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 好成绩-不断自我完善是学有所成的保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订计划和自我完善学习习惯的培养

    好习惯16 孩子制订学习计划的好习惯

    学习是场持久战,是场马拉松,是从一砖一石开始累积起知识的高楼大厦。战争要有整体的战略方案,长跑要平均分配体力,盖楼要先有蓝图。同理可知,学习也离不开合理的计划。

    兰兰在学习上非常刻苦,成绩却一直上不去。她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计划,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像没头苍蝇一样。学习的效果自然也跟狗熊掰苞米一样,捡了这个,丢了那个。

    人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记忆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一次记忆不了太多的内容。而兰兰一忙起来,就搞临时突击,恨不得一个晚上把整本书都通读一遍。力没少出,效果却不理想。越看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一考试就发现什么都不会。她平时学习不注意对知识的积累和巩固,一到考前就临时抱佛脚,完全是凭临时加深的印象来应付考试,一考完就忘得一干二净。时间一长,学得多,忘得也多,临时突击的作用就越来越小。真碰上大考,成绩一下子就下来了。

    不爱订计划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心里对自己没底,看什么都觉得眼生,自信心越来越差,临场发挥也总是没有状态。拿兰兰来说,因为平时学习没有系统,只知道抓知识点,最终头脑里还是没有把知识全连接起来,没有形成一幅活的知识结构图,考前就总是觉得自己有漏洞。这是一种典型的被动式学习,根本不知道要在自己的心里建立知识库,好像是在为别人学,效果当然就差,不管学了多少,都会很快忘掉。

    兰兰很出力还是学不好,逐渐就觉得自己比别人笨,也不相信自己的成绩能赶上别的同学。结果,就因为学习方法上的问题,耽误了她自己的前途。并且,这种自卑感将跟随她一生,为她带来无数的挫折。

    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

    小林的成绩非常好,而且看上去学得一点也不吃力。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学习应该是快乐的事,学习是为了增加快乐,而不是让快乐越来越少。事实上,在班里她也是最爱笑的人,时不时还来点小小的恶作剧。一到课堂上,她的眼睛就放光,举手最多的就是她。

    别的同学看她学得这么轻松,简直羡慕死了,纷纷向她请教。她则拿出了一张计划表说:“我全是靠它。”她的计划和别的同学不一样,每天都用荧光笔标出了大大的“休息”和“玩”,她说:为了保证自己的自由活动和玩的时间,我必须提高学习的效率,学得越快,玩的时间越多。

    在学习的部分,她从来不写学习的时间,写的是效果,最多的是“理解”、“运用”和“熟练掌握”等字样。别人每天回家先写作业,她则先复习课堂上做的笔记,对照书里的例题,看明白了再写作业,就能十分轻松地做完了。每天写完作业,她只用10分钟的时间,把新的和旧的知识点都画到一张结构图上,是完全不看书画下来的,画的时候就等于把以前的知识温习了一遍,同时把新知识和旧知识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在计划表上,每天还留出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用来补漏洞。她把所有测验和作业中错过的题,都单独抄到一个本子上,每天补漏洞的时候,就从里面挑题目做,故意挑那些看起来比较生、印象不是很深的题,做对一次打一个钩,做错一次打一个叉,当一道题目能连续得到三个钩,她就认为自己彻底掌握,就再也不会去碰它了。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习计划应该由孩子自己来制订

    计划是需要自己来执行的,一定要由孩子自己来订。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但最终的决定权一定要交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这不是家长强迫自己在学,这是自己对父母许下的承诺,一定要努力完成,不让父母失望。

    2.学习计划要重视效果

    许多学生的计划总是重视学习时间,不重视学习的效果,容易导致有数量没有质量。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做学习计划强调效果,要设定可以检验的目标,家长定期检查。如此,孩子就能跳出读死书的怪圈。

    3.计划要注意劳逸结合

    过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会导致学习的效果下降。所以,学习计划要留出休息时间,适当的放松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作为家长,在孩子放松的时候可以陪他共同娱乐,即使每天只有10分钟或半个小时,也能很好地调节情绪,给孩子带来新的学习动力。

    4.完成计划要给予奖励

    如果孩子能够完成计划,家长可以适当给予奖励。奖励的内容最好征求孩子本人的意见,可以在周末陪孩子去游乐园,可以陪孩子吃一次麦当劳,也可以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给孩子买一件他喜欢的礼物。奖励是一种父母为孩子庆祝的方式,一定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欢乐。

    5.学习计划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为了避免学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学习计划要特别强调把新学到的知识和已经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画知识结构图是一个好办法,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对自己讲解图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6.学习计划是为了帮孩子增强自信

    家长一定要注意,学习计划不是为了给孩子增加压力、增加负担,而是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减少负担,增强自信心。一定要把学习计划看成是鼓励孩子的手段,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要用尽一切办法鼓励孩子。

    好习惯17 孩子及时调整学习计划的好习惯

    俗话说得好:计划赶不上变化。人是活的,计划是死的,当实际情况出现了变化,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计划,也是十分必要的。当学习出现了偏科,就应该花更大的力气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当因为生病等原因无法保证学习时间,也应该对学习计划进行调整,尽快把落下的科目补上。

    这是一个学生的真实经历,因为计划不知变通,惹出了麻烦:

    那天是周六,我依然早上6点起床,等穿衣洗漱完毕,便像平常一样收拾好书包坐到妈妈已经准备好了的饭桌前。早餐基本是固定的样式:一杯牛奶,一个煮鸡蛋,两块面包。可是那天我“出奇”地发现了一个问题:每天由妈妈完成的一道工序,这天不知怎么被忽略了:鸡蛋壳竟然没有剥好!于是我便大惊小怪地叫起来:妈,这让人怎么吃呀!快来快来!

    妈妈正在忙着给准备外出的爸爸找衣服之类的东西,被我这么一叫便赶紧从里屋往小餐厅走。“啥事?”妈妈神色显得很紧张地问我。

    我像老爷似的伸伸脖子,冲着桌面上的东西说:“你看,鸡蛋壳还没有剥呢!”

    妈妈突然感到自己像做错了什么事似的,嘴里连声说着:“哟,我咋把这事忘了!”说着就动手剥起蛋壳。妈妈的手动了几下又忽然停了下来,怒发冲冠地对着我大喝一声:“你死人啊?这么大的人怎么连个鸡蛋壳都不知道自己剥一剥呀?”

    我呢,死心眼一个,眼睛瞅着墙上的那只挂钟,嘴里却不自觉地吐出了这句不该说的话:“我是死人吗?你没看时间都过了5分钟呀!我要迟到了你知道不知道?”

    这时,我见妈妈一下像泄了气似地瘫倒在地,双手拍打着自己的双腿,悲切地哭嚎起来:“我这是作的什么孽呀!你这个臭小子,我……我要是死了你怎么办呀?呜呜呜……”

    妈妈的哭声把我唤醒了:是啊,我都18岁了,难道为了上大学就变成一个连鸡蛋壳都不会剥的寄生虫了?假如是这样,我上大学又有什么用呢?对得起辛勤的父亲和善良的母亲吗?我仿佛一下子从多年养成的恶习中醒悟,抖着双手将瘫坐在地的妈妈扶起,并对她说:“妈,是我不对,以后我自己剥鸡蛋壳。”妈妈一听,愣了半晌,然后破涕为笑,说:“不怪你,是妈耽误了你的时间。”说着又站起身麻利地为我剥着鸡蛋壳。此情此景,让我眼泪忍不住哗哗落下,“哇”地一声扑在了妈妈的怀里……

    小岩的学习计划也受到了意外的干扰,他的处理方法就不一样了。他是在一次滑冰的时候不小心把脚扭了,在家里躺了一个礼拜。那是在初二,学习十分紧张。谁都知道,耽误一周的课程是非常大的损失。他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怎样能在病好后跟上学校的进度,不要越落越远。

    他躺在床上十分着急,原来的学习计划肯定不能继续用了。他一咬牙,下决心,拼了!他决定自学,把教材、参考书和习题集摆在床边,一门一门地攻。先读教材,再看参考书,最后做题。他想,上课学习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做题,只要能把题做会了在家里自己学也一样。

