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店铺传奇-金盛祥商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金盛祥商行的老板姓郑,叫郑三同,湖北咸宁人。少年时曾在汉口一家酱园当学徒,期满后升为最年轻的店员。郑三同升为店员后心境也随着升高,一心想开铺子,当老板。当时有一批同乡在周家口做买卖,便辞去店员到来周家口,经老乡介绍,先在沙河北的一个菜市当了一名管理帮办,说穿了就是一个跑腿的。郑三同凭着与生意人打交道的阅历,对周口市场的供求和行情做了详细的了解,特别是他认准了周口是一个水陆交通要道,东距皖地较近,西离漯河京广钱只有六十公里,且又是千里大平原,南北货在此会大有市场,于是他要决心在此大干一番。在几位同乡的帮助支持下,借五百块大洋,租了沙河南裤裆街两间铺面,打出金盛祥南北货商行的招牌,自任掌柜,委派表哥在汉口坐庄采购,雇用四位同乡门生照应门市,开始经营零售批发业务。最初经营的多是些金针、木耳、玉兰片、蘑菇、花椒、八角、茴香等干菜山货、兼营红枣、核桃、柿饼、瓜子等产品。郑三同虽然年轻,但懂生意经,又会用人。俗话说:“要赚钱,货得全。”根据市场行情,他先抓货源,便又增加了水产海味、炒货、蜜饯、辣味、酱菜、西湖莲子等,生意越做越大,品种越来越多。除此之外,他极重视门市服务,对顾客毕恭毕敬,拿烟倒茶,延长营业时间,适时赊销,定期收款,并与大饭店挂钩,长期供货。对有才能的同乡大胆擢用,进出定价,全权裁决,即使掌柜不在,店内业务也是有条不紊,方寸不乱。

    只用十年工夫,金盛祥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商行。十年,郑掌柜也由一个小伙子变成了年至而立的“大龄青年”。

    事业有成,提亲说媒的人就开始络绎不绝。

    可是,媒人们所提的人选,郑三同皆不同意。原因是前来提亲的所提人选多是外地在周口做生意的后代,而郑三同却一心想找一个本地有权有势人家的小姐,可就是没人提及。媒人不提及的原因有三:一是有权有势的人家多攀高门,所谓高门自然是官宦人家,就是说县长的千金要攀专员的贵子,专员的公子还想去省城发展,自然不会下嫁一个生意人;二是郑三同是湖北人,而湖北人素有“九头鸟”之称,这个外号说褒也褒说贬也贬,在人们心目中是“滑精、难缠”的代名词,所以本地人很多不愿与他们结缘;三是郑三同虽然有钱,但形象欠佳:个子细高,像带鱼,又是个刀条脸儿,虽然刚刚而立,却给人一个未老先衰的印象。有这三条挡道,郑三同就是富甲一方也很难如愿。

    其实,郑三同心中早有人选了。

    郑掌柜看中的姑娘姓何,叫何叶,是周口商会会长何应康的千金。

    郑三同看中何叶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生意做大后,被吸收为商会会员。入商会要先拜望会长先生,那一天他去何家的时候,正赶何叶与丫环在花园的甬道上打羽毛球。何叶一身白色羽绒服,很新潮的那种,而且不是大辫子,扎的是马尾松,发根部系的是一条火红的发巾儿,朝气蓬勃,动静如画,直看得郑三同呆了一般。赶巧这时候,羽毛球正好落在他的脚下,何叶捡球时,看了他一眼,有点儿羞涩,恰这一“羞”,像雕刀般将她美丽的面容刻进了郑三同的心上,再也抹不去,忘不下。也就是从那一天起,他立志要把生意再做大,当大老板,将自己的身份提高,娶得何叶!

    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此事不容易有三:一是郑三同的经济基础与何家差距太大,绝不是三两年内能相匹敌的;二是郑三同已是大龄青年,而何叶也到了出嫁的年龄,很有可能就在这一二年内订婚成亲,年龄太逼人;三是何叶挑对象的标准一定很高,绝不是光门户相对就能成的,肯定要求男方是长相超群的帅哥。而郑三同的长相都不敢恭维,就是他发了横财,也不一定能如愿。当然,这一切郑三同自己心中也十分清楚,但他对朋友说他不在乎,并说做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切随缘。平常,他像是从不把婚姻大事放在心上,一心扑在生意上。由于他的努力,生意发展很快,金盛祥商行像是紫气东来,越开越大,到民国初年时,几乎吞并了半条裤裆街。

    何叶听郑三同如此真诚和挚爱,许久没说话,最后她深情地望了望郑三同,说:『郑先生,今世无缘,等来世吧!』

    就在郑三同雄心勃勃的时候,突然传来何叶要嫁到省城汴京的消息。那一刻,郑三同怔然如痴,如傻了一般,最后一下就像泄气的皮球,瘪了下去……

    但郑三同毕竟是郑三同,他蒙头盖脑睡了三天之后,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何家给何叶送贺礼。贺礼很重,重得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使得何叶十分感动,亲自出来面谢郑三同。她真诚地对郑三同说:“郑先生的所想我已听说一二,很感谢您这么看中我!”郑三同一听这话,方知自己单恋何叶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便也毫不隐瞒地说:“小姐既然知道了,郑某就直说无妨了。我看中小姐,而且发誓要娶你,明知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我不泄气,不自卑!小姐在我心中扎了根,激励着我去奋斗去拼搏,虽是单相思,但也是爱的力量!恕我直言,金盛祥能有今日,其中也有小姐您的功劳!”何叶听郑三同如此真诚和挚爱,许久没说话,最后她深情地望了望郑三同,说:“郑先生,今世无缘,等来世吧!”说完,从袖内取一把绫折扇,送给了郑三同:“为谢您的一片痴情,留下念想吧!”郑三同接过折扇,泪水早已盈目……

    从此以后,郑三同谢绝了一切前来说媒的人。他说人心只有一个,我心中已装了一个人,再容不下第二个了。情感的事儿不同做生意,我不能心中装了人再娶别的女人,那样会对不起人家,让人家一辈子心凉,不是我郑某干的事儿!

    郑三同如此认真地对待男女之事,得到周口人的交口称赞,说湖北人虽然是“九头鸟”,但对爱情却是如此专一执着,也算男子汉哩!由于郑三同的这种“诚信”,给他竟带来不少声誉,一时间,金盛祥的生意好得空前。

    由于郑三同酷爱着何叶,一直未娶,一心一意经营商行,资金也越来越雄厚。四十岁那年,他凭借自己的实力当选周口商会的副会长。

    大概也就是在那一年,何叶的丈夫去世。有一天她回娘家省亲,听说郑三同竟因她一生不娶,很是感动,当下就直接找到郑三同,说如不嫌弃,俺就不走了。郑三同望着久别的心上人,许久许久才说:“你害得我好苦嗷!”

    二人婚后,互敬互爱,皆长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