车车头出轨,要求上级照会各班列车改换轨道,以免发生追撞的意外惨剧。

    由于是假日,卡耐基怎么也找不到可以下达命令的上司,眼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而一班载满乘客的列车正急速驶向出事地点。卡耐基不得已,只好敲下了发报键,冒充上司的名义下达命令给列车司机,调度他立刻改换轨道,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造成多人伤亡的惨剧。

    按当时铁路公司的规定,电报员擅自冒用上司名义发报,唯一的处分就是立即撤职。卡耐基十分清楚这项规定,于是第二天上班时,就把写好辞呈的信封放到了上司的桌上。让卡耐基没想到的是,上司当着卡耐基的面,将他递过来的辞呈撕碎,还拍拍卡耐基的肩头说:“你做得很好,我要你留下来继续工作。记住,这世界上有两种人永远原地踏步:一种是不肯听从命令行事的人,一种是只听从命令行事的人。幸好你不是这两种人的其中一种。”

    卡耐基在危机关头,权衡了两种选择将造成的损失之后,毅然选择了违背固定的制度,冒着失去工作的危险,来保全更多人的生命。这件事不仅表现了卡耐基舍己为人的无私精神,还体现出卡耐基对待规则的灵活与做选择时的睿智与果断,正是这两点促成了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非常想娶农场主漂亮的女儿为妻。于是,他来到农场主家里求婚。农场主仔细打量了他一番,说道:“我们到牧场去。我会连续放出3头公牛,如果你能抓住任何一头公牛的尾巴,你就可以赢取我的女儿了。”

    于是,他们来到了牧场,年轻人站在那里,焦急地等待着农场主放出的第一头公牛。不大一会,牛栏的门被打开了,一头公牛向年轻人直冲了过来,这是他所见的最大而且是最丑陋的一头牛了。他想,下一头应该比这一头好吧。于是,他跑到一边,让这头牛穿过牧场,跑向牛栏的后门。

    牛栏的大门再次打开,第二头公牛冲了出来。然而,这头公牛不但体形庞大,而且异常凶猛。它站在那里,蹄子刨着地,嗓子里发出“咕噜咕噜”的怒吼声。“哦,这真是太可怕了。无论下一头公牛是什么样的,总会比这头好吧。”

    不大一会,牛栏的门第三次打开了。当年轻人看到这头公牛的时候,脸上绽开了微笑。这头公牛不但形体矮小,而且非常瘦弱,这正是他想要抓的那头公牛!当这头牛向他跑过来的时候,他看准时机,猛地一跃,正要抓住牛尾巴,但是——这头牛竟然没有尾巴。

    这是一个很令人伤感和遗憾的故事,但说明了一个问题。在人的一生中,果断坚定,把握机会,就可能品尝成功的快乐;犹犹豫豫,思前顾后,就有可能错过很多机会,甚至留下永远的遗憾。

    许多人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对已经来到面前的机会没把握好,就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已经把机会给错过了。人生路上,机会稍纵即逝,要好好把握住机会,因为把握住机会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8.功成身退方能安然自得

    当一个人事业有成、名利双收之时,也是他功成身退之日。因为功名富贵都是一生之中辉煌的瞬间,平日里还是应该享受生活的快乐。

    草长莺飞、花开花落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规律。草儿不可能永远昌盛,花儿不可能永久盛开,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自然法则。与之类同,一个人事业有成,获得胜利,也总是短暂的瞬间,不可能持续长久。面对自己曾经的成就,究竟以后何去何从?是再接再厉,还是功成身退;是贪恋权势,还是淡泊名利;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不同的人生。

    人这一生,不同的年龄应该有不同的生活。一个人年轻时应该有建功伟业的雄心壮志,当身在中年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就应该考虑年老后隐退之时。老年人应该颐养天年,享受自得其乐的平静生活。只有这样,人的一生才是完美无缺的。有的人不管年龄大小,一心只知不辞劳苦,拼命赚钱。然而事非所愿,他们不注意保养身体,经常因操劳过度年纪轻轻便患上病痛,有的甚至因病魔而被夺去年轻的生命。