    结果,他的这种自学方式比在学校听讲的效率还高。在学校,老师要照顾到水平不同的同学,讲的进度就不会太快,有时候他明白的问题老师会翻来覆去讲,有时候他没听懂的,老师反而一笔带过。自学就不一样了,注意力更集中,学习的兴趣更浓,效率更高,时间当然也就更充足了。结果,他不光把习题集的相关题目都做了一遍,对那些做错的题目还能从头再做一遍,直到做会为止。对于实在想不通的问题,他会记下来,晚上给同学打电话请教。

    病好之后,别的同学要帮他补课,他摇摇手说:不用,我已经都学了。到测验一看,他的名次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老师让他介绍经验,他说:“非常感谢这次生病,让我学会了自学,我这才知道学习能有这么多的乐趣。”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计划中留出机动安排的时间

    在每天的学习计划中,应该至少留出半个小时,作为机动安排。主要是用来回顾与复习,把前一段时间学到的知识点串起来,整理成一个系统,以加深印象,更牢固地掌握,把基础打得更坚实。

    2.根据各科成绩,合理调整时间安排

    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个别科目拖后腿的现象,这时就需要在计划安排上有所侧重,在成绩差的科目上多花一些时间。最好是在不影响正常计划的前提下把机动时间用来查漏补缺,每天至少要解决一个问题。

    3.计划的修改要由家长和孩子共同讨论

    当临时的弥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需要修改计划。最好能由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重新调整各科目的时间安排,在保持好科目成绩不退步的前提下,尽量多分些时间给不好的科目。

    4.每个学期要对学习计划的执行情况做一次总结

    学期结束,根据考试成绩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原来的学习计划是否得到了很好的执行,有什么具体的问题,在新的学期应该如何调整。切忌粗暴干涉,一定要在讲明白道理的前提下,双方协商决定。

    5.根据突发事件,及时调整学习计划

    当孩子出现生病等突发情况,家长应立即和孩子协商讨论,共同制订出新的学习计划,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落下的功课补上。原则上是不要被突发事件打乱学习进度,如条件许可,生病期间家长应该多抽些时间陪孩子共同学习。

    好习惯18 孩子不断积累知识的好习惯

    学习,与其说是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倒不如说是接受知识的洗礼;与其说是人掌握和运用知识,倒不如说是知识把人改变。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够完善、不够好,因此才需要通过学习来重新塑造自己,让自己脱胎换骨,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王鹏非常聪明,从小学就上奥林匹克数学学校,一有竞赛就参加,一参加就得奖,每回的竞赛名次都是全年级第一,只有一次是和别的同学并列第一。可就是这么聪明的孩子,平常的代数几何却学得一塌糊涂,在班里也只能排二十几名。正是因为别人都夸他,让他自己也觉得自己了不起,平时上课都不爱听,心想,我这么聪明,考前临时突击一下就能过关。

    高一第一个学期,他在班里还是前10名,可往后越学越差,就像坐上了滑梯。每次考试他都临时突击,以为自己能找到捷径,而成绩就像一记耳光,狠狠地煽到了他的脸上。几何老师专门找他,劝他端正态度,苦口婆心跟他说:你要是这么耽误,就太可惜了。而他还是照旧,老毛病就是改不了。

    有一次物理课,他认真听了5分钟,老师出了一道特别难的题,全班就他一个举手,站起来就答对了。后来,老师就跟别的同学说,像王鹏这么聪明,不认真听讲还及不了格,你们再不学就更不行了。结果别的同学都很努力,王鹏却没有吸取教训,还到处跟人说,我高中三年就听了5分钟物理课,就能答出一道难题,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

    他的问题是把学习看成应付差事,当成苦事,能躲就躲,既没有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也没有从学习中找到乐趣。他在高中时最喜欢去北京大学,找那里的学生玩,北大中文系的朋友跟他说,你和那些同龄人可不一样,你应该来我们学校,不然就太可惜了。而他呢,最后什么大学也没考上,最终失去了深造的机会。

    吴灿不是特别聪明,最终却考上了重点大学。她对学习的态度,就和王鹏截然相反。从小,吴灿就爱琢磨事,喜欢装个舰船模型,做个收音机。什么玩具到她手里,都能拆个七零八落,然后自己再慢慢想办法装,连手表她都拆了不知道多少遍。

    爸爸抓住她好奇心强的特点,跟她讲:学校里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扇门,背后有一片非常广阔的世界。学习不是光知道课本知识就够了,那只是一个引子,目的是要引导你去探索门后面的世界。从那以后,吴灿就明白了一个道理,用成语讲就是“学海无涯”。她开始看课外书,里面的知识比课本更深、更广、更生动,遇到不会的问题,她甚至会找来大学的教科书自己查找。用他的话说,大学课本里讲的内容和中学一样,就是前因后果说得更清楚,更有意思。

    为了保持住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父母真是煞费苦心。在家里,谁也不许提“做题”这两个字,大家约好了,管做题叫“打游戏”,做对一道题叫“过关”,全做对了叫“通关”,做错题叫“挂了”。这么做的用意就是让孩子不要对考试形成太大的心理压力,而是像对打游戏一样有一种兴奋的情绪。爸爸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任何笨鸟都能通关,只有最快通关的才算骨灰级玩家。”这让吴灿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赢得了更多积累知识的时间。

    逐渐地,吴灿不光知识面更广了,而且眼界更宽了,应考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更重要的是她再也不会为考试发愁了,真的把做错题看成了好事,能从中吸取教训,找到自己的不足。她自信地说:每错一次,我心里那张知识的网就能补上一个漏洞,总有一天,我可以做到“天衣无缝”,一个漏洞也没有!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帮孩子找回学习的快乐

    如果你的孩子把学习看成苦差事,父母就有责任帮他改变看法。应该抽时间陪孩子一起复习,共同讨论疑难问题,同时营造欢乐的气氛。只有在欢乐中学习,孩子才能有兴趣不断积累知识。

    2.陪孩子去买课外书

    在周末休息时间,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逛书店,为孩子买课外书。除了知识性读物之外,像《哈利波特》、《还珠格格》一类的畅销书也可以适当考虑,因为书中的主人公往往具备很多优秀品质,可以让孩子以他们为榜样,为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标。

    3.陪孩子一起看课外书

    家长应该买一些与课程有关的课外书,尽量挑那些趣味性强的和孩子一起看,一起交换读书心得。尽量在欢乐的气氛中多说“真有意思”这样的话,逐渐打消孩子对学习的恐惧心理。

    4.学习计划中留出看课外书的时间

    为了让孩子在每天的学习中都能得到快乐,应该在学习计划中留出课外书的阅读时间,要求孩子在书里标出自己觉得重要和有趣的内容。如此,每天看课外书的乐趣,可以成为推动孩子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动力。

    5.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

    家长应该抽出时间看孩子的课外书,和孩子一起交流读书心得。父母应该以平等的态度谈出自己的看法,询问孩子的想法。友好融洽的气氛能让孩子体验获得更多知识的乐趣,更好地理解父母的观点,接受父母的告诫,还能加深相互之间的感情。

    6.引导孩子遇事多问为什么

    求知欲是积累知识的动力。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的求知欲,遇到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可以让孩子上网查找资料自行解决。当孩子对某一科目产生厌倦情绪时,家长可以用友好的态度多问孩子和课程有关的“为什么”,引导孩子重新产生兴趣。

    好习惯19 孩子保证学习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选择用学习的方式来度过自己每天的时间,让自己在青少年时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尽量多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最终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小钟玩心很重,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心思老不在学习上。电视中一有什么好节目,他就千方百计过去看,父母不让,他就发誓,我今天的学习任务保证完成。结果,等看完电视,他也累了,作业写不了多会儿人就已经打瞌睡了。爸爸要让他坚持做完,但妈妈心疼他,想让他早点休息,结果他又跟父母许诺,我明天早上早点起来,抓紧时间把作业做完。而真到第二天早上,他又赖在床上不肯起,等好不容易磨蹭起来了,又到了上学的时候。

