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店铺传奇-天顺恒杂货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天顺恒杂货店的前身为天顺成,系山西晋城人王老秉创办,后改为天顺恒,独资经营,资金雄厚。他们直接从湖南、湖北、两广、四川等产地购进红、白、冰糖,各类纸张、杂货,由水路源源运抵周口,一来货就是十几船,光卸船就得好几天。由于资金雄厚,他们在老河口收购桐油,皆采用先付款,后交货的办法,取得广大油农的信任,所收桐油数量多,质量高,而且价格低,速度快。当别家着手收购时,天顺恒的桐油已装船起运了。每年夏天修理油漆船只的季节一到,立刻被抢购一空。

    王老秉一生娶有三房二妾,但膝下无子,生了两个女儿。到了民国初年,王老秉年迈,只好将天顺恒交给了他的小女儿王银怡。那一年王银怡才十九岁,正在汴京读洋学,被父亲召回。王老秉为在有生之年培养女儿接管天顺恒的能力,便提前让其挂帅,自己只在后面当总舵。

    王银怡长得很漂亮,而且爱女扮男装。她常穿一身乳白色的西服,戴白色礼帽,穿白色皮鞋,打着黑色的领结,给人一种潇洒无比的感觉。她说父亲没儿子,自己只好把自己当儿子为父亲分担生意。王银怡在汴京读书时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讲一口好英语。她常与同学们到番菜馆吃西餐,与洋人们混得很熟。所以穿衣也就西洋化,爱穿西服,学洋人喝鸡尾酒,吃牛排。当时洋漆还未受国人青睐,王银怡就大量进货,而且价格低廉。后来认识到洋漆比较省劲又便宜,国人便开始用洋漆,仅这一项,天顺恒就发了一笔大财。

    人有了钱,就要异想天开,王银怡也不例外。她觉得姐姐已出嫁,自己早晚都是人家的人,父亲的这片家业迟早会改名换姓。每每想起这些,王老秉就极其伤心。为安慰父亲,王银怡竟决定娶妻养子,为王家传下一条根。

    这可真是破天荒!一时间,周口城内外哗然。可王银怡不管这些,让人买下一个穷家女,娶进了府内。为让众人开眼界,她还举行了隆重的婚礼,用雪铁龙将妻子接到府内。她自己西装革履,手牵大红绸结与新娘拜了花堂。婚后不久,她专程跑到天津育婴堂抱回一个被遗弃的婴儿,取名王继业,算是王家有了后人。

    娶来的女人叫海妮儿,因家贫自愿卖身嫁给王银怡。婚后二人如同姐妹,抱回王继业后更是像亲眷三口。人们都以为王银怡娶妻要子后肯定要嫁人,可令人失望的是,王银怡一直女扮男装,与海妮儿过着“夫妻”生活,养育着她们的儿子。逢重大场合,王银怡还常带夫人前往。王老秉见女儿为自己娶了“媳妇”,又有了“后人”,很高兴。加上王银怡很会经营,生意兴隆,几年过后,又买了两处宅院,开了两处分庄,可谓家大业大了。有一年周口商会改选,王银怡竟被选上了副会长。

    王继业长到八岁那一年,王老秉病逝。王银怡以儿子的身份,扛幡摔“老盆”,将父亲送到坟茔,又为父亲建了一座很大的墓碑。周口人皆夸王银怡是千古奇孝女,一个不可多得的女中豪杰。

    王老秉逝世一年后,王银怡突然贴出了招亲告示,扬言要给海妮儿招亲,并特意分给了她一桩生意和一处宅院。由于条件优厚,海妮儿很快寻到了一个年龄相当的男子,而且王银怡亲自为他们主持婚礼,办得很隆重,轰动了颍河两岸。

    海妮儿结婚后,王银怡也还了女儿身。那一年,她已年近二十七岁。由于还了女儿身,便退出了生意场,将自己的几处货庄全部拍卖,换成了银子,几天以后,就离开了周口,去了上海。

    从此,再没人见过王银怡。

    只是海妮儿不忘王银怡的恩德,所经营的货庄一直使用“天顺恒杂货店”为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