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陇南-开宗明义说陇南,陇南文明源远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陇南为九州岛之腹地,中华之一隅,其历史文明,如江河奔泻,久传而不衰。

    陇南地处甘肃东南。群山起伏,江河纵横,林壑幽美,丘陵谷地镶嵌其间,属亚热带和温暖带气候特征,素有“陇上江南”之称。南通广元,为川蜀之屏障,东连汉中,属秦巴之要冲,北邻天水,同属秦陇咽喉,中原之西大门,西接甘南、定西,是陇蜀之前哨,既是宜耕宜牧的一方沃野,又为群雄争霸的战略要地。

    早在混荒时代,陇南已是古猿生活栖息之地,“武都森林古猿”化石,距今达1000万余年。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伏羲,史称三皇之首,降生于仇池山的伏羲崖,从此国人自称龙的传人。炎黄二帝活跃于秦陇之间,史称五帝之先。炎帝的一位部落首领刑天,与黄帝争权被砍去脑袋,他的头就葬在仇池山上。刑天是中华民族不倔不挠、顽强拼搏精神的象征,大概也是陇南民族精神之起源吧。黄帝后裔大禹在陇南导山治水屡见于书,大禹及其部属的足迹踏遍了西汉水源头嶓冢山,白龙江、白水江源头西倾山,嘉陵江源头西秦岭。

    新石器文化遗迹遍布陇南山川,有数百处之多。西和县宁家庄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是陇南先民最早开发聚居地之一,与秦安大地湾遗址特征一致,距今达7000多年。

    陇南的先民皆为大气磅礴、横扫天下的王者。西戎活跃于渭水及西汉水,是西陲第一支强悍的民族,建国立业,威震寰宇,最终颠覆了西周,迫使东周迁都洛阳。周人曾拓荒西汉水,之后,逐渐向东迁徙,最终消灭了荒淫腐败的殷商,建立了周朝。秦人发祥西汉水,襄公建都西垂宫,经过五百年的奋斗,横扫六合,统一中华,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在战乱纷争的魏晋南北朝,氐人奔走于西汉水,羌人活跃在白龙江,频频建立地方政权,达三百余年。

    仇池山,陇南先民的摇篮,伏羲文化光耀万古。

    西汉水,先秦故里,秦人文化璀璨夺目。

    陇南全境为氐羌民族聚居地,氐羌文化称盛一时。

    伏羲文化、秦人文化、氐羌文化,在陇南始终未能形成自己的文化体系,是陇南文化的源,不是流。陇南文化的主体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原文化。中原文化是陇南文化的流,也是源,其核心是仁爱和忠恕,是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北魏全面推崇汉文化,不遗余力。陇南乃北魏藩国,受益匪浅。

    唐天宝间,“天下称富庶者无知陇右。”繁忙的青泥岭蜀道、嘉陵江漕运,折射出陇南商旅之盛,时世之昌。李白、杜甫、韦应物、柳宗元、雍陶、武元衡等一代诗杰的吟唱达数十首之多。吐蕃占领陇南百年之久,岷宕逾三百多年,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五代十国,陇南是群雄争霸的舞台,南北争夺战一直不休。

    北宋,边界的骚扰时起时停,未有中断。岷宕收复。境内太平无事,农业、商业、交通、手工业诸业兴起,佛寺道观遍布山川。

    南宋,数十万大军屯集陇南,抗金保蜀,战火连年。军民同仇敌忾,共御外辱,达一百多年。也带来陇南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进士之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礼店文州蒙古汉民西番军民元帅府在陇南存在了一个多世纪,今日所能见到的多为雍古氏家族数代人的显赫战绩。经济停滞,文化衰退。

    “筑高墙,广积粮”是朱元璋的治国之策。城垣骤起,渠系遍野,遂成陇南最闪亮的风景。社会稳定,人口增长,诸业发展。兴学重教,培养人才,为一时之盛事。

    清朝,劝课农桑,大兴屯田,陇南受益颇多。农商兼营,工贸并重,经济日益活跃。碧口是甘、青、蒙数省水旱码头,“运不完的阶州,填不满的碧口”,是其真实写照。庙学巍巍,人才辈出。

    陇南的发展,以政治中心的转移而转移;陇南的发展,随商贸流通的发达而发达。在刀光剑影的硝烟中,陇南社会由愚昧走向开化,由落后走向进步,创造了陇南恢弘壮阔、绚丽多姿的不朽历史。

    陇南最早的行政建置称“武都”。武都出,即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成为陇南政治中心,达两千年之久。

    秦昭王二十八年(279),在今西和县氐羌集聚地洛峪,建立了陇南第一个行政建置武都道。这是最早陇南的雏形。又在陇南境内建立了西县(治今礼县境)、下辨(治今成县广化)、故道(治今两当杨店,含今凤县之境)、羌道(治今宕昌,辖今宕昌、武都县西、礼县西南及舟曲县)等。下辨一名武街。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于武都道治地洛谷置武都郡。武都郡辖9县:武都、上禄(治今西和上六巷)、故道、河池(治今徽县银杏)、平洛(治今康县平乐)、沮(治今陕西略阳)、嘉陵(治今礼县雷坝)、循成(治今成县镡河)、下辨。境内之西县,与羌道(治今宕昌,辖今宕昌、武都县西、礼县西南及舟曲县)属陇西郡。又设阴平道(治今文县西北,为广汉郡北部都尉治所)。武都郡,所辖陇南社会中北部绝大部分地域。

    东汉,武都郡移置下辨,辖7县:武都道、下辨道、上禄、河池、故道、沮、羌道。西县改属汉阳郡。阴平道置广汉属国,建安末改阴平郡。阴平郡辖今文县、武都及四川平武。平洛、嘉陵、循成不再设县。羌道归属武都郡后,陇南社会遂由西汉水、嘉陵江流域,扩展到今白龙江流域的宕昌及武都西。西晋武帝泰始五年(269),阴平归武都郡所辖。隋初,原西县改属长道县。此时,陇南地域所属县皆归陇南。

    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武都郡治移至今武都县石门,九年(448)在城关旧城山设武都镇。陇南社会的演变历经五百余年,其政治中心武都郡最终落脚在白龙江畔。

    伴随着陇南社会的繁衍发展,陇南辖内行政建置升州降县,多有变动,但武都今日仍为陇南市所在地。1954年阶州析出之西固县以民族自治划归甘南藏族自治州,称舟曲县。西固之北、岷县之南,并设宕昌县。古代之宕昌,明清省入岷县,1985年,武都地区改名陇南地区,陇南的岷县以黄河流域为界划归定西地区;西和、礼县、徽县、两当由天水地区复入陇南。陇南遂为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今日陇南市,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人口280多万,设八县一区,即宕昌县、文县、康县、成县、西和县、礼县、徽县、两当县、武都区。

    武都演绎出陇南,陇南是陇南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它是一个历史巨人,发祥西汉水,崛立嘉陵江,落地白龙江,承载着陇南壮美的山川;它是一尊保护神,呵护着陇南的生灵,让陇南人感受到心灵的倦依;它又如巍然屹立的城堡,阅尽沧桑岁月,饱览人间更迭,是陇南兴衰沉浮的见证。

    中华孕育了陇南,陇南是中华的一叶窗户。中华兴则陇南兴,中华衰则陇南衰,中华乱则陇南乱,中华治则陇南治。秦汉以降,及至明清,概不例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