    一个人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它就像一个无底洞,欲壑难填。当他的愿望实现之后,他会又有新的期望与目标。然而功名是无止境的,关键是一个人对它的认识和态度。重视者视之为救命的稻草,一旦抓住便不肯轻易放手;轻视者则洞察人生,知悉利害关系,弃之如草芥。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老子的这句肺腑之言主要是告诫那些跟随帝王的臣子,当一个人功成名就之时,也就是他考虑身退之日。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伤人。一个人地位高了,尽管他得到了别人羡慕不已的功名,但是同时他也承担了风险。由于世上人言可畏,恶语伤人,一个人一旦飞黄腾达,他便极易招致别人的妒忌甚至暗算,重则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古往今来,懂得真知灼见的英雄功成名就时往往拂袖而去,免得后来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祸。历史上功高盖世而身死人手的例子数不胜数,但凡是功高震主而不知自退的,绝对不会有好下场。退与不退,结局之差竟有如天壤。

    无锡太湖风景优美,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观光。它附近有一个叫做蠡湖的风景区,由于它和范蠡有关而扬名中外。当年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使得国力衰微的越国转弱为强,他在范蠡的建议下,步步为营,攻破吴都,最终迫使吴王夫差自杀身亡。就在范蠡助越王消灭吴国之后,他决定告别官场,坐着小船从蠡湖漂向太湖,定居于陶,改名陶朱公。此后他开始经营商场,不久便成为一代富贾。

    当时和他一起效劳勾践的还有文种,范蠡曾经苦言相劝,告诉他“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希望两人能抛弃功名,激流勇退。但是文种贪恋权位,果然不出范蠡所料,不久他便被越王所杀。

    范蠡懂得隐退之术,不仅得以生存,而且富甲一方;文种不听劝告,贪恋官位,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历史上诸如此类的名臣将相不在少数。张良作为“汉初三杰”之一,帮助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功高盖世,非他人能比。但是他在汉朝建立论功行赏之时,却知微知机,察人所未观,急流勇退,托名“辟谷”,隐居陕西汉中。从此他专心修道,不问世事,把大丈夫的万丈豪情化作明月秋风,修竹翠柏,进而达到“功成身退,淡泊无为”之人生极境。同样韩信作为“三杰”之一,他不仅在汉朝建立前立下汗马功劳,战功赫赫,威名远扬,汉朝建立后他居人臣之位,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他在军事上是奇才,但在政治上却缺乏头脑,成为汉朝被杀的功臣。

    智者能够高瞻远瞩,根据自己的处境做出理智的选择。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在他成功推销自己采取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之后,在中年便决定身退。为了过上清静平淡的日子,他专门在家乡建了一座住所,从此便过上了悠然自得的生活,直到他83岁去世为止。亨利是当时美国鼎鼎有名的富翁,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他却十分简朴,从不挥霍浪费。不过他在公益事业上却毫不吝啬。他曾经以700万美元投资修筑了一所医院,不仅可以帮助成千数万的病人治疗疾病,而且还解决了许多人的就业难题。

    功成身退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不问世事、归隐山林,投身其他行业尤其是慈善事业也是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法。闻名全球的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创始人之一,同时还是微软公司前主席。他创造了计算机行业的一个奇迹,连续数年蝉联世界首富。就在他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退休。退休后的比尔·盖茨决定投身慈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虚名,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对社会做一点贡献,献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人生的美景尽管让人流连忘返,但是凡事都有由胜而衰的自然过程。世上没有人能够永远处于高峰,长盛不衰,等功成身退后,一个人将会享受告别功名利禄的别样生活。因此世上本来没有完美的人生,不过懂得进退之分寸,便会使人在进退中果断取舍,享受人间的天伦之乐。

    9.学会放弃才会找到出路

    漫漫人生路,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责任。当轮到抉择的时候,就要敢于排除万难,敢于放弃,只有这样,才会找到人生的出路。

    人的一生犹如乘坐在火车上的长途旅行,只要是到了站点就必须下车,一旦错过将永远失去机会,将会一辈子痛苦和遗憾。所以当面临人生的选择之时,该放弃的就要果断放弃,不能因一时的留恋不舍而与千载难逢的机会失之交臂。学会了放弃,就会保持一种安然祥和的心态,生活便不再浮躁,将会变得充实;学会了放弃,才能分辨清楚自己下一步该如何走,为自己的人生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蓝图。

    三个旅行者准备外出旅行,他们同时住进了一个旅行社。早上出门时,一个旅行者带了伞,另一个旅行者带了一个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但是晚上回来的时候,他们三个的情况却出人意料:拿伞的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跌得浑身是伤,而第三个却安然无恙。大家都十分奇怪,他们分别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拿伞的旅行者说:“大雨来临时,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淋湿了,当我走在泥泞路上的时候,我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细,专拣平坦的地方走,所以就没有摔伤。”

    拿拐杖的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有带雨伞,便拣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淋湿。当我走在泥泞路上的时候,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什么常常跌倒。”