    后来爸爸订了一个规矩,晚上作业没写完绝对不许看电视。结果,电视他是看不上了,却又迷上了武侠小说。他还把书放在抽屉里,打开抽屉看书,桌面上放的是课本和作业。要不,就在抽屉里放一个游戏机,抓紧时间偷偷玩;桌上还放一个镜子,是为了从镜子的反光观察父母有没有进屋。爸爸发现了几次,没收了游戏机和好几本书,连镜子也收掉了,结果他就把眼镜摘下来,从眼镜的反光来观察门口。

    小钟的问题是自己没有从心里面认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父母虽然逼得很紧,但这却形成了一场无休止的猫捉老鼠的游戏,好像孩子是为父母学的。事实上,学习是自己的事,如果孩子不能从自己心里面下决心,任何管教都不可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正因为没有把学习看成是自己想做的事,小钟才会千方百计偷懒,好像从苦役中逃脱一样。结果,每天偷一点小懒,时间一长,成绩上就落后了一大截,而且再也追不上别的同学了。积累知识,其实就像打造一根链条,只要一个环节脱落了,后面的就很难再连上,再怎么学,也难以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只能成为一盘散沙。

    溪雨在学习上很轻松,课间就好好地休息,中午通常都午休,吃完晚饭通常也不是立刻捧起课本,而是先适当休息十几分钟。她晚上从来不熬夜,每天早睡早起,而且早上也不像别的同学那样,只知道捧着书苦读,而是天天坚持出去跑步。

    她的学习计划,完全是自己制订的,执行过程中完全不需要父母监督,完全靠自觉。每天放学前的晚自习,她不是像别的同学那样先写作业,而是先把当天的学习笔记过一遍,看看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有问题就向同学请教。放学的时候,别的同学已经写完一半作业了,而她虽然写的没有别人多,却已经把当天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了一遍。因为基本都理解了,写作业的时候就更快,通常能在两个小时以内写完,最后再把当天的课程复习一遍。

    正是因为学得比较扎实,因此老师讲新课的时候她理解吸收得更容易,课堂上也常常举手回答问题。期末考试的时候,她得了全班第一。老师让她介绍经验,她说:“很多同学都学得比我辛苦,花的时间比我多,但效果不一定是最好的。无论作业再多,我每天都坚持要把当天学到的知识复习两遍,尽量把自己的漏洞补上,这个习惯从来没有间断过。结果越往后学,就觉得越轻松。”

    溪雨的学习方法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每天保证复习的时间来巩固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十分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这确实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办法,只要能坚持下来,会学得越来越轻松。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为孩子执行计划的情况做出详细记录

    当孩子订出学习计划,父母一定要严格监督。当孩子违反计划时,父母应该做出清晰的记录,告诉孩子,这是不守信用的表现,不管你多有本事,只要没有信用,别人就不敢跟你合作,最后路只能越走越窄。

    2.适当给予奖惩

    当孩子能坚持每天保证学习的时间,家长应当隔段时间适当给予奖励。如果孩子不能保证学习的时间,家长可以用减少零用钱等手段来作为惩罚。奖罚条件,应当跟孩子共同协商决定,得到孩子的认可。

    3.家里实行公司制

    在学习上,可以采用公司制度,父母当老板,孩子当员工,孩子的工作就是学习,每天必须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当孩子不能完成工作,必须对老板解释,并给出改进错误的方案。这样,可以让孩子了解社会规则,从小严格要求自己。

    4.陪孩子学习

    当孩子的心思不在学习上,出现厌倦情绪时,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学习,以保证他的学习时间。做题时,可以让孩子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家长不断提问,促使孩子深入思考。复习时,可以让孩子给父母讲解学到的知识,父母通过不断提问,来检查孩子知识上的漏洞。

    5.让孩子汇报成果

    当孩子说他已经提前完成了学习任务,知识都已经掌握了,父母可以要求孩子向自己汇报。在孩子讲述的时候,父母要不断提问,来考察孩子是否对知识已经全面掌握。这种汇报也是一种复习,能够帮孩子加深理解。

    好习惯20 孩子求知欲强的好习惯

    想要考大学的学生,似乎都被绑上了战车,只要咬牙熬到终点就有希望,有没有求知欲并不重要。然而,从做题的角度而言,学校普遍追求的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训练,但为了拉开分数的差距,题目越来越强调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单凭题海战术只能让孩子受苦,并不能让他在新的问题面前给出正确答案。

    求知欲,实际就是掌握知识的能力,在自己的心里编起一张知识的网,并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弥补漏洞。只有凭借强烈的求知欲,孩子才不会在无边的题海中迷失方向,真正在高考中考出高分。

    许多孩子被学习的重担压得失去了眼中的光彩,同时也失去了对一切知识的兴趣。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重者可能患厌学症,对学校、对书本都有非常强烈的抗拒心理;轻者也会在繁重的学习中不知所措,成绩越来越差。失去求知欲,会带来很多可怕的后遗症,譬如:

    一问三不知。这种情况是因为对知识不感兴趣,左耳进去右耳出来,知识根本无法储存进大脑,即使勉强装进去了,在需要用到的时候,也无法正常提取出来。

    屡做屡错。做错题后,听老师讲解的时候,当时似乎能明白过来,但因为缺乏求知欲,老师讲的内容并没有在心里留下来。因此,下次面对同样的问题,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走神。既然没有求知欲,无论听讲还是做作业,精神都很难集中,十分容易受外界的打扰。这样的孩子,学习效率更差,成绩也很难提高。

    贪玩。对知识失去兴趣以后,就只剩下对于玩的兴趣了,当然会贪玩。他们会在课本里夹漫画,会上课听歌、打游戏,回家复习的时候,也会把武侠小说藏在抽屉里,拉开抽屉偷看。如果心思不在学习上,家长再怎么严格管理,都不会有实际作用。

    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天赋。当孩子失去了求知欲,同时也就等于是放弃了自己的天赋。他的天赋没有机会得到挖掘,被白白地浪费了,这是十分可惜的事。

    在美国,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份作业:“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父亲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哪是作业,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然而,这个父亲并没有立刻抱怨,而是静下心来寻思其中的道理。他发现,老师正是在这一连串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高屋建瓴地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找。

    父亲看着12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看书查资料的样子,不禁想起了当年自己学“二战史”的情形:按照年代、事件死记硬背,对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做圣经,不然就无法通过考试,拿不到文凭。他不由得发出了一声感叹:“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这个例子说明,求知欲来自于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主动追求知识的前提条件,必须是知识能带来快乐,而不是挫折。为了增强孩子的求知欲,父母应该努力帮助孩子,不断获得知识的欢乐。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孩子的任何提问一律予以鼓励

    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他的好奇心就是在渴求知识,必须予以鼓励。借此机会,可以鼓励孩子寻求更多的知识。适当的引导,就能让他爱上知识、爱上学习。

    2.遇到解答不了的问题,陪孩子一起查找答案

    当父母无法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应该直接承认自己不懂,并且和孩子一起查找资料,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白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当以后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他就会认为,是自己的努力还不够,而不是因为自己笨。

    3.让孩子每个周末做出成长汇报,检验自己知识的积累

    在每个周末,让孩子以表格的形式写出自己一周内都掌握了哪些知识。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的成长,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可以在每项知识旁边标明自己喜欢与否,这样可以针对孩子不喜欢的知识,进行重点突破。

    4.和孩子展开积累知识的竞赛

    为了刺激孩子的求知欲,可以在家里展开积累知识的竞赛,父母也要努力学习,并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向孩子公布。这样,可以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不断学习,自己并不是在受虐待。还可以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找到效率更高的学习方法。

    5.和孩子交流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

    父母可以将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跟孩子平等地交流。父母的亲身体会,可以帮助孩子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出求知欲。

    6.陪孩子一起看趣味性的知识读物

    要留给孩子读知识读物的时间,并常常询问他有什么有趣的发现,陪孩子一起欢乐。如有时间,父母也可以陪孩子一起看,对于里面提到的问题,和孩子一起讨论,这能帮助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好习惯21 孩子善于获得成就感的好习惯

    如果学习是一件好的事情,那就应该从中获得成功,获得成就感,获得欢乐。就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增强孩子好好学习的愿望。”

    如果你去问现在的孩子,他们中的大多数从学习中得到的是挫折。事实上,责骂批评孩子并不能让他的学习成绩上升,因为单纯的批评并不能帮他解决自己的问题,只能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带来负面影响。

    《贵州都市报》刊发过一位中学生留给父母的遗书:

    敬爱(的)爸妈:

    我已不存在,请不要悲伤。我很对不起你们,请原谅。

    我知道你们把我养这么大很辛苦。但是呢,我又没有报答过你们。我的成绩从来没好过,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有想死的念头,我曾经有过几次想死,但是我还是不愿意过早地死去。可是这一次,我已经彻底地绝望,并不是什么原因,而是我己感到我是一个废物,样样不如别人。而且由于没有交成绩册和补课本,(老师)没有(让我)报到,也没有(发给我)课本,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个新生,侯老师对他讲:“后面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差生……”我想,我已被老师列入差生行列了。我也感到很绝望。下午,我去问老师,星期一交行不行?(据同学说,他假期作业有两道数学题没有通过小组检查。)老师说:“不行,今天不交星期一就不准上课。”我真的绝望了。

    我也想过,我一死会给你们带来什么呢?有坏处、有好处,我一死,会给你们精神上加了不少压力,好处是我一死,你们可以节约一大笔钱,你们可以不用愁我的开支,你们可以尽情地游玩,坐飞机、坐火车、坐轮船,而不用为我担心。我死了,也不要传开来。因为会带来别人所讲的闲话,使你们很不好。如果真的很想我,便给我写信,你们尽情地玩乐吧,你们也不要想不开,存折密码是1122来生再见。

    李远

    97.2.20 10:17

    另加一句:妈妈,不要责怪爸爸,爸爸也不要责怪妈妈。

    记住,李远是位中学生,但他有思考和处事的成熟的一面。同样,在他的眼里,人生尽兴地玩乐是最大的难得、最大的幸运、最大的幸福——他因此用一句听起来非常幼稚却无比真诚的“你们尽情地玩乐”来祝福自己的父母。读到这里,我们都能感到,中国的孩子们因为上学而受到的心灵创伤是何等的严重!

    聪聪是在美国读书的一个初中生。一次数学期中考试,主要内容是对数方程。在英语中,log可以是数学中的对数,也可以是原木、木材的意思。考完试,聪聪在试卷上画了一只很善于咬原木的河狸,手中拿着一块木头,说:Logs ate fun!(“木头”真有趣味!)。数学考试本身得了100分,老师又给试卷上的画“原木和河狸”加了0.2分,一共是100.2分。但是0.5分以下是不算分的,因此聪聪并没有因为在试卷上画这幅图而多得了数学分。然而,这个0.2分却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数理逻辑、形象思维和自信心的充分肯定。

    于是,他的父亲黄博士发出感慨:“在中国,考完试,在试卷上画画,那是绝不允许的,尽管你得100分,尽管你有富余时间,因为这不符合应试教育的基本原则。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

    在黄博士看来,成就感和创造性是一对孪生姐妹,付出了创造性努力,就应该得到成就感;而反过来,成就感也会加强孩子的创造性。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常常鼓励孩子,给孩子成就感

    成就感需要经常性的鼓励和表扬。当孩子付出努力取得进步的时候,不管这个进步多么微小,父母也应该大声地赞扬。请记住,一次鼓励可以换来10次进步。

    2.帮孩子从挫折中找到自己的优势

    当孩子面对挫折,抬不起头来,父母应该帮助他分析,自己有什么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如果发挥的话,事情能有如何的改变。要鼓励孩子,任何失败都是成功的一部分,每次失败都离成功近了一步。

    3.为孩子而骄傲

    自己的孩子是最值得父母骄傲的。如果常常为孩子骄傲,从小就把孩子看成天才,孩子就会向着天才的目标努力。这样的孩子知道要强,愿意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也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4.让孩子总结,为成就付出了多少努力

    当孩子取得了成绩,父母可以让孩子总结一下,这份成绩是用多少努力和失败、挫折换来的。这样,孩子能够珍惜自己取得的成绩,并用更多的努力来保持它。

    5.和孩子比赛,做一个有成就的人

    父母都努力做一个有成就感的人,和孩子展开一场家庭竞赛,就能让家里充满了奋发努力的气氛,每个人就都会用自己的努力去赢得更多的成就。让孩子习惯于努力,习惯于成就,他在学习上就会不甘落后,奋起直追。

    6.经常强调:所有付出都会有回报

    父母可以和孩子谈心,谈自己的故事,自己在生活中的付出和回报,让孩子了解,每一份付出都会有相应的回报。这样,孩子会自觉用“付出了多少”来要求自己,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坚信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

    好习惯22 孩子正确评价自己的好习惯

    孩子如果认为自己是一个天才,他就会最终成为一个天才。相反,如果觉得自己很笨,他真的会越来越笨。究其原因,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遇到难题就害怕,越怕越容易错,错了就觉得自己更笨,这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在现实中,有许多孩子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天赋,反而整天在缺乏自信的状态下死读书,浪费自己的天赋。他们本来用一半的时间就可以取得双倍的学习效果,却从小被挫折感折断了飞翔的翅膀,这实在是十分可惜的。

    一位语文老师发现女儿失去了曾有的天赋,他写道:

    “我一向认为女儿是很有语言天赋的,可这学期,她的语文只考了78分。我记得女儿四岁时,她妈妈领她去浴室洗澡。女儿问妈妈:‘浴室的墙上怎么出汗了?’还有一次,她早晨醒来,对她妈妈说:‘妈妈,眼屎在我眼睛上跳舞呢。’除了这些,女儿还能背上十几首唐诗,还能讲许多的童话故事。她甚至能将《还珠格格》说得头头是道,比她母亲还强。可我不明白,她的语文水平怎么会在老师眼里这么糟?”

    “女儿考试成绩不好,从前活泼的小脸变得闷闷不乐,心事重重。她妈妈发现她默字没默出来,就骂她,说了一大堆难听的话。后来,女儿考试没考好,就学会隐瞒,学会了说谎。她谎言编得很圆,几乎看不出什么破绽。”

    “女儿的语言天赋以一种扭曲的方式发展。担心她会像绝大多数人一样,没有自信地活着,依赖谎言而生存。”

    他女儿的语言天赋,是用感性的文字捕捉心底一闪而过的印象。这种能力即使在现代作家中,也只有萧红等少数几个人拥有,这是十分可贵的。如果从教学的角度衡量,这样的语言能力应该属于研究生一级的学生才能掌握的。他女儿面临的问题,就是大学的语言能力不符合小学的语法要求。被扼杀以后,就只能用这种天赋来撒谎。

    其实,很多有天赋的孩子都遇到过类似的扼杀,有时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粗暴的批评堵住了孩子的长处,他就只剩下短处了,哪里还自信得起来?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老师把你看扁,你要把自己看圆

    这是周翔的一句名言。当老师给你的孩子带来了挫折,你可以把这句话当成座右铭,挂在孩子的墙上,鼓励他正确评价自己。这能给他的学习带来动力,同时防止他因为老师的指责,变得自暴自弃。

    2.大声赞美你的孩子

    当孩子哪怕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你都应该大声赞美他。你的赞美会让孩子继续努力,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功,把你的赞美当作最大的奖励。你把孩子看成天才,孩子就会变成真正的天才。

    3.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

    列出天才的特点,一旦孩子的行为符合了某项标准,就拿给他看,告诉他他就是天才,强化他的自信心。这个办法曾经帮助聋儿考上大学,对你的孩子也能适用。

    4.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每天孩子放学回家,第一句话都应该是“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种乐观的态度,可以把孩子的不好情绪一扫而空,让孩子的精神为之一振。不管好消息是多么微不足道,父母的乐观态度都能成为孩子最大的安慰。

    5.我为你骄傲

    要常常对孩子说“我为你骄傲”,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为他的努力而骄傲,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为他能承受打击继续努力而骄傲。父母的骄傲是孩子最大的动力。

    6.为孩子未来的优点而喝彩

    当孩子定出自己努力的目标,父母就要把孩子的目标看成是未来的优点,每当孩子离那个优点近了一步,父母都该为他大声喝彩。即使你的孩子一无是处,只要他愿意努力,就应该大声喝彩。

    好习惯23 孩子设定学习目标的好习惯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能达到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校第一,但任何目标都要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才能逐渐实现。因此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实际状况,为自己制定可以达到的短期目标,并通过不断的短期目标,最终实现自己的长远目标。

    美国加州五所顶尖高中中的一所发生了一起非常事件,一个华人学生,是该校考试成绩的第一名,SAT满分,加上是很多考试竞赛的冠军,学生本人以及校方、家长都认为报考哈佛大学绝对没问题,但最终哈大还是拒绝录取。最后这个学生从金门大桥跳海自杀。

    分析一下学校录取的标准,我们就能发现,这个学生死得十分不值。

    美国的大学不看重满分,达到一定分数标准(例如哈佛大学对SAT-I的要求是1450分)后,他们就认为,这个学生在基础程度上符合进入该校的标准,就不再以考分的高低作为录取学生的标准。也就是说,他们对1450分的学生和1600分满分的学生是会同等对待,而不像中国的大学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

    说实话,一些名牌学校也不是对中国学生有着什么成见、偏见或歧视,而是他们的选择标准与中国人的想像不同,双方对优秀学生的认识标准有区别。学校注重学生所考的AP课程。AP课程是在高中期间所学的大学基础课程。一个学生选择的AP课程多,就说明他(或她)的学习进程超前。同时各门AP课的组合趋向,也能向学校显示这个学生的专业优势。

    怎样的因素才是能被这些名牌大学录取的强因素?每年名牌大学派出的信息宣传人员其实都一直在强调,这就是一个学生要在众多学生中能够显出special(特殊),也就是说自身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这位自杀的学生试图以死来抗议美国学校的歧视,而这样的歧视只存在于他自己的脑中,是他主观想出来的。因此说,他的死连悲剧都算不上,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出闹剧。

    他的问题,是学习目标设得不合理,反而迷失了学习本身的目的。在中国,很多高考的学生在高三阶段,都会写血书以示决心,密密麻麻的血书能挂满宿舍的楼道,这本身就不是一种正常的心态。这样的学生,考好了会聚在操场上集体焚书,考不好则可能会发生种种问题,这样的学习难道是健康的吗?

    另一位考生也报考了哈佛,她的心态就正常得多。

    她的父亲鼓励她报考尽量多的美国“重点大学”,包括哈佛等。父亲说,这不是意味着我们真的那么希望去哈佛上学,而是将哈佛作为一把尺子,度量一下自己,同时也以此度量哈佛,从中获得第一手资料,这样自己的心理就会有绝对的平衡。心理健康是“劳心者”最重要的健康指标,保持心理健康和心态平衡,是一个学生首要的素质。父亲说,无论别人怎样想,我们都应该永远拥有自主的观点。

    这个例子和前面的有一个明显差别,就是把相信自己作为首要前提。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态度无疑更可取,好处是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能从中吸取教训,让自己以后做得更好。从另一个角度看,既然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那么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应该也以学生自己的主观评价为主,看他是否付出了全部努力,是否从学习中得到了很多乐趣,是否爱上了知识,是否养成了自学的能力。事实上,自学能力比考上大学更重要,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生一样可以取得大学文凭,在找工作上,和其他的大学毕业生具有同等地位。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让孩子自己设定期望值和达到目标的方法

    父母规定的目标,对孩子会成为强大的压力,反而会有反效果。应该让孩子自己来设定目标,并且给出达到目标的具体途径。这样,目标就会留在孩子心里,成为努力的动力。

    2.把目标设定为付出多少努力

    要跟孩子讲清楚,如果把目标规定为具体的分数,难免有发挥失常的时候,应该把目标设定为自己的努力和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考试后,要从错误中分析,哪些是对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应该如何弥补。

    3.监督过程,不过于看重结果

    父母应该对孩子学习的过程多加关心,看孩子能否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遇到了什么困难,得到了多少乐趣。这样,无论结果如何,只要孩子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一时的成败不足为虑。

    4.定期总结时,要强调过程

    当孩子向家里汇报学习状况,要更关心他的学习过程,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只要在日常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努力,优秀的成绩会接踵而来。这可以让孩子认真对待日常的学习,用辛勤的耕耘换取最后的收获。

    5.要重视弥补过程中的漏洞

    考试中丢分,都是由于日常学习不扎实所引起的。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寻找日常学习中的漏洞,让孩子制定出弥补漏洞的方案,并进行监督。如此能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根源,增强自信心。

    6.在家中设立发现奖

    当孩子发现了自己学习中的漏洞,要予以奖励。要不断跟孩子说,能发现自己不足的人是真正伟大的人。这样孩子就不会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而是勇于承认、勇于改正,最终将取得更好的成绩。

    好习惯24 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好习惯

    如果说学习是一条漫长的路,那么学习方法就是穿在脚上的鞋。穿上合脚的鞋才能走得更远,同样,只有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帮助学生取得最大的成功。

    1983年,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家赫瓦·加纳出版了影响深远的《心理构架》。他指出过去我们对智力下的定义失之褊狭,人生的成就并非取决于单一的IQ,而是多方面的智能。主要归为以下七大类:①语言;②数学概念;③空间;④体能;⑤音乐才华;⑥人际技巧;⑦透视心灵。这种多面向的智能观,更加完整全面地呈现出学生的潜力,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将来可能取得哪方面的成就。

    教育对孩子最大的帮助,是引导他们走入适合自己的领域,使其潜能得以发挥,从而获得最大的成就感。我们应该做的是减少评比,多花心力找出每个人的天赋加以培养。成功可以有无数种定义,成功的途径更是千变万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同意加纳的观点,传统的IQ只围绕着狭隘的语算能力打转,IQ能够预测课堂和学业上的成绩,但对于学术以外广大的生活领域、对于整体人生的成就,没有多少关系。智力高的人找错工作结错婚,是很常见的事情。

    王颖原是北京市昌平二一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得三好学生称号,1998年转到北京市101中学。一个学期后,父亲王升祥发现,孩子的学习劲头明显地低于上学期,于是在家长会上和班主任及各科老师交谈,得知她不像以前那样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了。

    知道这种情况后,父亲并没有责骂孩子,而是反复耐心地找孩子谈心,终于得知,王颖在模仿一种“放松式”的学习方法。父亲说,“放松式”学习方法是学习方法的一种,可这种方法因人而宜,对你不太适应。你是勤奋的孩子,必须以勤为本,再加刻苦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一分辛苦,一分收获,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只能不畏艰辛,才能达到知识顶点,任何捷径都不可取,你可以坚持你的“放松式”学习方法,到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你就会马上放弃这种学习方式。

    到学期结束,果然让父亲说中了,这时的父亲并没有埋怨孩子,只是拍拍她的肩膀,心平气和地说:“孩子,这也是你在学习中的一次失误,没有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不发脾气,是因为知道王颖的自尊心很强。而这种点到为止、不追究根源的方法,反而使孩子很容易就接受了父亲的意见,改变了学习的方式。

    父亲总结说,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会是全能,人生的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而不是片面地去追求完美无缺。对孩子的“过”和“失”,我们要持理解的态度,及时寻找原因,既不自欺欺人,也不将其认为是天塌地陷的大事,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去应对现实,教给孩子自信,去战胜“过”与“失”。

    在这个例子中,父亲最了不起的地方,是没有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学习方法,而是允许孩子尝试,允许孩子失败,也允许孩子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家里的理解和支持,是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最大动力。这也说明一个道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需要通过摸索才能找到的,要给孩子探索的机会。事实上,当王颖重新选择原来的学习方法后,也会从失败的尝试中吸取合理的部分,对原来的方法也是一种完善和补充。而在这种有成功有失败的尝试中,她的成绩会越来越好。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鼓励孩子在学习方法上进行尝试和创新

    没有尝试和创新,孩子永远找不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家长应该对孩子的探索报以鼓励。这样的好处,是能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主动寻找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克服困难,取得最大的成功。

    2.帮助孩子分析各种学习方法的利弊

    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不够全面,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也需要家长的帮助。父母可以心平气和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允许孩子自己去尝试。当事实证明自己对了,不要批评孩子;当事实证明孩子对了,要真心为孩子祝贺。

    3.帮助孩子认识自己

    父母应该细心观察,看自己的孩子适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并把自己的看法随时和孩子沟通。这样能帮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引导孩子尝试新的学习方法

    当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父母可以向孩子推荐新的学习方法,并详细讲明自己的理由。在孩子尝试的过程中,父母要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供孩子参考。