    第三个旅行者听后,哈哈笑道:“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时,我小心走,所以我没有淋湿,也没有跌倒;你们的失误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优势便少忧患。”

    以上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它揭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类现象:大多数人平日里做事屡屡失手的原因时他们麻痹大意,不善于分析自己的现状,结果他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一个人知道自己的弱处后,他就会在以后的道路上时时提防,放弃该放弃的,所以再遇到困难他就会巧妙躲避锋芒,而一个自以为是的人总会认为自己办事万无一失,不善于取舍,盲目蛮干,结果总是一事无成。

    有一个年轻人很要强,他希望自己在任何方面都出类拔萃,他的理想是将来成为一名大学问家。数年过后,他将自己的精力分散在各个方面,尽管都有所收获,但是自己的学问却不见增长。为此他整天郁郁寡欢,不知出路在何方。

    有一次,他有幸去向一位大师请教。当他把自己的现状告诉大师后,大师便要求带他去爬山。那座山的山顶风景十分迷人,山上的石头更是形状各异,晶莹可爱。大师让年轻人背上一个书包,只要见到自己喜欢的石头,就让他放进包里。当他们爬到半山腰时,包里的石头已经装得满满的。这时年轻人已经精疲力尽,无力再爬了。本来年轻人还想领略山顶的美景,体会爬山的快乐,这时他的任何欲望都被打消了。

    这时大师劝他将包里的石头拿出来,停下来休息片刻。一会儿他们再接再厉,最终爬上了山顶。事后年轻人茅塞顿开,知道了自己苦恼的根源所在,随后的时间里,他一门心思研究一种学问,他的学问果然提高很快。

    现实中很多人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一天下来却仍是一事无成。这是因为他不分青红皂白,所有的事一起做,不会放弃次要的,紧抓重要的,结果只能是分散了精力,徒劳无功。

    管理学中有一个“二八法则”,它指的是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通常只占其中的20%,而其余80%尽管占了大多数,却是次要的。由此可见,现实中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集中精力做好它的核心部分,放弃那些不重要的部分,便抓住了要害,最终事半功倍。

    用好二八法则,就要舍次要,抓重点。美国企业家威廉·穆尔创业之初仅仅是一个格利登公司的油漆销售员。他赚的头一桶金是自己上班后的头一个月,他挣了160美元。后来他根据销售业绩画了一份销售图表,经过仔细分析,他发现自己80%的受益主要来自20%的客户,但是他却对所有的客户花费了同样的时间。于是,他要求把他最不活跃的36个客户重新分派给其他销售员,而自己则把精力集中到最有希望的客户上。不久,他一个月就赚到了1000美元。穆尔从未放弃这一原则,这使他最终成为了凯利-穆尔油漆公司的主席。

    成功不仅钟情于坚持真理的执著者,更偏爱于勇于放弃的理智者。在人生的漫长道路中,大多数人都是在探索中摸索前行。有时他一贯奉行的很可能是一条错误的道路,他习以为常的很可能是一种不良的习惯。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不能在一条死胡同里执着地坚持,那样只能是南辕北辙。唯有果断地放弃错误的道路,纠正不良的习惯,才会尽早实现人生的辉煌。

    法国哲学家、思想家蒙田说:“今天的放弃,正是为了明天的得到。”放下虚荣,赢得从容的人生;放下妒忌,赢得幸福的人生;放下恐惧,赢得勇猛的人生;放下冷淡,赢得热情的人生;放下拖延,赢得勤快的人生;放下猜疑,赢得博大的人生;放下犹豫,赢得果断的一生;放下浮躁,赢得淡泊的一生。

    拿得起纵然可取,放得下更加可贵。它是迈向成功的催化剂,促使每个人早日走向人生的正规,畅然前行;它是到达顶峰的指南针,指引每个人尽快攀登人生的高峰,一览美景。

    10.赠与别人,为自己赢得机会

    赠与他人,在使别人收益的同时,自己也受益匪浅。

    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席卷全球,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被卷入其中。在战争后期,随着大战的硝烟即将散尽,以美、英、法为首的战胜国经过商量,决定设立一个协调处理世界事务的机构联合国。这一意见受到了与会国家的一致赞成。然而令人头疼的问题是当时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权威的世界组织,竟然没有立足之地。

    当时,世界各国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空前的浩劫,财政属于亏空状态,因此各国不能拿出足够的资金来为联合国买地皮。而且当时美国纽约的地价十分昂贵,简直是寸土寸金。要想为联合国找到合适的安身之处,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就在各国对此一筹莫展之时,美国富豪洛克菲勒向联合国投出了橄榄枝。