    5.帮助孩子认识学习方法上的问题

    当孩子出现成绩下降,首先要和孩子共同讨论,在学习方法上是否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如何改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样能帮助孩子摆脱成绩下降带来的心理阴影,重新建立起自信心。

    6.陪孩子一起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

    当原有的学习方法不适合新的学习内容,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探索,共同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这个过程能加深双方的感情,也能提高孩子的上进心。寻找和探索的时候,要以学习效果为首要的考虑。

    好习惯25 孩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

    孩子需要学习的科目多,知识量大,如果不善于调节,一味增加压力,不仅学习的效率无法保证,还有可能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甚至损害孩子的健康。对学生而言,休息很重要,选择合适的休息方法更重要,好的休息方式,有时效果比学习更好。

    1.不会好好休息就不会好好工作

    休息有很多种。对学生而言,最有价值的一种,就是转移注意力,在充分放松的基础上,对一段时间以来掌握的知识做一次回顾,脑子里就像放电影一样,把知识点过一遍,再逐一编织进自己心中的知识网络结构中。这样的休息相当于复习,而且有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

    还有一种休息,是在放松的状态下,查找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哪一部分自己感觉比较模糊,哪一门科目自己比较发怵,在休息时的第一感觉,往往都是最准的。这样的休息相当于做大量的自测题,而且时间更短,能迅速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进行弥补。

    当然,如果学生实在过于疲劳,出现了思维不畅、反应迟钝等症状,那就需要彻底的放松,可以考虑做一些运动。

    2.运动——益智健脑的良方

    常常参加运动锻炼的人,在智力和反应方面明显高于未参加锻炼或极少参加运动的同龄人。

    运动可提高血糖含量:大脑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运动能使人食欲大增,消化功能增强,可促进食物中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并源源不断地提供给脑神经细胞使用。

    大脑需要氧气和其他营养:常常运动的人,心脑血管会更有弹性,血液循环也更通畅。喜欢运动的人,血液循环量比一般人高出两倍,这样能向大脑提供更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使思维更敏捷。

    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运动时,运动中枢兴奋,可快速抑制思维中枢,使其得到积极的休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运动能改善情绪:通过运动,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神经紧张、失眠、烦躁和忧郁症,避免产生思维和反应迟钝、注意力减退等现象,使人心理更健康,头脑更灵活。

    3.放松大脑四法

    咀嚼——人在咀嚼时,大脑的血流量明显增多。这可以保证大脑的供血,保持大脑的正常思维活动。所以,吃饭时一定要细嚼慢咽,不仅有助于消化,还能健脑呢。

    跳绳——跳跃可以让大脑兴奋,经常跳绳,可以增加脑神经细胞的活力,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从中医的角度看,跳绳能刺激全身经络,使手和上肢的6条经脉气血畅通,为大脑提供更多营养。

    冷热水浴——先冷水浴接着热水浴,或者先热水浴后冷水浴,所产生的冷热变化能促进血管的收缩和扩张,提高血管弹性,并加大脑部的供血量。可以先用冷热水洗手、脚,适应后过渡为四肢,最后到全身。请注意控制水温,开始的凉水温度不要太低,冷水浴的时间不要太长,注意避免感冒。

    入静——长时间的紧张脑力劳动后,可以用入静来驱除疲劳。具体做法是,选择舒服的坐姿,腰背挺直,双目微合,全身放松,想像自己在空气中飘浮。它的效果,一可以稳定脑电波,二可以减少能量消耗,三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乳酸浓度。从调节身体机能的角度来看,相当于是深度睡眠。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

    当父母发现孩子出现走神、精力不集中、疲劳等状况,最好叫他立刻放下课本,休息一会儿。这样,既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关心自己,又有助于加强孩子的上进心,休息后用更大的努力投入学习,效率一定会更好。

    2.休息时和孩子交流,查找孩子存在的问题

    孩子休息时,可以用和缓的态度陪孩子闲聊,问他新学了什么,哪些有意思,哪些的兴趣差一些。孩子兴趣差的地方,往往就会成为学习中的漏洞,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可以和孩子共同讨论用什么方式,来保证这些内容不拉学习的后腿。

    3.在休息时鼓励孩子

    孩子休息时,经常会有心理压力,认为自己在耽误学习的时间,自己笨,越想心理负担就越重。这时,父母的鼓励会让孩子重新拾起自信,恢复得更快,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鼓励的方法,通常是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让孩子知道,他在父母眼中永远是最棒的。

    4.每天陪孩子锻炼

    孩子用脑强度大,需要适当的运动量。父母可以和孩子约定,每天学习疲倦后,和父母一起去跑跑步,或做一些别的锻炼。共同锻炼的过程,既有助于孩子的放松、增强孩子的体质,也能增进双方的感情,更能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最好不要把时间规定得太死,孩子什么时候需要休息,父母就什么时候陪他锻炼。

    5.用乐观的态度,帮孩子调节情绪

    孩子的学习压力大,负担沉重,尤其需要父母来帮助他调节情绪。休息时,父母可以用乐观的态度,聊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一定要从态度中体现,父母真心希望孩子快乐。只要每天能有很少一点温暖和快乐,就足以支撑孩子走过艰难的书山学海。

    6.为孩子做按摩

    当孩子太过于疲劳,父母可以让孩子平躺,为他做些按摩来缓解压力。以头部为主,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顾及肩背腰腿,按摩时要说一些鼓励的话,帮助孩子放松。每天睡前,也可以为孩子做一次按摩。这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和关心。

    好习惯26 孩子效率第一的好习惯

    孩子们学习成绩的好坏,差别并不在于学习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学习效率的高低。学习的目的是对知识的掌握和熟练运用,一切学习方法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而从这个角度衡量,现有的课堂教学方式并不是效率最高的做法。

    很明显的一点是,孩子和老师的感情联系,通常不像和父母那样强烈,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也不像在家里那么集中。这就说明,由父母进行亲子教学,在效率上要比上课听讲更高。

    学习的另一个目的,是让孩子掌握自学的能力。从自学的角度衡量,以大多数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完全可以自行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而且这是一个连贯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智力上的探索,不会被外界因素所干扰。与课堂教学相比,效果只会更好,效率只会更高。

    一位母亲在信中写道:

    女儿的暑假作业中,出现了正方体和长方体方面的题目,这是六年级的内容,我先卖了个关子,对她说:“等六年级再说吧,其实20分钟就能学会。”孩子一听兴趣来了,说,妈妈,你不是说笨鸟先飞吗?我就当一回笨鸟吧。我们一起分析长方体的表面积,她自己很快就总结出了定理。我再把参考书翻开,上面明确说这一段需要5个课时,而我们只花了几分钟,而且她总结出的东西,与书中仅有个别文字上的差异。这使她大受鼓舞。我和孩子现在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我坚信只要我不灰心,坚持下去,奇迹终究会出现。

    这个例子恰恰证实了,自学和亲子教育,有着如何强大的威力。

    孩子如何学习能最有效率,这需要父母来帮助设计。为了让孩子在名牌大学眼中显得“特殊”,也为了孩子今后的成长,一位留美中学生的父亲是这样设计的:

    很多中国家长为孩子选择医学专业,是因为医生的收入高。不过我为女儿选择医学专业时,向她强调的原始动机不同,是为了治病救人。学医其实不应以追求高收入为出发点。我们首先需要对孩子培养的,是一种现在就趋稳定的学术基础。

    今年暑假我就让女儿到医学院实验室实习,以后又去医院病区与医学生一起进行临床见习。她学校有AP科学研究课,我就指导她设计一个“课题”。这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病的基因治疗药物,如果成功,就能够改变现有的心血管病药物的诸多局限,比如只作用于局部表象、药效不能长期维持、停药会引起症状反弹、长期使用又有耐药性。这药能在使用一个疗程以后,就保持终身的药效。课题进程安排是,在高中的迷你课题中完成质粒构建,大学暑假实习期间完成蛋白质包装,医学生阶段因为可申请学生课题经费资助,就能完成动物实验,住院医生培训期间,就能够进入临床试验。当然,这是要申请专利的,今后是进入商业产业界的基础和本钱。