    当时洛克菲勒花了上亿元在纽约市郊买下了一大块地皮。依照常理这块地方可以建设成为一个独立的住宅小区,或者商业办公区。然而由于这块地皮不在黄金地段,很多人认为在这里大量的投资只会是一个败笔,没有什么好结果。

    作为美国一流的家族财团,洛克菲勒家族经过商议,决定从这块地皮中划出一小块,无偿赠予联合国。洛克菲勒此举一出,立刻引来了美国其他财团的强烈反响。在他们眼里,将花钱买来的地皮不花一分钱就赠与联合国,洛克菲勒家族实在是愚蠢至极,有的甚至认为这样的经营会让洛克菲勒家族陷入困境,沦落成为美国的贫民集团。

    随着联合国大楼的建成完工,联合国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建筑商纷纷看准了联合国的商业价值,于是周围的地价迅速飙升。而洛克菲勒以联合国为王牌,在土地上规划了外交区,最终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涌进了洛克菲勒家族财团。而前段时间还对洛克菲勒家族冷嘲热讽的其他商人们不禁目瞪口呆,瞠目结舌。

    其实现实中,赠予别人也是一种聪明的经营之道。表面上“赠予”是将自己珍贵的东西拱手送给别人,实际上在赠与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友谊,有时还是赚钱的商机。“赠予”别人,事实上就是“赠与”我们自己。

    战国时代,齐国孟尝君有三千门客,冯谖只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个。有一次,冯谖受孟尝君的委派,前去薛城收债。临行辞别时,冯谖问孟尝君:“先生需要买哪些东西?”孟尝君答道:“先生看我家里缺什么,就买些什么吧!”于是冯谖驱车来到薛城,他召集所有欠款的人,一一核对了债务账目。当核对完毕后,冯谖并没有要求欠款人还钱。他自己临时做出决定,以孟尝君的名义将欠款全部免去,同时他还当众烧毁了所有债券。百姓见状,感激不已,皆呼万岁。

    当冯谖返回齐国见到孟尝君时,孟尝君问:“债都收完了吗?”

    冯谖答:“收完了。”

    “那你给我买了些什么回来呢?”孟尝君又问。

    冯谖答:“您让我看家里缺少什么就买什么,我考虑到您有用不完的珍宝,缺少的只有‘义’,因此我为您买‘义’回来了。”

    于是冯谖向孟尝君详细介绍了事情的经过。孟尝君听后心中虽然有点不高兴,但也没有批评冯谖。

    一年后,新齐王即位。他听信谗言,要求孟尝君交出相印,并将其赶出国都。孟尝君离开齐国后,来到薛城。当孟尝君的车子行驶在距薛城上百里远的路上时,薛邑百姓听说恩人返乡,纷纷扶老携幼,夹道相迎。孟尝君感慨良深,激动地对冯谖说:“先生您为我所买的‘义’,今天终于看见了。”

    冯谖为孟尝君“千金买义”这一举动看似愚蠢,白白浪费了眼前的利益。然而实则正是说明了冯谖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一般人通常只能看出实物价值的大小,根本不知“仁义”二字的价值。而冯谖能够以退为进,以损失眼前的利益换来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准确地评估出了“仁义”二字的无形价值,成为了最为精明和最会算计的人中之杰。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当自己在帮助别人时,你便为自己今后的出路奠定了一个基础。因此,学会这一招一定会使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11.人生有舍才会有得

    世间万物,芸芸众生。唯有所舍,才会有得。只有那些不懂舍得、不会舍得的人往往只会得不偿失,抱憾终生。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国君燕昭王费尽心思,想招揽人才以增强国力。然而他的想法却被认为是叶公好龙,根本不是求贤若渴。为此,燕昭王整天因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而闷闷不乐。后来他听智者郭隗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国君,他自愿出千两黄金寻求千里马,可是三年过去,他仍然毫无收获。为此他一筹莫展。

    时间又过了三个月,他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于是他派手下不惜任何代价去购买千里马。结果他的手下花了五百两黄金,买到的却是一匹死马。

    当国君知道后,大发雷霆:“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弄一匹死马来呢?”

    国君的手下说:“你舍得花五百两黄金买死马,更何况活马呢?我们这一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为你提供活马。”果然不出所料,没过几天便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郭隗向燕昭王讲了这个故事后,说道:“国君,您要想招揽人才,首先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吧!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

    于是燕昭王接受郭隗的建议,拜他为师,为他建造宫殿。时隔不久,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燕国出现了“士争凑燕”的热闹局面。其中最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除此之外投奔而来的还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

    从此曾经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不再是以前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局面,燕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

    人生有舍才会有得。“舍”与“得”互为因果,不仅相关而且互动。佛教之中讲究唯有懂得舍得的人才会修成正果,进入极乐世界。“舍迷入悟,舍小获大,舍妄归真,舍虚由实”。现实中如果一个人能够真正将自己的个人恩怨、痛苦烦恼抛之脑后,统统舍去,那么他收获的将是快乐无比的人生。

    很久以前的一天,一位居士在路上遇上了一位禅师。禅师见他面色苍白,目光呆滞,便问他最近有何烦心事。于是居士娓娓道来,讲述了最近的烦恼。

    他告诉禅师:“我的妻子十分吝啬,一毛不拔,我用她的一点钱都心疼得要命。我和她在一起过日子实在是觉得窝囊,简直让人十分压抑。连我用钱都十分抠门,更别提参加慈善事业了。这不最近有的地方闹了水灾,那里的百姓生活难以保证,流离失所,实在可怜。我出于善心建议妻子慈悲为怀,向那里的受灾同胞捐出一点钱。虽然她愿意捐钱,但是我觉得捐得太少,实在拿不出手。禅师,请你到我的家里坐坐,开导开导她吧。”

    于是禅师跟着居士来到了他的家里。禅师一到他的家里,立马感受到了居士妻子的小气。原来她给禅师仅仅倒了一杯白开水,连一点茶叶都舍不得放。

    禅师并没有十分在意,当他端起杯子喝水的时候,他端杯子的姿势让人感到意外。原来他不向正常人那样端,他用两个拳头夹着杯子喝水。他的姿势令居士的妻子捧腹大笑。

    居士不禁瞪了他一眼,意思是她有失礼节。不过心直口快的她问道:“师父,您的手是有毛病吗?为什么总是攥着拳头呢?”

    禅师答道:“难道我的手攥着拳头不好吗?”

    “虽然没啥不好,但是如果日久天长,就会成为毛病了。”

    禅师听后假装悄然大悟,虽然伸开手,却依旧跷着五根手指头。居士的妻子再次被他的滑稽动作给逗乐了,她边笑边说:“是不是你的手长时间这样形成畸形了呀?”

    禅师听后点了点头,说道:“不论总是握着拳头,还是总是摊开巴掌,均是畸形的表现。这就如同我们的钱财,如果死死地攥在手里,总不肯松开,时间一长,人的思想就会成为了畸形;如果大手大脚,只知道花,不知道攒,那也是畸形。金钱只有充分流通。它才会实现自身的价值。”

    居士的妻子听后,她的脸一下子变得通红。因为她听出了禅师的言外之意,禅师意在告诉她不能过于吝啬,要适当地花钱。不过她的心中并没有完全服气,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她想故意为难师傅。于是她灵机一动,将自己家里的小猴子抱过来。

    她对禅师讲:“师傅,你看这猴子挺可爱的吧,人的祖先和他一样。”

    禅师笑道:“是呀。只是他比人类多了一身毛,若是能够舍弃就可以做人了。”

    居士的妻子故意刁难禅师:“听说您法力无边,你将这只猴子变成人吧。”

    居士听后马上斥责妻子,觉得她实在是太过分了。

    只见禅师冷冷一笑,说道:“那我就来试试吧。”于是他伸手,拔了一下猴子身上的毛。猴子疼得直叫,从女主人的手里挣脱出来,逃得无影无踪。

    禅师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说道:“你看它一毛不拔,如何做人呀?”

    居士的妻子听后,羞得满脸通红,无话可说。

    世间万物,芸芸众生。唯有所舍,才会有得。懂得舍得的智慧,学会舍得的奥妙,人生就会过得惬意无比,快乐非凡。而那些不懂舍得、不会舍得的人往往只会得不偿失,抱憾终生。

    12.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既然牛奶已经打翻,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所以没必要过分悲伤。过去的终将会过去,等待你我的是辉煌的未来。

    美国的保罗博士曾经在纽约市一所中学任教,他给他的学生上过一堂终生难忘的课。通过那间课,学生们领悟了“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的含义。

    有一次考试后,大部分学生考得并不理想,他们都因自己成绩的不理想而惶恐不安,为自己过去的不努力而耿耿于怀。教师保罗发现后,他在一堂实验课上特意带来了一瓶牛奶。他先把一瓶牛奶放在桌上,沉默不语。