    美国高中生还有种“英特尔奖”,这个奖项主要是奖励高中生的发明创造。中国孩子能屡屡拿到“奥数”的冠军,却在数十年中,对这个奖项年年是无人能问津。近年有些中国家长试图将自己的科研项目“移植”给孩子,去争取“英特尔奖”,能进入前40名的中国孩子是多了起来。但是由前40名进入前10名这关又过不去。因为有一个环节是要进行课题答辩的,家长当然不能陪着去,这样一来,许多中国孩子又是大败而回。我的原则是绝对鼓励女儿顶风而上,但同时也深信,她在这个方面已经具备了这个专业的知识基础,能突破这一关。

    这位父亲真是用心良苦,在中学阶段就着手培养孩子的学术基础和独创成果,如果能成功,孩子的一生就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当他的孩子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必然会对眼前的学习付出更多努力。而更远的目标和更大的成就感,也必然会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促使她更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追求更高的学习效率。

    对家长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对于重点难点,亲自给孩子讲解

    那些不易掌握、容易错的内容,父母可以先自学一遍,再给孩子讲解。这既可以加深孩子的理解,又能帮助父母掌握孩子的情况,还能在双方的讨论中,促使新知识和老知识融会贯通在一起。

    2.当孩子“卡壳”,陪他并肩作战

    一次“卡壳”,不仅当时会耽误孩子的时间,事后也能降低孩子的信心和学习效率。当孩子挠头的时候,父母应该立刻过去,陪他一起分析和解决问题。这能增强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3.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家长应当鼓励孩子自学,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工具书和网络来查找相关资料。自学能使孩子越学越爱学,而且效率更高,知识掌握得更全面,并且相关知识都能连成一个有机整体。

    4.帮孩子树立远大目标

    家长可以常常和孩子谈论未来,帮孩子找到自己的长远目标,这就能让孩子真正懂得今天的学习是为了什么,从而增强上进心,提高学习效率。

    5.效率是为了轻松

    家长应当跟孩子说明,提高效率会让学习变得更轻松,效果会更好。这能改变孩子的习惯想法,不再认为学习就应该是苦事,从而消除抵触情绪,提高效率。

    6.从学习中找乐趣

    乐趣会让学习的效率更高,因此,可以让孩子从学习中找乐趣。这样,孩子就会注意到原来没有发现的有趣之处,对知识会记得更牢。

    好习惯27 孩子遵循记忆规律的好习惯

    学生要记忆大量的知识。如果不能科学用脑,认识记忆规律,效果将事倍功半,并且越来越没有信心。

    兴趣是记忆的老师,在所有的记忆规律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保持兴趣。没有兴趣,就不可能真正记住需要掌握的知识。科学家对人的记忆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记忆是否深刻,与头脑的兴奋程度有直接的关系。这意味着记忆的过程必须十分专心,同时对需要记忆的材料保持一种兴奋的精神状态。如果需要记忆,首先要用适当的办法,让孩子的精神兴奋起来。

    一个留美中学生在讲述自己学习英语的经验时,也把兴趣放在了首位:

    到美国时,才知道惨了。在纽约长岛那间小学,没有一个来自中国的学生,没有人可以用中文和我沟通,老师说的话我一句都听不懂,心里面只有惶恐,我只好拼命拉着妈妈的手,不让她走。当然,那可不是办法,爸爸妈妈买了全套的迪斯尼百科全书,学习英文和趣味性相结合,我每天背20个英文单字,加上周围的语言环境,可谓别无选择。只一个学期的功夫,我的听写能力已有了惊人的提高。

    当你的孩子需要记忆知识时,作为父母一定要帮助他(她)提高兴趣。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规律。

    1.重复次数不宜过多

    在刚刚开始记忆材料的时候,人的记忆处于高度兴奋状态,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最后产生记忆的抑制过程。按照这一规律,记忆知识时并不是重复的次数越多越好。一般情况下,一份材料重复3至5次就可以了,超过5次反而会产生精神上的抵触。

    2.一次记忆的材料不宜过多

    应该控制好每一次记忆材料的总量,如果总量过多十分容易产生大脑疲劳,使记忆效率下降。正确的做法是,把量控制在这样一个范围,能让孩子一次完成记忆过程,记忆完成后,还觉得意犹未尽,有余力再从事其他科目的学习。如果需要背记的材料实在过多,也可以把它切分成几部分,每次解决其中一部分。

    如果需要记大量的问答题,可以把每个要点用一到两个字概括,都写到一张纸上,对着题目回忆答案,想不起来再看提示。只要能正确回忆起所有要点,就在题目下面打钩,下次就可以跳过去了。这样,记忆的次数越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就越少,学生的自信心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加强。

    3.事先做好心理调节

    记忆之前,必须先进行好心理调节,树立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掌握这些材料。千万不要在记忆之前先怀疑自己,担心自己背不下来。记忆过程中也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态,不能急躁,急躁会破坏心理平衡,使大脑出现抑制现象,让自己无法顺利完成记忆。

    4.经常复习

    人的遗忘是先快后慢的,每次记忆后,大约70%的内容会迅速遗忘,只有30%才能以缓慢的方式渐渐遗忘。也就是说,每次记忆,实际上只能记住材料的20%~30%。因此,当你在晚上记忆,第二天早上醒来,会觉得大部分都忘掉了,这是符合遗忘规律的,并不是因为自己特别笨。要想提高记忆效果,就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通过及时复习,能使被遗忘的内容很快得到巩固,使你的记忆更长久,效果更好。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常常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信心

    孩子越相信自己,记忆的效果就越好。因此,父母应该经常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这不仅能对孩子的记忆带来帮助,更能增进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从畏惧知识逐渐演变为喜欢知识。

    2.用轻松的话题帮孩子缓解紧张情绪

    在孩子开始记忆之前,父母可以谈一些轻松的话题,也可以开一些玩笑,这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消除紧张和畏惧心理,不仅能大幅提高记忆的效率,更能增进孩子和父母的感情,增加孩子的学习动力。

    3.帮助孩子认识记忆规律

    当孩子认为自己笨的时候,父母应当向孩子讲清楚记忆的规律,告诉他遗忘是十分正常的。认识规律,能让孩子摆脱自卑的阴影,正常发挥大脑的记忆功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4.督促孩子及时复习

    既然记忆后会遗忘,父母就应该及时督促孩子,在遗忘之前让他及时复习。这可以让孩子的记忆更加牢固,也可以让孩子更相信自己。应该让孩子算清楚一笔账——复习只需要很短的时间,而一旦遗忘,要再重新记住,就会十分困难。

    5.督促孩子随学随记

    为了不要等总复习的时候突击记忆,可以把需要记忆的内容,让孩子随学随记。可以每天晚上留一个小时用来记忆,第二天早上用半个小时复习。这样既能减轻总复习时的记忆量,又能帮助孩子把脑子里的知识融会贯通。

    6.用日常的问答来促进孩子的记忆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向孩子提问,检查孩子记忆的牢固程度。需要注意的是,一次不可以提问太多,也不要总提重复的问题,一方面是为了加强随学随记的牢固程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考察以前学过的知识还有多少印象。这两者的比例要安排好。

    好习惯28 孩子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的好习惯

    对大多数孩子而言,记忆都是一件苦差事。但如果掌握了良好的记忆方法,记忆就会变得充满乐趣。

    在周弘的婷婷聋童幼儿园里,有一个叫胡林熹的女孩子,曾给各位来客表演过现场的快速记忆。

    他让每个来宾都在纸上写几个字、词或是短句。上面写的是:北极熊,把欢乐带给大家,图画,北京真好玩,他在唱歌,圆明园,舒展,写作文,真棒,活力,橙色的房子,巨大的潜力,会当凌绝顶,和平,高速公路,辽宁,小朋友祝你进步,朋友,砖头。这些莫名其妙的文字,相互间毫无联系。

    胡林熹盯着桌子上的纸条,一声不吭看了两分钟,然后就开始背诵。

    周弘对大家说,咱们一定要热烈鼓掌,鼓励她。

    胡林熹一个接一个往下背。每说出一个,周弘一定会伸出拇指,喊一声“太棒了!”大家也跟着鼓掌。很快,胡林熹按照顺序一个不差全部背出来了。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随后,胡林熹复述她编出来的故事:

    “北极熊把欢乐带给大家,大家画图画,图画说,北京很好玩,好玩的字在说,他在唱歌,会唱歌的圆明园舒展了一下,写起了作文:真棒的活力盖了一个橙色的房子,房子有巨大的潜力,会当凌绝顶,顶了一万个和平。和平驶上了高速公路,撞到了辽宁,辽宁说,你们是最了不起的小朋友,小朋友祝你进步,进步的朋友拿起了砖头。”

    客人们大笑。

    快速记忆就是这么简单。无需天才,谁都可以做到,只要你有一颗童心,能够充满想像力。美国特殊教育代表团曾来这里参观,充满惊叹地对周弘说:“我们美国的聋童教育,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

    记忆一般要涉及到人的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及嗅觉),特别是视觉。在脑中以图形形式出现的印象,对我们的记忆起着重要作用。比如,人们总能很容易地记住一个人的面貌,而不是他的名字,这就说明人脑对视觉形象记得敏感,同时也记得比较牢。如果尽可能多用图解来帮你记忆,就会使枯燥、困难的记忆过程,变得有趣与简单。

    有一种“栓钉记忆法”,依据的就是图形记忆的原理。比如,在需要按顺序记单词时,你可以把数字从一到十都找到一个词来代替,作为你的“记忆栓钉”,比如一是衣服,二是耳朵。然后,把你要记忆的单词,按照顺序和栓钉建立联系。如果第一个是蛀虫,你就想像是一件爬满蛀虫的衣服,第十个是凯迪拉克轿车,你就可以想像,用石头把凯迪拉克轿车砸得稀巴烂。这就是利用你头脑中浮现的画面来帮助记忆。原则上说,你设想的画面越奇特、越离奇,记忆的效果就越好。你还可以用自己的衣服、文具、教室的物品和同学的人名,来建立这套栓钉系统。这样,在考场上,你只要想起自己熟悉的东西,就能跟着回忆起问答题有几个要点,分别是什么。

    记忆的方法还有很多,包括:联想记忆(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分类记忆(根据不同标准分门别类灵活掌握);编码记忆(将记忆对象编成一个“记忆链”);集散记忆(全习、分习、全体、重点、分组渐进);相关记忆(抓住共同点、相关处连锁记忆);形象记忆(趣味、歌诀、直观、实验记忆);规律记忆(演绎、归纳、类比、比较等逻辑记忆);讨论记忆(群体切磋研究、辩论、争论等);多通道协同记忆(听、读、说、写、做等);利用多种工具记忆(参考工具书、参考书、自编资料、电脑软件)。比如,爱因斯坦记电话号码:24361第一位数2,第二位是它的2倍,下面是19的平方。周总理记全国30省市自治区的名称,写成口诀: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甘陕,还有内台北上天。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记忆的一些诀窍,可以加以总结,更自觉地使用它们,将会大幅提高记忆的效率。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主动向孩子介绍新的记忆方法

    父母可以有意查找各种记忆方法,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后,把自己认为有效的向孩子推荐。这样,孩子会充满兴趣和好奇地去尝试,即使遇到问题,父母也可以帮助。

    2.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记忆方法

    孩子需要记忆的知识五花八门,不是用一种记忆方法就能全部解决的。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多尝试不同的记忆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与孩子展开记忆比赛

    当孩子记不住某些知识,父母可以和他展开比赛,看谁能先记住。比赛能激发孩子的斗志,而如果父母赢了,再把自己的记忆方法介绍给孩子时,孩子会十分容易接受。

    4.对孩子的独创性给予奖励

    当孩子创造出自己的记忆方法,父母应当给予奖励,以鼓励孩子继续探索。孩子的创造往往更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效果也会更好。

    5.让孩子分析各种记忆方法的优劣和适用范围

    父母可以列出各种记忆方法,让孩子逐一分析其优劣。孩子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就会主动尝试一下,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6.综合各种记忆方法的长处

    父母可以让孩子尝试着综合多种记忆方法的优点,创造出最适合自己、适合某类知识的独特方法。这能让孩子的记忆过程充满创造性,同时也充满乐趣。

    好习惯29 孩子交替学习的好习惯

    孩子需要掌握的科目很多,不能顾此失彼。而交替学习是一种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能够帮助孩子提高大脑的兴奋程度。

    交替学习符合大脑工作规律。在学习的时候,大脑所主管的视、听、读、写以及有关记忆、分析等功能区,都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大脑任何部位的兴奋能力都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就会使原来的兴奋区域减弱,抑制会越来越强,兴奋就会逐渐变成抑制,使大脑疲劳,出现困倦、头痛等症状,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学生一定要学会合理用脑,善于用脑,懂得怎样适当调节。复习功课时,可以几门课程交替学习,每门45到60分钟比较合适,中途休息10分钟,再复习另一门功课。连续学习两个小时后,最好能有20分钟左右的户外活动,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散步、练操等,让部分脑细胞得到休息,还可以调节神经机能,提高大脑反应。全天复习阶段,上午可以学习4个小时,下午安排2个小时学习,1到2个小时的户外锻炼,晚饭后的学习时间,则最好不要超过3个小时,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这样,学习效率能够大大提高。如果一味打疲劳战,效果反而不好。

    交替学习内容差别较大的不同书种,比长时间读一种书籍的效率高。生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左右各有分工,不同学科在大脑中使用的脑区是不同的,左半球侧重于逻辑与抽象思维,右半球侧重于形象思维。所以,同学们在做数理化习题时,大脑左半球容易疲劳,这时应该调换学习内容,可以复习文科,记英语单词、做语文作业,使紧张工作的大脑左右半球轮流休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看书时,可以把文理科的课程交替学习,这样的做法能使大脑皮层中的兴奋,从一个区域转到另一个区域,结果大脑皮层的神经系统不仅不会疲劳,还能让两科的学习互相促进。这实际就是转移兴奋点,既可以避免前后的学习内容相互干扰,也可以避免出现越学越无趣的情况出现。

    当你学习累了,可以试着听一会儿音乐,不仅有助于松弛神经,更能够促进大脑疲劳的缓解。人学习时使用的大脑区域,和听音乐时使用的区域是不同的,当音乐响起,你的听觉中枢兴奋起来,其他中枢就能够得到彻底的放松。这种交替使用大脑不同部分的办法,能有十分好的调节作用,更能让学生的情绪逐渐恢复到比较亢奋的状态,以更好的精神面貌迎接下面的学习。用音乐调节大脑的方式,已经在各国的大学中被普遍采用。

    还有一种有价值的交替学习方式,就是在同一学科内的交替学习。它主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横向的知识网络,并通过比较来促进理解、强化记忆。事实上,从近年高考出题上看,涉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题正逐步增多,要求学生具有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的能力。因此,这种同科内交替学习的方法,也越来越得到更多学生的重视。

    它最典型的表现是在历史科目上,只有交替学习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学生才能初步形成历史同时性的印象,当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把这些同时存在的民族、国家的历史进行比较,这种印象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让孩子在学习计划中体现出交替学习

    当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时,父母可以建议孩子在计划中,标明交替学习的时段。这样,就能形成一种有形的约束,避免孩子可能出现的学习疲劳,延长孩子大脑的兴奋时间,让孩子少承担一些不必要的压力和痛苦。

    2.在计划中控制单一科目的学习时间

    对孩子的学习计划,父母可以提出要求,单一科目的学习时间要适当控制。这样,就等于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单一科目的学习任务,会明显提高学习效率。

    3.重点科目分成几段时间来学习

    对孩子的弱项和需要下大力气的科目,可以把每天的学习任务分成几段时间,分别进行学习,这比连续学习的效果更好。

    4.注意文理科交替学习

    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要特别注意把文理科错开,这样可以交替使用左脑和右脑,避免疲劳。父母只要耐心讲清楚道理,孩子会愿意听从的。

    5.复习阶段注意同科内的前后交替

    在复习阶段,父母可以找一些涉及不同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题,引导孩子交替学习同一科目内的不同部分,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休息时要让大脑疲劳的部分彻底放松

    在短暂的休息时间,父母要特别注意,帮助孩子彻底放松,从学习的压力中恢复过来。这时,可以听听音乐、做做运动,也可以出去散散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