    学生们对老师上课带来一瓶牛奶感到莫名其妙,不明白它和今天所学的课程有何关联。于是大家静静地坐着,望着老师。忽然保罗站了起来,一巴掌把那瓶牛奶打翻在水槽中,同时他大声说道:“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接下来,保罗将学生叫在他的周围,让他们到水槽前仔细看一看。他语重心长地说道:“我希望你们永远记住这个道理,牛奶已经淌光了,不论你怎么样后悔和抱怨,都没有办法取回一滴。你们要是事先想一想,加以预防,那瓶牛奶还可以保住,可是现在晚了,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它忘记,然后注意下一件事。”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一句普通的话语却蕴藏着深刻的哲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既然事情已经成为过去,那么就不能重新开始,也不能从头改写。如果一味地为了已经失去的东西而过分哀伤与遗憾,到头来只能是劳心费神,分散精力。与其这样,还不如静下心来珍惜现在,思考下一步的策略。

    一个朋友曾深有感触地说:“很多人都羡慕我今日的辉煌,殊不知在我创业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坎坷,我曾为生意场上的不如意而伤感,为自己做错的事而后悔,现在想来当初那样沮丧,真是没有必要,过去的事已经过去,后悔、埋怨、消沉都于事无补,何必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呢?”

    世界上著名的心理学家、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以超人的智慧和严谨的思维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他所创办的“人际关系训练班”更是遍布全球各地。

    在他的事业起步之初,他曾经办了一个成人教育班,这之后他又迅速地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设了许多分部。尽管这种班倍受欢迎,社会反响很好,但是前期由于卡耐基缺少经验,疏于财务管理,他投入的大量资金除了广告宣传、租房等各种开销后所剩无几。这意味着他辛苦几个月的汗水白下功夫了,为此他十分苦恼,一直抱怨自己疏忽大意。他整天神情恍惚,这种萎靡不振的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这甚至影响了他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迫于无奈的卡耐基只好找他中学时的生理老师乔治·约翰逊,希望老师能够为他排除忧愁,让他重新振作。老师听完卡耐基的话后,真诚地对他说:“是的,牛奶已经被打翻了,漏光了,怎么办?是看着被打翻的牛奶哭泣,还是去做点别的?记住被打翻的牛奶已成事实,不可能重新装回到瓶中,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吸取教训,然后忘掉这些不愉快。只有这样,你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芝麻开花节节高。”

    老师的话如同醍醐灌顶,让卡耐基顿时精神振作。他吸取教训,重新投入到热爱的事业中去,这之后他的事业进入了正常轨道,发展得十分顺利。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卡耐基经常将这句话记在心头,并且他还在讲课中讲给他的学生。可以说,这句话不仅影响了卡耐基的一生,它还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学员们,让他们放下已经发生的不幸,重新振作,面对现实。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当你为错过星星而伤神时,你也将错过月亮。”的确如此,任何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再哭泣也没有用。这时心中的苦痛不如化作振作,投入新战斗中的动力。在人生的舞台上,只有自己才是主角,其他人都是旁观者。只有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才不会重演打翻的牛奶的下场。

    如果过去发生的事情是一场梦,那么就将过去的失利当成一场噩梦,让它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淡忘。不过从失利中吸取的教训要永远成为自己满怀信心投入新生活的勇气,让自己不再继续深陷在失利的泥潭,难以自拔。

    无论你快乐或者痛苦,生活是不会因此而放慢脚步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所以人一生就是把无数明天变为今天,再把今天变为昨天的过程。就算我们错过了昨天,还有好多可以把握的今天。

    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将过去的事情忘掉,轻装上阵,把握今天。只有这样,人生才会早日迎来辉煌的时刻。

    13.暂时吃亏也是一门学问

    吃亏是一种学问,谦让是做人的唯一标准。

    从前有一天,父亲早早起床,为儿子和自己准备了两碗荷包蛋面条。父亲告诉儿子:“这里有两碗面条,其中只有一个有鸡蛋,你说你自己选哪个吧!”

    儿子观察了一下,用手指着卧蛋的那碗,说道:“我要吃有蛋的那碗。”

    父亲故意说道:“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吗?孔融年仅7岁便懂得让梨,你今年都10岁了,也应该学会让蛋呀?”儿子听了父亲的话后,刚才高兴的样子一下子抛到九霄云外,他说道:“不行,我一定要吃有鸡蛋的那一碗。”

    “你确定一定要吗?不后悔吗?”父亲反问道。

    “绝不后悔。”儿子表示出一份镇定的样子。

    于是他用筷子对准那个能看见卧蛋的那碗,吃了里面的鸡蛋。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父亲那碗里面竟然有两个鸡蛋。

    父亲吃完后,告诉儿子说:“你要牢记,想占别人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

    第二天,父亲照样做了两碗荷包鸡蛋面条,其中一碗蛋卧上边,另一碗上边没蛋。当他将两碗蛋端上桌子的时候,问儿子:“今天你要吃哪一碗呀?”

    今天儿子爽了一回小聪明,他用手指着那一碗无蛋的碗,说道:“孔融让梨,我今天让蛋。”说完他便将那碗无蛋的端到自己面前。父亲再次让他确认,他表示绝不后悔。

    结果儿子的那一碗里面一个鸡蛋也没有,而父亲的碗底还藏着一个鸡蛋。当儿子知道真相后,一下子傻眼了。

    父亲指着碗,对儿子说:“你知道吗?现实中那些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

    第三天,父亲如同往常,做了两碗荷包鸡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另一碗没有蛋。父亲问儿子:“你今天吃哪一碗吗?”

    儿子诚恳地说道:“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父亲,您是大人,您先吃吧。”

    父亲说:“那我就不客气了。”于是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结果儿子发现自己碗里也藏着一个荷包蛋。

    现实中,暂时的吃亏也是一门学问。那些整天爱占别人小便宜的人表面上自己没有吃亏,事实上他们得到的只是一些蝇头小利,往往到了人生的关键时刻,他们要栽跟头。事实上,越是不愿意吃亏的人,往往越是吃亏,而且是吃大亏。而爱占便宜的人往往会失去做人的人格与尊严。

    吃亏必定意味着牺牲与舍弃。只有那些心胸宽广的人才会懂得吃亏的学问,因为他们深深懂得世界上没有白占的便宜。乐于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是人格的一种升华。对别人宽宏大量,别人也会尊重你;对别人斤斤计较,别人则也会针锋相对。

    有一天,歌德独自一人在公园散步。一位素不相识的人迎面而来,当两人擦肩而过时,那人突然拦住了歌德的去路,大声说道:“本人向来不给傻子让路。”这让歌德感到很意外,甚至有点猝不及防。

    原来这位先生是歌德的读者,他曾因对歌德的作品有意见而严厉批评过歌德。这回歌德正好碰上了那个倒霉的家伙,他之所以咄咄逼人,无非是故意找茬来讽刺歌德。

    遇上这种无理取闹的人,大部分人一定会和他针锋相对,甚至发展为斗殴吵架。而歌德却满脸笑容,客气地答道:“我正好相反,非常乐意给别人让路。”歌德的幽默让对方感到尴尬,他本想趁机再对歌德讽刺一番,没想到歌德竟会大度地原谅他。

    试想一下,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能够像歌德这样用幽默处理事端的人恐怕不多。大多数人一定会选择和那人据理力争,非得闹出个所以然才肯罢休。其实,有时候对手正是利用常人的求胜心理专门设了圈套让别人钻,而大多数人会因此而上当。

    暂时的吃亏是一门学问。本来不值一提的一件小事,只要双方相互容忍,既往不咎,事端便会平息,争执便会过去。如果其中一方故意刁难,事情发展势必会因小失大,最后一件小事有可能成为吵架甚至斗殴的导火线。

    14.难得一生的加减法则

    人的一生犹如数学上的加减题,一旦加入了智慧,它便会变得丰盈充实;减去了贪婪,人生才算得上完整健康。

    同样活一辈子,有的人能从凡夫俗子中一鸣惊人,成就伟业,有的人却终其一生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事实上,那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就在于他们能够审时度势,懂得人生的加减法则。

    从前,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一户老农家新买了一头小毛驴。这头毛驴骨瘦如柴,不过价钱便宜。老农觉得只要自己好好饲养一个冬天,这头小毛驴来年春天就可以派上用场。

    事实上主人家里除了这一头新买的小毛驴外,还有一匹雄壮有力的黑马。过去这匹黑马体质强壮,任劳任怨,深受主人的青睐。由于它为主人流过汗,出过力,所以主人十分宠爱它。然而这匹黑马竟然依仗主人的宠爱不再吃苦,坏脾气越来越坏,竟然在干活时经常尥蹶子。于是主人觉得它年老力衰,没有办法再驯服它了。

    小毛驴来到后,黑马更是仗着一身力气以及自己在主人家的地位,欺负那头新来的瘦弱的小毛驴。在一段时间里,小毛驴受尽了黑马的欺侮,但是它总是容忍,从来不懂得反抗,因为它清楚即使自己拼命去反抗,由于双方力量悬殊,结果只能是无济于事。可是,小毛驴并不甘心一直受黑马的欺负,于是它一直寻求机会,准备用自己的聪明头脑去惩罚这匹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大黑马。

    有一天,主人从外地运来很多棉花,可是正赶上天降大雨,所以必须迅速把这些棉花运到镇子上的仓库里,黑马和小毛驴都被牵到棉花堆旁准备搬运。看着眼前的一大堆棉花,黑马不屑地对小毛驴说:“就凭你还敢来这里张罗,我真担心你的小细腰被压断了。”小毛驴笑了笑对黑马说:“不见得谁更能坚持到最后呢?”听到小毛驴这么说,黑马感到生气极了,它说:“看来你还有点不服气,要不然,今天咱们俩比试比试!”最后它们决定以最后运到仓库的棉花包数量来论输赢。

    比赛开始了,黑马驮着一大包棉花健步向门外冲去,可是雨大路湿,没走多远,棉花就被雨水打湿了,而且路面泥泞,根本就无法快跑。而小毛驴则不紧不慢地驮上一包棉花,并在棉花包上盖了一层油布,它一直稳稳地走着,终于把一包包的棉花完好无损地送到了仓库。而黑马呢,因为求胜心切,背的棉花太多,而且跑得又快,结果脚底打滑跌进了泥坑,等它好不容易到达仓库的时候,棉花又湿又泥,根本不能用了。

    最终黑马不仅在比赛中输给了小毛驴,而且由于它让主人损失了很多棉花,所以主人十分生气,决定将它卖掉。小毛驴成了主人家里的得力干将。

    由此可见,人的一生加入了智慧,就会在滚滚红尘中激流勇进,破浪前行。一个人一辈子,不论做任何事情,不怕自己起点低,就怕自己不努力。在与别人的较量中,一个冷静思考的人绝对不会鲁莽行事,方能最终抓住对方的弱项,获得成功。

    学者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一过而立之年,就要学着用减法生活,也就是说,一个人三十岁之前是用加法生活的,不断地从这个世界上收集所需要的东西。三十岁以后,人就应该开始学着用减法生活,也就是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人生前三十年为人生而拼搏,开始加法生活;但一过而立之年,就要开始减法生活,减法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豁达胸襟,表面利益受到损害,实乃人生大智慧。

    人到中年,每个人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余,还要承担沉重的家庭负担。这时他们便应该开始人生的减法生活,他们首先应该减掉的是对名利的过分痴迷。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一辈子,大多数人是为了功名利禄,连孔子都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人这一生,必须对名利有所追求,但要懂得知足常乐,学会自我解压。尤其是中年人,更要淡泊名利,注重健康。大多数人就是在中年时期忙于工作忽视健康而使身体亮起了红灯。

    人的一生平均下来大概有三万个日子,除去吃饭、睡觉、奋斗赚钱的时间之外,留下来享受快乐的时间寥寥无几。只有减去对名利地位的过分追求,摆脱负担过重的心灵枷锁,懂得人生的进退取舍,才能在尝到人生奋斗成功的甜味之后,享受淡泊名利的愉悦生活。

    有一次,一位客人到居里夫人的家中做客。他看见居里夫人的两个女儿正在玩一个奖章。他出于好奇,拿起来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这是英国皇家学会奖励给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那位客人问居里夫人:“这么贵重的奖章,别人求之不得。您怎么能随便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告诉客人说:“那是我故意给他们玩的。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一样,只能玩玩而已。如果让子女躺在父母的荣誉簿上,他们将来就会一事无成。”

    1921年,居里夫人受邀访问美国。一位美国妇女志愿捐给居里夫人一克价值100万元以上的镭,然而她却坚持把镭送给她所在的实验室。平时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她时常告女儿们说:“你们将来必须走自谋生活之路,这是一件妥当而又自然的事情。”由于居里夫人的良好教育,她的孩子们也像母亲一样,在科学的道路上奋勇攀登。

    居里夫人一家人一共获得了三项诺贝尔科学奖,成为迄今为止获诺贝尔奖最多的一个家庭。或许正是由于他们对名利的看淡才是他们创造奇迹的关键。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只有如此,才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一个人应该深谙人生的取舍得失,在奋斗之时勤奋积极,创造有利于社会的财富,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在退休之后功成身退,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

    人生就是一道加减法并存的算术题,加减法则会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如果加法人生是一种成长,是人生的历练的话,那么减法人生则是奋斗之后的尽情享受。加减人生犹如不可或缺的两个车轮,相互并存,此消彼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